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闖關東以前一直人煙稀少的黑龍江流域為何在唐代會出現繁榮的渤海國?

要創造高度的文明必須首先解決溫飽問題,那麼渤海國靠什麼維持溫飽呢?靠的是唐代一直處在溫暖期嗎?但是也有滿志敏等學者否定唐代溫暖說,那麼有沒有可能渤海國是趁安史之亂的機會奪取了唐朝的遼東,在較為適宜農耕的遼東地區發展生產奔小康呢?


這首都才3到4公里大小,比天安門大一點,50萬戶人家,漁民和打獵的能有多富,高勾麗是朝鮮平壤那些農田補貼才控制那些地皮,不然蒙古老早吃那裡

記錄片闖關東的東北大煙泡暴雪颶風氣象上有專有名詞嗎現在據說沒有了以前有人口無法生存? - 蘇聯 - 知乎


南北朝之前,東北主要有三大民系,即,西遼河、西拉木倫河流域的東胡各部,南北時是契丹、奚族等,他們是游牧民族;遼河中下游平原和附近山區的濊貊-扶余諸部,一直到唐代前期,此地佔主導的是高句麗;還有就是北方,松嫩、三江平原乃至黑龍江流域的肅慎民系,南北朝時是勿吉部,唐代時被稱為靺鞨各部,在考古上他們可能對應黑龍江兩岸的滾兔嶺文化,他們是漁獵民族。

在南北朝中後期,勿吉人開始南下壓迫高句麗的北部邊境,還一度曾經劫掠朝鮮半島北部的沃沮(扶余系)。而後來後來唐代的靺鞨諸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留在黑龍江流域,稱為黑水靺鞨,他們是後來完顏女真、建州女真等等的祖先;另一部分南下的被稱之為粟末靺鞨,他們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兩麓和遼河平原北部,也有一部分依附高句麗的。

唐初的時候,高句麗被唐軍滅了,而唐軍又在唐羅戰爭中敗給了新羅,再加上當時唐朝與吐蕃關係正緊張,這導致唐廷在遼東選擇了戰略上的退卻。而更晚一些時候,到了武則天時代,因為有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這導致唐軍在邊境上經常不得不處於守勢,契丹也開始跟唐廷作對。這樣,更遠的遼河平原以遠就出現了權力的真空,這就給了粟末靺鞨以機會。於是粟末靺鞨的首領大祚榮就聯合高句麗遺民在原高句麗的北部和更遠地方(今遼寧東北部一路往北到黑龍江東部)建立了渤海國。

不過渤海國立國比高句麗聰明的地方,是他跟新羅一樣,一旦確立的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擊敗了最初來討伐的唐軍),就不在於唐廷為敵,而是上表臣服,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因而也就很快得到了唐廷的承認,一直立國到唐末。


貿易發展(南北朝以後有大量的粟特人居住在東北地區從事轉販貿易,其他的參與者還包括了新羅人、日本人、唐朝人以及渤海人本身)+氣候溫暖(支撐著農業基礎)+沒有地理禁限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是限制漢人出關的,在他們看來那是祖宗之地,是大後方。清末,特別是清亡以後,人們才得以出關到東三省。而且,清初開始,那裡其實也有很大發展的,這與滿族本身有關。黑龍江流域的少數民族其實是很注重發展的,而漢少相對來說只對遼河以南的土地更感興趣。


渤海國主體在俄羅斯,黑龍江最東部沿海


推薦閱讀:

古代民族在繼承時採用分家還是長子繼承的模式,這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歷史上曾經繁華的都市為什麼如今會沒落,發展不起來,譬如揚州?
假如官員全部由女人擔任,世界會怎麼樣?
陝西有哪些不出名但是很珍貴的古建築?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唐朝李唐 | 東北 | 渤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