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製?
謝邀。
總體而言,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對於相對大群體的中低階級患者來說,就有點爆炸了。說得難聽點,按現在的意思,估計是「允許一部分窮人為祖國發展先犧牲了」。排除那些靠編製混吃混喝的人,這次政策一出,醫生就真正的可以拿手藝吃飯了。
私立醫院的高薪合約在向諸君招手。很多本來不太拿得上檯面的東西,比如什麼大手術外包啊,跳槽啊,夜班外包啊,也都正當化了。不出意外的話,估計就要跟國外的醫療現狀一點點靠齊了。大概會出現這樣兩種情況。
一種醫院:設備簡陋、醫護人員由各二三流畢業生組成,服務態度不好,技術一般,當然診費也便宜,還有社保卡打折。挂號也容易,但是排隊要半年。
另一種醫院:設備先進,醫護人員經驗豐富技術高超,服務態度爆炸優秀,讓你體驗家的溫暖,還不用排隊,但是診費高挂號難,動則幾千幾萬。
嗯。
私立民營得以發展,增加不可估量的稅收。公立醫院補貼有限,於是牛掰醫生開始往私立民營跑,有錢患者也跟著跑。但是不一樣啊,私立醫院給價高多了。又是不知道創造了多少稅收。公立醫院人一少,國家給的補貼也少了。多好。社保醫保的負擔也大大減少。想用醫保行啊,排隊預約等個半年,幾千塊做大手術不是夢。那你等不急我也沒辦法,去找私立唄。牛掰醫生終於可以高高興興過點小康生活,正大光明的花錢了。
再也不用因為擔心開豪車被砍,而把勞斯萊斯車標扣下來裝上眾泰的車標了。以後也別什麼小毛小病都往三甲跑了,一般人看不起。
老老實實找個普通醫院看看,既實惠又促進了醫療資源分配。
民眾不是對醫療制度不滿意,很羨慕國外的醫療環境嗎?好嘛,這不來了嘛。掏多少錢享受多少服務,公平公正公開。其實對於北京很多部屬三甲醫院來說,差異很小,這些醫院一直就是合同聘任,醫院每年從政府拿到的撥款大概也就夠離退休人員工資,每年預算的絕大部分需要自己去掙去貸款,切實的影響應該還在於一線工作者的薪酬和人員配比不用被編製內外局限。
首先這個政策已經吹風吹了好幾年了,到現在才恍然醒悟的到底是有多「不敏感」?
個人結論:這對有技能、有潛力的醫生、醫學生來說是大利好。對偏遠地區窮人可能是重大打擊。
根據部分消息提示,此次改革的方式是「自然減少」,也就是原先有編的不撤編,死一個少一個,新人全部不再有編製。所以:
有編有技能的:更好的日子大大的有!
有編無技能的:總能繼續混飯吃。無編有潛力的:以後好日子大大的有!無編只想混的:還不趕緊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社會主義的羊毛也不好薅!但如果真的是一刀切的所有公立醫院取消編製,那我只能說藥丸。
宿遷醫改告訴我們,全面私立化後最底層的鄉鎮級醫療受到嚴重打擊,因為醫生們全跑城裡去了。現在如果所有公立醫院編製都取消,那麼鄉鎮級醫院最後的一點吸引力也將蕩然無存。除非國家對基層醫院進行額外補貼,但這樣的話新人和原先的有編人員收入分配又是個大問題,畢竟我們永遠無法想像某些人的底線在哪兒。鄉鎮級醫療,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其崩潰會產生多大影響我覺得無需多言。而宿遷醫改僅僅體現的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級市的情況。如果範圍擴大到全國,會不會產生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醫療水平停止發展乃至顯著下降?至於地區壟斷級醫院,以及集臨床、教學、科研實力於一身的大學附屬醫院,取編可能會進一步促進這些醫院的發展。事實上很多大醫院早就走在了前面,比如所有新員工(包括行政後勤人員)一律無編,以人事代理代替,嚴格同工同酬,所以取編對這些醫院的新員工們影響並不大。
