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同樣的作品(動漫/電影/書籍等等)看過十遍以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每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水滸傳看了絕對不止十遍,各種版本拔著找不同,不僅是書電視劇也刷通關的來佔個坑先!

頭幾次看書,真的驚為天書!江湖義氣,快意恩仇。那時候我甚至效仿英雄好漢給自己也起了個外號:捲毛獅子魚子虛。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多爽快!看到閻婆惜,不禁心頭血怒躥,淬碎了口中牙,這樣不就得死?西門慶一刀便宜了!看到天降神碑,恍然大悟,英雄天定!看到入雲龍招展施法,我真的跑家隔壁道士廟去問老道長。讀到全書結尾,不禁唏噓不已。唉…

然後就攔不住了。開始找各個版本的水滸來讀。各部分詳略不同,感觸也不一樣。如有一版水滸是有張順還魂的情節的。而另一版沒有。讀的時候翻來覆去地找。那是什麼感覺呢?

不爽。真的不爽。

同時那時候對水滸里的語言、風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各處找資料,比對閱讀,甚至於跑過幾趟開封、梁山去看一看。那時候說話都是「腌臢潑才」「洒家」(沒錯我以魯智深為偶像!為了學倒拔垂楊柳,我把我們家門口的蔥全禍害了…)。這麼一來,對於水滸的語言風格自然格外熟悉。

就像聽戲聽多了愛下海當票友,為了過把癮,我也下海寫《水滸後傳》!大意就是人一個個死了其實都是宋老大蒙蔽朝廷的障眼法,諸人都跑到外國去了,然後施展一番作為。其中出現了子侄輩。最後打回中國,重聚梁山……對,就是網路YY文。

然後慢慢懂得世事,再讀水滸,漸漸覺出不同。古代也和現代一樣,有律法啊!宋江殺閻婆惜不是小公務員整小三嗎?黑點吃人?!沉默的羔羊啊!加之那時候讀了《金瓶梅》,總覺得金蓮這孩子追求愛情有什麼不對?西門慶倒是可惡,勾搭有夫之婦……壽張縣的事兒,李逵不就是死罪嗎?梁山好漢都吃人肉?真的替天行道?那糧錢哪兒來的?看過朱家郭解之事後,明白了。一群豪俠,沒什麼好事兒……原來只把這本書當小說看。現在,不是了。心裡頭挺不是滋味兒的。也是不禁唏噓不已啊!

慢慢慢慢地,明白了。沒必要。真的,這其實就是一本小說。博人一樂耳。於是心平氣和地再看水滸,一幕幕的畫面似乎是蠟像館的場景,哪個人該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都在心裡記著。自己彷彿穿梭在好漢們之間,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這一切。不再急切,不再高興,也不再悲哀。自己好像一個導演,但是對於某些拙略的演技無法改變。這也許就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吧!

一本水滸,從四五歲父母評講,七歲讀原書到現在,對水滸的理解其實也是我自己的成長,它見證了我價值觀的改變,見證了我心境的蛻變。書,到底是死的。不過我曾經把它讀活過,足夠了。

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有一本這樣的書。

你呢?

最後!最後!直到現在魯提轄也是真愛啊!偶像!男神!不過現在我的外號叫窮老道魚子虛…跟魯提轄比差遠了。

對了,老水滸傳電視劇的結尾曲我唱的可好了…

通過魯提轄和劉歡,你們也能想像出我是怎麼的吧?


雖然沒有十遍

但是我能記住百年孤獨里人物的名字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了


《致命魔術》———

唯一一部看了超過十遍的,次數已數不清。

沒看的時候我會一次次想起:

他們互相解讀對方的日記…

他們互相去砸對方的場…

他們互相利用對方的女人…

他們互相追逐對方的手法…

他們互相找尋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而每當看的時候,雖然我知道背後的真相,但依舊擋不了繼續觀看的慾望。

而最讓我每次能堅持看一遍又一遍又堅持到最後的只是因為那個結局:

關於Sacrifice的結局。

我每看一遍都要重新思考:

何為Sacrifice?

