歷史上真的有蕭景琰這種皇帝嗎?

今天把琅琊榜看完了,真的覺得這個結局很圓滿。蕭景琰這個人雖然性格不是很好又容易衝動,但是給人感覺會是一個為國為民殫精竭慮的好皇帝。突然好奇歷史上真的有過這個樣的皇帝或者君主嗎?手握皇權而又不失赤子之心;耿直重義鄙視陰謀;能帥兵打仗又懂治國之方;品行俱佳能令賢臣信服。滿足了上面的條件還要沒有黑歷史,名正言順或者奪嫡沒用卑鄙手段。想想了感覺,我能想到的沒有,好像也不太可能有,但是歷史那麼長說不定真有這種湯姆蘇的君主呢?如果真有,還想知道在他/她的治下人們過得好不好? 不限國內外。


感覺活脫脫就是崇禎。

相同點:勤政,愛民,智商一般容易被忽悠,衝動,剛烈。清剿魏忠賢的勢力也一度扭轉了朝堂的風氣。還符合了題主沒有陰謀奪嫡的要求。

能征慣戰又能治國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這兩件事都是高智商項目,不是愣頭青幹得了的。論武,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戰場上的愣頭青在戰場上一般都是花樣作死(參看趙括);論治國,伊尹曰「治大國若烹小鮮」,要的是耐心,細緻,謹慎,腳踏實地,最忌諱的就是一腔熱血和理想主義了。(參看王安石)

能文能武的君主里,樓上有說陳霸先,我沒有異議。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不少都是能征慣戰又擅長治國的。

蕭景琰的「能帥兵打仗又懂治國之方」也就是放在小說這種主角智商打八折,群眾智商打五折的地方可以顯擺一下。放到真實的世界裡,論武,頂多當個斬將奪旗的先鋒官,論文,頂多當個直言敢諫的御史言官。

其實蕭景琰這樣的人在歷史中扮演一個胤祥(雍正的十三弟)那樣的角色好像還是挺不錯的,偏偏被人扶上了皇帝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君之蜜糖,我之毒藥啊。

細細想來,把本來可以名垂青史的一代賢王硬生生變成了亡國之君,梅長蘇最恨的人是誰大家心裡有數了吧。


沒看過琅琊榜。但題主說的這些優點,金世宗完顏雍大約可以勝任。

金史: 「世宗之立,雖由勸進,然天命人心之所歸,雖古聖賢之君,亦不能辭也。蓋自太祖以來,海內用兵,寧歲無幾。重以海陵無道,賦役繁興,盜賊滿野,兵甲並起,萬姓盼盼,國內騷然,老無留養之丁,幼無顧復之愛,顛危愁困,待盡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禍亂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載,而南北講好,與民休息。於是躬節儉,崇孝弟,信賞罰,重農桑,慎守令之選,嚴廉察之責,卻任得敬分國之請,拒趙位寵郡縣之獻,孳孳為治,夜以繼日,可謂得為君之道矣!當此之時,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刑部歲斷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號稱『小堯舜』,此其效驗也。然舉賢之急,求言之切,不絕於訓辭,而群臣偷安苟祿,不能將順其美,以底大順,惜哉!」

題主說的那些優點,都標黑了。

還有,完顏雍擊敗了宋孝宗勵精圖治精心策動的隆興北伐,也算「能率兵打仗」了。

另外,他重視發揚女真本族文化,而且追認一個青梅竹馬的女人(為他而死)為皇后並永不再行冊立,這兩件事是不是算「赤子之心」呢?


陳霸先 陳朝開國皇帝

「高祖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靜難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恆崇寬政,愛育為本。有鬚髮調軍儲,皆出於事不可息。加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餚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紹泰,子女玉帛,皆班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彩,飾無金翠,哥鍾女樂,不列於前。及乎踐祚,彌厲恭儉。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魏陳吏部尚書姚察曰:高祖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及西都盪覆,誠貫天人。王僧辯闕伊尹之才,空結桐宮之憤,貞陽假秦兵之送,不思穆嬴之泣。高祖乃蹈玄機而撫末運,乘勢隙而拯橫流,王跡所基,始自於此,何至戡黎升陑之捷而已焉。故於慎徽時序之世,變聲改物之辰,兆庶歸以謳歌,炎靈去如釋負,方之前代,何其美乎!"

