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將打造 20 個城市群」?對房價有什麼影響?
中國將打造20個城市群 國家級城市群增至5個
1、重點建設5大國家級城市群,包括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2、穩步建設9大區域性城市群(國家二級城市群),包括哈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3、引導培育6大新的地區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晉中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蘭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是告訴大家,這幾個地方,房價未來是會漲了嗎,不在這幾個圈裡的,就不會漲了嗎?
上屆政府提得狗屎城鎮化終於被否定掉了。之前中國面臨著路線之爭,城鎮化是美國模式,是基於高能耗的,顯然不適合中國,而京津冀一體化是日本大都市圈模式,很適合東亞人多地少資源緊缺的條件。
本題說明tg偉光正,真理戰勝了邪說無論你打不打造,人口往城市群集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規律,這是趨勢。
這跟之前新農村、小城鎮建設是兩個方向,說明政府終於追認了這個趨勢,政府也不能逆天。
基本上,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房價是看漲的。人們先是會用腳投票,之後用鈔票投票。前些年風頭極大的城市群規劃是中小城市房地產泡沫的一大推動力。如果人口湧入能夠達到預期還好,否則會鬼城連片,泡沫嘛,就是供大於求,資金都沉澱在房屋資產中了。比如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群建設口號這麼多年一直在喊,陸續催生了燕郊、三河、涿州等「鎮級」、「縣級」的超大規模「小區」,幸運的是燕郊的確來了30萬人,消化了那些住房,如果人口繼續被北京趕走,那麼燕郊房子會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但是人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人都往燕郊跑了,三河、涿州房子就會賣不掉,不過現在來看這兩個地方可能也會漲了。所以的確就目前來看全國人民都往北京為核心的城市群湧入,促進了城市群裡面的城市房價上漲。
房價決定因素終歸是供求關係,之後是資金存量,地價、土地財政之類的概念只是影響因素,城市群規劃終歸是規劃,市場因素下人口集中的地區才是房價上漲的地方,然後那些上漲的地方也會帶動周邊地區房價上漲,是為土地的溢價,科學角度來說就是空間相關。使得邊緣靠近核心的地方分一些羮,從這個角度來看,燕郊不過是通州房市興起帶動的,而通州不過是北京城的發展帶動的。燕郊還未飽和,那麼政府或者開發商天真的去打造衛星城,大蓋住房,那麼肯定是鬼城一片,房價呢,哀鴻一片。比如鄂爾多斯和溫州,雖然有錢,但是人口太少,蓋那麼多房子,加上又有錢喜歡去抄,房價會突然漲到一定高度,但是一旦有人開始撤資導致資金鏈斷裂,沒人又沒錢,房地產市場必然死路一條。而且這倆城市好像都是某些城市群的重要組成吧:呼包鄂、長三角?
燕郊,包括上海邊上的花橋都是比較著名的睡城,他們房價上漲不是因為被劃入了城市群,而是來源於北京、上海房地產市場導致的人口和資本的溢出,為了尋求自有住房而購房能力還未達到京滬房價的人只有在這兩個地方能夠找到合適價位的房子買下來,就這麼簡單。
所以在城市群里,房價漲不漲還得看你生的好不好,能不能享受到大城市的「房價」溢出,生的不好,或者遠離交通主幹道房價還是會不溫不火,燕郊漲起來了(當然不和北京比),而涿州、固安、三河、廊坊能不能把房價漲上來還是個未知數。
已經說了,房價決定因素終歸是供求關係,然後是資金存量,而如果沒有划到城市群里也別灰心,如果突然有朝一日某個地方發現了某項寶貴資源,或者成為了某個大的口岸,吸引了全國人民去淘金或偷渡,那麼房價自然而然會漲起來了。
比如煤炭經濟年代裡,山西許多山溝溝里的小縣城房價敢去直逼太原,因為他們有資源,有錢了,就是那麼任性。然後最典型的是三亞,他並不是城市群,房價卻高居全國前列,因為有人去度假,有人去消費。1.打造20個城市群有利於全中國範圍內的區域相對均衡發展,對維護城市群周邊地區穩定、提升中央操盤影響力、統一施政等有重要的政治戰略意義。
2.打造城市群能使各行各業工作效率最大化,使居民衣食住行效率最大化,從而釋放出巨大的經濟紅利,具有重大的經濟戰略意義。
3.城市群給予政府更多土地調度利用的空間,可以優化城市規劃,可以科學圈定項目,可以抑制中心地區房價過度發展、穩定房價,可以緩解城市中心的巨大交通壓力。
4.城市群內可以共享資源,如地鐵圈、醫療資源、教育資源(大學/研究所)、大型文化體育中心(劇院/體育中心)、大型娛樂項目(機動遊戲/兒童樂園/度假村)、大型公園和旅遊設施(動物園/植物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各大休閑景點)等等。房價會更穩,穩中有升,但是完全不值得投機性投資(排除通貨膨脹貨幣超發等等因素)。
