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不做觸屏Macbook?

用了一陣子觸屏windows本,發現觸屏是一大亮點。本人有大約30%的場景用觸屏更高效,這是在使用前沒有預料到的。

微軟、聯想、dell都出了觸屏laptop,按理說,蘋果的觸摸屏技術是成熟而頂尖的,為什麼就不出觸屏Macbook呢?


其實蘋果官方回答過這個問題!就在 MacBook Air 的宣傳片裡面。

New macbook air 廣告 高清

第1分20秒的時候,大家自己看吧!

蘋果就是認為 MacBook 的屏幕位置不適合觸摸!手懸浮在空中會不舒服的。


最煩別人用手指戳我屏幕了。。


明年當你看到12.9寸的 iPad,外接一個鍵盤的使用場景時,應該就明白 APPLE不出觸屏Macbook 的良苦用心了。


蘋果認為用戶坐在電腦前抬起手臂觸碰屏幕很快就會疲勞


本答案較長,身為一名曾經的PC產品經理、8年Macbook用戶、2年Yoga觸屏筆記本用戶、1個月Surface Pro用戶,請允許我就這個問題深入地談一下。

----------------------------

【傳統筆記本觸屏會出現懸空手臂的問題】

許多朋友都提到了Gorilla Arm的問題,當屏幕處於與桌面成角度狀態,手臂懸空,長時間操作觸摸屏,就會出現「Gorilla Arm」的問題:

Extended use of gestural interfaces without the ability of the user to rest their arm is referred to as "gorilla arm." It can result in fatigue, and even repetitive stress injury when routinely used in a work setting.

長期懸空的手臂,肯定不是一個合理的操作狀態,作為一個屏幕與桌面只能成角度放置的筆記本產品,Macbook不提供全觸屏功能,在最新的MBP上引入了touch bar,是符合人體工學的。

問題是,為什麼Macbook的屏幕必須要豎起來,為什麼不能向surface book學習,可以在兩種狀態之間自由切換,拆除鍵盤以後,進入完全平放的狀態?別忘了從小到大,我們做作業、畫圖和考試時,作業本、考卷都是放在桌板上的。

【MacBook的定位】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說清楚:Macbook的定位是什麼,人們需要Macbook做什麼?

Macbook和iPad在蘋果的產品定位中:

  • 筆記本Macbook側重文本信息創建和內容(文字、照片、視頻)的後期深度優化處理
  • 平板電腦iPad側重信息瀏覽/觀看、創建和初步處理非文字類信息(照片、視頻)

有人認為蘋果不願意在Macbook加觸摸屏,是因為怕影響iPad的銷售,2014年-2016年,iPad的銷售都在萎縮,這主要是iPad產品因為缺乏新的需求點,用戶更新換代的動力不足,同時受到大屏手機的擠壓。除非蘋果為iPad找到新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否則銷售下降的趨勢很難逆轉。

在這種情況下,蘋果沒有理由為了擔心擠壓iPad的銷售而不敢在Macbook上加入能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功能。因此,Macbook不採用觸摸屏,是觸摸屏對於傳統筆記本的效能提升有限。

【內容深度加工對人機交互提出的要求】

MacBook的最重要功能是:內容(文字、照片、視頻)的後期深度優化處理,要想實現內容的後期深度處理,就要求能夠進行「多功能、高效率」的人機交互,兩者缺一不可。滑鼠(含觸摸板)是到目前為止,支持「多功能、多應用切換、高效率」人機交互的最好工具。

與iOS完全不同,MacOS是一個為滑鼠(含觸摸板)操作深度優化過的操作系統,它對觸屏操作的支持不好

下圖是一個13寸屏MacOS的Chrome瀏覽器的菜單欄拷屏,可以試試用自己的手指觸摸左邊的菜單選項,是否能夠快速準確地點擊?

