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反覆貸出存進是不是就是憑空創造出了「通貨」啊?這個過程有什麼意義呢?
手機黨簡單說說看法。
貨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貨幣M2往往指現金等價物,類似活期存款等。例如小明將100元存入銀行,這100元對於小明而言是存款。另假設銀行實行20%存款準備金制度,其餘80%均可貸出。該銀行將80元貸給企業A,企業A並不會馬上變現,而是存入企業在銀行的賬戶,則這80元又變為存款。銀行又將64元貸給企業B。。。如此循環,生生不息,創造出大量廣義貨幣。簡述如上,如有差錯,懇請指正。--看到評論繼續談談有問到最初貨幣從何而來,不得不談金本位制。原來人類以物易物,深感不便,於是引入了一般等價物,歷史書中都有貝殼,刀幣等,藉此解決了空間與時間對交易的限制。後來一般等價物逐漸統一為金銀,也就是貴金屬貨幣。再後來,生產發展,需要大量金銀攜帶不便,於是有了銀票,最初的紙幣。銀票就是按所載數額可兌換相應數量的金銀。而現在的紙幣一開始也是以黃金為基礎,紙幣面值與黃金掛鉤,即為金本位制。由此可見,貨幣也就是商品,而又不是一般商品,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至於派生貨幣數量簡單說可由派生存款除以準備金率得出,80÷20%=400。計算亦可用等比級數印證,且級數收斂,和存在,計算得400。是不是銀行創造的貨幣就是所有的呢,正如南開考研題中問到的,時至今日,已經不單是銀行系統在創造貨幣,其他金融機構也在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創造著貨幣,往往這些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甚至信用也可以看成貨幣了。美國這龐大的貨幣量,應該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這樣量就會很大了。還請高人參與討論,本人拙見權當拋磚引玉。你可以這麼理解:在一開始中央銀行通過買入國債假如說是100塊,於是等額的貨幣從自己的賬戶上,直接劃入商業銀行在央行開的戶頭上,於是商業銀行的賬戶上就多了100塊。由於商業銀行的賬戶上有了錢,就可以用這筆錢去放貸,賺取利息。
我們首先介紹一下存款準備金的概念:也就是每一筆商業銀行賬戶上有的存款中,必須交給央行管理而不能放貸出去的錢就叫做存款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率指的就是在每一筆存款中準備金/存款的比率。舉個例子,比如有一筆10塊的存款,準備金率是0.2,那麼銀行能夠放貸出去的存款只有8塊,剩下的2塊必須放在存在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賬戶中,由央行替商業銀行管理。
為了簡化我們的說明,我們在假設整個金融體系中只有1家商業銀行,接著上面的例子來說明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的過程:現在商業銀行有了100塊之後進行放貸,假如央行沒有限定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為0.這個時候央行對於貨幣的供給就完全失控了:商業銀行有了100元之後,可以將其全額放貸給路人甲。路人甲不用提款,那麼這100元,只不過划到路人甲的賬戶上,但是錢仍在商業銀行這。路人甲用100元去買了路人乙的冰糖葫蘆,假如大家都不把錢提出來,只不過是把100元從路人甲的賬戶划到了路人乙的賬戶。而以此同時,錢依然存在商業銀行這,於是商業銀行還是可以利用這100元去向其他人放貸。於是路人丙又可以去貸這100元,去買路人丁的洗髮露……只要沒有人去提款,這100元就可以無休無止的去貸給無數個人。而且所有人的賬戶上都會有存款,所以貨幣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故事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為什麼銀行害怕擠兌了。擠兌指的就是突然所有人都跑來找銀行提款。你想銀行一共就只有100元,假如路人乙和路人丁都跑來提款,都提100元,銀行怎麼辦?從賬戶上來看,路人乙和路人丁都在商業銀行有100元的存款,都有權從銀行支取100元。但事實上,銀行只有100塊現金,當這兩人都跑來提款,於是乎銀行就會因為沒法支付儲戶的存款而破產。
