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怎樣才可能把美軍推下海?
杜魯門驚出一身冷汗,幸虧沒有賣腎援華,不然就要被美械共軍推下海了。
和美軍重新推到鴨綠江難度差不多
你把美國人推下海,想打海戰?
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較高的視野重新審視朝鮮戰爭,不要老從東北亞的地圖上去看,那樣太狹隘。不是有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嘛。
就戰爭背後的政治,中國搞掉了彭德懷,美國搞掉了麥克阿瑟。就戰爭背後的全球政治推演,發動全面戰爭,美國就可以獲勝,但美國就會失去爭奪世界霸權的機會,因為當時法國還沒有被殖民地運動削弱,英國背後有英聯邦國家支持,蘇聯已經舔好了自己的傷口,日本、德國戰後恢復的速度非常的驚人,美國和中國開打全民戰爭,就會失去快要到手的世界霸權,美國才不會那麼傻呢。
根據海權理論,美國可以在任何時間,在中國沿海任何一個點上部署武裝力量,而且可以從容撤走,這是美國的戰略機動優勢。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願意打贏朝鮮戰爭的原因,你把美國人趕下海,你就輸了。所以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打著玩,然後朝鮮就被撕裂了。美國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可以交易的資源,有了這些資源,美國就可以和中國打一場百年戰爭,而中國根本耗不起。關於這個問題,斯大林早就推演過,所以早早的就把共產國際解散了,目的就是為了不刺激美國。
SO萬一打起來,中蘇必敗。中蘇面對的是英聯邦+美國+法國+中東+南美。而中國和蘇聯能有效控制的只有中國和蘇聯,連南斯拉夫都要和中蘇翻臉。但中蘇手裡的資源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英美兩國贏了全民戰爭,也是慘勝。當時的美國雖然國力鼎盛,但還沒有世界霸權,世界霸權還在英國手裡。
其實中國是這樣開炮的,- .-. ..- -.-. . 美國是這樣開炮的,..- -. ..- ... ..- .- .-.. -....- --. --- --- -..
於是外交人員就坐下來開始談判了,軍人都感覺莫名其妙的。
其實中美兩國對待朝鮮戰爭都是添油戰略,戰爭只不過是政治家的遊戲而已。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對於中國而言,朝鮮戰爭符合國家戰略利益,對於美國而言朝鮮戰爭不符合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首先你要能保證在南部平原的補給不被阻斷,保證南部制空權,否則要在平原面對裝甲與空中優勢就要吃比上甘嶺大的多的虧,沒有山洞沒有山地,同時聯合國軍會憑藉機械化工程部隊築起堅固工事,志願軍白天估計可能都不能有效進攻,那麼夜戰的話似乎可以,但是聯合國軍後期也沒有那麼怕夜戰了。說白了,最基本的問題,補給都解決不了,沒得玩。根據進攻頂點學說,進攻方在進攻過程中不斷消耗補給,人員,士氣,精力,等到了一個點如果還不能勝利就攻勢就會衰落,朝鮮戰爭一開始人民軍一路拼到洛東江,其實已經到了進攻頂點,麥帥的仁川登陸是壓斷人民軍的最後一根稻草。李奇微的磁石戰術也可以在南方玩的溜,還有個問題是越靠近海,對方海軍支援能力越強,海航的支援速度越快,進攻方面臨的壓力也越大。
個人認為,從現實角度考慮,怎麼打都不可能。
宏觀上,我國的經濟、工業實力遠遠不如第一超級大國,即使有毛熊在幕後支持,但這也僅僅是幕後的,不能完全依賴。
軍事上,我志願軍在武器裝備、後勤保障、通信手段、兵力投送能力方面十分落後,越往南打,越是如此。其實,從第三次戰役開始,我軍就沒佔到太大便宜。當然了,如果題主想要假設條件,那就列兩個:1. 毛熊全面支持:武器彈藥、食品藥品、運輸工具、空軍……有了這些,小白兔們自然如虎添翼,縱然十七國聯軍的下場也無非是被砍瓜切菜;2. 非法軍事組織「聯合國軍」永不錄用李奇威,把麥克阿瑟這個傻蛋用到底。對方有此人坐鎮,一定會被彭總扇回海里。當然了,歷史沒有假如,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臆想。最後說一句,不管怎麼樣,當時的志願軍發揮了最大的實力,用自己的勇氣彌補了諸多方面的劣勢,表現非常精彩,堪稱中國歷史之最。曾經讀王樹增的《朝鮮戰爭》,感動落淚。幸福,並感激著。關鍵海軍不行,主力運不過去。加上小型米加諾夫粒子步槍在對日和內戰期間損耗殆盡很是珍貴。山地又不適合高達機動作戰。要是哪怕有幾艘日本潛水航母能安全輸送裝備小米加步槍的高達登陸。把美軍一路推過去,橫穿洛基山,趕下大西洋都指日可待。但現在我們已經攻破高達全部技術障礙,並廣泛裝備。近期南海強硬態度便是證明。此處付證據一張。。。
唯一的辦法:蔣公出馬,一個頂倆。
堅持到59年。
幹嘛推下海,把朝鮮分裂不是挺好的……
上高達美帝如果還不投降就放AZ
玩單機版遊戲《決戰朝鮮(西山居出品回合制戰略遊戲)》吧!
