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在走下坡路,但是樓市、股市在卻上升,應該如何解釋?

尤其是加工製造業,知乎很多回答都是倒閉、往東南亞搬。

那是哪些人在買房子、買股票呢?實業沒有錢,是流通環節的商人嗎?


樓主的觀察並不全面,2015年下半年以來熱錢湧入最多的應該是債市,房地產受益於國家不斷放水,因而也有了回暖,股市在大跌之後因為很多股票已經跌回價值也有了升幅的潛力。但總而言之,這種現象其實是熱錢無處流動、經濟泡沫化的一種表現。過去十年來,中國M2增長了600%,大量超發的鈔票促使流動資本不停尋找保值甚至增值的領域,不然它們就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變相地損失財產。唯一的好消息是,過去十年里大部分時間熱錢湧入的方向都是房地產,大部分居民都因為擁有房產而能夠保持跟隨經濟發展的步伐,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下仍不可避免地擴大了貧富差距,造就這一切的正是貨幣超發所引發的財富重新洗牌與分配後果。在貨幣超發時期,跟隨並進入大量熱錢湧入的行業與方向可以讓你得到更多資產保值與增值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湧入互聯網行業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們當中不乏過往在房地產行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英。但我要說的是,任何投資行為都伴隨著風險,一旦泡沫破滅,如果沒有擁有資本能夠保證全身而退,那下場可能會比普通人更為悲慘。

這就是為什麼當前的中國熱錢拚命湧入債市、樓市、股市等一切擁有較好投資回報市場的真正原因,如果熱錢不選擇盡最大可能地追逐利潤,那麼它們就無法在貨幣超發時期繼續佔據資本與財富優勢。事實上,現在證券行業已經在流行「資產配置荒」的說法,即隨著邊際效應的不斷顯現,熱錢可尋找的靠譜風險資產正變得越來越少,目前全世界範圍內都已呈現出這種情況。

再來回答另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真的走下坡路了嗎?出口、消費、投資是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但這只是凱恩斯主義對短期經濟的一種描述,而不能代表長期經濟的情況(轉自吳敬璉的話,表述可能稍微有出入)。很多人看到了低端加工製造業的衰敗,卻沒看到互聯網行業、智能硬體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熱火朝天。互聯網行業之所以會如此火熱,一個原因當然是有很多熱錢湧入。沒辦法,資產配置荒嘛,投資人就用這錢來投資互聯網了,反正幾十個創業項目中出現一個成功的就很有可能讓投資資本得到十分可觀的回報,比如雷軍的小米手機。但我覺得當前互聯網的發展一大助力則在於實體企業向互聯網化轉型。現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除了娛樂和金融產業之外最好賺的也許就是引導創業者創業的創業平台和引導實體企業向互聯網化轉型的網商協會與平台了。如果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中國目前的確有在刻意淘汰低端加工製造業的意圖,對互聯網行業則仍給予較為寬容的對待。君不見直到現在在電商平台開店鋪都不用收稅(當然有些店鋪出於經營需要會被徵收營業稅),而低端加工製造業想要減稅卻是難比登天。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過往依靠廉價勞動力繼續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不可維續,因而目測低端加工製造業的倒閉潮還將會繼續,這也是國家一直強調先進產能淘汰落後產能的結果。

從本屆政府的作為來看,他們是有堅持改革的決心的,但在改革的同時又要保障經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既要改革又要保增長,正是在這種想要顧全兩面的執政思路下,出台了很多左右互博的政策。不可否認,當前的中國處於一種兩難的局面,但相比世界上其他新興國家,中國還算是幸運的。在全世界紛紛跟隨美國大舉「QE「旗幟的七年里,財富增加的除了世界上1%的富人,就只有中國了。曾經輝煌的金磚四國目前就只剩下印度和中國仍然保持比較堅挺的經濟活力,其中印度雖然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高於中國,但它也面臨著資本外逃的困境。當前中國的打算就是通過萬眾創新來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引擎、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引領中國的經濟發展,來消化中國的資本泡沫,來實現經濟質的飛躍。

經濟泡沫並非一定是壞事,只要中國能夠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就能夠化險為安,但如果中國轉型失敗,覆巢之下將無完卵,中國人民的日子也將不會好過。所以,衷心祝願並支持中國經濟轉型成功吧!


