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滄浪之水》這本書?

看完後我的心理都陰暗了0.0


最早接觸這本書其實是看的由這本書改變的電視劇《歲月》。那是在2007年,自己還是高二的時候,偶然看到了電視里播放的這部電視劇。被主人公梁致遠(即書中的池大為)的故事吸引,他以一個剛畢業的研究生的身份,被衛生局的聞局長(即書中的馬垂章)留在局裡。同時,還和防疫站的站花許小曼(即書中的許小曼和屈文琴兩人結合的形象)談起了戀愛。一時間,學而優則仕,抱得美人歸,彷彿一條康庄大道就此鋪設好了。我對這樣的情節歷來是感興趣的,也許是之前讀了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然而到後面故事情節變得曲折,主人公的命運更加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花了周末兩天時間租碟把這部電視劇看完了。在大三時,又把這部電視劇看了一遍。剛上研究生時,第三遍看了這部電視劇。等到研究生第三年時,終於看了原著《滄浪之水》。作為一個很少看電視劇,而書很少看第二遍的人,這樣反覆四遍看電視劇和原著,其原因確實源自於這部電視劇及其原著對我的深刻影響。下面,以點評原著《滄浪之水》當中的人物的方式,來分析一下我的感受。

池永昶

池父是一個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形象,也是給予池大為最初的靈魂的人物。池父因為在反右運動中堅持公道,為同事作了幾句辯護,被劃分為右派,在文革中進一步被下放。然而,不管境況如何,始終堅持操守,不肯顛倒黑白。他珍藏的《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素描》便是自己的標杆和寫照。在十二位素描人物的畫像下,池父逐一作了總結,寫下了自己的評論:孔子,克己復禮,萬世師表;孟子,捨生取義,信善性善;屈原,忠而見逐,情何以堪;司馬遷,成一家言,重於泰山;嵇康,內不愧心,外不負俗;陶淵明,富貴煙雲,採菊亦樂;李白,笑傲王侯,空懷壯氣;杜甫,耿耿星河,天下千秋;蘇東坡,君子之風,流澤萬古,文天祥,雖死何懼,丹心汗青;曹雪芹,聖哉忍者,踏雪無痕;譚嗣同,肩承社稷,肝膽崑崙。然後是夾著一張自畫像,下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池父的一生都是依照這些聖人名人的為人處世來要求自己的。然而,這些聖人名人的生活大多窮困潦倒,如果不是天賦英才,有的一手好文筆,或者奔走力行做了一些事,他們的名聲無法傳世。像池父一樣的普通人,沒有八斗之才,卻堅守著這些至聖大德,註定難以在當時的環境下往上爬。池父自己是能安貧樂道,生命當中的重大的變故也沒能讓他做出改變。這樣的品性也影響了青年時期的池大為,池大為蛻變之前一直以父親作為標杆。可以說,池大為後來的轉變,就是一個擺脫父親影響,更實際地融入這個社會的過程。

池大為

本書的主角,全書也是以池大為的第一人稱角度書寫的。

池大為有一個很高的起點,80年代的研究生畢業,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高學歷。80年代正是剛開始大力推行領導幹部年輕化、專業化的時候,池大為是理想的幹部候選人,因此被衛生廳馬廳長直接留在廳里了,作為重點培養對象。然而池大為剛開始在衛生廳的工作和生活並不如意。一是受不了機關工作的清閑。「天天這麼坐在辦公桌旁,沒做什麼像樣的事,倒是坐出了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好像是荒原上的草,不知不覺它就長出了模樣。這麼混混沌沌過了幾個月,就到了秋天。每天就那麼翻翻報紙做點雜事就過去了,我心裡很不踏實,又覺得奇怪,世界上還有這麼拿工資的人。我每天都在盼望著有點什麼像樣的事讓我來做,這盼望總是落了空。每過去一天,我都像在黑暗的台階上踩了個空,心中空落落的。」機關里沒有那麼多事情要做,不比上研究生的時候時時刻刻都可以忙自己的研究,所以剛一清閑下來確實不適應。換到現在,情況也一樣,機關里,很多企事業單位里,不需要干那麼多活,平時就只好看看報紙喝杯茶,養養脾氣。本人認識的某位系裡的教授,當年畢業以後分配到航天部門,然而去了以後才發現,跟自己想像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技術活相反,很多時候都是清閑的,只好「翻牌,挖雷」。後來實在坐不住,便毀約考了研究生,最後走上了學術崗位。池大為倒是慢慢適應了這種清閑,以他的方式。二是看不慣機關里一些小人行為,也不願意去效仿。這一點源自於他內心的清高,源自於從小父親的影響,且在大學裡就有體現。大學時候他就有這樣一種想法,「我在內心把那些將物質的享受和佔有當作人生最高目標的人稱為『豬人』,在精神上與他們划出了明確的界線,並因此感到了心靈上的優越。」進了機關以後,看到丁小槐等人自私自利的做法,感到噁心,並不屑於與之為伍。和馬廳長套近乎的一些機會,他也不想把握,甚至反對女朋友屈文琴去和馬廳長和廳長夫人沈姨套近乎,覺得是委屈了自己的人格。三是耿直的性格。池大為簡直就是那個年代的耿直boy,對機關里的事情一旦看不慣,都會直言不諱地指出來。去調查醫藥市場的假藥情況還不算要命的事,最要命的事是指出廳里買車不合理,浪費。這等於直接否定領導的決定,這在機關是很忌諱的。這樣一來二去,廳里直接把他調去中醫學會坐冷板凳了。這樣一來,池大為從一個很好的開局,走進了一個低谷。女朋友屈文琴也跟他分手了。

在中醫學會的日子是使池大為徹底脫胎換骨的日子。這個脫胎換骨有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並且有強大的催化劑,就是他老婆董柳。剛開始的時候,池大為還是保持著原來的風格和行為準則,做了一個隱士。不過,他並沒有白白浪費時間,在中醫學會的時候還寫了很多論文,這為後來上位打下了一個基礎,業務能力強。池大為的改變是從兒子池一波的出生開始的,董柳生孩子住院要錢,池大為東拼西湊,最後才從妹夫這把錢借到。孩子生下來以後,董柳要給他提供最好的條件,奶粉,食物,冰箱,搖籃,衣服,這都要用錢。池大為的工資自然不夠這麼多錢。孩子生下來以後,原本分到的單人間也不夠住了,岳母也住進來照顧孩子,池大為和董柳的夫妻生活也不方便過了。兒子要上幼兒園,想送去條件最好的省政府幼兒園,然而託了好多關係都進不去,而衛生廳到級別的幹部的兒子,比如丁小槐的兒子,便順利的進了省政府幼兒園。最後還是妹夫任志強幫忙,才最終進了省政府幼兒園。最終促使池大為決定改變的是一次兒子的被開水燙傷的事故。開水燙傷後立馬送去省人民醫院,然而沒帶這麼多錢,一時也湊不齊這麼多錢,自己打躬作揖都沒用,只能打電話給廳里。給丁小槐打了個電話之後,暫時不交錢也順利送孩子進了病房治療。再加上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回北京的同學聚會,比如和晏老師的深刻長談。池大為徹底認識到自己的人生是無根的人生,決定作出改變。晏老師的幾句話特別有道理,「那些人的氣性景仰景仰是可以的,學是學不得的。我景仰了一輩子,學了一輩子,怎麼樣?」,「他們才氣衝天,不可拘於斗室之內,性情獨異,不肯垂首低眉伏小。他們是為社會不容的人,官場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必須出局。這成就了他們,又禍害了他們,他們的一生無不悲涼凄慘。」這是二十年前的衛生廳才子的總結,他當年也是一個池大為,一輩子都保持了這種性格,但希望池大為要改變。池大為在中醫學會坐了四五年之後,決定脫胎換骨,為了妻子,為了兒子,他得掙扎,他得改變,不做一個好人,而要做一個能人。慶幸的是,他有這個潛質。

