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讀過IB課程的,對此課程有何看法?
可以說說難度(與高考,A-level等課程相比),對於它有六門課,學習時的壓力啊等方面
先來回答問題吧
說起難度的話,先讓我上兩張圖吧
單從課程內容難度開始的話,我們可能能算世界前三。拿數學來說,我們有Math HL,AL 有 further math 然後ap 有Calc BC,總體來說和江蘇卷理科卷有得一拼。有個朋友之前找了個英文Lit的家教,那個老師說我們第一語言 lit寫的東西基本就是文學系大一的內容。我自己的化學HL後面學的東西有大一有大二的。經濟HL上完大一Macro Micro基本cover了60%. HL是難出花樣,SL的話還是蠻簡單的。
AP應該是看自己能力,想上幾門上幾門吧。A level好像只要上三門吧。我們要上六門啊啊啊啊啊啊啊!!! 不能偏科啊啊啊啊啊啊啊!!! 文理都要上啊啊啊啊啊!!! 你說壓力大不大? 我高一基本一個星期不連周末可以玩兩三晚上,高二就沒有閑過好嗎?IB的課要麼就像歷史一樣量大到膝蓋送出去,要麼就是物理(物理渣)這種難到跪的,還有Math HL 這種量又大還難的!我們還有六門IA,一門平均寫2000字,總共也有12000字啊!TOK Presentation講十分鐘要寫1800字吧(拿了A,好開心。那個什麼EE還要寫四千字,我寫關於博弈論還要自學矩陣什麼什麼的,我容易么?
這還沒完哦。
150個小時的CAS要做。
你問我高考?能有應試教育給你應試真幸福。我們IA的課題上天下地只要你能想出來,能research得了(文科),能做實驗(理科)都可以寫。創造力這種上帝造人的時候忘記倒給我的東西,差點就在這裡把我卡死了。我認識土豪同學寫的是有關車和風阻的,它真的就把自己家的蓋拉多找了個風洞吹了兩天收集數據啊!解決問題可以訓練出來,創造問題是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習得的能力。
好吧,我吐槽完了
如果再給我選擇一次,我是絕對不會去選其他課程的。我知道在這兩年IB旅程中所學到的所有技能,time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research skill都是我接下來十幾二十年會用到的技能。我在做cas的過程中所得到的實際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人社交的能力是我在別的Pre-U Diploma 中的得不到的。A level IB這些課程的目的都是準備你去上大學。我們的EE除了內容之外,就是標準的大學論文。既然是準備,它就直接給你準備了。這不很好嗎?我以後要是有小孩(單身狗想什麼啊),一定是從PYP直接一路上到DP。
總體上來說,這貨沒有想像中的難,就是麻煩。
自邀
-----------我是一條光榮的分割線--------------
http://weixin.qq.com/r/80RxacnEDpRxrY0K9xH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家吼啊啊啊啊
求關注啊啊啊
希望做一個有態度的公眾號
在踏入人生下一步,我想要親筆記錄下這個世界的五彩斑斕。
結果出來了,41分。
只比預測分低一分,HL的三門理科全7,挺滿意的了。
在IB的這兩年,問心無愧啦。
原答案:
三天前考完了IB的最後一門,回想起在IB的這兩年,恍如隔世。
當初選擇IB之前,也聽不少人說過IB給學生帶來多少痛苦和掙扎,比如熬夜趕論文趕實驗報告,比如考試前夕熬通宵複習。但從個人經歷的這兩年看來,只要合理安排時間,杜絕拖延癌,IB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我在IB的這兩年,從來沒有犧牲過睡眠時間來趕複習或者趕論文,成績也算說得過去。當然代價是兩年來除了暑假以外,基本沒敢放鬆過,聖誕假或者春假除了第一天給自己睡一天懶覺,剩下的假期就開始早起寫論文或者預習課程。
十一年級剛開始選課時,由於高一時理科在國內某省重點被虐得體無完膚,加上google課程難度的時候,一直看到有人說Physics HL變態,Chem HL記得多,Math HL要人命,於是毅然選擇了三門文科HL,English A,French B和History。
兩個星期以後,文科在加拿大被虐的死去活來,於是French B改ab Initio,English HL改SL,Chemistry和Physics全升HL。一個學期過去,又覺得數學SL實在是太無聊,感覺作為中國人還是有點對不起自己的種族優勢,於是在Math HL的人紛紛drop down到SL的時候,我提前跟老師打了個招呼說要轉HL,聖誕假自己躲在房間里整整兩星期去趕別人過去三個月學的東西,後來轉到HL的第一次考試,全班第一。
那個時候才意識到,當初根本不該去聽其他人關於課程難度的參考意見。每個人之間的差異很大,擅長的東西也完全不相同,就像小馬過河,永遠是自己試了才知道。別人口中無比變態的Math HL其實對於中國讀了十幾年數學的人真的只是還好,而那些加拿大學生輕鬆handle的歷史課,光是周末十幾頁的閱讀作業和一篇1500字的小論文就能壓垮我了。
後來十一年級的五月份把歷史考了,那一陣子各種歷史事件背到瘋。最難受的是,對於加拿大人理解就好了,考試的時候兩篇論文輕輕鬆鬆現場發揮,而我則是要大段大段地背歷史課本上的原文,因為我不僅要記住發生了什麼,還要記住這個地方怎麼用英語表達。那段時間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十幾個領導人,名字到任期,政策到態度,複習得快要崩潰。後來還是不盡人意,拿了個五分,但其實小分只差1分就可以拿到六分,也是挺心痛的。
十一年級還把4000字的Extended Essay給搞定了,因為我們學校知道12年級五到六門IA帶來的壓力有多大,於是要求學生十一年級結束前就要把EE寫完。因此我們剛開學就收集資料,寫大綱,學習論文論據引用格式,十一月初定了標題。為了穩妥,我選了歷史論文,走五四運動和文革方向,借了幾本書,下了十幾篇期刊論文,然後就開始一直讀讀讀寫寫寫,一點一點磨。磨了幾個月,刪刪改改,後來又把字數超了,光是為了刪到字數限制的4000字就花了兩天時間。最後春假收尾,正好4000字,老師給的預測分是A,還有點不敢相信。
英語IOP也在十一年級末期做完了,那段時間正趕著複習歷史考試和準備ToK演講,沒在那上面花多少時間,所以結果也一般。
ToK演講,說是演講,其實也就是寫一篇論文,然後現場半脫稿讀一遍。選個稍微有爭議的題目,PPT做得好看點,從兩個方面多個角度探討一下,各種Ways of Knowing都揉進去,就能拿到個還不錯的分數。
十二年級,理科終於不能輕輕鬆鬆混過去,IB開始露出真面目了。化學從雜化軌道,到有機,到核磁共振紅外光譜等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學一年級的化學內容,不過還好碰到了個特別好的化學老師,嚴厲且耐心,概念講得清楚明白,於是認真聽課也能完全跟上進度。化學難的是全方位深入理解且記住某些概念,但一旦理解了題目也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物理剛開始還是比較簡單,平拋斜拋,到向心力,到簡諧運動,但後來的衍射,量子力學和薛定諤的波函數,還是花了一些時間理解。由於學校的物理老師教得一般,於是自己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自學,還好網上資源多,靠著YouTube視頻和Khan Academy,也成了班裡為數不多的能跟上進度的人。
