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哲學的書有什麼實用價值?

我從小就喜歡思考事物的本質,而且我發現很多名句都是出自哲學家,所以對哲學心生嚮往,可是當我讀了一些哲學書發現哲學並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簡單,上面都是晦澀難懂的句子,也許是我的層次不夠,也許是這些書還不適合我,總之,我已經茫然了,哲學的意義,哲學的用處,哲學的價值,或者說我學習哲學的方法都讓我感到混沌。


最主要的實用價值是讓你不再問出這種白痴問題

評論區有人說題主可能是真心對哲學剛開始感興趣並困惑不解……我這樣回答不好。我覺得沒錯,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又把評論給刪了。不管怎麼樣我還是來認真回答一下吧。

"哲學"有什麼用本身就是一個標準的哲學問題。不同的流派會給出不同的回答。我下面列出幾種簡單的解釋,僅供參考。

1.哲學會帶給你快樂。這建立在一個不證自明的假設上,"人做一切事情的最終目標都是快樂"。如果你承認這個假設,那麼判斷要不要學哲學就很簡單,看它帶給你快樂還是痛苦。如果痛苦大過快樂,你就該停止學習哲學。但是,並不是所有哲學家都同意這個假設。(想知道為什麼?那就要你自己去讀了呀)

2.智慧本身是值得追求的。這種觀點認為,有一些事物,如智慧,藝術,道德品質等,是天然具有高貴的屬性,懂得這些的人要比不懂的人更高一個層次。至於高到什麼程度,則要視不同觀點的激進程度而定。最激進的尼采,認為擁有智慧,堅強等品質的人是超人,在本質上和我等庸俗的人類有巨大的差別。那麼,是否得到快樂當然不重要。就好比人就算不如豬快樂,但是人還是比豬高貴。那麼,智慧的人和庸俗的人的關係就像人和豬的關係一樣。

3.求知慾。人們有時候做事不光是為了快樂,更是為了慾望。而求知慾也許是一種最為強烈的慾望,當你對一些問題困惑不解時,你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出問題的答案。求知的過程有時是快樂的,有時是痛苦的。但是這並不重要,因為你有這個慾望,就必須去滿足他。就像雞湯文里常說的億萬富翁也許沒有曬太陽的漁夫快樂,這也許在某些特點情況下是真的,但是並不能用來作為否定富翁的依據。因為富翁做生意賺錢來自於一種本來的慾望,賺錢就是他的最終目的,而不是通往快樂的橋樑。

如果你能選擇其中一種,那你的人生可以清晰明確,也不會再問"哲學有什麼用"這種問題。如果你對這些不同的解釋困惑不解,不知道誰是對的。那麼……讀哲學就是為了讓你找到答案呀


裝裝逼,來知乎答答題啥的。這個算是很實用了。


要看名句可以去看雞湯啊

名句都是沒用的,因為脫離了一個具體的語境和思維領域、邏輯體系,哲學是講究體系的


都能算是知乎月經問題了

喜歡哲學請隨便找本本科教材的西方哲學史開始讀

讀完還有這種問題也就不用學了

以及為什麼要加上人際交往和情商的標籤??

你是把哲學當成心靈雞湯了吧


沒什麼實用價值,都是一堆吃飽飯沒正事乾的人才讀,真正勤學上進的人都去讀技術書、賬務書、金融書什麼的,好歹找個工作創個業不成問題。

那你為什麼還在讀康德呢?因為大家都在讀啊,我就跟個風。

那你為什麼還在讀尼采呢?因為妹紙都在讀啊,我就跟個風。

那你為什麼還要讀黑格爾呢?因為我還沒見過有人讀他。

既然沒什麼實用價值,那你為什麼還要讀這些哲學書呢?

