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講一下自己的故事吧。今天正好因為這個大哭一場。
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上學時一直名列前茅,本科北大,畢業後在500強公司工作,後來出國留學,美國名校(綜合大學排名Top 20專業學院Top 1)碩士畢業。我在我們家鄉還算挺有名的,是公認的教育成功案例吧。我爸是醫生,我媽是老師,他們的親戚同事朋友家長都非常羨慕他們,認為我很優秀,父母教育的好。
然而我卻一直為心理問題困擾。嚴重不自信,對自己評價很低,認為自己有各種缺點,哪兒哪兒都不行。抗壓能力差。有嚴重的拖延症,每當有任務就一邊焦慮一邊逃避,拖到最後一刻才拚命做完,然後一直自責自己的拖延,並導致越發不自信越發焦慮,惡性循環。收到別人的負面評價時容易崩潰。害怕把自己的缺點展露給別人,畏懼結識新朋友。經常情緒低落,對生活缺少熱情。
在很多人眼中優秀的我,其實根本不認為自己有多優秀,並且一直為心理問題所擾。
一開始我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後來我拚命思考,並且接受好幾次專業心理諮詢,才漸漸想明白。
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兒時父母對我的嚴格要求和評價(特別是批評指責)。尤其是我媽,因為她對我的管教比較多。
1. 嚴重不自信,對自己評價很低,認為自己有各種缺點,哪兒哪兒都不行。
老實說,我顏值還不錯,學習成績好,工作表現優秀,性格總體來說善良可愛,有很多好朋友。然而我並不自信,而且覺得自己各種不好。
因為我內心對自己的要求是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最好。和這樣的標準比較,我當然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且不能容忍自己有缺點,或者犯錯誤。可想而知,這樣的標準是永遠都無法達到的,所以必然會不滿意,不自信。我也承認我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太苛刻了,只是一時難以改變。為什麼對自己這麼高標準呢,因為一直以來我父母對我嚴格要求。舉個例子吧,我初中才開始正式學英語,第一次考試考了94分,還不錯吧。然而我媽得知成績後把我狠狠罵了一頓,罵的我直掉眼淚,後來跑到附近同學家跟她哭了一場。這件事我一直深深記得。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
其他的事記不太清了,反正是父母忙,對我沒有多少溫柔關愛和鼓勵,通常只有在我成績好的時候才會表揚我。我犯錯誤時他們會批評我(帶情緒的那種),很少寬容。總之在他們的影響下,我覺得自己必須做到最好他們才滿意,而且不能犯錯誤,犯錯誤就會被批評。並且把這內化為對自己的標準。這條標準,同時也造成了下面的問題。2. 抗壓能力差。有嚴重的拖延症,每當有任務就一邊焦慮一邊逃避,拖到最後一刻才拚命做完,然後一直自責自己的拖延,並導致越發不自信越發焦慮,惡性循環。
讀碩期間拖延症家常便飯。我的psychologist問我為什麼會拖延,我說因為那些任務給我很大壓力,我覺得太難,太費時間,覺得自己做不好。她很感興趣地問我,你一直學業優秀,本科和碩士學校都這麼好,讀碩成績也是全A,為什麼還覺得自己做不好呢。我說,這些都很簡單啊,並不難做到,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而且都是過去的事了,人要向前看,不應該為過去的成績驕傲。我是真這麼認為。她有些唏噓。她分析,我可能是要求完美,結果給自己太大壓力。並且不願意麵對壓力和忍受焦慮,於是逃避。3. 對別人的負面評價過分敏感
有一周狀態很不好,差點不敢去見我的psychologist,怕我會讓她失望。其實人家哪裡會失望。And why should I care?
還有一次不得不兩次缺席一門課,提前給老師寫郵件,她回復it is surprising and disappointing to her.結果我情緒一下子低落到谷底,還大哭一場。But why should I care?我想,這大概是兒時父母對我的嚴苛和批評留下的後遺症吧。導致我對別人的負面評價過分敏感,玻璃心了都。和我媽的關係平時挺好的,但是每次她命令我做什麼,或者說我懶啊什麼的,我都會立馬像小刺蝟一樣過激反應,特別生氣。4. 害怕把自己的缺點展露給別人,畏懼結識新朋友。
我發現我對人際交往有畏懼感。我害怕把缺點展露給別人,尤其是我認為很優秀的人,哪怕他們是我很好的朋友。為什麼呢?仔細想了想,我怕他們發現我不完美、有缺點、犯錯誤後會judge我,認為我不好,從而不喜歡我。而且我很怕結識陌生人。因為怕他們傷害我。怕他們對我不熱情,怕他們覺得我不好,怕他們不喜歡我。總之,我怕別人judge我,怕別人認為我不好,怕他們不喜歡我。因為這是我從我父母那裡得到的體驗。你可能不能理解,當我鼓起勇氣沮喪地向朋友傾訴我的錯誤和不良表現,他們溫柔地告訴我「沒關係,很正常,我也會犯錯」時,我有多麼想大哭一場。多希望小的時候能被這樣對待啊。
哦對,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招人喜歡。哪怕有很多朋友,哪怕多次被人誇。
被別人誇獎時,我會受寵若驚(覺得意外的驚喜,覺得自己當不起誇),很開心,但是又只當人家是客氣= = 因為我內心深處不覺得自己真那麼好。而且我雙重標準。對別人要求很正常很寬容,對自己卻要求太高。朋友的優點我會特別欣賞和羨慕,換到自己身上就根本不覺得有什麼值得誇的。寫了這麼多,不一定很切題,其實算是對自己的總結吧。
總之,父母對我的嚴格要求和評價(特別是負面評價)導致我對自己要求特別高,要求自己必須方方面面做到最好,做到完美,不能有缺點(覺得有缺點別人就會不喜歡我),不能犯錯誤(犯錯誤會被罵會被討厭)。結果嚴重不自信,拖延症,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害怕不被喜歡。
而且我發現,父母對我的方式容易內化為我對親近的人的方式。比如曾經對前男友就要求特別苛刻。這是很可怕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很怕以後會對伴侶和孩子這樣。我愛我父母,他們也很愛我。我也理解他們不是完美的,而且他們也沒被培訓過怎麼當父母。所以我基本沒和他們說過這些,不想讓他們自責,可能也是不相信他們會改變吧,笑。
從小我就暗下決心,以後有孩子了一定要對TA溫柔、寬容,讓TA在愛中長成心理健全的孩子。不讓TA像我這樣,太難受了,自我治療太辛苦了。