來吧,答一記試試~~~

準備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回答,1.經濟是不是在走下坡路。2.樓市、股市是不是在上升。

(本來應該圖文並茂,但是我懶~~~)

1. 經濟是不是在走下坡路

我能理解在說走下坡路的含義,其實就是說經濟增速,也就是GDP增速在不斷的下滑,從之前毫不費力的百分之十幾,現在到保不保得住7都是問題。目前,宏觀經濟中有幾個問題成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桎梏。經濟結構調整多年還沒調整過來,結構性問題越來越突出;產能過剩矛盾不斷累積而消化困難;地方政府融資能力下降;企業經營困難;金融風險開始顯性化,這幾個問題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問題。

更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邊際效應在下降,也就是原來用的挺有效的政策,現在越來越發揮不出預期的效果。比如通過拉動投資(主要是基建投資)提高GDP增速,現在是發了那麼多工程包,結果基建還是沒有如期起來。這其中的原因就不是單一的了,地方政府不作為是挺關鍵的因素。那麼,經濟是不是在走下坡路?如果是說GDP增速下降了,那麼湊合可以這麼理解,但是整體經濟並不是到了走下坡路辣么困難的境地。還是在增長,不過是增長的慢了一些,這種慢,有本身體積大的問題,有推進改革艱難的問題,也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因素。要看到的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確很大,統計局要公布數字前,局長大人估計也很頭疼。。。。破7不破7,如果僅僅是個經濟學問題,那倒還輕巧了。。。。。

破不破7,或者說保不保7是很多人比較困惑的事,就這麼個數字至於這麼較真嗎?破7能怎樣啊?

當然不能怎樣,大家還照常吃飯照常睡覺。保住GDP增速,我想有兩個主要意思。

第一,GDP增速下來可能帶來較為嚴重的失業問題。就業指標是大boss們非常關注的事,這個指標不出大麻煩,能完成既定目標,那麼GDP增速下來就下來吧。問題是,受制於目前就業統計制度不完善的影響,我們還摸不清到底就業、失業情況在全國範圍內是怎樣的。。。。所以,如果根據過去GDP的就業彈性來看,那麼是要在7左右。至於現在經濟結構調整後,服務業就業帶動起來了,GDP就業彈性大約是在增大的,也就是GDP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帶動的就業人數在增加,那麼以前7%拉動的就業人數可能現在6.5%就可以了(我木有嚴格計算,就是說這麼個意思),保不保7就不是大問題了。

第二,保不保7還涉及到能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我們要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注意,是全面建成,不是全面建設,GDP和人均GDP都要比2010年翻番。同志們,翻兩番,這是需要每年GDP的增速保證的。。。。所以,你會看到,GDP增速在7附近徘徊危險的時候,統計局開始調整2010年以來的GDP數據了。。。。基數做大,增速下來一點,那麼還是能夠完成既定目標的。。。。

越扯越遠了。。。。。。。現在回過頭來說說從需求端來看,經濟增長的困難在哪裡。

1.投資。 投資是三大需求中的快變數,特別是有基建投資,說拉上去就拉上去,增速一下子就噌噌噌上去了。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也在前幾年很火爆。目前速度下來了,可能受幾個因素影響。

第一,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平台、賣地包括財政制度都在完善,所以地方基建的錢拿不出來了。同時又因為反腐,很多人不敢幹活了,以前跑步拉項目,現在你給我錢,我都不簽字不幹活了,免得事後擔責任。

第二,最主要的是,資本的邊際回報率下降了。之前我們是勞動力富裕、資本稀缺,現在經過這麼多年發展,資本開始富裕了,勞動人口比例因為老齡化和少生育開始朝著不好的方面發展了,資本的邊際產出其實是在下降的,同樣的資本量能帶來的回報是在遞減的,也就是有錢的時候不知道投到哪裡去,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好項目了。全世界範圍都有這個問題。

第三,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趨勢性回調期,房地產投資不敢投也沒錢投了。不敢投,當然是存量那麼大,銷售又不如意;沒錢投,是銀行惜貸,而影子銀行被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之前從信託方面融資的房地產項目,現在越來越難融了。海外融資和上市融資以及債券市場融資,畢竟沒那麼容易,且對房地產企業也有限制和更多要求(這個請大神們指正,沒有詳細研究過)。。。。。

2. 消費。這裡的消費主要指居民消費。其實,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消費還是畢竟能撐得住的,算是能夠平穩增長的需求。看消費,主要先看就業和收入增長狀況。如果就業沒有出大問題,沒有大範圍的失業問題,那麼就有基本的消費保障;收入增長如果還好,那麼這就是消費增長最重要的保障。目前來看,如果忽略我們就業統計制度數字不能信的問題,那麼我們的就業狀況還是蠻好的,前三季度就完成一年的指標。收入增長狀況也還好,統計局的城鄉一體化調查結果顯示了城鎮居民的收入實際增速慢於GDP,但是農村居民的快於GDP。