…………

讀書如同XXO,不是每一次的XXO都是為了繁殖。同樣,不是每一本書都要讀出其中的價值來,只要自己能享受其中就好。


就我的個人經歷來說,哲學,具體而言是西方哲學,曾經拯救了我。彼時我上大一,經歷了價值觀的顛覆和思想的劇烈動蕩,陷入輕度抑鬱,找不到出口,雖然也知道日子該怎麼過,但找不到為什麼要這樣過的理論依據。那時我還從未聽說過康德叔本華尼采黑格爾薩特等等這些人。

「現代西方哲學」是當時學校開的一門通選課。我有沒有搶到熱門課,所以選了這一門,當時選這門課的其他幾十個同學也基本都與我一樣。那位老師是學校教務處主任,50多歲,瘦削身材,單身有一女兒,講課水平一般,現在看來就是照本宣科,比不過我之後看過的任何一本哲學書,但是這門課為我開啟了一扇西方哲學的大門,讓我知道了西方哲學的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那一整個學期,我都沉溺在西方哲學的世界裡,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日日夜夜閱讀、記錄和思考。西方哲學讓我在18歲的後半年通透和成熟了許多,讓我發現曾經經歷的一切事情都有跡可循。西方哲學讓我從19歲開始,再沒有迷茫過。

之後的這些年,隨著閱歷的增加,人也愈發豁達,忙碌的生活也讓我不再會花太多時間讀哲學。但我不會忘了多年前哲學給我的影響,那是我思想成長史上的一次轉折,奠定了我三觀的基礎。

哲學於我,像是一個恩人。我對於哲學家和他們的著作,也始終心懷崇敬。關於是否有用這個問題,哲學、宗教、藝術等等都是一樣的:現實世界有太多令人失望的人和事,人也常常會感到孤獨,正是這些「沒用的」東西,支撐我們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爬起,契而不舍地學習並堅持那些「有用的」事情,探索並追尋那些「有用的」真理。


個人認為,入門哲學最好的書是威爾·杜蘭特所著的《哲學的故事》,你可以從裡面看到很多哲學大家的生平和主要理論成就,然後從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位或幾位,再去閱讀他們的著作。

哲學的作用,就是幫人解惑。因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問題與困擾,是很難靠我們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得出滿意的答案的,而哲學正是智者們為了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創立出的學科。如果你對生活有深刻的疑問,哲學或許可以幫助你;而如果你事事順遂,應該就不需要也很難從中找到多少共鳴吧。


從我自身感受說,當在思考上有了驚人發現或者認識的時候,那一種胸中升騰的滿足感,好不誇張的說,那樣的快感,和做愛時射精的那一刻差不多了,而且比性高潮更加持久綿長。。。而且沒有事後的空虛感。我想這樣的一種內心極大滿足。也就吸毒能夠在它之上了吧。所以,看一本哲學書,是思考的開始,如果你從中汲取到的思想,能夠讓你獨自思考良久,那麼不是很開心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讀哲學還有用嗎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的故事》,是通過新東方夏鵬老師講解的課程。聽到是關於哲學的課程,第一反應就是肯定很枯燥,但是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堅持聽課,從2016年初斷斷續續的一直聽到現在,越聽越想聽,到後來甚至專門買來實體書。通過閱讀,我不能說對哲學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只能說對歷史上各位大哲學家的思想有了大概的了解,並能結合自己的現狀對當下產生一些思考。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亞里士多德的創立的邏輯學;是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 是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上帝已死、超人出世」中的超人精神。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哲學就像一個寶藏,給善於學習、勤于思考的後來人以啟迪,給予人們面對當下的智慧。

   那麼學哲學有用嗎?借用夏鵬老師的一句話:「什麼是有用?賺錢就有用嗎?」在沒有讀到《哲學的故事》之前,包括我在內大部分的人生是這樣度過的:小時候,父母說要考清華北大,考上了就一輩子不用愁。等大學畢業了卻發現不是這樣;進入社會後,丈母娘說要買房,等買了房之後卻發現還是單身一人;生小孩後,人人都說要買學區房,到最後卻發現清華畢業的都買不起房,買學區房還有什麼用。如果沒有思辨精神,大多數人都會被大眾的意見所綁架,忙忙碌碌的過完這一生,從沒有想過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覺得,哲學的用處在於啟發人開始思辨。思辨從提問開始,提出從多問一個問題開始。 哲學能讓人對身邊熟悉的事物保持懷疑的態度、保持初心。有一種說法,人在30歲以後就不再成長,也許就是因為對身邊的事物過於熟悉、太想當然了。