———————————更新分割線———————————
以上原答案寫於2015-05-29以下為2016-4-18更新:
陸續收到了一些朋友的評論,發現有人和經歷過和我相似的痛苦,擁抱每一個人。
過去一年,繼續和自己的內心黑洞抗爭,經歷無數痛苦、努力、沉淪、掙扎,反反覆復。現在的我,好了很多,內心強大了一些,在逐漸接納自己。所以小夥伴們,別灰心,我們是可以慢慢痊癒的。
如果以後還有朋友會看到這篇答案,希望在痛苦的共鳴之餘,也能給你一些希望,和啟發。
總結我的自愈之路,一句話就是——
做自己的教養者。
當年,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那些——無條件的愛,溫暖,理解,包容,鼓勵,支持——多麼渴望,卻知道得不到,而不敢說出口,甚至不敢去期冀,因為知道只會失望的東西——
現在,我們可以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努力學習著,給予自己——
我親愛的自己,我的寶貝,別怕,我理解你,我愛你,從此我會保護你,教導你。父母沒有能力給你的,我給你。
當年那個弱小的,無助的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經長成大人了。雖然還是痛苦,還是無助,面對艱難的生活,經常哇哇大哭,可是一直在磕磕絆絆的走著,從未放棄呢。
親愛的朋友,你也一樣,慢慢的,會一點點好起來的。
Just never give up.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孩子年齡越小時,父母的評價對孩子影響越大。長大到一定年齡,孩子獨立意識崛起,想影響孩子,就要看自己實力的真正水平了。你在哪方面夠有權威,就在哪個方面擁有發言權。否則,呵呵。你看,如果我不先代入自己的背景,你可能會很快想,這傢伙幹嘛的,有娃沒娃,會教孩子嗎,進而對我的觀點表示質疑。如果我不引用教育專家的原話,註明出處,而只是用自己的話轉述一下大牛們的思想,那麼,你也許只會一笑而過,連贊都不會點一下。如果是教育業界權威來講這個話題,肯定是聽者眾多吧,因為之前人家的研究成果和風評已經樹立好了威信。而像我這種沒有事先建立好威信感,那麼又有誰會願意花時間聽我的觀點呢。所以,若想讓自己的評價有影響力,最好,先成為在某個領域裡足夠優秀的人。個人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靈性。孩子是相信自己的,那些對自己很好的評價其實本身就已經存在於心裡了,由大人提前在某些場合下說出來,提前點贊,孩子會覺得深得己心,記得很清楚,努力向著這個自己被肯定的方向發展,直到自己證明。(那是對的,我的確做到了,沒有被看錯。)孩子會記仇的,如果是很過分的批評的話,孩子會記住,恨恨的,然後從小到大用無數事實舉證,直到那負面的話被推翻,終於一雪前恥。(你錯了。我做到了。)又或者他們無力推翻,沒混好,負評價被自己慘烈的證明。(好吧,你說對了。你就希望我變成這樣嗎?)最重點是孩子自己,靈性是否覺醒。內因。
次重點是父母的教育。因材施教,以身做責。這是外因。
假定孩子還小,需要父母的啟蒙、保護和引導,那麼,請指引孩子前往積極的方向。孩子小學以前的培養真的非常重要,就像剛出廠的電腦需要預裝程序一樣,最初注意好擴展和兼容,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心態,等以後孩子覺醒了自己的靈性,就可以自行升級了,受益終生。
這時候,父母的評價要適度,要客觀的有建設性的評價,而不是指手劃腳,嘮嘮叨叨。1、鼓勵、讚揚、多肯定孩子自己可以主觀改進的部分。禮貌,衛生,勇氣,努力,勤奮,等等,積極向上的好習慣。培養孩子擁有上進心。現在要得到他人的認同和欣賞是多麼的難呀,只有父母才更願意無條件給孩子愛,關注。如果父母都吝嗇於對自己孩子優點的讚賞,不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積極的態度和行為,趁早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自己掙扎將是多麼的無助呀。2、謹慎、客觀、少評價那些孩子天生存在、目前難以改變的事情。外貌,身高,智商,非孩子選的衣服……之類非孩子本身的問題。外貌,身高,智商,都是父母的基因決定,嫌孩子笨,就是說自己智商低,是吧是吧。說孩子矮,還不如多曬太陽,吃點蔬菜牛奶骨頭湯。講孩子不好看,您這是要贊助出錢送孩子去整容嗎?說孩子好看、長的高、衣服漂亮,這是真誇孩子還是炫耀/恭維父母自己呢。呵呵。要接受孩子現在的樣子。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嘲或者自謙,讓孩子不因這些自卑玻璃心,自滿吹牛到沒朋友啊。3、及時批評、指正那些孩子明知故犯的真正的錯誤,及,無意犯的需要改正的毛病。孩子雖然大多時展現出的是天使的一面,偶爾惡魔還會控制不住冒出頭來,對那些故意傷害別人的行為一定要嚴厲制止,在家打家長,出門打別人,像個不定時炸彈,一定趁早拆除,別以後上了學,大家還要謝其不殺之恩。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無規矩不成方圓,讓孩子掌握好自控力,別被惡魔情緒控制了,成為惡習的奴隸。不要損害別人,不給他人造成麻煩。還有像坐不直,走路彎腰,離電視太近,肌肉會記錄這些錯誤的姿勢,有些毛病不從小改正,大了再想改進真的麻煩很多。這是一個拼爹的年代,也是一個拼媽的時代。父母要明辨是非,有話好好說,知行合一,言傳身教。別固執的帶著自己的偏見,要有同理心,換位思考。遠離負面情緒,讓孩子在一個有安全感,積極的語言環境中長大。孩子像一面鏡子,會投射出父母的真性情。愛子女。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勉。
以上。感謝閱讀。
謝謝邀請。以下是我以前就這個話題寫的一篇文章,名為,隨口評價孩子是一種罪過,與你共勉。
周六早上一起來感覺兒子有點感冒,流了點鼻涕,倒也沒有別的大癥狀。
午飯是在外面吃的,吃完之後我要辦點事,開車到達目的地後,就讓兒子在車上睡午覺,老公留在車上陪他。鑒於老公是個馬大哈,平時也不怎麼看管孩子,下車之前我千叮嚀萬囑咐:兒子坐的安全座椅很熱,他脖子上又長了些痱子,車裡的空調一定要開足;隨時摸摸他的脖子有沒有太多汗;靠著睡覺不舒服,隔一會兒就調整下他的腦袋,免得總歪在一側睡。老公滿口答應。
約一個小時後我返回,發現兒子沒有在安全座椅上,而是幾乎平躺在副駕的座位上,空調開到二檔,冷風直直地吹向他。他倒是醒了,但一副很委屈的樣子,一看見我就想掉眼淚。我心裡「咯嘣"一響,這可不妙!怎麼能把空調的冷風直直地對著他吹?我一摸他的胳膊,冰冷冰冷的!