然而進入圈子是需要交投名狀的。古代要靠血祭,在池大為那個時候得靠打報告。中醫研究院舒院長想拉池大為入伙一起搞垮馬廳長,列了馬廳長七條罪狀搞聯名簽名,把罪狀交到省里。池大為沒簽名,把這一消息及時告訴了馬廳長,馬廳長便把池大為列入了自己的核心圈子。馬廳長沒有經濟問題,自然倒不了。之後,池大為便當上了中醫學會會長,八年之後終於上道了。當然,池大為本身的能力也確實是強,讓他成為一個馬廳長扶得起的接班人。順利辦好了省中醫學會的年會之後,通過了博士生考試,評上了副研究員,又升任了醫政處的副主任。這個階段又辦了一件大事。藉助許小曼的力量,池大為和馬廳長一起申報了一個國家科研課題,組織了一次上檔次的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之前把課題完成出了本書,幫助馬廳長順利申請下來了博士點。這件大事辦成以後,又順利升任了葯政處的處長。剛上任不久,就辦成了一件文宣的大事,將前葯政處長退休後在農場行醫治病的事進行了上檔次的宣傳,上了光明日報,將他樹為了省衛生系統多年來堅持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績的一個標誌。再一件大事,就是順利完成洪災之後的防疫工作,並且順利安排了馬廳長在疫區向省委梅書記的彙報會,並且在電視台上專門對衛生廳的防疫工作進行了宣傳。這之後不久,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同時馬廳長領銜的博士點也批下來了,池大為也晉陞為了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之後,又被任命為廳長助理,可以正式參加廳辦公會議了。這時候不久,又是面臨站隊的問題。馬廳長快到退休的年齡了,而孫副廳長才五十齣頭,很有可能接替馬廳長成為下一任廳長。兩位廳長已經攤牌了。池大為通過省里老鄉的途徑,旁敲側擊到馬廳長可能還會幹一屆,果斷站在馬廳長這一邊,跟孫副廳長那一派矛盾公開。不久,省里人事任命下來了,馬廳長繼續干一屆廳長,孫副廳長外調,池大為被任命為副廳長。池大為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前幾屆副廳長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於是決心只對馬廳長負責,並且盡量低調,馬廳長管事,自己只是辦事。馬廳長安排池大為主管中醫研究院的事情,池大為便盡心儘力把這個事情做好,一件大事就是爭取將中醫研究院的安泰葯業股票上市。這個事情辦得很順利,池大為自己也從中賺了一筆錢,並不違法,只是利用信息優勢低價購入股票高價賣出。這之後不久,中央提出組織幹部要年輕化的方案,廳級幹部60歲以上的要一刀切,馬廳長提出讓池大為作接班人,並且在身體不好住院的時候讓池大為主持工作。池大為本著以靜制動和兩個凡是的原則,除了非常事務什麼也不做。這樣便順利得到馬廳長的信任,接過了衛生廳廳長的位子。

縱觀池大為這一段宦海沉浮的經歷,他實現了一個從純知識分子到幹事的知識分子的轉變。所謂純知識分子,就是容不得一點瑕疵,完全遵守道德準則,不願意為了前途而破壞內心的道德準則,因而往往不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融不入官場主流。他們的脾氣太大,把自己看的太高,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但最後不得不留下一些遺憾,甚至是生活上的窮困潦倒。而幹事的知識分子,他們一方面有知識分子所具備的學問和素養,內心深處還是有自己的價值體系的,如果遵循這些價值體系不會給自己帶來利益損害,他們是願意去遵循這些價值體系的。另一方面,他們更加實際,在面臨抉擇時能夠放下身段變通原則,甚至不惜黑下心來坑別人一把自己上位。他們認識到了有印把子自己的一些想法才能夠付諸實際,才能夠真正做出些改變。早期的池大為便是一個純知識分子,看不慣藥材市場的調查方式,看不慣廳里買車,直接抨擊這種現象,結果得罪了領導自己也被打到冷衙門。而轉變之後的池大為便是幹事的知識分子。首先是通過出賣舒院長獲得馬廳長的信任,然後是乾的一系列的實事展現了自己的辦事能力,在關鍵時刻又堅定支持馬廳長站隊成功,這才最終接班。歷史上,兩種類型的人物都是有的,他們的經歷自然也非常不同。比如李白,仗著自己有才,酒醉之後讓高力士幫其脫靴,傲慢之態盡顯。李白對高力士如此,對其他一些高官的態度可以推測也好不到哪兒去,自然無法融入這個群體。因而唐玄宗自始至終只是欣賞和重用李白的文學才華,並不曾授予他實權,可能也是明白李白若有實權也無法把事情辦好。這對有一腔抱負希望作出一番實際成就的李白而言無疑是重大的。而陳平則屬於典型的幹事的知識分子,不拘泥於那麼多小節。第一,陣營的改變,從魏王咎的陣營轉投項羽的陣營,再轉投劉邦的陣營,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哪邊能重用我、值得我效力就去哪兒,並不拘泥於一個忠字;第二,昧金一事,即收受賄賂,這是陳平剛投身劉邦陣營不久,劉邦手下告發陳平的重要證據,然而陳平是這樣解釋的,「巨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不能說陳平昧金一事是值得提倡的,只是這件事說明陳平辦事很活泛,懂得變通,不拘泥於太多小節。並且,在其後來的政治生涯中,也未見其多麼愛財。

回到池大為身上,他從一個純知識分子轉變到一個能幹事的知識分子,這並不是背叛自己信守的道德品質,知識分子操守,而是懂得了變通。一變則通,這直接促成了池大為後來的升遷,他也確實利用各級平台辦了幾件大事。

