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入門級的監聽耳機,哪些比較好?

初學後期


作為一個也是從學生摸爬滾打自己買設備折騰出來的現如今從業者,應該有一些話語權,設備的挑選涉及到個人喜好和成本,盡量做到一分價錢一分貨並且符合你需要的風格是很重要的。我從兩個方面說說。

1,價位,這個價位個人覺得從千元級別才算是一個能用的監聽耳機,也是各個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早年間的森海的HD280PRO AKG的271 SONY的7506都扎堆在這個價位,這個價位的耳機整體來說都是在中高頻頻響上能達到一定水平,在聲場的體現和和低音上都有一定的硬傷,其中的異類是AKG 240DF,這個600歐的大變態和300歐的森海的HD250II,都是在縱深和聲場體現上遠超同價位耳機,但是基本上沒有一個高功率的耳放很難讓這兩個耳機正常發聲,幾乎秒殺一切音效卡自帶的耳放,唯一一個能推動的是TC的音效卡,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TC耳放功率遠大於其他音效卡,能應付300歐的耳機。

低端的K66等等,包括SONY的V300(我曾經用過兩年)等等都不在考慮範圍,不是灑狗血的染色,就是能表現的頻響太有限,再直白點就是聽這樣的耳機對於一個愛好者乃至從業者都是有害無益。後來出的低阻版的240s也是可以用的,現在不論是272,271MK2都算是升級型號,大概定位都沒有變不做贅述。用好些的設備是沒有錯的,做混音這行我也說用什麼DAW用插件還是檯子都沒有一套優質的監聽系統重要,聽不到就永遠不可能做到。(以上出現的所有型號都長時間用過,沒聽過的不做評價)

再往上我比較推薦性價比比較高的價位在2k到3k這個價位,我依然說臭大街的型號,比如我現在用的森海HD650,AKG的K701和K702,這些耳機在聲場縱深和低頻響應上都對比千元級別有長足的進步,再往上就陷入了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5分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的境地,性價比就有限了,再再往上棚里用的STAX(現在被漫步者收購了……日本高端品牌)兩萬多的靜電振膜,我跟我的650做過AB對比,好是會好一些,但是這部分好遠達不到驚艷,個人認為也沒比要為了這點提升花10倍的價格,終究從業者都是貧窮到只能務實的。

2,風格,市面上的風格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大體按三個方向,森海AKG這種歐系耳機的傳統路線是我的最愛,低頻一概寧缺毋濫,曾經也是歐洲錄音的行業標準,整體設計取向上也不願意有更多特殊的聲音。其實所謂的沒有風格的好比做什麼風格都難。歌德拜亞這些性格比較強烈,所謂比較HIFI流一些的耳機,我也用過一些型號給我的感覺就是我說不出有毛病,但是作為混音用我總是無法判斷音色,但是AKG和森海的基本可以無縫切換,可以說歌德拜亞這類在聲音設計上有他們自己的取向和需求,但是潛移默化,很隱蔽不容易有怪聲。最討厭的就是SONY,典型的日本人的BAD TASTE,接觸過他們不少錄音混音師,灑狗血的無視失真的限制器,超級亮瘋狂提升超高頻,難得有哪個國家的審美風格那麼統一……耳機也是,MDR的玻璃纖維振膜技術下,所有中高頻都帶有著一股玻璃碴子似的顆粒感,而且虛假的低頻只重量不重質與傳統歐系耳機是巨大的反差。長時間聽過型號V300 V700 7506 7509無一例外的不喜歡。

這個地方要說一部分追求技術流的,AKG 240DF賣了30多年還是在同價位鶴立雞群,對於技術來說其實無所謂先進與否,結果比過程中要,工程師的藝術修養同樣重要,這東西就像知乎另一個問題提出的,微信的模式相比電話是科技的倒退為什麼火了。其實是因為拋開人類需求的科技高度是沒有意義的。因此耳機音箱這種東西我只評價我聽過用過的,挑選的人我也都是推薦一定要帶著自己熟悉的音樂去聽一下,否則一切語言其實都是誤導。

