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蘋果不著急?

這兩天回答的人很多很積極,這樣發展下去可能會超越我問過的關於x86架構的問題。

但是這麼多答案感覺有點懵,可能跟我原來問問題是只打算問蘋果為什麼不選擇業界最快的硬體,(後來發現CPU其實mac一直可以選擇平台內最快的CPU)到現在去思考「蘋果到底算個什麼位置」的問題,他們現在的產品,體驗,手感,做工和設計算不算業界第一之類的事情。

是我知道,這些只是一個好產品之中的一種,而且蘋果在這方面或許才是和他人最大的不同。但這麼多年即有思維還是沒改變多少,看到設備產品就想直接按照做工和設計(之前是性能)去比較。算是一種偏執吧。所以我還是多少想知道關於做工和設計方面,到底是在哪個位置的。

---------------

硬體大戰里從未有蘋果的身影。

比如三星和其他Android硬體一路突飛猛進的時候,iPhone 從4到現在除了換個CPU和加長外,到了6才換了個屏。

電腦,iMac用了4790K,採用5K retina倒沒啥值得說的,至於筆記本rMBP15跟了四核外,13還是雙核,MBA則是幾年沒變過了。

而且筆記本,MacBook的PPI也不是最高的,雖然沒多大必要,可以說retina色彩好,不過這也不能有多大底氣…

我不質疑蘋果的設計能力和做工,但每次要蘋果的時候性能絕對不是第一個的,有時候甚至還看起來落後了。蘋果或許不是堆性能的廠家,但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還有OS X和做工設計去撐腰,會不會做得更好呢?

真就是因為蘋果最大的精髓之處只是軟體?


蘋果有自己的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1.說蘋果配置不上頂配還是不太準確。

蘋果很少宣傳自己的具體硬體參數,除非有必要解釋。比如,你知道Mac Pro里的內存都是ECC內存么?你知道Retina MacBook Pro 15頂配的CPU用的是Intel Core i7 4970HQ么?你知道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速度秒殺一眾PC廠商的SATA 方案不?你知道iPhone 6用的LTPS IPS屏幕sRGB 100%的屏幕Delta E值等數據一直是業界領先水平么?你知道Thunderbolt 2介面有多牛逼么?如果你知道,你應該不會認為蘋果不上頂配了。

2.說蘋果老用貴得離譜的頂配也是不準確的。

就在許多Win陣營的高分本(比如Razer Blade 14 2014 / 2015)屏幕越用越好(IGZO 8bit IPS)時,蘋果的MacBook(也許也應該包括5K iMac)系列視網膜屏幕還用的是a-si 6-bit IPS屏幕(至少2012款是),蘋果的鍵盤背光之前一直是一體式光源,直到MacBook才變成每個按鍵都有單獨的光源,跟Alienaware的RGB彩色背光還是有距離的。

3.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蘋果有自己的追求。

蘋果的追求是什麼?竊以為是用戶體驗和工業設計。蘋果筆記本為什麼顯卡總是一般般?其實蘋果老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平台不受遊戲廠商歡迎,所以沒把重心放這上面,OS X不支持DirectX,所以上好的遊戲卡對蘋果來說並不一定是個好選擇。蘋果在筆記本上優先選擇了控制發熱,加強續航和追求輕薄。性能對他來說達到了他覺得的夠用就行。從MacBook 的拆解來看,你看看電池佔據了機身多大容量,就知道續航在蘋果筆記本的設計理念上排在一個什麼位置了。極致性能往往和輕薄、低發熱、低功耗、長續航相悖。請問你們這群買外星人的有幾個不是把它當台式機用?一直插著電源,不是迫不得已,絕不外帶。為了視覺美感和工藝的精細,MacBook都是一次成型的鋁合金uni-body,為了追求外觀的美感,蘋果甚至沒有在D面開孔。

4.蘋果只有軟體給力了?

