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為什麼成立新公司 Alphabet?
谷歌創建名為Alphabet的新公司,Alphabet Inc, 將取代Google Inc.。谷歌將以Alphabet取代上市實體。Sundar Pichai將成為谷歌首席執行官,Page和Brin將領導Alphabet。
1.
首先,我認為這是Google對成熟企業內創新的一次實驗。
對於成功的大企業來說,Innovator』s Dilemma是非常真實的挑戰。任何試圖在大公司內推動過變革的人都應該對此深有體會。(1997年,當時還是哈佛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的Clayton Christensen寫了一本關於創新的書叫做Innovator』s
Dilemma的書,由此產生了一套關於企業內部創新的理論,不過不是這裡的重點)。
通常,大公司現有業務會在幾乎每個方面和創新業務產生資源爭奪。例如,一個收入只有五百萬美元的初生項目,雖然可能是革命性的,但不可能與一個收入十億美元的穩定業務爭奪管理層的注意力和優質的工程資源。在大型公司里,每天都有這樣的項目被忽視,而微信在QQ的光環下存活下來的例子,其實非常罕見。簡單地說,我比較贊同花旗分析師的總結:Overall, we view the new structure as an elegant way
for Google to continue to pursue long-term, life-changing initiatives while
simultaneously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and management focus in the core
business.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這個新結構是Google採取的一個好辦法,來實現對長期戰略性項目投入的同時,又提高公司透明度以及管理層對核心業務專註力」)
2.
Google關心股價。
他們不止是關心華爾街投資者的想法,更關心股價對於大量持股員工的士氣和薪酬的影響,因為員工的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股權。而影響股價的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師對Google詬病已久的一個主要問題是Google對其投資的項目缺乏披露。
所以,Google要增強披露。但是,披露本身並不需要Google改變公司的架構,因為Google完全可以自願披露他願意展示出的信息。而改變公司架構,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引導投資者和分析師用不同的估值模型來給Google的股票定價。
目前,分析師對谷歌的採用傳統的估值方式,即根據整體的收入、利潤、成長性以及EPS計算估值;這對谷歌投資新的、革命性的業務是很不利的;因為這些業務在發展早期幾乎一定會稀釋利潤。但是,用新的架構以後,Google可以引導分析師用SOP(Sum Of Parts)模型來估值,即用各個部分估值總和來計算公司總體價值,這樣客觀上可以把Google核心搜索業務的價值和投資的新興項目的價值同時解鎖。下面是示意圖(隨手畫的圖和數字,看意思就行了,請別糾結於細節)
3. 更鬆散的架構,能夠支持不同的戰略。
比如,核心(Core)業務的戰略目標是增強盈利性(Profitability),提高EPS(Earning Per Share)。即使是谷歌,也是為股東服務的,而EPS是投資人看中的指標。提高EPS的方法無非是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為了降低成本,Google也要考慮控制人力成本,必要的時候甚至也要裁人,畢竟,華爾街最喜歡的就是裁人,公司大規模裁人和減成本計劃幾乎總是導致股價的暫時拔高(當然,長期就不好說了)。
但是,這樣的戰略和新興(Emerging)業務以成長性(Growth)為目標幾乎格格不入。目前的矽谷,也許有泡沫,但總體的氣氛確實是瘋狂的投資和成長。Google投資的新興業務也不例外,需要幾乎不計成本地投入,這樣和核心業務的戰略訴求有顯然的衝突。在一個整體運營的體系下,核心業務的緊縮戰略(減負、裁人、Hiring Freeze等),勢必影響新興業務,至少影響新興業務的氣氛。在公司90%的業務需要削減成本的背景下,10%的業務瘋狂招人還是蠻難的。而且矽谷大家都認識,典型的對話大概是這樣:你們Google不是最近裁人嗎?你們團隊還在招?不會進去就被砍了吧…
4. 人才,人才,人才
他們都說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雖然我不明白為什麼不是兩遍或者四遍,但人才絕對是今天矽谷第一重要的事情。
Google今天的股價$660,市值4,400億美元。很了不起。但現在的了不起暗示著未來的成長空間有限。Google股價過去一年增長了16%,過去五年增加了160%,也都算不錯的成績。但是,這對矽谷貪婪的工程師們來說遠遠不夠(不過真的不怪他們貪婪,現在矽谷像樣的房子,沒有一次成功的Exit真的很難買得起),因為Google的競爭對手,是Uber,Airbnb這樣的Pre-IPO新貴,和更多知名不知名的初創公司。這些企業上市時能提供的暴富的機會,在Google這樣的成熟企業不可能存在。
但是,現在分成一個更鬆散的邦聯,想像空間一下豐富了——每個子公司都有機會獨立上市,從而給員工提供了不亞於其他初創企業的致富機會,這對吸引有競爭力的工程師至關重要。
對於中間管理層也同樣有吸引力:在子公司里,天花板不再是一大票資深Google老員工和執行官們;因為子公司可能高速增長,新業務層出不窮,所以在做到子公司CEO之前,其實沒有真正的天花板,這對於積極的中間管理層吸引力巨大。即使是Sundra Pichai這樣的高層,因為Larry Page等人把位子留出來了,也能更上一層成為CEO。對了,還有華爾街也真的是非常喜歡Sundra
Pichai。
簡潔版:Alphabet是Google成立的一個母公司,由 Larry Page 擔任CEO,Sergey Brin 擔任董事會主席。Alphabet下面會擁有一系列的按照業務線獨立出來的全資小公司,比如現在的這個Google,X-Lab,Life Sciences,Ventures Capital 和其他。這次新公司的成立更加像是一次組織架構的調整,用來修整之前相對臃腫的Google,另外能更加明確每個事業部(子公司)的職責和成績。
詳細回答:
今天早上起來,我的Facebook news feed 被這個Alphabet刷屏了。各種灣區同事們對它發表看法以及分享了媒體上的報道。我仔細讀了幾遍Google官方的解釋,覺得很有意思。Alphabet官網: https://abc.xyz/ ,頁面看起來非常簡單,就是一篇博文:這篇文章完整地介紹了 什麼是 Alphabet,為什麼要成立 Alphabet, Alphabet的組織結構如何,以及今後它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我特定挑選了裡面重要的幾段來解讀:當看到 "Our company is operating well today, but ...":我想聰明人應該就明白,他的意思是「狀況不咋地」 (~ ̄▽ ̄)~接下來這段寫明了Alphabet成立的初衷:「Making the company cleaner and more accountable」。簡單說來就是:Google越來越臃腫,裡面的辦公室政治無疑也會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公司成立一個新的母公司叫 Alphabet,它是一個集團公司,裡面包含一系列按照業務獨立出來的全資子公司,比如 Google,X-Lab,Life Sciences(葡萄糖感應的隱形眼鏡),Calico(研究如何長生不老),以及後面他還提到的 Ventures Capital(Google創投)。我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次的新公司成立類似於2年前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 目的都是:更加清晰地劃分每個部門的職能和責任,每個事業部獨立成為一個新公司,有自己的CEO和決策層,這樣運作更有效率也更加有利於創新。如圖:Our company is operating well today, but we think we can make it cleaner and more accountable. So we are creating a new company, called Alphabet. I am really excited to be running Alphabet as CEO with help from my capable partner, Sergey, as President.
What is Alphabet? Alphabet is mostly a collection of companies. The largest of which, of course, is Google. This newer Google is a bit slimmed down, with the companies that are pretty far afield of our main internet products contained in Alphabet instead. What do we mean by far afield? Good examples are our health efforts: Life Sciences (that works on the glucose-sensing contact lens), and Calico (focused on longevity). Fundamentally, we believe this allows us more management scale, as we can run things independently that aren』t very related.
接下來這段也很重要,說了新公司的特別就是讓下面的業務能獨立運作。Alphabet的CEO是 Larry Page,董事會主席為 Sergey Brin,他們主要職責是為下面的子公司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外加分配整個集團的資源以及對每個子公司Excutive團隊的績效評估等。新公司在 Q4 的財報里會單獨給出Google業務部的財報數據,公司其餘部分合成一個財報公布。另外 Alphabet 接下來還會不斷將新的業務部獨立出來成為新的子公司。3. Alphabet這個奇葩又酷炫的名字的由來?Alphabet is about businesses prospering through strong leaders and independence. In general, our model is to have a strong CEO who runs each business, with Sergey and me in service to them as needed. We will rigorously handle capital allocation and work to make sure each business is executing well. We"ll also make sure we have a great CEO for each business, and we』ll determine their compensation. In addition, with this new structure we plan to implement segment reporting for our Q4 results, where Google financials will be provided separately than those for the rest of Alphabet businesses as a whole.
This new structure will allow us to keep tremendous focus on the extraordinary opportunities we have inside of Google. And it is clear to us and our board that it is time for Sundar to be CEO of Google
Sergey and I are seriously in the business of starting new things. Alphabet will also include our X lab, which incubates new efforts like Wing, our drone delivery effort. We are also stoked about growing our investment arms, Ventures and Capital, as part of this new structure.
