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菏澤這個城市?


作為一名菏澤長在菏澤,大城市上學,發展在北京上海,任職過500強,在文娛影視界算是行家,現回到菏澤創業的人,我想我比較有發言權。印象中小時候的菏澤確實是很窮,九幾年基本上沒有八層以上的高樓(印象中百貨大樓6層,三聯大廈8樓)。我想那個時候很多城市也差不多,去過北京和山東大部分城市旅遊過。全國省會和一些大城市除外,當時菏澤大街上基本沒有公交,都是紅色麵包車,招手即停,兩元全市市區隨便到達。90年代的城市也基本上是這麼個形態。菏澤那個時候經濟總量沒記錯的話,在山東省算是前幾(主要是人口規模比較大)。

差距發生在95--2005年前後,由於在山東的位置是最偏內陸的,所以改革開放的第一縷春風沒有吹進來,再加上身處梁山文化和孔孟思想的影響。所有人比較樸實講義氣,也比較受傳統思想影響,導致的結果就是思想不開化,又尊崇熟人關係。所以發展步伐比較緩慢。加上當時主要領也是過分政治正確,忽視經濟發展,沒有經濟專業背景,沒有大城市的眼界,所以這幾年是逐漸與山東部分城市拉開距離的10年。90年代火車站有兩個,後來廢棄一個,國道有多條過境,後來菏澤境內失修,導致人員流動慢。這就奠定了後來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趕的慌。招商引資沒有其他城市力度大,人口紅利沒有發揮,全跑山東沿海打工。加上政府部門人員流動性相對較差,所以上升空間閉塞,導致人才外流,外商投資不做第一選擇,所以初步就輸在起跑線上。

轉機是在京九鐵路的修建,和大舉興修公路高速基建開始的。也是這幾年,人員流動加快,山東最窮地方,山東西部等稱呼開始起來的。起步晚的幾年中,拉開了與山東其他地市的差距。00--10年(大概)是菏澤緊追的幾年,開始大力招商引資,興建工廠等促進了就業和經濟發展,一些本地企業也越建越多,漸漸發展起來。因為比較傳統,受國家政策影響,所以大部分學校培訓出來的學生都是工科比較強,像化學、物理這些人才比較多,所以本地企業也是化工,物理方面的比較多。東明石化,玉皇化工,步長製藥,廣源銅帶等等一些中國500強企業開始起家。

說點題外話,菏澤人很講義氣,真的會為兄弟兩肋插刀,也非常團結,菏澤人愛吃,也愛喝酒。這點完全繼承了梁山好漢的氣質。菏澤好吃的也多,像羊肉湯、水煎包、面泡子、燒餅、燒雞、糟魚、罐子湯,燒羊肉,燒牛肉,粉肚,小魚湯,灌湯包,饊子。。。。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我想我比較有發言權。菏澤大概有幾十種本地特色小吃,後來吸取全國各地小吃發展出來了近200多樣,是的,真那麼多。隨便大街一個擺夜市的聚集區,就能找出十幾個,幾十樣不重樣。小吃文化、酒文化、水滸文化、武術之鄉這些,加上全民習武的風俗導致很多男青年都有俠客夢,江湖情懷,所以夏天大街上夜市擼串喝啤酒的比較多,有多多?粗略計算統計東西南北城開發區幾大聚集區,幾百家應該只多不少。生活的安逸,這就導致很大部分人閑下來,也沒有工作賺錢的強烈慾望。但是後來的慢慢發展,人民也漸漸改變了思想觀念,開始做生意。但在傳統思想里,進入體制內才算是正式工作。大部分做生意的會被瞧不起。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即便是現在2017年,這種思想還有市場。

其實進入10年以後,菏澤的經濟水平已經提升了很大,經濟排名已經進入全國前70(還是80).按照房地產全國70個大中城市,菏澤應該是進入的。好了這就說到了房地產。這也是大部分外地人和菏澤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城市比較破。說實話,這些年在外,基本上旅遊加出差走遍了全國大部分省市。菏澤的城市規模和建設其實是不錯的,菏澤在山東這個全國前三的經濟大省里是相對落後的,但對比全國來看,一點都不差,甚至很多省除了省會外或者本省經濟強市外,比其他城市要好很多。這個可以去參照2016年初全國城市劃分,菏澤屬於三線城市,2015那年GDP總量排在全國前80左右。一二三四線城市最新劃分,你在的城市是幾線?-搜狐