把兒子抱出車後,他開口出話了,果然不妙。他的鼻音更重了,也不似平時睡醒後精力十足的樣子。我趕緊追問老公怎麼回事。老公就跟我一五一十地解釋:摸摸他的後背發現他的衣服都汗濕了,就調整了副駕座椅,然後把他抱到前面來,使他離空調更近一些。結果一抱他他就醒了。我問他這樣吹空調吹了多久,老公說:十分鐘吧。
……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同我一樣幾乎斷定:我兒子的感冒加重了——是大汗之後又吹了空調引起的——是孩子他爹一手造成的這個結果?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的。接下來我就開始劈里啪啦數落起老公了:」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孩子出了這麼多汗居然讓空調的冷風直直地吹到他。你看,現在感冒加重了吧,還不知道會不會引起發燒。」
老公倒是一臉真誠地辯解:「你讓我看著別讓他被熱著了,我看他出了那麼多汗,才想著把他抱到前面來的。」
我更惱了,繼續數落道:「他又不像你,每次大汗後都恨不得鑽進空調里。他還這麼小,一熱一冷很容易感冒的,再說,早上已經有點感冒了。」
……
我們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說完之後,我問兒子:「你現在有沒有不舒服啊?」
兒子立刻說:「我現在不舒服。」
我緊張地摸摸他的頭,倒是沒有發燒。稍稍鬆口氣,然後繼續問他:「你怎麼不舒服了?」
兒子說:「爸爸讓我吹空調,我感冒加重了。」
我心裡又是「咯蹦」一響,他是真的不舒服還是假的不舒服啊?怎麼這話聽起來,他比我還清楚自己感冒加重這個事實。
從我返回車裡到車子再起開動駛向回家的方向,由於兒子的那句回答更加印證了我的猜測,我數落老公的話又重複了兩遍。在重複這兩遍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想兒子除了在車裡吹空調,之前還在哪裡吹過比較冷一點的空調,同時觀察他有沒有精神不振、鬧人或嗜睡的表現。
最後我的結論是,如果兒子的感冒有加重,那可能是早上我發現了一點苗頭,現在只是這個感冒的自然加重;也可能是我們吃午飯的地方空調開得太足,在那裡就已經受涼了;也可能是在車上被空調吹了十分鐘受涼了。但是還好,雖然聲音有些變,但其他的一切正常,總之不能完全怪在老公頭上。但老公還是太粗心,也缺乏帶孩子的經驗,以為自己喜歡吹空調孩子也會喜歡,但是他也是一片好心,好歹也算認真執行了我的叮囑;兒子看見我後表現出的委屈不是因為他身體不舒服,而是睡眠被打斷後的不適應;而我呢,下車前就不該多句嘴叮囑他一堆注意事項,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而最終,他的感冒根本就沒有加重。
但是我重要的結論卻不是上面這些,而是:大人帶著嚴重感情色彩的武斷猜測和評論,很容易就變成了孩子眼裡的事實。孩子會學話,也會學著這樣的話再繼續做同樣的事。哪怕有些時候不是直接跟他說的,他也會馬上記下並重複出來。當孩子把大人暗示性的語言再清楚地說出來,又會加重大人的自我暗示,對子虛烏有的事情認真起來,繼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懷疑與抱怨。
這樣的例子在我家數不勝數。比如我下班回家後,總愛問我媽媽兒子今天一天在家的表現,媽媽就情緒激動地跟我大倒苦水,他在家裡是如何如何幹壞事。媽媽總會特彆強調那一天他乾的最壞的一件事:把喝的白開水灑到地上或者把某張重要的發票撕了等等。經常是在我媽媽說完這些,兒子就會哈哈大笑,立即試圖再把這些表演一遍。他心裡很清楚這些都是不應該做的事,但是只要我們格外強調,他就格外願意演習。
周末我們一起開車出去吃午飯,眼看快到目的地時兒子卻想睡覺了,我就拿出零食給他吃,邊拿邊說:「吃點零食就不會想睡覺了。」他吃了不少後我又擔心他吃得太多會影響他吃午飯的食慾,就不想再讓他吃了,結果他說:「再給我吃一點吧,要不然我就要睡著了。」其實他肯定是不困了,就是想多吃幾口零食,然後給自己找了個非常完美的理由。他特別善於拿起我的矛就攻向我的盾。
這也令我想起一次在QQ群里幾個媽媽討論某家幼兒園的情況。一個媽媽說他兒子不願意上幼兒園。
她就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去幼兒園?是不是老師打你了呀?」
兒子立即回答:「是的,老師打我了。」
這位媽媽就懵了,搞不清楚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被老師打過。如果這個媽媽一時衝動,不理性分析一下,像我批頭蓋臉對老公一陣批評,她可能就會馬上致電幼兒園,關注的焦點一下子集中到學校的教學質量上,而不是先自我反省下是不是孩子有哪些性格確實不適合幼兒園的環境。
也許這孩子說的是真的,這所幼兒園確實有體罰,但是在這樣的語境下,我猜他更有可能是被媽媽的語言暗示了。都說孩子太小不懂事,但我覺得他們特別善於感知大人的情緒與觀念的偏頗。(這也許是因為要依賴大人才能生存的本能。)似乎孩子才是最無節操的隊友,總是牆頭草一樣東搖西擺,同樣一個問題,你今天問他和一個月後再問他,很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而這個答案總跟他眼前正處的這個具體情景以及情景里的各種對話有莫大的關聯。和媽媽在一起就愛媽媽,和爸爸在一起就愛爸爸,小朋友們說的是實話,誰讓眼下媽媽(爸爸)正陪我玩呢。
美國七十年代轟轟烈烈的自尊運動,極力倡導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大力讚揚,以為這樣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後來美國的教育專家又推翻了這個結論,認為讚揚某一種結果並不能明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更不會讓他們變得比從前更加努力,相反還可能會使他們放鬆警惕,成績下降,經不起批評。正確的做法是讚揚孩子努力的過程和所具有的品質,哪怕是從倒數第一進步到倒數第二。
這個演變的過程不僅說明外部評價,特別是來自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遠,也說明哪怕是積極正面的卻不考慮前因後果的武斷評價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不是一件總是值得做的事。
不僅僅是讚美,父母對孩子的所有評價,甚至包括對家裡的親人和周圍朋友的評價,都可能被孩子迅速吸收消化,然後變成另外一種模樣的言語或行動表現出來。而越是武斷的評價經過這個過程越容易變得非常離奇和詭異。如果父母是不自知的,那他們很可能想不通孩子怎麼會變得那麼優秀或者那麼不優秀,那麼有禮貌或者那麼不禮貌。
