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後期會有怎樣的問題?能源城市如何轉型?

大慶油田采出物90%都是水 新華社――經濟參考網

黑龍江大慶油田首現負增長 722家下游企業停產

大慶油田數千職工抗議改變子女分配

如以上新聞,想請教各位以下幾個問題:

1.一般情況下,油田的壽命約為多少年?如果剩餘油量過少,還有開採的價值嗎?(比如只剩1%)

2.國內有沒有能源城市轉型成功的案例?(只想到阿拉伯的迪拜,國內有哪些?)

-------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能」見蔚藍 ,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

本人大慶的,其它油田不是太了解,只能說說大慶的情況。

目前大慶開發的主力是二次採油,也就是水驅,題主給的資料里說大慶油田目前含水百分之九十,其實含水百分之九十已經算比較低的了,大多數井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現在增加採收率的思路是兩條,一條是水驅精細挖潛,通過細化分層等手段把剩餘油搞出來,這個就單井來看效果有限,但是因為目前水驅規模大,所以總體看來效果還不錯。另一條是三次採油,也就是聚驅和三元複合驅,這個受效期短,對地層傷害大,投入高,不過效果很明顯,含水降到百分之八十不是夢。

第一條思路潛力有限,第二條思路開採成本太大,特別是現在大慶逐年減產到3200萬噸的前提下,我感覺成本太高的榨取剩餘油的手段都沒什麼必要了。

剩餘油百分之一,這個概念要看是原始地質儲量還是可采地質儲量,要看當時的技術手段和開採成本,看能源的需求情況。不過我感覺百分之一就沒必要采了,還不如找替代能源。就像當年全世界都用鯨油,後來被石油代替,現在世界上還有鯨類,但是基本上合法商業捕鯨已經沒有了,捕鯨也是為了吃肉,沒人取油了。石油也總是會被替代的。

大慶號稱是要搞百年油田,但是不可能剩下的五十年都是好幾千噸好幾千噸的產出,產量肯定是逐年下調的,這就又涉及到企業人員問題。大慶油田目前還沒有擺脫計劃經濟的思路,許多員工還覺得子女迴流理所應當,實際上這個看似龐大的企業已經有點不堪重負。閑人太多,人力成本比例太大,所以一方面我們看到大慶上繳利稅全國第一,一方面大慶職工個個拿著非常低的薪水。所以說決定大慶能不能走向百年的不是技術發展,是企業改革。

這是涉及許許多多普通員工的利益的問題,能不能壯士斷腕甩掉包袱,能不能解決好大批量裁員後的社會穩定問題,比提高採收率更重要。

至於轉型,大慶這個地理位置交通並不算便利,目前看來也就畜牧業還能有點搞頭,之前引進沃爾沃工廠到大慶,也是為轉型探索條路,不過據說這廠子現在好像還只有一條生產線,只是據說。

至於國內有沒有能源型城市轉型成功的,我不清楚,但是直覺告訴我應該是沒有……


先回答問題,有點答非所問。。。

1. 油田的壽命肯定要看開採的程度,技術層面的問題我不是很懂不敢妄言,只是據我所知,大慶油田現在產的油質量過次,所以很大的部分還是依託進口石油,好在前期資本積累已經不錯,有足夠的資金

2. 國內目前來看,並沒有成功轉型的案例,比如東營的產業結構也很單一,克拉瑪依也一樣

而能源城市如何轉型,這個問題比較龐大,我試著回答一部分吧

首先國際上有很多能源城市,如果對他們發展現狀進行一些分類,大概能分出幾類:

1. 通過產業多元化轉型的,如美國Houston,加拿大Calgary,包括迪拜

2. 通過海上資源轉型的,如加拿大St. johns, 挪威Stavanger等

3. 自身本來沒有資源,但是通過輸入資源,比如原油,進而發展附加值高的資源加工部分,來發展經濟的,比如新加坡裕廊島,甚至南京

4. 還處於資源輸出階段,沒琢磨轉型的。。。

第四個就不說了,第三個稍微說一下,新加坡的裕廊島,通過對資源的輸入,通過在石油產業鏈縱向延伸,使得石油石化產業迅速集聚發展,但是城市功能比較不足

第二個的話,普遍特點是本身臨海,自身的海洋產業有一定基礎,而近年來發現了海洋油氣,直接富裕了,進而就發展海洋科技啊 海洋裝備啊 海洋生物科技啊blablabla的,屬於有一定產業發展方向的