如果要想讓手指能夠準確地觸碰點擊,必須改變整個MacOS的布局模式,比如通過塊狀等方式來實現。這一點可以參考Windows,到Win10後,才出現了Continuum模式(開啟後可以自由切換平板狀態和筆記本狀態)。

市面上有一個99刀的AirBAR(www.air.bar/mac ),能夠將MacBook Air變成一個觸摸屏,但是大家如果看過它的視頻演示,發現只能實現簡單的拖拽功能,為什麼?因為MacOS就不是一個觸摸操作的操作系統。

  • 觸摸屏雖然支持滑鼠的各項功能,但是不同操作的切換速度要遠低於滑鼠(打戰略遊戲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觸屏操作的話...);

我們常見的滑鼠,通常支持如下幾種操作和操作之間的快速切換

  1. 擊左鍵——點擊控制項;
  2. 擊右鍵——彈出菜單;
  3. 長按左鍵——拖拽空間或選擇內容;
  4. 操作滾輪——內容翻頁瀏覽;

觸摸屏通常原生支持1、3、4的操作,可是說到操作2,在iPhone中是通過3D touch的壓力感應來實現的,目前大多數的觸摸屏筆記本,只能通過長按來實現,但是效率明顯降低,不同操作之間的切換不流暢。

別小看滑鼠右鍵,它極大地豐富了菜單功能,沒有這些豐富的菜單功能,根本不可能實現了對內容的深度處理

  • 觸摸屏由於是點對點的操作,整體操作距離更大。

先聲明,這個觀點我沒有查到準確的實驗對比數據,因此下面的討論更多的是個人的直觀感覺。

現實生活中我們想完成一個任務,比如拿起地上的一個磚頭,有兩個辦法:

  • 第一是直接用手;
  • 第二是用工具來拿,比如夾子。

傳統電腦(desktop/laptop)的操作方式,是第二種。我們通過操作鍵盤和滑鼠(或其他專業外設)來創建、操作、處理屏幕上顯示的內容。這種操作方式的缺點是真實感不強,我們雙手操作的物件跟屏幕上的顯示結果是隔離的,比如我們通過操作在桌子上的滑鼠運動來實現屏幕上的滑鼠指針的運動。

這種隔離式操作,處理文字類、動作遊戲問題不大,但是類似畫畫這種頻繁對屏幕上的物件進行精密式操作的任務,效率可能較低。通常都必須通過專業繪圖板等操作。

但是如果只是拖拽、點擊等操作,特別是多窗口切換操作時,即便考慮注意力在滑鼠硬體本身和屏幕指針切換,傳統滑鼠操作的距離和速度也高於觸屏操作。

因此,到這兒,我們已經得出結論:

觸屏操作並沒有成為傳統筆記本形態上必不可少的功能點,對於筆記本的體驗提升有限,依照蘋果在用戶體驗上一貫謹慎的做事態度,未來2年內,MacBook應該不會出現觸屏。

好產品和差產品最大的差別是:差產品的設計是為了It can do it,而好產品的設計是It"s designed just for doing it,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

----------------------------------------------

回答結束,順便閑扯幾句

1:我認為蘋果應該有一個類似Surface Pro的產品,我姑且把它叫做Touchbook吧,目前的iPad pro在我看來有點雞肋,加上蘋果在Office上的短板,被Surface Pro碾壓實屬正常。

2:Touchbook這款產品,應該是平板電腦的形態,標配磁吸式鍵盤,具備傳統電腦70%的內容創建和處理能力,它絕不能通過簡單地在Macbook上加上觸摸屏來實現;

我個人非常看好微軟的Surface Pro這款產品,微軟非常清楚,用Windows系統去與iOS在全觸摸硬體領域競爭,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Surface Pro的主流演示場景,就是與磁吸式鍵盤緊密結合,微軟希望具備傳統電腦70%信息創建能力而以便攜性見長的Surface Pro去碾壓以內容消費瀏覽見長的全觸摸iPad Pro,畢竟,在內容創建,特別是Office相關的多應用之間的內容創建與共享,Windows有天生的用戶習慣優勢。需要指出的是,我並不是說Windows的滑鼠操作或者觸屏操作很好,我的意思是Surface Pro的產品定位要比iPad Pro更加清晰明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Surface Pro的路走對了。


我在自己的專欄開寫《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

第1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營銷入門

第2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2】用戶調研

第3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3】清晰思考

第4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4】定位

第5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5】品牌

第6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6】營銷4P

第7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7】產品經理

第8節課:【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8】引起注意


這問題留著,等蘋果出觸屏後再來打臉~

最早說滑鼠不需要右鍵,後來加了;接著說電腦不用intel處理器,後來用了;然後說ipad不會出mini,然後出了;再後來喬布斯自己說沒人會買大屏手機,現在有了。

那些什麼千方百計說觸屏電腦不符合這不符合那的估計等蘋果出了觸屏電腦又會來跪舔~。~

又想起一個段子:

果粉:我們要ipad mini; 我們要大屏iphone; 我們要第三方輸入法

喬布斯:不給,不給,別想!