董柳

男人有時的轉變是要藉助他人,很多時候要靠女人,或者說來自於女人。陳平當年的交遊得益於取了一個富家女子,雖然她嫁了五任丈夫,陳平依然敢娶她,而最終她的家族也給陳平帶來了交遊的資本。同時代的張耳亦如此,亡命途中娶到一位喪夫的富家女,並因此得到大力資助,張耳因此能夠招到四方食客,最終被劉邦封為趙王。

池大為的轉變源自於妻子董柳的直接施壓。在孩子出生之前,董柳一切都隨著池大為,對生活也感到滿足。然而孩子出生以後,董柳捨不得孩子像自己一樣受苦,對物質的要求提高了,並藉此頻頻向池大為施加壓力。池大為好在是一個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並且還有男人的尊嚴要考慮。這種壓力最終使池大為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另外,董柳本身的醫護技能也是使池大為受益的地方。董柳打針在行,幫馬廳長的孫女打針,直接獲得沈姨的信賴,為拉近池大為和馬廳長的關係起到了作用。而董柳的娘家關係,尤其是任志強,屢次幫了池大為很多忙,也讓池大為認清了錢的作用。自己雖然有學問,但沒錢沒勢,所以很多時候還是比不過任志強說話管用。這種刺激也促使了池大為邁出轉變的腳步。

有了妻子,有了家庭,男人的奮鬥又會更有動力。

晏之鶴

晏之鶴是一個未來得及轉變的池大為。他懂得要往上走應該怎麼做,只是懂得太晚了,懂得時候已經來不及自己身體力行了。好在,他可以指導池大為來做。他,是當之無愧的池大為的老師,他的參謀。

晏之鶴很多話說出來都特別有哲理,也特別實用,屢屢在緊要關頭幫助池大為邁出那一步。第一,在池大為決心轉變的那個夜晚,池大為找到晏之鶴長談,晏之鶴很多話都正中要害。「你想硬著那口氣甚至還要挑戰,又想從中得到一切,那不合邏輯。」「屈原是你佩服的吧,還有李白,他們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怎麼樣?這是幾百年一遇的天才,才沒被浪花淘去,淘去的就不知幾何了。」第二,在池大為從舒院長那得知政變的消息時,本來不知道要幹嘛,只是和晏之鶴通了消息,然而正是晏之鶴在這關鍵時刻幫助池大為作了抉擇,首先是舒院長的罪狀整不倒馬廳長,他逐一進行了批駁,提出只要沒有經濟上的罪狀就肯定倒不了;既然馬廳長倒不了,那就要把消息及時告訴馬廳長,不管多晚都要打電話。「你今天不彙報,明天最遲後天就來不及了,你就是亂黨賊子了,你說你怎麼辦吧」,「今天太晚了還不晚,也許明天一早就太晚了」,「你自己想想吧。今晚不下決心,我可以說你家董柳調動都完了,不是手續還沒辦好嗎?給你找個理由讓你完蛋那是給你面子,其實理由都不必找一個,別以為你家董柳真是什麼人才,那是別人說的一句話,隨時可取消的。你講良心,別人到時候不一定是這樣想,在這些事情上,沒有比講良心更壞事的了」,池大為彙報之後,晏之鶴由衷地為他高興,感嘆道「總算上路了」。第三,在池大為首次接到賄賂時,池大為不知道怎麼處理,跟晏老師說想把錢交給紀委,這時候晏之鶴又及時提供了意見,「你有想法你千萬別以為自己挺身而出前途就一片光明了。你把錢往紀檢會一送,就將了很多人的軍。池大為剛上任就有事件了,那麼多人呆了那麼久沒有一點音信,那是怎麼回事?肯定會表揚你,還可能會上省報,但以後你就是人民公敵,你的路斷了。」並提出最合適的處理方式,悄悄把錢退回去。

晏之鶴就是這樣扮演著一個軍師和參謀的作用,屢屢給池大為提供有益的指導,幫助池大為上道,站穩,前進。

馬垂章

馬廳長扮演著一個典型官僚的角色。應該說他算是一個能幹的廳長,本身是廉潔的,雖然不節約,但也沒有什麼經濟問題。工作也是很有魄力,比如上二甲三甲醫院,申報國家課題,建辦公樓家屬區等。他深諳權力運行的訣竅,懂得說一套做一套,用場面話哄群眾,而實質內容往往只跟最信任的人說,或者只操作。他的核心要求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保證自己權力的排他性和有效性。他進行人事安排和開展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前提進行的。他明白,有位子就是一切,自己的一切都是源自於權力。這或許就是最真實的官僚心態的寫照吧。

丁小槐

丁小槐是典型的鳳凰男。本科畢業後留在廳里。他屬於領導離不開的那種類型。給廳長打開水,為廳長擋酒,給廳長家送單位的柚子,去機場接廳長。這些行為,是廳長所需要的,然而,這只是功狗的行為,而不是功臣的行為。功臣的行為是後來池大為的行為,比如申國家課題,對衛生系統模範進行精神文明宣傳。另外讓池大為看不上的一點便是他謀求升遷的手段太卑鄙,是通過打壓別人來獲得自己的升遷的。比如,池大為剛來時,他視池大為為競爭對手,在樓道高聲呼喊池大為的名字讓別人知道池大為上班時開小差。在丁小槐眼裡,資源是稀缺的,自己想要獲得,就不能讓別人獲得。可丁小槐本身能力有限,這樣的伎倆在升遷初期還有用,在後期沒有真本事,很難繼續往上走。

最後總結一下這本書給我的感受。

一個男人要獲得被世俗認可的成功,需要幾大要素。第一是硬實力,業務素養。在池大為這體現為文憑+文章+課題,他本身有研究生學歷,又在職進修獲得了博士學位。在工作期間還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完成兩個國家級課題。這都是業務素質的體現。第二是辦事能力,池大為本身是有辦事能力的,幾件大事都辦得很熨帖。不會辦事,終究讓人不放心。第三是一個參謀幾個朋友。像晏之鶴,便是池大為的參謀,沒有他的獻謀獻策,池大為上不了道。而胡一兵和劉躍進便是朋友,在心煩的時候能夠說說話,也能提供參考意見,也能幫上忙。第四是一個女人和家庭。這讓男人有奮鬥的動力。第五是一個跟對的領導,他能直接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和高度。

把這本書分析成了成功學,或許有些膚淺還變了味道。然而事實卻是如此。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真實的社會本來就不是書本上聖人口裡描繪的至公至正的樣子,知識分子的操守可以堅持在內心,而行動上卻有必要和光同塵。


這本書對我而言有特殊的意義吧。

07年,我在讀高三,有一次在新華書店買教輔書,忽然間看到一本叫滄浪之水,人民出版社。鬼使神差的我就買下來了。

回到家裡,學習累了,隨便翻開看看,不曾想就再也沒能把眼睛從這本書移開。

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寒冷北國的周六,我從晚上一直看到凌晨四點多,一口氣看完。