在遊戲中,每次打到三八線後,堅決不與美帝和談,繼續發動六次戰役,先後把美國佬推下海n次(n&>=50),紅旗遍插三千里江山,金大胖主體思想永放光芒。
因為自己升級太快,部隊級別太高,每次打美軍都不長經驗值。所以遊戲中,還要欲擒故縱,先挨幾下美帝的炮火,讓對方也升滿級,把豬養胖了才好殺。
並且,遊戲豬腳高大全和持火箭筒的特種兵夥伴用「疑兵(計謀)+火箭筒(攻擊)」組合擊沉美帝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k艘(k&>=100),讓美帝品嘗了自珍珠港以來最慘痛的海戰苦果。
我很樂意教三胖砸如何玩這個遊戲。
題主這個問題基本等於
知乎有沒有人在戰爭指揮方面超過彭德懷一眾參謀及麾下的將軍?看了評論才發現,看錯題目了,把志願軍看成人民軍了。於是修改一下在戰爭中有一個概念叫「戰爭頂點」。
抄一句《戰爭論》裡面的概念:勝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一個頂點」。這個「頂點」,主要指的是作戰強度和作戰限度。由於頂點的存在,發起進攻的強者,到達頂點後,便會逐漸由強變弱,防禦的弱者,若注意積聚力量的話,將可能逐漸由弱變強。
戰爭頂點的概念是這麼說的,意思貌似不太明白,其實意思就是說在戰爭中,存在一個頂點,對任意一方都難以逾越。為什麼?當武器裝備不存在決定性差距,後勤能力不能改變時,雙方的作戰就會陷入僵局,進攻者的兵力和裝備損失還有後勤的壓力會拖住進攻者的腳步,而防守方會趁此積蓄力量。但是,雙方一旦陷入僵持,誰都沒有能力去改變戰局(不要討論什麼空軍斬首打擊,定點清除啊,那時候沒有)在當時,志願軍沒有足夠的後勤和兵力支持去進攻,美國沒有足夠的兵力去突破。
改變的方法也很簡單,砸人,砸後勤,砸裝備。
但是一方面志願軍的後勤已經無法再支持更遠的距離和更多的部隊,另一方面美國也沒有想增兵的意願,對當時的美國來說,朝鮮半島遠沒有歐洲的東德西德重要。所以雙方也沒法再去突破。所以,能不能把美國人打下海真的沒有必要討論了,真的很難。不可能,四次,五次戰役的教訓已經說明了。志願軍進攻的時候,美軍給以殺傷後,撤退到下一個防線。等到星期攻勢結束,美軍立馬組織裝甲機動力量反擊。要想趕美軍下海,只有蘇軍參戰。
那可能真的要靠常大隊長參戰了。人數要多,堅持時間要長,這樣志願軍就能全副美械了⊙▽⊙。
最有可能的辦法是: 接受最初的那個停戰協定,雙方都退出半島。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 你加碼對手也會加碼 政治上就決定了不可能推動
另外 真正的BOSS是蘇聯 是美蘇決定了這仗該怎樣打 中國只是出人命而已
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流更多的血。傾舉國之力支援朝鮮。不值得啊。戰略上打贏了就可以了。
殺三個人,1.薩拉熱窩牌子彈,暗殺斯大林,蘇聯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動,鐵幕落下,鋼鐵洪流馳騁於南部平原。三戰居然是一場高強度局部戰爭,美軍賭上國運,投入所有軍隊,與蘇中混合編隊消耗在38線長達三年。中蘇的優勢人口力量開始顯現,朝鮮韓國年輕一代斷檔。但美帝工業實力還是不虛。2.非洲阿明牌子彈殺李承晚培植反戰勢力,民主的制度缺陷註定獨裁者下台後,其背後的獨裁勢力不得續命。3.許諾新上任韓國領導人,改制度後統一北方,並殺金一胖納投名狀。
推薦閱讀:
※韓國決定「炮擊中國漁船」,背後是否有其他政治目的?
※如果朝鮮向韓國發射了核彈,會有什麼後果?
※為什麼俄羅斯也算是朝鮮問題的利益相關方?
※朝鮮核試驗和導彈科技的科學家應該具有較高的素質,為什麼會支持這麼一個家族國家?
※去朝鮮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