感謝邀請。
我看見的時候前面已經有諸如劉裊等大神的回答,我深感不必多言。我僅強調兩個關鍵點:部分準備金和轉賬制度。部分準備金保證商業銀行具備可被控制的貨幣派生基礎,因此也稱基礎貨幣,或高能貨幣。
轉賬制度保證派生的貨幣只停留在金融體系,或者你可以理解為只是賬面的數字。在考慮派生量的時候,我們除了考慮準備金率,還要考慮漏金率,也就是100塊交了20塊以後,由於總總原因,並不是全部成為貸款,有部分變成現金脫離金融體系。
我們再看有關意義的事。關於信用貨幣制度的討論從誕生之日就沒聽過,功過是非現已不是我等平頭老百姓能說清楚的,這種事就留給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去傷腦筋吧,我們弄懂規則,玩好遊戲就行。
我想再次強調轉賬制度,也就是貸款不見現金。我想你問所有的商業銀行,貸款審批的潛台詞有一個是必須是用於生產(個人消費貸款下面說)。因此,我們考慮這樣一個遊戲:把氣球充滿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注水,一種是先把氣球吹大了再注水。這個比喻也許不太恰當。但第一種就是無借貸社會的發展方式,生產多少物資,有多少貨幣相匹配第二種就是信貸。貸款就是先把球吹大,賬面上的錢用於生產,比如支付初級產品價格。此時貸款可能會變成現金,但這沒什麼,因為對於初級生產者而言價值已經實現(交易),然後企業生產產品,出售,價值再次實現,所得歸還貸款,氣球充滿。不知道這樣說題主是否明白信貸制度那一丟丟的意義~
忘說個人消費貸款了,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是生產者~right?
以上邪妖這個解釋可難可易,衍生開來其實內容也蠻多的。簡單說的話,古時候交易不方便還不安全,電視里能看到,大額交易還要押鏢。所以慢慢出現了錢莊,銀行雛形,大家把錢放在有實力的錢莊,然後交易就通過錢莊的票據,便利了許多。
而慢慢錢莊發現大家存錢有時間差,就只留部分流動資金,其他的拿去投資或放貸,這種情況下就憑空強制借用了別人的錢(在沒有錢莊的時候這些錢是藏在家裡或是埋在牆角下的),將本來不流動的別人的存款悄悄徵用,這就憑空創造了信用。用了不屬於自己的錢投資,這是印鈔創造貨幣的起點。
但一般來講,如果不是龐氏騙局,這種情況並非一定不能持續,這是因為這種借用背後也聯繫著實業,如果運行良好,借錢生財,借錢創造財富也是可能的。仍舊是以例子來說明,Facebook的概念停留在腦子裡的時候值多少錢,代表多少財富?一文不值,沒有財富,但這個概念如果擁有資本100W和扎克伯格等人,概念馬上就增值百倍,價值1億。錢本身並不是財富,錢代表的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和現代社會最根本的流通管道。 錢依附好的實業和好的創造可以獲得快速的增值。在然後Facebook通過一群人的知識和概念的整合,這個概念在增值百倍,價值100億,在通過更多的人,價值就放大到千億。產生持續不斷的現金流和社會財富。
但最初的時候,這僅僅是一個一文不值的概念,但一筆資金的撬動和支點,就增值億倍。創造了大量財富。
這就是貨幣的槓桿和放大器的魔力,一旦與知識和需求結合,就產生無與倫比的財富增值能力,當然facebook的例子太過罕見。其他的增值往往沒那麼離譜。這就是貨幣的整合力和槓桿放大作用。所以一般來講正常國家印錢不是目的,而是為了保持市場流動性和活力刺激整體生產力和綜合能力的增長。
當然也不是沒有惡意印錢的,錢除了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和現代社會最根本的流通管道,更是社會分配手段,比如天朝20+萬億基建和房地產,也不單單是印錢,而是必須將印的錢通過房地產和基建,最終流入權貴手裡。稀釋的是P民的經濟權利和潛力,保暖思權利,永遠在生存線上的P民才是好P民。