緣何Sacrifice?

如何Sacrifice?

而每當一周目完成之後,我還要問自己:

Are you watching closely?

答案一直是否定的。


首先聲明:我盡量不把答案寫成影評

如果要從觀看次數來分的話,在我眼裡,電影分六個等級,第一種是我聽了名字就不想看的,比如《小時代》;第二種是我看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怒刪電影的,比如《追影》;第三種,是我看完一遍就沒心思看第二遍的,比如每年香港的賀歲片;第四種是我看完一遍還有興趣看第二遍的,比如《搏擊俱樂部》;第五種是我覺得值得深思,並很渴望再看一遍的電影,比如《Sin City》。最後一種,是我純個人喜好,會不厭其煩地看3遍以上的電影,我想這應該就是題主所說的「看十遍以上」的那類吧。看的電影雖然不多,但少說也有個三四百部,但能讓我主動去看3遍以上的電影說實話真的不多,其中一部就是我今天想要講得,馮小剛的《集結號》。

可能剛看到這個名字好多人就沒有興趣聽我下面想說什麼了,我知道有好多「專業」的影評人士可以從畫面、音效、故事情節飽滿程度以及拍攝等各方面找出這部影片的諸多不足之處。也有好多「專業」的評論員可以就馮小剛作品極其本人的種種來深刻的批判這一國產戰爭片的弊端與馮導個人的不足。我更知道還有一群更「專業」的人根本不需要看這部電影就可以用一句話否定它,那就是「國產電影全是shit」。但今天我不談專業,不談專業,不談專業!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為什麼喜歡它,為什麼看了8遍卻依然忍不住再點開下一次播放。為什麼只為《忠犬八公》和《素媛》流過淚的我,卻會因為你們口中所謂的「國產戰爭片」而一遍遍的讓眼淚決堤。

我是一個雙軍人家庭出身,如果說的再遠一點兒,我是軍三代,如果說的再遠點兒,嗯,我們家是農民。從小出生在軍人家庭的我不自然的就要接受各種紅色教育,雖然不專,但足夠紅。紅到什麼程度呢,紅到我初中的班主任每次把我爸媽找去談話並不是因為我的成績不好,而是因為她覺得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覺得五星紅旗光芒萬丈,共產主義時代就在不久的未來,只要跟黨走,一切皆浮雲。那麼我就不止是被人覺得這個人有病的問題,在我們大東北這樣很容易挨揍啊。想當年我跟一個小夥伴爭了半天五星紅旗是不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爭論到最後他實在爭不過我就把我領到一家賣國旗的專營店裡,然後我把他揍了,我哭了。接著說,我外公四幾年參加八路軍,命好,趕上抗日戰爭的結尾,迎來的卻是自己人的內戰。可能正是因為外公參軍的時間和這部電影里男主角穀子地很像,所以我才會對這部電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部電影我在看第五遍的時候是我把我家老太爺攙過來一起看的。他哭了。我嚇著了。為什麼嚇著了我想解釋一下,我外公是明顯的北方「蠻族」一系,說他是「蠻族」並不是因為他崇尚暴力,而是因為他是明顯的大男子主義色彩,外公祖籍山東,崇尚以暴制暴。參軍後先入的陸軍編製參,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小戰役無算,建國後陰差陽錯被招入空軍,抗美援朝開著MiG-15的那幫人里就有我外公一個。所以其實外公在我眼裡是個戰鬥英雄。外公無聊的時候經常會看一些抗日戰爭片,包括我們的國產抗日神劇。但外公很少會覺得哪一部劇拍得好,可能對於他們這些經歷過戰爭的人,再回過頭看我們這些晚輩拍的東西跟動畫片差不多吧。他曾經跟我說,日本人要真這麼好打,還用打八年??!!!他連中國的門兒都進不來!!!你說拍這種東西打不打中國軍人的臉?!!!這不等於罵我們是廢物么?