我們經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僅憑道聽途說的隻言片語就站好隊拉開陣勢的口水戰,有時候自己也會不小心加入進去。這些所謂的網路暴民就像是小孩子,輕易被別人影響,然後輕易地下結論。如果你不能理解小朋友,可以觀察下那些極度熱愛口水戰的網民,他們都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我們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終的目的應該是教我們學會批判性思考,從而擺脫孩子「眼見為實,耳聽為實」的「純真」。當我們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注意:當著孩子的面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輕易抱怨配偶或指責別人;不要因為一時情緒激動就把一件事情的焦點忽然轉到另一件事情上;凡事多分析原因,多考慮各種可能性,並把這個分析的過程讓孩子知道,而不是只告訴他一個非黑即白的結論;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就不要在他面前反覆地提及;多觀察孩子,同時多觀察自己孩子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觀點,它們可能都出自我們的嘴巴;謹慎表揚,當然,更要謹慎批評。
小時候周圍人身邊的一句無意的話會對未成年人的心智有重大影響尤其是承認和否定10年前的事情大多都記不起了但是我仍然記得姑父在一群不認識的親戚面前指著我說這孩子是塊讀書的料……恩然後後來一直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城市人對一個好孩子或乖孩子的評價是怎樣的,在農村,家裡來客人了孩子熱情地叫一聲「XX(輩分稱謂),你來了」,然後點個煙、倒杯水,是被認為非常知道啥(非常乖、聰明、有禮貌)。
而我從小到大就是一個不知道啥(沒禮貌)孩子。看到陌生人(陌生的親戚)或者好多謀生人(陌生的親戚)我根本不知道說什麼,自然每一次我都讓我的父母大丟面子,我的父母也非常樂意當著別人的面批評我不知道啥(沒禮貌),越批評越緊張,然後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也依然不知道說什麼。
這個毛病(我不知道算不算社交障礙症)一直持續到現在,我依然不知道怎麼招呼哪些謀生的親戚,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依然不知道說什麼。
長大後,我自然明白,父母越是說孩子不行,孩子自然也就越不行,但已經這樣之後,不大費工夫,你很難將自己修正。
現在,我自己也身為人父了,我自然不希望我骨子裡習慣的教育方式用到我的孩子身上。因此,有打算針對性學習育兒的知識。希望各位知乎大神,如果你有看到我這樣在農村粗暴的教育下長大的人怎樣做父母的書籍,請不吝惜分享信息資源。高中考上省重點中學實驗班,第一學期考試排在班級三十多名。母親說 「初中時候學習好有什麼用,現在啥也不是」 。父親說同事的孩子成績好,我讓他在單位抬不起頭來。於是我到現在依然覺得只要我不優秀,在他們眼裡我就「啥也不是」。他們說多少遍「我們愛你」都沒有用,我覺得他們就是喊口號而已。他們愛的是那個能讓他們 「有面子」 的孩子,愛的是名牌高校、高等學歷和體面工作,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快不快樂幸不幸福,對他們並不重要。
我知道我的感受未必正確,我會勸說自己他們其實是愛我的。
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打心眼兒里相信這一點。看到這個,心很痛,就來回答了。
本人女,生活在一個死板的家庭里。小時候我很喜歡做各種各樣的事,父母也很開心。直到有一天,我沒有做了。他們說我懶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回想起來,我真的懶嗎?
學習拚命 生活拚命 我真的懶嗎?
十五年里,我一直被他們說我很懶 這無形中影響了我 我覺得我不想做 我覺得我本來就是懶。
我真的懶嗎?
可是十五年里,我的心真的一直都是懶的
如果能回到十五年前,莫怪女兒不孝
我一巴掌就扇上去非常大非常大
老師的評價、同學夥伴的評價、街坊鄰居的評價,就算再不好,父母只要支持孩子,那麼孩子就什麼都不怕。我父母從沒給過我好評價。後果就是,我20歲了,自卑,不敢表露,害怕社交場合,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接受別人善意的誇讚,容易自暴自棄,厭惡自我,敏感,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形成一種看別人臉色、眼色的習慣。總之,父母從小就說我是loser,百分之九十我有成為loser的可能,剩下的只能靠自我救贖不成為父母和大眾眼中的loser,過程很困難,我在前進的路上。
現身說法,先匿一個。
高一第一學期的期考,全年級第5,在我們高中這個名次基本是除清北各大學任挑的節奏,那時候得到這個成績單的時候,那個自我實現的喜悅啊!高高興興拿著成績單回家,一心只想著回去媽媽如何認可我,覺得自己的兒子還是很了不起的。回到家把成績單給她然後一臉笑容,她卻說:你看你,平時上學的時候就經常睡懶覺遲到,你高分低能有什麼用,這成績有什麼用?!平時又不講禮貌,家務又不做,我們家怎麼有你這樣的兒子,你的表現你看看你像什麼樣子?!她說這話時那種滿臉厭惡,又完全對你懷疑不信任的神情,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想忘也忘不記。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是完全shock在了那裡,10幾秒鐘反應不過來,完全獃滯了。我當時脾氣大發,接下來的事只是一段無謂的爭吵。事實上今天追溯起來,可能我和我媽媽關係不好也是從這件事開始的(父母離異,上高中了後我才開始和母親親密接觸)。印象中有一段時間,每次考完試的時候,我媽就會說:你肯定不行的,我不知道你嗎?你的成績肯定很差,你不說我也知道,諸如此類。事實上她越是這樣說,我越是想得到她的認可,但是就是每次都考不好,越來越不好。高中三年下來,我再也沒考過年級第5.
高三那年參加省物理競賽,有一個細節我印象很深刻。那時是先考筆試,筆試過了再考實驗。筆試結果出來的時候,我和帶隊的老師一起去看,當時看到我入圍了,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哎呀,不會吧,竟然有我?!但心底里我是知道我肯定可以入圍的,理智上我知道自己的實力,我為這個競賽準備了足足2年,但脫口而出的竟是這話,其下意識的不自信如此。我說這話的時候老師都覺得很憤怒,質問我為什麼這麼說話