這裡可以參考《黑客帝國》為什麼母體對生物電池需要構建一個好的社會,這也是競爭和統治得需要,人類自主的勞動,不斷追求慾望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所以奴隸社會被封建社會淘汰,而封建社會和共產主義被資本主義淘汰。最終的比拼是人的創造力和人的驅動力所在。
創造貨幣的前提,部分準備金制度,轉賬支付制度(非現金結算)
準備金率20%,100塊存個進去,20的準備金,銀行可以貸款80.,這80通過轉賬支付可以存入銀行,準備金16.,又可以貸出去64,就這樣往複循環,理論上創造的貨幣總額是100/0.2=500 然後500-100=400.。。。(當然這個是不考慮現金漏損,超額準備等等等等的理想模型)
你要說意義,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拓展了信貸規模,促進了資金的流轉云云。。。。。。商業銀行以存款為基礎,在備好準備金的情況下,每往外貸一筆錢,就創造了一筆貨幣。
此種情況下,經濟體的貨幣量=原有的存款+新增的貸款,後半部分又被稱為派生貨幣。
銀行創造貨幣是維持經濟體流動性的基本條件還真不好理解這個問題。因為我非銀行專業人士。但我覺得用反覆這個詞形容不當,這個不是賬面的數字遊戲。
簡而言之。
我存進銀行100塊,我覺得我有100塊。
銀行交保護費給央行10塊,然後再貸給你,你又覺得自己有90塊了。
我們還真以為……首先定義什麼是貨幣:在產品和服務的支付及債務清償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講,只要被廣泛接受,什麼都可以稱之為貨幣。比如幾十年前流行的「白條」,若在某個地區被所有商家、個人廣泛接收,也可以稱之為貨幣。目前的現金、存款、支票、匯票等等更是貨幣。銀行貸款出來的錢,是要支付給其他人的,絕大部分還是會以存款的形式存在。比如銀行現有存款1000萬元,A從銀行貸款100萬元,貸款出的錢還會存在銀行啊(現金消費比較很少),這時,社會的錢就從1000萬變成了1100萬。這100萬就是創造的貨幣,或稱「派生貨幣」。A之後購買商品,比如將這100萬付給B,B肯定也不會持有現金,也會存在銀行。這時整個社會的錢包括銀行存款1000萬+B持有的100萬。還是1100萬。同理,假設A將貸款償還,派生出的100萬隨之也會消失。派生貨幣隨貸款而生。確實在銀行存貸結算等業務中,存在著創造貨幣的情況。特別是在市場活躍的時候。這種現象也是金融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出現的。作用嗎,盤活了貨幣的作用,使更多的資金注入市場。同時擴大了央行貨幣政策對於市場影響作用。例如通提高準備金的策略,實際減少市場很多的貨幣供應量。另一方面要是銀行掙錢的一個大方面
聯邦儲備銀行每提供1美金的貨幣基礎 商業銀行系統就能夠創造出超過1美金的活期存款 存款擴張乘數就是法定準備金率的倒數 銀行創造了貨幣並向顧客提供了流動性服務 銀行也甄別和篩選缺錢投資商業活動的潛在借款人 知情的銀行家會提供更可靠的融資服務 總的說來 發達的銀行系統向來是一個國家經濟現代化的必備條件
小明有100塊錢,他將錢存進銀行,他還是擁有100塊錢。銀行有了錢之後,借貸給小紅80塊錢,小紅就可以用這80塊錢去消費。有一天,小明取出100塊錢將它消費掉。所以小紅和小明共消費180塊錢。如果沒有銀行,沒有借貸,小紅沒錢消費,小明消費一百塊。那麼小紅小明只消費100塊。這就是銀行存在的意義。而小明如果直接把錢借給小紅,那小紅用錢的時候,小明是沒機會用錢的。這種算是資金的流動,比如股票,債券,都是由個人流向公司或國家。國家和公司能夠支配這些錢的同時,個人沒法支配這些錢。這和銀行是有區別的。所以銀行能夠創造貨幣,但是沒法創造價值,只有小紅賺了錢,還了貸款才算是創造了價值。
推薦閱讀:
※「序數效用只取決於單調變換」是什麼意思?
※央行超發的貨幣(貨幣增量)是通過什麼方式進入流通領域的,印出來錢的歸屬是誰,政府,銀行?它們是無償得到貨幣嗎?
※請問:古代有沒有過通貨膨脹?
※有沒有哪些網站專門是關於宏觀經濟新聞和評論的呢?
※為什麼 1860 年美國有 1600 家公司發行了 8000 多種貨幣,政府發行的貨幣只佔總量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