《陳書,本紀二》


【長篇有圖預警!】

當!!!然!!!有!!!

馬可陛下啊!!!!!

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啊!!!

給哲學王來張高鼻大眼的美照(*/?\*)

評論區已經有人介紹過他。

作為五賢帝粉絲,我再來一波個人安利。

(我的介紹來自正規史料,也來自馬可奧勒留所著的名作《沉思錄》,個人看法很多,歡迎交流。)

————這是來自迷妹的分割線————

姓名:馬可?奧勒留

性別:男

民族:拉丁人

外觀:如上圖,顏值炸天

三觀:非常正

屬性:優秀統治者+溫柔暖攻(大霧)

……

咳咳咳……好吧我會盡量嚴肅點。

有個參照物是蕭景琰對吧。一點點來 ( "ω" )

——

奧勒留的背景環境和蕭景琰所在的背景環境有很大的差別,最起碼奧勒留登基之前的生活更加順利平靜——

奧勒留生於羅馬,其家庭富庶且與皇室有緊密的親眷聯繫,他從幼年時代就受到當時的皇帝哈德良的關照和喜愛(* 他能當皇帝是哈德良隔代選上來的,連他叔父兼養父安敦尼庇護當皇帝都是沾了他的光),自幼接受全國一流的教育,後被叔父安敦尼庇護收為養子,並於40歲時與義弟維魯斯一同登基為帝。

在他生命的前四十年中,他心繫國政,關注哲學,關注家庭——

沒有任何奪位陰謀。

婚前婚後全無緋聞。

關照兄弟尊師敬長。

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妻關係,師生關係乃至生活與哲學的關係,他懷著赤誠溫柔之心,將種種關係處理得非常完美,無可挑剔。

——————

奧勒留繼位之際,繁榮了上百年的羅馬帝國已然呈現疲態。

由於前任皇帝對國政疏於調控任其胡來,導致邊境問題迭起,境內叛亂不斷,加之天災頻發————奧勒留的統治過程更像是在搶險救災,賢君執政十九年,羅馬卻幾乎沒有半點理想中的喜悅,反而充斥著天災的傷害和兵馬倥傯的痛苦。

多年以來他東奔西走,輾轉於各地軍營之間,直至最後染上瘟疫在軍營中去世。

他親征邊境帶領羅馬人打出了堪稱是奇蹟的勝仗,他親臨民間查看災情。

他和維魯斯一起,賣掉了皇冠上的珠寶,為的是籌措軍資軍費。

他拚命拉著羅馬這輛即將墜崖的馬車十九年。

他拉住了。

軍事實力,政治能力,無可指摘,當受景仰。

——————

綜上述,得出以下結論:

1.奧勒留的成長軌跡非常非常清白純凈,沒有陰謀,沒有爭搶皇位(維魯斯長期邊緣化無心皇位,奧勒留反而主動將皇位分給維魯斯,開創羅馬帝國分治之先),各方面都非常好。

2.奧勒留的軍略和執政,從理論層面,可以說是一點問題沒有;從實踐層面,問題雖然不少,但基本不是他的鍋,他解決得也很不錯,能夠迅速處理,知人善用,效果也是可以的。

然後要說性格這個點。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說,蕭景琰的性格,在題主眼裡,很多時候不是很值得讚賞(比如他衝動不計後果的時候)。

馬可奧勒留完全沒有這種問題。

完全沒有。

奧勒留的性格,……我個人觀點,簡直是神祇,還是個集合諸神優點的神祇——

他純凈得讓人難以置信,無數的徹夜不眠,無數的殫精竭慮,無數的奔波勞碌,他登基之後就一直在被命運虐,生離死別戰火紛飛,什麼都經歷過了,但他沒有改變,還是祭壇前念誦的少年,還是木板床上修習哲學的年輕人。