補充一下,最近一個新的風格叫做撒狗血重低音BEATS,我非常尊重DR.DRE,但是他們的產品真的是顛覆我的極限了,瘋狂提升的低頻只能出自完全沒有音樂平衡感或者聽力有問題的人手中,但是依然就這麼火了,好看?科比帶?科比懂音樂?JB帶?JB懂音樂?用BEATS在業內是會被反覆恥笑的。

最後附贈一下其他的小細節,森海的280隔聲量,為DJ做了特殊設計,所以頭戴比較緊時間長了耳朵疼,271的頭戴設計最鬆弛不容易有不適感,但是容易漏音。高端的很多都是背開式設計,所以不可能在棚里錄音用,耳機里的聲音會大量串到話筒里。但是這樣技術的耳機普遍比封閉式的聲音都要好。@東平 的答案是非常好的補充,也推薦看看~


我覺得闞歐禮說得差不多了,補充點兒個人感受:

個人認為作為監聽耳機最重要的還是能使用它準確地判斷音色。聲場固然也是重要的一環,但耳機終究不能代替音箱混音所提供的聲學條件。再好的耳機混出來的東西還是要拿到音箱上確認是否有相位之類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沒必要過於追求所謂耳機的聲場,耳機的首要任務是做音色,不是做聲場。具體哪些型號比較出眾參見闞歐禮的答案。

我選擇耳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舒適性,一方面是佩戴上,另一方面是聽感上。尤其佩戴舒適性這點,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比耳機對音色的還原還重要,因為當你了解、習慣了一款耳機的頻響特點之後(當然前提是它不會太離譜),在錄音、混音的過程中你就會有意識地根據這款耳機的特點對你的錄音或混音進行特定的規避或補償。說白了,用慣了你就能湊合。但舒適性是你絕對不可能適應或者湊合的。作為專業用途的耳機跟一般用來聽音樂的耳機不同,你聽音樂最多一兩個小時,但干起活來一帶就是數小時,甚至半天一天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舒適性很重要。拿影視界兩個經典的監聽耳機型號舉例子:

Sennheiser的HD25由於其結實耐用,機電分離程度高(易於在有限條件下修理),封閉性好,並且體積小,從而廣受同期、戶外錄音用戶青睞。但我試用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很快發現由於其耳罩相對較小,佩戴半天之後耳廓就疼,最終放棄。

影視界另一類經典監聽就是Sony MDR系列中的幾個監聽型號,尤以7506、7509、V6最多。同樣由於其封閉性好,摺疊後節省空間,且有廣泛的用戶群(萬一你的壞了,找另一部同款的相對容易),導致MDR系列成為同期、戶外錄音用戶最多的監聽系列之一。但如闞歐禮所說,MDR系列有明顯的頻響問題,它是典型的「兩頭翹」,相對於歐系耳機,它對於高頻和低頻都缺乏控制。個人的經驗是長時間佩戴使用會更容易使耳朵疲勞(較之歐系耳機),從而影響對音色的辨別。但話說回來,這種」缺點「有時候也正是同期、戶外錄音師需求的,誇張的高頻和低頻有些時候能夠讓現場錄音師發現不易察覺的噪音(例如遠處的發電機或者電流干擾)或不希望出現的濾波等等問題。

綜合以上因素,我個人比較推薦的入門監聽型號是:

AKG的K702,這款耳機作為K701的後續產品,據說在低頻上有所提升(我沒有聽過701所以沒有對比)。無論是頻響還是動態都很出色,氈墊兒也很舒服。

不足有兩點:第一,702有典型的AKG耳機「不溫不火」的特點,用AKG的耳機做完的東西拿到音箱上聽有時會出現低頻過重的問題,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應當格外注意。第二,702是開放式耳機,所以作為歌手、樂手監聽,或者在錄音現場是不能用的。該款耳機還有一個紀念版,據說在低頻上又有改進,具體就不清楚了。

另一個推薦的型號是Sennheiser的HD600,固然HD650比前者有提升,但以問題中」入門級的監聽耳機「的標準考慮,我個人覺得略貴了一些。HD600是橫跨音響愛好界和專業音頻界的經典型號,箇中理由不再贅述,需要考慮的問題是HD600同樣是開放式耳機。

如果是封閉式耳機的話,我覺得AKG的K271,Beyerdynamic的DT 770 Pro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區分的是770有阻抗高低不同的兩款,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監聽耳機有很多用途。不同的監聽耳機有不同的設計目的。