最後,希望醫學生、醫生們一起努力提高姿勢水平,只有掌握了技能、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各類改革中屹立不倒。--------------------------------------------------------------------------------------------------有幾位私信我,問「人事代理」是咋回事,甚至有問是不是和正式事業編一樣「不用擔心開除」。
我這裡根據個人認識解釋一下:1. 簡而言之,正式事業編是一個人一個坑,而人事代理是一個坑一個人。
2. 人事代理各地都有,但具體「地位」差別很大。例如在山東某省級醫院,說明的時候是用「編外人事代理」,而江浙滬地區,很多醫院直接就是「人事代理編製」或者「編製人事代理」,請各位自行琢磨用詞特點並推測入職後待遇是否與「正式事業編」有區別。
3. 正式事業編就是真·鐵飯碗,而且是焊在手上的鐵飯碗,不經你同意醫院不能隨意開你,而不經醫院同意你也不能隨便離職,因為涉及調檔案的問題。相信很多在縣、市級醫院想考博、跳槽的醫生們會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而人事代理人員則並不是那麼穩定,醫院在合同期滿有資格不續聘,而員工也可以自由離職。
具體的,以下以江浙滬某大學附屬醫院為例:
a. 所有博士新員工均為「院編校聘人事代理人員」
b. 所有碩士新員工(包括醫生、護士、技術、行政後勤等)均為「院編院聘人事代理人員」c. 所有本科新員工(包括醫生、護士、技術、行政後勤等)均為「編外專業技術崗聘用人事代理人員」d. 所有大專學位新員工均為「編外人才派遣人員」d類員工在獲得本專業本科學歷後有10%-20%人員轉入c類。
蟹妖。其實@Alex Zhang 已經講得很透徹了。下一步估計就是逐步開放多點執業。這樣我們這些已經有技術的可以解放,天天出去飛刀了。而下級醫院的醫生可以到上級醫院值夜班賺錢了。各取所需,很好。應該說,這也是國家卸包袱的節奏,取消定編對內地相對貧困地區的醫療估計是致命性打擊。
突然想起來王健林前幾個月要投資弄醫院的事情了,春江水暖鴨先知呀!
這生意做得真好啊
第一,取消了編製後,醫療體系開始私立化,醫生開始往私立跑,我少養了那麼多人。第二,私立醫院的崛起將促進稅收,錢嘩啦啦地來了。第三,好醫生往私立跑了,患者也往私立跑,葯價多高隨便你,也不用來找我投訴,因為它是個體戶,跟我沒關係。進一步提高稅收。第四,社會醫療保險可以少負擔點,別說我不讓你在公立醫院看,是你自己要去私立醫院的。下得棋真大。聽說房子賣不動了,人口結構出現問題,開放二胎,結構穩定了,再關閉政策。
啥都不是事,我會玩!-------------------------------總結下,有利可圖的必須壟斷化,成為負擔的必然市場化。謝邀,先佔坑,最近忙COA的文章,有點跟不上節奏
2025年,xx市人民醫院,全中國唯一一家還有編製的醫院。一名穿著白大褂的老人走在空曠的走廊上,他滿頭華髮,誰也不知道他那顫悠悠的雙手到底救活過多少個人。金黃色的夕陽透過乾淨的玻璃窗照進走廊。「哐,哐,哐」他一間接著一間診室收拾乾淨,關門,上鎖,貼上封條,封條上面寫著「xx市人民醫院市場化改革辦公室封」終於他走到了大門口,輕輕的脫下身上的白大褂,掛在了搶救室的門把手上。他走出大門,抬頭望著那美麗的夕陽,轉過身來,「哐當,嘶啦」他關上了醫院的大門,貼上了手裡的最後一張封條,「要退休了呢,想不到我已經65歲了」老人說到。
他對門衛室喊到「老張頭,我退休了,明天不用來了哈哈哈」
2025年8月2日,中國最後一名事業編製的醫生,退休了。2025年8月2日,中國最後一家公立醫院,關閉了。「明天起,就是年輕人的新天空了」他想。。。。。。。。。。。。。。。。。。。。。一切全憑本人腦補,請當故事看,求不噴。謝邀。恰好在深圳參與公立醫院去編製的研究,看了前面的評論,我覺得大家對這個事情還是有些誤解,我重新梳理一下吧。
- 首先,何為編編?
編製是我國政府管理事業單位的特色之一,除了與之配套的人事制度和政府預算,還包括事業單位相應的福利、保險、退休待遇和社會地位。因此,擁有事業單位編製意味著擁有了「鐵飯碗」和相應的制度保障。
- 有編製和沒編製差別有多大?