哲學不會教你買房。當今房價是人人必談的話題,近期更是被《中科院研究院因買不起學區房辭職》、《清華碩士畢業買不起房》等爆款文章刷屏。目前的房價是高,而且不出意外的話還會更高。面對高房價的現狀,作為需要成家立業的青年似乎只有兩個選擇:買房或逃離。 我也在這個選擇中苦惱很久,似乎沒房的話,人生就過不好了。如果買了房就光宗耀祖,高枕無憂,從此走向人生巔峰了。

有幸我在迷茫時遇到了哲學,哲學不會告訴你要不要買房,哲學讓人思辨,讓人跳出買房或逃離的二元思維,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沒買房人生就沒戲了嗎?你沒有買房也可以是個人的選擇,沒買房或者買不起房是事實,但不能放棄自身發展,個人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個人能力上。如果你能躺著賺錢,個人增值賺錢的速度超過房價增長的速度,買不買房就是你個人的選擇了。比如,舞蹈家金星就沒有買房、新東方老師李笑來也沒有買房,可能一開始他們也買不起房,但他們通過發展自身實力,到現在買不買房已經無所謂了。 反之,你買了房就一勞永逸嗎?先不說後面還有學區房等等漫長繁瑣的置換之路等著你,如果一個人只能靠一張房產證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那這個人是有多麼的空虛和無趣,和舊社會的地主老財有什麼區別。

哲學不會教你怎麼養育孩子,但哲學探討了物質和精神世界,存在和毀滅,永恆和常在。個體的生命十分短暫,最多百年。是在有生之年縱慾享受,聲色犬馬。還是在世界上留下一些東西,證明自己來過。 生命不只是為了生殖,生殖只是物質形態上的延續生命,是為了延續精神。首先你自己要有一種精神。結合對孩子的教育,不是生個孩子,為孩子買一套學區房,送到大學就結束任務。孩子好了這輩子就沒有任務了,安心打麻將。而是要通過實際行動,言傳身教,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下一代。

   總之,哲學不會教你買房、不會教你養育孩子、不會教你賺錢,但她能啟發人開始思辨,通過思辨認識世界,認清自己。科學給予我們知識、但唯有哲學給予我們智慧。憑藉著這一點智慧之光,人們在面對消費主義盛行、飛速變化的社會不知所措時,可以給精神世界找到一個落腳點,給無處安放的靈魂,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歸宿。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果你的生活已經疲於奔命於柴米油鹽、房價的暴漲、孩子的教育,你可以嘗試打開這本書。給生命另一種可能,我們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哲學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說哲學家是吃飽了沒事幹的人,是真正不懂哲學的人,哲學其實歸根究底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人類共有的邏輯對這個世界的解釋,每個人其實或多或少的都已經用到哲學了,比如每個心智健康的成年人都會有對自己的人生有過思考(如果有人從小到大連自己都沒有思考過,我只能說他們不算是個人),毫無疑問,或多或少都會形成一些人生哲學(這其實算對自己的經歷和所見聞一種解釋)這其實就是哲學了,你明白了吧,通俗來講這種哲學就是將你所經歷的世界納入到你思辨的體系中,沒有這個過程你的思維絕對是混亂的,不可能形成體系,通俗來講就是精神病患者,或許連他們都不如(有的精神病人比哲學家還有想法)。

之所以會有普通人和哲學家的區別就在於,哲學家希望解釋的不僅是自己身邊的世界,而是從上帝視角所謂的全部的世界(其實這才是系統的哲學)因此他們的工作可能和自己的生活扯不上關係,有些不理解的人才會問哲學有什麼用,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哲學之所以看起來沒有使用價值是因為真正理解哲學的人不屑於將其實用,而那些汲汲於富貴的人又不懂哲學是什麼罷了。

