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是英語等西方語言的人,說話時可以不假思索地保證單複數、時態等語法規則正確么?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有沒有針對此對非母語的人一些訓練的建議?


被邀

作為一個英語為母語的人我能說:是的,我大部分的時候能自然地,不假思索地保證單複數、時態等語法規則正確。偶爾會不小心犯一些小錯誤。如果不是寫作而是口語,再加上內容,語言比較複雜,那犯語法錯誤的概率會高一些。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並沒有說所有美國人都這樣的意思。美國人教育水平低的高的中間的都有。

教育較弱的美國人估計常犯語法錯誤。


瀉藥……

--

你說正確的漢語時,時間狀語還有「了」和「過」以及大量量詞、虛詞搭配、被動關係、趨向動詞的使用、複句關係詞、上下文邏輯對應、動詞固定搭配等等難道都是充話費送的技能?

——

因為你說得多了,各個詞語搭配還有時間觀念都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反射行為了,你說英語時要預處理根本原因是因為你說得簡直少到無以復加。


不邀自答。

最近在看the big bang,剛好看到一段挺符合題主題目的,雖然有點極端,但希望給題主一個參考。

背景是四人組在討論一個關於時光穿梭的電影情節。

一開始是Leonard在講的時候,出現了下面一個句子

這時候,死理性派Sheldon就跳出來質疑了,說Leonard時態錯了。

然後Leonard苦思一番後進行了糾正。

喜劇的是,輪到Sheldon發言的時候,

Leonard同樣提出質疑,並直坦誠自己並不知道。

然後Sheldon死磕語態問題,讓接下來的對話就變得笑點十足。

尤其是接下來這一段,當時看的時候笑死了,就好像看到sheldon在說繞口令一樣。

請注意Sheldon因為時態問題而說得聲嘶力竭的樣子~

直接聽得Leonard眉頭直皺,Howard目瞪口呆

唯有Raj淡定地來一句He is right。

個人覺得語言的作用在於溝通,外國人用各種時態語態也是為了不產生誤解,但若是像Sheldon死糾結時態問題反而會給人一種用力過度的感覺,當然在平常還是盡量用正確的語法比較好。

建議的話可以多看英文原著或者看一些只有英文字幕的英美劇,或者直接跟外國人交流,多注意人家是在什麼情況用什麼語態的。

以上。


quora上有個老外在問:中國人是如何不假思索地理清以下句子中的人物關係的

例句:你妹的,老娘我剛要出去玩大姨媽就來了,真它娘地坑爹啊!


此問題 可以理解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人 會不假思索的保證這些么 估計你懂都不懂,你只要換位思考就行了

語序

漢語語序如下

  • 基本語序:SVO,有些補語(如許多「介詞」片語和以「地」結尾的副詞等)置於動詞前,有些置於受詞後
  • 「介詞有些為前置詞(如「在」、「從」等),有些為後置詞(如「上」、「中」、「下」、「前」等),前置之「介詞」很多為所謂的半動詞。
  • 數次、形容詞、指示詞和關係子句等置於被修飾詞前方

語素

在現代漢語里,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是最小的語言單位。「一個語言片段,一層一層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單位,就是語素。」例如,「樹膠」這個詞可以分成「樹」與「膠」兩個語素,有「樹木所產生的膠汁」之意。

有些語素可以單獨成詞,如:「我、家、有、個、大」等等,稱為單純詞,也可以和其他語素合成一個新的詞,如:「我們、家庭、沒有、三個、大象」等等,稱為合成詞。還有許多不能單獨成詞的語素,即不自由語素半自由詞素

依音節位數來劃分,可分為:

  • 單音節語素
  • 雙音節語素
  • 多音節語素
  • 非音節語素

依構詞能力來劃分,可分為:

  • 自由語素
  • 半自由語素
  • 不自由語素

漢語詞類,動詞、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介詞和連接詞等。

詞的分類

漢語詞類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分類方法很多,基本上可按照音節形式、內部結構及語法功能三方面來分類。

  • 音節形式:可以分為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
  • 內部結構:只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稱為單純詞,由兩個或以上語素構成的詞稱為合成詞。
  • 語法功能:按語法功能區分的類別稱為詞類,基本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狀態詞、區別詞、數詞、量詞、代詞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嘆詞。
  • 片語/短語
  • 短語可由兩個或以上的詞所組成,也可以由較小的短語結合成為較大的短語。短語如果不加上語調,就不算是句子。短語按其成分的語義關係,可分為並列短語同位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謂補短語主謂短語連動短語兼語短語介賓短語
  • 句群
  • 句群是大於句子的語言片斷,它是由一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前後銜接連貫的句子組成的,同時它又是文章段落的組成材料。