果粉:哇,喬老爺子好帥!~

庫克:全都給你們!

果粉:SB!

you ignorant APPLE SNOBS~


這就是各公司戰略層面的視野差異吧

對一款產品來說,應該有符合其應用環境的操作邏輯,桌面產品,鍵鼠可謂經典,當然也是由於早早地設定了標準,一系列軟體都圍繞鍵鼠設計,形成了完善的生態

而移動端,可以說經過一系列摸索,由iPhone一錘定音,其操作系統和appsstore構建了良好的生態,優秀的軟體給移動端的辦公和娛樂等用途提供了完善的解決方案

那麼既然蘋果已經完美地進入了移動時代,為何要倒行逆施呢?

帶觸屏的筆記本?什麼情況用呢?桌面上用有鍵盤,觸屏被架空,帶出去的時候我玩手機就好了我搬筆記本出來幹什麼?想雙全能變成了全不能

而且前面說了,鍵鼠和觸屏是兩套不同操作邏輯,你讓軟體開發商怎麼辦?

其實那些帶觸屏的筆記本基本算是試水,是上個時代與下個時代的過渡產物,約等於兩棲類,放在歷史中是很重要的歷史見證,但是入水比不了魚,上地比不了野獸,現在還是在泥潭裡翻滾或者坐在井裡觀天

實際上很大責任在微軟,微軟作為一家桌面電腦系統的巨頭,現在也還掙扎在泥潭裡,沒法跟上移動時代的潮流不是么

大公司的通病,尾大不掉,拖泥帶水,效率低下

但以它的號召力,它出win8,其他廠商不得不跟進呀,但你看現在,微軟自己都要把win8打入黑歷史去陪Vista了


一般筆記本的使用姿勢,用觸屏完全不舒服。

手頭有台s1 yoga,可以屏幕翻180度變成平板,偶爾用用還湊合,你當賣點來宣傳,那個體驗真心shit


好用的Windows本都是能旋轉變形成平板的,否則就只能懸空手臂去觸摸屏幕,那體驗簡直a piece of shit...

但是為什麼蘋果不出變形觸控本呢?

1.就是Jobs認為筆記本加觸摸屏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蘋果使用的是神優化非常好用的觸摸板,而不是給整塊屏幕加電容觸控

2.加了觸控就要加一層玻璃,這樣可能會增大整機的厚度,蘋果能幹?其次,觸摸屏幕必然會留下大量指紋和油類物質,每次打開電腦發現滿屏的油不覺得噁心嗎。。。然後,加一塊觸控玻璃可能會增大反射率,讓反光問題變得嚴重。

3.OSX系統沒有給觸控做優化,OSX上的第三方app也沒有,要適配觸控操作必然是個浩大的工程。

4.有可能蘋果認為可變形裝置違反simplicity原則。

by the way,macbook的重要用戶,開發者們,大多喜歡盡量使用鍵盤進行交互,摒棄滑鼠用觸摸板符合這個原則,設計那麼多快捷鍵也是如此,你想加觸摸屏?sorry,developers say that touch screen devices are toys rather than productivity tools...


