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聲場感是怎麼實現的?

在用普通雙聲道耳機聽音樂時,某一側的耳機音量大一些,就能使人感覺聲源偏向那一側。相應地,錄音只要使用雙聲道麥克風就可以實現。

那麼聽音樂時產生的前後感,上下感是怎麼實現的?

相應的錄音是不是用多個麥克風組成陣列來實現?

如果的確如此,那麼耳機依然是雙聲道,如何能還原出多個麥克風錄下的聲場?


謝邀

這東西算是聲學姿勢,問混音的人比問玩耳機的人獲得的資源要多一些,因為混音這個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自己腦子裡的知識,人為的把一堆沒什麼立體感的聲音素材給擺放到位,人為構造出一個聲場。

不懂聲場還怎麼人為構建聲場。

當然,我不是這方面大牛,只是一個混音愛好者。給自己樂隊做做demo什麼的沒問題,做出版級的東西我確實還差著點,還需要和各位老師繼續學習。

但基本知識沒啥問題的。

聲音是波,光也是波。人有兩隻耳朵也有兩隻眼睛。所以聲音的立體感和光有許多相似之處。當然,一隻眼睛能觀察出一個2d畫面,一隻耳朵聽到的卻只有聲音高低、強弱、音色,相當於是一維的信息。

簡單來說,聲波的大體頻率影響音高,振幅影響響度,波形的複雜程度影響音色。

傅立葉轉換之後,我們當然也能把聲波給拆成一組頻率不同的正弦波,最大最低那個是音高,剩下的影響音色……總之我們聽到的聲音通常是不同音高組合出來的。

那麼,談到現在,我們也只談了聲音本質上是波,波形變化影響聲音變化。那麼方向、距離組合出來的聲場感又是怎麼來的呢?

人耳朵位於腦袋的兩側,一個聲音如果不在正前方的話,那麼聲音到達兩隻耳朵的響度、時間都有差別。

響度差、細微的時間差(20毫秒之內)就共同影響了聲音的位置。

響度大小本身也可以影響人對遠近的感知。

然而,沒這麼簡單。美人在枕邊輕聲細語,聽起來也許比100米外的鞭炮還要響。響度不是影響距離的唯一因素。

為了方便理解,這裡直接用光來舉例子

我們在一個暗室里,如果你點燃一根蠟燭,那麼你能看到眼前一個明亮的光斑,整個房間亮度微微提升。如果你點亮一盞60瓦功率LED燈泡,你能看到房頂上燈泡亮了,但整個房間也亮了,到處都是明亮的。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除了光源直接射入眼睛的光之外,更大的區別是燈光散落在房間中,再若干次折射進眼睛。

蠟燭燈光比較暗,射到牆上就消失殆盡了,折射回來的很少,

而燈泡的光足夠強,我們得到了很多散射光。

所以,哪怕直射進眼睛的燈光是燭火更多,我們也能輕易知道是因為蠟燭離得近。

聲音也是這樣,除了直達進耳朵的光之外,散射的聲波也會先後進入耳朵。

而除了這一點之外,聲波在折射過程中,低頻穿透性強,更高頻率則容易被吸收/折射。

所以不同次數的折射,保留的音高也不同。也因為高頻更容易被空間中任何物體影響,所以高頻蘊含的方位信息更多,而足夠遠的距離下高頻也會散失掉,所以低頻也確實能提供一個距離感、場感。

再加上那些混合著的混響聲(前面提到的折射聲)所以我們人耳就有一個完美的橫向聲場感知力了。

而縱向聲場,人耳這方面基本靠心理聲學的虛擬,人天生就是覺得高音位置更高,低音位置更低,哪怕是天上一聲驚雷滾滾而來也覺得是遠山上滾下的。而咔嚓那種脆生的聲音則是伴隨著閃電一起來的。

註:上面提到的高頻低頻,都是相對的,所有聲音都有一定穿透力,也會在某些材料/結構下折射、被吸收。但是越低越容易不受影響的穿過,所以我雖然沒提中頻,但實際上中頻也在討論範圍內了。