沉靜。

從容。

優雅。

慈愛。

溫柔。

一點一點說是不行的,想想他就掉眼淚啦。

——《沉思錄》是唯一一本把我看哭無數次的書啊。

總之性格極其完美。

這不是我吹,專心致志看過《沉思錄》的人至少會有一半也這麼說。

——————

最後……

既然是和蕭景琰互相參照,……童年好友什麼的用不用參照一下……

還是參照一下吧。

剛才說了,馬可奧勒留有個義弟叫維魯斯。

就這位↓

馬可?奧勒留。路奇烏斯?維魯斯。

他們什麼時候見面的不知道,皇室內部關係往往比較近。

但他們真正成為兄弟是在公元138年。那年的1月1日,皇太子凱奧尼烏斯去世了,留下兒子路奇烏斯?維魯斯和女兒凱奧尼娜。

哈德良要求安敦尼庇護,同時收養奧勒留和維魯斯。那年奧勒留17歲,維魯斯8歲。

安敦尼同意了。

兩個完全不同的孩子,從那時起成了一輩子的兄弟。

維魯斯的性格和愛好幾乎是奧勒留的反面,二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恐怕是……

「是個好人」……

但他們神奇地互相包容。

23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61年,——安敦尼去世了。

臨終前安敦尼要求奧勒留登基。

元老院也要求奧勒留登基。

但我們的當事人拒絕自己一個人登基,堅定地拉著弟弟的手,一起操辦喪事,一起走進了元老院,一起成為了皇帝。

第一次二帝共治。

維魯斯後來娶了奧勒留的女兒露西拉,他和奧勒留的關係又深了一層。

8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69年,維魯斯在返回羅馬的路上急病去世。(據說是腦溢血,也有謀殺說,我不確定)

曲終人散。

……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輿論說是奧勒留殺了維魯斯,兩千年了這個輿論也沒能過去。

我堅決不信。

維魯斯8歲的時候,奧勒留沒有殺他,跟他一起回到了新家。

維魯斯32歲的時候,奧勒留沒有殺他,把自己的皇位分給了他。

維魯斯34歲的時候,奧勒留沒有殺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所以,我到底要根據什麼才能相信那所謂的兄弟鬩牆。

蕭景琰看了上面這段,

默默擦了擦蘇哥哥的牌位。

——————這條線是總結——————

以上,強烈推薦馬可奧勒留。

晚安(*/?\*)


後來我翻開《羅馬帝國衰亡史》,發現有羅馬五賢帝。馬可.奧勒留是最後位。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的作者。古羅馬帝國皇帝。

當時,羅馬的帝位不按血統,而是由選定的繼承人接替。第三個帝王選第四個繼嗣(派厄斯)的時候,要求派厄斯收養馬可奧勒留為繼嗣。所以他的帝位是名正言順的。

他是被後世稱為五賢帝之一的。所以他品行是令當時乃至後世信服的。

馬可奧勒留在位19年,那是一個戰亂不斷,災難頻繁的時期,洪水,地震,瘟疫,加上與東方安息人的戰爭,北方的馬爾克馬奈人在多瑙河流域的進攻,以及內部的叛亂,使羅馬人口銳減,貧困加深,經濟日益衰落,即使馬可奧勒留以其堅定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擋羅馬帝國的頹勢。在他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尤其是後十年,他很少待在羅馬,而是在帝國的邊疆或行省的軍營里度過。最後染上瘟疫去世。所以,他是能率兵打仗也懂治國之方的人。在《沉思錄》卷一,《我從父親那裡學到的》他是這麼寫的:他直接阻止流行的讚頌和一切諂媚;對帝國的管理所需要的事務保持警醒,善於量入為出,精打細算,並耐心地忍受由此而來的責難;他不迷信神靈,也不以賞賜、娛樂或奉承大眾而對人們獻殷勤;他在所有事情上都顯示出一種清醒和堅定,不表現任何卑賤的思想或行為,也不好新騖奇。對於幸運所賜的豐富的有益於生命的東西,他不炫耀也不推辭,所以,當他擁有這些東西時,他享受它們且毫不做作;而當他沒有這些東西時,他也不渴求它們。《沉思錄》中這樣的話比比皆是。所以,他是滿足耿直重義鄙視陰謀的。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慾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隱退去過一種的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羅素

雖然他嚮往和平,卻具有非凡的軍事領導才幹。手握皇權,願天下太平,並身體力行實踐自己願望。可謂不失赤子之心。(孫子有句話好像是說戰爭時,最大的正義就是保證自己國家安全。)