第一個,產業多元化發展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歷史因素啊,政府支持啊等等,以休斯敦為例供參考~,人家大概在1900年左右發現石油的吧。。然後順帶延伸了下石化產業鏈,但是由於60年代冷戰影響,美國加強軍事力量,將休斯敦定位成太空中心,大力發展了航空業,也因此帶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而80年代的油價暴跌,讓休斯敦經濟重挫,使得政府更加認識到了產業單一的禍害,於是90年代在政府支持下,大力發展軍工,航天航空,生物醫療等高科技產業,大量的企業入駐進一步增強了人才儲備及資金儲備,人才資金和企業同時推動了高端服務業,比如國際金融,商貿物流等,城市建設也得以提升,產城互動發展讓休斯敦即便在金融危機過後,就業率扔逆市增長,現在已是美帝經濟支柱城市之一了

Calgary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加拿大里,這個城市的工程師數量最多

因此我個人感覺,人才是轉型的根本,而城市與產業的綜合建設是吸引人才的前提,政府的意識覺醒和政策引導力度則決定了產業轉型的力度及城市建設的力度,大慶和東營已經完成了資源轉化成資本這個過程,如何在傳統產業鏈上加強縱向延伸並根據自身優勢發展新興產業,同時不忘了城市功能的發展,才能最終完成轉型的目標


謝邀

1. 油田不存在剩餘油過少的的問題(正如知友所答採收率部分),目前大部分油田遇到的技術瓶頸(殘餘油無法開採,提采方法使用不當導致含水過高等等),也僅僅是在油田採收率30%~50%的時期發生的問題。

換言之,油田的油還有一半以上留在地底,只不過實在采不出來、采出來也不賺錢(比如一些不具備開發價值的特低滲、稠油等)

只有投入產出比符合經濟發展(當然還有員工的生存...所以虧損也是正常的),油田才有存在經濟價值。

含水90%,可是仍然可以保持年產4000萬(即將保不住)噸油,這就是不斷發展的技術和日益艱難的開採間的博弈。

等到實在難以為繼的時候,油田的核心競爭力(員工)就會撤離,調整到這個油田能夠保有的人員和城市規模。例如玉門油田,目前老城區房價50元一平米,年產不到100萬噸,早已度過建國前頂樑柱地位的歷史時期,那麼自然就會面臨規模和效益的衰減。

2. 轉型的例子國內似乎沒有,更多的是由於石油行業人力資源的流動性,隨著一個油田的沒落,勞務外派成為三線以下油田的常態。

拿華北油田舉例,幾年前大量的人員被調配到長慶等急需人力的油田,就是因為即使經過了三級加密,華油的採收率也走到了提升的瓶頸,所以進行勞務外派,既保證了員工工作,又做到了人力的合理分配。

如果真的走到盡頭...以大部分油田建立的情況來看,個人觀點是很難轉型。


首先,90%以上的都是水證明大慶油田正處於第三次採油階段,正在努力提高採收率。

這就引出一個概念,何為採收率:採收率_百度百科。採收率主要受技術及油價的影響。

舉個通俗的例子,一個裝潢擺設複雜的屋子裡裝滿了開心果,從屋子裡拿出來吃掉,就相當於從油藏中開採出石油,但在一定階段後,好拿的開心果都拿完了,剩下的比如桌子下面,抽屜裡面還有,這時候就要翻箱倒櫃了。如果抽屜上鎖,就要看自己能否有技術開鎖拿出開心果,並且開鎖的價格還要低於出去購買成袋的開心果。而且永遠沒辦法全部拿完,因為說不定那個抽屜就鎖著,而且鎖還是壞的。

廢話那麼多,那麼大慶油田達到多少採收率了呢?主力層系已經超過75%了,整體平均也已經超過50%。(以上數據來自網路,謝絕查水表)

那麼這個水平如何呢?

目前我國油田採收率平均僅為30%;世界先進國家的採收率最高為45%左右。

那麼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就基本可以回答了。隨著技術進步,油價上漲,油田的壽命也在漲,究竟壽命有多長,按現有的標準計算是不可取的。採收率整體超過50%,也還有近一半的油是在地下的,即使現在沒有開採的價值和技術手段,也不排除以後沒有開採的價值和技術手段。

大慶現在的情況就是老兵不死,只是慢慢老去。這樣就給了城市轉型的機會和時間。

至於題主的第二個問題,見識淺薄,沒有見到成功的例子。


謝邀,我雖然在大慶油田,但非油田主體單位,這些天請教了許多崗位的同學和師傅,略說自己看法。

目前看開採的石油含水率已達90%以上,靠三元、聚驅這樣的方法,雖然效果不錯,但是對地層的傷害很大,對環境的影響很大,以及對在周圍生活的居民和從業人員的健康也有影響。