Alphabet英語的字面解釋:字母表,按字母排序等。形容詞:alphabetical 是托福和GRE裡面第一個list中必有的單詞,我想大家應該都見過(我作為英語黨們背單詞的時候,都把a,b這些開頭的詞背得滾瓜爛熟,然後背到g就干不動了。有時從z開始倒背,背到p又累了。哈哈,你又尷尬地笑 ╮( ̄▽ ̄)╭ )字母表是英語(或者拉丁語系)的基礎,所以這裡Google的第一層意思是想說 我們以後就是你們使用互聯網的基礎好了。Google這裡的取名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將其拆開,變成 alpha bet:1. Alpha就是我們中學數學裡面的那個 「阿爾法」,在現代的投資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中,alpha表示一個投資組合相對於大盤指數(比如老美sp500,或者老中的滬深300)在給定時間內的性能優勢。比如假定一年,看一個基金的性能:Alpha = 1 表示此基金好過大盤指數1%:也就是說你100元買此基金會比買大盤指數(滬深300)多賺1%(-1就是少賺1%)。注意,這裡的alpha都是相對與大盤指數而言的,而不是說的絕對回報。即使alpha=10,在熊市的時候依然可能會虧錢。2. bet 就是賭注。 德州黨們都知道:每輪下注就是bet。另外還有 raise,call,fold,etc。這裡alphabet連起來解釋:這次的新公司成立和組織調整,就像是一次回報高於大盤的主動式下注。大盤指數是一種被動式理財的代表,這裡的大盤可以很有意思地暗喻"墨守成規的老Google",而新的公司 alphabet 則是代表一種創新,一種更好的回報。你看,英語雖然大部分時候都非常簡單直白,但是特定時候也的確是可以很有深度,很有韻味的。只是中國大部分媒體讀不透外文裡面的這一層精妙含義。For Sergey and me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new chapter in the life of Google—the birth of Alphabet. We liked the name Alphabet because it means a collection of letters that represent language, one of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s, and is the core of how we index with Google search! We also like that it means alpha?bet (Alpha is investment return above benchmark), which we strive for! I should add that we are not intending for this to be a big consumer brand with related products—the whole point is that Alphabet companies should have independence and develop their own brands.
4. 接下來新公司幹嘛?
We are excited about...
- Getting more ambitious things done.
- Taking the long-term view.
- Empowering great entrepreneurs and companies to flourish.
- Investing at the scal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we see.
- Improving the transparency and oversight of what we』re doing.
- Making Google even better through greater focus.
- And hopefully... as a result of all this, improving the lives of as many people as we can.
本質就是 各業務線獨立起來,明確責任,取消大鍋飯,讓公司運作更加透明,每個子公司業務成績如何一目了然。鼓勵創新,鼓勵優勝劣汰。這就類似於之前美國的聯邦制,每個州自己去定規矩,自己去管好。歷史證明,州最後的成績能更好地反映州長的業績,於是州長和州議員都很積極地去做事,從而使美國民眾收益。
外加我最欣賞的一句話:We』ve long believed that over time companies tend to get comfortable doing the same thing, just making incremental changes. But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where revolutionary ideas drive the next big growth areas, you need to be a bit uncomfortable to stay relevant.
上面這段話從Google這裡說出來讓我對其刮目相看。這段話概括於我之前引用過的一句話:「Push yourself out of the fucking comfort zone」,或者中文版:「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 我個人的看法 -------這個話題可以說很久,畢竟關係到Google以後的未來。對這個問題的解讀要回溯到 2008年,當時還是 Eric Schmidt 統治時代,他當時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對自己任期的表現總體很滿意,最大的不滿來自於忽視了Facebook的威脅,並任由其做大。這是最基調。在《The facebook effect》這本書就有透露Zuck在和 Larry Page 吃飯的時候去詢問過他有沒有用Facebook,以及對Facebook的看法,被 Larry Page 婉拒。之後兩家一直就是暗地競爭關係。之後Google一直就對Facebook仇視,雖然Facebook很喜歡Google或者至少很中性。2007年底,微軟入股Facebook,這下子就把Facebook和Google矛盾正式化。Facebook裡面的工程師一直用Google和Chrome,另外對於Outlook和Microsoft exchange一直在一種吐槽狀態。其實,這種關係就好像,兩個公司是不同時代的產物,Zuck作為84年小夥子,公司一路來平步青雲,而後又造出一系列年輕化的公司氛圍和企業文化,導致很多Googler紛紛出走來到Facebook,Google自然對此很不高興。當時在Facebook食堂吃飯的時候,很容易看到不少員工穿著Google的體恤。在產品競爭上,Google和Facebook在社交領域一直有小打小鬧,比如 Google Buzz等,但都無傷大雅。而媒體則是盡情來找事(比如Tech Crunch),Facebook當年要重新做一個桌面上的 Facebook chat 和 messenger(因為之前的私信根本就不是實時的),但是 TechCrunch 一寫寫就是 「Facebook is inventing a Gmail killer!」 尼瑪,嚇人一跳!終於 2011 年,在我加入Facebook一年之際,Google+ 重磅襲來。 Google+ 由老印高管 Vic Gundotra 主導(當然也得到了 Larry Page 的大力支持)。整個產品是傾Google公司之全力來整合所有產品線來融入到Google+中。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整個Facebook可謂虎軀一震,Zuck親自把所有人(對,公司所有人,你沒看錯。當然當時人也不多)集合到他的桌子旁邊,開始宣布相應的對策,以及整個公司 lock down 3個月,周末都鼓勵上班。在接下來的6個月內,Facebook猶如打了激素一樣,200%地奔跑;連續上線 Facebook好友分組,facebook follow,還有 Timeline。而反觀Google那一側,為了專註Google+而取消了很多項目,比如 Google wave,以及後續的 Google reader,還有 google code;這一階段很多人不滿意高層的做法而出走,很典型的人是 Google Chrome OS 的老大 Matt,Google Maps的創始人,也是 Google Wave 的掌門 Lars 相繼離開。我個人一直覺得這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調動策略,類似於專治獨裁政體,那麼偏愛創新的人註定是離開,而留下的人裡面大多為執行力強同時也願意服從的人。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可行,但是在矽谷這種鼓勵創新包容張揚的環境里,長期以往是讓公司在找人方面逐漸缺乏競爭力。一個小故事:當年有一個我身邊的老美同事(我們組的項目一直是公司的核心項目和戰略重點,所以那哥們有點名氣),一天突然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出去說了將近半個小時。回來告訴我說:「Alex, you know what ? I got a fucking phone call from Vic. Google+"s Vic.」 你看,Vic 和 Google+ 這挖人的努力已經相當瘋狂。他說在電話里,Vic感覺到他沒有要走人的意願,於是很客氣地說不急隨時可以聯繫,然後還給同事一個 personal direct line,隨時可以通過這個電話找到 Vic。這個故事,一方面可以看到 Google+ 當年和Facebook的火藥味十足;另一方面也佐證了葛優的一句話「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現在三年又過去了,Google+以及 Vic 的結局大家都能看到 ( Vic Gundotra, The Father Of Google+, Is Leaving Google After 8 Years )。Google也因為這一次的 「Destroy Facebook」 的全民大躍進的失敗,元氣有點傷,很多牛逼的有自己主見的人才紛紛從Google出走:自己創業的,或者去新貴 Uber,Airbnb等的。從朋友那裡了解到,一些新潮的項目近況也不好,比如 之前大紅大紫的 Google Glass,已經被納入到 Nest 組之下(你能想像一個高科技眼鏡劃分到智能溫度控制器組之下嗎?),成為一個「邊緣項目」。之前用 Google Glasses 照相自拍的人注意,現在形勢早變了,用Google Glass自拍的照片可以廢棄,並且千萬不要再做頭像。那應該用什麼呢?對了,最新流行的 Oculus VR 和 Magic Leap。什麼?不知道這兩個是什麼東東?你又尷尬地笑。「所以嘛,各種比較自拍炫耀的科技控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我也替你們著急呀,真的。 你們就——你們有一個好——全世界有一個什麼熱點,第一時間發朋友圈或者藉機植入公司的軟廣。但是不管怎樣搞來搞去,都too simple!啊~ sometimes naive! 懂了沒?!」