綜上可以得出菏澤並不是一個窮市,而是一個城市建設比較滯後的城市。

我思考了一下造成現在還是這種貧窮城市印象的原因,大致是因為還是小農思想。來過菏澤的朋友知道,尤其大學城和老城區,平房比較多,很多菏澤人熱衷於買個小院,或者沿街買塊地建個小樓,下面做生意,上面放貨或者住人,這樣住著舒服隨便。尤其老人,陪伴了幾十年的老街坊鄰居,大家都不願搬家去樓上。加上菏澤房地產開發起步晚(原因就是江湖義氣,我開發你家房子我不好意思,你找我,托熟人找關係又希望多賠償,所以外地開發商進不來,菏澤開發商又比較難搞,導致後來起家的菏澤開發商都必須有一定社會背景和人脈),造成了大片棚戶區的既視感。其實大家都做生意,都不缺多少錢,只是想留個院子,留個念想。尤其院子地皮是永久產權,房子倒了可以重建,然後傳給子孫,而商品房樓房是70年產權,70年後怎麼樣都不知道,所以大家更願意留一套院子。其實大部分人都不差錢。用事實說話,在菏澤的朋友可以去這些棚戶區轉轉,一到晚上,小街裡面停的滿滿的都是車,回家晚了都找不到車位。其中不乏有賓士、寶馬、路虎、沃爾沃、奧迪等豪車。有時候會有一種身在台灣和韓國的感覺:密密麻麻的院子一個接一個,小路的一側停滿了各種車,本來不寬的車道,只剩下一輛車通過的寬度。

如果17年你在菏澤興許能看到,過了17年以後,你可能就看不到了。山東省和菏澤市已經下發文件,要大力改造棚戶區,17年計劃拆遷的地塊就133塊之多,約18.5萬戶,涉及幾十萬人。看到了吧,這些沉積的棚戶區是菏澤給人貧窮印象的第一元兇。17年要誕生多少百萬富翁?這讓我想起來當年去濟南藝考,看到市中區破破爛爛的房子,我還唏噓,濟南哪有省會的樣子。現在濟南老城區的房子拆的拆,修繕的修繕,大明湖那一片已經很有明清古城的味道了。

菏澤印象窮的第二元兇大概就是太愛吃了。前面也提到過吃酒文化。錢都花在請客吃飯,沒事喝點,加深下感情,沒事敘敘舊,擼串走起你,決戰到天亮這種事情上了。夜市烤串絕對吃到吃不下,喝酒喝不下,絕對不可能點到為止。吃大排檔擼串吃出去一兩千多你都不信,純羊肉串,現片現烤,喝一夜暢飲,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在菏澤做夜市生意比一般小飯店要賺錢。所以菏澤人講義氣,也不好惹,他可能隨時一個電話叫來一幫兄弟。當然你不用害怕,菏澤人講究仁和禮,也是非常好客的,凡是讓三分,先說好話,留個情面。但是你真是無理又加強勢,菏澤人分分鐘KO你,武術之鄉不是蓋的。所以,花在打扮和衣著上的精力就分散了,當然年輕小伙為了找對象,還是比較在意打扮的,那種結了婚的老爺們就開始放任自流了,衣品直線下降。而且菏澤人愛面子,都是買名牌,不看款式,又不懂搭配,只要料子舒服是名牌,買!菏澤傳統媳婦受孔孟思想相夫教子,精力放在家庭孩子身上和工作上,不太愛管老爺們這就造成了比較窮的印象。現在的80、90後小伙小姑娘不一樣,打扮和衣品都和上一代人有巨大的差距。不要小看,可能路上一個開破車,穿著沒衣品的中年大叔,可能身價就上千萬。身邊很多這種做生意的大叔。

菏澤比較窮的原因我覺得除了思想傳統,江湖義氣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高考很難考上個好大學。山東的分數線大家可能都聽過,基本上想上清華北大,滿分750分你起碼得700分以上。想考重點大學,怎麼也660,一本分數線580以上。再加上菏澤本來分數線就要比青島濟南高考錄取線要高10-15分,山東大學少,菏澤的大學只有一座菏澤學院和一個醫專專科。這導致了大量人才走不出去,很多都是上藍翔技校和新東方此類的山東的專科院校。之前藍翔技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組織幾次入侵美國白宮、宇航局、美國政府官網、日本政府官網此類的事情,被譽為中國最神秘的學校組織,可能是專門的黑客學校,我才不告訴你大部分都是菏澤的高材生呢,老師也是菏澤的多。藍翔技校此類在中國是很多人心中很神奇的學校,就是因為山東人愛學習,愛鑽研,身上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什麼都做到極致。可以去參考《闖關東》、《大染坊》這類影視劇。因為高考體制的原因,很多人不得不通過其他方式去改變命運。

其實菏澤是個出人才的地方,人傑地靈。名人一堆。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區域,上古九澤之菏澤、雷澤、大野澤、孟渚澤、皆在境內,歷史上居於聖神地位。歷史上著名改革家吳起、軍事家孫臏、農學家汜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裡,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商業鼻祖范蠡、中國歷史第一女強人呂雉呂后、兵家鼻祖孫臏《孫臏兵法》、伊尹、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三賢:冉雍(仲弓)、冉耕(伯牛)、冉求(子有)都是菏澤人。現代的彭麻麻彭麗媛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表演家協會、演員協會會長李雪健大家應該也都知道。至於何思源、趙登禹也是近現代菏澤名人。現在很多省的官員也有很多是菏澤的。國家級幹部和省部級高官也有很多,這就不透露了。菏澤從古至今就盛產英雄和官員。