數學難度波動倒不是很大,十一年級學期末的導數,十二年級開學初的積分,都是熟能生巧多刷題就能搞定的。有段時間壓力大,邊聽音樂邊刷積分竟然成了最喜歡的活動。後來開始學option,泰勒展開和微分方程之類的,其實也就是剛開始理解概念要花些時間。IB Math就是學得廣而淺,雖然學的概念聽起來高深,但問題出的不會很變態,不像國內的高中數學,雖然學得沒有很廣,但是一個概念扭著彎來問也能整死人。
英語的IOC,八分鐘左右的即興評論,抽籤範圍是十個哈姆雷特選段加上十幾篇Wordsworth的詩。當初看到即興評論就嚇尿了,因為自己從來都做不到用英語即興發揮,於是花了整個周末把所有選段認認真真地標註了一通,又花了幾天時間把標註的所有地方背下來,後來拿了92%,在加拿大人中也算是挺不錯的分了。
ToK論文,選了個至少自己能完全看懂的prescribed title,跟ToK演講一樣,把各種AoK和WoK放進論據里。1600字也不算很長,一周左右寫完。
IA也沒有很難,大概因為寫完EE後對於少於4000字的論文有了免疫。物理做了個挺簡單的實驗,實驗論文也好寫,上學期間一周搞定。化學IA選題時正好是聖誕假,坐在電腦前,搜了五六個選題,又一個個否定,抓耳撓腮了整整兩天,從早到晚除了想主題以外什麼都沒做。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核磁共振波譜的database,假期一天半左右寫完。所以個人看來,IA最難的不是寫十二頁的論文,而是選題。只要確定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十二頁論文對於已經經歷了4000字EE和1600字ToK論文的IB學生來說壓力不算特別大。英語WIT論文假期一天搞定,選了個最簡單的劇本,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數學IA也是一天搞定,用積分求體積,大部分時間花在photoshop作圖上,計算倒沒花多少時間。
基本上把IA搞定後就開始著手IB考試的複習了,但學校的問題是基本所有科目都在考試前一星期才能結束,到時候哪裡還有時間複習。於是我決定先把數學topic所有自習完,才開始刷past paper,但真正把所有內容自學完已經快三月底了。然後又開始自學物理和化學,化學的option是energy,學習煤怎麼被氣化液化,原油怎麼提煉成汽油,鋰電池內部的反應,光伏電池和染料敏化電池的基本原理,要記的東西太多,不得不早上六點鐘起來背概念,感覺回到了當初複習歷史IB考試的日子。物理早就已經習慣自學了,所以感覺跟平時沒差,理解一些高深概念後帶來的成就感也是挺爽的。
IB考試開始後,基本就是考過一門趕緊複習下一門。英語只花了一天時間複習,因為自己知道這個純粹靠臨場發揮,也提高不了什麼了。數學先前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刷past paper,化學也花了很多時間記所有概念和細節,但物理在考試前花的時間還不夠多,於是考完數學和化學後,那兩天不算休息時間一天12個小時來複習物理,一邊吃飯一邊做題,後來正好在考試前夕複習完,還刷了兩套past paper。考完物理後,基本上進入半放假狀態了,因為French Ab Initio就是法語基礎,壓力不大。
考完法語那一刻,並沒有想像中狂喜的狀態,腦子裡想的是考完試趕緊去學校把借的那些書還了。第二天才後知後覺,開心地想到現在考完以後終於困的時候可以直接睡覺,而不是喝茶洗臉扇自己巴掌了。
現在經歷了兩年的IB式煉獄之後,也在想在IB的這兩年,IB究竟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在成為IB學生之前,覺得IB的意義就是提高大學申請時的錄取機會。
讀IB課程時,也有後悔過,覺得學得課程跟自己未來的專業毫不相關,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在上面。也想過,如果在公立學校,課程簡單拿高分輕輕鬆鬆,還能把時間花在大學專業上。
但現在,也不想再去後悔自己曾經花費在IB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沒有IB,自己也許永遠不會讀《哈姆雷特》,永遠不會去欣賞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文詩歌。也許也理解不了薛定諤的貓是什麼意思,也許也不會知道加油站的93和97是辛烷值的意思,看到化妝品說明上面的二氧化鈦,也不會想到「這個不是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用的納米顆粒嗎」。
IB的意義也不僅在於給我的那些知識,更在於它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
剛剛進入IB時,我覺得一天學六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後來為了趕Extended Essay,一天能寫九個多小時。再後來為了趕複習,十個小時,十一個小時,最後一段時間為了IB考試一天學十二個小時。IB一次次試探我的極限,每次當我覺得自己已經儘力了,不可能再更好了,IB總會跳出來說,你還能跑的更快一些。
也許未來的某一刻,在大學或者在工作時,當我覺得已經竭盡全力的時候,還能想到IB在這兩年中,一次次告訴我的,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極限。
願與所有IB學生共勉。
就是這樣
當你成為ib學生的那一霎那,一定記住:
不成功,便成仁。ib不僅教你知識,他還教你做人。
比如,萬惡之源tok
比如,每周都要編故事的cas reflection比如,reference格式不對分分鐘判個抄襲0分比如,人生一大噩夢ee比如...............................大陸的ib條件平均不如國際
(香港最好,其次去北上廣,其他的就真的參差不齊)
so:在大陸讀ib的各位,請努力!非常努力!
若目標top10,請以40+為目標和我們學校一個負責國際招生的老師聊天啊,她說:「我們是特別歡迎ib的畢業生,因為不過他最後成績怎麼樣,能畢業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招生官ib親媽啊
姐當年除掉eecastok估分是38來著,有一個很好的學校在我提交申請24小時不到就給我offer了,真的是晚上發的申請。一覺醒來offer就來了(最後沒去這個,國家不對,但我還專門寫了郵件感謝他們的厚愛)
可見,ib好好念,top10大學一定會青睞你的嗯。一個字,忙。忙到我今天分手了都沒時間矯情打開文檔開始寫EE。
兩個字,充實。充實到你寫PS時回顧會充分感恩自己走過的路。三個字,大家庭。不論你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你遇到一個跟你一樣學IB的,相信我,只要你看著ta的眼睛,你就會有一種真切的同喜同悲的感覺。順便一句題外話,有次參加夏校需要團體合作,一組三個人都是IB的,200多個人的課里最後拿了全班最高分。
學校混這個的人太多,可恥的匿了再上的時候覺得,事情多,考試多,演講多,project多,課餘東西多,總之感覺學了一大堆沒用的東西還特浪費時間。來了大學 突然發現,誒 ,這個project跟我以前的好像,誒,這個文章的字好少只要1000字,誒,這個我似乎在哪個課餘的活動中接觸過,以前好多覺得用不到的東西,似乎都有意無意的在幫助我大概就這個感受吧
大家好!!!我又回來啦!!!