高考在考場那時,「你不行的,你不行的,你肯定不如誰誰舍」這種聲音不絕於耳,內心裡不斷冒出那種自我否定的聲音,自己怎麼也抑制不住,真的抑制不住。腦子裡圈是這種聲音在環繞,心煩意亂,題目的意思都看不懂,注意力完全被內心的聲音淹沒。事實上,一直到我現在,大學畢業已好幾年,每當有事情落我頭上要我解決的時候,心底里的這種自我否定的聲音就會冒出來,我只是學會了如何去抑制這種內心的聲音,但我就是一直沒辦法自信起來。我高考考得很差,我記得很清楚,出分的那天,我們班的人在qq群各自報分,我媽在旁邊,看到了幾個人報的分,然後問了我的分數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哎喲竟然差這麼遠?哎喲你看看你,你有什麼用?我一路覺得,天底下的家庭都是這樣子的,從小對父母報以恐懼和不信任。很後來和同學們聊起才知道,那些考得不好的朋友,他們的家裡人說的第一句話大概都是:這些沒關係的,不要太在意,你考得可以了。
事實上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父母的惡意差評對自己的孩子是影響終生的。孩子是弱勢的一方,也是無知的一方,父母就是他的權威,父母說什麼他都會信的,而且不會懷疑。他的自我認知就是從父母的評價開始的。
說一點我個人覺得父母在給自己家孩子做評價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事吧:
1 最重要的還是多鼓勵吧,不是有一本書叫孩子都是被罵壞的嗎。事實上中國社會從小就給我們施加太多的競爭壓力,「別人家的孩子」永遠在碾壓我們,嫌自己家孩子做得不好,但是他儘力了也應該接受其最後結果2 就算沒做好,應該強調也不是太嚴重。印象中我每次表現不好,都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覺得一輩子幸福都失去了,天都塌下來了。事實上失敗了又怎樣,比你差的人一堆一堆的,死不了人。從小缺乏安全感,只是因為父母沒有得到孩子的信賴3 認為孩子確實表現不好的時候,應該有理有據。很多父母在這個點上只會發脾氣,一股腦地對孩子發脾氣,會說很多不必要的造成傷害的話,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其實只要講清楚哪裡不好,怎麼改就行了,你的態度決定了他如何面對自己錯誤的態度對孩子的評價請慎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有些生性內向的孩子還很敏感。將心比心,是人都不希望別人給與自己不恰當的評價,何況是自己最親的人。聰明的孩子總有一天會發現,父母的評價給自己的影響。
事實上,無論再努力,都逃不開的那種永遠否定的眼光,讓我真的很累。說的都是學習方面的事情,只想以點帶面。以上所說只是個人經歷,我也不是心理醫生,可能說的有失偏頗,大家批判性地看,要拍請輕拍。選擇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心情真的好沉重。
在我很小的時候,但我忘了具體多少歲,反正應該不超過小學四年級。那時候我自己睡一個房間、爸媽睡一個房間,但晚上睡覺剛上床不久的時候我總會趁他們不注意在家裡躡手躡腳的走來走去或爬來爬去,並以此為樂。(背景交代完畢,下面說具體事情)
有一天晚上剛上床不久,父母也回了他們的房間,我又躡手躡腳地從我那屋爬出來玩,聽到了父母在他們房間聊天,我湊到他們門口,聽到了我媽略帶無奈的對我爸說:「其實XX(我的小名)真的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聽到這句話,默默的爬回了我的房間,沒再提這件事,也許當時也沒太在意。後來父母當著我面的時候還是會誇我聰明啊有氣質啊幹活利索啊,我雖然會開心的接受,但潛意識裡總有一種「他們是為了誇我而誇我」的想法,覺得他們誇我是為了讓我有自信,說我聰明無非就是想讓我有動力學習,誇我有氣質無非就是想讓我好好學舞蹈,誇我幹活利索無非就是想讓我多干點活,我理解他們的苦心,因此從未說破,但卻沒有了自信,一直到現在,經常遇到挫折的時候會把責任推到「我不是個聰明的人」身上去,所以就不再去追究自己遇到困難的真正原因。
再說一件事情,是2016年新年期間,這時的我不到21歲,在我哥的車上,我哥開車、我媽坐副駕,我在后座上,我們在聊天,好像聊的是我畢業後的工作意向,我那親戚朋友口中「厲害」、每場飯局是焦點人物的親哥這時候來了一句「我看啊,XX以後也就隨便找個工作,這輩子就這樣了」,語氣是那種「好吧好吧勉強就這樣吧」的語氣,完了還接上一句「我看人很準的」。我媽坐在副駕,她肯定聽到了,但也沒反駁,我也沒說話。但是就這一句話,把我之前想像的職場夢啊、做生意發家呀的熱情和信心澆滅了一半。我感覺可能我媽也沒指望我能有多大出息,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就行了,同時也默認我哥的看法——我沒有闖蕩的本事。我知道都是親人,他們沒貶低我的意思,但是真的,我自卑的程度可能又加了一層,它甚至成了我懶惰的借口——反正我也就安安穩穩上個班的命,還想七想八的幹啥呢。
前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實在憋不住了,找我媽傾訴,其中說到了這兩件事情,我媽竟然說她完全沒印象,還很詫異第一件事那麼多年了我竟然還記得啊。其實我也很詫異,是啊,一件小事,這麼多年了我竟然還記得,而且可能還會記一輩子。
真心的提醒做家長的人呀,對孩子多鼓勵,少說一些可能會令他們自卑的話,背地裡說話也要注意,別以為孩子聽不到,他們可能不會質問你為什麼這樣說,但他們會記得。「你很好啊,要不然我怎麼會想要認識你」
這是一個不怎麼熟識的朋友在火車站偶遇時跟我說的,在快畢業的時候。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就是一句很普通的話,可我聽到時感動到想哭。
「你很好啊」這句話連我的爸爸媽媽都不願意向我表達,或是傳遞出他們覺得我不錯的意思父母只會告訴我我真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有時候比起身邊的小夥伴做的不錯了,他們也會說「雖然你這方面做的不錯,可是你知道嗎,你性格內向,這很不好,有可能以後過得不如他們。」由於感覺不到愛以及自我否定,高中以來我有很長時間都是在抑鬱情緒中度過的。
大三下半學期時,我在自修室準備考研,和坐在我對面桌子上的人一樣,每天學習到很晚,可我們沒有說過話。我不自信,有時候很焦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我都覺得他們跟我的父母一樣,不喜歡我。
後來,有人見了我會對我笑,很溫暖的那種,但我沒有回應,因為我已經不知道怎樣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了。
放假時回家時,我自己去火車站,偶遇他們其中一個,等車時他對我說
「你很好啊,要不然我當時怎麼想認識你,有一次我問你怎麼沒去考試。」
「是嗎?怎麼會不錯?」
「反正我們都覺得你很好」
後來他先上了火車,我獨自等了兩個小時,可那兩個小時我一點兒都不孤單。
後來我想到,也許不是偶遇,不需要去自助取票廳的他卻在門口等我,只是為了告訴我一句:
「其實你很好啊」