因為長期的基建和交通的建設滯後,2010年以來菏澤的城區建設就開始逐步升級。市區也開始大的基礎建設和樓盤興建。趙王河公園、人民路一線到菏澤大劇院、華英路此類地方已經建設的有一線大城市的樣子了,17年再加上大力的棚改,老市區也要舊貌換新顏,整體感覺會提升很大檔次。最近幾年,菏澤不光改建好了火車站,還改擴建了很多路:西安路、長城路、長江路、廣福街、解放路,還修建了很多橋和立交橋。加上計劃修建的3條高速公路,菏澤高速公路和國道,大道的修建已經結成了密集的交通網。菏澤飛機場已經開工建設,18年就可以坐飛機往返國內幾十個大城市,菏澤東高鐵站也已經開建,計劃2020年建成國家大動脈京九高鐵和魯南高鐵的關鍵樞紐站,建設的新高鐵站的建站規模在山東省都是數得著的。逼格更高的是菏澤有飛機製造基地,每年產量1000架,有飛行員培訓基地,有專門的空域。在菏澤飛機製造,研發,買飛機,學開飛機,飛機養護一條龍服務。

菏澤建有中國林產品交易會永久舉辦會館--林展館,有全國著名的牡丹園,玩的就不舉例了,可以百度,這兒只說一些百度不到的。

2016年被併入國家級七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要支持中原城市群的建設,做好外圍互動,都去幫河南發展了。2017年又被山東省列為兩圈四群中--菏濟棗城市發展群。2017年又被列為國家大城市建設序列。2017年要建設56所中小學,這可不包括已經建好的北京師範大學重點中學、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宇宙最強中學衡水一中、百年老校菏澤一中。。。。除了菏澤學院、菏澤醫專,這幾年也新建了兩個大學--菏澤職業學院、山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也計劃要在菏澤建校。單就2017年,菏澤100個ppp項目,總投資額就達1000多億,這可只是一年的。

其實在外地面對很多說菏澤窮的人,我覺得很大原因是因為沒有來過菏澤。這讓我想起來去年台灣網友嘲笑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一般好笑。但懶得解釋,一笑而過,有一定判斷能力的人會去查一些新聞和數據,而不應該守著多少年前的看法或者看多年前的新聞,聽沒來過人的道聽途說。前幾日有個視頻,說是台灣一個學者勸台灣人放棄老觀點,因為大陸現在農村人都在玩智能手機,微信支付,支付寶付款,他們從沒有電腦直接過渡到了移動智能手機,大陸各方面已經全面超越台灣不知道多少了。單一個山東省的經濟總量都要比台灣多得多,科技也走在前列。菏澤是全國第一個實行汽車限號的三線城市。濟南青島都沒限號。霧霾天單日單號走,雙日雙號走。平時上下班都堵得沒邊,霧霾天都回不了家。

想到哪說到哪,比較亂。歡迎補充指正。

所以,以上,菏澤是一個曾經比較落後,現在富饒強盛。貧窮的帽子早就摘了,這個鍋我們不背!民風淳樸,盛行孔孟之道和梁山好漢之風,城市建設、GDP總量都在全國前列,排名山東中下游,全國來說前幾十的富強的大城市,並且還在高速的成長著,這是一座未來之城。另外歡迎到菏澤來玩,菏澤好吃的特別多。四月來看全世界最大的牡丹種植園,菏澤歡迎你!

此致


再差也是家。


菏澤長大,離開菏澤很久,又回到菏澤,我小學三年級就寫作文批判過菏澤,因為這裡的低效和腐敗,當時我認為菏澤和其他地方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事實上也是這樣的。

但是在外工作了很多年,我還是回到了菏澤,在又更好的機會的情況下,我還是回到了菏澤。雖然給別人解釋了很多這個原因,雖然被體制內的小姑娘們鄙視的體無完膚,雖然被大人們認為沒有正經工作,雖然被很多膠東地區的人們瞧不起,但是還是在這裡做著事情(如上面其他人的回答,在菏澤不在體制內家人們和女孩子們就認為你沒工作)。

對這個地方完全愛不起來,基層政府的無孔不入的腐敗和低效二十年來依然如故,在其他地市已經服務意識的時候對我們這來說還是神話;我們的政府依然在想方設法壓制著人民;我們出去的人依然在已回家為恥。

朋友在北上廣發展的已經很好的企業來到菏澤,遭遇的還是失敗,因為遇到各種刁難,當然也很難招到高素質的人才。

但是菏澤還是需要人來建設的,這些年來政府的工作能力顯著提升,雖然各種人依然想辦法把孩子塞進各種單位,但是那些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體制內的人們已經開始承擔著重要的工作了;啟迪之星以這麼優秀的團隊把菏澤作為魯豫皖蘇交界處的基地;我們也有有著優秀管理團隊的上市企業了;我們也快通高鐵和機場了。

但是我們缺少的是人,是有契約精神職業素養的人,是那種沒有被陳舊思想洗腦每天不思進取的人,是那種有著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的人(雖然這種人現在在菏澤的鄙視鏈最低端)。