這種問題的統一回復應該是: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時間問題。在這個快速電子消費品的時代,錯誤的時間推出的高成本黑科技產品,消費者不會買單的。

很多回答裡面提到手懸空會很累,摸奶的時候不見你說累。(╯°Д°)╯︵ ┻━┻


http://m.mydrivers.com/newsview/343044.html?ref=http%3A//m.baidu.com/s%3Ffrom%3D1099b%26word%3Dipad+pro+%25E4%25B8%2593%25E5%2588%25A9

http://www.cocoachina.com/cms/wap.php?action=articleid=10340

蘇菲3現在火成這樣,鬼才信蘋果沒有在偷偷憋大招。


6時間來到2017年。去年蘋果發布了全新設計的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這款新Macbook Pro擁有一塊遠大於以往型號的觸控板,而且去掉了傳統鍵盤的F區,換成了一條長長的觸控條。除此之外,蘋果還更新了iMac的獨立觸控板配件。

從以上舉措可以看出,蘋果的態度已經非常非常明顯了。這就是他們對筆記本發展方向的理解:

要學習iPhone和iPad上的優勢,來提升Macbook的效率,同時還要維持Macbook應有的,最舒適的操作方式。

從這個思路出發做設計,觸屏目前就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案了。

那為什麼微軟陣營湧現出了這麼多觸屏筆記本平板拆分本呢?我認為這個其實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有待補充):

1.微軟在移動領域的頹勢要求微軟用一種強有力的手段重新在該領域站住腳。用桌面的優勢,儘力帶動移動發展。這也是微軟推出UWP的用意之一。

2.傳統筆記本市場的瓶頸。筆記本市場急需一種既成熟,對筆記本行業來說又是全新的技術的新型產品來突圍。

3.微軟本身需要結構轉型。

4.微軟移動領域建樹不足嚴重影響微軟對該領域技術的理解,加上微軟長年對硬體設計的經驗累積不足,以及遠不夠充分的產品研發時間,讓微軟即便意識到問題所在也無力調整。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其實觸屏筆記本,二合一筆記本對於微軟陣營來說是一個不二之選。

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想選也沒得選,有心做別的也沒能力推動。

但對於蘋果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移動平台穩定,桌面平台也很優秀,設計時做決策只要考慮設備怎麼樣才能更好這一個問題,完全不用拖家帶口。

那麼哪個方案更好呢?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觸屏和touch bar加trackpad:

觸屏屏幕會搖晃,trackpad加touch bar不會

觸屏能簡化操作步驟,trackpad加touch bar也能

觸屏在操作時手和手臂會遮擋屏幕,trackpad加touch bar不會

觸屏更可能會在屏幕上留下污漬,trackpad加touch bar不會

觸屏操作久了手累,trackpad加touch bar不會

觸屏難以精確操控,trackpad加touch bar可以輕鬆做到

觸屏在操作中要求手在鍵盤和觸屏間來回移動,累且效率低,trackpad加touch bar不需要手離開筆記本C面

除此之外,得益於蘋果生態,touch bar還有官方App和第三方軟體商的強力適配,不同App有不同的快捷操作,如果你實在不習慣,也可以通過軟體設置恢復傳統F區按鍵。

當然我知道有很多人質疑touch bar會分散注意力,頭部和眼睛需要來回移動。

其實不然,大多數人操作筆記本時,目光或餘光還是會下探確認鍵盤的。大多數人夜裡用電腦會開燈照著鍵盤,廠商在設計電腦時也是把鍵盤刻字當做默認選項的,甚至鍵盤燈都是中高級電腦的默認配置。touch bar面積很小,受官方的要求,顯示的信息簡短且直觀,所以操作中看一眼touch bar對使用者來說根本就不會折斷他們腦袋。再說了touch bar位置處於鍵盤頂端屏幕底端,看起來一點也不費事,手臂遮擋屏幕對觀感的影響小多了。

補充從蘋果發布會上獲取的資料以及蘋果負責人接受cnet採訪時的談話內容:

Steve Jobs (2010) :

So let me talk for a few minutes about a few of these multi-touch gestures.

You know the first thing you think about is this:

We thought about this years ago.

We"ve done tons of user testing on this , and it turns out it doesn"t work.

TOUCH SURFACES DON"T WANT TO BE VERTICAL.

It gives great demo ,

but after a short period time you start to fatigue

and aft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your arm wants to fall of.

It doesn"t work , it"s ERGONOMICALLY TERRIBLE.

TOUCH SURFACES WANT TO BE HORIZONTAL.

For a notebook , that"s why we"ve perfected our multi-touch trackpad over the years.

Because that"s the way we found to get multi-touch into a notebook.