    句群不同於複句,從書面形式看,複句祇有一個句末標點,而句群不止一個句末標點;複句內部的分句結構比較嚴密,常使用成群的或單個的關聯詞語,而句群中的句子和句子之間在結構上比較鬆散,不需要特別使用關聯詞語來表示句子與句子的語義關係;此外,句群還用辭彙手段關聯句子,也即用相同或相似的詞語來關聯,這也是與複句不同的。

    句群和文章的自然段落也不同。一般而言,自然段落是比句群大的語言片段,自然段落通常包含了一個以上的句群。有的時候,段落與句群是重合的,一個句群就是一個自然段落,少數的時候,自然段落比句群還要小,句群里的句子被分為了幾個自然段落。

    句群的分類在語法學上最有意義的是對句群結構類型的分類,這種分類是根據句群內部句子之間組合關係的類型。句群的結構類型常見的有十種:

    1. 並列關係:特點是句群內部的句子是平等並列的關係,各個句子對一件事物的不同方面進行描述,或從不同角度敘述幾件有密切關係的事物;
    2. 順承關係:各個句子按時間或事件的發展先後順序排列,前後句子是承接的關係;
    3. 遞進關係:後面的句子在意思上比前面的句子更進一層;
    4. 總分關係:句子之間一般是先總說,後分說;
    5. 選擇關係:各個句子都是說明情況,讓人從中選擇一種;
    6. 轉折關係:前後的句子在意思上有轉折;
    7. 因果關係:前後句子有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8. 假設關係:也就是前後的句子是假設和結果的關係;
    9. 條件關係:前面的句子提出條件,後面的句子說出結果;
    10. 目的關係:前面的句子提到某種行為,後面的句子說到行為的目的。

    如果句群內部的句子之間祇有一種結構關係,即一個結構層次,就是簡單句群;如果句群內部的句子結構關係不止一種,其結構層次不止一層,就是多重句群。

    句群的切分,是指一個自然段包含有幾個句群時,如何劃分句群的問題。劃分句群,主要是要根據句子之間的語義關係,分出自然段里有幾個相對獨立的語義中心,圍繞著這些語義中心組合起來的句子,就是一個句群。要注意的是,組成自然段的不但有句群,也會有句子,切分時要把句群和句子分清楚。

  • 作為一個中國人 你說個話沒有考慮這麼多吧 老外難道不是嗎


其實有幾個方面英語為母語的人會經常犯錯, 一般與方言有關,倫敦腔,Liverpool, 蘇格蘭,約克等地方的方言會故意講錯

1。動詞 - 因為I, you, he , she ,it , they 在都不一樣但是方言或口語當中經常有人把動詞說成一致:

it ain"t right, he don"t like that, (應該是 it isn"t right, He doesn"t like that) 加上一個我最喜歡的scenes來描述這個問題(沒文化真可怕)。

2. double negatives 也是常見在英語口語但是按照語法也是錯了 (cockney English 裡面比較多)

I ain"t done nothing (我沒有不做了什麼)應該是 I haven"t done anything

I won"t tell nobody ( 我誰都不會不告訴)應該是 I won"t tell anybody

3. past participles 偶爾也會講錯不過目前想不出來例子。

4. Conditional Tense 對很多人來說比較困難 會聽到人說 If I was you, 其實應該是 If I were you...

也會看見,whom, myself, 這樣的詞被用錯 (Whom 是來自於德語的dative case 就能用在介詞後面 to whom am I speaking, for whom is this letter, from whom was this package received)

目前就能想出這麼多。。。但是總之來說,別認為人家是白人/英語為母語的人就會講一口很標準很準確的英文!


我認識一個德國人,他說德語時在想表達存在多個某樣事物的時候常常不用該名詞的複數形式,而用其單數形式,例如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發現他的這個語法錯誤是他在主持一次會議的時候把 「drei Schülerinnen」 說成了 「drei Schülerin」。

關鍵是後來和他接觸的次數多了,我發現這個語法錯誤似乎不是隨機出現的,或者說其實他自己創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德語語法,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語法來說他並沒有錯。我後來就按照總結出來的他的語法在他說話時驗證了一下,發現還真沒有例外。

他的語法是:如果名詞的前面有數詞從而可以明確知道這樣事物有多個,那麼這個名詞就不用複數形式,否則就用複數形式。因此要說成 「Drei Schülerin sind hier」 以及 「Die Schülerinnen sind hier」。(不懂德語的可以參考一下這兩句話的英語直譯 「Three schoolgirl are here」 以及 「The schoolgirls are here」。)