我:…………………外公吃水果~外公喝口茶………………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外公竟然哭了,長這麼大都沒見過他哭的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啊,你是長輩啊摔!我還沒哭呢!很搶戲啊有沒有!所以我只能在一旁默默的遞紙巾。外公告訴我,當初他們還在打解放戰爭的時候,好多戰友並不是死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這就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理由,首先,它真實。當然,電影不可能完全真實,但是相對於其他抗日影視作品,它足夠高仿。電影里有一個指導員,叫王金存,他害怕戰爭,討厭暴力,衝鋒的時候尿了,

但他回來被關了起來,說要軍法處置。這裡為什麼要用一個「但」,因為大部分敢在戰場上往回跑的人,都被自己人over了,他能活著下戰場也是命大。所以說,王金存他所代表的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群體,這群人反對暴力,反對戰爭,渴望和平,你不能說他們沒有勇氣,他們只是並不善於使用武力而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歷史卻告訴他們不得不這樣做。所以無數個王金存,他們選擇在後方完成使命,卻仍舊要被發往前線,就像電影里一句話說的,打起仗來,根本不分什麼前方和後方。

往前沖,興許還能活,敢往回撤,昨天幫你拎行李的老大哥今天就會因為你的「畏戰」而當場斃了你。

穀子地說的一句話很有代表性,活著,比什麼都強。誰TM不怕死啊,就是神仙也得尿啊。

雖然我國一直推崇集體主義,但我國的的抗日影視作品以及宣傳資料卻無時無刻不在突出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存在,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開著主角光環,視死如歸,毫無畏懼,只為勝利,向我開炮。但是《集結號》里的軍人,他們勇敢,善戰,但同樣有著人性的弱點,他們哄搶敵人裝備,槍殺俘虜,在坦克面前同樣只是一群拿著燃燒瓶的原始人。同樣也會發出「再不走,就都打光了!」的吶喊。

唯一一個衝上去用生命炸坦克的姜茂才還是因為自己的好基友死後,自己已無心留戀世間。

當然,個人覺得穀子地那句「不接受投降」十分霸氣!

我外公跟我說,曾經好多次,當人們殺紅了眼,根本就不是接不接受投降的問題,而是沒人給你投降的機會,你舉起的雙手,什麼都不代表,人影出現,槍聲響起,草木皆兵。外公曾任某飛行大隊指揮官,也就是大隊長,官至上校。在朝鮮戰爭中,他帶領兩個中隊為我方進行空中火力支援,卻因為這所謂的捨車保帥而親眼目睹戰友的犧牲。

從那以後,外公再也沒有開過飛機。他說過,如果他們的死是必須的,那我希望送他們上路的人不是我。外公申請調職地勤,進行技術培訓方面的工作。外公一輩子都在與飛機打交道,直到現在,一有空兒就要回機場看看。他培養出來的好多人現在仍舊在職,大到大軍區級,小到團級。我記得兒時最快樂的事,就是被放在殲擊機的駕駛艙里,雖然那裡很擠,雖然我什麼也不能碰,但坐在駕駛艙里聽外公講故事的那段時光是我至今難忘的。

其實我一直認為,《集結號》並不是一部單純的戰爭片,它的精華在於電影的後半段。(說好的不寫影評的),穀子地套著半個無敵光環,子彈沒打死,坦克沒轟死,沒被我軍誤殺,沒被地雷炸死,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他回來找人的時候,他喊出的三個字,我證明!

這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第二點,人性。電影先從側面告訴我們烈士和失蹤是有很大差別的。烈士,一家700斤小米,失蹤只有200斤,500斤呢!就像那位農民大哥說的,死也不能白死啊!