Craig Federighi (2016):

If you"re on the keyboard you tend to want to stay on the keyboard, if you"re on the trackpad or using a mouse you tend to want to stay on that mouse , and so, having your hands on the keyboard and having just without even lifting your hand to be able to reach a control just right in front of you...(剪輯)

At Apple we build prototypes around all sorts of ideas.

We certainly explore the topic(Mac with touchscreen) deeply many years ago and had working models but decided that it really was a compromise .

For devices that you hold in your hand like a phone or tablet , it"s very natural rest your hand on the tablet and work. That way,we think touch is at its best,and we wanted to build and have built a really deep experience around a multi-touch first user interface.

Grafting touch on something that fundamentally was designed around a precise pointer really compromises.

從兩段信息中可以了解到,蘋果至少在8年前就有開始Touchscreen Mac 的研究,這麼多年的研究證明了一件事:

IT DOESN"T WORK.


用過win8觸屏,最近轉用macbook,我能說觸控板比滑鼠或者觸屏都好用太多了么


屏幕會抖


上面說Apple產品的各種被打臉,什麼iPhone屏幕變大了啊,iPad出mini啊。其實,說白了蘋果骨子裡是個務實的公司,不管是 老喬在的時候還是不在的時候。提出某些反對當前趨勢的言論的只是個別人,而且,我相信他們都知道一個前提,就是技術和市場還不成熟的情況下。

而且,他們產品線上的產品相對較少,因此,他們是不敢隨意冒進的,就是要冒進也是在有巨大優勢的前提下冒進。。他們沒必要在現在已經很受歡迎的Mac這塊做多少創新。。。。Macbook air多少年沒有實質的更新了????

一單市場情況變了,他們的產品自然會做很大的調整。。。這個策略很牛逼啊。唉,要知道 做企業最終還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bi格。蘋果就是那麼務實。。。。

哈哈,話說觸碰。。。。我更其他蘋果出懸空操作啊。。。。如果他們能把kinect一半強大的東西整合近那麼小的筆記本的話。觸控,相對於筆記本來說太low。。。真的太low。。。。。好二啊有沒有。。。。或者。。。台式機。。。也很low。。我多個屏幕文件拖放怎麼操作啊?????想想都醉了。。。。還有50寸以上的屏幕少操作是不是像跳廣播體操啊,大家自行補腦吧。


觸屏就一定好嗎?


因為OS X還沒有為觸控操作準備好,加上Macbook本身也得重新設計

當然實際上,根據我目前的使用經驗,MBA之類的產品就算不能改成變形本,僅僅加上觸屏,並且適配少數手勢(事實上目前OS X針對觸摸板的手勢完全可以直接給觸屏)也是有意義的——刷網頁的時候右手放在屏幕右下角直接就可以用一個大拇指觸控滑動頁面,雙指放大之類的手勢比起蹩腳的觸摸板(沒錯,跟真正的觸屏比起來再好的觸摸板也一樣是蹩腳的)強太多了。


iPhone為什麼不加一支筆?

MacBook為什麼不加觸屏?

因為用戶不需要。

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MacBook 觸控板的多點觸控的體驗比Window的觸摸屏好太多了。

而且按照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垂直觸摸也不讓人舒服。

我也討厭別人摸我的電腦屏幕!


喬布斯說用手觸摸垂直屏幕的體驗就像a piece of shit.


上面一堆給蘋果舔菊的……

蘋果沒有觸碰mac,無非是因為OSX沒有給觸屏做過優化,系統、應用、軟體生態全面跟不上。別以為iOS做得那麼好,OSX上觸碰就是小事一樁。

我認為蘋果目前雖然沒有,但是其實在偷偷憋大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微軟在 2017 年 5 月 2 日發布的 Surface Laptop?
Surface Pro 和 MacBook Air 哪個更值得選擇,為什麼?
Surface 是否是一種設計准入門檻很高的產品?為什麼微軟推出了這麼長時間也沒 OEM 能做出類似的東西?
為什麼蘋果不生產類似 Surface Pro 的產品?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選擇 Surface Pro 3?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人機交互 | 科技 | MicrosoftSurface | 科技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