也許是這本選擇讓我看到,不是我在選擇書籍。

文章用第一人稱,大段的心理描寫,手法多用白描。很多近似日記的文風,都讓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想講的話太多了。

我就從已有的答案說起吧。

有一個答案說本書大量用了心理描寫,不錯,但是本文的動作描寫也非常出彩,白描,經常使用平實的語言描寫出複雜的心理狀況,所用形容詞都是非常樸拙。給人一種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就是在記敘的感覺。

有個答案說馬廳長是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活法,我是部分贊同的。

這裡,作者用了那個勇士殺了惡龍以後又變成龍的思想。其實,馬廳長以前就是另一個池大為,池大為早晚要成為馬廳長。這個我有空再展開。

先睡了。有空再更新

————————————————更新線————————————————

今天有空再寫一點;

因為手頭上沒有書,很多細節記不清了,大家湊合著看看吧。

上次說到惡龍的語言。其實本書對中國的政治映像的非常透徹。中國的很多政治事件都能在這裡找到投影。(我覺得很多人未必看得出來)

就說惡龍的故事,你以為閻真是根據這個寓言寫的么?不是,中國真的就有這樣的事情。

在76年的時候總設計師第二次起複,當時伍豪剛剛逝世,人們紛紛來到某門廣場上紀念哀悼,慢慢變成聲討4 people help 的大會。當時4 people help 出動軍警將花圈和輓聯撤掉,對群眾打砸搶。是為76年的45事件,當時設計師在伍豪生前的支持下已將是在主持工作了,結果45事件後給總設計師安插一個反革命總後台的罪名,又讓設計師靠邊站了。

這是總設計師被毛第三次整倒。可是,十三年後,面對非常類似的事情,總設計師卻攻守易位。大家想一想八八事件的前後過程是不是跟45非常得像,只不過總設計師是換到了偉大導師的位置上了而已。先是什麼前任領導人逝世,人們紛紛悼念,然後是自己一手提拔的領導人或明或暗的支持,最後不可開交果斷暴力出手鎮壓。自己的提拔的人也要被自己廢掉。

總設計師也要成為自己討厭的人啊。

書中,馬廳長有一批上了黑名單的人,當年池大為很理解,非常為他們鳴不平。但是到他當廳長的時候,覺得對於那些異己分子,自己為了統一思想還是要處理一下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比前一任稍微溫和一些,人性一點。但是,當年的英雄還是成為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樣子。

馬垂章就是將來的池大為。

對了,類似的政治投影還有很多哦。再舉一個,書中前半部分。馬廳長在會議上說歡迎大家給廳里的工作提意見,還說,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只有池大為當了真,提了一通意見,說出自己的想法。馬廳長聽完了一句話也沒說,丁小槐的反應是池大為你真厲害。結果呢,池大為被調到中醫學會做冷板凳去了。

這像不像某黨歷史上反右派的故事?

偉大導師說,歡迎給黨提意見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等到知識分子提出自己的看法,風向一變,成了「引蛇出洞」的陽謀。說話的人全都遭了殃。這兩件事情像不像呢?

再有,池大為在接班前夕,在晏之鶴的啟發下拚命的想怎麼才能讓馬廳長完全對自己放心,將廳長大位交給自己。想的是廳長最關心的就是自己下台後自己的政策會不會被推翻,書中的例子就是衛生廳的大樓被當作陳列室,池大為自己都覺得那麼好的地方不用來做出經濟效益卻被用來陳列功績實在是暴殄天物,覺得馬廳長一定非常關心這個陳列室的去向,在跟馬廳長的對話中,池大為為了讓馬廳長放心,居然說出了「兩個凡是」的話。

這個就非常明顯了吧?WG晚期,偉大導師也是非常關心WG這個他自己一手發動的運動。非常擔心自己死後遭到清算。那麼作為接班人,就打出了兩個凡是的旗號。偉大導師的所思所想就是馬廳長所思所想。應當說,閻真借馬廳長和池大為這對師徒,講出了自己對中國政治的理解。

講到政治官場,我記得知乎上一個公務員說,公務員這個隊伍,最適合的是「有想法,有辦法」的人,比較適合「沒想法,有辦法」的人,」沒想法,沒辦法「也能混。最難的是」有想法,沒辦法「的人,這種人是最慘的。

我想池大為剛開始就是」有想法,不想用辦法「。是最慘的一類人,一畢業就被馬廳長看好,分配帶辦公室天天跟領導打交道,多有前途,一言不慎發配到冷宮。一手好牌都被自己打爛。他是沒有辦法么?

不是。當時他跟晏之鶴聊天,晏之鶴一手摸茶杯,他就知道添茶,晏之鶴就說小池你不是沒有眼色和能力,你就是不想做,腦子還轉不過這個勁兒。

所以,一旦池大為轉個這個彎兒,他就成了」有想法,有辦法「的人。整個仕途也就煥然一新了。

再說說《滄浪之水》的起名,也挺有意思。池大為。池中之物,大有作為。預示著主人公恐怕要經歷一番才能大展宏圖。池也是」延遲「的意思。丁小槐,就是丁小壞嘛。典型的辦公室小人。小壞蛋。當官的是馬廳長、牛省長。當牛做馬。馬廳長的前任施廳長,施廳長前任是聶廳長。一個施(屎),一個聶(尿),都不是好東西。

燕壘生和閻真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作家。(我本人閱讀水平比較低,沒看過什麼《百年孤獨》之類的。)

燕壘生的缺點就是不擅長寫女性和感情戲。但是閻真非常擅長。

《滄》是閻真寫女性比較多的一本書,也非常成功。主要是兩類,一個是以許小曼為主的高幹子弟類型,和以董青為代表的百姓子弟的女性。

兩段戀愛寫的細膩,真切。讓人覺得他真的談過這麼兩個女朋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講池大為為什麼跟許小曼分手,那段講得絕了。說許小曼因為是高幹子弟,覺得高人一等,做什麼都是對的,都覺得是對池大為的施捨,他池大為就應該感恩戴德的接受。

具體那段話怎麼講的我要再看看書,但是意思差不了。我當時覺得太對了。因為自己當時也是這樣的經歷。覺得這本書怎麼講得這麼貼合實際?沒有親身刻骨的經歷萬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

想起來再寫吧。等有空再看看。好多細節都忘記了。問下,怎麼匿名?@FRANK WANG 感覺了好多犯忌諱的東西。

有人說這本書是很真實,其實不對。寫小說是非常忌諱真實的,閻真不會不懂這個手法。事情肯定是有現實的投影但是應該是經過藝術的提煉和加工的,單純真拿官員日記來寫小說,不是香艷日記肯定不會這麼大的影響力的。應該是很多事情糅合、加工、刪選組成的。