現在是7月6號10:30分!也就是GMT下午1:30分!距離ib成績公布已過去了1小時!這一小時里我暴風哭泣了20分鐘然後給我爸媽打了視頻彙報!我曾經在一條ib的知乎提問里說了一嘴「作為藝術生我也就是個25分的水平」沒想到…真佩服自己…不管怎樣!我是過啦!!!!!開心!撒花!祝大家都有好成績!也祝剛開始ib的你能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一刻真的覺得我吃過的苦和通過的宵都值了大家好 我來更新一下回答 今天是5月4號
And today is the day I fail my IB course~!沒有啦其實我目前也就考了英語和經濟 還有一個小時考數學paper 1,所以我也只是掛掉經濟而已:)
跟我室友吐槽「Im gonna fail econ and i"ll fail ib as well!」 室友說「But it"s fine it doesnt influence u anyway even if u fail IB!" 。。。。。。雖然這是真的 但是在這個鬼地方帶了三年我還是想拿個ib diploma啊!!PS祝大家都好運!ib dp1在讀 在一個神奇的國家哈哈哈
…說實話 當年哭著吵著要出國的時候真是沒想到現在熬夜到兩三點寫ia 寫ee 寫tok reflection的結果我還選了visual art的高難…boom!我選擇狗帶呵呵不光要分析各種作品做presentation collage 畫各種畫 還要寫各種論文我剛考完第一學期的final 我的作品分析論文晚交了兩天… 然後… 直接被扣了一半的分我的內心是崩潰的…不過客觀來說 ib是很鍛煉人的在你流著血和淚寫過ia ee tok論文之後大學第一年就跟玩兒似的~而且就像其他人說的一樣 常青藤大學以及世界上的所有名校 都會擇優先錄取ib的學生好像40還是42分以上的,有些常青藤大學可以直接跳一級讀第二年給還沒有選課的寶寶們一個忠告
不要裝逼 盡量踏踏實實的哪科有把握選哪科 不然真的會累死還有DONT FUCKING DO ART.:)祝大家好運 順利畢業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北上廣不相信眼淚,IB狗不相信早睡
從小學開始就一直上IB學校,小學在德國上IB的PYP,初中在越南上MYP,高中在中國上的DP。
IBDP號稱「世界上最難的高中課程」,我認為毫無疑問是誇張了。誠然,DP的許多科目已經涉及了大學程度的內容,但是只要時間管理得當,六門科目(哪怕四門HL)絕對不是應付不過來的work load。
我自認自己智商一般(比100高兩個標準差以內),時間管理極差,各種拖延偷懶花式作死,但即使如此艱難我畢業也拿了40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只要你智商在平均水平及以上,時間管理能力強,那拿個40+分不是問題。
順帶一提,前面有答主說40分以上就可以申請美國的top 10大學了,我覺得不屬實。我們學校有人predicted grade 45分申請NYU(排名30左右)被拒絕了,而我以41分的predicted grade申請NYU被錄取了。只能說成績到了40就不再是一個短板了,其他方面不突出照樣對大學沒有吸引力。
話說回來,IB的一些課程有坑,得慎重選。我DP選了音樂課,學得我都給跪下了。音樂課有三個部分:演奏、作曲和筆試。筆試坑爹在哪裡呢?你得學會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音樂風格,包括樂器名稱、本土的音樂理論、本土的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這他媽是真·坑爹!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嗎?194個!!!而且一部分國家的音樂還分不同種的風格!!!我現在說起來還是滿臉辛酸淚。幸好我運氣還行,最後音樂課拿了滿分,但是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哪怕打死我我也不選音樂了。
前面還是答主說IB最難的數學課是HL math,其實並非如此。IB最難的數學課是Further Mathematics,難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學校根本不開設這門課,因為學生選了之後基本都是不及格。
IB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高中科目,包括電影課、哲學課。在選課的範圍廣度上IB的確是世界第一。
先說這麼多吧,有人感興趣的話評論在下面我會再補充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為什麼每次一提到大一新生里有個IB學生時,我的教授們就會兩眼放光?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努力申請授權成為IB認證學校?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師、學生想進入IB學校就職就學?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但都足以證明現在IB課程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並得到持續的火熱關注。筆者是一名即將畢業的港大文學系、教育系學生,希望未來從事IB教育相關工作,而我也曾有幸是一名IB學生。究竟是什麼魔力讓我在畢業4年後還惦記著IB,以至於想要將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全盤奉獻給「她」呢?這一切都要追溯回7年前……
「好學生」遭遇滑鐵盧
「做好學生,考好大學」等說辭早以如雷貫耳,在中國社會,什麼是好學生?普遍來說,成績優秀首當其衝,之後才是有明辨、批判性思維、好學好問、敢於嘗試、樂於助人等軟指標。就拿筆者來說,從小學到高中,筆者一直是師長口中的好學生,成績雖不叱吒校園,但也基本在中上游徘徊,偶爾能在班裡進個前三。中英文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奧數比賽也時有建樹;偶爾上台讀讀自己的作文,報報英文卷子標準答案;當個課代表、中隊長,策劃新年班會……
那時的自己就沉浸在「好學生」的光環中,感覺前途一片光明,直到在高二那年赴港求學,參加了一所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考試只有語數外三門,打開卷子,當時的第一反應便是「等等,這好像和我平時做的卷子不大一樣!」卷子上不再有密密麻麻的題目,語文沒有了熟悉的古文理解、字詞解釋;英文卷沒有我最拿手的完型填空,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小段文字和大片的寫作橫線;數學題全是英文……
一考驚醒夢中人,自己這個「好學生」,不過是一台高效運作的應試機器罷了。儘管入學考的成績勉強通過,但這次滑鐵盧讓我變得謙虛,並真正開始重新審視「好學生」的定義。
獨立的思考者
IB Learner Profile中提到要把學生培養為獨立的(Independent)思考者(Thinker),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徹底落實到了每門學科。就拿筆者選修的中文,IB的中文A(文學)和傳統中國語文課區別很大,更接近於大學的文學評論。課上,學生閱讀名作佳作,包括古代、和現當代小說、詩歌、散文等,並對其內容、思想、手法等作評論。有人會說,這不是被人詬病吐槽的閱讀理解么?的確,起初我也認為這就是過度解讀的閱讀理解。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每次在課上和同學交流想法時都會發現各種新穎的觀點;同時我也發現IB文學並沒有所謂的絕對的「標準答案」,一切只要言之有理,展現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即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差別,正是這一細節,使筆者真正在讀文學作品時做到了獨立思考。比如給你一本嚴歌苓的《床畔》,讀完後找任意角度寫一篇論文,筆者做個不負責任的猜想,也許會有人因為看不懂而上網找內容概要和深入鑒賞;也許會有人因為找不到入手點而上論文網找一堆論文來借鑒。知乎也好,百度也好,Quora也好,那些零零散散、獲贊千萬的答案的確可以讓我們快速獲取有效的信息,但同時這些碎片化知識卻也降低了認知成本,省下了我們一遍一遍讀原著的時間。然而,這樣獲取的大部分只能是信息(Information)而非知識(Knowledge)。儘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更趨向於這種省時省力的途徑。這時,筆者不得不感謝IB課程,讓我在眾多實用的碎片化知識/信息的誘惑下,依舊願意花費十幾二十分鐘去反覆推敲一句句子甚至一個詞,願意靜下心來重讀幾次整本小說,做一個獨立的思考者。而獨立思考這看似容易做到的「技能」,讓我在大學時期評析文學作品時總能找到找到獨特的入手點,保持自己的個性,對於我的大學生涯可謂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
生吃?水煮?青椒怎麼吃營養高?