從自己做起,如果不能為菏澤做點事情,就不要加入犬儒的隊列,從自己做好身邊的事情,20年之後,我覺得,這個城市,還是有希望的。


聊聊菏澤歷史吧,菏澤兩個意思,1:地名,就是現在的菏澤市(古稱曹州),原指菏澤縣(牡丹區),始於大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因南有菏山(菏山古代的山名,菏本義菔草,菔草古書上為蘿蔔的一種,遠古時期魯西南稱作窮桑又名空桑,少昊為窮桑氏都曲阜。桑即桑樹,窮即路的盡頭,意思長滿桑樹的地方,在長滿桑樹的地方有一片蘿蔔地,故名菏山、菏水。)北有雷澤(因附近經常電閃雷鳴故名雷夏澤,華胥氏在此遇到大腳印,因而懷伏羲)雍正帝賜名菏澤,至今280餘年。地區名始於1949年8月在菏澤成立的平原省,劃境西北為菏澤專區。2:古代沼澤。最早文字見於《禹貢》,止於元。古代九澤之菏澤、雷夏澤、大野澤、孟瀦澤全在今菏澤境內。三皇五帝時期皇帝大戰蚩尤,蚩尤死後皇帝把蚩尤分屍,肩胛骨葬於巨野北大野澤畔。堯舜時代,堯舜禹主要活動在菏澤附近,舜耕歷山(鄄城),漁雷澤(雷夏澤),陶河濱(定陶);堯都成(城)陽(今胡集)。舜的老師單居於單縣,董父在稯川(定陶)為舜帝養龍。因此菏澤(古澤),在唐朝稱做龍池。 大禹治水後劃分天下為九州,菏澤屬於兗州(鄄城)、徐州(鄆城、巨野、成武、單縣)、豫州(牡丹區、定陶、曹縣、東明)三州交界,所以菏澤稱為天下之中。夏朝時期菏澤境內的三鬷國是夏朝的忠誠粉絲,商湯伐夏桀,夏桀走三鬷,三鬷保之,商湯滅三鬷。《史記.殷本紀》:「湯遂伐三鬷,俘厥寶玉。」 商朝時期:商湯建都於亳邑又稱景亳或北亳(曹縣),後又遷都庇(鄆城)。商湯滅掉三鬷(定陶)後,又從今河南靈寶遷夏朝勁敵曹部落於三鬷(定陶)故地,封為曹國,此曹國為菏澤最早的曹國。《封神演義》中殷商紂王把曹州割讓給北伯侯的弟弟崇黑虎,崇黑虎官拜曹州侯。周朝時期:周天子分封制菏澤境內有曹國(定陶、牡丹區)、宋國(曹縣、單縣)、郜國(成武、單縣)、魯國(巨野、鄆城)、衛國(鄄城、東明)、貫國(曹縣)、黎國(鄆城、鄄城)、茅國(巨野、成武)等,周時期的曹國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受封之地,(歷史待續)。再聊聊交通,高速主要有濟廣高速、日南高速、德上高速三條現有高速,並且巨野到菏澤段這三條高速還是共線,濟廣高速濟南到廣州的高速,雙向四車道,菏澤至曹縣段車輛不多,不知道向北接上G3W高速車流量會不會多一點,


作為菏澤土著有必要來說一下,先說經濟,如果你願意相信GDP的話,菏澤GDP在山東排倒數第三吧,後面是萊蕪和日照這兩個小城市,在全國地級市裡面能進前一百吧,這裡面還包括菏澤前面的山東15個地級市,所以說山東經濟不容小視。下面縣區裡面巨野、鄆城、單縣比較好吧,定陶、鄄城成武比較差,曹縣,東明一般,牡丹區忽略不計,如果在民間只要在山東提到菏澤一般人都會說那個地方很窮。最近幾年菏澤經濟好點了,但大部分還都是化工行業這種高污染企業帶動的,如巨野、鄆城、東明。

交通。菏澤區域位置很不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高速公路規劃的挺多,實際能用的就那兩條,日東高速,濟廣高速,還有菏澤至蘭考的那條,高鐵更沒戲了,鄭濟高鐵不從菏澤了,商杭高鐵不延伸,只能等魯南客運專線,估計還早呢、機場離得最近的是曲阜機場,但班次太少,還是新鄭機場和遙牆機場好些,規劃的菏澤機場還不見影呢。


我只知道 在菏澤這座城市 除了體制內的工作叫正式工作之外 其他的工作都只能叫做臨時工。(可以腦補是個什麼樣的城市了吧 微笑)


白癜風消失的地方。


劣幣驅逐良幣 ,基層靠計生罰款的社會撫養費發工資的地方 (二胎放開後 鄉鎮財政緊張。 處處劉貞堅 , 封建糟粕陋習保留相對完整。 工作分兩種, 一種叫有編, 一種叫無業。 空氣水污染嚴重。 人口眾多,本地經濟落後不能使其充分就業再加上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蘊藏著社會危機。

看看圖 冬天菏澤的空氣質量


菏澤再差,也是我家。?

很長時間不回家,也很想她。?

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在這裡。?

無論外人對她的評價如何,生我養我的水土永遠愛她。?