( ̄(工) ̄) 2014年中 Vic 出走到現在已經一年,我之前一直覺得Google應該馬上就扭轉自己的策略,從 Google+ 的錯誤路線中走出去。原因很簡單嘛,社交產品是有氣質和網路效應的,Google+那樣子一用就知道是給程序員的(或者黑一點,是給Googler自己用的),所以當成一個內部的公司協作+社交系統還不錯,放出去給普通老美小白用,實在是產品太生硬。這就例如:國內大家都用微信,你非要強推一個易信或者來往;又例如人家都喜歡用iPhone或者定製細膩的Android phone,Facebook當年非要推出一個 Facebook phone(只適合看Facebook上的信息);這不是逆用戶需求而行嘛。於是,Google總應該做一點什麼的,或者調整一下自己的路線。Google毫無疑問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我個人還持有它的一點股票(當年為了和Facebook來hedge一下),另外Google下面的產品無疑是滲透於世界人民(除了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Google search,Gmail,Docs,Youtube,Google Maps,以及新收購的 Nest,投資過的 SpaceX,還有 X-lab 裡面醞釀的一堆項目。我作為一個普通用戶來說,覺得最正確的路線就是 「把下面的這一批業務線獨立出來,鼓勵它們內部創新和野蠻生長,最終實現百家爭鳴的狀況。並且最重要的就是:承認Facebook在社交上的霸主地位,不要再徒勞去 「Destroy facebook」 (這個觀點不是我獨創的,來自Reddit CEO Yishan Wong)」。就好像之前一篇很好的專欄文章闡述的一樣:「個人或者公司發展的前提就是要去承認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比如承認自己無法控制很多習慣或者癮」。之前的Zuck承認過自己在 HTML5 和 移動上 所犯的巨大錯誤,之前的Steve Jobs更是被趕出Apple然後重返來帶領Apple迎來第二春。每一個偉大的公司都會有一個 down turn,就好像一個人似的。而平庸的人或者公司只關注眼前和現狀,而偉大的人或公司會去project以後的發展。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公司從未當面承認過自己犯過的錯的話,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大致就是這樣。比較瑣碎比較像散文,但是都來源於事實。-------- 番外篇 --------1. http://abc.wtf/ 已經指向 bing.com 了,這裡 wtf = what the fuck.2.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在印度出生在印度接受的教育,所以可見非美國教育不一定是隔閡,但是英語表達和英語思維則是真正可能造成事業天花板的因素。有一個彩蛋可以幫助大家理解這個結構化改革的一部分原因:
進入abc.xyz點開larry的那個文章,然後chrome右鍵審查元素,搜索project wing那裡。你就會驚訝的發現,有個神秘的隱藏鏈接指向hooli.xyz
hooli是什麼呢,是美劇[矽谷]中一個欺負小startup的巨頭公司,hooli.xyz是hooli的moonshot的子公司,專門做些什麼土豆加農炮啊,猴子機器人啊什麼各種不靠譜的東西。而從此以後Google X的很多project之於alphabet的關係,就如同hooli.xyz之於hooli的關係。
現在Alphabet在搞的子公司其實和google的主體業務已經並沒有直接關係了,比如像諜中諜裡面的智能隱形眼鏡,無人駕駛和無人機快遞,還有最令人乍舌的研究長生不老葯的生物公司。這些高風險的moonshots如果總是需要在Google的框架下進行,因為需要受到投資者和華爾街的制約, 是極不自由的。所以Larry和Sergey要單獨構造一個更大的shell,在維護現有商業利益的同時開闢疆界。
當然這是理想化的一方面,其他關於避稅,披露財報的種種實際利益可能是更為重要的考量,其他答案中可以找到更多細節。衷心希望這個結構改革,真的會讓兩位創始人對人類科技文明的aspiration得到更自由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既然[矽谷]莫名其妙地在Google的大新聞中露了個臉……不得不提另一個很容易被聯想到的美劇梗是新劇Mr Robot中的Evil Corp,作為一個同樣變得越來越大,掌握世界各個方向資源的科技公司,Evil Corp在劇中被描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反面。Don』t be evil, Google, and Alphabet.Google 依然會是最偉大的搜索引擎
Google 依然會是最偉大的廣告公司但是 Google 不再會承擔人們對它曾經的期待:谷歌,人類的希望所有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探索都會移至「字母表」公司之下……
啊,表人希……2015 年 8 月 10 日,Google 宣布重組計劃,整個公司更名 Alphabet。
新名字兼具字母表和大賭的意思,Alphabet 是一個公司集合,Google 變成它的一部分。與之平行的還有一系列帶有未來色彩的全資子公司,是 Google 以外的賭注,包括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生命科技……每家都有自己的 CEO,自負盈虧。
「Google 不是一家常規的公司,我們也不想變成這樣的公司。」Google 創始人之一拉里· 佩奇在一封公開信中解釋重組的目的。
Google 正走向常規。PC 時代的搜索廣告,支撐起超過 6000 億美元的市值,Google 變成世界上最值錢的公司之一。
它面臨的問題和百度很像。
當然,Google 沒有像百度一樣下滑、沒有百度的醫療醜聞,手上的業務也豐富得多。
但二者最重要的廣告生意麵臨同樣問題。用戶在智能手機往往直接打開應用,而不是去搜索。社交網路取代搜索成為第一入口。
今天百度的收入只有騰訊的數分之一。而 Facebook 的廣告收入雖然還沒有 Google 高,但增長速度是 Google 的兩倍多。
幾次做社交網路失敗以後,Google 的廣告業務被 Facebook 超過只是時間問題。而 Alphabet 就是要在廣告以外找到未來增長空間。
無論是出於個人志趣、還是為公司尋找未來,Google 的三位創始人都嘗試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探索,送熱氣球上天傳輸網路、智能眼鏡、甚至延長人類壽命的藥物……
改組是一場實驗。Google 剝離出了創新型業務,讓它們各自在不同領域獨立發展,以此尋找廣告之外新的未來。
兩年過去,Alphabet 有沒有達成最初的願景?這十個關鍵數字可以說明問題。
改組兩年,資本市場更加看好 Google
重組解決了投資人長久以來困擾的問題:Google 原本總是將新業務的業績和其他業務混淆在一起,對前沿業務的信息缺乏披露。拆分重組後的 Alphabet 將那些秘而不宣的業務數字公開,這一定程度上讓更多人知道了新業務的影響有多大。
華爾街對 Alphabet 的反應非常正面,兩年前剛剛宣布重組時 Google 的市值幾小時內就增加了 260 億美元。
兩年過去,Alphabet 的股價上漲 42%,市值從 4546 億上漲到 6515 億,期間還一度超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考慮到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這期間的漲幅是 26.5%,標普 500 指數增長不到 20%,Alphabet 的整體表現是高於大盤的。
這是 Alphabet 重組後的積極影響。
不過這個成績又是喜憂參半。單看股價變化,作為全球前 5 大科技公司,Alphabet 這兩年間的增長低於亞馬遜、微軟和 Facebook,只略高於蘋果。
遭遇了營收利潤雙下滑之後,最近蘋果還在從 iPhone 6s 的下滑中緩慢恢復。
資本市場的看好,也因為 Google 願意把利潤分給投資人
股價的上漲還有一個原因,Alphabet 調整後對股票做了回購。
在改組之前,Google 從來不會拿出自己的利潤來回饋股東,不做分紅和股票回購。
2015 年 5 月,Google 任命曾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 Ruth Porat 為新 CFO,她一手推動 Alphabet 的組建,與此同時也逐漸接受了華爾街的規則。
2015 年 10 月,Alphabet 在成立兩個月後就宣布了一項 50.99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這是 Google 成立以來第一次回購股票,次年 3 月又追加回購 51.4 萬股。
截止到今年 6 月,Alphabet 總計為回購股票花費 64.38 億美元。
股票回購將減少市場上流通股的供給,增加每股凈收益,一定程度上會提升股價。這相當於公司用利潤購買了股價的提升。兩年後來看,這個作用生效了。
但具體到各個大賭(Other Bets)上,Google 對未來的各種賭注,情況並不是非常樂觀。
裁員、調整甚至被清理,未來項目並沒有預期的熱鬧
Alphabet 最早包含 8 家公司。
Google 仍然是最大的一家,搜索、YouTube、Android、地圖等等都還在這裡。
原本分散在 Google 內部的新業務被剝離出來,包括智能家居公司 Nest、研究長生藥物的 Calico、智慧城市公司 Sidewalk、神秘的產品研發部門 X 實驗室、高速光纖寬頻 Fiber,還有兩家風險投資公司。
這些公司或來自 Google 曾經的收購、或從 X 實驗室中脫離出來。
從「賭未來」的角度看,似乎未來項目越多越好。但實際的情況是,最近兩年 Other Bets 只多了兩個。
宣布重組後一個月後,Alphabet 新增 Life Sciences 公司研究生命科學,2015 年底更名 Verily,2017 年初獲得來自淡馬錫的 8 億美元 A 輪融資。
2016 年 12 月,原本屬於 Google X 實驗室的無人駕駛項目也剝離出來,變成一家名叫 Waymo 的公司。
Alphabet 也在促成對外合作,推動這些公司的商業化。比如去年 8 月 Verily 與英國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合資新公司,打算通過捕捉人體電信號治療疾病。一個月後 Verily 又宣布了同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糖尿病治療。
新的公司還是會冒出來。佩奇在今年 4 月給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說,他還會「持續尋找令人驚艷但尚未完全開發的機會,並讓它們成為現實」。
如果從經營狀況看,現有的 9 家未來賭注公司各有各的營收壓力,也沒至於到有一家關門歇業。
但它們也大多經歷了人員和戰略的變動。
去年 3 月,智能家居子公司 Nest 被曝光產品銷量達不到 Alphabet 的預期,三個月後 Nest CEO 辭職離開,新品速度推進也很慢。Nest 的業務現如今被 Google 的智能音響搶去風頭。
