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在印度是什麼地位?


何贇老師說得挺棒,我就來補充兩個小故事吧。

這個故事是關於兩個在地理上遠離恆河的南印度王朝的。

其中之一是南印度最偉大的帝國注輦(先多譯為朱羅)王朝,國內對這個王朝提得不多,但是它在整個東南亞的政治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完全不輸笈多王朝。在全盛時代,這個王朝佔據了整個南印度,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支海軍,控制了大半個東南亞海域,馬爾地夫、斯里蘭卡乃至室利佛逝在在其實力範圍之內,而且富得流油。宋明道二年,注輦派出使節來到中國來的時候,使者甚至捧了一整盤的上好珍珠,然後灑在宋仁宗御榻下炫富。

這麼有權有錢有實力的王朝,因為地理位置在南印,所以毫無疑問,是和恆河沒有什麼關聯的。

但是,你知道這個王朝的歷代皇帝心目中最偉大的功績是什麼嗎?

不是消滅南印的對手波陀耶王朝,也不是征服斯里蘭卡和東南亞。注輦王朝皇帝最偉大的功績是拉賈德拉皇帝(Rajendra I)完成的——他向北擴展,擊敗了帕拉王朝,打到了恆河領域,成為第一個站到恆河邊的南印統治者。

為了紀念這一豐功偉績,他把自己的稱號叫做「Gangaikonda Cholan」,意思是帶來恆河水的人;他建立了一座新都城,命名為「Gangaikonda Cholapuram」,這個超長的名字意思也是「帶來恆河水的注輦人的城市」(後來所有的注輦皇帝都在這個城市加冕),而且他還的這麼做了,他在Gangaikonda Cholapuram挖掘了一個叫做Cholaganga(注輦的恆河)的巨大的水池,然後用黃金車和大象千里迢迢地把神聖的恆河水從恆河背了回來,填滿了這個水池,這樣他的臣民就不用跑到北方去朝拜恆河,只要到都城就可以了;他的行為是這麼誇張,以至於後來的歷史學家都斷言,朱羅王朝朝北擴張的主要動機就是為了"bring the waters of the Ganges into Chola territory" ,作為對恆河的武力朝聖,以此樹立皇帝統治的合法性。

另外一個故事是關於婆臘伐,或意譯新葉王朝的。這個王朝定都建志補羅(Kanchipuram,現多翻譯為甘吉布勒姆、坎奇普拉姆,南印的頭號聖城),後來遭到月亮王朝的後裔(自稱,其實是中亞來的拉吉普特人)遮婁其人不斷攻擊,又遭注輦和波陀耶乘人之危聯手進攻,在公元九世紀滅亡。但是讓婆臘伐歷史留名的並不是文治武功,而是精美絕倫的石頭神廟和雕塑。

婆臘伐的雕塑代表的最高傑作,是位於海邊小鎮、現在的著名旅遊勝地Mahabalipuram的恆河下凡巨型浮雕,浮雕描述的是當年恆河水從天堂被引入凡間的故事。浮雕當中有一條天然的凹槽,雕塑者就在當中刻畫了象徵恆河水的龍王。下雨的時候,集聚起來的水就會沿著凹槽向下流淌,活靈活現地讓觀者看到當年恆河下凡的場景。

(看起來好像不大,但這座雕塑其實是在一整座巨岩下的,人如果站在下面,大概只到大象的象牙那兒。)

讀過不少印度美術史的書,提到這座浮雕的時候,都會說,這浮雕其實表現的是可能一生都接觸不到真正恆河的婆臘伐人在精神上對恆河的嚮往。仔細想想,一個可能從來沒見過恆河是什麼樣子的南印王國,費神費力費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在一個海邊小鎮花了幾十年功夫造就一座反映恆河的浮雕,這是什麼精神。

這兩個故事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無非想要說明一點:南印的王國並不在恆河流域內,他們的土地遠隔恆河千里,也得不到恆河的恩澤,絕大多數人對恆河一輩子都只聞其名,而且南印其實是有自己的聖地和聖河的。但是,在他們心目中,恆河依然具有無比神聖的地位,以至於到了見不到喝不到就要發動戰爭搶過來、看不到摸不到就要用雕塑來體現渴望的程度。你想想恆河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吧。