綜上,其實已經可以證明,蘋果硬體還是有給力的。不過要說蘋果軟體特別給力其實也沒那麼神。OS X的Finder里,快捷鍵讓人抓狂,無法在系統里設置合蓋不待機也是醉了。系統不給力的地方其他回答都有。且不說被蘋果拋棄的Aperture,就說Final Cut Pro X這一個大版本,簡直就是iMovie Pro,很多7裡面的優秀的功能都被砍掉,有不少地方的確方便了,但是靈活性又少了很多。所以把蘋果的軟體捧上天也不恰當。

綜上,蘋果有追求,所以有捨棄


首先,樓主需要更正一種思維定式:性能 != 參數帝;

志玲姐姐挽了個馬尾,套了件T恤,平底涼鞋就出門了;鳳妹兒挽了兩個馬尾配齊劉海,穿著阿瑪尼海灘兩截裝,蹬著俄羅斯雪地豹馬靴自帶閃光燈自拍桿出門了;然後你說志玲姐姐性能不夠……

其次,從邏輯上講,蘋果無法加入硬體性能大戰,因為現實是這樣的:

三星秒殺蘋果……

魅族秒殺蘋果……

小米秒殺蘋果……

華為秒殺蘋果……

稍微謙虛點的僅在東半球秒殺蘋果……

但賣視頻會員的跑到西半球去秒殺蘋果了……

你認為還有什麼是我朝干不出來的嗎?

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有如雨後春筍般的國粹手機企業以秒殺蘋果為己任而來……

既然稱之為「大戰」,戰爭必然需要有兩個對立面,如果蘋果也加入你說的那個什麼大戰,就是:

蘋果秒殺蘋果……

這, 不科學,至少:

秒殺,也要遵守基本法……

你們先在這聊著哈,我去融個資,秒殺秒殺惠普……


對我而言,蘋果是全部廠商中最為狂熱的硬體黨

至少在營銷和公開的測評報告中上,給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一種蘋果孜孜不倦使用新技術和用著最強大的硬體,成為業界的標杆的感覺

比如

蘋果每代iPhone的SOC性能基本都是全行業第一

目前所有手機所使用的多點觸控技術跟風於蘋果iPhone的成功

目前所有手機都會注重的解析度跟風於iPhone 4代的爆火

乃至於windows本開始全面在高分屏上發力也很難說沒有蘋果的倒逼在裡面

目前高端手機都會加入的指紋識別,不管好不好用,都跟風於iPhone 5s的加入

我當然不是說這些技術都是蘋果發明,甚至蘋果往往也不是第一次用,但是配上蘋果強大的營銷能力和一次就把東西做的好用的能力,這些東西說發源於蘋果,甚至變成了行業的標準也不過分。

再稍微探索一下其它的話,題主往往只看到了紙面數據的提升根本不會去想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就以題主提到的R屏舉例好了

蘋果將Retina從iPhone開始漸漸推廣到了其所有帶屏幕的設備,引領了業界對PPI的狂熱追求,在絕對數字上iPhone的PPI完全落後於目前一大片400+的安卓機。不過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蘋果324的PPI和友商400+的PPI差別並不大,但是324PPI和iPhone 4那個年代其它手機的顯示效果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了。而工程學永遠是妥協的藝術,高解析度代表更高的顯示晶元運算開銷和電池消耗,在電池遠遠不夠用,SOC能力還不高,手機還有重量要求的當下,這種事情全看權衡。紙面上看上去的參數提高也許是用你在玩遊戲的時候的卡頓或者特效效果降低為代價的,也許是手機續航能力的下降換來的,到底是不是體驗升級哪裡是那一個2K屏能說的清楚。