拋開用途和設計,直接去談什麼音質特性,或者舒適度,或者性價比,恐怕都得算是耍流氓。

比方Senn HD280/380,是設計給戶外收音,或者室內高背景聲環境下DJ用的。

它必然很緊,不然隔絕噪音的效果就不夠好。

戴著它長時間……會有點累。

兩頭翹的頻響曲線,可以方便錄音師找素材/聲源缺陷。

不只是Sony MDR,非常多的監聽耳機,都有這種設計傾向。

最起碼高頻那一頭是常見會翹起的。

一般來講,監聽耳機,可分為兩大類。

A、前期現場收音用。它追求的不是聲音之美,也不是真實,而是提供足夠信息,幫助音頻工作者做出前期工作上的判斷和決定。

那些標籤上寫著是設計給DJ、舞台、廣播、錄音棚等的「監聽耳機」,99%都是屬於這一類。(對,沒看錯,包括所謂的錄音棚監聽耳機!)

它們大多是封閉式的,或者至少是半開放式的。

有很多很便宜的監聽耳機,都可以「基本」完成這部分的工作。比方說一百來塊的Superlux HD681。

高級別的監聽耳機更好——這取決於實際工作預算。

B、後期混錄編輯用。它追求的其實也不是聲音之美,而是真實,以幫助錄混音師實現更精確的作品表達。

當然,真實本身,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

普通的監聽耳機,不夠勝任這部分工作。

正兒八經的錄音室,在做後期的時候多半都是用參考級( Reference)監聽器材——參考級的耳機、喇叭和放大器,參考級的線材和連接器——或者更高級的器材也很常見。

參考級的意思,就是當你要評價其他器材的聲音水平時,可以用其作為參考標準,因為其還原準確度至高。

器材廠商通常會把旗下為數不多的幾件高級品,標稱為參考級。

AKG標為參考級的耳機,有K550/551/701/702四隻。

Senn家現在只把HD800稱為新的參考級。以其歷代旗艦的水準,580、600、650在當時也都有作為參考級的能力,但是時代在前進,舊旗艦已經不能擔當參考這個名份。

拜亞則是DT880pro。它家的DT990pro不是,動態驚人的新旗艦T1也不是(也許是因為T系個性太強烈的原因,沒有辦法作為其他器材的參考)。

對於入門監聽來講,做到順利完成A部分的工作,很多耳機都可以。

題主只需檢視自己的工作需要,根據廠家提供的用途建議,再自己親身聆聽對比過,選擇滿意的即可。

對於後期,不是一隻參考級耳機這麼簡單,它需要的是一整套系統來支持。

對於真正愛樂者,如果不是頂級發燒友的話,K702/HD650/DT880,三者選其一即可。

先搞一個200塊入門級暫時用著,然後默默儲備資金,直接一次性升級到參考級,不必東挑西撿花時間浪費錢浪費精力去流連那些所謂「中級」、「中高級」耳機。

把生命用在聆聽音樂上吧。


就順手補一句吧,AKG的2系不錯(根據具體用途選擇型號),HD600不錯(開放式,略貴),SRH840 940這兩個型號也算是1K價位左右相當不錯的選擇。


最近在物色自己的監聽設備,也進來說兩句

分為2點:

1、聲音的回放是1套完整的系統,簡單講是:

音源==》回放設備

就像中醫(特指道醫)是把人當作【1個整體】來治病,而不是西醫那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因此不能單獨把其中1個東西拿出來提問——但無奈人們常常問「這個播放器音質怎麼樣」OR「這個耳機音質怎麼樣」:這樣是不可能得到什麼正確答案的

那對於聲音回放有沒有正確答案呢?