乍一看小標題,是不是走錯片場了?其實這是筆者讀IB時和同學一起完成的小組課題(Group Project)。選題完全自定,有的很接地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的則天馬行空,比如研究如何用汽水瓶點火自動炒菜。學生從學校實驗室借來各種儀器設備後,分工合作,用到的都是生物、物理、化學等科學課學到的知識理論。除此之外,平時的科學課也會讓學生親自做實驗,而非照著黑板抄寫無窮無盡的筆記和方程式。最重要的是,實驗不論成敗,只看過程,是否運用了課上所學,如果失敗,還要分析哪一步驟有誤,誤差在哪裡。這些完美符合了IB Learner Profile之一「探究者(Inquirer)」的精神,通俗點講便是要敢想,敢問,敢做,很多事,只有親歷了才能明白。在筆者的大學和實習教師生涯中,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大膽的嘗試,雖偶有失敗,但帶給我的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皆意義遠大。IB潛移默化培養了我敢想敢做的探究精神,這對於我整個人生都影響深遠。
似曾相識
時間回溯到2012年12月,大一,全球化與移民課期末考試。不得不承認我拿到題目的時候是笑開了花的,並不是因為有多簡單或是曾經做過,而是因為題目的類型——這不就是我IB經濟課一樣的套路嗎?一段問題,正反多方面角度闡述論點和利弊,輔以圖示和數據,給出解決辦法,展現批判性思維。這些在我IB時期早已深諳於心的模式,竟然在大學的第一場大考中遇到。他人絞盡腦汁構思之時,我早已洋洋洒洒寫了一頁。自覺幸運之餘,不得不感嘆IB作為大學預科,完美幫助我在高中和大學課程之間起到的銜接作用。
「驚喜」紛至沓來,中國文學的論文和IB的拓展性論文(Extended Essay)有異曲同工之妙;導修課討論時就像回到了念IB時的課堂;實地考察和IB地理課的一模一樣等,一切似曾相識。使得我不會像別人一樣,高中無數個挑燈夜戰,背重點,做題集,到了大學節奏變換,突然無法適應。也就是說,在別人還在努力準備大學生活的行囊時,IB畢業生早已先人一步,踏上征途。
我想要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很多大一新生。對於我來說,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在念IB第一年快要結束之時。念IB前,我的人生目標還只停留在「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的階段,至於將來要做什麼?打工!賺錢!爭取做老闆!現在看來雖然有些滑稽可笑,但卻也是一些准大學生的現狀——迷茫,對自己迷茫,對未來迷茫。
後來修讀IB課程,在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和中英文文學課的熏陶下,慢慢愛上了文學,也逐漸被IB這種教育模式吸引,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當很多大一新生都在為選專業困擾時,我早在IB畢業前定好了自己的專業和目標,並毫不動搖。明確自己想要什麼,該怎麼做,並為之努力,這正是IB課程使我慢慢領悟的,也許也是大學面試官希望在學生身上看到的品質之一。文章到了結尾,我又開始不自覺地想像,如果當年的我沒有選擇IB,現在我還會在這裡寫下這段文字嗎?不得不說,IB課程對我人格的塑造、命運的改變可謂巨大,那兩年是我人生改變最大的兩年。然而IB課程不僅僅只有Diploma Program的兩年,還有小學(IBPYP)和中學課程(IBMYP),如果我從小修讀IB課程,那我又會成為怎樣一個人呢?再次感謝IB,短短兩年在人生幾十年中微不足道,卻足以改變我今後的人生軌跡。
最後,時光回到2011年5月,我們當時小組課題的結論是:青椒生吃更有營養。
寫於2016.8.1
德國漢堡IB DP2 在讀
German A English B Biology HL History Maths Theater SL
初中某外國語學校在讀學過三年德語二外(一周兩學時那種,就這樣還兩年蒙過B1並且拿過兩次歌德學院獎學金)。高一讀完來德國一年交換之後留在了漢堡讀IB和德國高考雙合一的兩年課程。
我覺得應該沒有比我的經歷更神奇的IB學生了吧,用第二外語上 Language A Literature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好歹老師大人體諒我德語不好不強求我上課參與討論,但是Pre一樣照做考試評分也跟其他德國人標準一樣。最神奇的是IO居然拿了7分(滿分10分),IOP 和 IOA也還挺順利,作為學渣已經很感動了。最大的感受就是閱讀要求真的非常高,兩年要讀13本書看兩部電影並進行討論,涉及的主題也方方面面——從席勒到穆里西,從馬爾克斯到布萊希特,詩歌也讀了非常多,現在的德語水平雖然還是有限,但是這高密度的閱讀、口語和寫作訓練讓我受益匪淺。Paper 1跟 Paper 2 太折磨人了。不知德語系本科的水平如何(從我在國內老師的水平上看應當比我基本功紮實不少),但是這一段寶貴的經歷讓我對這門語言有了可能比一小部分德語系畢業生更深刻的了解。
其他科目上,學校師資非常好,只是因為太窮而買不起教材( ′????ω????` ),很多書都要自己買(我們是普通公立學校,IB也只要交七百歐考試費,其他所有學費德國政府承擔),弄得老師天天複印一大堆教材講義給我們(當然咯德國學校一般都是沒有一本專門教材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還有萌萌噠歷史老師劍橋畢業,歷史老師還特么拿著歷史和哲學雙博士(別問我為什麼他想當中學老師),天天上課就知道吐槽我。。。TOK老師最博學,戲劇老師很專業,這幾個人的英文都好到完全看不出來他們是德國人。德語老師數學老師跟生物老師也都炒雞可愛。
目前最喜歡的課是戲劇,讀莎士比亞做導演做演員做音效師的過程很過癮,自己寫劇本自導自演很累但是很開心,從西方人角度研究能劇和中國傳統戲劇都很好玩(在廣州長大的我第一次認真聽粵劇和京劇,才發現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是寶藏)。學了很多台上和生活當中通用的身體語言表達,也初步認識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劇種。
當時只是一門心思想到德國讀高中,然而IB是唯一一個能夠給我簽證的課程,所以就糊裡糊塗入坑了。最坑爹的地方莫過於我們學校由於師資限制沒得選課,每個人的課程都是一樣的,這讓身為理科具有先天優勢的中國人感到很心塞。除了生物數學全都是文科,生物也基本上算是文科(對理科思維不作要求)。
EE寫的是English B HL的literature,用 Maxine Hong Kingston 的 China Men 做神話文本分析。當時想主題的時候想到的就是以前做過一個關於美籍華裔的演講,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講述華工的血淚史。之所以寫了英語EE是因為知道將來很大可能性會讀理工科,所以用接受文科素質教育的機會來鍛煉一下自己,體驗一下到底學literature 是什麼感受。