而題主提到的macbook不變性能不高,其實並不準確,目前筆記本電腦很大的短板在於續航,便攜性和性能三者無法調和,而不是單純的性能越強越好。一走極端,要不就是像外星人那樣磚頭一樣厚續航為零毫無便攜性可言的高性能本本,要不就是前些年的上網本。這個時候蘋果是怎麼做的呢?性能沒什麼好說的這主要看英特爾和英偉達,重點在於直接扔掉不太用得到的光碟機和慢的要死的HDD,拿出最寶貴的空間放電池,用高速快閃記憶體代替硬碟,而且幾乎不怎麼留餘地的全線統一,然後用了R屏提供了極為傑出的顯示體驗。一次性優化續航便攜性和性能,這些事情最早都是蘋果大規模推廣的。比起大多數廠家每年固定換U換顯卡,這種更新(包括微軟surface和聯想yoga)真正體現了一個廠家對硬體應該是怎麼樣的思考,然後一經設定幾年不變,用數量攤薄成本,將一個逼格滿滿的產品用相對低價賣出。這是值得尊敬的。現在看來唯一值得指責的問題在於散熱還是比較呵呵,不過在CPU製程越來越小的今天也許再過段時間不一定是個很大的問題。

個人認為,蘋果在iPhone上最大的黑點在於其萬年不變的小內存,MAC方面的黑點在於其對前代軟體兼容能力實在是糟糕的令人不忍直視。同時mac的原生環境下office的呵呵級表現實在不適合需要進行大量商務文檔處理的人,除了像我這樣需要寫代碼的和那些搞藝術的,對普羅大眾來說,MAC是不是真的是一個軟體出彩的系統,本人持保留態度,大概只有Time machine真的是傻瓜式好用吧。

但是這不影響我們認為蘋果孜孜不倦的嘗試更好的硬體為用戶帶來相對便宜卻又非常好用的產品。


每次聽到有人說蘋果硬體不強我就忍不住感嘆此人的無知。。。

老說Android在硬體上一路高歌猛進而iOS卻停滯不前。卧槽。。。Android只是參數上高歌猛進好么。。。真正硬體性能高的喪心病狂一直是蘋果啊。。。蘋果晶元64位的時候安卓在哪裡?蘋果20nm的時候安卓在哪裡?iPhone的GPU性能還有CPU的單核性能到現在獨孤求敗你知道么?處理器架構相同的情況下才是主頻越高性能越強好不好。蘋果用的處理器和安卓用的架構都不一樣,所以別看到安卓動不動就2.x的主頻就以為蘋果才1.x是被完爆的貨了。卧槽。。。居然還說蘋果硬體不牛。。。ram上蘋果的確是落後於安卓,但關鍵人家iOS生態只有一款iPhone,沒有別的競爭對手,所以硬體在設計上足夠使用就行了,用多了浪費錢這種事兒蘋果不幹的。而安卓就不一樣了,不是說安卓真的吃內存變態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而是競爭對手太多了,哪怕優化好一兩GB的ram就夠用你也不敢這麼做啊。。早就被別的廠商黑死了。。。就像老羅說的,他不是不想用800w的相機,而是不敢用。。。。用了會被人黑死的。

且不說iOS這個強大無比的生態了,光是硬體安卓和iPhone的差距依然非常明顯,蘋果有什麼好急的啊。。唯一在堆硬體上能和蘋果過過招的只有三星了,很多核心部件能自給自足而且性能也是世界頂尖,出貨量又大。


論力量,人不如牛;

論速度,人不如馬;

論高潮,人不如豬;

論壽命,人不如龜。

那麼,親~你還想繼續做人嗎?

如果想,請點贊。


其實這個問題很奇怪,但是仔細想想也能想的明白

你要說蘋果不堆硬體,可是說到實際表現,工藝,架構,設計。蘋果的產品總會處於一線水平。

你要說他堆硬體,可是明明主頻那麼低,核心數還少,幾年不變的像素,連初始容量都那麼坑

好像不堆,也堆。其實不難理解---蘋果不走普通路線,他總是默默提高產品的表現,不會在意普通廠家怎麼做,也不會拿那些消費者沒必要了解的參數忽悠人,只保證產品到了消費者手上好用就行。


Google的軟體,蘋果的硬體,參數低不代表性能低,iPhone的A系列處理器吊打高通曉龍不解釋


一流企業賣信仰 二流企業賣服務 三流企業賣產品

超級企業賣大樓


蘋果不吹硬體而已

樓主去查查15款的MBP的硬碟性能?