後來從穀子地對劉澤水的埋怨中也看出,他對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價值都很重視。

47條命與47萬條生命並沒有本質性的區別。不過就像電影里提到的,那些無名烈士的墳冢下,還不是一個個被列為失蹤的冤魂。

所以穀子地並沒有因為他人的不理解而放棄自己的想法,他依舊沒日沒夜的挖,沒日沒夜的想。

所以你一定要問我看這種電影的感覺是什麼,感覺就是我愛這部電影,它讓我有一種歸屬感,而這份愛與歸屬感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任何觀點而動搖。不說了,我準備再去看一遍。

本來想寫兩部的,還有一部日本電影,但實在是爭議太大,今天就寫到這兒吧。


我看了超過十遍的動畫,到現在印象中(能確信的)還只有一部,那就是冰菓。

我記性不怎麼好,所以那種「看著看著直接可以背出下句台詞」什麼的我反正是做不到的。要說有什麼感受,那就是主人公們的名字我都記住了(一般看一遍看兩遍的動畫我記不住),還有就是大致記住了分集劇情,記得每一集講了什麼,也就是說,你提起冰菓里的一個情節或一個畫面,我回憶一下能告訴你那是第幾集,或許還能說出那是A part還是B part。我還能記住某些(不是全部)集數的分鏡是誰,能回憶起哪些地方人物的繪柄不安定,哪些地方的作畫有點棒,什麼的。其實就這些了,很慚愧。

--------

啊,忘了回答您標題下內容里的問題了。是的,每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當你熟悉了作品以後,你的注意力就會從台詞和情節里解放出來,會關注畫面里的邊邊角角,一個路人,一片櫻花花瓣,一個陽光反射,等等等等。。。雖然都很微小,但這會導致每次觀感各有不同。


FZ,FSN和狼與香辛料,這三部看了至少十遍。

體驗是好多台詞都能背下來,沒有那種每次看都有新體驗的感覺,每次看都是一個感覺,但是很喜歡那種感覺。


為了做一個鬼畜,我把瓜子哥那個視頻看了百遍。我從支持西裝哥改變成可憐瓜子哥。從對話中我感受到西裝哥再用手狠狠擰瓜子哥的手,瓜子哥為了宣洩疼痛才大聲叫囂(還有個原因是瓜子哥想訛人)。這是我前幾次根本無法發現的細節。

所以答案是找到作品的脈絡和細節,深層理解該作品

————————————————————分割——————————————

附上我的鬼畜作品【瓜子哥】白金森么仇


大概看了十遍的書只有高考必備3500詞了。

感想嘛,十遍以前每次都不一樣,十遍以後每次都一樣,只圖心安。


背台詞,學習英語新語法什麼的就不說了。

我現在每次打開,都會找一會兒是哪個窗戶爆開,並把滑鼠點在上面等著看對不對。

觀眾朋友們,你,猜對了嗎?

Why so serious?


你是在說周星馳的電影么~~~

雖然早就知道後面的劇情,但每次看還是會很開心,這大概就是所謂經典作品的魅力吧。


悟空傳---每次看都覺得自己在老,在感慨,在情懷

無限恐怖---每每看了還是會心酸...努力卻不一定回報啊

海賊王---總之我看了以後感受動畫畫風變化太大已經棄畫追漫很久了

你好,舊時光---還是很喜歡陳桉

天元突破---鑽頭是男人的浪漫,看了總會熱血起來去奮鬥

世有桃花---我覺得放鬆心靈的書籍還是不錯的

哈姆雷特---我會說看了總會覺得老天不公么

威尼斯商人---會喜歡裡面的法官嗯

易經---別問我為什麼 ...

道德經---慢慢看,收穫會很多的相信我,要為學日益(好打臉

辯論階梯---我只是想做嘴炮,可惜卻成為了一個逗比

還有很多,總之愛看書是好事

-------------------------------------------------------------------

媽了個鬼我剛剛還在看距離高考還有一個月的問題!!!!

才說了不刷知乎的!!!!!!

QWQ要死了....!!!