電信業務子公司 Access 原本是有可能最早掙錢的公司,但這個高速互聯網項目 Fiber 後來大幅裁員,更換 3 任 CEO,最新一任上個月也離職了。Google 進入寬頻運營商市場的嘗試,現在也轉移到 X 實驗室下的 Project Fi。
無人駕駛也放棄了原本的造車計劃,Waymo 獨立後專註於做自動駕駛操作系統。最早參與無人車項目的高管基本都離開了 Alphabet。這個項目緊急「畢業」,不再想著造車,而是去和車廠里技術不太強的克萊斯特菲亞特合作。
有些項目短期內根本看不到盈利,力圖延長人類壽命的製藥公司 Calico 自己預計的新葯時間表,是 20 年之後。
它們能存活下來已經算幸運,Google 內部以及 X 實驗室的不少前沿項目,沒有順利商業化的話便不會再得到 Alphabet 支持,等待它們的是規模收縮、轉型甚至腰斬。
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是 Android 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還在 Google 時期收購的。隨著安迪的離開波士頓動力被放入 Google X 實驗室。雖然被當做網紅在公眾面前露過幾次臉,但機器人距離盈利太遠,今年 6 月這家公司被 Google 轉手賣給了軟銀。
去年初,高空熱氣球 Wi-Fi 項目 Project Loon 的負責人 Mike Cassidy 離職,他的繼任者 Tom Moore 今年 3 月也走了;去年 11 月,無人機項目的高管 David Vos 和他的上司 Sean Mullaney 也一起辭職了。
另一個前沿產品部門 ATAP 也變了樣子。負責人 Regina Dugan 被 Facebook 挖走,連做了 3 年的模塊化手機項目也遭腰斬。
這些都只是混亂的一部分,反映到財務數字上,Alphabet 賭注的情況就更不樂觀。
未來投資還在持續燒錢
重組後 Alphabet 會把 Google 之外的營收和虧損數字放入財報,財務數字分為廣告和其他投資(Other Bets)兩部分,不再保護這些燒錢的前沿項目。
今年第二季度,這部分運營虧損達到 7.72 億美元,一年內的虧損總額是 36 億美元,兩年時間,Alphabet 為非廣告業務花費超過 70 億美元,是凈利潤總額的 18%。
好在虧損處在變少的趨勢,CFO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也特別提到 Nest 產生了 2.84 億美元的收入、Fiber 的虧損縮減了 1 億美元。
這是 CFO Ruth Porat 控制下的結果,長期虧損不應該是常態,Porat 在 Alphabet 重組後為全公司範圍內縮減開支,從控制招聘指標,到調整 Google 員工曾經引以為豪的免費餐食。
不掙錢的前沿項目也會被砍掉。在今年底ReCode 大會上 Porat 透露 Google 內部對此做決定的細節:前沿項目的評價是以周為單位進行的, Porat 帶領團隊為這些前沿項目做全面評估,再彙報給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
這兩位創始人最經常問的問題是:「這些項目(the bets)將如何幫助我們增長?」而 Porat 所做的事,就是把包括員工股權激勵在內的成本統統計算,把這些數字給兩位創始人看,由他們決定是不是要把業務砍掉。
Alphabet 依然是一家廣告公司
留下來的公司依靠廣告業務養活。
根據最新的財報,Google 廣告營收達到 226.72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8%,又創了新高。
這部分營收佔據總營收的 87%,相比於兩年前下滑 3%。雖然縮小的幅度不大,但至少說明 Google 減少了對廣告的依賴。
從 1998 年創立以來,Google 的主要收入一直是廣告。提供免費好用的互聯網服務,然後獲取用戶信息、再給用戶看精準的廣告。
但 Google 廣告業務的擴張基於整個互聯網人口的快速膨脹,到現在人口紅利不再,PC 時代早就過去,Google 從每個用戶身上獲取的廣告費用已經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Google 的廣告形式可能天生就對移動端不太友好。如果你用 Google 搜索熱門關鍵詞比如車險,手機前一屏一半都是打了 AD 標籤的廣告。如果用戶想要快速找到搜索結果,這麼多的廣告會折損使用體驗。
Alphabet 組建的初衷就在於幫 Google 擺脫廣告的桎梏,用新業務尋找新的營收來源。
但兩年的時間,廣告主導的狀況沒有緩解,這部分營收的佔比一直接近 90%。
營收未來增長的動力也來自廣告。Google 在搜索應用中加入了新聞信息流,號稱可以自動呈現你關心而且感興趣的資訊內容,這帶來了新的廣告位。
中國最大的搜索公司百度就是這麼做的,到今年第二季度,百度的廣告營收增長 5.6%,結束了此前 4 個季度的下滑。
與此同時,Google 為廣告付出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了。
Alphabet 還需要用利潤購買廣告流量
儘管營收上漲,但 Alphabet 在這一季財報發出後股價下跌 3%,同一時間它的競爭對手 Facebook 漲了 3.7%。
Facebook 的廣告業務從規模上看僅僅 只有 Google 的三分之一 ,但增長快得多。這一季的廣告收入大漲 47%,遠高於 Google 的 18%。
Facebook 的廣告營收其中有 87% 的收入來自 Facebook 旗下的移動端產品,桌面端比例很小。而整個 Google 廣告的增長只有 18%。
這可能是因為,Facebook 根本沒有流量獲取成本,用戶關心的朋友、家人基本都在上面,Facebook 不用為這些龐大的流量支付一分錢。
但 Google 僅僅在流量獲取成本(Traffic Acquisition Costs)上就花費了 50.9 億美元,這大約是總收入的 22%。
這些錢用於給那些接入其廣告聯盟的網站或應用等產品支付的分成,以及在某些軟體里設置 Google 為默認搜索引擎的費用,比如蘋果 iOS 系統的默認搜索,第三方瀏覽器等等。
去年 4 月,Alphabet 的首席財務官 Ruth Porat 在財報會議上說,Google 在手機端的流量獲取成本要比 PC 端還要高。
曾經 Chrome 瀏覽器幫助 Google 拿到了免費流量。但到了手機上,iPhone 默認的是 Safari,而 Android 手機則需要和廠商分成。
人們在智能手機手機上花的時間基本都在形形色色的應用和遊戲里,原本為 Google 帶來廣告流量的合作網站也越來越少。
廣告的新希望 YouTube 情況不明
YouTube 可能是搜索之外離錢最近的業務了。
今年 7 月份的財報顯示 Google 廣告業務上漲 21%,首席財務官 Ruth Porat 在電話會議中確認,增長貢獻的最大來源是移動搜索和 YouTube。
YouTube 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網路電視,相比於搜索框,它有更多營收方式的潛在可能,Google 也做了多種嘗試,包括和 40 多家有線電視(包括 Fox、ABC、CBS 和 NBC 等)合作,發布了一項月費 35 美元的網路電視服務;
以及 2015 年底開始的 YouTube 計劃,用戶月付 9.9 美元就能觀看獨佔的網紅內容,也可以去掉貼片廣告。
Google 沒有公布過 YouTube 的獨立業績,根據 eMarketer 的估算,YouTube 去年的營收總額達到 51.8 億美元,相比 2015 年上漲 20%。
瑞銀集團分析師 Eric Sheridan 的估算更積極,他認為 YouTube 去年營收超過 100 億,並且在接下來 4 年還會以每年 21% 的速度增長。到 2020 年收入達到 274 億美元,這差不多是 Facebook 2016 全年的營收。
不過這只是預測,YouTube 目前的體量還是不大。根據財報後電話會議的說法,目前 YouTube 有 15 億月活躍用戶、平均每個人每天花費 1 個小時看視頻。
有這麼大的用戶量,廣告數據卻還是不能公之於眾。財報發出前外界普遍認為 Google 會公布 YouTube 的業績數字,但最終它沒有出現。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業務營收、利潤或者資產超過總營收的 10%,財報中就需要公布業務數據。Google 對 YouTube 諱莫如深,意味著這個視頻網站在這三個方面都沒有達到標準。
被寄予厚望的 YouTube Red 本身似乎是個悖論。
YouTube 從用戶上傳的內容起家,專業視頻內容並不是這家網站擅長的東西。用戶上傳意味著視頻不會特別長、也不會特別深入,要讓用戶為這些內容買單有點奇怪。
YouTube 也意識到這一點,不過並不是通過購買版權提高內容質量,而是利用已經成名的網紅,要求他們加入 YouTube Red 製作更精良一點的視頻。
但問題在於,網紅之所以吸引了大量粉絲就是因為內容的免費,一旦成為付費網紅,觀看者的數量會不可避免的下滑。提供免費內容的網紅不在付費內容的範圍內,而提供付費內容的網紅影響力則可能會消退。
廣告主也不會樂見大批的用戶付費而屏蔽廣告,畢竟可以為內容付費的,也是廣告主看中的高價值用戶。
YouTube Red 的狀況的確不容樂觀。最近一次公布用戶量是去年 11 月,這個付費服務一年的時間只吸引到 150 萬人,佔到用戶總量僅 2%。最近 YouTube 的高管證實,YouTube Red 會和 Google Play Music 合併,整合成一個新的平台吸引用戶。
政府開始限制 Google 的廣告類型
阻礙 Google 廣告營收的,還有來自政府的壓力。
今年 6 月 27 日,歐盟委員會對 Google 開出了 24.2 億歐元(約 27 億美元)的罰單,理由是涉嫌不正當競爭。
矛盾源於 Google 的商品推薦功能,如果你搜索某個商品名稱,搜索結果會直接跳出顯示商品圖片和價格的標籤。歐盟認為這讓 Google 利用自己搜索業務近乎壟斷的地位,將購物鏈接導向自己的服務。
Google 賬面上有超過 900 億美元現金,27 億看起來不多。但這給財務數據造成了不良影響,畢竟這筆錢相當於 Alphabet 一個季度利潤額的三分之一。
罰款公布的當天 Alphabet 的股價就下跌近 3%,市值蒸發 170 億美元。
今年第二季度,Alphabet 的凈利潤下滑,財報中解釋說這源自歐盟的巨額罰款,27 億美元被計入到「其他流動負債」。罰款也對付費廣告點擊產生相應影響。從2016 年第二季度到 2017 年第二季度,Google 總付費點擊廣告下降了 23%。
這件事讓 Google 在廣告業務的創新上開了不好的先例。
歐盟強勢地為 Google 定義了什麼是廣告,判定搜索結果里推薦商品是涉及壟斷。
Google 逐漸在搜索結果里接入商品推薦、旅行產品預訂等功能,從商家拿到的訂單里抽成。如果 Google 不能說服各地政府改變想法,這會影響它在移動廣告里的一個重要新收入來源。
智能手機硬體生意出師不利
Google 一直沒有停下探索廣告之外營收來源。
Google 從 2010 年開始就推出過 Nexus 手機,但它以「Android 參考設計」 的身份出現,合作的手機廠商設計硬體、Google 控制軟體。
Pixel 不是另一個 Nexus,這次 Google 強調自己設計硬體,生產方更像是代工廠。Pixel 更貴了,容量 32GB 起,售價和 iPhone 7 一模一樣。
Google 也為此投入更多資源,發布之後的兩天就花費 320 萬美元投放廣告。相比之下 Nexus 主要是通過 Google 搜索引擎的免費資源。
為什麼要這麼做?