2、要說【監聽】,就不得不先說【HIFI】

較真地說:「監聽」的1詞是器材廠商對自己發明的「HIFI」1詞的最有力的打臉沒有之1

我們知道HIFI本身就是「高保真」的意思,然而此HIFI非彼HIFI:今天的所謂「HIFI」早已淪為「調味料」:就像你家出的設備番茄味、我家出的設備燒烤味、他家的設備牛肉味……

怎樣才稱得上是【高保真】:比如我拿一支超級HIFI(當然也會超級貴)的錄音筆去錄1段樹上的蟬叫聲,錄完我回家把這段聲音用我的音箱也好耳機也好對它進行回放監聽,通過比較不同器材間【誰能夠儘可能地還原現場聲音】的水平,來確定誰更HIFI

例如【人頭錄音】就是力圖HIFI(當然它得用耳機聽)

但是從錄音到回放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很多造成失真的機會比如錄音筆麥克風的質量、錄音筆錄音數據的質量、錄音筆擺放位置、回放時前端的還原力、前端連接喇叭那根線阻抗的高低……

太多了

並且憑耳朵感受是不靠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傾向,所以我們需要看器材的頻響曲線:

以地球人目前的技術來看:揚聲器出來的聲音是不可能完全平直的,如果哪家做到了,他家可以發明1個【100%FI】來打【HIFI】的臉

貼1個頻響參數的詳解

注意:我並不是來打廣告的,只是借這個理論來說明問題。

廠家怎麼講是他的事情,怎麼做也是他的事情

是虛是實?細心讀懂監聽音箱的頻響參數 - midifan:我們關注電腦音樂

頻響曲線理論上越直越好

通俗地說:1隻優秀的揚聲器(理論上):我在30HZ處給你5DB的音量(以此類推),你回放出來也應該是【30HZ處響度為5DB】

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要標明你的失真程度在什麼範圍

如果拋開失真程度的範圍來談,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某些耳機光看頻響很優秀,動不動10HZ、甚至5HZ到30KHZ+

拋開失真程度談頻響範圍的意思是:我家的音箱OR耳機在這段範圍會響——頻(失)響(真)曲(程)線(度)?我就不告訴你

老子有云: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揚聲器的本職工作是【儘可能真實地還原聲音】,而不是自顧自在頻率曲線上這裡挖個坑那裡堆座山:

「這耳機齒音重」:那是歌手的問題什麼時候輪到你來管了?

「這耳機適合古典」:你還真偏科

「這耳機兩頭翹」:誰叫你搞頻響盆地的?

「這耳機直推沒法聽」:那是你音源OR前端OR耳機【太失真】

……

向【追求頻響平直】靠攏的做法屬於【大道至簡】(也可以說是返樸歸真):你給我什麼聲音,我就(儘可能)回放出什麼聲音

而【在頻響曲線上動手腳】的做法屬於【衍化至繁】(也可以說是醜人多作怪):哎你這低頻不行我給你加強、哎你這齒音太重我給你削掉、哎你這鋼琴不夠亮我給你拔高、哎你這2胡太薄我給你增肥……

其實:所有揚聲器的聲音都應該是1模1樣的!它們唯1不相同的只能是【失真程度】

任何東西都要講究【各伺其職】,只有這樣才能【物盡其用】,如果讓一個東西去做它分外的事情,結果必然導致它【瀆職】

就如這句話講的(我忘了是不是出自亞里士多德):把最好的笛子給最好的笛手

為什麼各家器材廠商不走大道要走小路呢:

出來的聲音都一樣我怎麼突出我家的特色阿、沒特色我怎麼吸粉阿、【沒粉怎麼往粉身上撈金阿】

所以各家器材百花齊放各種【醜人多作怪】,不過這是周瑜打黃蓋的事情:有人就喜歡番茄味的薯片,誰也攔不住

關於【監聽】還有的器材廠商這麼做:如果你混出來的聲音在我家的音箱上回放也能聽得下去,那麼我保證你的作品在其它音箱上播放都OK!

正如當年蘇格拉底講過:「如果我能忍受得了我的老婆,那我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聽上去真不錯:「幸福屬於那些容易滿足的人」

如果你要求太高,你應該儘可能地降低你的要求

如果讓你天天生活在地獄,突然把你弄到天堂:你一定會幸福得暈過去!

好1個淋漓盡致的阿Q精神,你去罷,我不攔著

最後,引用叔本華講的:「這個時代再也沒有榮譽的桂冠可以送人了,它的讚美是猥褻的,它的責備也沒有什麼意義」


入門啦,潛台詞就是錢兒少,聲兒好,耐操,近期個人一直在用gearone g100dx 之前寫過點兒這個耳機的玩感,這耳機小眾,但聲音真實,有耳機中的藍翔技校之感,有興趣的請這兒溜達一圈-----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耳機?


