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中元件的大小如何確定?
一個電路中像電阻、電容等元件的大小是如何具體得出來的?特別是和三極體等配合的電路中?
是計算出來的。我們來看下圖:
計算電路時,必須從負載側往前計算。圖中最大電流的元件就是繼電器J了,所以從繼電器開始往前來計算。設圖中兩隻晶體管的電流放大倍數為30倍。
1)確定R5當繼電器吸合時,有:所以R5的參數為:取標稱值280故R5的功率為1/8W。2)確定R3和R4===============
計算元器件參數又叫做電路的定量分析,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一方面,我們可以確認各個元件的選用參數,另一方面,還可以修改參數或者元件。例如上圖中,如果我們把R3換成一隻穩壓二極體(負極朝向R2),效果會更好。由此可知,電路的設計程序是:第一:定性地設計電路;第二:定量地計算電路和修改電路,並就此計算出電阻的功率、電容的耐壓等等;第三:複核本電路與其它電路的協調性,並最終確定設計。算出來的。
你以為問的是個簡單問題,但實際確實小問題大內涵。真要認真回答,寫半本《模擬電子》不再話下。
所以你如果是真打算知道,還是自己去看《模擬電子》,如果只是泛泛了解,知道我們是算出來的就夠了。
一開始憑計算,用多了憑經驗。許多場合都要在不同的要求之間取捨,比如信號線的上/下拉電阻、分壓電阻之類,為穩定性考慮應當小些,為功耗考慮則應該大些;濾波電容之類大些濾波效果好,小些則體積小。
短答案: 用模型 + 計算 進行分析. 分析中無外乎兩個模式: 大電流 (DC 工作點) / 小電流(AC工作狀態). 公式一共兩條: Kirchhoff"s circuit laws KVL(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和KCL(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這種分析方式適用於: 存在一階非線性原件(如三極體, 場效應管)和線性元件(如電阻, 電容, 電感)的低頻電路中.
不適用於: 存在高階非線性元件; 存在射頻原件.
講個故事吧.
在我還是小本的時候, 曾經上過Eric S. Furgason 教授的模擬電路課程.
上課之前, 我們還是一幫左手戴維寧定理, 右手微分方程, 自以為要碾壓這門課的偽學霸.
第一份作業: 設計一個三極體放大器.
我查了三極體的各種直流參數, 信心滿滿的作圖, 計算 - 然後模擬;
哎呀我去, 怎麼少兩個方程... 這解個毛線啊...
彼時的我只會用電阻分壓的方法實現可調電壓, 只會用I=V/R來計算電流.
不出意料的, 我的模擬模擬結果一塌糊塗; 別說放大, 就連直流工作點都調試不對.
於是我去請教教授了.
(我知道你們想聽一個教授把我血虐一頓然後一語點醒我人生的目標)
教授說我不知道, 這個應該是Easy Calculation.
我屮艸芔茻 當時就傻了. 失魂落魄的回去翻書.
然後還是不對.
最後沒辦法了, 我使出了大招(參見大灰灰 的答案), 我在模擬模擬裡面, 把所有能調節的參數掃描了一遍.
恩... 用時一個下午. 但是我的放大器竟然有14.43 的放大倍數! (要求是10, 班裡不少人沒達到這個要求, 徘徊在8~9)
然後我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直到我後來開始讀研的時候
老闆看著我的成績單說: I don"t think you are a good analog designer. I will ask LC to do the analog part for you.