為什麼有種尼泊爾語的即視感……


英語格、位、態變化如此之少,我這個非英語母語的人都能毫不費力的做到題主所說的規則正確。

這並不是自誇,相信知乎上有大票人能做到這一點。

這完全是因為英語語法規則實在太少太簡單。

我知道的在語法規則上最反人類的主要語言應當就是俄語了。我見過的俄國人中就有許多人說話語法明顯不規範,那可是他們的母語。

我個人認為這些繁複的語法規則很多都是冗餘的。見過一位大姐,在俄羅斯遠東跑邊貿,說俄語從來不變詞尾,她在伯力呆了快20年,暢行無阻。

你仔細想一下,中文那麼多複雜的漢字,中國人都記得住嗎?外國人肯定也對此挺好奇的。他們可能大多都沒聽過「提筆忘字」這回事吧。


喜歡這道題!可以把二語習得再梳理一遍啦。

1. 母語是英語等西方語言的人,說話時可以不假思索地保證單複數、時態等語法規則正確么?

絕大多數情況可以的,就如同你講中文可以不假思索地保證量詞正確一樣。

語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描述語法descriptive grammar, 另一種是規定語法prescriptive grammar. 前者是通過研究speaker的表達,總結歸納出的一系列規則,不存在對錯之分; 而後者是一系列明確清楚的、一般應用於外語教學場景的規則,learner通過學習這些規則,可以「正確」地使用語言。前者是「rules follow people」, 後者是「people follow rules」.

我們作為語言學習者,學習的語法都是prescriptive grammar. 可能會有一些資料或是一個老師教我們: 主謂要一致(subject-predicator agreement), 所以要說I go, she goes, we go. 但是說對於native speaker(下文簡稱NS)來說,他們(一般情況下)根本不會接觸prescriptive grammar.

而NS小孩在語言學習階段也是會犯語法錯誤的,例如*I goed這樣。然而他們每天都會聽大人講很多很多很多話,所以一段時間之後就自我修正過來了。順便,語言學家已經發現NS小孩在語言學習階段的錯誤是只能自我修正的,大人就算多次指出錯誤並且告訴小朋友改正也是沒用的。小孩還是會說I goed I goed I goed直到他豁然開朗學會I went的那天。

2.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有沒有針對此對非母語的人一些訓練的建議?

建議就是多聽多讀多說多寫,真的沒別的了。喜歡聽說讀寫什麼,就聽說讀寫什麼。

順便,下圖是語言學家Pienemann總結出的一個表格。St=stage, stage1-6代表從低到高的語言學習階段。可以發現我們覺得很簡單、一般一開始都會學習的第三人稱單數s還是挺難的,在stage 5呢,難怪答主偶爾還會講錯嗯。。。


英語算什麼,德語的那些詞性變格什麼的才是吊炸天啊。

題主應該有自己BALABALA演講一節課的感覺,外國人說英語也那樣。

比如你看一個字,看一遍就記住了,即便那個字很複雜,那看單詞呢?

這就是母語的恩賜啊。


來,題主回憶一下,自己上次用錯「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什麼時候?


這個問題應該讓俄羅斯人來回答。


我個人認為大家學英語只要掌握幾個基本的時態 過去時 現在時 將來時 進行時 就夠了。最重要的是時態統一。好多中國人說話 尤其是描述一項自己的經歷或故事時 多種時態會混用 造成聽者完全混亂:你說的這個事是當時發生的還是你現在的想法?還是要發生的、你講的這個事對未來的影響?

大家如果能掌握這個 基本已經比很多人講得要好了。

多說一些語法問題。英語已經很簡單了 以前的人都用拉丁語。為什麼科學論文用拉丁語呢?因為嚴謹。每一個詞 它的時態 單複數 格,都明確指明了它的發出者和影響者。這樣即使主語或賓語省略或其他比較複雜的情況 listener和reader仍然能通過這個詞來理解它與別的詞的邏輯關係。從這點來說中文是很不嚴謹的 比如說,孤立的一個句子在沒有時間副詞的提示下 沒有時態所以連這個事情什麼時候發生的都不知道(這個實驗做過了?只是猜想?正在驗證?嚴謹對於科學太重要了)

所以相比之下英文好了很多。當你說話是有著清晰的邏輯 明白自己講的每一個詞的作用 比如 he likes video games,ok 我在講他 所以是他likes不是我like(很有可能你會引入對比 比如while i dont like games,所以這時候你要澄清是他不是我對吧)然後是games 因為這個話題很泛泛 not the GTA V game, he likes all the games(比如有人問so he just likes the GTA V game? 你回答No he likes all the games, as long as it"s a game he plays it. )

明白了這個 你說的話就會語法正確 邏輯清晰。

說話前的確要想 但是這事如果熟練0.1秒就會完成。你在講中文的時候腦子裡也會思考你描述的事物的邏輯 只是差一步 你沒有把它表現在中文中 因為中文沒有時態 複數 格。所以你只差一步而已。你在覺得英語里複數時態這些東西很「奇葩」時不妨追根溯源查一查他們的意義 how were they developed, 能加深你對外語的理解。