對監聽耳機的界定:頻響平直、解析強,可以挑出小錯誤。

最著名的莫過於:mdr-7506。索尼大法的工匠精神值得肯定!頻響非常好。

低端點:presonus HD7 半年前它賣199,現在漲價了。。。在耳機不斷掉價的規律中,它也算個奇葩。素質比1000元級的不差(當然,現在AKG等品牌大幅度降價,k701也成三位數了(不過701不是監聽,不建議購買))

中端:hd650,。頻響很好,推薦購買。相比較hd650(重低頻和極低頻),k702(重高頻輕極高頻)等。不過瞬態不如k702直流這麼強。

高端:沒有監聽耳機。

買耳機不如買箱子買耳機不如買箱子買耳機不如買箱子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雖然監聽箱子解析力不如耳機,但是對於聲音的定位,樂器的分離,聲場的詮釋遠遠優於高端耳機(hd800直流)。

至於其餘一些型號,我也都是試聽過很多,諸如k242,gmp460,甚至k240DF等,但是我在這些價位最推薦的還是這三個。至於耳放,如果不買spl之類的,不要入。提升真的不是一耳朵。當然,價格梯度遞減規律是對的。


經常看見混音的帶著AKG的耳機,我個人也是推薦AKG的,240之類的結實耐操。至於是240中的哪一款就自己去尋吧。另:這個耳機需要一個好點的前端


K66.不過很難買到,可以試著去收一個。

再貴一點的就是K240s了。


拜亞動力 DT 880 Pro. 該是什麼聲音就是什麼聲音。

這也是他們家用於監聽的最平衡的產品。


本人一直信奉一句話,能一步到位的,堅決不買入門的。因為入門級相當於一個試用品一樣,入了門基本上就有很大局限了。

所以我推薦你可以嘗試多存存,起碼來一個錄音棚里的大眾款。這樣起碼不會在入門之後馬上就拋棄它。

然後我比較推薦的是拜亞動力旗下的DT系列耳機,偏中上盤,適合母帶師和混音師之類的職業使用。


HD280

我有,700買的,質量(指做工和材料質量)不錯。音染幾乎為0(也可以說是很高,可以把很豐富的聲音整得像白水煮白菜一樣),細節極其出色但解析一般。沒有聲場,低音較差,深度夠了但是量不行。

隔音很棒。夾頭,但是不算難受。夏天戴很熱,很捂耳朵,很難受。電話線可伸縮。

我想用來做監聽而非聽音樂應該是很好的。


個人推薦ATH m50


瀉藥@敬瀚麟

如果想看監聽耳機的推薦直接拉到最下面更新的部分。

我估計,題主連要做什麼都沒有說,那他口中所謂的監聽,只是要高解析少音染即可,其實那隨便買個動鐵,比如300ap,im04都行。口口聲聲都說要還原監聽,其實不過是耳機入門者的通病。

如果說到真正的監聽耳機。

接下來我這個不混音的門外漢要開始吹牛了,總之先支持一波高票,再行補充,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如果需要一個正經的監聽,那和普通的耳機定位是不!太!相!同!的!熟悉錄音棚的朋友大多都見過這種耳機:

(圖為 鈴木このみ,相信看番劇多的朋友都認識,this game(虎紋鯊魚)、redo等著名op都是她唱的)

那這個耳機聽音樂怎麼樣呢?

當然是慘不忍睹啦!

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情,聽音樂和製作音樂不是一件事情。製作音樂的重點在於只需要要聽清、還原你「需要」聽清的部分,並且縮小其餘部分聲音的影響即可,而欣賞音樂則是需要兼顧全局的。

所以這些入門的監聽耳機都是些特化了的怪物,圖中耳機型號為cd900st,它特彆強化了人聲部分(的音量(劃掉)),人聲聽起來超級「貼臉」,而器樂、包括低頻的bass常處於混沌的雜亂狀態,好在演唱者只需要關注人聲的聲音對不對,所以並不妨礙其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人聲監聽耳機。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拿到手自己聽,會發現其實就連人聲聽起來也沒有什麼吸引力,只是貼臉而已,會顯得歌手臉很大…所以沒有錄音需求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