但是,問問大家消費潛力難以釋放的主要原因,估計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沒錢啊。是的,收入還是制約消費的大問題。同時,社保托底力度不夠,消費金融缺乏,消費環境比較惡劣,缺乏消費結構升級匹配的有效產品供給等都是制約因素。

3. 外貿。外貿的問題大約已經不是我們一個國家的問題了,在全球化的市場上,美、歐、日、新興國家等發展情況直接影響了我們產品的外部需求。這個就不詳細說了,說的越來越扯不回來了。。。。

Anyway,經濟增長遇到了很大困難,經濟發展不如之前看起來辣么穩定,但是,我們還是走在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2. 樓市、股市是在上升嗎?

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股市挺火爆嘛,房子還照樣銷售嘛,所以就是在上升嘛。。。。。

股市火爆是真的(當然是在那天「崩潰」前),從2014年的7月以後到2015年的上半年,大家真正又感受了一股賺錢啊賺錢的滋味。看到母上大人都開始躍躍欲試要投身股市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好景長不了了。。。。

至於股市為什麼忽然這麼好,很多大神們都說過,我就不贅述了。。。

樓市好嗎?

大約不是很好吧。你看看從前端到後端的數據統計,2014年到現在,房地產市場大約處於較為低迷的狀態,我們稱之為趨勢性回調階段吧。

第一,供需力量對比大約發生了變化。這涉及到人口比例變化,購房主力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達到高峰(如果木有記錯的話),然後慢慢下降。剛性需求沒有之前辣么辣么多了,供給還木有放鬆,那麼市場力量的對比發生了重要變化。再加上保障房建設力度挺大,解決了一部分低端人群的需求,也降低了一些市場剛需。至於改善型需求,逐漸成為市場需求的主要方面,所以你看政策上提的越來越多,促進改善型需求釋放。。。。

第二,貨幣環境發生了變化。之前大家爭論貨幣大放鬆是不是推動房價高漲的原因。說不是,應該是假的,但是說最最重要的,也不夠客觀。在我們的經濟中,資本從來是流向最有投資回報的地方,哪裡賺錢,它就一定排除萬難去哪裡。四萬億的時候,銀行貸款那放的啊,都不叫貸款了,速度快的讓人心慌。能夠獲得貸款的人,大多是央企國企,實體經濟那會也不好,拿了錢也沒地方投啊,於是買地吧,建房子吧,賣房子吧,你看看多少國企或者其子公司在拍地時豪氣衝天,最後,房價又噌噌上來。

目前的貨幣政策,應該不會再是之前大放水的階段了,也不應該再回到那樣的狀況了。央行一降息降准就有媒體開始嚷嚷,大放水啦,QE啦,還在猜測還有幾次降息降准,我覺得都沒有意義了。

總之,房地產市場已經呈現出局部分化、階段調整的局面。全國不是一盤棋,各個地區更不是,所以說還在上升的說法,我不認同。

啰嗦這麼多,不知道回答清楚沒有?經濟確實增長有壓力,但是不至於說走下坡路,我們經濟中其實還有很多可喜的、充滿希望的新變化,只是這些新變化還沒有成為拉動GDP的主力,畢竟佔比還是太小。股市的輝煌是比較脆弱的,不是穩健的;樓市處於趨勢性回調的時候,談不上往上升。無論股市還是樓市,他們不可能隔斷跟實體經濟的聯繫,更受政策調控的影響。


謝邀,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前後不成因果的。1、經濟只是增長出現了下滑,但還在增長中,而且中國經濟總量很大。

2、經濟增長與股市樓市關係不大,因為如果在一個理想的自由市場中,兩者是有因果關係,但中國的股市是著名的政策市,樓市么,政府直接高度壟斷。

3、股市的上漲只是一部分受到經濟增長下滑導致的資金擠出效應,更多的是因為金融創新導致以前無法流入股市的銀行的錢,通過融資,信託等大量流入,再加上政府有意識地拉抬股市解決一些經濟增長的問題,券商都赤裸裸地喊黨給我智慧給我膽了。

4、可見的是,目前中國貨幣流通量還是相當高


核心區的房子都是賣給富人的,富人競價,不斷產生新地王,然後房價從核心區向周邊擴散,逐層漲價。房價一漲,隨即帶動相關行業的價格,最後整個城市的物價、整個中國的物價就漲了。

底層民眾對房價沒啥影響的,只要富人還在奢華的消費,房價就會一直漲個不停。要抑制房價,直接把最富那批人一鍋端了,房價就沒了大幅上漲的動力。

大量人口湧入雖然促使大城市的房價上漲,但那是普通的漲,可以收割的羊毛增多,自然提價。這種房價上漲,是大城市經濟發展提供的就業崗位、公共福利等帶動的人口湧入,應有浮動、逐漸平穩,而非一直漲個不停。