--------------------------
別多想. 好好讀書.拓撲結構固定以後,根據功能確定參數選型號,比如濾波算 RC 值,變壓算匝數比等,最後在散熱,尺寸,成本,應力等因素之間取捨,確定封裝。這過程也不一定線性的,可能算到最後發現怎麼都無法滿足各方條件,那就返回去改電路。還有一些不好算的,無法測的,實際和理論會差比較大的,可以用一個大概夠用的封裝,然後實際中小心測試,可以換同樣封裝參數不同的元件。然而老手能憑經驗定。。。這就不斷燒(zha)元件燒出來的。。共勉。
謝邀。題主我教你個絕招哦,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的。
首先拿到板子,從元件庫里隨手抓出一堆東西,把板子裝好,通電測試。(如果不工作或者炸了,返回上一步重新來過,以下遇到類似杯具都這麼處理。)如果一切正常,記錄下此次的目標性能參數A0。
找一個十面骰子(六面也可以但出於某些其妙的原因比如元件位號都是十進位,你會發現十面骰子好用些)。
像賭神周潤發那樣,豪氣地擲一把。這樣會有兩種情況,骰子數字大於八,或者不大於八。為什麼是八?吉利唄。
數字不大於八的話,繼續保持賭神的氣勢,重複擲出兩個元件位號,直至這兩個位號代表的元件是同一類型,比如都是電阻或都是三極體。交換這兩個元件。通電測量目標參數A1。
要是剛才的數字大於八,則只需要擲出一個位號。然後從元件庫里隨手抓一個同類元件,替換掉它。再通電測量目標參數A1。
記該次實驗次數為k(這裡k=1)。比較結果A1(或Ak)和上次(初次)結果A0(或Ak-1)。
如果A1 (或Ak) 優於A0(或Ak-1),接受新的A1(或Ak)。
如果A1 (或Ak) 劣於A0(或Ak-1),以概率:exp(-(A1-A0)*k/N**2),接受新的A1(或Ak)。其中N為元件總數量,exp是指數函數,**是冪函數,**2就是求平方。
「以概率神馬接受神馬」,好像很高深的樣子,這個怎麼做呢?首先把數字放到公式里去算,如果你的數學學的比我好,一定能算出這是一個0到1之間的小數。OK,在紙上寫下來,要寫上足夠多的位數哦。然後紙上另起一行寫「0.」,找回剛才的骰子來扔。在「0.」後面,寫下骰子數字-1,繼續擲骰子抄數字,直到比出大小為止。如果我們擲出來的數字小於算出來的,接受剛才的修改。否則拒絕剛才的修改,也就是要改回去。
在接受A1(或Ak)或拒絕A1(或Ak)的基礎上,恢復賭神的氣勢,重複擲骰子跟八比較,以及下面的所有步驟。別忘了每一次給次數k加個1。
在差不多(我瞎猜的)k能大於N**4以後,最佳方案幾乎肯定出來了。
如果你能嚴格遵照步驟執行,就可以在不懂電路原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集成電路、電磁學、信號處理、通訊、計算機原理、控制理論、半導體物理、電池原理、電源技術、電機學、運動控制、電力系統這些不知所云的東西的情況下,只要認識什麼元件是什麼、會焊電路會接線、會通電會讀儀錶示數,就能搞定所有「選好元件就能量產」的工作啦!
我這方法可真不是瞎掰哦,相信在30年內,越來越多的設計製造工作都會遵循類似的方案。(只不過執行者是計算機啦這樣的事情我不會輕易說的。)
什麼?你問我這麼做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錢?呃,怎麼說呢,做一兩次的話,應該比從電路學起要省事吧我猜。Anyway,有結果就行了,what else would anyone care about?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逃
(溜回來補一句:拒絕轉載。繼續逃試驗的時候靠經驗,尤其是數電那種有和無的區別還是很寬鬆的,比如5v單片機點個LED用多大電阻?220Ω~5k都能點亮,沒問題,靠經驗隨便抓一個能用就行。CMOS輸入抗干擾上拉電阻?1k-100k都可以。也是靠經驗。生產的時候用建議算出來,尤其是模擬電路,比如三極體基極偏置,功放零點調整之類的,都要經過計算和模擬。有幾種方法,可以是算出來的,如樓上一堆公式。也可以經過EDA模擬得出來,比如multisim,proteus,tina之類,適合比較簡單的系統模擬。
設計電路的時候,每一個電阻 電容都是有目的的,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會放這些東西,並且不知道他們的值怎麼來的 我覺得你十有八九會掉到坑裡。
我知道這些的原因是因為我掉進去,還不止一次!
根據手冊的參數計算。簡單的三極體和MOS可以讀一讀鈴木雅臣的?晶體管電路設計?一代神書。運放參數計算很麻煩,除了算還要模擬,不錯的參考書籍有TI的「運算放大器權威指南」等,Tim Green的運算放大器穩定性分析文檔也很不錯,值得一看。
從應用層面來講,相當一部分電阻、電容值的大小是根據設計經驗或者典型電路來決定的,很多時候說不出來為什麼要這麼大的電阻、電容。還有一些簡單的,如IO口的限流電阻,就需要根據單片機的一些參數(最大灌電流)來決定了。
抄數據手冊
推薦閱讀:
※從事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工作是一番怎樣的體驗?收入如何?
※電路違反基爾霍夫電壓定律會怎樣啊?
※集成電路相對於分立元件電路有什麼優勢?
※電路為什麼要有觸發器這種結構?
※怎麼看懂Arduino的電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