山東倒數第一,我相信這個頭銜沒人會跟菏澤爭吧


2016年的成績單。

第一梯隊,東營獨一份兒,人均GDP超過19萬元,這是資源型城市開掛呢。

第二梯隊,威海和青島超過11萬,煙台接近10萬,濟南淄博超過9萬。這都是傳統強市。

第三梯隊,濱州接近7萬,泰安日照濰坊超過6萬,棗莊接近6萬,濟寧萊蕪德州超過5萬,聊城接近5萬。其實這已經都是傳統窮市了。順便說一句,2016年山東全省人均GDP是六萬八千多人民幣,恰好介於濱州和泰安之間。

第四梯隊,臨沂獨一份兒,恰好4萬。這是革命老區。

第五梯隊,菏澤獨一份兒,恰好3萬。真心不覺得這算山東??


民風彪悍,素質低(淮河以北地區通病,歷史上農民起義多) 。

重視教育

愛面子

官本主義


現在菏澤因為拿到800億建設款,誕生了幾十萬拆遷戶,整個城市消費水平堪比一線,但是工資水平還是四線。各種服務設施已經建設使用,但是服務質量,員工敬業精神,工作態度,真對得起這四線工資水平。


知乎首答,因為最近很想家鄉。菏澤長大,外地大學,碩士,博士,中間家鄉體制內工作過一年。這一年是對家鄉最深感悟的一年,這一年有不甘心、迷茫、困惑。所以我開始思考如果我在菏澤長久生活可能會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樣態。不得不說,菏澤有家人(我很享受和父母的相處)、朋友(菏澤人好相處、講義氣)、在菏澤沒有壓力。可是這時我發現我在外地上學的幾年,學校還可以(985高校)已經把我的行為方式塑造了,尊重規則、喜歡未知的人生、喜歡探討夢想、國家最近的政策、經濟等宏觀(也許會被很多人認為太虛和浮誇吧)話題。然而,在家鄉,發現人和人之間有溫情,生存法則也更為精細盤雜(工作),開始質疑自己實力先行的觀念,這一年過的沒有壓力卻很壓抑,幸好有自己的愛好和家人朋友支撐自己。因為自己比較矯情,談感情喜歡講究情感契合,相親見了幾個(也只是見)、後來男方聯繫一段時間後發現無法精神契合,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下差點妥協,對感情妥協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我要對自己的生活妥協了,但還是沒有妥協。期間去北京一趟,和同學交流,發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和他們拉下不小差距,被同學訓說是沒有以前的青春熱情。心裡突然說不出的滋味,毅然考博,很幸運考中,按照道理說我應該高興才對,然而走的時候突然有點留戀,留戀這一年輕鬆的生活,陪伴自己的朋友、同事,不捨得父母。(因為求學很少陪伴父母左右)。後來遇到一位老鄉師姐,現在某高校教書,我們聊到菏澤,說了一句類似的話:回不去的家鄉。感覺自己融入不進去了。但也期待她越來越好,現在時刻關注菏澤發展,最近城建大變樣,菏澤的經濟結構也註定菏澤很難走宜居路線。然而制度和人文層面的東西是一個潛移默化也更為根本的層面、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居民的幸福指數。相信隨著經濟發展這一切越來越好。祝你越來越好,我的家鄉。


咳咳咳,菏澤學生怒答一發

大一開學,老哥開車帶我到學校報道,剛開進來,TMD這還沒我家縣城好啊,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然後我就坐上了2路車,顛顛的去了市區,嗯我的感受你們懂得。小城市物價還不低,高中4塊兩菜,到這隻能打一個菜。。。。。。

大二就要搬到我們自己的新校區了,相信菏澤也會越來越好的


菏澤,發展中,沒必要吐槽,每個城市都是從小城市發展起來的。菏澤被稱為山東的西藏,只能說明支持力度不夠,光靠自身發展怎麼會有大的進步,必須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其實菏澤地理位置挺好的,五省交界處,老百姓很樸實的,不要被因個別人個別事而論整體,謝謝)


我的家鄉在魯西南那個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地區,一直以來,它以貧困、牡丹以及強盜(註: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大強盜黃巢和宋江)而著稱。不過,最近這些年來,因為pmm的緣故(這是我們家鄉人最為引以自豪的人),家鄉在外的名氣確實是增加了許多許多,也可以說是聞名于海內外。現在老家人一出門在外,一被問起老家在哪,一回答,別人準會說pmm的家鄉啊,頓時心底就會產生一股自豪感。

由於讀書和工作的原因,離開家鄉已近二十年,在這期間尤其是參加工作後,一直苦苦奔波於生計,回家鄉的時間真是少的可憐。特別是這幾年孩子出生以後,父母也從老家過來幫著看孩子,回家鄉的時間和機會也變的更加少了。這次恰逢家鄉的老宅要以「城區棚戶區改造」的名義拆遷,老父親一再催促,要我帶著孩子趁著還有機會趕緊回去看看,否則這次不回,以後可能就再也看不到家鄉的舊貌了。於是,就踏上了返鄉的路。

思考一:一座正在消失的城?