馬上要考試了,然而並不打算拿IB成績申請大學,所以算是體驗生活吧。
以上。
-11.14更新MYP的個人體驗-
聽IB中DP水平的前輩們說,如果是為了有個不錯的畢業成績的話,選擇ALevel 或者SAT較之IB輕鬆一些:
1. 比起在英國考ALevel或者美國考SAT,IB考生除了IB統考,還需根據自己的志向附加考Alevel或SAT,以及托福、雅思等。有些人沒抓緊時機,在IB最後一年考,整個人都萌萌噠。
2. 總體來說,IB各個選科覆蓋範圍廣、程度較深。DP時選擇Higher Level,便能享有普通大學一、二年級的專業體驗——不過DP畢竟是大學預科,具體難度相較大學待考。以前考了IB後,甚至可以跳過有些大學的一年級,如香港大學。當然,這得看選科難度與個人成績。而Standard Level的水平,則與國外標準高考持平。在這也順便送那些覺得國外考試就比中國高考簡單的朋友們一句歌:沒那麼簡單… IB終究不是應試教育,比起掌握各類知識,難點更加在於對信息/知識的解讀與延伸,並提出質疑與辨證。
3. TOK(theory of knowledge) 和EE(extended essay),呵呵。這2分(3分?)加分,大多都是血的故事 (我校的TOK老師就是出了名的變態…)。據說是集信息採集能力+邏輯思維+自制力+專業心態並不限於所列為一體的體驗。
加乾貨 - MYP最後一年, 在國內的IB國際學校
正在學習的科目:English A, Chinese A, French phase 3(我校主打語言科目,所以必選第三種語言), Math Extended, Individual and Society, Science, Drama, Design, PE以個人情況看,跨過了語言關後,不同criteria拿分(8為滿分)難度排名:
French: 常年在5-6間徘徊,8早已成為歷史。只能嘲笑自己語言能力和個人天賦是相聯繫的。PE: 5-7,每個單元不同體育運動(個人原因,每個單元測評6以上是奇蹟)+theory lessons on fitness, health, nutriology, sport psychology etc(7+)
Math:4-8,考試根據對不同單元內容的掌握4-8,數學論文6+。據同學反映考試內容涉及國內初中到高三水平,所以有十分簡單也有難的,論文則是國內初高中極少涉及的。個人認為難點在於適應評分標準,考驗能夠準確、有效率地表達數學,及用數學方式證明論點並以此為延伸的能力。
English:6-8,考點主要集中在文本分析上。對不同時期、風格、體裁的文本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需理解題目並能以準確、專業的用詞,有組織地寫出文本分析。分析內容包括並不限於主題、人物、劇情、背景、作者意圖、風格等。
individual and society:6+,個人努力下鮮少拿6。要善於搜集整理信息(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辯證一個客觀論點並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這門科目考驗critical thinking。
Chinese: 6-8,6算是不好了。同學反映比起國內簡單很多,語言方面寬鬆不少,只不過文本分析這方面作為考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母語是中文,有在本中國地小學學習五年的經驗。考點同English。
Drama:7+。只要臉皮夠厚(大霧,drama可刷分用。蠻講究興趣、熱情與天賦的科目。以我校老師標準,努力的話是不會拿5以下的,難點果然在於對這個所謂「簡單」的科目拿出百分百的努力。如果參與學校劇目演出,測評以正式演出的表現為主。平時會有costume design, character/play analysis, film production等測評項目,自由的發展空間很大。
Science: 7+,從未拿到7以下,九年級前是滿分小王子…內容上都是入門級別的物理、化學與生物。
Design: 7+。MYP中絕對是刷分用的科目…難點同Drama,並附加對design cycle的掌握。我認為IB的design課程開設得不好,對設計技巧的運用以及設計本身的關注並不重,側重點反而在於design cycle,著實本末倒置;當然,這也極有可能是因為我校對於這門科目的實施欠妥。
如果沒有跨國語言關的話,以我的猜測,難度排名為下:
Individual and society science:並列。science相較IS能以良好的基礎提高成績,IS的測評除去其他主要考點,真的蠻講究英文理解與表達。課內傳授的、所需掌握的信息以及考試都是英文,沒有額外努力的話會很困難。Eng design math PE: English有提供不同phases甚至ESL,不過作為最直接的語言坎,還是很有挑戰性的。design測評要寫的東西多。math考試讀得懂題就可以了;PE同理,何況performance的測評還佔了一半的分。
French Drama Chinese:這三個科目對英文要求都不高,其中中文更是有中文老師專門授課的。
MYP來說8個SA(service and action, 前身是community and service)才能畢業的標準和Personal Project也是兩大有趣的挑戰。有空填坑。
希望能幫助到讀到此處的各位。作為一名在讀的IB狗真的想說,如果沒有SAT,我或許真的是妥妥的上40分(按六科滿分42來算,除去三分的cas ee tok)
咳咳,本人坐標一個十八線小城市,教室資源和設施雖然好,但是無奈申請結果依舊不理想——這和IB成績的關係不大,最主要還是美國申請要乾的事兒太多了,一項不符合都給拒掉【摔
IB要學六科,每科滿分7分,再加上3分的核心課程,滿分45分。
國內高中國際部一般遵從三年制的教育,高一是PreIB,可以說是IB的預備課程,一般就讀的課程是IGCSE,個人覺得比較簡單。高二是IB1,高三就讀IB2。
六科裡面從六組裡選。(只會討論我們學校開設的,因為這樣是親身經驗,比較保准)每一個學科都會設有高級Higher level和初級Standard level,六科里至少三科高級三科低級,可以多選高級,但是選四門高級的絕大多數會在第一個學期結束後默默地改回三門高級。
Group1是Language A,一般選擇你的第一語言,我們學校只開設中文。
