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現在還實用嗎?
仔細看孔子的一生,雖然在文學上成就很高,但是在孔子當時的世道感覺孔子並不如意,一生都在顛沛流離,生活算是困苦,是否提出的思想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逃避。
謝邀。對於儒學之根本精神和夫子之仁道的問題已答過很多,你可以參考下。簡單點說,功利之上還有家國責任,如果夫子只是功利之輩竟還能被中國人尊崇兩千多年,我們也不必稱什麼文明古國了。生逢亂世,人道不行,你如何讓夫子富且貴呢?!夫子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能而為之、樂而忘憂,如此之夫子,在你眼中竟然還是一個失敗者?!亂世當行殺伐,夫子不願、不忍,欲光大人道、鎮國家、撫百姓,同是一代聖哲,亞里士多德號百科全書,夫子又能差到哪去,難道以夫子之智,不明白自己所選的道路有多難嗎?之所以能為夫子,就在於知其不可而為之,奈何?斯土斯民,放不下!家國責任,我來承擔!中華兩千年根骨,夫子立之。所謂當仁不讓,如果你擔不起,也不願承擔,沒人說你什麼,但請尊重那些振衣而起勇於擔當者。
回到中庸這個問題,庸者用也,即以中為用,這是中國人的處世原則。傳統中國是聚族而居的精耕小農熟人社會(這樣的社會人口密度大、熟人、利益糾葛),在這樣的社會,不能走極端,否則不但解決不了矛盾(正義無法代替情感)還有可能越積越深甚至造成世代的仇恨。這也是中國為什麼發展不出完全依靠明文法中立公平的進行裁剪,那是適用於陌生人社會、高流動性的商人/航海的環境,中國這種累世聚族而居的社會只能依靠德高望重的長輩,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平衡,照顧各方的實際與面子,折中調和。所以儒家講中庸、講禮樂。中庸不是平庸,不要靠自己的臆斷
謝邀。「中庸」即中用,是不偏不倚恰當好處之用,其實=實用。
比如說你想買一支5塊錢的圓珠筆(假定你是個普通學生黨,不是富二代),跟家裡要了5塊錢,就是「中庸」。因為假定你要了5毛,就不夠;要了5萬,就是找抽。
又比如你是個單身狗,第一次見個姑娘就想七天、漢庭,就不叫中庸,不中庸就有可能挨抽。——這種事情怎麼做才算中庸,可以去情感區問知乎大神。
另外,題目說明有很大問題。
1、孔子沒有什麼文學成就。
2、在旁觀者眼裡,孔子並不如意,但生活不算困苦。他遇到不如意的時候,能夠承擔這不如意,並化為自身的修養成就。
3、孔子並沒有提出什麼思想,只是我們以為孔子提出了什麼思想。
問這樣的話,說明你還不知道什麼是中庸。我很懷疑跟一個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中庸的人談這樣的話題是否有意義。
中,在《中庸》里的解釋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庸,是指日常的生活,所以《中庸》有一段孔子對自己的生活的平價: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意思就是說在日常的生活中,言語和行為因為沒有機會盡「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這四道,所以不敢不更為勤勉,所以「庸」的意思就是指「日常生活」。
那麼「中庸」二字的意思其實是說,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喜怒哀樂未發的狀態,《中庸》這本書講的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中道,保持喜怒哀樂之未發的狀態,回歸天下之大本。
所以《中庸》被稱為儒家心學,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這就是一本講如何在生活中修行的書。如何誠意正心,以及誠意正心,保持中道的作用。
OK,現在的生活現實中難道不需要誠意正心嗎?難道不需要保持中道嗎?難道不需要「喜怒哀樂之未發」嗎?難道不需要修行嗎?難道不需要回歸天下之大本嗎?
當你明白「中庸」的意思的時候,就會知道只要有人類,就一定需要中庸,「「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這是人類的最高行為準則,除此之外,沒有更高。
在佛法中,中庸被稱為中道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核心教義,在龍樹菩薩時期發展為中觀。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核心教義,也就是說,在佛法修行中這也是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除此之外,沒有更高。
在道家,也是如此,所以才會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此消彼長,這就是說「中」是動態平衡的,中即是道,道即是中。
明白?儒、釋、道三家,無一不視中道為人類行為的最高標準。
你告訴我,中庸之道還實用嗎?你的生活哪一個部分能夠脫離陰陽的平衡,哪一個部分能擺脫中庸之道?