參考《沉思錄》何懷宏譯。

百度百科


沒有,這種人基本下場估計就和袁紹一樣。當初被忽悠一下直接和梅翻臉了,要不然人家了解他性格早就走了,後面就是被陷害的下場。這種皇帝很容易被下面忽悠到,一旦沒有及時的勸阻就容易出大問題。


想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躬謙下士時。」

蕭景琰雖然在做靖王和太子的時候有這些優點,但是不代表他以後一定會是個好皇帝。

首先他性格不好愛衝動,就是個硬傷。

老梁帝的那句,「不管景琰現在什麼樣子,等他坐上這個位置,他也會變的」,我覺得一點兒都沒錯。

蕭景琰做靖王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多疑。他好幾次懷疑梅長蘇,都沒什麼道理。而且不聽人勸。

雖然他看起來一副赤子心的樣子。

我們知道,老梁帝是非常多疑的。譽王也是這樣。太子不多疑但是太子emmmmmm。——有可能他們大梁帝枝就是這種性格。他晚年會不會變得和梁帝一樣,很難說。

然後他不善權謀,「上下一日百戰」,梅長蘇是好人不會坑他,可人這一輩能碰到幾個好人?

能帶兵打仗,那有什麼用。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那蕭景琰這樣的皇帝,不勝枚舉。


除了耿直以外,漢光武劉秀基本符合


1. 從電視劇角度,這是一部高質量電視劇,懸疑劇,歷史劇。毫無疑問。編劇,導演,演員,烏梅,道具都非常好。

2. 從歷史角度,應該說的是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的梁朝。南朝定都南京(金陵),梁朝皇帝也姓蕭。

查了下唐後的五代十國史,後梁姓朱(朱溫)

而南北朝時期,北朝北魏也是很強的,而且強於南朝。

3. 皇帝賢,基本可以吃好幾世。

蕭景琰看起來很賢,能文善武,梁朝卻讓很多人記都記不住,可見肯定是誇張了。後周世宗柴榮,很強,死的早,才有宋太祖黃橋兵變,魏帝曹丕也是死的早,所以最後大權慢慢被司馬家族奪了去。

蕭景琰難道也是走這條老路么?沒看續集,不知道。否則以這部安利結局的正劇,應該也是長命百歲,國泰民安,但是按歷史規律,怎麼也得傳個4-5世。晉太祖司馬炎也不過稍微賢了點,傳位給極庸的兒子,後世又經八王之亂(西晉也有八王之亂,比漢朝還亂),居然也能傳承到東晉,東晉也亂到被北方打的一塌糊塗,苻堅其實是個明君,心胸寬闊,武力智力很強,只是晉朝還沒亂就去堅持去打,好大喜功,可惜功虧一簣,又遇到謝玄謝安,淝水戰役慘敗,後面身死國滅。

如果寫的是金陵,你去套柴榮,苻堅?感覺不對,他們都在北方呢。苻堅統一北方沒問題。可苻堅是篡位來的,秦主原來不是他直系親屬。而且他的地盤都在北方呢。所以跟蕭景琰沒關係。

陳太祖?開國皇帝,不對呀。差太遠。何來祁王,何來平反。

崇禎,更別扯了。朝代不對,帝都更十萬八千里。而且蕭景琰沒經過閹黨之患。崇禎武力很弱的。

所以套來套去,其實作者本來就是在寫南北朝時期的梁朝,線索應該在大渝這些地方。

具體,等我後續再分析吧。謝謝。


勵精圖治、心懷天下的皇帝不是好皇帝;道德高尚的皇帝往往辦壞事。好的君主,不管事,做甩手掌柜,比如春秋時期的齊桓公。


柴榮。苻堅。苻堅雖說是篡位,但是因為他的前任太殘暴了,所以並沒有不正義。其他都符合。耿直的不行。


對應的應該是梁元帝蕭繹,是梁武帝第七子,正好對上蕭景琰也是第七子。琅琊榜二應該是奪位,會被殺死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英雄臨死前都說了些什麼?
歷史上,有哪些不凡卻不為人廣知的人物?
可否介紹一下「涿鹿之戰」?
明朝方孝孺是個怎樣的故事?
有哪些「一流人物」的二三流故事?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歷史政治 | 琅琊榜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