中文其實我覺得非常非常難!說起來挺難堪的,我個人的中文水平造詣局限於平日交流不卡殼,尤其英語說多了,連日常交流都快時不時蹦出一句英語了。更別提進行文學賞析一類的東西,那些我從初中開始就是班級倒數。中文分為四個評分section,具體文體分組我忘了。WA是指世界文學作業,這一部分是閱讀分析一篇外國文學著作,一般都是你從沒聽過的文學作品(也可能我才疏學淺沒聽過),比如我們學的是芥川龍之介的小說選與易卜生的戲劇《群鬼》,這裡需要提交的作業是一篇論文和一篇反思陳述。Paper1是考場要考的,是散文鑒賞或詩歌鑒賞。對於一個無法揣測作者心理的人,要對著一篇600字的文章分析出1800字的內容真的是為難我了。最主要是分析手法,尤其這種作文平日練習多了就無比地心累,寫字寫得手發麻不說,腦子也會不夠用。Paper2是分析文學作品,可以選擇散文、戲劇、小說等文體的文學作品。我的語文老師選擇的是戲劇,主要有《竇娥冤》,《雷雨》,以及川劇《變臉》。這個也是在考場考,題目是給三個選一個。難就難在你需要熟練背誦原文,隨時引用。(例題:請結合至少兩部以上的文學作品,討論作者如何使用突發事件的精心安排將戲劇的衝突推上高潮。)然後就是日日夜夜折磨人的IOC與IOP。IOC是口頭評論,文學作品是詩詞選與古文。初級要求評論八分鐘以及兩分鐘分鐘提問時間,高級要求評論八分鐘所抽選的作品,兩分鐘提問,以及十分鐘現場論述所提出的論文式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評論的時候不僅時間度日如年,而且要準備五篇作品,隨機抽選,基本是要背誦逐字稿才能安全過關,一篇作品要寫2000字的逐字稿,五篇作品就是10000字,不能有短板,誰知道你會不會抽到自己的短板篇目【攤手IOP會簡單一些,形式多樣,可以自己單獨做,也可以與他人組隊,評論自選作品,只要表現出內涵即可。我發小拽了一個人,兩個人整了個皮影戲,邊表演邊進行作品的解說與評價,IOP成功滿分。雖然說我們學校歷來中文的分數是所有學科里最高的,但是對於英語很好的人/有餘地選其他科高級的人是不會選語文高級的。我們選課的時候有不少人是這樣的 「選啥了?」「語文高級」「你瘋了?」「別的科實在high不起來了,只能high語文,別的太難了。」另外因為IB可以選擇一門學科進行一年結課,我們學校統一選了語文初級作為一年結課的課程,現在所有初級的人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還有四個月就全球通考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Group2是Language B,是第二語言,我們學校只開設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有想過開法語,但是絕大多數人英語都學不好如何學法語【捂臉
英語初級比較簡單,高級會涉及閱讀分析文學作品,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很簡單。Group3是Humanity,也就是俗稱的文科,我們學校開設了Geography地理,Economics經濟,以及Business Management商學管理。
在我讀PIB的時候還是開設History歷史的,那時候的IB2選History的只有不到十個人,那時候的IB1更是沒有人選History,而全球的結果看,History拿分也是非常麻煩。據學姐說,歷史要背的東西根本不能想像,比高考要背的還要多。記得當時考IGCSE的時候和IB2的全球通考趕在了一塊,我那時候和一個跟大神的人一起考first language English,所以整個年級只有我們兩個,人少所以當時我就是和IB2考歷史的拼了考場,考之前所有人都拿著精簡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筆記複習,基本魔怔了。(要知道考生物之前都沒有這樣的)我選的group3的學科是Psychology心理學,因為從小特別喜歡,暑假做的項目也是和研讀心理學的,所以儘管心理學是網上授課,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選了。IB用的網上授課的網站叫做Pamoja,網站設計在不熟悉的時候不僅會對你造成困難,連我的center principle都覺得網站設計是disaster 網課的主要成分是自學,或者說就是自學,基本沒人教,全靠一本教材。考完試的時候我覺得,我可能是用了假教材。心理學普遍全球平均分就不高,這主要是因為要背的東西和歷史差不多的多,要背無數的實驗,包括實驗名字、names of the scientists、年份、種類、具體所有細節、總結、評價、與優點和缺點。在考試的時候基本兩個paper加起來要寫2000字【捂臉Group4是Science科學類,俗稱理科,我們學校開設物理化學生物——普高都有的理科。這些理科高級都不簡單,但是初級對我個人來說都是簡單得不要不要的。
我個人是生物化學高級,因課表有空閑,便長期旁聽物理高級,有可能是因為本人數學天賦少之又少,對於物理的感覺是難上加難。但是奈何年級里喜歡物理的男生不在少數,大家對於物理方面的了解都是無比深透,因此成績不算差。像我的損友他就很喜歡物理,初中就閱讀很多物理學方面的名著,本身很有靈性,又是動手能力超級強,成績穩居第一。Interestingly 學物理高級的人都會選擇數學高級,同時擅長編程與遊戲。化學高級對於我來說還算可以,但是因為我選化學高級完全是因為和生物高級所映襯(畢竟生物化學一起走,一生一世跪著走),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也就不覺得有多難或者多簡單。但是據學長說,化學高級比物理高級還要難。生物高級就是一等一的坑人了。生物本身是一個專業名詞堆積的學科,我覺得化學加上物理的所有專業名詞都不一定有生物的多。背誦也許是大多數,但是更難的是理解——畢竟是拿英語學,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門學科是極大的挑戰。年級里有不少喜歡生物但是沒有勇氣選生物高級的人都選了生物初級,可以說生物高級比生物初級的課程幾乎多了一倍。但是因為對生物的興趣太為濃厚,一直以來就沒在高級班失手過,也沒覺得有多難。很多人說生物高級能拿一個5分就心滿意足了【攤手Group5是數學類,除了初級數學高級數學之外,還有著maths studies,further maths,以及computer science(很遺憾,我們學校不開設這一門課)
Maths studies非常簡單,簡單到和初三數學比都會簡單很多,藝術生常常選擇這一門因為他們以後不需要數學,但是選了這一門就意味著以後沒有退路,只能走不需要數學的專業了。初級數學比較簡單,高級數學難度非常大,微積分什麼的都會往深了研究。具體初高級差在哪呢,舉個例子。這一學期,我們初級班學了正兒八經的4個topic,高級學了17個topic【攤手而且我們年級的高級數學班沒有女孩紙,沒有女孩紙,沒有女孩紙!公開課的時候有開放數學高級的課程,報告廳里台下坐著齊刷刷十來個穿西服的男生,我特別好奇觀眾席的初中生心裡是怎麼想的【捂臉】Further maths的難度差不多和大學的高數一樣吧,年級里有兩個大神學這門課,ironically其中一位把做數學題當消遣的大神每次考試Further maths是7分,數學高級卻是6分【攤手】碰上傲嬌壓分的HL老師真是沒有辦法。Group6是藝術類,選修,如果不在這裡面選的話就要在3或者4里再選一門。因為我個人對藝術真的一點造詣都沒有,連當年高一的美術老師都放棄我了,我在此不予評價,但是據反饋,難到爆炸。
選課是一門藝術——如何搭配能完美地使自己的夢想專業方向與高分同時滿足?