而這句話真的很溫暖,可我也更希望我的爸爸媽媽也這樣認為。我們想要的是成功時候的一句讚揚,和失敗時候的一個擁抱,僅此而已。他們給的總是否定,所有的肯定只能通過身邊別的人來得到,這樣的挫折教育確實讓我們更加努力,不敢放鬆要求自己,但是我們越努力,想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肯定的期待會越高。而最終他們還是什麼都不說,在沉默甚至嘲諷中揮發掉你所有的躍躍欲試和得意洋洋。下一次,外面的世界裡,你遍體鱗傷地跨過重重阻礙,想像你一定是全世界的驕傲,但回到那個家中,你又會被這樣無聲的否定,一次又一次,你甚至會病態地事事都要得到他們的支持,但就是得不到。沒有回答,沒有迴音,它就這樣悶聲沉入海底。甚至還會無關緊要地挑出一些毛病,真的想問問他們,我究竟哪裡做得不好,你們就不能說一句你做得不錯嗎。這樣的愛太深,我明白,可我就是無法說服自己的情緒。
看你的經歷,想哭。周末兩天照顧孩子,很累,昨晚沒睡好。昨天是父親節,偶爾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在祝福、晚上九點老爸來電話(孩子已經睡了,我也很累),我全部自動屏蔽,很長一段時間不想跟爸媽打電話,不想聯繫,我本善良,我是不是成了「不孝順」的孩子。這兩年很奇怪,有人說有了孩子之後更會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我沒有,我理解的全部是我千萬不要像我的爸媽一樣對待孩子,要尊重他。每次我父母抽空來看孩子,我都很緊張,生怕把孩子弄成心理陰影,我媽是屬於孩子生病不吃藥,我媽捏著孩子嘴巴往裡灌的那種,沒錯,腦補下對待犯人那種。雖然我知道他們也是疼愛孩子的。每次我父母來看孩子(雖然一年可能來十幾天),每天大吵小超和我意見不統一,可能是我的弦綳得太緊了。但是雖然吵,最後結果是大家都激動,大家心情都不好,我媽也不聽我的,每次。從小到大就是這樣,所有的都是她做的對,我買個提拉米蘇,一年後她還能跟我叨叨,「能不花的錢的不花,凈買些沒用的,你看像上次買的那個什麼蘇的蛋糕」;我十年前上大學買的衣服,現在看來是亂七八糟,誰沒有過不忍直視的審美觀,我媽也不扔,每年拿出來擺弄一次,每擺弄一次就打電話跟我說一次,「你看看你買的這些衣服,怎麼穿,別凈買些那些亂七八糟的」,包括現在買衣服,別讓她看見,看見一次說一次,反正我形容一下,就是買100次她有一次認同就不錯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反正各種就是挑我的毛病,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這個菜做的不好,那個事辦得不好,你按照我說的就對了,「你看,我之前說了吧,你要是按我說的就不會現在這樣了」巴拉巴拉。「哼,我看你倆也挺慣孩子,等改天我去了,我給你治治(意思是給治治孩子),」「**(孩子的名字),這麼不聽說啊,等姥姥過去,拿個繩把你綁起來」,有人肯定說,刀子嘴豆腐心,恩,我知道,我全都知道,但是你試試刀子嘴一輩子,換你你試試。我媽是各種事情上說我,再說下我爸吧,他倆飾演的角色不一樣,我爸是在大的方面,我研究生畢業,接著生孩子,然後行情不好,一月工資3000多點,我也知道我的能力一般,但是我只能一邊安慰自己,一邊努力,我就想:我最起碼還可以補貼家用。我今年拿一筆錢還房子銀行貸款,19萬,其實自己的錢真不夠,想還一部分,公婆建議借點全還了,公婆攢了3萬(農村人,咱的錢幾年前給我們付房子首付了)全給了我們,自己剩了幾百也是給我們全家買菜,我問妹妹借了3萬(本來是打算借我爸媽的),故事來了,我跟我爸說我還了四年貸款,還了12萬,2萬是本金,10萬是利息,我爸沒問錢夠不夠,全在糾結其他的點:「早就問你利息高不高,公積金4那個你跟我說了,銀行6這個你就沒說,我根本就不知道」「早就跟你說還了,**(我對象名字)說沒事,不用還,這會又要還,你看,這兩年全給銀行打工了」,慢慢的我厚著臉皮(對,沒錯,我用了厚著臉皮這個字眼,就是我明知道我爸會說侮辱我的話,我還是厚著臉皮說了)說到借錢,我爸又開始了:「你倆工作好幾年了,怎麼就沒攢下錢,太不會過日子了」「你跟你妹妹比比,人家工作還不到三年,就攢了5萬」,我不想說我沒能力,我老公也不能掙錢,我不想說我們家除去房貸、車貸,剩下的生活基本上就全花了,但是這些被我爸逼得就全部跟他說一遍,承認我掙得不多,承認我不過日子,但是實際上爸爸你也知道在大城市一個月的消費有多高,還不用說我每月還著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基金近5000大洋,我的3000工資加老公5000的工資,還不算我懷孕生孩子近一年幾乎沒工資、還不算行情不好老公調動工作工資波動一度1500、2000、3500、4000.我其實很滿足於目前的小日子,我覺得雙方父母身體健康,我和老公的工作也越來越好,孩子也健康快樂成長,在大城市有房有車,其實也很容易滿足,但是我爸媽專門負責揭短,我妹妹是找關係找了個好工作,管吃、管住,屬於事業單位,福利好,宿舍和辦公在一個樓,沒有交通費用,目前沒男友、沒孩子、沒自己的家庭、沒房貸、沒車貸,一個月工資3700,也屬於比較過日子的,實際都擺在那裡,我爸居然說,「你甭說那麼些,人家**(妹妹名字)就是比你過日子,比你會攢錢,人家反正就是剩下錢了」,還講理么??算啦,我借我妹妹的錢,事後我爸媽知道了,非得要給我打款5000(你沒聽錯,5000),我不要,我媽還罵我「我可不願意我孩子吃苦」,「你愛用不用,反正給你打了」,我還真用了,賤不賤(苦笑),但是你放心,我會這個月理財到期還回去1000,花了不到1000,卡上的錢。確實實話實說,這個月很緊張,我現在工資5100,每個月發了工資接著還妹妹5000,不能大手大腳,買亂七八糟的東西了。但是我們是不過日子么,我很委屈,我和我對象都是屬於過日子的人,幾乎不看電影、很少消費、很少下館子,他現在一個月5000,我也是一月5000,已經還了銀行的貸款,就還有公積金,每月總共還1000多一點,其實算到現金沒多少,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很自足。但是話說回來,我爸媽比較能掙錢,年底剩的比我和我對象剩的多,所以腰桿比較硬,感覺自己日子過好了,是不是腰桿能硬氣一些,很幼稚對不對,我也覺得很幼稚,很可笑,這不是正常的父母子女關係。(要出去一趟,不知道待會能繼續上么,待會講小時候,我已經因為困惑現在父母關係大哭的好幾次了,好久沒有如此暢快說出來了)先提交,回來再說。