長期以來,人們的思維都是工作一定要有編製,非編製就等於臨時工,相信很多父母上一代都是這樣,非常看重編製,甚至不惜工作開始的時候動用財力,也一定要拿到編製名額,相信後面是會有回報的。事實的確如此,根據我的了解,深圳三級醫院有編製的醫生平均工資(包括所有的正當收入)在30萬左右,而沒有編製的要少6-8萬左右。且不說養老退休金等,光是工資就差距這麼多,難怪人人都想有編製。
- 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按照編製管理設置的初衷,政府通過公立醫院的人員和床位編製制定財政預算,以調控公立醫院的規模和服務能力,使之適應民眾的醫療健康需求。這其實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政府撥款模式,以前政府全額撥款公立醫院,編製是為了幫助準確的財政投入,一個編製一個人頭撥款。但到了後來,政府不完全托底了,醫院規模越來越大,醫療服務量越來越大,醫院人員逐漸增多,政府一想不能這麼下去了,於是自從1978年衛生部發布《綜合醫院組織編製原則試行草案》 後,再也沒有出過相關編製制定的國家層面文件,醫院全額撥款也逐漸成了目前不到10%的補助。但由於長期積累下來的編製人頭補助是一直存在的,所以非在編的人有些錢只能醫院自己付給醫生,醫院當然能少付就少付咯。
- 去編製到底能不能成?
光是近兩年,國家地方的政策文件太多了,可以說公立醫院去編製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問題。2015年5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明確指出深化編製人事制度改革,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定編定崗不固定人員,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2016年4月,出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國辦發〔2016〕26號),要求創新編製管理方式,完善編製備案管理辦法,逐步實行編製備案制,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編製管理改革試點。至此,國家對於公立醫院編製改革已勢在必行。2016年7月,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稱,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製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一表態意味著,公立醫院去編製已成定局。
但是實際情況呢?北上廣公立醫院水太深,動起來太困難。作為改革先鋒的深圳,其實早在2015年6月率先出台《深圳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深府辦函〔2015〕80號),進一步推進公立醫院政事分開改革。要求公立醫院不再實行編製管理,取消行政級別。當時深圳市幾乎凍結了所有新近編製,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但該方案推出半年後阻力太大也就暫緩了。
深圳市的醫療環境比較特殊,人口年齡低,不像北上廣等其他一線城市人口老齡化嚴重,大病慢性病多,醫療需求特別旺盛。從整體上看,深圳市的醫療條件其實沒辦法和北上廣比較的,最多算個二線城市的醫療水平。近幾年,深圳市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前的發展對醫療考慮得太少,於是想在十三五期間新建大量的三甲醫院,力度之大難以想像,政府一下子拿出上百億狠砸醫院。這就需要大量的醫療人才,這就有了深圳是市的「三名工程」,從各地引進人才,就算是碩士也有很好的待遇。但是著名醫學院的學生也不是傻子,不會為了簡單的待遇就去深圳,深圳醫療本身基礎弱,你在深圳三甲醫院待2、3年的收穫可能還不如一年在上海多。所以,若不是和深圳有些淵源,一般在大城市紮根的或是醫學生是不會去深圳的。說了這麼多,似乎和去編製沒啥關係。。其實不是,我是在解釋為什麼去編製在深圳僅僅實行了半年就暫緩了。還是人們的傳統思維,人們還是想有所謂的編製保障,而深圳給不了,本來就醫療人才缺乏的深圳吸引力就降低了很多,所以去編製暫緩,但是深圳各地的試點探索並未停止。
- 非典型去編製的案例
提到深圳去編製,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港大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深圳市政府出資建設和購買設備、由香港大學團隊進行管理運營的一家大型三甲綜合醫院。2012年投入運營,總投資約40億元,佔地面積19.2萬m2,建築面積36.7萬m2,規劃床位1500張。
深圳市政府相關部門轉變職能和管理方式,賦予醫院以管理運營的自主權,醫院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實行「去行政化」管理。醫院成立董事會、監事會,實行決策、管理、監督三權分立。在人事管理上,打破事業單位的人事編製管理制度,成為國內首家實行全員聘用制的公立醫院,採用社會化用人方式,自主設置和調整崗位、自主設置薪酬制度。醫院在招聘人員時實行崗位管理,在核定員額的範圍內,根據業務運營需要自主設置、增加或刪減崗位,所有崗位人員均依法簽訂書面聘用合同,合同期為三年。也就是不再以級別定薪,而是以崗定薪。合理拉開醫生、護士、醫技、行政、輔助人員的薪酬待遇。但港大深圳醫院並不是傳統的公立醫院去編製,而是從建立之初就未設置編製,不涉及已有編製人員的去編問題。
其實到目前為止,一刀切編製的案例我只知道一個。
天津市泰達醫院位於天津濱海新區,2007年擴建,總投資額8.3億元,全院建築面積78000平方米,設病床510張,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是我國最早探索全員取消事業編製改革的公立醫院之一。
2007年,由於醫院規模迅速擴張,需大量醫務人員。按「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合同制招聘新員工,同時將剩餘事業編製封存,未對新員工開放。但這種「雙軌制」實施之初各種弊病就有所顯現。個別沒有事業編製的新員工在聽聞事業編製仍有空餘後,多方反映意見,無法安心工作。與此同時,個別在編的鐵飯碗員工大鍋飯思想嚴重,醫術不精,導致醫院發展停滯不前。2010年底,在天津開發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全員取消事業編製的改革。
其改革核心是編製員工分流制度:依據自願的原則,對醫院原有事業編製員工進行分流。願意進入天津開發區轄區內社區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可以繼續享受事業編製及待遇;願意留在泰達醫院的人員則納入醫院全新的管理體系,並轉為聘任制,收入分配均執行新辦法。
以上說了些鋪墊,我想說的是為什麼去編製,怎麼去編製。
為什麼去編製?