沒有定下來專業的人一般會選語文英語地理高級然後數學和另外一門理科一門文科/兩門理科作為初級——這樣可以說是最好拿分。在我們年級里普遍成績樂觀的都是有專業定向的,而選課如上述那樣容易拿分的反而成績並不樂觀,堪堪在年級中等偏下徘徊。個人覺得如果有喜歡的專業,一定要查校,看一看想申請的學校對於這個專業有沒有特殊要求,比如一定要數學高級之類的。就算沒有,多學點也是好的。舉個例子,以後要學生物製藥,然而你連化學都沒學,大學入學的時候你連什麼是摩爾都不知道,你還怎麼學生物製藥?為什麼IB被譽為最難的課程?就知識本身來看,未必是噩夢般的難度(雖然的確難到哭出來),難的是其餘的assignment
每一個學科,無論初級高級,都會有internal assessment俗稱IA的東西,這將會是每個IB生的噩夢之一。文科能做實驗就做實驗,不能做實驗就做research,理科全是做實驗!像psychology這種像理科的文科就是一定要做實驗的,為此我正愁的頭髮都開始往下掉了。
創意是必須有的,然而可行性也要有,做實驗的時候你要是因為設計實驗設計的不好,最後數據出來變動太大,你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只能說「你的實驗設計有漏洞」——這樣造成數據失敗但是卻能從設計實驗的時候根治的錯誤,在IA中寫出來,會扣分!文科理科寫這個就算了,最無厘頭的是數學,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我就崩潰了,一個數學寫什麼論文啊!兩千字啊!!!除了IA,還有EE,叫做extended essay,四千字,選一科寫。
還有一個叫做theory of knowledge,說白了就是簡化哲學。不僅有essay,還有presentation,每年哭死的人無數。為pass這一門,大家都學會了怎樣藝術地扯犢子。
哦,別忘了還有CAS,課外活動沒有的話是沒有畢業證的。150小時,creativity activity和service必須樣樣俱全,而且別的活動就算了,我練練散打還要寫出來2000字的reflection,實屬不易。
總而言之,IB的學生都是折翼的天使。而學IB還要申美國的學生就不止是折翼的天使了,連腿都被打折了我滴個乖乖喲【哭
學AP的孩紙們在高二下半年的時候考完,高三上半年申請結束以後就放假了,而IB的學生們,高三上半年deadlines一摞子一摞子忙成狗還要整申請,那段時間睡覺都是奢侈的呢,還要一直挺到高三結束。
嗯…大家都不容易…
附上一張學姐發過的照片。想一想馬上要考的SAT,我竟然有了退訂機票改去申請英國大學的衝動。【仰天流淚】剛寫的一段 於是複製過來了
正在英國就讀ib。
猶豫過選擇alevel還是ib 最後選擇了ib對於英國本土教育alevel更受英國大學青睞
而且根據各個大學入學requirements 你會發現 往往學alevel的學生更容易輕鬆達到標準然而, alevel拿a*的同學很多 更何況是a
雖然大學要求如3個a* 也許你不會吹灰之力拿到了 滿足了大學的requirements但不意味著大學會錄取你。如果你僅僅是滿足了requirements 沒有任何亮點,也不會在眾多申請學生中讓學校對你有傾向。然而ib正是一個亮點。
學ib的並拿到高分的學生不簡單。他們在課程與教育體系上經歷的往往比alevel學生經歷的要多的多。(具體細節不講了,ib的組成成分)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是全球一部分名校對於讀ib學生的評價。
如果你讀alevel,拿滿分,也許你是啃書拿成績。如果你讀ib,拿滿分,至少你不是。
學習不難,難在於如何結合時間。然而如何學會結合時間,你會在ib里學到。
個人原因,為什麼我選擇ib而不是alevel,如下。
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喜歡集體活動的人,參加什麼council啊,做什麼leader啊。參加一些活動啊。我能料想到,如果我讀alevel,我除了上課,personl statement沒有東西可以寫。但是當了解ib的教育體系,我認為很適合我,對於cas對我來說是個挑戰。也會彌補我個人的弊端。畢竟cas不屬於自願性,是強迫完成,所以會推動我。
讀什麼都無所謂,在於你自己。ib累,alevel也累。ib輕鬆,alevel也輕鬆。輕鬆與累之間,取決於自己想怎麼做。輕輕鬆鬆的讀完高中? 還是為了你以後在奮鬥。There"s no winner in DP, only survivors.記住這句話。kkkkkkk good luck guys, gg
我選的 HL: 中文A,英文B 和 音樂
SL: bio, history, math
我現在想想,我當初簡直腦子有問題。孩子們,千萬別選音樂,千萬別!選的話也千萬別選HL,會死的。音樂主要考,音樂分析,創作和演奏。分析和創作雖然也不輕鬆,但是還不會死人。但是,演奏!這個是internal assesment 要收錄一個20min左右的合集,演奏的曲目難易程度要保持一致,而且要不同的genre或time period。想要拿到5,6分,一天起碼要練1個半小時吧,畢竟20分鐘的要求擺著呢。你這樣,就比其他同學多耗費90min。
History 怎麼說呢,英文不好的千萬別學。DP history 真的很嚇人,主要是你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記住課堂中所有的內容。如果你有些不清楚的地方,在網上搜不到相關信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學歷史的孩子,你們的terminology可能是世界的各種語言,舉個例子Lebensraum (德語詞)living space 是他的意思,這種詞比比皆是 而且一定要記住!還有,在做IA的時候,一定盡量找近現代方面的,而且不要選擇偏遠或小國家去研究。第一,因為資料文獻太少,查找起來會很困難( topic一般都會非常的specific所以...小眾的國家,小眾的問題 真的找不到答案)。第二,久遠的歷史文獻多是古體英語,一般人看不懂。而且較小的國家的大多數資料是用本土語言記錄的,(我IA苦逼的topic是關於Austria在1919-1939期間的事,找資料幾乎花了我大半輩子)。但如果語言沒問題的話,歷史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一個個串聯起來的小故事集合到一塊就成了歷史。
