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互聯網思維有哪些弊端?

如今互聯網思維正紅,但是這種過於泛濫的互聯網思維是否也產生了一定弊端?是否對某些行業產生了衝擊?在哪些方面有不利影響?


互聯網思維最大的弊端就在於限制了傻子們的思想,凡事都照搬互聯網思維。

就如同當年照搬精益管理,照搬稻盛和夫哲學,照搬阿米巴等等。

我不止一次的講過,當年創建這些「思維」、「體系」的人,都沒有受制於之前存在的理論。

所有的東西,最終都要回歸一點:客戶。

只要你用心去想如何讓客戶滿意,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客戶身上,那麼你不但可能會接近成功,而且可能會是下一個什麼思維的創始人或者開拓者。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不過是互聯網人在高速的競爭中滿足客戶的不得不做的事而已。


我們生活在大數據,互聯網與物聯網的今天。假如斷網一天,輕則精神恍惚,重則行屍走肉,互聯網早以成為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又知道不知道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呢,作為射雞濕的我們改如何把握這個互聯網時代?

首先,你是不是經常會聽人講到或看到toB、toC或者BAT等字眼。好像很高大上,但又一時不能快速理解。

簡單粗暴的解釋:

BAT(百度、阿里、騰訊)互聯網三巨頭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就是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如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網。口訣「企業,中介,溝通好」

C2C(Consumer to Customer)C就是個人,個人與個人間的。如淘寶、拍拍。噢,還有你朋友圈的代購。口訣「你賣,我買,支付寶」

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業對個人,如天貓、京東。口訣「品牌,渠道,銷售好」

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如大眾點評、美團網。就是你買了東西但要自己上門去取。口訣「線上,線下,一起搞」

其次,再來看看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經整理,把互聯網思維概括為以下八種思維。

一、簡約思維:

好像現在到處在說簡約,但早在Google、Apple等產品設計理念中,就透出種極簡思維的魅力。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簡約而不簡單,用最簡單的元素表達最複雜的內容。

看看內容龐雜的導航頁hao123,商品琳琅滿目的淘寶等,他們是如何去體現簡約並展現自己的產品魅力。

二、痛點思維:

設計體驗工作的第一Part,我們會通過調研挖掘用戶在生活中或者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痛點。然後把痛點的方案放大一百倍,讓用戶痛快。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沒有痛點就沒有亮點。

例如打黑的不安全有了打的軟體,看電影排隊買票煩有了團購產品…...

三、爆點思維:

當完成了產品之後,我們必須要給產品加以包裝,塑造產品性格,形成引爆點,引起關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渠道製造輿論引爆社會化營銷。

例如最近火爆朋友圈的足跡:喊著口號「像電影一樣去生活」,形成「大片」的引爆點。

四、粉絲思維:

只要有粉絲,就有口碑。如今的互聯網和娛樂圈的道理一樣。無論是大品牌小品牌,大明星小明星,都非常注重「粉絲」。有粉絲就有關注,有關注就有市場,沒有粉絲的產品不是好產品。

像蘋果有果粉、小米有米粉、華為有花粉,無論是什麼粉,粉絲們最希望有參與感、尊重感和成就感。

五、標籤思維:

為什麼需要產品標籤?它可以讓用戶一下記住該產品。有品牌標示僅僅只是個平淡的開始,能在用戶腦海中形成一個關鍵詞才叫成功。被貼標籤不是壞事,所以不介意別人給你打上「研發狗」,"UI佬"等標籤,方便大家記住你。23333

現在試試回憶有什麼產品及對應的標籤,瞬間想到了陌陌,約pao神器,你懂的~~~

六、屌絲思維:

除了屌絲,還有土豪,高富帥。中國市場報告指出,在一個隨機抽查60後-90後不等的人群中,以有車有房做為分界線,有81.2%的人稱之為「屌絲」。可見土豪和高富帥並不多,說得屌絲者得天下,毫不為過。

雖說屌絲買不了車買不了房,但屌絲卻有一顆土豪的心,在互聯網的消費絕對是杠杠的,服務好屌絲才有產品基礎。

七、迭代思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敏捷開發,是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典型方法論。當等你想好一切,水到渠成的時候別人已經甩你好幾條街了。說干就干,錯了立改,持續試錯微創新不斷探索前行,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特點。

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周迭代,只有不斷更新才能更上時代的步伐,似魔鬼的步伐...