極其重要的地位。

思考了許久,始終沒有理清楚頭緒。

我記得在瑞詩凱詩看到的恆河,清澈,安寧。捧在手裡,從頭頂灌下,我才明白書上說恆河聖水的確切含義。世間混沌,其實根本無法污濁她。

瓦拉納西的恆河不能完全代表恆河啦,你去了最「髒亂差」的瓦拉納西,就說恆河是髒的,其實不友善。更何況,即使是瓦拉納西,早上日出時分雇上小船駛向上游的情境,也不是獵奇者們在焚屍處發出一句「真臟,真噁心」就能代表的。

---

1,印度文明發端於恆河流域。

恆河的沖積平原造就了北印地域內適宜人類生存和生息的環境。詳細內容請參加印度生態歷史的研究。

嚴格地說,古印度文明源自印度河流域。但今日所言印度文明實質上指源自吠陀宗教文明(小心翼翼的避免了使用「雅利安文明」這個詞語)以降的整體。

按照地緣研究的思路,今天包括整個恆河流域在內,西至拉賈斯坦古吉拉特,南至文迪亞山系地區,東至孟加拉地區在內的區域屬於同一個文化圈。恆河是這個文化圈內最重要的物質根基。

2,恆河流域在印度歷史發展過程中始終佔據著政治中心,經濟中心的地位,或至少是之一。

公園前10世紀起至公元8、9世紀的時間裡,南亞次大陸上的文明中心便是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組成。當然,包括泰米爾文明和南印諸達羅毗荼語系文明也處於發展過程中,但就其控制力和影響力而言,不如前者。

相對於印度河流域始終處於外來民族的侵擾和輪番統治而言,恆河流域衍生而出的是所謂傳統和正統的婆羅門教、印度教文明。

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控制印度後,雖然印度河流域的發展迅猛,但從13世紀初德里蘇丹國建立後,眾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的發展重心偏向恆河流域。德里的中心地位便是這一時期豎立。

由於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恆河流域的廣泛區域也始終是南亞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印巴分治後,印度河流域徹底與印度共和國撇清關係,從而恆河流域傳承千年的文明成為了其最重要的依託。

今日,恆河流域文明包括,北方邦、比哈爾邦和西孟加拉邦,再算上旁遮普邦、馬邦和中央邦,勉強把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甚至奧利薩邦也算上,人口數佔印度三分之二。印度發展戰略中四大重要支點之三即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都在其中。

3,恆河流域是廣義上的印度教和多數所謂外道宗教的發祥地和繁榮之地。

恆河在宗教意義上的重要性同樣不能忽視。

中國人喜歡佛教,佛陀的一生其實就沒有離開過恆河。佛教聖地中,鹿野苑、菩提伽耶、王舍城等等都在恆河岸邊。

真正對印度人有影響的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信仰。恆河女神的信仰,神話里是人民和眾天神請恆河女神來到人間造福子民,而她從天上下來的勢頭太迅猛,濕婆用身體接住了她。所以濕婆的造像中總有一條河從他頭頂流下。恆河女神是印度女神崇拜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比恆河女神更重要的是,印度教的不少聖地都在恆河岸邊,而且與恆河有著密切的聯繫。大家都熟知的瓦拉納西無需多言,此外還有三河交匯之地,即今日的伊拉哈巴德,此外還有哈里德維爾,也就是濕婆神接住恆河的地方。對了,還有羅摩出生地,黑天成長的地方等等。

一句話,也許不太準確。印度多數神話的發生地和神話主人公的活動地,全在恆河周圍。參見兩大史詩及各類往世書神話。

所以,恆河不僅哺育了印度人,還造就了印度神。


文化的起源必須有水,首先是生存,然後是可以灌溉以便長期生存,所以對水的崇拜不光是印度,哪裡都有。

恆河,音崗嘎,印度的所有宗教的歷史都是在恆河流域,包括咱們的佛教。

我在瓦拉納西的見證了印度教對恆河的膜拜,晚上租船看恆河夜祭,突然有尿意,晚上黑燈瞎火,跟船夫招呼準備對著河面飈,結果差點出事,那個黑皮小個子急的印度話直蹦,飛快划到岸邊讓我上岸再飈。火大!岸邊屎尿遍地!!!這和水上飈有啥區別!!