iPhone每年都是捎帶手提一提和去年的iPhone比性能強了多少,仔細分析一下也把其他廠商嚇尿了

好產品不是堆性能,要均衡啊

你要極致性能可以去外星人和神船嘛

拿別人家的公版堆吧堆吧就賣的不是好產品


我幾年前玩貼吧的時候就有人問這樣的問題了,其實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角度不是產品,因為產品你只要列出來就很清楚了,同時期,用的起的,最新的CPU,最好的硬碟和內存等等,還有當年首當其衝和intel推廣USB和雷電以及現在和intel推廣USB type C。

產品上總結就是只有最新最好且【最穩定】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營銷。

蘋果很少提及他的產品參數,不會和大多數廠商一樣羅列一堆看起來很屌炸天的東西。看過蘋果發布會其實蘋果說的內容就兩部分。

第一:堆數據,我們比競爭者牛B了多少,這一部分是給股東增加信心,蘋果的股價也是跟著這部分走的。

第二:我們的新產品能幹嘛。先說產品能讓你用起來更舒服比如因為更好的屏幕更輕的重量和優秀的質感,然後掄各種情懷大棒,我們的用戶在非洲馬拉松跑的屌炸天什麼的。這是給目標消費者說的。

搞清楚用戶想要什麼然後分析他們需要什麼然後告訴他們他們需要什麼最後給他們他們真正需要的。

如此簡單的邏輯在很多產品營銷上就走偏了。用戶需要流暢的滑動,那麼給他們流暢的滑動但是你給個8核心CPU是什麼鬼,8核心CPU是滑動流暢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但是用戶不會判斷,廠商長期如此宣傳導致什麼呢?用戶說我們要八核CPU,他們已經忘了自己需要的其實是滑動流暢,而廠商居然也被迷惑了,用戶真的是要8核CPU,所以就有了堪稱笑談的一段手機硬體大戰,跑分王這樣的宣傳語也能有市場就說明了一切。

說到這裡其實也就清楚了,清楚的是為什麼有了這樣的問題,因為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其實不是,你被耍了而已。

蘋果當然不會著急,因為他看得清楚這些廠商正在蒙人。自己悶聲發大財就好。

小米也不會著急,因為他還清楚用戶是愚昧的,只要還會問這樣的問題就不必緊張。

鎚子才是真正著急了,這一切其實和演戲一樣,羅老師進來就不想演了,戳破之~就跪了。


現在已經是2017年10月了~

其他人已經說了很多了,我再啰嗦幾句吧~

SSD——很多人說Mac反應迅速、開關機時間短,這其中SSD起了不小的作用。個人電腦發展到今天,硬碟是最大的短板,而蘋果很捨得用最好的SSD,無論是MBA、MB還是MBP(需要大容量硬碟的iMac則更多使用了HDD或者是Fusion Drive)。並且在多數競品還在使用SATA3 SSD的時候,蘋果已經普及了PCIe SSD;即便同為PCIe的,蘋果也願意用更快速的,例如Alienware在使用讀取速度2.1Gbps SSD的時候,MBP已經用上了3.2Gbps的。

CPU與GPU——Mac上的獨顯一般偏弱,但蘋果會選擇擁有較強核顯的CPU,例如MBA上曾經的HD5000、HD6000;15英寸MBP和iMac上的獨顯從普通顯卡開始向專業顯卡靠攏;擁有雷電3介面的16和17款MBP可以通過外接顯卡來大幅提升圖形處理性能了。

iMac Pro——性能怪獸,最高18核的至強CPU+最高128GB ECC內存(2666MHz DDR4)+單精度11TFlops、最高16GB HBM2顯存(400GBps)+3GBps、最大4TB SSD……唯一的問題是500W的電源很難壓的住上面這群野獸。


晶元上蘋果只干不過intel,單核數據各種草安卓神機。眼裡不能只有數據兩個字啊~所有的硬體都是為流暢兩個字服務的。


作為行業領導者,拿著最大頭的利潤,有著對產品優雅理解,對供應商有著最強勢的控制力,供應鏈全球無二,幾乎在每個方面都要領先對手幾個身位。在這種時候還要用對手的方式證明自己,這不是傻了么。

在這麼大的差距下,起碼在過去的幾年,蘋果只需要證明自己比之前做的好就足夠了,因為市場一直在證明它每一次新產品的成功。而且在移動產品端,每次的成功幾乎都是碾壓式的。


因為像我這樣的消費者從來不信android的那些硬體參數和跑分結果。

我們只需要知道iPhone肯定是表現最好,諾基亞的低端機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就可以了。


你見過領頭的非常急么?