這次回去由於時間趕得比較緊,沒有買上回鄉的火車票,就選擇了自己開車。家鄉屬於黃河中下游沖洪積平原區,沒有石頭質的山體,稍高點的山丘也幾乎沒有什麼,偶爾會有幾座古代防洪時留下的土堆或舊堤,一般也不會超過五米,基本上是那種站在幾塊磚上就能遠眺幾十公里外的情形。由於這次回去稍稍晚了些日子,大部分平房都已經被拆掉了。車還未進入城區,一片空闊的土地豁然開朗地展現在眼前,大半個城區好似發生了八級地震般已經被抹為平地,原來記憶中分布在馬路兩邊二、三層的門市樓以及大片的居民區基本上都已經消失了,在一片片還未收拾利落的廢墟中間,零零散散地分布著一些暫時還沒有被拆遷的房子,孤孤零零矗立著,只有通過這些未拆遷的房子來用力地回憶著原來的樣子,並儘力想著去確定所在的位置,已很難再找到以前舊城的痕迹了。

不過在稍遠處,也可以看到一些拔地而起尚在施工的樓房和建築塔架分布在大片的廢墟間。專門抽出半天時間(縣城非常的小,轉一圈倆小時足以),開車帶著孩子在自己小時候經常活動的一些區域逛了一圈,但再也找不回原來留下的影子了。曾經讀過書的小學和留下玩耍足跡的小巷子早已不在,曾經和小夥伴經常一起游泳、釣魚的河塘,以及經常成群結隊進去捕鳥、配蜻蜓(註:一種捉蜻蜓的遊戲,用蘆葦拴著母蜻蜓,引蜻蜓交配,然後把公蜻蜓捉住,有點「仙人跳」的意思。不過現在蜻蜓少了,估計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會的了)、拔茅芫(註:maoyan,一種青草,學名暫時不知,有種甜甜的味道,有時候是小孩子們喜歡吃的植物,僅在初春季節好吃)一望無際的蘆葦盪也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樓房小區和正在建設中的施工工地。這次回去沒能看到祖祖輩輩生活的老街道,因為它包括大片老房子所在位置早已經被挖成了深深的湖,將會建設成城市的水上公園。專門帶孩子來到尚未成形的湖邊(目前還是正在挖掘的大水坑),試圖丈量著老宅子當時所在的位置,推測著腳下的土地當時是哪位鄰居家的。不過據說由於建設資金稍有緊張,工程還在時斷時續,從湖邊工地上停放著的挖掘機可以看出,停了有一段日子了。

以前縣城最熱鬧的集市區也已經變成廢墟,只剩下幾條破舊斑駁而有冷冷清清的道路。在道路兩旁尚未開工的廢墟上,是一個連著一個的且臨時舊建材市場,佔地面積非常大,大量被拆下來的門窗和舊家居散落一片,看起來尤為壯觀。也有許多門窗看著還非常的新,估計都是從建成歷史不久的房子上拆下來的。由於拆遷來的太快,有不少前幾年剛剛建成且裝修豪華的二層樓小院也一併被拆掉了,估計它們的主人們也都沒有想到會被拆遷或那麼突然,當時建房時所費精力也頗大,用料用工也非常的講究,只是可惜不巧遇到了棚戶區改造。三年前曾回鄉一次,正趕上一個好夥伴剛剛遷往新居,去新居參觀,甚為感悟,房子是三層小樓,房子設計和裝修都非常的精緻,樓前是佔地近一畝的大院子,在北京絕對可以稱得上別墅。但這次回去,已從一片廢墟中找不到那座小別墅的痕迹了。

棚戶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正如所說「棚戶區是歷史欠賬,也是城市傷疤。全國還有不少棚戶區,我們一茬接著一茬干,就一定能把城市傷疤撫平。棚戶區改造不僅是建新房子,也是創造新生活,要營造宜居環境,讓居民住得稱心、安心、舒心」。近些年來,棚戶區改造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四線、五線中小城市搞的如火如荼,我的家鄉也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註:不敢說是這是一個棚戶區改造的縮影,因為筆者沒有對此有過調研,不敢妄下結論。)由於各地之間存在著經濟實力、地方政府領導認知和規劃設計者水平等各種差異,每座城市的改造過程和方式也肯定會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據資料顯示,2008-2016年,全國棚改已累計使8000多萬住房困難群眾「出棚進樓」,相當於整整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也觸發世界銀行低收入住區研究顧問的感嘆,「中國推進的棚戶區改造體現了對貧困人群住房、收入和利益的保障」。但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棚戶區改造是不是就是簡單的拆低層院落建高層樓房呢?像我的家鄉,大半座縣城均已拆除,未來還會陸陸續續把縣城裡暫時剩下的不是高層樓房的個人住宅也全部拆除。再過幾年,恐怕在縣城裡面再也難以看到有宅基地的私人院落了。

由於不是商業房地產開發,此次拆遷賠償的標準也相對較低,與在北京經常見到的一拆遷就能成暴發戶(或坐擁城南五套房)相比,我家的老宅子賠償的真的是少的可憐,一個付出了父親這大半輩子精力建起來的磚瓦房四合院落,佔地面積幾乎近一畝,也僅僅只核價為50多萬元,別說在北京市裡,哪怕在北京五環外也只能夠買上幾個平米。不過,話又說回來,父親對這個賠償還是非常滿足的,感覺已經非常的值了。而且周邊的鄰居們對賠償所得基本上也都很滿意,而且也非常配合政府的搬遷,從談賠償標準到搬家交鑰匙就短短几周時間,這種情況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眼中來看,估計會感覺不可思議,畢竟家鄉這邊的人相對還是非常的質樸,一般很少有人去當釘子戶,即使偶爾出現幾個釘子戶的一般也是多少有些黑白道的勢力。老父親本想著要錢,在我的一再勸導下,老父親才不情願的放棄了要錢,選了兩套小的回遷房,還好家鄉現在的房價水平還較低,均價大約也就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不用自個再掏錢。