要勉強成為中產才能提供羊毛,底層民眾連被收割的羊毛都提供不了,在物價飛揚的社會裡只是被任意負債。

股市也是同樣的道理,主力、大戶們玩的套錢遊戲。

實業越是利潤低,主力、大戶們越需要股市來套錢,本身實業利潤低了,散戶、小資們也更願意去股市搏一搏。

股市也講究兵法的 —— 欲擒故縱,初期給點小利,造成牛市局面,散戶、小資們大喜過望,人的慾望之心很難遏制的,加倉、槓桿、借貸的玩股票,這時主力、大戶們的時機就到了。


泛濫的流動性推動的,國內的流動性始終很充裕,就算美國加息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而且國內的流動性在目前情況下基本只能在國內打轉而只有很小規模投向國外,地產的高增長預期下降後就只能投向其他領域,所以國內資本市場雖然很貴卻依然會上漲。


事物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都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社會發展更是這樣。

如果你看到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可能正是事物要發生轉機,舊勢力醞釀復辟的時候。

而看到房價下降,下降一年後反彈,反彈一段時間再下降,這才是更加正常的變化過程。

畢竟希望房價上漲的群體很多,他們手中的資源也很多,市場中沒有判斷力但有一定購買力的群體也很多,這些人的存在決定了房價不會一帆風順的的上漲或下降,多方的博弈,肯定會帶來一波一波的波動。

孩子們也別太天真,看到房價下跌就以為以後可以買得起房,就可以暴跌,不是那樣的。博弈的過程是漫長曲折的。

同樣,中國經濟也是,希望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組織個人手裡也還有很多資源,他們會和市場進行漫長艱苦的博弈。

未來經濟會怎麼樣,股市會怎麼樣,房價會怎麼樣,都還很難說。博弈結果可能五年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現在下結論,現在還太早了。


錢的確從未缺少過

本質上是現在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存款很多但是沒地方去

互聯網沒幾個人搞得明白,又開始流行燒錢,燒錢活下來的鳳毛麟角機運巧合,當年有個億唐。。。後來沒了。

互聯網金融更是呵呵

所以大家都在往看得見回報的地方投資,股票和房產

所以我感覺到了結構轉型的時候了,走發展科技和創新的路子

炒房地產畢竟沒有半點技術含量


經濟增速下降怎麼就是下坡路了?

下坡路是增長率為負。


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經濟並沒有走下坡路,它仍在增長,只是增長率有所降低;

第二,不同的行業境況十分不同,網路零售、旅遊、二手房買賣、娛樂、保險證券等行業,不斷增長,進入黃金時代;煤炭、鋼鐵、紡織、製鞋等行業,日子比較難過。

不同的地域,情況也十分不同。有增長率7%、8%、9%的省市,也有2%、3%甚至負增長的省市。就像一個班級30多號人,有人高考600多分進清華,有人300多分只能上專科。

這叫做分化

中國的富人群體數量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馬雲說中國將有5億中產。別急著反駁,想想他為什麼這麼說。

胡潤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大陸資產超過1000萬的有825000人,超過1億元的有51000人,超過10億元的有將近2000人。福布斯預計,2015年底中國千萬資產高凈值人群將達到112萬人,中國私人可投資產總額將達到114.5萬億元。

全球第二的富人群體資產如何配置,這將是未來30年的重大問題,保險證券基金旅遊互聯網等行業與此直接相關。


沒事幹了,炒股打發時間,房市沒怎麼漲!


這兩個並不矛盾

中國股市總所周知, 並不是個簡單的"晴雨表", 而是一定程度的"政策市".

年初的拉抬,明顯是為了解決經濟下滑帶來的部分問題的一種手段, 當然, 最後搞砸了.