1.編製內外同工不同酬,極不合理
這點上面已經說過。
2.醫療人才資源流動性低
唯有打破公立醫院編製制度,配合多點執業、自由行醫等政策,促進醫療人才資源的流動,形成層級分明的醫療體系,否則最好的醫療醫院只能集中在大三甲醫院。
3.編製體制下未體現醫生勞動價值
現有編製下的公立醫院薪酬體系,大概分為三類人員結構: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按照工齡及職稱計算,某些後勤人員的工資甚至比一線醫生的工資還高。從醫院內部角度看,應建立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醫院根據職責任務按需設崗、按崗聘用、以崗定薪、同崗同酬,合理拉開了醫生、護士、醫技、行政、輔助人員的薪酬待遇。從醫院外部看,若取消編製這個限制,各醫療機構勢必會出現優秀醫療資源的競爭,在市場環境中體現醫務工作者的勞動價值。
4.財政撥款方式不夠合理
去編製後政府並不是不給錢了,而是更合理的給錢,以項目為單位撥付,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按編製人頭撥款,因為編製內吃閑飯的也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我們的醫院調研中就發現,甚至有開車的老司機工資比副主任工資高的情況。
5.政府不想保障編製人員的一輩子
這大概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按現在這個醫療行業發展下去,公立醫院人員越來越多,而政府給的編製名額就那麼多,現在在一線城市有編製的比例在50%左右,政府已經不想不分青紅皂白的全包。但是再說一遍,不是說政府不給錢了,而是以項目為的單位形式給錢,至於給的錢比之前多還是少,現在我還沒辦法判斷。
怎麼去編製?
去編製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肯定不會一句話,全部人都編製撤銷了,而是要有過渡時期。全國探索也很多,向上面我提到的天津市泰達醫院是極個別的半強制性去編製,但這種方式不會全國推廣,不然就要鬧翻天了,泰達醫院也是有濱海新區管委會撐起的。接下來說說深圳的做法。
人員總量管理
這麼多年來,人們對編製念念不忘,一時半會想解釋清楚,讓人們接受沒有編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就有了個曲線的方式,搞一個新的名詞出來叫做人員總量控制管理。人員總量控制是在去編製化下提出的一種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編製部門對醫院的人員總量進行核定並備案,在這個控制範圍內,醫院具有自主用人權利。原編製人員繼續實行實名制編製管理,對於新進員工則納入醫院人員總量控制,崗位內實行同工同酬,逐步淡化編製概念,最終消化原有編製人員,達到去編製的目的。這看起來和編製差不多的,只是換了個名稱,但這個人員總額和編製有較大差別。根據1978年衛生部文件,編製本應該是依據床位數核定的,存在諸多的不合理,而新的人員總量核定方式會更加科學、客觀,考慮醫生的工作負荷。目前還有山東、廈門等地方也採用了類似的方式。
- 去編製後
去編製化的本質是為了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去掉編製這一制度「圍城」,這也意味著醫療資源的流動更加順暢,醫院可以快速吸納人才,辭退不能勝任崗位要求的人員,從而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然而,失去了編製優勢,公立醫院面臨著人才流失的風險。對於高端的醫療人才,去編製後出路肯定是更多的,待遇肯定也是水漲船高的;對於一般的醫生,我想待遇不會差太多的。
- 總之,去編製這個事情呢,大家不會短時間欣然接受,但長遠看肯定是有利於整個醫療行業的,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提高醫生待遇、體現勞動價值。其實大家不必怨天尤人,提高醫生自身醫療水平才是正途,不管怎麼改革,有技術的醫療人才都是能掙錢的。