有人說這個具有可操作性,千萬別邯鄲學步、紙上談兵。吃了虧就晚了。這只是一本書,是作者表達方式的一種,目的是表達他的觀念,引起共鳴,讓人有啟迪,目的是求仁得仁。你要是拿他當工具書,肯定是不夠用的。


奉上一篇去年的書評。

這段時間的實習比較閑,就把原先讀過一遍的《滄浪之水》再次回味了一遍。池大為,莫瑞芹,尹玉娥…一個個人物就像鮮活的影子,在眼前晃動。

  一、紅與黑

  龐大的紅色機器從古至今運行了數千年,無論朝代更迭,無論人是變幻,不變的生存法則是機器平穩運作的不二法門。在這個不產生任何GDP的體系內,手握權杖作為變現與尋租的唯一途徑,權利成為了唯一指標。在男性競爭意識與人類貪婪本性的主導下,資源的稀缺性讓轟鳴的機器迅速演化成權利的斗獸場。權利的源泉成為唯一的光亮,如同撲向黑暗中明火的飛蛾,無數個體都在朝著一線天鑽營,而能夠帶領自己走向光亮的個體才是唯一需要負責的對象。所有可以調用的資源經過或明或暗形式迥異的化學反應,都可以成為自己撲火的資本。這條伴隨著紅色機器而生的生存法則闡釋了斗獸場內一則則難以理解的怪象,從古至今,未曾改變。

  而與紅色的光鮮雙宿雙飛又遙相呼應的是黑色的罪惡,「自從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利潤是企業的根本,當所有生產力與資源都可以轉換成資本的時候,一切都可以向錢妥協,每一個個體需要負責的對象也只剩下了一張張現鈔。種種怪象在企業中早已司空見慣,其實在體制內也如出一轍。

  紅與黑,錢與權,交織成了整個世界。

  二、你往哪裡逃

  行業之間的巨大鴻溝與迥然差異造成了巨大的機會成本,由此帶來的是選擇職業的一入深似海。由於女性群體在時間的不斷流逝中對穩定與安全感的渴望呈現出幾何級數般增長,作為鐵飯碗的代名詞,無數女性乃至部分穩定壓倒一切的男性都渴望早早地打上紅色的烙印,彷彿是至高的勳章,將自己與核心利益群體緊緊的拴在一起。即使未能如願,也希望伴侶能沾上紅。不管現實如何,無論未來駛向何方,擁有紅色的身份彷彿就像是擁有了永遠的金鑰匙,更大程度上來講,是滿足自己對穩定生活與安全感的極具渴望。

  然而穩定與站隊,清閑與糾葛就像是雙宿雙生的孿生兄弟,自這龐大的紅色機器誕生之出就伴隨左右。只不過對穩定的極具渴望早早已讓人選擇性的忽視了圍繞四周的嗡嗡聲響,基層工作經驗的匱乏更是讓初出茅廬的愣頭青們將舒服安逸與體制划上了等號。

  莫瑞芹,尹玉娥也一樣,懷揣著來到體制內世外桃源的幻想,以逃離社會的野生叢林。殊不知,暴雨梨花的暗器比刀光劍影的血戰更加殘忍和防不勝防。空氣中的冷暖空氣實時轉換,包裹著身在其中的每一個個體。最終,尹玉娥成了池大為的墊腳石,甚至連累自己的丈夫被打上了不得翻身的標誌,而莫瑞芹儘管沒有奔向一線天的野心,但也早早地熟稔了至高無上的生存法則,將自己打磨成了機器的形狀,才勉強獲得一絲生存空間。至於自己的弟弟,更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奈何上躥下跳,努力掙扎,拼勁全力想給弟弟一絲助力,卻石沉大海。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你往哪裡逃?

  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我不下崗誰下崗」的呼喊還在耳邊正聾發聵,國企就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了紅與黑的邊境線,帶著曖昧與朦朧,成為水乳交融的溫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國企早早完成了自己的興衰周期,其他行業無不如此。興衰起伏是萬事萬物運動的規律,不同的是在大氣層中呼吸的個體早早的嗅到空氣中的各種滋味,將自己融入了一個又一個圈層,身上的色彩也早已模糊不清,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總能找到身邊的庇蔭。而雙腳落地的個體們只能無可奈何的眼睜睜看著氣流形成的龍捲風,席捲一切。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天下怎會有免費的午餐。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晏之鶴就是那個不肯改變卻看明白了一切的池大為啊。

至今仍然對池大為想開的那一幕和他跟孟曉敏那一段印象深刻。


謝邀!

首先要聲明一點,《滄浪之水》並不是一部官場小說,而是一部以官場為背景的知識分子小說。

《滄浪之水》要寫的主要是在市場經濟這個大背景下,當代知識分子的選擇問題(可以把池大為看做是當代知識分子的縮影)。

不得不說,窩們這些人整天說著體制如何如何沒有泯滅人性,官場如何如何黑暗,實際上根本沒有經歷過這些黑暗與腐敗,《滄浪之水》給窩的絕望與冰冷的感覺也只是作者傳達出來的,和各種通過ccav日人民報得到的消息其實也差不多,不能把它當作事實本身。所以在對《滄浪之水》如何如何真實地反映了當今官場生態這個問題上,窩持保留態度。

但是就寫作技巧上來看,《滄浪之水》的確可以,尤其是心理描寫,簡直細緻入微。窩記得其中並沒有多少動作描寫,大段大段地對人物內心活動與掙扎的描寫的確精彩,再加上作者本身身處高校,自己也算是一個知識分子,因此其塑造的池大為這個形象,不得不說其身上的理想主義色彩和作者其實是有關聯的。更進一步說,池大為更像是一個沒有走出象牙塔的學生(當然這是在他「看透」了人生之前),他經歷的心靈搏鬥和掙扎幾乎是每一個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年輕人都會經歷的,這也是為什麼窩們雖然看到了池大為的成功,卻痛心不已的原因。

書中的另外一個人物馬垂章也是被刻畫得十分成功。窩們可能會覺得馬垂章是一個反面人物,但是讀完全書卻又發現不是,他只是另外一個走向「成功」的知識分子而已。

全書中的所有人物並沒有被臉譜化處理,包括丁小槐這樣一開始就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人物。所有人物都是在為自己的前途做出合乎常理的事情,沒有人是惡的,也沒有人是善的。人物的性格都飽滿豐富,這是《滄浪之水》最成功的一點。

暫時先說這些吧,略亂


剛工作時讀過《候衛東官場筆記》,一套數本,但讀起來味同嚼蠟,通篇流水帳,毫無文筆可言,雖構思宏大,人物眾多,可故事不過"酒"與"機遇"使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成為日後的大人物,況且機遇是作者早就安排好的,因為他是主人公結尾是要當官的,可現實生活中怎麼就會這麼恰好有一個個機遇在前面向你招手呢?