靠著 Android,Google 可以觸及三倍於 iPhone 的智能手機終端,但獲得的利潤只有蘋果的三分之一。
兩家公司的業務結構截然不同,蘋果的主要收入來自手機硬體本身,但 Android 的用戶們享受免費軟體服務,每部手機為 Google 帶來的利潤有限,搜索引擎的廣告還是 Google 的生存支柱。
Pixel 出現的意義就在於,Google 可以從硬體獲得利潤,開拓新的營收來源,同時可以像蘋果那樣直接控制住一批移動端用戶。
但這個計劃的成績非常糟糕。
Google 沒有公布過 Pixel 手機的銷量數字,不過我們可以用應用商店 Google Play 中 Pixel Launcher 的下載量來推斷,這軟體只能在 Pixel 中使用,一次下載可以視作一台已經激活的 Pixel 手機。
根據 Ars Technica 網站的追蹤,到今年 6 月這款應用的下載量才變為「100 萬- 500 萬」的區間,也就是說安裝量在 Pixel 發布 8 個月後才達到 100 萬。
8 個月 100 萬台並不是個理想速度,作為對比,2007 年的第一代 iPhone 在 5 天時間就賣出 100 萬台;到了 iPhone 6,第一天銷量就超過 400 萬。
相比 Android 手機這個數字也不好看。不提定價低的國產 Android 手機,三星在經過 Note 7 風波之後發布的 Galaxy S8 比 Pixel 貴不少,但達到 100 萬的時間只有 40 多天。
對一直在做軟體和服務的 Google 來說,硬體行業的供應鏈、運營商合作、營銷、銷售渠道,還有後續的硬體研發……每一樣都是需要 Google 重新去學的東西,賣手機依然會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另一個被 Google 看中的新業務是雲計算,財報中它歸為「其他收入」,這部分營收從去年同期的 21.72 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 30.9 億美元。
不過它和對手的差距依然很大,根據研究公司 Canalys 數據顯示,到 2017年第一季度,亞馬遜在雲基礎架構市場的份額達到 31%,第二名的微軟是 12.3%,Google 只有 5.8%。
虛擬現實的故事也說不下去了
和手機命運相似的還有 Google 的 VR 項目。
Google 2016 年在 I/O 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新的虛擬現實解決方案平台 Daydream,包括 VR 眼罩和遙控器的參考設計、手機硬體認證、軟體和內容平台。
理想狀態下,Daydream 會變成類似 Android 的「生態系統」——硬體廠商設計生產頭盔、Google 聚攏開發者並且提供操作系統。
一年過去,Daydream 進展緩慢。
根據 SuperData Research 的數據,今年前三個月三星 Gear VR 賣了 78.2 萬台,Daydream 頭盔不到這個數字的四分之一。
用戶實際使用的時候需要把 Daydream 的認證手機插入頭盔。
這道門檻其實非常高,Daydream 發布半年之後支持 Daydream 的智能手機只有兩款,其中一個還是 Google 自家的 Pixel。
一年過去「Daydream Ready」計劃也只包含了6 個手機品牌的 6 款手機:Google Pixel;三星 Galaxy S8 系列;華碩 ZenFone AR;Moto Z;華為 Mate 9 Pro 系列;Axon 7。
這裡面除了三星和華為的機型以外,基本都沒什麼銷量。
開發者也對此毫無興趣。從 1 月正式開放到 5 月,Daydream 平台上只有 150 個應用。
到今年的 Google I/O 大會,Daydream 已經從主演講中消失不見,根據 Daydream 沉浸式體驗總監 Jon Wiley 在中國的一場演講,Daydream 正在調整方向到「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增強現實團隊 Project Tango 併入了 Google VR 部門。
這不僅是 Google 的問題,整個 VR 行業都進入一蹶不振。最早的 VR 公司、Facebook 收購了的 Oculus 經過了戰略調整,創始人也最終離職。
未來賭注暫時沒有回報,兩年可能還是短了點
「Alphabet 代表著價值回報投資(Alpha 指投資回報超過基準),這是我們奮鬥的方向。」佩吉在重組的公開信中說,Alphabet 可以「完成許多更有野心的事情」。
兩年來 Alphabet 的確在緩慢變化,現如今它有更多的非廣告營收,廣告本身也在移動化轉型中找到了繼續增長的可能。
但那些未來項目並沒有在兩年的時間內快速改善公司的整體格局,無論名字是 Google 還是 Alphabet,這家公司依然是一家廣告公司。
這和 Google 的基因有關,現有技術、再把它商業化是貫穿 Google 始終的血液。搜索本身的存在就是個例子,它就是一個大學研究項目,廣告是 Google 搜索誕生幾年後才弄清楚的事。
這也造成了另一個困境,Google 至今沒有任何一個產品靠搜索廣告以外的形式賺到錢。
重組 Alphabet 體現了 Google 的轉變,它試圖讓這些前沿項目獨立運作,距離商業化更近一點。
只不過是否可以從中再找出一個可以延續 20 年的生意,這個答案還沒有出現。
(以上內容首發於好奇心日報,更多精彩請下載閱讀。作者:周韶宏 | 原文鏈接:Google 變身 Alphabet 兩周年,這 10 個數字是它的成績單)
本質上來說,谷歌本次並非改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只是成立了一家名叫Alphabet的母公司。並將原谷哥旗下的一些業務剝離,納入到新公司alphabet之下,而原谷哥也是這家新公司的子公司之一。
上兩張google改組前後的結構對比圖:該組前:改組後: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原谷歌旗下的業務越來越多,有搜索,有移動系統,還有智能家居產品,甚至有研究如何抵抗衰老,希望人能夠永葆青春的部門。於是,為了能夠讓整個公司的各項業務運作的更有效率,谷歌決定成立母公司alphabet,並將原谷歌旗下的以下部門和業務從谷歌剝離。這些業務共涉及以下公司:
原谷歌旗下的什麼產品研究部門,曾打造過無人駕駛汽車,智能眼鏡google glass等產品的Google X;以研究如何延長人類壽命為目標的公司Calico;目前提供網速高達1G帶寬的高速光纖網路公司Google Fiber;研究生命科學相關的公司Life Sciences;投資成熟公司的投資基金公司Google Capital;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公司Google Ventures;專註於互聯網和移動系統領域的谷歌Google。原谷歌的業務包括:搜索、安卓系統、地圖、廣告、YouTube。
可以看出,原谷歌基本已經變成了一家賣廣告的公司。而在公司的管理城方面,原谷歌CEO拉利佩奇退讓,由原產品負責人桑達皮菜升任谷歌CEO,拉利佩奇擔任新公司alphabet的CEO。
拉利佩奇曾在2004年谷歌上市時,以及這次更名對外的公開信中說到,「Google不是一家常規的公司,我們也不想變成這樣的公司。」但在過去的幾年中,谷歌卻越來越像一個常規的傳統公司,之前谷歌引以為傲的「20%自由時間」的政策也名存實亡,員工自發創新的項目越來越少。同時,考慮到原谷歌90%的收入都來自廣告,而被媒體關注,具有眼球效應的無人汽車、谷歌眼鏡等項目,以及一些投資的前沿項目都沒產生什麼收入。此外,相比於谷歌現有的搜索和廣告業務方面,谷歌的創始人拉利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熱衷於對前沿科技的探索。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你必須讓投資者不斷看到收益的增加。因此,此次谷歌業務的重組,母公司的成立,不僅能讓拉利佩奇更專註於自己更感興趣的領域,同時,也可以給投資者更好的交代,可謂是兩全其美。
果然,在谷歌更名消息公布後,谷歌的市值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增加了260多億美元,華爾街投資者的反應很是積極。
下面,我們著重介紹下新公司alphabet旗下,除谷歌搜索、廣告業務之外的其他一些重要項目。
谷歌X實驗室Google X
由企業家、科學家阿斯特羅泰勒負責,謝爾蓋布林直接領導,是一個具有半機密性質的,致力於在前沿領域進行研發探索的部門。截止到目前為止,谷歌X實驗室正在進行的主要項目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運輸機Project Wing;智能隱形眼鏡;旨在位全球偏遠地區以高空氣球來提供寬頻上網服務的Project Loon等。而為了支持這些項目的發展,谷歌X實驗室先後收購了多家公司。如為Project Loon計劃所收購的Makani公司,以及多家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的公司。Calico:是一家致力於在生物科技領域研究抗衰老、延長人類壽命和相關疾病的公司。由谷歌2013年,和美國註明分子生物學家亞瑟萊文森聯合發起創立。亞瑟萊文森同時還是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和蘋果董事會非執行主席,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在生物科技和企業管理方面都擁有豐富的經驗。
我天,碼字都一個小時了,萬一沒人看就虧了。先看看大家的反應吧,如果有興趣,我就更多的、更加深入的介紹谷歌公司。鑒於那麼多人叫好,我來做個唱反調者吧。隨便說說,無憑無據,僅僅為了拋磚引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件事情一片叫好聲,總是差了點什麼。
首先「任何軟體問題都可以通過添加一層新的抽象來解決」這個著名的定理,larry似乎想將其實踐在google身上。於是,他自己成了alphabet公司的CEO,原來google的各種業務都被拆封成各個獨立的公司,統一在alphabet旗下接受管理,好比歐盟和歐盟成員國的關係(我覺得美國和各州的關係更像公司和各BU)。雖然larry在新公司的首頁寫到這個舉動是google基因里的「不走尋常路」的最佳詮釋,但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少見,傳統行業里的GE等就不說,我們說科技公司。死掉的sun公司就曾經野心勃勃搞出來一套planet公司(嗯,行星圍著太陽轉,名字起的真好,和alphabet有的一拼啊),但問題是,每家公司都想利益最大化:Solaris所屬的硬體公司想做成一個能運行任何操作系統的硬體平台,SunOS所在的軟體公司想做成一個能運行在任何硬體平台的操作系統,Sun Labs想把他們的研究授權給任何公司來獲利。每個個體利益最大化都不符合三家作為整體的利益最大化。結果,各自掐架,怨氣衝天。這段歷史,想必google前CEO 施密茨同學跟Larry普及過吧(好在larry同學沒有把youtube,android都拆分出來)。無獨有偶,十幾年前,柳傳志柳總擺不平繼承人的時候(當然也有自主品牌和分銷不兼容的考慮),把老聯想拆出來聯想和神州數碼,交給楊元慶和郭為分管,並約定幾年內互相不許進入各自的領域,結果君子協議期一過,兩家公司開始了慘烈的戰爭,一時勢成水火,楊總郭總如同仇敵。從人事安排上來看,alphabet這麼搞,也許也有擺不平繼承人的問題(或者捨不得優秀領導們流失),那大家都上。高層之間(不是特指原google)原本在無法放手大幹的BU層面就已經面和心不和,一個個都成了可以雄霸一方的CEO,誰不想有以後有更大的權利?哪天Larry從alphabet隱退,劈柴同學能服眾掌管aphabet么?如果他不上,他看得上其他人么?
各家公司獨立運作,理論上執行層面可以不鳥控股公司alphabet(否則和BU有什麼區別)。可以想像到alphabet各個子公司隨著獨立化進程的推進,怨恨和間隙會越來越大。腦補一下:老大google漸漸會很不爽自己拼死拼活賺來的錢供養給了老十七無人駕駛汽車公司,據說那幫孫子沒有任何業績壓力,活得悠哉;老四nest想甩開google,跟bing簽廣告協議,因為利潤更豐厚,另外,bing的流量還便宜,所以,從google分給alphabet又流到nest的錢,都送到了競爭對手;其他小貝勒也都鉚足了勁想擺脫老大哥google陰影,增加在alphabet里的話語權;而那些爭不到話語權的,只能抖抖瑟瑟地擔心自己成為下一次春季大掃除的犧牲品,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以上。純YY。求更多靠譜拍磚文~科技領域的 Berkshire Hathaway。
1、為什麼要成立這家 Alphabet ?
- 以往 Google X 之類的業務屬於 Google 的時候,要由 Google 負責花錢供養這些短時間看不到利潤的項目。重組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內部問題,讓其他人不好挑刺。
- 以往其他業務屬於 Google 時,在資金上支持肯定不足,在人事上更是低一等,即便做生命科學的往上的 Boss 肯定還是做互聯網的,這對於非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現在把各個業務放到了一個相同的等級上,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
- Google 這幾年太龐大了,重組以後可以重新梳理組織架構,讓每個部門的只能更加清晰,部門的人可以更專心於自己的本職業務。