克制本來就是蘋果的產品價值觀之一,沒必要急,只要足夠打敗別人就好了。


蘋果沒去堆積最高的配置,但高配機子都選擇了當時能夠保證穩定可靠的最高配置。

我記得國產某個廠商喜歡用發燒來形容自己的手機配置,其實,高配的蘋果才是真正的發燒。啥都儘可能上最好的。


雖然每台MBA和rMBP張的都一樣但不代表裡面的東西就沒有升過級啊


歸根結底還是它的玩法跟別家不一樣,系統生態基本屬於圈地圍城型的。

至於題主說的這些硬體性能,水果是硬體為產品服務,而三棒之流的則是硬體為廣告服務。


很多答主都給出了非常好的答案,比如大家說蘋果的硬體配置其實不差什麼的。補充點個人陋見:

---------------------------------

蘋果真的「不急」:

它家產品所處價位,並沒有多少在銷量、利潤一拼的強大對手。手機方面就三星;電腦也是如此。

蘋果在手機行業以11%佔有率,佔據業界超80%利潤。對手三星看似風光,不過拿走了十幾個百分點的行業利潤而已。在電腦整機市場,蘋果6%佔有率,囊括了45%的行業利潤,比聯想、戴爾、惠普、華碩、宏碁加起來還高。微軟的蘇菲雖然有競爭力,但銷量和利潤不在同一個頻道。蘋果的產品看似佔有率不高,但在它所關注的中高端市場,佔有率較高。

既然維持目前的硬體水平。在利潤方面都可以如此有統治力,蘋果為何要「急」?所謂「軍備競賽」的前提,是對手要有足夠的實力形成威脅才會進行。沒有蘇聯、中國的強烈挑戰,美國也沒有提升軍火庫的迫切需求嘛。至於小米等價格在1000-2000的手機、低價位電腦,不是蘋果想去爭取的市場,競爭不在一個維度上。

---------------------------------

蘋果堆硬體的方式不同:

我個人認為,所謂創新分為「戰術創新」、「戰略創新」。跟在別人後面提升屏幕解析度、提高攝像頭像素這叫「戰術創新」,這種事情蘋果雖然做,但顯然不是蘋果競爭力的關鍵。多年前蘋果引領的視網膜屏、App Store、Siri,協處理器等就是戰略層面的,只不過被其他廠商戰術性的跟進了。一旦被跟進,蘋果就不再追求絕對領先,而是追求新的戰略支撐點。蘋果在達到「戰略創新」的目標上,可是絲毫不在乎成本。目前蘋果的指紋識別、Apple Pay、64位處理器、Swift、USB-C等,是它構築強大競爭壁壘的戰略新砝碼。

蘋果很多原件都是上游廠商定製給蘋果的。Mac、Watch、iPhone等產品,通過OSX、iOS、iCloud、iTunes、軟體商店的協同,製造了一個封閉而完整生態系統。用戶被釘死在蘋果產品網裡,避免了安卓和PC內部的同質化競爭帶來的價格戰,既然能靠產品生態鏈網住用戶、沒有陷入價格戰的紅海,那麼某個具體硬體的參數是不是強大就不重要了,不會影響用戶選擇它。


推薦閱讀:

ThinkPad的觸摸板和MacBook比較如何?
買升級的全新超薄的MacBook,還是升級force touch的MacBook pro?
MacBook Air(2013版)能邊充電邊用嗎?對電池有損害嗎?
使用 USB Type-C 介面的新 MacBook 發布,是否可以認為蘋果將會開始全線放棄 Thunderbolt?

TAG:MacBook | Mac | MacBookAir | iPhone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