當時覺得太荒謬,遂棄坑。

工作三年後看了閻真的《滄浪之水》,才恍然大悟這才是官場"小說"。竊以為小說立意構思故需精妙,語言文字也需有可讀性或曰文學性。每個作者的文字都有各自的特點,讀一篇文字就如觀畫一般,這個人是重彩,那位喜歡白描,這位文風華麗喜歡堆砌,那家簡單樸實點到為止。

閻真這本書的特點或說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文學性強。他不貪多,並不想要來個"總覽全局",並沒有那麼多人物出場,講的故事也很簡單:一個以知識份子自居的年輕人初出茅廬,開始如何堅持信念,後來如何一步步蛻繭,這裡我們不能說"成蝶",因為他最後向社會妥協了並不又成為他想做的人、他父親一般的人和那本歷代名人小冊子中那些名留千古的偉人。

如果你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甚至改變不了他人,那隻能改變你自己。這本書一針見血地給你指了出來。這個改變必然是痛苦的,你要殺死內心的自己,你要把正確的當作錯誤的,要把不齒的當作應當的,你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該有多麼的煎熬,閻真棒就棒在把這種心理描寫的淋漓盡致。全書有大量的篇幅描寫遲大為的心理,讀者可以洞若觀火地看到他是怎麼從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年輕人,最後"放棄信念,放棄堅守,成為了一個被迫的虛無主義者"內心的細微變化,在他看清現實之前,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鋪墊,甚至全書到了一多半的時候,遲大為還在激烈的鬥爭還在舉棋不定。

這才是現實啊,改變自己才是現實啊。就在三年前我還在大聲地宣布不要做國家機器上的螺絲釘,要做就做大齒輪!三年後聽到國外留學回來的人說我在國內沒有理想沒有激情墮落了,我一笑道:那你也回來和我一起墮落呀。

這本書該特別推薦給所有剛走出象牙塔的朋友,書裡描寫的不是遲大為,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在這裡並不是想傳播負能量,理想和激情還是要有的,這些是年輕人生活的意義。我想說的是應當適當的妥協,就像老子說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當然老子說的話一般都是做不到的。有人替你撞過了每一堵你可能要撞的高牆,摔落了每一道你可能落進的溝壑,那我們就不要再撞了,除非你有一顆想當烈士的心。


人物勾畫極其精妙的一本小說,言語平實,但細讀起來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哪怕是一閃而過小配角,寥寥幾筆也能勾畫得活靈活現。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其實非常難,必須要有對文字極強的掌控力和豐富的現實閱歷才能做得到。整本書展現了一個真實而冷酷、可笑可悲可嘆的官場,這不僅僅是中國當代的政治畫卷,甚至也可以說是中國曆朝歷代的官場縮影。

反對樓上高票答案說這本書反映男人成功學?開玩笑,池大為的「成功」僅僅是推動劇情的需要而已,他本人的人格最後也墮落了,《滄浪之水》是徹頭徹尾的悲劇,池大為就是另一個馬廳長,在他之後也還會有另一個池大為。官場扭曲人性的歷程就這麼一代一代延續下去。書中還有許許多多官場鬥爭的失敗者,在泥沼里奮力掙扎但還是沉沒下去了,他們才是現實中「池大為」的真正結局。


恐怖游輪的即視感。

中國現在的政治體系無非是幾千年來的延續,這就是所謂的「體制」。

體制異化每一個雄心勃勃的青年人,像漩渦一樣讓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如果你初入官場,想大展身手,針對身邊不合理的現象大肆提意見,那麼不好意思,你就會被邊緣化,被打入冷宮,即使你意見很對,學歷很高,也像池大為一樣被打入中醫學會七年,而僅僅因為你站在了領導的反對位置上。在這個體制下,領導的意見就是一切,而你只需要執行貫徹,並不需要有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已忍辱負重,偽裝自己,爬到一個一把手的地位,自信勃勃地以為能改變這個體制,那所有既得利益者都會抱團,來與你抗衡。面對體制,即使如池大為般隱忍聰明的人,當上衛生廳廳長,面對龐大的體制也是螳臂擋車。

那麼為什麼體制這個東西如黑洞一般將所有光芒都吸入其中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只需對上負責:只要領導滿意了,你的工作才有成績。

讀罷此書,深感在市場化浪潮和體制下,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堅守顯得如此落寞,如池大為的父親在物質匱乏的鄉村默默無聞地過世,甚至連棺木都買不起。文章最後,池大為深感對不住父親,可在社會浪潮席捲之下不得不走向傳統知識分子的反面,通過成長,成為了自己曾經最唾棄的「狗人」。這其中的無奈,又有幾人能識得呢?文末的幾句「池廳長」更是諷刺,無人知曉也無意知曉他的無奈和悲哀,只將他當作利益交換的一個工具,把他當神佛供奉著。

「說道青春的新年,這信念曾像日出東方一樣堅定。突然,我們都沉默了。我們今日的成功超出了當年的想像,可真誠和信念卻只存在於回憶之中。只要將目光轉向現實,思維就本能地駛向另一條軌道。在那裡才有成功,而成功就是一切,別的說什麼都變得意義曖昧,成為多餘。在世紀末的人生之旅中,我們不知不覺就進入了這樣的境地,這兼職就是歷史的安排,而個人不過是被生存的本能推著走罷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精神的根基,成為了懸浮一族。我們在隨波逐流之中編程了新型的知識分子,沒有義不容辭的使命意識,沒有天下千秋的承擔情懷,沒有流芳千古的虛妄幻想。時代給了我們足夠的只會看清事情的真相,因而我們也不再向自己虛構神聖預設終極,不再去追求那種不可能的可能性。我們是勝利的失敗者,又是失敗的勝利者,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我們以前輩的方式說話,但本質上卻沒有力量超出生存者的境界。讀世界來說我們什麼都不是,對自己就是一切,我們被這中殘酷的真實擊敗了,從內部被擊敗了。我們沒有力量對面那些嚴峻的話題,關於身份,關於靈魂,於是怯懦而虛偽地設想那些問題並不存在,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實。」

這是中國數千年來的悲哀,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哀:對面強大的體制,你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什麼。下層的民眾被欺壓慣了,對於不合理不公平也不會吭聲,默默承受著一切;開竅的人幫助「主子」去鎮壓下層民眾,對「主子」伸著舌頭搖著尾巴,對扔過來的骨頭感恩戴德,以乞求有一天能噹噹一把手,趾高氣昂地指揮別人;即使當上了一把手,懷著一種平民的心態壯志勃勃地想大展宏圖,為民請命,也要被體制碰個一鼻子灰——你不想當主子了,看門狗還不幹呢。

所有人都被體制綁架,陷入了一個恐怖的循環。整個體制如黑洞般不見光芒,直至吞噬一切能吞噬的物質。

這應該就是看完整本書的感悟吧。


這本書是大一的時候一個學長推薦的,現在一想起這本書,還能深深感受到主人公的舉步維艱、進退兩難。看完這本書,我沒有對其中的黑暗感到驚恐,而是對那種 夾在理想與現實中,寸步難行感到絕望。

我覺得這本書似乎是將一個「大好人」和一個最黑暗的世界放在一起,將理想與現實、白與黑、善與惡狠狠的碰撞。那種想要正義善良而不能,想要黑暗而不甘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雖然我們都不像主人公那麼「白」,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沒有書中那麼「黑」,但我覺得每個讀者在看這本書時都會想到自己,正如主人公一樣,我們也是從單純善良的孩童逐步成長,逐漸認清現實,漸漸習慣了灰色的世界。想想曾經那些天真爛漫的想法,再想想現實,這種善而不得,惡卻不願的矛盾,怎會不讓我們感到無力、糾結!