大慶油田說要創建百年油田,已經過去了50餘年,後面那幾十年的產量肯定會逐年下降,已經從4000萬噸往下減產,但是現在剩餘油還在50%以上,只是技術和成本的問題而開採不出來。大慶油田現在還不會虧損,總說大慶員工太多,人員冗餘
,實際上前線人員還是不夠用,機關人員可能過多,要是把黨政團委這樣的管理職能取消的話,會省下一大部分人力和財力,但這個在我國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只剩下1%的話,成本太高,可能就不會繼續開採,但是除了有油,大慶油田還有豐富的天然氣可供開採。下圖比較形象的說明了石油和天然氣的區別。

關於油田工作人員,在成本超高,或者是不再需要這麼多人的時候,就會向外面的油田派遣,或者去其他城市參與施工。實際上大慶的工資相較於其他油田確實是很低,還有一些工作沒有人願意干,導致缺員過多,子女迴流未必不好,最起碼家在這裡,對油田來說穩定一些,校園招聘的外地學生大多吃不了辛苦也忍受不了這樣的低薪水,紛紛辭職也不在少數。但是也還有很多拿著工資但是沒有盡到職責的員工,要是能在改革的浪潮中,分配得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才能讓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說到轉型,大慶地理位置一般,交通也不是特別的便利,雖然有機場,但是機票常年折扣低,不適宜老百姓的出行。之前招商引資,沃爾沃投產,銷量怎樣不知,二線城市(雖然我也不願意承認)、工薪階層,呵呵。但是,只要有足夠的錢砸進去,沙漠也可以是綠洲,漁村也能成深圳,世界只有一個迪拜,如果大慶的錢只用來建設大慶。


1.一般情況下,油田的壽命約為多少年?如果剩餘油量過少,還有開採的價值嗎?(比如只剩1%)

第一個問題,我倒是覺得沒辦法一概而論。油田的壽命多少年,任何時候也不能妄下定論。探明儲量和可采儲量差很多,很多探明但是不可採的儲量,比如緻密氣,比如頁岩氣,比如超稠油等,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進步,也許就能開採了,比如長慶油田,幾十年前就被定義為毫無開採價值的油田,可現在人家是「西部大慶」。面對目前的石油形勢,只能說,走一步算一步,誰也不能預測準確石油行業和某個油田的壽命。

2.國內有沒有能源城市轉型成功的案例?(只想到阿拉伯的迪拜,國內有哪些?)

只能說,目前沒有。大慶正在轉型,成功不成功,無法下定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能夠轉型成功的,大多是沿海省份的資源型城市,如遼河油田、大港油田等。而內陸省份的能源型城市,基本的下場都會和玉門一樣。交通不便,各類資源缺乏,發展空間有限,對人才吸引力弱,因此,90%的內陸能源型城市,都很難轉型成功。


謝邀,本人是大慶人,不過不是石油專業,對石油開採方面的問題也只能簡單的說說自己的看法。

對目前大慶而言確實是這樣,開採的大部分是水,逐年減產,剩下的基本逐漸留給本地人養老發展用,國內體制尤其是大慶的特殊性,你不能要求和迪拜去比,大慶其實作為國內資源性城市的代表,目前來看,轉型還是不成功的。即使它大力的發展旅遊業和汽車業,這些比重和石油成分相比,可能是已經超過了石油所佔比重,但是本地人的消費力才是支撐這個城市市場的關鍵,本地人?數量龐大的石油企業職工,一旦他們的消費力下降,整個城市的消費力就直線下降,目前就是這種狀態。個人覺得未來還是更看好向化工類石化類方向發展,一方面基礎好,再者技術也有,轉型瓶頸不在石油,在大學生和現在這些科技骨幹如何留住,減少外逃,他們才是這個城市的未來。

(我自己成績並不很好,但是同期的小夥伴們由於父輩積蓄和收入不錯,基本只要能出國的都出國了,其次也是北上廣或者蘇杭一類的城市去發展了,回大慶工作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下下籤了)


謝邀~

1、這個不好說,一般是幾十年。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之前無法動用的儲量就能夠得到開採,可以延長油田壽命。如果剩餘儲量過少,要根據當時環境以及上面人的想法決定是否繼續開採。

2、據我所知國內目前沒有。

以上


以下都代表我個人看法:

1、地下有油,但是就現在的技術力量來說,大約66%的還採不出來,不排除突然有新技術能夠大幅提高采出率的可能(也許是生物採油方面)。

2、當新能源開始逐步代替石油時,會出現一個平衡,也就是說石油成本和新能源成本,如果兩個成本差不多,那麼石油會逐步被替代,至少是在民用方面會逐步替代,不考慮戰略需要的話。

3、就現在國內已經開始開發的油田來講,我估計還能維持30-40年,但是在用人方面來講會逐年遞減,效益不高的油井和區塊將會逐步關停。現在主要是靠退休減員,像以前大規模下崗是基本不可能的。

4、有實力的單位可能會逐步向國外發展,到時候精通外語就比較重要了。

5、國內沒有轉型成功的案例,以前的煤礦什麼的都沒成功過。

6、在油田呆了這麼長時間,總體來說企業還是盈利的,具體的數據就不要去深挖了,能看到的好多都是假的,油企本身改革的潛力非常非常大,這個只有你自己進去之後才知道。


謝邀

我們是海上20年的老油田,含水率基本上也在90以上了,80幾的井都是高產井。油田壽命什麼的,因為不是搞鑽井的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鑽井的兄弟說,目前我們的產量純靠不停的修井打井來維持,海底下都快打成蜂窩了。基本上也是只要還有利潤就會一直維持下去。有報廢的平台,人員是分流到各個其他的平台,或者拿一筆賠償自謀職業去了。

至於城市轉型,小時候是在中原油田長大的,個人見識所限,也只能想到濮陽能不能轉型往石油裝備製造,或面向海外做油田服務方面發展。


簡單的說,中國油田後期會普遍面臨產量下降,企業負擔過重,承擔了一些沒有必要的所謂的社會責任,而真正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卻沒有承擔,油田企業計劃經濟的惡果由全社會老百姓來承擔。油田城市經濟結構單一,人員的構成也較為單一,應該沒有什麼轉型的可能,特別是地理位置偏僻的油田城市。我看了一些朋友說外國的一些經驗,我覺得不能簡單的類比,人不一樣,制度不一樣,很難複製的。


多謝邀請!

針對問題單純提一點自己的看法。

1、油田壽命是個太過籠統的問題,也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倒不如尋求中國石油還能開採、發展多少年來得實在。一方面取決於能有多少新的勘探發現,另一方面受制於是否有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可以深入挖潛剩餘儲量,從目前情況來看,至少三、五十年的石油壽命還是有的。

2、據我所知,國內油城成功轉型的案例幾乎沒有,雖然大慶、東營一再宣稱要打造多元、複合型城市。多年來的發展思路以及發展慣性決定了轉型的難度太大,甚至極端的來說,「油城」的發展規律完全可以參照「煤城」,看看現如今的玉門、濮陽、任丘,我們只能祈禱!


作為一個資深的克拉瑪依油田人,這裡就業樂觀,克拉瑪依人也極力在做往其他商業模式轉型的事,但是支柱產業依然不變。但是克拉瑪依油田(新疆油田公司)從某種戰略角度上來說是不太會過度開採的地區,應該是保證一個細水長流的節奏。去年這則新聞被刪(新疆克拉瑪依發現10億噸儲量超大油田 明年試驗開發),相關報道人員似乎也背了一些處分,原因不得而知。不難讓人猜忌是不是為了其他方面的戰略儲備。我更希望我這裡是一個保證細水長流開採方式的節奏。

父母被那個年代忽悠的在這裡工作。我為了父母留在這裡。

我不知道我的下一代會不會留在這裡。我是一個石油戶口本,但是沒有從事石油相關的工作,也只是為了混得一個旱澇保收的工作,養活自己。

我愛這裡,但是我不知道他的未來在哪裡。


謝邀,作為一個剛工作的本科生,技術層面的問題懂得不多~別的油田不太了解,大慶這裡知道一些,目前大慶還是以二次採油為主,目前多是分層注水,含水量基本達95%以上,甚至外圍很多油田達到98%~99%。單井採收率低,但是大規模來看,還是不錯的~現在部分採油區上三次採油,聚驅、鹼驅、三元複合驅的,採收率上來的,但是對地層傷害同樣也是巨大的,而且對未來環境的影響個人覺得也是不可估量的~記得上學的時候聽專業課老師說國內三采技術世界領先,好像老師又加了一句,外國研究的很少。。。