雖然沒有邀請我,還是要來答o(∩_∩)o

會~《猜火車》我就看了10遍以上~特別喜歡開片的台詞,到後來都背下來了~看3遍以上的片也挺多,因為出於真愛和以前上學寫論文要拉片~

因為真愛而每次重複看的具體感受是記不清的,就像和一個人心儀的人見面,每次都覺得更了解他同時又對他產生更多的問題和困惑~~因為很多細節第一次可能錯過,第二次才看到,第三次才發現居然如此重要,第四才對之前的看法產生會懷疑,第五次才覺得大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種種~

如果以研究為目的的拉片,至少要看3遍的,你才能把握細節(畫面構圖、色彩、布光,聲音造型,轉場方式等)和整體(敘事結構,主題背景等)~


我最喜歡的片子看了不止20遍了(看全劇,個別集妥妥超50遍,有沒有100遍不知道),這麼說吧,不僅背的下劇情,還背的下台詞分鏡配樂,還有音效,連哪一幀崩了bug了都記得。跟第一遍看的人我們不是在看一個片。

很難說這片子特別特別好,但是沒辦法,波段吻合,看片就跟回家一樣。


我記性不好,被人說是金魚腦。沒看過什麼十遍的東西,基本得到了覺得想得到的東西就收手了。《史密斯夫婦》看了五遍,就是覺得好看,也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就是愉悅。印象比較深的反而是《東愛》,第一遍時好討厭里美,可是第二遍時就突然覺得理解她了,不討厭了。


走在路上,想起書里的句子,會心一笑。

腦子裡忽然蹦出書里的對話。

會算著日子,想一想,這個時間,書里的人都在幹什麼。

一段時間沒看了,就會又拿出來看,消遣時間。

這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妄想照進現實》。

另外哈利波特也看了將近7遍了,劇情都記的差不多,於是找了英文版來看,遇到不懂得單詞,大概猜一猜就知道什麼意思了。


《莊子》這本書,我反反覆復讀了至少有40遍......以前大概一個月重讀一次,最近慢下來了,三個月重讀一次。每一次讀真的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很抱歉,這個和「道」一樣,是不足與為外人道的......我只能說,隨著你的心境和閱歷不斷的更新,你得到的東西也會和以前不一樣的.......

《攻殼機動隊》和《攻殼機動隊2 無罪》都看了10遍以上,用別人的話說,如果世界上你只能選一部動畫看,那麼必然會選《無罪》,巔峰就是巔峰。但和讀書不同,每次不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電視劇嘛,應該是《雍正王朝》了。《大明》和《走向共和》太長,看不到十遍。。。


麻木。

事實上在三遍以上之後大部分的細節你都可以基本發現了。

後面在看的原因就是喜悅,以及和別人分享的喜悅。

比如時空戀旅人這部我很喜歡的電影,我曾經和不同的人在各種場合看過不僅十遍。

每一次我都會觀察他們的表情,開心的地方我也會很開心,就是那種分享的喜悅。


只要喜歡很多東西都能重複看,基本上移動硬碟里的東西都看過5遍以上…無論劇電影動畫漫畫書,都能重複看

重看的時候的確會有新的發現,但次數越多發現當然越少。

我重看次數最多應該是電影音樂之聲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個周末看一遍一直到初中,高中以後能一兩個月看一遍…生日時能連著播3遍…

瘋狂…台詞都能背了…但是就是習慣了…當成背景音樂一樣的存在了

但仍舊會因為電影的喜怒哀樂而情緒起伏…


想想從幼年開始的《西遊記》它不是變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嗎?

長大以後,看過十遍以上的,《李衛當官》呀!我最愛啊!心情不好的時候翻出來樂呵樂呵,心情高興的時候沒準也翻出來樂呵呵,覺得有種活在裡面的感覺。


懶人如我,小時候也有幾本看過十遍以上的書。他們分別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千零一夜:少兒版》,《神鵰俠侶》。原因無它,我小時候就性格孤僻不合群,只好整天悶在家裡,老爸不給上網,手頭只有那麼幾本書。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畫江湖之換世門生》?
如何看待中國動畫與外國動畫的區別?
哪些動畫的細節讓你覺得「這就是神作的水準」?
如何評價新番天使與龍的輪舞?
為什麼間桐櫻不能自我救贖?

TAG:電影 | 動畫 | 書籍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