現在說小時候,爸媽結婚那會家裡很窮,我爸媽屬於比較要強的,種地、養雞、美髮、開浴池、各種忙活,後來又加盟郵政三農服務站,農村的工作不好乾,都是受累的活,平心而論,很心疼他們,因為忙所以在情感上顧不上孩子,在農村是普遍現象吧。我5歲就開始看我妹妹,那會家裡燒飯要大灶,夠不著,就站在鍋台上炒菜、刷鍋。放學後是自己先寫作業,然後去放羊或者去拔草回家餵羊,小夥伴來找我玩,我永遠讓人家等會,因為要餵羊、餵豬、還有點家務。我媽也是眼裡全是活,我小時候是孩子王,屁股後面一大堆孩子跟著,我媽就抱一堆綠豆棵,反正你們也是玩,就一邊摘綠豆一邊玩吧,要不就是給整一大簸箕玉米,讓給搓成玉米粒,小夥伴們在家都是寵著不幹活的主兒,慢慢也就不來找我了。我其實性格很活潑、外向,很喜歡集體活動,現在已經讓我媽打擊的差不多了,我從小到大,每年一到兩次的同學聚會就參加過一次,恩,你沒聽錯,這些年就一次。我媽說家裡這麼忙,你不能走。我有一次特別想去,可能是高中那會,我就哭了,說有像咱家這樣的么,周六周天節假日的,天天忙。我媽火了:「你問我要周六日,我問誰要周六周日,光放假,誰掙錢,你學費哪裡來的」我不做聲了,默默的流眼淚平復心情。我爸媽屬於那種,我和妹妹委屈或者被批評哭了,會大聲呵斥哭什麼哭,讓我們把眼淚收回去的那種。我家裡很忙,每天都有客人,所以對我和妹妹的教育是當著客人的面,估計我家的老顧客都知道我和妹妹的底細,髒話粗話各種貶低批評毫不留情,我只是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默默掉淚,低著頭,望著腳尖,所有話不記得了,就記得每個場景,我就想找個縫鑽進去。我爸媽要強,所以活成的要強的模樣,對我和妹妹要求比較高,等我快畢業了,就說讓我以後自己當老闆,他給我來打工,還不要沒技術含量的活,我還能說什麼呢,估計一個月3000讓他很失望吧,我永遠都達不到爸媽的期望值。我生了孩子我爸媽勸我別想不開,趕緊斷奶扔回老家,然後忙事業,我說,不,我這個年代不同於你那個年代,我現在我不工作我也可以過得下去,我不工作我也要陪在孩子身邊,我媽媽就跟我舉例:咱村誰誰孩子一歲就扔家裡了,現在可好了。我不明白,我有能力把孩子帶在身邊,為什麼扔家裡,和父母分開,對孩子有什麼好,我不理解。
說了很多,說的很亂,希望各位看客可以容忍我的混亂邏輯,這些在我心裡憋了好久,今天說出來可能想到那些說那些,謝謝。
我公婆家相對沒錢,我爸媽就財大氣粗的樣子,其實沒必要,確實是比我和我老公有錢,但是和有錢人相比不算什麼,就是在農村算混的不錯的了。有的時候說話也很不注意,「你們(指我公婆)在那裡看孩子,我們負責掙錢給孩子花」爸媽,我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我爸爸會算賬:說結婚給我打了幾萬、買車打了幾萬、裝修打了多少、生孩子給了多少、爸媽,可能因為我是接受者,我以為你們是不會算的,給就是給,我不會計算我從那一年到現在給了多少,但是你們就給記著,在我用還房子貸款張口要錢的時候,拿出來教訓我,是讓我還么?可以,等我有錢了攢一攢慢慢還,當時說的我真有一種衝動去列印一下從12年到現在的銀行流水明細,看看我爸媽這些年到底給了多少錢。
我說道給孩子買了每月1000的理財,類似教育基金的東西,我爸說我慣孩子,沒必要,你們真行,還給他買。這是姥爺說的話么?讓我每個月交300元,隨工資漲,雖然後來因為日子緊張沒要,我每年還是看情況年底一次給。但是每次都拿來說事,「我們不少你這幾個錢,但是該給的你得給,這是個心意」,我是比較粗心大意的人,從小自己的生日都不記得,原因可能也是童年的事情,我們家不過節,從來不過,我生日、爸媽生日從來沒過過,偶爾想起來說一次,過生日了。臘八節、端午、中秋統統沒有,春節也是鄰居親戚幫忙包餃子,我家要忙到大年三十晚上8點。然後現在稍微輕鬆點了,到了節日,我記得就給他們電話,不記得就被抱怨了。我媽說「你也不知道給我來電話,有了孩子就忘了娘了」,這不,昨天父親節,這兩天身體極度不舒服,心情也不好,故意忽略,今早讓我爸一頓說,說細節決定成敗,你這樣可不行,我們現在是屬於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你不經常來個電話,送個小禮物什麼的。忘記說了,這些我妹妹可以,她屬於比較細心的,現在我妹妹比較受寵。我不想跟爸媽說話、不想,心裡難受,想哭,哭了也不解決事情,就是難受。我心裡早就荒蕪了,自己都沒有還要讓我裝著內心很豐富的樣子對待別人。對不起,我需要哭一會。
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且難以拔除的。我小時候很胖而且黑,與家裡面的姐姐完全不同,她從小就又瘦又白。從我讀小學開始,媽媽和姐姐就說我丑,當我面說當親戚面說,時間久了我也覺得自己丑,臉大。後來身體發育就瘦了,我還是弄那種厚厚的劉海把臉都擋了一半。整個初中都很自卑,高中不敢跟喜歡的男生對視,怕人家發現我丑!後來慢慢的身邊的朋友,男女都有認真的告訴我我不醜,也有人追。可是那種自卑感還是深深的存在。現在上了大學了,大眾評價是形象好的,每次穿衣都會被別人誇瘦,身材好。上個假期回家有親戚說我跟姐姐越長越像了,我媽才發現了我不醜這件事情! 可是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你希望她什麼樣她就是什麼樣。從小對我根植下丑這個概念,不僅僅是對我個人自卑的影響,更讓我在很多時候成為外貌協會的成員。 所以我希望家長們能夠給孩子中肯的評價,你們的言行真的會影響孩子很久,甚至一生。
大概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篇叫《難忘的八個字》的課文,文中的主人公是個唇齶裂且右耳失聰的女孩,課文里寫了一句話「我想除了我父母以外不會有任何人喜歡我。」我跑回家和媽媽講起今天課上的內容,我記得當時的自己用非常平和和理所當然的口吻說了一句話「難道不是本來就沒有人喜歡我么?」那時候我孤僻、自卑受欺負不敢還手。同學對我的譏笑我也照單全收,課間一個人默默坐在角落裡滿腦子幻想,被數學老師說成「腦子有病」,而可怕的是我不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這一切有大半都來自我的父親。父親年輕時十分偏執暴躁,我又淘氣,挨揍總是在所難免。不同於其他父母的打屁股或者打手心,他最喜歡扇耳光,準確地講,是用手大力扯住我的頭髮,另一隻手或拳或手猛烈攻擊我的面部和頭部,打完後第二天常常頭痛,懂事後才知道這叫腦震蕩。除了體罰語言上的攻擊更加讓人難以忍受,背不出單詞就被罵「為什麼不從樓上跳下去」。自己工作不順利會沖我嚷。說要和我一起死,罵得時候咬牙切齒,彷彿我不是他的女兒而是宿敵一般。打我的理由千奇百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媽急著上班把衣服翻亂了,他硬說是我乾的,不承認就打到我承認。所以我對同學對我的侮辱一點也無所謂,你說我沒用?是啊,我爸爸也是這麼說我的,他都想讓我去死,你們說什麼也都算不上過分了。他對我的壞壞的如此純粹,好起來卻也是不帶雜質的好。從小我就貪嘴,向他要零食錢幾乎沒有被拒絕的時候,他愛做飯,更愛給我做飯,從記事起到上大學前,我的早餐幾乎沒吃過包子油條,都是他早上起來現做的,有肉有菜,同學都覺得很誇張。他做飯很好吃,我同學都愛蹭我的飯,他們都覺得我爸爸很好。上了大學,每每機場送我的是他,背後抹眼淚的還是他。現在想起他還是覺得矛盾和茫然,有時候覺得他還不如就一壞到底。省的我恨他時又念記他的好,心裡沉甸甸的背了個不孝的枷鎖。有時候又憐惜他,因為早早也知道他當年也是這麼被對待的,他也確實是愛著我的。更有時候恨自己多了點點聰明,要是能一直把小時候的一切全當作理所當然,現在也不用這麼難受。反正父親對我的影響就是自卑和懦弱,在處理兩性關係時矛盾重重,一方面對成熟的男性極為依戀(這裡的成熟指的是情商、處事最重要的是會照顧人)另一方面又對對方比較防備,要讓對方先付出很多自己才肯慢慢付出,所以我也一直很羨慕那些非常關係平等的情侶。我的母親相對於父親更加理性和和藹,她也會在父親對我辱罵時指責父親,也是她在我上小學五年級後不再讓父親動手打我,她給了我很多啟蒙教育,像朋友一樣和我談話,不顧親戚反對送我到上海很貴的學校讀書,我很感激她。現在我在上海,和本地男朋友談了四年,如果順利可能會結婚,我也曾經因為家裡的反對和錢「遠嫁不孝」的枷鎖痛苦過,現在想開了反而覺得這說不定是對我最好的選擇了,每年恰當的回家住宿,保持一個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就這麼過下去吧。