這就是普通印度人眼裡的恆河。


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


一位17世紀著名的印度宮廷詩人Jagannath Pandit(wikipedia:Jagannatha Pandita Rayalu)愛上了當時的穆斯林公主,但卻因為宗教原因落成一樁悲劇。他在恆河岸邊禁食,並用梵文吟詩,最後投河自盡。詩名叫《Ganga lahiri》,「lahiri」是「waves」的意思。

I come to you as a child to his mother.

I come as an orphan to you, moist with love.

I come without refuge to you, giver of sacred rest.

I come a fallen man to you, uplifter of all.

I come undone by disease to you, the perfect physician.

I come, my heart dry with thirst, to you, ocean of sweet wine.

Do with me whatever you will.

恆河的地位不言而喻。

希望沒有偏題。。。


有些人寫的很詳細了,由於歷史的原因,恆河一直是印度神話和印度教神話中很重要的部分。有一個神話,濕婆大神和他老婆在神山Kailash上XXOO幾百年,最後射的太多了,就從山上流下來成了恆河,而喝恆河水長大的就都是濕婆的子民了。另一個就是銀河女神要那銀河水引下來,水太大接不住啊,把人民都沖走了,於是濕婆大神就拿後背接了一下,就成恆河了


這個題,其實有個印度友人來回答就最合適了,知乎有沒有印度友人?以下內容都是我結合自己的了解在網上查資料然後諮詢去印度走過的同學所得,我僅從精神層次粗略講一下恆河的重要性,至於地理的,我想股溝一下不是什麼難事。如果有不科學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首先反駁下上面兩個答案說印度跟黃河差不多地位的說法,恆河跟黃河的檔次不是一個level的,雖然不是印度本土的人看來,去恆河就跟去中國長城一個意思,不到長城非好漢,其餘的,恆河估計就是髒亂差的典型了,有多臟呢?

所有圖片都是在網上找的,這個圖,我想大家都知道上面是啥,但是的確就是恆河一些岸邊的真實寫照,我找的時候也覺得有點假,剛剛諮詢了一個去過的同學,同學表示還真的就是這樣。但是在印度人心中,恆河到底地位多高呢?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像印度一樣,把精神世界交給自然產生的河流管理。

人說男人到中年,有三個喜事,升官發財死老婆,印度人的喜事有四個:敬濕婆神、飲恆河水、結交聖人、住瓦拉納西。喝到恆河水居然這麼重要!

印度教信徒眼中,恆河是生命的歸宿,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虔誠的信徒不但沐浴,而且在沐浴之後要剪光頭髮,大概跟佛教的頭髮是煩惱根源一個意思吧。印度人有個節日,叫大壺節,12年一次,在「大壺節」期間,大概有超過一億人去恆河中洗澡,這是一個洗掉罪孽的機會,你見過去黃河洗掉罪孽的中國同胞么?印度流行水葬,為什麼流行呢?因為恆河在印度友人眼裡代表了神聖和包容,據說水葬以及在恆河洗澡可以洗掉身上的罪孽,這是我們黃河不具有的,黃河叫母親河,但是我沒見過有哪個中國人跳進黃河裡洗清罪孽的,大概有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水葬分兩種,一種是火化後撒骨灰,一種是直接下水,有幾種人不允許火葬的,就是孕婦,小孩,苦行僧和被蛇咬死的人,一般這些人都是直接丟進恆河裡。據說經常可以看到上游不遠處在水葬,下游的姑娘們歡樂的洗頭。

但是印度人毫不介意,他們的理解是恆河是世界上最乾淨的水,凈化一切物質。大概就這意思,所以他們對於恆河更多是崇敬和感激,有一個很奇特的說法可以提現這一點:任何印度教徒如果手中有握著恆河水,就不敢說謊話。(題外話:印度有許多很奇怪的類似習俗,比如他們可以跟眼鏡蛇、猴子和諧相處,而且被蛇咬傷很多人不會接受醫藥治療,而是接受信仰治療!而且據說還真的能救回來!)