歷史決定了我們是必然的庸人,別無選擇。人們看清了真相,解放了自己,卻拋開了良知,放棄了世界。那些看清了真相的人實際上在一種更高的真實中迷失了,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贏家,也是最大的輸家。

在這個灰色的世界中,我們是贏家還是輸家?


文筆好,思想深,像一把錐子一下刺到人的內心最深處!此書的震撼性令我至今難忘,甚至改變了我的很多人生觀社會觀。。。如果說中國是個大染缸,閻真教授的這部社會小說就是將「染缸的絕密配方」公之於眾了!


昨天與人聊天,突然提到這本書。今天與人聊天,再次提到這本書。上知乎搜了一下,居然真的有人討論。

讀這本書時,是2002末,也可能是2003年初。總之,高考前那個冬天,我收到同學從山東寄來的一個大信封,裡面就是這本書。

同學從黑龍江去山東寄讀,我們之間屢有書信往來。抽空幾個好友還會約了時間到網吧上QQ聊天。寄來本書,完全不奇怪。翻來覆去看了沒有字條,以為是送給自己的,並沒多想。

書叫《滄浪之水》,封面畫著那個不論水清水濁都能安然處之的老人家。一望而知是本小說。高三啊,本來沒時間看閑書。那天晚上忍不住翻了幾頁,哪知一看就是半宿。

一周多的時間,看了兩遍。然後收到信說這書是送給某位老師的,並不是送給我。把書交給別人,這影子可是留下了。

到底該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到底該怎麼與世界共處?

小時候家裡書不多,但能找到的都細細看過。就說小說吧,三國紅樓水滸都翻了好幾遍,西遊記封神榜儒林外史鏡花緣,大略也都翻著看過。科幻小說看了幾個叢書,武俠小說曾經鋪了半床。但這是頭一次,突然覺得想思考一下,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我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正」的人。或者說,自己心裡覺得自己應該要非常「正」。據說剛出生的時候,爺爺第一次看到我就給出了評語:「(這孩子)長了一張階級鬥爭臉!」 ——就這麼正。

「正」到,我姥姥開遊戲廳,我放學回姥姥家都要提心弔膽,擔心自己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那時候宣傳中小學生要告別「三室一廳」);「正」到,班主任請我反饋班級里自習情況,我懷疑她讓我打小報告而大吵一通;「正」到認認真真地寫入黨申請書;「正」到去找中學校長和教導主任當面質詢,為什麼給我們全價發盜版的教輔書(好巧不巧 兜里還揣了一把修凳子的鎚子……)——後果是,校長撤掉了我和同去同學的入黨資格。

那時候雖然是文科生,可心裡真沒有辯證法。總覺得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就算行為上不能做到無暇,心裡也追求那個無瑕的狀態。不知道從哪裡學到的書生脾氣,總覺得世界太污濁,沒法相處。又受了菜根譚(其實看的是蔡志忠漫畫)的影響,覺得真味是淡,至人是常。覺得以後最好是埋首書齋,與世無爭;否則一旦出世,便得鋒銳無匹,頭破血流。

《滄浪之水》讀完,這念頭才開始鬆動。

主人公池大為前半段的經歷,恰是我那時自我假想的未來——甚至是一個嚮往的未來。大學畢業,進入專業相關領域,雖然仕途不暢,但也有時間做做學問,研究東西。感覺世間至樂莫不及此。縱然有些塊壘,但知足常樂嘛。誰知八年(書中時間)之後,事件一再發生,主人公開始去嘗試改變命運。這個改變非常巨大,但不是黑化,而是柔化。後面的情節不難推斷,主人公一路化解難題終於爬到了廳長的位置上,算是圓滿。

(比起很多年後讀到的一部長篇《神史》,《滄浪之水》並不是那麼憂傷。前者的主人公在奮鬥了一整部長篇,終於有機會一展抱負的時候,一場車禍結束了所有的故事)

興許是第一次讀當代寫實的作品(其實應該不是第一次),也興許是第一次在主人公身上見到更接近真實的自己,閱讀時代入感非常強,而主人公開始轉變時,對思想的衝擊也尤其大。

彷彿冬天夜晚走上黑龍江冰面,世界靜謐星空美好,腳下冰雪吱吱嘎嘎給你童話一樣的非凡體驗。但這是中國東北的界河,溫度零下五十度,幾分鐘之內,風就會讓你身上殘存的熱氣揮發殆盡。星空與冰雪有多麼純凈可人,寒冷就有多麼清晰深刻。

世界的真相在那時露出了可怕的一角。我的所有的「正」,我自以為是的清高,我跟媽媽講「以後不要指望我賺錢」,我想了很久的與世無爭的書齋夢……其實不過是小孩子天真的想法,說深一點,是對這個世界的逃避。你非但不了解它,你還不想了解它。

而,這恐怕是錯的。因為無知和畏懼而逃避,世界總有一天會找到你,撕碎你的夢。

夢是什麼?夢是梅花鹿在森林裡永遠能無憂無慮的喝水覓食,沒有狼也沒有獵人;夢是父母親人永遠年輕,你可以獨處一室,與世無爭。時間會流逝,而夢會醒。與其醒來面對世界的寒冷,還不如去世界上打拚出一個溫暖的可能。

多年之後回想當時,最大的衝擊可能來自主人公蛻變之後居然仍然是個好人。黑不是黑,也不是白,世界的灰色被勾勒出來。你得了解這種灰,才能為你的「至黑」或「純白」去找到一條可能的路。

昨天和今天,兩次聊天想到這本書。突然發現,時過境遷,我可能又碰到了當時的情況。最近半年工作環境有了較大變動,某種程度上,自己可能又陷入了類似當年的情況。以為自己足夠超然,足夠有經驗,憑藉這些夢想置心事外(對不是身),其實是不對的。你得去做。得忍著所有的心裡的小彆扭去做,不惜打破心裡黑白分明的某些未必有用的那些線去做。(當然原則問題不能突破)