Bio我的感覺是這樣,如果你上的正規的MYP Science,group 3的科目慎選,(Pre-IB的我不清楚)真的,挑你自己最感興趣,最有天賦的一門。MYP和DP在Science簡直是雲泥之差,天壤之別,MYP每科都學了一點,淺顯且不精。舉個簡單的例子,在MYP我們學的是呼吸系統,心臟的結構,血循環;然後到了DP你要學的是 組成你這些器官的 細胞的細胞膜的結構和每一部分的作用。真的是空中樓閣,知識之間是斷層的。當你對這些內容知之甚少的時候,大量的拉丁語系辭彙更是一個致命的killer,記憶與理解其中的關聯將會是個很大的問題。但如果你對這些課程有很牢固的基礎知識的儲備,通過課上的學習和經常性的複習,取得一個好的成績不會是很難的事情。
語言類的科目,建議非母語盡量不要選A,IOC和FOA會將你折磨的非死即傷。尤其是IOC這向即便是對於你的母語來說都將是一個挑戰。數學只要別選HL,多做題取得一個理想的分數並不難。PLUS: 各科的IA一定要提早開始準備,找一個好的topic真的特別重要,debatable topic/ unquie perspectives etc.這樣的主題都會特別好。CAS,嗯,150小時,做的時候記得要take evidence,然後及時上傳你的evidence, plan, reflection etc.差不多像一個process journal那樣。
學藝術的孩子,portfolio一定要早做啊!!越往後拖,越沒時間(比如說我),你們的portfolio是可以算一部分CAS的 (creativity)。作品集真的是一個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懟死腦細胞的project。
最後一句話:DP students don"t have dreams, because to dream u need 2 be asleep.
IB國際文憑課程現已被超過90個國家的大學所接受,並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高等教育機構已經逐漸懂得,如何能讓個人在今後的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挑戰上做好準備。但學習IB國際課程究竟涉及了哪些方面呢?
IB國際課程為期兩年,旨在培養「積極,有同情心,畢生的學習者」,讓學生在學習知識論(TOK)的時候更具有好奇心,IB課程用6門學科的學術嚴謹性培養學生懂得持之以恆,並通過強制性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與當地的社區接觸。
在IB課程中,學生通常用兩年時間學習6門學科,其中3門在Higher level(HL),3門在Standard level(SL)。學科通常在Higher level會更難,因為學生要學習更多的內容,SL的學科要求150個小時的教學時間,HL的學科則需要240個小時的教學時間。SL的課程組成了其HL課程相對應的核心,也就是說HL的學生需要學習SL的學生所學的所有內容,且內容更加廣泛和深入。IB課程提供的學科劃分為六類,內容如下:
1. 語言與文學研究(文學、語言與文學、文學與表演)
2. 語言習得(古典語言、Language B、Language ab initio)
3. 個人與社會(商業經營、經濟、地理、歷史、ITGS全球化社會中的信息技術、哲學、心理學、社會與文化人類學、世界宗教、世界政治)
4. 實驗科學(生物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設計工藝、環境系統與社會、物理學、運動科學)
5. 數學(數學研究、數學SL、數學HL、Further 數學HL)
6. 藝術(舞蹈、電影、音樂、戲劇、視覺藝術)
除了第六類(藝術),學生必須在所有的分類學科中至少選擇一門科目。對於不在第六類(藝術)中選擇科目的學生,則可在其他的分類學科中再選擇一門科目。除此之外,學生選擇的科目組合沒有限制。有的學生選擇不止三門的HL學科,但因為IB課程本身已經很具挑戰性,因此不鼓勵學生這樣做。
大多數的學科通過考試和課程作業來進行外部和內部的評定,不同的科目,其課程所佔的百分比也是不同的。例如,數學HL的20%是課程作業,但在英語文學HL里則是佔55%,在戲劇中佔到100%。IB課程最大總分是45分,其中42分來自六個學科,學生每門課的分數從1分到7分,7分為最高分。
除了6門學科,學生還必須掌握IB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就是TOK(知識論),EE(擴展性論文)和CAS(創新、行動、服務)。TOK是一門讓學生了解如何獲取知識的課程,本質上來說就是『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知道什麼』。EE是指擴展性論文,是一個獨立性研究項目,最終需完成一篇4000字的論文。放在一起來說就是,TOK和EE體現了IB課程中的3個重點。最後,CAS(創新、行動、服務)是學生在兩年的IB課程學習中堅持去課外活動。
總的來說,IB課程是一門嚴謹的學術課程,旨在加強學生的數學和語言能力(通過強制性的數學和語言學習,這一點和A level不同)。同時利用繁重的工作量,讓學生為全球的大學及其課程的難度做準備。
C
2017年3月再來更新一下
當初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是2015年年初,一晃兩年過去了,我也快要畢業了
最近兩周剛剛吧中文英文的WA,TOK論文和EE上傳到了ibis上,感覺這段青春也快結束了
看著days matter上的記錄,離大考只剩下四十幾天,還依稀記得去年剛開學時立下的flag:反正還有二百多天呢不著急呀
ib很好玩,很有意思,提高綜合素養
我在1年的preDP和兩年的DP期間,收穫了運動方面的認證、技能方面的提升,並且拿到了一份薪水很厚道的intern
當然,學習也必然是很累的,並不是說某一門科目具體多難多煩,而是事情太多太多而導致你很難focus,必須安排好一切規劃
我想,如果沒有IA,沒有EE和CAS,大部分同學肯定可以把六門課學的不錯
(因為正常情況下中文和英文是保6爭7的,所以實際上只有四門課要住要花功夫)
然而正是因為事情這麼多,ib才有了它的意義
如圖如如圖
會扯淡者得天下
沒人邀。大概就是上了IB以後洗一次頭髮的掉發足以堵塞下水道,按照前輩們的描述,可能開始各科IA和EE以後我就需要買假髮了。
推薦閱讀:
※希望今後能夠進入臨床諮詢相關行業,本科階段應該做哪些準備?
※申請國外 PhD,選擇導師的時候,都有哪些「坑」需要留心?
※已經工作的人如何申請出國留學?
※研究生應該選擇去美國留學還是保研?
※工業設計留學讀研,國家選擇方面,日本、德國、義大利、瑞士哪個比較好?
TAG:留學 | 國際文憑組織IBO | 留學美國 | IBDiplomaProgram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