下面這個圖是他們的恆河女神:

關於恆河的神話有很多,大概就是恆河是從天外引下來的,一開始傳說裡面寫恆河是可以復活死人的,後來就變成凈化污穢,洗清罪孽了。這個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一找。

最後總結一下,恆河在印度具有什麼地位呢?可以說它就是信仰,它就是生命的起源與終結,它就是神聖,它是每一個印度教徒的歸宿。

說點題外話:你可以在中國人面前提黃河水很黃,有點臟,但是你最好不要在印度友人面前提到恆河水很臟這種事情,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對恆河的侮辱。


恆河,一條漂滿浮屍的河流!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印度人把它作為神聖的象徵,可以說是印度的母親河。在恆河沐浴一直是印度人的傳統風俗,但近年來由於環境的污染河水已經臟臭不堪,同時恆河邊也是很多人選擇的火葬和水葬的場所,於是恆河上經常可以看見浮屍


印度第一大河恆河(Ganges River,印地語作Ganga)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遠古以來一直是印度人的聖河,是印度文明的搖籃,被視為印度的靈魂,被稱為母親河。恆河在宗教上的重要性可能超過世界上的任何河流。它從遠古就受到崇敬,被印度人視為最神聖的河流。恆河在聖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往世書宣稱,無論是見到,觸摸到,還是念頌到恆河的名字都能夠洗凈自己的罪過.在恆河中沐浴的人,能獲得至高的祝福.不僅是在聖河裡沐浴能生到天界,而且死後將頭髮,骨頭等留在恆河之中,也能生入天界.恆河流經的地域也被認為是聖地。直到現在,在恆河旁邊進行火葬都被印度人認為是最吉利的,他們將燒後的遺骨扔入聖河,認為這樣能幫助亡者帶去解脫。恆河水,被印度人視為極度神聖,任何印度人如果手中有握著恆河水,就不敢說謊話,可見其地位之重要。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關於恆河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

在印度神話中,恆河原是一位女神,是雪山公主,為滋潤大地,解救民眾而下凡人間。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我國西藏阿里地區的岡底斯山(Kailash),相傳,這裡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濕婆修行的地方,印度人尊它為「神山」,濕婆的妻子烏瑪女神是喜馬拉雅山的女兒。傳說恆河水是宇宙的外殼被維濕奴神的侏儒化身的腳捅破時,從宇宙之外流入三界的。經書中說恆河是雪山之王的女兒,因此她是濕婆神的妻子帕爾瓦蒂女神的姐妹。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一段談到「恆河的起源」。另一個故事也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記載的關於戰神鳩摩羅的誕生過程是這樣描寫的:火神把精液從四面八方傾瀉向山王之女恆河女神,恆河裡的波浪都溢滿精液。恆河女神心裡惶恐激動,被熊熊烈火炙灼,隨即把燦爛的胎兒瀉向河中的波濤。從她身上瀉出來的東西,閃爍如精鍊的黃金。它一流到大地上,一切都化成純潔的銀。從粗一點的精液里產生了鐵和銅;從臟一點的精液里產生了錫和鉛。那些東西一碰到大地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寶藏。女神把胎里的東西都變得非常美麗可愛。於是戰神鳩摩羅終於誕生了。象徵印度最偉大的聖河恆河的恆河女神,相貌端嚴,一面三眼四臂,身穿白色的紗麗,頭戴寶冠,一手持蓮花,一手持水壺,端坐在象徵河水的鱷魚和蓮花之上。