八、媒體思維:

人人都是自媒體,你會在社交圈可能到一些盆友遇到不如意的人生總是需要去感慨一下樸實無華,或是分享或是雞湯或是BB形形色色的方式。這正是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的最高層,自我價值獲得認可,簡單來說就是刷存在感,博得別人認可。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下的我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特別的時代,這是我們的方式。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互聯網是醬紫的。我們射雞濕要怎麼做?觀戰嗎?當然不是,要主動擁抱變化,大膽地進行顛覆式創新。這要求我們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共同改變這個時代。比如交互射雞濕,要更貼近用戶挖掘潛在需求,在產品概念上打破陳規,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

新浪微博@SSSStorm


謝邀。這種沒限制性的問題,基本是沒法回答的。錢有哪些弊端?用手機通訊有哪些弊端?婚姻有哪些弊端?這種廣泛性的問題,怎麼回答都是對的。

互聯網思維有什麼弊端?用錯了地方,它全是弊端。


本人在互聯網創業公司上班。隔壁是知乎股東們新開的互聯網咖啡館,對面是最近因為了炒了30個人在知乎討(si)論(bi)的互聯網科技媒體,工作中接觸的客戶幾乎全是融完preA或A輪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身處如此【互聯網】的環境,坦白說,我並未聽到很多關於「互聯網思維」的談論,原因不外乎二:

1、互聯網思維已經深植於這群人腦中,不需要特意提起;

2、互聯網思維沒什麼太牛逼太了不起的地方,沒必要奉若神明。

兩者我都認同。

回到題主的問題,實在是略寬泛。不知道是想問運營中的互聯網思維呢,還是開發上的互聯網思維,或者管理上的互聯網思維。讓人無從答起。

我試著幫題主梳理一下答題步驟:

1、你認為的互聯網思維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2、它被用於哪些方面(有實例嗎?)

3、那些實例里如果用非互聯網思維來思考執行,會有什麼不同呢?

4、重複2-3

5、拓展到其它領域呢,拔高一個層面去看呢,有什麼不一樣?

6、提煉一下

突然想到之前甚囂塵上的「大數據理論」,用的好的踏踏實實的用了,用的不好的天天叨叨也沒用。

推薦D.Q.麥克倫尼(Q is not for Queen)的《簡單邏輯學》。

我的觀點是:首先確立世界觀,然後再說方法論。

以上,希望有幫助。


互聯網思維的最大弊端是,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加大貧富差距。

參見傳統思維、互聯網思維、半網思維三者的區別。

半網思維不同於互聯網思維,

是一種介於傳統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模式。

傳統思維、互聯網思維、半網思維三者的區別,

形象一點說就是:

傳統思維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互聯網思維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猿(程序員);

半網思維是殺敵一千,自損三百;

傳統思維、互聯網思維、半網思維三者的社會發展後果是,

傳統思維效率低,但是兼顧公平;

互聯網思維效率高,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加大貧富差距;

半網思維效率較高,也能照顧到一定的社會公平。


被神化了而已,不是所有行業都需要有互聯網思維


最大的弊端是客戶的真實體驗性差,如何讓客戶的興趣焦點能夠更加可靠實在的實現意義。


一句話,讓誠時的人學會了吹牛。


互聯網思維相較於移動思維來說,WEB 思維算是移動思維之父,但也不能全盤搬到移動上面,還是要根據移動的特性進行改造。

一、物理差異

物理上的差異包括尺寸上的差異和功能上的差異。

1. 尺寸的差異

PC 能在一屏呈現的內容要多於智能手機,儘管現在智能手機的尺寸是越做越大。屏幕尺寸上的差異導致了,WEB 和手機上設計的布局差異。

同時 WEB 和移動設備的交互方式不同。

手勢的類型要比滑鼠的操作類型要多,利用手勢的特性可以做出很多有趣新穎的交互。

但手指的點擊區域要比游標要大。

並且由於移動場景的「惡劣性」,移動端上內容、字體儘可能做的大些,易識別些。因為你的用戶可能在擁擠的公交、地鐵上,可能在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

2. 功能的差異

相對於傳統 PC,智能手機輕便攜帶,自帶各種感測器。針對智能手機的獨有特性出了不少應用:

還有基於前置閃光燈特性的手電筒應用。基於觸摸屏特性的畫圖應用。其他的,還有類似搖一搖,掃一掃這些功能,在傳統的 PC 上是很難做出來的。

所以在做移動產品時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的特性。

二、用戶使用習慣的差異性

移動思維的差異性集中體現在這個階段,設備的物理差異導致了用戶使用習慣的差異性,所以產品設計人員的思維要在這個階段發生轉變。

我們先了分析下面幾款產品的進化。

博客—&> 微博—&> instagram

更多詳細分析參看我的回答: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 - 互聯網


推薦閱讀:

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進入哪些行業還有巨大機會?
為什麼我越來越覺得羅振宇是個騙子?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賣陽澄湖大閘蟹?
如何用一隻母雞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每天產量1000顆雞蛋?
怎樣看待文章「留幾手炮轟互聯網」?

TAG:互聯網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