20個城市群去分攤現在的北上廣人流。房價肯定會趨向於更合理,越來越遠離投資屬性,回歸使用價值。房子應該是個「家」!而不是一個能升值的商品。另外,如果20個城市群真能建立,也許最大的好處就是春運問題會完全解決。因為人們首先會選擇離家鄉最近的城市群工作和生活。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會逐漸降低到合理區間,這個對所有中國人的生活改善應該是巨大的。
先是人才流入匯聚,變成中心城市,然後人口流入做蛋糕,效益溢出給衛星城,變成發達地區。
舉例就是各省會、計單、特區,先有了它們的發展,然後才有了群組。對比QQ群:中心城市→群主,副中心城市→管理員,其餘城市→群成員。
當前中國的城市布局,真正的城市群只有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間梯隊不強)、山東半島(不是很穩固),其餘都叫做圍繞一個中心城市而形成的weixin討論組:城市圈。
在這些城市群里的中心城市,三線以上的話,房價應該會穩漲。這應該也是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中國不同與日本,我們人口太多,過度集中於幾個地方(北上廣深)不符合具體情況。就上面提到的城市群而言,雖然很多都完全沒成型,經濟太過薄弱,比如雲南廣西的城市群。但這些地方卻不能像美國,日本的其他地方一樣衰落,因為他們還承擔著我國對東南亞的很多重要功能,有必要引導,加強我國同東南亞國家的聯繫,往來,這次習來北海,就是一個信號。 總之,很多目前很窮的城市群,都在大國崛起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結合一帶一路自己分析) 目前看來,他們還是很有希望的。 同時,我國也不能學德國的路子,發展小城鎮是不可能的了,人口集中大勢所趨,而且很多地方的城鎮%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偏遠山) 未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應該是人口向這些城市群集中的過程。應該呈現出的是北上廣深打造成國際化大都市的同時,各個城市群充分發揮各自只能,扮演好在大國崛起中的角色,從而自己也得到發展的過程。不在城市群里的城市,大概率衰落,旅遊,資源城市除外
這個問題你邀請@chenqin數據帝回答了嗎?
1.空間是稀缺資源,即使價值不變,從長期來講,穩定的政治環境和正常的經濟社會發展,價格上漲是正常的,問題在於短期內的波動正常不正常。按這個思路分析,影響長期價格的是新型城鎮化戰略,20個城市群頂多造成3、5年短期影響。
2.空間的價值不是均衡的,自然條件和區位條件已經決定了,價格自然不一樣。能夠接受高房價的人,自然能夠進入劃得這20個圈,但不意味著不進入這個圈,你的生活品質就比圈內的低,舉個例子,農村人少了,房價下降了,但田更多了,總資產和生活品質提升了,城市人多了,房子的資產也漲了,生活更舒適了,生活品質也提升了。讓空間、人口、經濟匹配,減少對人、物流動性的阻礙,將價格還原由市場決定,價格本身就不重要了。20個圈,是讓人口、土地更符合集聚趨勢,更符合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減少內部成本,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無論是試圖控制人的離開還是控制人的進入,價格都不可能正常。無疑,長遠來看,新型城鎮化是減少行政阻隔,增加流動性的。
再來回答問題:房價肯定是上漲的,不過會因為地方政府干預程度不同,不同的城市群感受會不一樣。不能信這樣的瞎扯淡的話。而且即使做成了也不一定意味著房價一定漲
城市群的概念是政策性的導向,郭嘉是以城市群的GDP佔一年的比重來決定城市群的規劃,比如A城市群佔全國GDP的8%左右,其城市發展和人口流速會遠高於周邊城市,畢竟就業帶動人口,但是現在全國城市化進程導致工資差異減小,現在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高級人才的流動,會決定以企業為核心的經濟增值,會增加城市群的GDP增速。所以,今後高級人才和有新思維的人才流動會決定城市群的GDP的發展,對城市群的房價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美國的矽谷。
馬太效應讓越大城市越更快速的變大,看上去永無止境。至於房價么,鑒於核心區域的有限性、稀缺性,價格上漲亦是如此,但看看東京、香港等就知道,會有高低起伏變化的。
凈人口流入大於流出的城市,房價定漲少跌。對於城市中的不同區域,同理。
換個角度說,可能更加合適一些,只有1和2兩點中的這些城市的房價會跑贏CPI。
推薦閱讀:
※有什麼關於台州臨海的冷知識?
※廈門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館,館子里一定要嘗試的菜式有哪些?
※關於徐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關於無錫,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哈爾濱房價會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