恆河來到人間是在印度非常著名的神話。有一個傳說是說印度歷史上某國王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來世,請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來勢洶洶,大地難以承受,濕婆大神就站在喜馬拉雅山附近的恆河上游,讓水從他的頭髮上緩緩流下,從而減弱了水勢,既可以洗刷掉國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於人類。《摩訶婆羅多》中記載:阿由提亞的國王薩嘎爾是一位沒有子嗣的大君,因此他長時期的苦修,並打動了濕婆神,獲得了擁有六萬個兒子的祝福。當這六萬個兒子長大成人後,薩嘎爾大君決心舉行馬祭,此祭祀可以讓人獲得如天帝般戰無不勝的地位。天帝因陀羅懼怕大君舉行祭祀成功後謀奪自己的帝位,於是偷走了馬祭所用的馬。因陀羅將馬帶到了更下界的世界,把馬放到了正在禪定的大聖人卡皮臘的旁邊,然後離開。六萬王子尋遍了整個地球也未找到馬,於是挖了一個洞來到了地下世界。他們發現了馬就在聖人卡皮臘的旁邊,於是他們認定聖人就是偷馬之人,他們開始毆打處在禪定中的聖人。這一暴行激怒了聖人,他用神通之火將六萬王子都燒成了灰燼。四處漫遊的聖人那茹阿達告訴了薩嘎爾大君王子被焚之事。大君祈禱聖人卡皮臘原諒自己的兒子,所以聖人建議他將恆河引到地球上來,如果他的兒子被恆河之水沖洗到便能復活,也能潔凈所有的罪過。於是大君將王位傳給唯一一位存活的兒子,自己來到森林苦修,但因為他不久就死亡了,因此沒有成功的請到恆河降臨。他的兒子就將自己王位再傳至下一代王子達利普。達利普王子雖然有兩位妻子,但沒有兒子.他祈禱濕婆神的祝福,獲得了一位兒子,名叫巴給依茹阿特。巴給依茹阿特的相貌非常醜陋,但是當他成年後,遇到一位聖人給了他祝福,變得非常的英俊。他向各位天神舉行了各種苦行,虔誠地祈禱了極長的時間。最後濕婆大神和恆河女神都被他感動了,決定來到人間。但是巴給依茹阿特害怕恆河的衝擊力會撞壞地球。偉大的濕婆神決定用自己的頭接住恆河,以減輕河水對地球的衝擊。恆河分為了三個部分降臨了。她落在端坐在喜馬拉雅山的濕婆神的髮髻之中。然後濕婆神允許其中一部分流向了人間。巴給依茹阿特吹起了維濕奴大神賜給他的海螺,將恆河引向大海,再從大海引入到地下世界,六萬王子都因恆河的洗滌而復活了。當恆河流向人間和地下時,天界的眾生也祈求梵天將恆河帶到天堂,他們也需要恆河水來凈化自己的罪過。為此梵天答應他們將恆河的一部分也留在天界。因此恆河在天上被稱曼達克麗,在人間被稱為恆河,在地下被稱為巴給依茹阿緹。

恆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恆河源頭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它橫越北印度平原(即恆河平原),流經北方邦,會合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Yamuna),流經首都德里,最後它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流域面積佔印度領土1/4,養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

在印度文化中恆河女神這謎一般的凈化力量,並不只是盲目的迷信而已。三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沐浴恆河水,人們相信這裡的水可以洗滌罪惡、凈化靈魂..... 。教徒們凈化朝聖,在沐浴的同時卻污染了河水,恆河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然而千百年來,人們都認為恆河水有著長生不老的力量。 常年在恆河沐浴的人,大多都壽命在100歲以上,並且很少患病。這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之一。

16世紀莫卧兒王朝的阿卡巴大帝稱它為」不死水「,因為河水味道非常甜美,這位君主只用恆河水來招待客人。200年後,英國東印度公司會定期補充船上的恆河水儲備,他們聲稱沒有哪裡的水能夠媲美恆河水,在駛往英國的3個月航程里始終保持新鮮。 一位英國醫生也曾發現,從加爾各答開往英格蘭的船舶所載的恆河淡水,行程萬里依然能保持新鮮而不腐,從英格蘭開往孟買的船舶所載的英國淡水則不行,而實際上前者的航行時間比後者還要長七天。如今,儘管人們經常成群結隊地在河裡沐浴,而且有大量生活用水排放其中,恆河邊卻從未爆發過像霍亂、傷寒這樣大規模的傳染病。 數百萬人在河流兩岸生活、死去,恆河不僅是一條神聖的河流,更被視作為一位充滿力量的女神,在聖河裡沐浴可以凈化靈魂,但同時也污染了河水,然後恆河水中的高含氧量和噬菌體,為人們的信仰提供了科學支持,使恆河的凈化能力有據可依。恆河以它的神奇和偉大,供養了大批生靈,在這裡,死亡與腐朽伴隨著生命的輪迴,而恆河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印度的生命之河。


黃河和長江在中國是什麼地位,恆河在印度就是什麼地位


就好像黃河在中國的地位一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印度人口實際上已經超越中國這一事實?
為什麼現代的印度流行音樂辨識度很高,而中國流行音樂卻沒有這種強烈的風格特徵?
綜合看來中國和印度的地緣政治方面哪個更有優勢?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
如何評價印度?印度是否可能超越中國?

TAG:印度 | 印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