事實上是在MRI的測試下發現,以英語做母語和以漢語做母語的人腦迴路確實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對於數字的反應最為明顯。英語母語者更偏向於聯繫詞義而漢語母語者則會聯繫字形等方面。如果是錯過了2-4歲這段神經迴路建立的時期,那建議也只能是多多練習,但是在一些時候還是達不到native speaker那樣的流暢。


大部分情況不會,但是偶爾也有人犯錯。

我經常見法國同學弄錯單詞陰陽性或者形容詞忘記加複數之類的小錯誤被老師抓出來批評的(我記得當時寫的是CV,也就是簡歷。。所以對待這種不該犯的錯誤會很嚴格)……

還有我上次問過一個一起上法語課墨西哥同學,你們西班牙語里不是也有單複數陰陽性么,為毛你這段話全都忘記加了……他聳聳肩表示這寫錯單詞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

至於從句啊時態啊之類的,我沒到那個水平很少能意識到對方有出錯……我個人的話,對於一些非常常用的用法基本上是爛熟於心,脫口而出一般不會有什麼錯誤,不熟悉的表達可能需要卡住思考一下才能保證說得出口……這些東西有時候你去問他們,為什麼這裡要用條件式?為什麼這裡用虛擬式?為什麼你們剛才說的blabla明顯不符合語法規則啊?一般不研究語言的當地人也沒法給你一個語法上的解釋,就只會告訴你「c"est comme ?a」(就是這個味!)

所以,你要的訓練建議很簡單也很粗暴,多讀多寫多說,讓自己形成相應的反射即可。我用了兩年左右習慣用法語寫東西以後基本上80%的情況下都不會忘記加複數和陰陽性(除非那個單詞我不知道是陰性還是陽性……),有些常用的表達用的時候就直接出來的,根本不會去思考什麼語法什麼搭配的。

所以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有時候你用母語說話講完不也發現好像語序什麼的有點小問題么,寫錯別字也一樣。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是要仔細檢查才保證沒有錯誤的。


以我所學的法語為例,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確,只是犯錯概率比非母語的人小得多得多。我知道有個中國男生,移民法國,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國內紮實的語法教育,最後在中學法語考試里考得比法國人還好,尤其在變位上出錯比法國同學還少。

BTW,在法語教學中有一種「錯誤語法學」的理論,認為人們會出於省時省力,表達情感,提高清晰度等方面而說出不符合語法規範的句子。當然非母語者不建議去學這種句子,就像魯迅寫的錯別字叫通假,你寫的錯別字就只能是錯別字……


你得拋開本質看問題,從語言的角度看問題,我看你始終離不開語法……其實人家母語者根本不學語法,就像我們中文母語除了中文專業的,也不學語法,照樣聽說讀寫……

其實怎麼做到?很簡單,就像要像學中文一樣探究如何學英文,中文有漢語拼音,英文有Phonics,但是這個是工具,語言的能力關鍵是從閱讀中來……

@Matt Hartzell 英語母語者的路線是

1.小時候的大量聽力辨音韻律節奏積累;

2.有了聽力基礎,學習Phonics;

3.用Phonics去大量閱讀:首先是不理解的流利閱讀,然後是閱讀中提升辭彙量,然後是理解文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一個貓

一匹狗?


事實上並不能。

認識的法國人里有法語非常標準的,每次發簡訊或者閑聊的時候哪怕我句子中有一個很小的錯誤(單複數,動詞變位等)他都能馬上幫我糾正。

同樣,另一個法國朋友,你也不能說他法語不標準(畢竟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但他說法語的時候總是帶著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這一點在寫實驗報告的時候尤為明顯...

事實上由於法語語法的複雜,我曾經和這兩個朋友多次討論過「法國人能否說完美的法語」這一問題,每次討論的結果都是並不是所有法國人都可以。上面例子中法語非常標準的哥們從小就很注意各種語法時態動詞變位,久而久之習慣養成,自然法語說的極為板正。

而另一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小時候看見各種動詞變位就頭疼的不行,至於時態也只會用最常用的兩種。

那麼法國人里說法語標準的人很多嗎?只能說很一般。上課的時候教授有時候會忘記一個詞怎麼變位(通常是一位中國教授),於是會向台下的我們求救,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除了女友別人都沒說對...

手機碼字,失誤見諒。


經常在口語中弄錯he/she...可能因為漢語里他她它同音…


推薦閱讀:

哪些語法可以前接「名詞+である」呢?
為什麼在英語等語言里沒有表達雙數的人稱代詞?
有語言天賦的人學習外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能否在成年後還可以掌握一門外語並使之達到近母語水平?
學外語可以學到思維方式嗎?

TAG:語言文化 | 語法 | 外語 | 外語學習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