真的特別討厭,雖然他們物質上滿足我,但在心理上缺少得太多太多。強迫打招呼,只會在學習成績上誇獎,說我長得不知道怎麼說,真的非常討厭
看了好多父母說孩子學習的事,可我媽媽恰恰在這點上做的特別好,從小到大沒問過我成績,考什麼樣都不影響我的家庭氛圍,我的成績倒也一直不錯那我為什麼還要答題呢因為除了這一點,其他的我媽媽都很在意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都會誇小孩,漂亮啊,聰明啊等等等,只要客人一走,我就會站很久,被問客人說的是不是真的(標準答案是不是,答對了才能解散), 你想想那種壓力啊,我總覺得是我做錯了什麼(然而我有什麼錯), 後來我終於猜出了答案,但還會被追問不是真的人家為什麼還會誇?我絞盡腦汁憋了半天才回,人家有禮貌從小到大,不論發生了什麼,不論事情起因,最後都會是我的錯,大概都是這樣的,真是我錯了的,不用說,那一頓教育,可是不是我的錯的,怎麼還能教育呢?比如,在對個人私密特別敏感的青春期,被熊孩子掀衣服,偷看洗澡,很羞憤,於是大喊+生氣,我媽說他就再不對,就一小孩,你至於嗎?你都多大了,一個小孩都處理不好。。。。反正我從來沒聽過我媽媽告訴我,這事你沒錯,你不用難過。總是能在各種各樣的事情里找到我做的不到的地方,如果事情表面邏輯我是沒有錯的,那麼一定是我心理上修養不到,定力不到,能力不到,情商不夠,如果我不能領會,就是理解力不夠我記得在我生病休學特別需要肯定安慰的時候,我媽媽動不動就說某某怎麼怎麼說你的,你看你就是這麼不懂事,這麼大了還怎麼怎麼樣。。。我很難過,我其實一點也不在意別人說了什麼,我難過的是我媽媽也贊同這樣的觀點我高中階段非常歇斯底里,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找不到自己情緒的根源,我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我感到疲倦不想解釋不想說話,在情緒堆積到一定程度就會歇斯底里爆發,其實都沒什麼原因,引發的事情也根本不是我在意的,於是我又常常被說不孝,狠毒,。。。。等等各種足以摧毀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字眼在國外暑假在學校好心幫回家的同學寄存東西,結果我病了很嚴重,都沒法看手機,她回來第一時間沒聯繫上我,各種尖酸刻薄陰陽怪氣的話罵我,好像我要黑了他的破東西,後來忍著情緒跟她解釋了,結果還變本加厲說的很難聽,我忍無可忍的停了一天治療專門等她來拿東西,但她拿了東西還不算 ,出門那一瞬還說,沒人稀得要你的東西!完美的搶了我的台詞! 哦,對,我托她幫我帶了兩件有點貴但在學校用不到的衣服回家,但整整三個月的暑假她也沒給我媽,我覺得丟不了又生病了也沒管,中間我媽問我,我還跟她留言了,大意是病的挺厲害的你回去了也沒能問候,你要去我們家療養我媽媽很歡迎(我媽會中醫理療,之前她說要去,我還說免費,怕她不好意思特意再說一遍),這樣正好幫我把衣服帶給我媽呢。整整一個暑假她也沒回我,要知道在學校的時候可是整天騷擾我的,但是我竟然既沒有懷疑也沒有催她,甚至她尖酸刻薄的挖苦我的時候我都沒有說這事,更沒有態度不好啊什麼的,所以我簡直不能理解她那句話從何而來!所以她拿了自己的碗筷等零碎物品之後,再也沒把我的衣服還給我,但我不打算要了,不想跟這種人再打交道。這事讓我覺得跟吃了蒼蠅一樣,跟我媽說了之後,我媽媽教育了我很久,首先說我對這件事有情緒是不對的,嫌棄我沒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底蘊,後來就是你為什麼不想想別人為什麼欺負你,你不考慮一下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嗎?然後從做人到性格對我進行了全方位的打擊好吧,我不想跟別人打交道,我覺得別人一眼就能看到背後那個不堪的我,不懂事不孝順冷漠自私,我的善良都是假的,熱愛生活都是假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上了那麼多年學其實技能是渣,不會與人相處,沒有情商。。。。我不想說了,因為我不小心撞傷頭腦震蕩,我媽媽說是因為我心性不到,修養不夠,為此我自責難過了很久,每天都在反思自己哪裡沒有做到,我覺得我已經沒有一點可取之處了你可能會留意到我沒有提過我爸,因為一個家暴的,心理扭曲的,希望虐待小孩來控制我媽的人,拿著我媽的工資然後不給我們一分錢,初中我第一次離家上學一周花了十塊錢打了我媽一頓的人,從小就會不明原因被揍到好幾天不會說話只淌眼淚,高中因為成績優異把我揍到休克的人(不然我怎麼會有歇斯底里的那麼一段呢),我不覺得那算一個爸爸所以我只有我媽媽,雖然我媽教育我不管怎樣那也是爸爸,但除此之外,我很少提起,只要出門在外,從來都沒有想起過
影響太大了!
我幼兒園的時候爸爸說我沒主見 後來越長大 我就真的越來越沒主見 很多事情自己有可以發表的意見我也憋著不說 因為覺得就算我說了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到現在 有機會在我面前我不會去主動爭取 總覺得 隨便 無所謂 過得去就行小學的時候 爸爸說我得過且過 慢慢的 我也真的就越來越得過且過 所以到現在也還是碌碌無為
其實這些都是爸爸並不正式的話語 可能就是當時的某件小事反應出來的 然後爸爸隨口評價了一下 也從來沒有重複過 我卻記到現在 自己把自己框死在爸爸對我的評價里了 所以我從小就沒自信心 對自己的認知也很低 怕難 怕犯錯 怕失敗 不敢嘗試 雖然活到現在都沒犯過什麼大錯 但我也深知自己不會有什麼大成就了 現在才20歲 但也好像能看到這輩子的盡頭了……
所以還是想說 父母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 非常重要 你在孩子的心中是權威 你對他的每一個評價他都很看重 所以請多鼓勵孩子 少正面批評【送給正在當父母 以及將要當父母的你們】小時候每次父母說不要我了 我從沒覺得他們是說氣話或者說著玩 那種恐懼你知道么 所以盡量活的小心 累
推薦閱讀:
※五歲孩子不認錯哭鬧,媽媽的解決方法是一邊鼓掌一邊說「你哭吧,你越哭我就越開心」,這種教育方法對嗎?
※和父母斷絕關係 從疑問到自救?
※父母情商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父母離婚真的不自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