- 華爾街搞了好多年 Google ,質疑這些不賺錢的業務不透明,這次重組以後 Google 就可以直接提供這些業務的詳細數據。
- 即便成立了 Alphabet ,在很長時間裡最核心的業務還是 Google,把那些業務拆出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的搖錢樹,防止其他部門的一些業務動蕩或者官司影響到核心業務。
- Google 內部這些年擠壓了大量的中層人員,增加了一層管理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一些人得到升遷機會,比如 Sundar Pichar。
- 對於用戶來說,Google 在搜索上的品牌烙印過深,之後用其他品牌去推廣其他業務也相對好操作的多。
更官方的理由其實 Larry Page 自己已經說了
As Sergey and I wrote in the original founders letter 11 years ago, 「Google is not a conventional company. We do not intend to become one.」 As part of that, we also said that you could expect us to make 「smaller bets in areas that might seem very speculative or even strange when compared to our current businesses.」 From the start, we』ve always strived to do more, and to do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things with the resources we have.
We did a lot of things that seemed crazy at the time. Many of those crazy things now have over a billion users, like Google Maps, YouTube, Chrome, and Android. And we haven』t stopped there. We are still trying to do things other people think are crazy but we are super excited about.We』ve long believed that over time companies tend to get comfortable doing the same thing, just making incremental changes. But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where revolutionary ideas drive the next big growth areas, you need to be a bit uncomfortable to stay relevant.Our company is operating well today, but we think we can make it cleaner and more accountable. So we are creating a new company, called Alphabet Inc. I am really excited to be running Alphabet as CEO with help from my capable partner, Sergey, as President.What is Alphabet? Alphabet is mostly a collection of companies. The largest of which, of course, is Google. This newer Google is a bit slimmed down, with the companies that are pretty far afield of our main internet products contained in Alphabet instead. What do we mean by far afield? Good examples are our health efforts: Life Sciences (that works on the glucose sensing contact lens), and Calico (focused on longevity). Fundamentally, we believe this allows us more management scale, as we can run things independently that aren』t very related. Alphabet is about businesses prospering through strong leaders and independence. In general, our model is to have a strong CEO who runs each business, with Sergey and me in service to them as needed. We will rigorously handle capital allocation and work to make sure each business is executing well. We"ll also make sure we have a great CEO for each business, and we』ll determine their compensation. In addition, with this new structure we plan to implement segment reporting for our Q4 results, where Google financials will be provided separately than those for the rest of Alphabet businesses as a whole.This new structure will allow us to keep tremendous focus on the extraordinary opportunities we have inside of Google. A key part of this is Sundar Pichai. Sundar has been saying the things I would have said (and sometimes better!) for quite some time now, and I』ve been tremendously enjoying our work together. He has really stepped up since October of last year, when he took on product and engineering responsibility for our Internet businesses. Sergey and I have been super excited about his progress and dedication to the company. And it is clear to us and our board that it is time for Sundar to be CEO of Google. I feel very fortunate to have someone as talented as him to run the slightly slimmed down Google and this frees up time for me to continue to scale our aspirations. I have been spending quite a bit of time with Sundar, helping him and the company in any way I can, and I will of course continue to do that. Google itself is also making all sorts of new products, and I know Sundar will always be focused on innovation -- continuing to stretch boundaries. I know he deeply cares that we can continue to make big strides on our core mission 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Recent launches like Google Photos and Google Now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re amazing progress. Google also has some services that are run with their own identity, like YouTube. Susan is doing a great job as CEO, running a strong brand and driving incredible growth.Sergey and I are seriously in the business of starting new things. Alphabet will also include our X lab, which incubates new efforts like Wing, our drone delivery effort. We are also stoked about growing our investment arms, Ventures and Capital, as part of this new structure.Alphabet Inc. will replace Google Inc. as the publicly-traded entity and all shares of Google will automatically convert into the same number of shares of Alphabet, with all of the same rights. Google will become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Alphabet. Our two classes of shares will continue to trade on NASDAQ as GOOGL and GOOG. For Sergey and me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new chapter in the life of Google -- the birth of Alphabet. We liked the name Alphabet because it means a collection of letters that represent language, one of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s, and is the core of how we index with Google search! We also like that it means alpha-bet (Alpha is investment return above benchmark), which we strive for! I should add that we are not intending for this to be a big consumer brand with related products--the whole point is that Alphabet companies should have independence and develop their own brands.
2、怎麼看待這家新公司的發展?
就像前面所說,這家新公司的出現其實被迫成分多一些。同時這家剛剛成立的公司就面臨兩個巨大的問題:- 絕大多數部門都不賺錢,甚至短時間看不到賺錢的希望。
- 帶來公司絕大部分利潤的 Google 增長也接近天花板。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搞定的。
這次重組要麼是 Google 由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到一家偉大的公司的轉變,要麼就是 Google 由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到一家平庸公司的轉變,最終就是看 Google 能不能賭對一個其他業務。這樣在名單上就可以排在蘋果前面…
以後分工更明確了:Google負責賺錢養家,其他字母負責貌美如花
(聽來的,來源不可考)Quora上這個答案說的很清楚了 Why are Larry and Sergey creating a new company from Google called Alphabet Inc?