再來看孔子的一生,我不知道你從哪看到孔子文學上的成就很高?如果你把孔子的成就看成是文學上的成就,只能說明你的水平有點那啥……
而且,在春秋末其,整個中原也沒多少人,孔子的弟子就有三千,很多人都是在各國從政,或是軍事主管,以孔子當時的實力,號令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所以子路才說「不行就反了!」,我想知道,你憑什麼說他不如意?憑什麼說他就不行?
除孔子之外,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麻煩你告訴我還有誰象孔子有這樣大的號召力?
《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也就是說,你看孔子一生顛沛流離,是因為你以顛沛流離為苦,但夫子不以為苦,所以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能怡然自得,不為情執所困,你以為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生活困苦,是你以為的困苦,夫子並不以此為苦,他忠於自己的心,不讓自己的良心受一點委屈,坦坦蕩蕩,悠然自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的有所不為,怎麼是小人能夠理解的呢?
孔子並沒有提出什麼思想,也沒有逃避任何事情,他只是做了一個君子,而且為整個人類樹立了君子的榜樣,全世界所有的哲學體系,最終的開創者都被後人綁架為神,成為人類貪慾的祭品,唯有孔子,因其寧願素其位而行,所以即便死後千年,仍舊不會被人利用,被人綁架,仍舊怡然自得,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做到了。你覺得以你的心智水平,能看得懂孔子嗎?能評價得了孔子嗎?能理解得了他嗎?
特別聲明:有不同意見煩請保留,「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所以我也不會回復,不會解釋,如果你理解不了,就慢慢理解,如果不接受,可以不看,多說無益……所以,你也別費勁,想要表達你的意見,想要攻擊我的,可以另外開帖,痛快地罵,痛快地反擊和控訴,反正即便是你放在我的回答下面,我也會直接刪除,懶得解釋,懶得回復,千萬別跟我廢話,省著累著。實用,中庸是『道』,永遠實用。1.中庸指事做得正好,反面是『過』和『 不及』;2.孔子政治抱負未能實現,這和他的理想主義化有關,和『中庸』無關;孔子的偉大之處是各諸侯相爭、各派爭相參與或冷眼旁觀時,盡全力保存了華夏的重要文化。
額 ,能這麼比方么,有個紅四,但是道德修養極高,能力超群,但是想著把國家治理的超越美國,趕超外星。然而造化弄人,他沒有機會成為領導人。嗯當然,還有馬雲的兒子給他資金支持。你覺得他很苦嗎?就是孔夫子的寫照。人家自己也是貴族,弟子也有土豪。他只是因為想實現自己的理念而周遊列國,最後還是沒有成功而已。那心裡那個苦啊。並不代表中庸之道無用,那麼大的抱負,那麼亂的情況,他成功了才是怪事。
我認為,中庸之道,就是所謂的永久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可以叫作和諧。
儒家崇尚一種無謂的和諧,這種和諧是一種靜止,就好比一灘死水,雖然裡面的水依然持續的流動,但外在卻保持在一種相對的平衡。
你說孔子並不如意,在你的角度看來,確實如此。而於我,於孔子,這種狀態也是他在追求的。 孔子的目標是什麼?仁、中庸不是嗎?
仁、中庸是孔子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是一生的。正如康德,他自己說道德是合乎義務的行為,他確實的實踐了他的學說,然後他覺得,我做到了,我驕傲。孔子不正是如此嗎?
提出思想從來沒有什麼困難,困難的是去實踐他。孔子做到了、墨子做到了、老莊做到了、康德做到了,思想誰都可以提,只要你可以做到的話。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有名,是因為他們做得事值得被一提再提,而不是因為他們是名人。你什麼都不做,我要怎麼談你呢?
回到問題,中庸之道是否實用?我會說是。為什麼?因為中庸之道就是使得你維持在某個和諧狀態。那些能夠維持和諧的做法,都叫作中庸之道。
你或許會覺得這沒有進步,無益於社會,只是單純的維持現狀,沒錯,他要得就是如此。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孔子說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中國是否企圖復興儒學以期從思想上統治國民?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區別在哪裡?
※王陽明為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如此受到推崇?
※《周易》的卦辭以及《尚書》的洪範的古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