然後,我一開始也說了,我們所有聲音都是複合的聲音,比如一個吉他,彈最低那根琴弦。加不同的eq就能給人以不同的高度。

除了距離、方位感。樂器的響度、混響程度甚至還能體現樂器的形體感。混響大些、左右略有時間差,人也會覺得這個樂器體積更大。

綜上,這些東西共同影響,導致了音樂的聲場感。

而混音師則是在他混音過程中以他的監聽設備為基準,把每一個樂器的高低音量大小、方位、形體大小都調到合適大。不會過於擁擠而顯得雜亂,也不會離得太遠而顯得聲音乾癟……

這也是為什麼我反對一些hifi發燒友不在意均衡的聲音而單純追求自己喜好的聲部。三頻一變,混音師的藝術創作就全毀了。

同時這一步也證明了:對於流行音樂,混音師設備聽到的聲音就是「原始聲音」我們是有聲音基準的。不像有些發燒友那樣認為反正電吉他要加效果,所以流行音樂就不存在聲音基準了。

我認為,在音樂製作過程中還能產生影響的,順序比較靠後的那幾個人(混音師、製作人、母帶師)他們聽到的東西是為「原始」的。作為「基準」的信號。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人一定要用專業的監聽設備來製作音樂,他們聽跑偏了的話,出來的東西就真不行


說兩句大白話

聲像控制左右音量比例,聲相控制相位差,實現左右

平均電平和動態區分遠近,嫌聲音不夠近就玩命壓縮

控制混響模型和時間,模擬不同的空間感

EQ上適當的頻響激勵也可產生遠近感

人頭音樂除外


一圖勝千言。雖然依舊是不特別嚴謹不特別科學。

假裝有分割線……

以下為原答案。

差不多就是下面這兩張圖所示。

簡單易懂便於理解,但是不特別嚴謹不特別科學。


謝邀

我其實不太懂這些東西,但我可以說下我的看法

簡單的說吧,聲音的距離感其實就最主要是由聲音的強弱造成的,強則會讓你感覺聲音靠近,弱則會讓你感覺聲音離你遠,這是縱向深度的一個對比出來的體現。

而對於左右聲場來說,其實和縱向聲場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縱向本身不深,橫向也大不了的,那為什麼有些耳機 音響聽起來縱向很深,橫向很窄呢?因為他們往往中頻是很薄的,因此聽起來結像會很小,就會產生一種聲場很大的錯覺,但其實這並不是真的大聲場,這在塞子上會常見一些,因為塞子振膜小,離耳朵近,營造大聲場最好的辦法就是削中頻。

至於多個麥克風,很多時候是為了混合不同麥克風特性以及收集不同位置的聲音來進行混響還有調聲,不然我錄製吉他 鼓,很多時候可能一種SM57就能完成了,但是這樣錄出來的東西是不完整的,這些很多軌的麥克風最後是單獨混錄進一個聲道里的,有些則混錄進兩個聲道,因為人腦有腦補效應,兩個相同的聲音 而且響度相同會合成在中間,但是可以通過微調來實現一些聲音相位的調整,當然,也不可能會太多麥克風錄製,因為存在相位抵消的問題的,所以要用合適的。

所以很多麥克風並不是用來主導聲場的主要因素,後期製作往往會起很大的作用


HRTF (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推薦閱讀:

如何從歌曲製作(作曲、編曲、演唱、混音等)角度來評論《僕たちはひとつの光》這首歌?
如何製作消音版伴奏?
網路歌手是如何一個人完成音樂製作的,需要那麼軟體和設備?
iPad 應用中有哪些出色的音樂製作軟體?音樂製作人、音樂人、音樂玩家和愛好者們都拿這些應用做什麼呢?
對於毫無音樂基礎卻想要學習電音製作,有什麼好的提議?

TAG:耳機 | 音樂製作 | 樂理 | 錄音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