不過話說回來,棚戶區改造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它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都會比住在平房裡升級幾個檔次。同時,以後漂亮的綠地公園、乾淨的馬路等基礎配套設施也會更加齊全,生活方式也將會向城市裡那樣的生活轉變。

每一個城市都會經歷這個發展變遷過程,但同樣也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如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下,做好古迹文化和歷史文化的保護?每一個小城市都有著它特有的文化底蘊,尤其是位於中原地區的小城鎮,許多都是從夏商周的年代開始的,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具有豐富的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古迹文化、歷史文化和語言文化等,也承載著生活在小城裡多少代人的共同記憶。在當前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會面臨著大拆大建問題,然而應該如何才能避免千城一面,應該如何保護好老城鎮中一些古老的街巷、老字號的古迹、老字號的學校以及有著悠久歷史的天然濕地水體,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重建一座「有形」的城容易,但再重建一座「無形」的城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建設好城市,保護好文化,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思考二:鄉土情誼是否能夠保留?

從院落到高樓,居住方式不同,將會給原來的民俗和情誼帶來了強力的衝擊。由於這次棚戶區改造拆遷發生的太快也太突然,而且拆遷範圍又廣,城裡本已保留的房子就不是很多了,且可以出租的空房更是少之有少,大部分人不得不自己想辦法,或去遠離城裡的農村租房,或去農村投親,也有很多家裡還稍有些田地的就去田裡搭個臨時住所。由於這些年農村的「空心化」發展,農村還是有好多空房可以居住的。然而,受舊風俗影響,一般人家都會忌諱有外來的老人在自己家辦白事(葬禮),因此家裡有年過七十歲老人的是不可能找到出租的房子。由於家鄉這邊回遷房的周期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大多是會超過4年以上。年輕些的人可以去租房子等著回遷房建成,但年過七十的老人們不行的。而且,由於長期住在平房裡,老人們都非常不喜歡住在高樓(哪怕是二樓),因為受住樓房不接地氣一說影響較大,同時也有腿腳不好上下不方便的緣故,於是,很多人都是不得已為自家的老人們去農村購置房子,或住在自家一層的車庫裡(註:家鄉這邊的住宅小區一般會在一樓建車庫)。

但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也伴隨著拆遷出現了,由於本是一個街道或一個村的居民(村民),突然見就一下子全四散開來,甚至有許多人過了好久都不知道自己以前的老鄰居搬到哪兒去住了,隨著拆遷,匯聚多年的老街坊鄰居感情也慢慢的稀釋變得會越來越淡薄。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老街坊感情和鄰里感情是小城市最重要的關係,尤其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同一條街道或同一個村莊的人,那麼感情不是生活在城市同一個住宅小區,甚至同一個單元樓里的鄰居所能體會的。根據此次城市建設規劃,很多要建成公園和綠地,大部分很難都做到就地回遷,政府也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在縣城內任意回遷房小區自願選擇。這將會加劇著老街坊和鄰里感情和關係的疏遠,不過幸虧縣城規模還小,從東到西也沒有幾里地,老一輩的人還能夠從東南西北的湊到一起,但預計這種機會也會隨著老人們歲數增大,身體不便,慢慢會越來越少。而年輕的一代,將很難再有當時住在同一個街道和同一個村裡的那種鄰里感情。

家鄉鄰里街坊關係感情交流真摯和密切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過年的時候拜年。回想起,以前每年過年的時候,特有年味,也是是街上一年當中最為熱鬧的時候,這種年味在大城市裡是沒有辦法體會到的。在大年初一一早天不亮(一般都是五點半左右),大人孩子都會早早起來,放鞭炮,下素餡餃子(註:家鄉那邊有初一吃素餡的餃子的風俗,寓意是吃了素餃子可以素凈一年,也算是一種祈福的風俗),祭神祭祖,匆匆幾口吃完。然後按照約定的地方,一大家族人聚齊,先去街道上(或村裡)年長的老人家裡拜年。對老人們來說,這一天是一年裡最隆重最開心的日子,這天老人們一般比年輕人起床更早,穿上最好看的衣服(一般都是早早準備好不捨得穿的新衣服),祭神祭祖,吃完餃子,準備好放有香煙、糖果、花生、瓜子之類的托盤,坐在八仙桌旁的椅子上等著來拜年的人。拜年的人群一茬接著一茬,向老人們拜年,並說一些祝福長壽的話,記得小時候還曾有給老人磕頭的規矩,不過現在一般沒有了。在給所有的老人們拜完年後,拜年的人群又接著挨家挨戶的互相拜年。