- 資本分配自由,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不用報告這個跟Google主營業務有什麼關係。
- 稅務福利,Alphabet不參加商業操作,在美國的稅法上可以少繳稅
- 降低風險,ALphabet旗下的公司相互獨立,不用互相負責,Google也不用對Google X的燒錢負責了。
- Google可以避開季度審查,Alphabet可以不對外公開盈利和虧損情況。
看來各位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我這裡就說說谷歌面臨的隱憂。
谷歌重組改名為Alphabet,重組之後,皮查伊依然負責谷歌核心成熟的部門(搜索、YouTube、Android、Chrome、地圖)。
佩奇則專註於新產品公司:研究如何延長人類壽命的子公司Calico;高速光纖網路Google Fiber;智能健康公司Life Science;去年32億美元收購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谷歌研發核心部門X實驗室,此前諸多新業務都來自於此,包括Wing無人機、無人車以及谷歌眼鏡;谷歌風投業務Ventures與Capital。
如下圖所示:
這麼做有幾大好處:1)佩奇和布林不再被原有業務所拖累,可以騰出精力專心於新業務。兩人的工作將變為Alphabet的諸多子公司挑選新CEO、決定薪酬水平以及提供必要的業務指導。
2)這幾年矽谷人才競爭非常激烈,谷歌的高管出走Uber、Airbnb或自主創業者並不鮮見。他們在谷歌,最多就是副總、某某部門主管,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和平台,為什麼不去呢?
現在新業務獨立為新公司,這些原本要出走和自主創業的,可以擔任新公司CEO,也可以在Google Ventures的支持下內部創業,有更大施展空間。
3)致力於人類長生不老、無人駕駛、智能健康的這些項目,看起來十分酷炫,但短期並無盈利可能。財務上表現為一直投入而無產出,持續虧損。而將這些將長期虧損的業務與原有主營業務剝離開,分別披露,也算是對主營核心業務的保護。
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背景是:從今年兩個財季數據看,第一財季谷歌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12%,第二財季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11%,這對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是相當低的增長率。作為對比的Facebook,同比增長高達40%左右。
移動端被Facebook切割,谷歌原有業務面臨增長放緩的現實,兩三年內必須重新找到拉動增長的新業務。這對谷歌管理者來說非常迫切,否則稍微遙遠一點的未來,日子會很難過。
只用了三五年,如日中天的諾基亞跌落神壇。科技行業,變化很快的。還記得鴉片戰爭嗎?一個老牌農業帝國在新興工業帝國面前不堪一擊的樣子在華爾街不斷地上演著。那一家家大公司從興起,變成世界最大企業到倒下前前後後都只是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工夫,雖然擁有豐富的人力物力,但在新興產業結構下總是那麼不堪一擊。蘋果在這麼多公司里是唯一一個轉型成功的公司,因為曾經有過一個獨裁者。
谷歌只是想優雅地擺脫這個魔咒,不過我看沒戲,因為可惜,請錯CEO了。支持 @松鼠打盹同學的答案。。。好多人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但是我認為松鼠同學轉載的李開復老師的微博說得最簡單準確。。。再貼一遍。。。
1)回應華爾街批評公司不專註不透明(投資健康、長壽、汽車領域),提供各個子公司運營數據,2)降低Google之外領域負面影響主營業務(如汽車業務導致的虧損、訴訟等),3)Google品牌用於互聯網業務,別方面業務應有別的品牌,4)內部升遷機會(如Sundar Pichar成為Google CEO)。
前兩條主要是做給投資者看的,Google業務和其他Moonshot業務剝離開看,Alphabet就可以向投資者展示以下兩點:
- Google業務很健康啊。。。這就是一個成熟穩健而又不失增長的好公司啊。。。我沒亂花錢啊。。。錢都被他們花走了啊。。。
- Moonshot業務取得了很多迅猛的發展啊。。。發展快的資產你不得給我估值高點啊。。。燒錢。。startup的事。。。能算燒嗎。。。
總之,正如 @吳笛指出的,引導投資者用對Google/Alphabet更有利的估值方法評價它。。。看上去有點像玩弄金融模型,但是我認為還是有實際意義的——之前Google在非主營業務取得的成績沒有得到足夠了解,反而被誤以為主營業務也不健康。我認為之前Google的估值相比合理估值應該是受拖累的。。。
3,4比較好理解不說了。。。此外我認為還有一個目的是給子公司更大自由度和發展空間,這個和3類似。。。另外和反壟斷、貿易保護、稅務等相關原因估計也會有,但是這個更像客觀結果而不是原因。。。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
其實這事可以從很多角度看。。。比如Page, Brin征途是星辰大海的願景和投資者試圖把Google變成掙錢機器的矛盾。。。甚至往大了講是不是也可以說這是silicon valley和the wall street的ideology clash? 我估計Page他們兩個超級煩投資者瞎bibi, 他們好多公開信中都表現出來了。。。我覺得說現在Alphabet的架構就是為了封投資者的嘴也不算武斷,因為初衷大概就是這樣。。。不必理會投資者意見的企業掌權者是幸福的。。。聽說巴菲特是一個。。。那是因為他比他的投資者更會投資誰敢bibi他。。。Page和Brin在中規中矩地運營Google可以免於投資者的指責,但當他們試圖作為投資者嘗試那些遙遠而貌似不可及的possibility的時候,他們作為投資者的成就尚不足以為他們掙得如此待遇。。。我不是很了解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不知道價值投資是否僅限於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周期性行業資產等待價格回歸?還是那只是實現價值投資的多種方法之一。我認為,既然我們這個時代那些最光輝耀眼、最有價值的big names中那麼多是源於某種possibility的實現而不是傳統產業的incremental improvement, 那麼投資possibility應當可以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投資流派。我希望有一天看到Alphabet真正成為新的Berkshire Hathaway, 看到Page和Brin在投資領域的成就belittle他們在互聯網行業的成就。畢竟,我是他們的股東呢。。。好吧。。。我知道他們不是serious的投資者,他們甚至都不是真的投資,更像是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看看那些東西能不能成而已。。。但是誰能說這不會是一種投資領域的創新呢。。。Anyway... A good company makes money, while a great one makes history......
Best wishes to Page and Brin. Google go go go go ! And alpha-bet for Alphabet....最後再添加點關於Page那個Post的解讀。。。Alphabet這個名字本身比多數人了解的還要自負和豪邁。Page這句話We liked the name Alphabet because it means a collection of letters that represent language, one of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s
如果只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language還不足以稱為one of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s。。。我強烈認為這是一個數學的梗。。。學過計算原理的童鞋們應該知道這裡language是指什麼吧。。。從這個意義上,Alphabet不僅僅是集齊26個公司召喚神龍那麼簡單,而是有點隱喻信息技術甚至說數學基石的意味。。。我曾經有個理論是盜墓筆記中的終極是Google, 現在我明白了其實是Alphabet。。。
你們都不看開復老師的微博的嗎?(我也沒看,但是我在某個新聞下面看到了這個微博。)
順手翻譯了 Larry Page 發的聲明:G is for Google
我和 Sergey 在 11 年前的創始人公開信中說過,『Google 不是一家傳統公司,我們也不希望 Google 成為一家傳統公司』。
我們還說過,『在 Google 現有商業領域之外,會對一些特殊甚至奇特的領域進行(相比主業)較小規模的投資和探索』。從一開始,我們就在利用手中的資源做更多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曾做過很多看起來很瘋狂的事情,其中許多都有百萬級以上的用戶,比如 Google 地圖、Youtube、Chrome,還有 Android。
我們並未止步,我們仍然在做那些在旁人看來瘋狂、卻讓自己極度著迷的事。我們相信,一家公司如果只是持續做一件事情、保持增量式的改進,最終會進入『舒適區域』。但是對於由革命性想法驅動增長的技術行業,你必須讓自己不那麼舒適才能與時俱進。
我們的公司運轉的很好,但是我們希望它能夠更乾淨、更負責(譯註:這裡的意思應該是讓Google 業務更專註、對股東和投資者更負責)。
所以我們創建了一個新公司——Alphabet。能夠在我的得力搭檔、董事長 Sergey 的幫助下出任 Alphabet 的 CEO,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Alphabet 是什麼?Alphabet 是一堆公司的組合,其中最大的無疑是 Google。
Google 經歷了一次瘦身,那些與主要互聯網產品相距較遠的事業被分拆下來,現在都隸屬於 Alphabet。我們是怎麼定義『相距較遠』的?與健康相關的事業就是很好的例子,如 Life Sciences 團隊(在研發可以監測血糖的隱形眼鏡)和 Calico 團隊(在研發壽命延長技術)。這次的結構調整,使得我們可以專註於探索那些千載難逢的機會。
Google 的新 CEO,Sundar Pichai ,是這次調整中的重要一環。Sundar 很長時間以來所表達的觀點都與我一致(有時候比我表達的更好),我非常享受與他共事的時光。從去年十月份開始,他真正負責起整個公司互聯網商業相關的產品與工程。我們和董事會都很確定, Sundar 是 Google CEO 的不二人選。有他這樣的天才來帶領 Google ,讓我覺得非常幸運,這也讓我騰出了精力,從而能繼續追求理想。我花了很多時間與 Sundar 一起共事,盡我所能地幫助他和公司,今後也會繼續如此。Google 本身也在發展各種各樣的新產品,我相信 Sundar 會帶領 Google 持續創新——不斷擴展我們的邊界。他異常關注我們是否能在核心業務(整理世界上的信息)上大步邁進、保持領先。使用了機器學習方法的 Google Photos 和 Google Now 都是很大的進步。此外, Google 還擁有一些獨立運營的服務,例如 YouTube。(Youtube 的)主管 Susan 是一位優秀的 CEO,創造了強大的品牌,取得了驚人的成長。我和 Sergey 對於這份能創造新價值的事業非常認真。除了上面提到的健康事業,Alphabet 還將包括我們的 X lab(研究無人機技術等黑科技),以及創投事業。
Alphabet 將取代 Google 成為上市實體,之前所有 Google 股票將自動轉為同等數目的 Alphabet 股票,兩者權益相同。Google 則成為 Alphabet 下的全資子公司。我們的兩類股票 GOOGL 和 GOOG 將繼續在 Nasdaq 上交易。(譯註:參考 Google 股票為什麼要拆股成 GOOG 和 GOOGL,意圖是什麼?)