對於城市轉型問題,大慶目前引進沃爾沃就是正在努力的方向,個人覺得並沒見多大成效。作為一個外地人,我覺得大慶不太容易留住人才是關鍵,城市發展拼的是文化和人才。但是目前來看,我認識的學長包括我同學,簽大慶的辭職率是最高的,不是受不了苦,是看不到出路。體制問題吧~額~好像跑偏了,就說這些吧。


作為一個畢業於石油院校,已經在現場工作三年的人,對石油行業有一點認識。

陸地油田目前來看基本都是中後期了,產量絕大部分都是靠注水在維持,個人感覺只是現在油價較高,水驅的成本相對較低,又有產量任務等各種原因,90%含水的井還在開採,我是海油的,海油的標準是含水達到90%的井基本就關井,後期側鑽,就油田壽命來看,個人理解還早,畢竟現在世界範圍內的採收率很少能達到50%,就像前面說的,二次採油,三次採油,誰知道什麼時候四次、五次就出來了,1%採收率的提高,就是很大的進步。

石油行業基本都是艱苦行業,尤其是上游開採和下游煉化,去過幾個油田所在地,感覺都不怎麼樣,(海油深圳,上海基地除外),轉型應該很難。


謝邀。本人普通石油工人一枚。感覺題主應該問的是油田發展後期,職工的就業保障和去向問題!別的油田我是很清楚,勝利現在好多子女工被安排到外部市場!我有同學是中原的貌似都是一樣的安置法!年輕的基本被安排在川東北、新疆,,,等外部市場。還有很多國外市場!希望能幫到你!


家裡並不在礦區,但是,家鄉山西的,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的~先慢慢答吧,後期再整理~

以前想過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德國的魯爾區和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這樣子的轉型示範,但是,山西並不像這兩個地方吧,所以,這兩個轉型區域,只能說具有參考價值~

山西目前的經濟態勢,主要屬於政府壟斷性經濟模式,大型私營企業,很少,聞喜的那個鋼廠算是標杆,倒掉了,呂梁那個著名的焦化廠也倒掉了~現在主要的經濟,或者說工作機會,主要是政府和煤焦化的七大國企集團在掌控,現在看,沒啥希望轉型,政府的意願不夠強烈,依舊希望通過這幾大國企的發揮來努力,悲觀中~~~


謝邀,回答的晚了點,油田後期必然會枯竭,這是客觀規律,資源型城市想轉型還是很困難的,尤其是自然環境不好的地區。憤青一下,談談我對油田的看法,對於油田職工子女就業神馬的,我覺得失業了是自己作的,該!本人非油田子弟,大學畢業來到某小油田,目睹各種腐敗混亂,可謂是腐敗到根子上了,沒得救!各路油田子弟靠著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擠進來,又不好好乾活,各種偷懶耍滑,找個農民工都比他們強好多倍,為什麼,因為農民工沒有根基,怕被清退,廣大的油田子弟不怕這個,自己的祖輩父輩都是油田人,親朋好友都是油田人,就這麼大的地方,領導都是熟人親戚,誰都不好得罪,他們不怕被清退!所以哪怕是到食堂當個服務員每個月領1000塊工資,他們也死活要賴在油田,誓與油田共存亡,雖然只能領1000工資,可是食堂的材米油鹽自己能多撈點也沒人吱聲的。這是個小例子,更別提其他崗位的各顯神通了。所以這種腐敗橫生的地方想要轉型也是很困難的


基本不可能,世界上只有一個迪拜


遠的不知道,進的來說。

玉門。

我媽說過這麼一句話:油田人沒有根。別的油田感觸深不深我不知道,玉門油田感觸應該特別深。

玉門就是一個因石油而興,因石油而衰的城市。我外公當年就是我們油田的職工,後來我媽接班。玉門最繁盛的時代應該是八九十年代吧。

聽說當時玉門的一間平房一個月租金在兩百多元。零八年的時候,一間平房一月六十。更有甚者,在14年的時候,全國房價飆升的時候,玉門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八千塊錢。樓房。

後來,玉門油田有一部分遷到新疆,成了吐哈油田。吐魯番哈密。現在高鐵有一個站是吐哈站。現在吐哈油田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現在鑽井隊基本都在吐魯番火焰山根附近作業。

除了油田,還有就是白銀。白銀方面也是因為礦產資源豐富出名的。現在礦產枯竭,土地污染,難以耕種。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7年黑龍江省ACM程序設計競賽?
東北三省各自的特色是什麼?
如何用東北話撒嬌?
黑龍江人,十一如何遊玩?
作為一個東北人是什麼感受?

TAG:城市 | 能源 | 石油 | 黑龍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