二是有白事(葬禮)的時候。喪葬是小縣城和鄉村文化最為重要一部分,家鄉這邊,老人們葬禮一般辦的比較隆重「熱鬧」,尤其是會為壽終正寢的老人辦「喜喪」。葬禮是親戚朋友、街坊鄰居能夠團聚和交流的一個最重要的機會之一,往往在給老人辦葬禮的那幾天,也是家裡親戚朋友能夠聚的最齊最全的時候。一般不管在外多遠工作,都會回來參加葬禮,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可以一起交流和追憶以前的很多生活經歷。而這幾天,街坊鄰居們也會主動來幫忙,因為在習俗中戴孝的人不能出外場,像接待親戚朋友來弔孝、安排吃飯、收禮登記等很多事情一般都是街道上(或村裡)德高望重的人來主持,每個人都會按照主持的安排分工,做好各自的事情。一般辦白事都不會去外面飯店吃飯的,都是由村裡專門會做菜的幾個廚師和一些幫工來做,葬禮幾天每天都要安排幾桌酒席,而且到出殯那天有時還會安排上百席,非常大的工作量,基本上都是無償幫忙的,最多主家會給幾瓶酒和幾條煙作為答謝。另外,出殯抬靈、挖坑埋墳等各類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而這些人也都會是主動來幫忙的街坊鄰居,也都是無償的。以後搬上樓房以後,像之前這種辦白事的方法可能沒辦法延續了,一是沒有那麼寬敞的院子,二是老街坊鄰居都四散開了,住在鴿子樓後的鄰居之間是恐怕很難再有這種感情的。

三是有其它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在家鄉,鄰居之間很少會有用錢僱傭一說的,一般誰家裡有點什麼事情需要人手的時候,走到街上隨便喊幾個鄰居就能辦妥了,都是搭把手的事情,沒人會想太多的利益因素。像我父母倆老人自個在老家生活的時候,家裡經常有搬個傢具之類的大件東西,一般到院門外,隨便叫幾個年輕鄰居就可以了,如果住了樓房這種情況就可能不會再有了。另外,以前這種街坊居住的模式,更方便於走動和交流。每天吃過晚飯大家都會從家裡出來到街上聚到一起聊天打牌,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街上老老少少有很多人都聚到一起,老人們閑聊,孩子們一起玩耍,都是祖祖輩輩很多年的交情,基本上都是無話不聊的。記得小的時候,還流行端著碗到街上蹲著一起吃飯聊天,大家還可以一起分享,將粗茶淡飯吃的有滋有味。

此外,從獨立院落到高樓群居,居住方式不同,也會對幾千年來形成的宗族文化和宗族觀念的產生很大的衝擊,尤其對城郊和農村地區的影響最為顯著。宗族是一種依賴於血緣關係確定的親緣組織,也是中國最基礎的大家庭組織,具有「凝聚」、「紐帶」等作用。在宗族文化的祖訓中一般都會有禮儀、勤勞、團結、愛國等優秀的精神品德,既是構成中國村鎮文化的重要思想來源,也是中國農耕文明所積累下來的精華。在城鎮化過程中,同一宗族的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將會越拉越大,因為集聚地域的因素,原本同一個圈子的交往和聯繫逐漸打破,族人之間的關係將會逐漸淡化,將逐步從大家庭轉向小家庭,與包括遠親在內的族人關係逐步疏遠。同時,在涉及到的祖訓、族譜、族訓等祖輩傳承的精神文化遺產以及祭祖、修譜等宗族文化行為也將會難以為繼。譬如前文所談到的為老人辦白事,在以前多是由本家族成員主辦,鄰居、親朋來來協辦。以後這類宗族聚集的事情將會越來越少。,此外族人逐漸流向城市不同地方或到國內外不同城市,鄰居可以再有,而宗族集聚的事情很難再有了。隨著宗族文化的逐漸消逝,人心距離的漸行漸遠以及團結性力量的無可找尋,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在城市化進程下,街道或村莊這種人們共同生活的載體一旦消失以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交往也將不可能再會像以前那樣密切了。各種鄰里、家庭等很多集體的活動也將會慢慢的減少、從而消失,對於老人們來說可以有回憶,但對於未來的孩子們來說,恐怕是不能再體會到以前那種街坊、宗族生活的樂趣。

我的家鄉只是全國許多城市尤其是小城市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或更久遠的未來,望千城一面,看霓虹閃耀,高樓大廈林立,車水馬龍穿行。然而不知道,這種濃厚醇香老酒般的街坊鄰里情感和宗族聯繫是否還能夠持續?印記著幾代人情懷的老街巷沒了,舊宅子也沒了,而鄉土情是否能夠還有?


名字詩意的像仙女,經濟建設的像村姑。但生於斯長於斯,誰會真嫌棄自己的母親


前幾年去過菏澤下面的鄄城...表示簡直髒亂差,市區只有一條像樣一點的路,然後啥都沒有~最深刻是印象就是沒公交車,到處都是電動三輪車問你去哪裡~


那裡是我的家,有我愛的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山東被稱為魯而不是齊?
山東人為什麼喜歡吃羊湯?
為什麼說:「中國民氣在南,王氣在北;山西出將,山東出相」?
為什麼山東人那麼高?
臨沂是否有希望成為魯南蘇北地區的領頭城市?

TAG:城市 | 山東 | 山東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