中國樓市基本等於資本蓄水池, 當實體經濟無法帶來收益時, 暫時也無法很快流出去前的沒什麼選擇的投資標的


因為經濟下滑,所以企業沒有盈利點。但是民營和國企的概念不一樣。民企跟著經濟的下滑大面積倒閉,而國企有銀行源源不斷的貸款所以即使盈利不好也不會倒閉。

於是出現了兩個現象,1 信貸資產化。說白了就是銀行拿著國企的白條發行債券(對於銀行來講,國企信貸是優質資產,因為有國家背書)

2由於經濟不好,於是國企得到錢之後,都基本上拿來還舊帳。

由於資本(儲蓄,外資等)知道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很難看,所以外流,於是銀行為了吸引資金必然要提高利率(目前沒有提高利率是因為怕刺破債務),但是銀行想盈利就必須貸款給回報率高風險高的項目,拿到資金的人或機構去買股票了


樓市的問題很簡單,本來今年初全國都已經轉入下跌通道了,國家多次降息降准,又出台鼓勵購房政策,是從年中開始被強行拉起來的。因為國家很清楚的知道,房地產一旦任由其下跌而不救市,那後果將是災難性的,GDP不要說保7,能不能保持住正數都未可知,誰都知道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一旦泡沫破裂那真的是哀鴻遍野。所以國家只能力保房價不跌,可以說,不管用什麼手段都不為過,哪怕再放水10萬億都在所不惜。從今年救市的姿態來看,國家已經釋放出強烈的信號給老百姓:你放心買,幫我托住價格,我會力保不跌。另外中國城鎮化進程還未結束,在未來5-10年內人口遷入大城市的趨勢仍然不改,一線樓市的房價還是有相當的需求支撐的。

所以房價和經濟走勢已經沒有太大關聯,只要國內貨幣總量不少,貨幣就會一直沉澱在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這也許是當下中國唯一保險的避風港。


經濟不好,海外資金外逃嚴重,央行持續放水(雖然官方咬定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實早就大水漫灌了),那麼多的資金去哪裡?存在銀行,不可能。流向各種大類資產,股市(因為炒得太凶崩了),債市(泡沫嚴重,普遍三倍槓桿),樓市(強弩之末,隨時有可能價格跳水)。目前唯一的建議就是換點美元,取出來(注意是取出來!),現金(或者固定收益的產品)。雖然我說的比較悲觀,但按照過往經驗都是這樣的,但我國國情不同,專治各種不服,沒準今天說完明天就被打臉~


這才是知乎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啊。

美國已經從中國抽走一萬億美元,約六萬三千億人民幣。

中國期望通過股市和房市的資產泡沫化,減緩經濟衰退的局面,但是你懂的,中國在經濟戰爭的早期就把子彈打得差不多了,高鐵修了一般,高鐵的腦殘粉們還在喊好。據說定邊伐遼的時候,皇帝的內怒不願意出,周奎也不願意掏錢,這個時候就需要人民出來救國。

怎麼才能把社會閑散資本拿出來呢?那就只能降息降准。

不想修改,所以簡說,題主望諒。


親身體會,1)經濟寒冬,大量製造業,加工業等實體資金離場,急尋出路,這是主因 2)政府多次QE和降息降准後,天量資金因不能進入實體而富餘 3)財富聚集效應,不斷上漲的虛擬經濟,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

縱觀全國,餐飲紅海,鋪租急升,房價暴漲,股債繁榮,都是實體經濟寒冬,資金流入虛擬經濟投機造成的。


誰告訴你樓市在上升的?除了四個一線城市的中心地段,其他地方根本有價無市,本人重慶主城區的房子虧了三分之一的價格掛了半年都沒賣出去。重慶的GDP增速還是全國最高的。都是媒體的亂宣傳罷了,就盯著四個一線城市的房價就以為能代表全國了。


房地產已經失去了住所的本質,現在已經衍生為金融產品的一種。屬於資源型產品。它目前的價格不取決於供求,而取決於市場上資金的流動性,只要市場流動性減弱或者加強,這類型的產品價格就會大幅波動。凡是價格上漲,就表明鈔票印刷在加速,價格下跌,就是資產撤離在加速。

預測房價的走向,要看資金流的動向。


股市我一直都淺薄的覺得是實體投資行情不好,所以錢都流入股市等虛擬經濟里了,沒什麼好投資的就玩兒股票買理財什麼的。

至於樓市,主要是政策護航,購房限制放寬加上發改委限批新的房地產項目,所以人口多的大城市剛需還是比較足的,房價有漲。不過,只是一線城市而已,二線城市房價頂多是與去年同期持平沒再繼續跌,三四線就慘了,一直在跌在跌在跌,好一點的就是跌倒谷底不動彈中(比如我們)。。。。但一線城市的基數足夠大,即使只有它們幾個在漲,整體的感覺好像也是全國房地產都在漲。


其實很簡單,經濟不景氣,企業需要錢國家需要錢,股市圈錢么!


推薦閱讀:

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原因是什麼,而後又是怎麼走向停滯的?
央行加息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國家不能多印一些錢給窮人的原因是啥?
上海房產2017年還可以投資嗎?
如何用MACD指標把握最佳買賣點?

TAG:財經 | 房地產 | 中國經濟 | A股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