早取消兩年我估計就不轉行了。。。。
真的我從未如此感覺有希望,如此充滿動力。這多公平啊,高能力高收入現在的人啊,不知道國家為了維穩把我們壓榨成啥樣了,還不知道珍惜。天天喊著我們態度不好看病貴,美帝看病便宜。好啊,這下可以向美帝靠齊好好體會了要春風般態度為你一個人服務,請選擇私立,給多少錢享受多少錢待遇要看病便宜請左拐公立就是得排隊排個爽多好,各取所取。醫生也不用付出這麼多還天天窮的叮噹響天天鬧鬧夠了嗎,早說了鬧鬧鬧殺了這麼多人最後還得自己承擔果,非不聽嘛(言辭是很偏激,但這就是我內心真實寫照,好了我現在去好好學習了)
很好啊,雙手雙腳贊成。在我們醫院編內和編外不同的待遇,舉個例子,每個月的公職金,編內的醫院補貼差不多兩千,編外的補貼差不多四百,編內的有發住房補貼,編外沒有等等。。呵呵。。。
換湯不換藥
對醫生來說是好事,對護士來說並不是。考省三甲醫院編製,很難很難很難。從開始報名,要一批,要6級,要沒掛過科,成績平均分75,要160cm以上接著筆試操作考面試講課前前後後至少一個半月醫生沒關係啊,沒有編製,可以去不同醫院出診什麼的護士呢。每天的工作那麼辛苦,經常被病人跟家屬當做出氣筒。大家看護士,大部分都是「醫生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的啦」不管是微博,公眾號,還是其他人的角度,保障醫務人員,大部分只是呼籲保障醫生而已。大二有一次跟我媽出門,別人問在哪裡讀書,答廣州,問讀幾年,答四年,在哪,xx醫科大。好厲害啊!讀什麼?一說護理,那人就一臉「不值得」,又一臉尷尬取消編製,對護士來說不公平,因為他們跟醫生們不一樣,有什麼醫院會同意護士們去不同醫院給人家打針輸液做治療,他們也沒有那個時間精力去做這些啊上夜班,沒什麼大事醫生可以一覺到天亮,護士可是睜著眼睛從十一點半熬到早上九點。辛辛苦苦做這麼多年,連編製都沒有。護理就是拿命換錢挺不值得的。
看病更貴更難了
以現在的醫療環境,無論有沒有編,醫院都不會輕易開除誰,因為醫生如果沒有穩定感,大家都會才去「自保」的工作態度,醫生自保,吃虧最大的就是病人。
是好事,更多醫生可以毫無顧忌的跳槽去私立醫院。也不用擔心沒有關係搞不上編製。
1,舉個例子,取消媒體的編製後,國家省了一筆工資開銷,然後媒體從業人員從為黨和國家說話,變成了為廣告商說話,沒法,人都要吃飯的,拿誰的錢,吃誰的飯,就為誰辦事。然後呢,國家花大錢維穩,成效…呵呵。以前老百姓對國家的態度,對比現在國家的輿論環境…公信力就呵呵了,我就不說了,大家都懂的。2,說個展望,我國各地經濟差異極大,沒有編製這個框框,在加上醫生從業需要的投入越來越大,投入高成本自然是要高逐利,今後窮地方的老百姓,真的沒有生病的權利了,不會有好醫生待在窮地方了。
醫院精英從編製中解放,大量投入私立醫院或個人診所,醫生平均收入和整體醫療費用和房價一樣爆髮式增長,中產以下工薪階層的老百姓看不起病,大部分會分流到社區醫院或私人診所。底層醫療需求出現的空缺將會由無照診所和赤腳醫生填補,醫鬧的群體會由底層老百姓變成中產階級。
想說辛辛苦苦考進編製,突然和我說要取消編製,內心的複雜程度無可比擬。 另外,那些編外人員的雀躍,你們難道不覺得你們無法進編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么,為什麼別人能考進去,你不能呢? 昨天剛入職,感覺編製內並非如各位所說死氣沉沉,反倒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你們之所以會覺得醫護人員有時候態度不好,可能是他們每天的工作負荷你們難以體會吧。 準備考編製的朋友還是該繼續好好準備,努力是不會被辜負的!!
推薦閱讀:
※衛生部關於「醫患須簽協議拒絕紅包」的規定能改善醫患關係嗎?
※如何評價安徽省立醫院出台新規定:醫生幫助熟人加塞扣獎金500元?
※近年來為什麼患有癌症的人數量這麼多?
※醫學生實習時出科有什麼體驗?
※臨床實習實習醫生在醫院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