唯此才可能破局。破自己設的局。

深夜答題以自勉。


池大為前期的悲劇,從哪來的呢?他父親。

他父親是他敬仰的人。也是個在現實中碰壁和苦悶的人。

他是被他的父親坑慘了。老爺子自己一生孤苦,鬱郁不得志。仍然堅守著自己那一套,讓兒子也堅守那一套。

人的行為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自己的「主」,這個主就是根植於自己潛意識的一套三觀:如何看待世界?什麼樣的行為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池大為三觀塑造的黃金時期,受到父親的影響太大了。轉不過彎來。

應然與實然。

這個世界,應該是怎樣運作的。這是應然。

這個世界,實際是怎樣運作的。這是實然。

理想主義者,總是以想像來看待世界。可惜世界有自己的道,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現實主義者,順勢而為,以權力界定利益。認清了世界,才不至於碰壁。碰壁了,也可以迅速調整。

進步與墮落。

背叛了錯誤,上帝都會為這種背叛加冕。

池大為終究重新塑造了自己的三觀。認識了遊戲規則,學會運用規則,才能入了局,真正為自己為他人做點什麼。這是真進步。

潛意識。

池大為做出了改變。但是,還不究竟,不徹底。

自己內心時不時地反省與內疚,在父親墳前的慚愧。

說明他還沒有真正從潛意識裡,改造自己的三觀。只是對現實做出了妥協。

當你認為,殺人不犯法,不違背道德,該殺就殺。你殺了該殺的,也不會在心裡過不去。

而當你內心深處的「主」,仍然覺得殺人不對,而你殺人之後只是拿一些自己並不真正認同的理由來自我安慰,比如,我不殺他,他就會殺我。那麼你內心的彆扭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扭曲,人活著焉能不累?焉得不速老。


前段時間剛好看完這本書,看完更加深了自己幾種觀念,一個是要接納,另一個則是不懂得做壞人的人永遠做不好好人。

接納,接納你的周遭,無論貧富貴賤的人,無論好壞的事,先不要以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去下定論,要不會固化自己的思維,同時造成不必要的憤懣。最重要的還是接納自己,你現在的種種就已然如此,不要去悔恨亦不要驕傲,早期的池大為無法接納周遭亦無法接納自己,只能落得無法融入遊戲規則同時給自己很大的苦惱。

另外一點就是不懂得做壞人的人永遠做不好好人。這句話不是主張想做好人的人一定要先去做壞人,而是說你要了解壞人,理解壞人,才能更好地去做好好人這個角色。好人不易,不懂人性的好人則會處處被壞人掣肘,無法施展自己的願景。


我說一下作者吧!這本書是作者在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5樓教師研究生自習室寫的,他在寫書的時候,經常在自習室外面的走廊里走來走去,自言自語。故事情節來源於自己,也來源於周遭,他本身不是一個很圓滑的人,在湖南師範大學發展的並不好,因為這本書被人熟知,最後被中南大學邀請作了教授,老師說他很少說話,但他會認真聽別人說話。


讀的時候感覺現在我們不用一定當上官才能住不錯房子、開上車,不會被自己的朋友看不起,做個用自己技能養家吃飯的人,剩下的時間還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蠻幸運的。現在至少有了這個可以選的選項。


讀到一半讀不下去了,實在共情的厲害。但結果已知。很難受的閱讀感覺,說明作者的成功。

不是公務員不好說這就是現實。但即使不是公務員,在中國政治是無處不在的,還是能體會到體制的那份壓抑。在中國,無處不政治,大學搞學術教育的地方一把手是黨委書記,從商如果沒有政治人脈,據步步維艱。人情社會嘛。關係社會。


學生時代看這本書完全是慕名而來,看完之後深以為然;工作之後,親身體驗才覺得書中許多細節和心理描寫實在精妙,細思恐極。

先馬,改天再來詳細回答。

貼一段摘錄的書結尾的心理活動,書中借池大為的視角,進行了大段的心理描寫,實在是精彩。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字丑勿拍。


題主你好。

這書看的時間較早了,隨便聊聊吧。

你說你感到心中有些陰暗,我覺得你倒是得到了一些味道,陰暗可能正是閆真想要告訴你的現實。

因為從池大為的遭遇來看,這書就是給所有理想主義知識分子的一個警示--你們不要再走我走過的彎路,離開物質基礎空談道德和理想不切實際,執著於此倒有可能走向反面。而你的感受說明你接受了這個警示,相信它對你未來如何做選擇將會有參考意義。

至於這本書,專業的評價說不上來,不過與 @Gideon不同,我覺得寫得非常好,挺真實。這本書其實反思了一些東西,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君子?為了你的聖人理想,讓老婆孩子一起受苦就好嗎?如果儒家和孔孟的聖人理想會把人逼死,那倒不如不做。


這本書很早就看過一遍了,當時剛剛畢業,儘管父母諄諄教導學會做人做事,但他們並沒有給出實質性措施,因此自己並沒有太多體會。直至入職兩年,痛心的發現,自己仍然沒有擺脫一身的學生氣:看不慣的就忍不住指指點點,對弊端痛心疾首,可是能改變什麼呢?

恰巧正看第二遍,又恰巧看到這個問題,覺著這本書還是值得讀一讀的,這一次和兩年前完全有了不同的感受,有些地方引起了共鳴。有很多人對「改變不了環境,改變自己」這句話口誅筆伐,堅信堅持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可是一個人走的快,卻走不遠,我們始終處在我們的大環境中,不是嗎?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切入點有些奇怪,閱讀體驗更像在偷窺一本日記,偷窺一個人的內心。

我並不是一個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的人(非貶義),所以看這本書時並沒有覺得很絕望或是很灰暗,而是很自然的接受了主角的掙扎和改變。

整本書看下來,用kindle標記的地方有很多,而我最記憶深刻的一段是關於池大為翻身前在寺廟旁的感想的。

我理解這些人,他們不是傻瓜,他們將虛構的意義世界當作真實,以此獲得靈魂的歸宿。人需要一個終極,否則他的心就會一直懸著而得不到安寧,而這個終極恰恰不能是他自己。

池大為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我們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沒有誰的悲痛比誰更甚。池大為的精神世界裡,我們的精神世界裡,需要一些公正的,絕對的東西作為支撐,然而誰也不願成為殉道者,因為大家都知道成為殉道者的犧牲往往毫無意義的。

人心理需要這些支撐,然而當我們真正去維護這些支撐時,我們又會失去這些支撐。它們似乎只是我們眼角餘光里的一抹彩虹,感嘆它的美麗然而如果真正將它們引入到生活中它們又會消失不見,但生活還是要繼續,所以大家便一邊懷念著改革者一邊樂於守著舊制度。

1點24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看過《MacTalk·人生元編程》的小夥伴們,你們如何評價這本書?
如何評價靜官《獸血沸騰》這本書?
如何看待《大敗局》這本書?
如何評價《大清相國》這本書?

TAG:小說 | 書籍評價 | 滄浪之水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