當然以上只是對於哲學很不專業的解釋,主要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哲學這種東西,不是拿來用的,他是人類的必需品,但是用好了絕對有大用,從最基本來說,可以提高你的思辨能力,說白了就是悟性(你想想別人十幾年整不明白的概念你可以很快明白,當然可以應用那又是一回事了)。各學科都是這樣,關鍵不在於學科而在於應用的人,天才不拘泥於任何限制


好比信仰,當你找尋某一出口時藉以寬慰自我!哲學問題一直是我在煩悶時困擾和宣洩自我的矛盾體,卻也形成我獨特的思想還有看待事物的方式,這也許就是一切的無關緊要的意義吧!因為一切意義本身也無關緊要!聽見自己的聲音,僅此而已。


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莊子


沒啥意義


學哲學,讀哲學書很有用也很沒有用。

有沒有用,是針對用戶而言的。如果你是這個書,或者這個哲學命題的客戶。你會覺得非常有用,如果你不是,那麼或許一點用也沒有。

好比。有一個治療肺病的特效藥。如果對於此類患者。呀,具有用,如果不是此類患者,也不是醫生或者其他利益相關者,或許就很無用。

哲學是思維的良藥,在於你是否需要。


如果有能力謀生的話,讀哲學也不過就是求知。。

如果有機會可以接受系統的哲學教育,取得一個相關學歷,既可以謀生又可以研究。

哲學嘛,高中政治不就說過,愛智之學,一個系統化的世界觀,不過就是為了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再不就是相關職業混口飯吃,最高的追求最低的追求都在這兒了。還能追求啥。。

真正的求知不要管太多功利的東西唔。


獲得一種觀點吧,看立場不同,延伸出來的觀點,甚至立場相同,延伸出來的不同的觀點。實用?看馬克思你肯定知道剩餘價值,看羅爾斯你肯定知道無知之幕,看盧梭你肯定知道締結契約…………哲學有什麼用,可以做一種指導思想…………

我覺得最大的作用還是讓在夢中的人醒來啦,夢中人當然不知道啰

但是誰又能說自己是醒著的呢


哲學還是有用的,比如我大一的時候很煩孤獨,所以就會去思考好多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就很焦慮,每天腦子裡都是一片混沌。之前刷微博,刷到了一本叫身份的焦慮,看完之後直接是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思考的問題都慢慢的有了答案,人也會突然變得豁達很多,知道很多東西不必計較,有些東西需要爭取。反正啟發很大。


好奇,人活著除了房子,車子和票子我們還應該追點什麼?那些大智先賢在想些啥?人生苦短,後面的路該如何走?這是我想讀哲學的原因。


沒本事的人最多自己爽,有本事的人可以改變世界


哲學能使人變得更聰明,也可能使人變得更愚蠢,哲學造就了一大批裝逼犯,也培育了不少智者。

關鍵是看你讀什麼哲學,抱著什麼心態讀哲學。

按照馮友蘭的說法,我天朝因為哲學思維太發達,所以產生不了正兒人經的宗教文化。在一定意義上,我認可這種說法,但同時覺得,正因為如此,天朝的哲學是有問題的,離牛逼還有相當距離。

牛逼的哲學,是能從中孵化出科學和宗教,又能從科學和宗教中汲取養份的體系。天朝的哲學既沒有孵化出科學,也沒有孵化出正兒八經的宗教,所以它算不得牛逼。。

我始終認為,哲學的標杆是康德。人若想通過哲學變得聰明,不能不讀康德。


推薦閱讀:

如何在難搞的日子裡笑出聲來?
中國人為什麼活得那麼累?
瘦下來之後發現自己丑並不是因為胖怎麼辦?
工作五年以上依然沒有錢是什麼體驗?

TAG:學習 | 生活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