對我和 Sergey 來說,Alphabet 是自 Google 誕生以來的一頁新篇章。
我們非常喜歡這個新名字,首先, alphabet 是語言系統中字母表的意思,而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創新之一,也是我們為 Google 搜索建立索引的核心。我們也喜歡它的另一種解讀,alpha-bet,卓越的賭注(Alpha 是高於基準回報的投資),這正是我們探索和奮鬥的目標!我們不會把 Alphabet 建設成一個有對應產品的消費者品牌,我們的目標是讓 Alphabet 公司擁有許多獨立品牌。我們將致力於:- 完成更有野心的事
- 從長計議
- 支持偉大的企業家和公司
- 投資更遠的機會和資源
- 改善所從事事業的透明度和監管機制
- 讓 Google 更專註、變得更好
- 最後,希望通過以上這些努力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這個問題,其實在網上搜一搜就能得到挺好的答案,沒必要非來知乎問
谷歌重組:新科技帝國Alphabet誕生_TechWeb
谷歌現在的事務越來越雜
向上成立一個母公司,旗下各種業務雖然有上面的統一控股,但是互相之間是獨立的有一個好處是即使出售一部分業務,也會變的更容易操作。當然,這樣也可以將最盈利的部門匯總在一起。把其他發展中的部門獨立出來,使他們可以自由發展。
這個做法,其實就有點像中國高中把優等生都單獨放在一個所謂的「實驗班」,然後把其他那些學生分配到其他班一樣。
=====
而且,從谷歌本體獨立出來的公司,可以外部融資。這樣比起單純燒自家的錢,現在可以燒別人家的錢了。但是歸根結底,此事的背後依然有谷歌的身影在。這對於一些同類型的創業公司並不是一件好事。想想看,假如說一個智能家居的初創公司A,和一個有著谷歌后台的智能家居創業公司B。這兩個公司的發展,你覺得哪一家更靠譜?如果是融資的話,投資者更願意投哪一家?
而且谷歌本身就idea眾多,分化出了眾多的創業結構。這樣一拆分,對很多領域的創業公司都會有所擠壓
這個舉例子,其實還是可以用中國高中來舉例子。比如一個重點中學,將一部分學生分到了一個差一些的聯合學校(假設),那麼這一部分在重點中學比較平庸的人,到了另外一個學校,馬上(可能)全都成了尖子生了。也就佔用了他校的一些學生資源摘抄兩段專欄文章裡面的話:
原因很簡單,世界更願意相信創造了搜索引擎和關鍵字廣告的 Larry Page 和 Sergay Brin 能繼續發現那些新的機會。在成功的讓 Google 變成了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後,他們仍然用不可理喻的方式管理著這家公司,並因此使得一連串類似 Gmail、Youtube、Android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 Google 身上,儘管實現路徑不僅相同,有的是通過招募最聰明的年輕人,有的通過收購,有的則是請來一位痴迷於機器人的科學怪人。與之相比,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這家公司還沒有什麼錢的時候,曾經花了 31 億美金收購了當時的展示廣告巨頭 DoubleClick,這個交易比 Youtube 貴一倍,並且是現在 Google 廣告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個業務太現實,太容易計算得失,太無聊了,這不是我們從 Google 身上要的。
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看到暢銷書單或商業雜誌上開始刊登關於他們兩個在 Alphabet 搞出來的新花樣,兩位創始人也會更有信心、更加技巧純熟的運用技術和資本的力量。我不知道過去哪個時代會有這樣的超級人物,能夠如此迅速的贏得整個世界的信任。好吧,之前還沒有這麼發達的通信技術足以讓個人的故事和品質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也沒有如此發達的市場機制讓資本得以如此迅速的流動並彙集。但是,正如 Peter Thiel 在 Zero to One 中頗具揶揄色彩的寫到的:「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人們對無限的可能性更加偏好;金錢比任何你能用金錢買到的事情都更有價值。」是的,如果面對未來,你不知道怎麼辦,那麼就選擇投資吧。正是這種對外來毫無確定感的樂觀主義,使得 Google 的創始人們選擇了在傳統業務的迭代上大撒把,而選擇了一條新的技術資本主義的路線。以他們過去的在 Google 上的成就作為背書,他們能獲得空前的青睞、寬容和信任,如同一場前所未有的舉世實驗,我們每個人都或直接或間接的成為了這場探險的捐助者和現場觀眾。只是不知道,我們是否會足夠幸運,能在有生之年樂享其成嗎?
全文見:Alphabet 是一場舉世實驗 - Platform Thinking - 知乎專欄
我是一個父親,我有三個孩子。他們都會玩一些樂器,而且都還玩的不錯。Johnny吉他玩的很好,Samantha會打鼓,Lisa會彈貝斯。所以他們決定組成一支小樂隊。因為每個人樂器都玩的不錯,他們在一起也很默契,所以樂隊搞得有聲有色的!他們把他們的樂隊叫做Google。後來我也就邀請了我的鄰居們每周末來客廳看他們表演。
有一天,我TM想再要一個孩子,於是我到外面買了Brain(不要問我為什麼在這個世界裡孩子就是這麼買來的)。卧槽而且Brain剛好也會玩吉他。雖然聲音有點不同但是和現在的樂隊搭配起來還算不錯。每周末來看錶演的鄰居們也覺得很好。
然後我TM又想要一個孩子了,所以我又去店裡買了個孩子回來。Girthantheklops(我給我孩子起這個名字你TM管得著么?)她不怎麼會玩樂器但是會把東西敲來敲去。於是她也加入了樂隊。我給她了幾塊木頭,然後她在表演的時候恰到好處地敲著。這周末來看錶演的鄰居雖然還覺得表演得可以,但是他們有些擔心木頭塊是不是有點走遠了。但是表演確實不錯,Girthantheklops的木頭敲的還真的不錯。
艹,我又買了個孩子,起名叫BootsShoes。好吧,BootsShoes他不會任何樂器,一點都不會,但是他也想加入樂隊。不過他似乎挺喜歡做菜的。所以周末鄰居們來看錶演的時候,Johnny彈吉他,Samantha打鼓,Lisa彈貝斯,Brain彈節奏吉他。他們玩的飛起。Girthantheklops依然在東敲西敲,看上去畫風和樂隊有點不搭。然後BootsShoes呢,他在樂隊左前方,穿著圍裙,切洋蔥!
鄰居們開始有點看不懂了。他們的注意力分散了。一邊有一個樂隊表演的非常high,但是另一邊有一個孩子像中華小當家那樣刷刷刷地切著洋蔥番茄!雖然這群小子們搞得越來越精彩了,但是鄰居們卻覺得這樂隊真的走遠了,他們不知道下一周還要不要來。
所以我又去房子店買了棟房子,然後全家搬了進去。一開始的樂隊還是每周在客廳里表演音樂,因為那些鄰居們不曉得為毛居然堅持每周還來。我把Brian丟到一個房間里,那裡他可以玩獨奏,這樣我就有了兩支風格不同的樂隊了。Girthantheklops去了餐廳間,給了她一些敲起來聲音還不錯的餐具。BootsShoes去了廚房,我擦因為這孩子根本不能玩樂器,只會切洋蔥。TM洋蔥不是樂器!但是孩子你洋蔥切得真TM好。我為你感到驕傲!
所以現在呢,那些鄰居們可以選擇去任何一個他們想去的房間,看他們想看的,或者聽他們想聽的。看上去我家裡每個房間里的表演還不錯。只是我得讓有不同天賦的孩子互相之間離得稍微遠一些而已。
出處:lililililiililililil comments on Larry Page and Sergey Birn announce the Alphabet推薦閱讀:
※在Google上海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Google上海現在有哪些組?待遇如何?
※為什麼Nexus設備root後不能OTA升級?
※對比蘋果 200 萬,為什麼 Google 的 2012 年政治遊說支出高達 1800 萬美元,八倍的差距說明什麼問題,兩者遊說的方向和策略有何區別?
※Magic Leap 和 HoloLens 孰優孰劣?哪個有可能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