說到akg240系,有一些問題是需要選購者注意的。因為年代久遠老的型號我也沒機會碰到,新的型號給我印象也不是太好,而選購的時候避免被坑也是比較重要的

http://tieba.baidu.com/p/2544580753

鑒於購買者不一定有優秀的耳放設備,推薦還是從幾點開始,佩戴舒適、正確看待需求來選擇耳機結構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易推。

先說易推的封閉式耳機,適合人聲。

個人印象比較好的能夠兼顧的人聲監聽耳機是索尼的z1000,較長時間佩戴不會感到不適,整體非常均衡,音染也較少,能在不影響聽感的前提下盡量突出人聲,作為一個混音的外行認為這款整體還是不錯的。與之對應的鐵三角m70x並沒有特化人聲,甚為遺憾。

開放式耳機是歌德,akg,森海的天下,然而考慮到佩戴及易推因素後,最低價的推薦是飛利浦shp9500,因為開放式耳機一定不是用於耳返的,用在監聽人聲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是監聽背景音樂的,所以shp9500居然同時滿足了入門,舒適,易推以及不錯的還原表現,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入門產品。往上更為優秀的k700系以及hd600系其實相當於是它的升級而已,有條件購買那些的話也記一定要得購買耳機放大器來補足其在低推力前端下孱弱的低頻表現。

像酒吧歌手這類職業的話還是入手一個定製的耳機作為耳返較好,至少也要購買隔音優秀適合自己的耳機,其實上面說的im04就可能可以。

對了邀請我的那個朋友最後買了300ap。

———————————————————————

雖然提問者沒出現,但是有人評論之後,我還是看了一下其他回答。感覺部分推薦的東西很奇怪。尤其是推薦akg k701一系作為監聽尤其的反常。監聽用途來說,定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而k7系的耳機多結像模糊,是絕對不適合用於混音監聽工作的。

我畢竟也不是搞評測的,過於廉價的耳機聽的實在不多。你們拿便宜的可能是性價比的產品來懟我,作為沒聽過實際產品的我實在是無力反駁。但在中等價格上我聽的還算不少,作為監聽我推薦兩款,拜亞動力的dt880pro和dt1770pro,注意一定要pro,這兩款聲場規整,結像清晰,解析優秀,細聽能將音樂製作中的缺陷暴露無遺,同時也避免了開放式設計,相比其他耳機能有效降低外界雜訊,應當足以作為作為混音監聽用途。


森記 380 PRO,我一直用,挺好的。熱是要熱一點,但是全神貫注幹活的時候就是需要不被打擾。


剛到手鬆下 RP-HD10E Hi-ResAudio耳機,簡直一耳朵驚喜。特價598元到手。

我的購買地址(非廣告):

Panasonic/松下 RP-HD10E Hi-ResAudio高解析HIFI高頻頭戴式耳機-tmall.com天貓


舒伯特hd661性價比的品牌。在350-500這個價位,是我國台灣的牌子,目前舒伯特主要做監聽的一些耳機,而且這耳機流行於喜歡偏一點的牌子的發燒友中,換一句話說,街上看上去帶魔音,森海的,都貌似是高仿的。我的價位大概在這個價位,沒有很好感受過更好的音質,是要比的話。只能和以前用過的錄音師比較一下,高音和中音兩者處理的都極其細膩,低音以錄音師厚實一點,但在後期煲音中,661出來的鼓點同樣夠厚重,彷彿一利劍直取心臟,應該在這個價位,hd661鮮有敵手。


索尼音樂娛樂所提供的這款頭戴式監聽耳機 MDR-CD900ST以長年幾乎獨佔了日本專業音樂市場的份額而聞名,常能夠在鏡頭中看到使用這款耳機的藝人。


看了前兩位的字數大牛我覺得你們似乎沒有很好的把回答限定在「監聽耳機」這個範圍內,像HD650和HD600這麼風格強烈的古典耳機,是不能作為「監聽耳機」而應該作為「音樂耳機」來推薦的,樓主如果還處在「初學」這個階段,那麼一款風格較為中正,可以培養正確聽音觀的耳機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的型號的是德國大師GMP450,是一款非常經典的耳機,佩戴舒適,聲音中性耐聽,不少論壇老燒的高端耳機出出進進,450也是不會動的,就好像烈酒燒喉,綿酒暖胃,最終你還是得來杯白開水降降口味。


我推薦DT770,初學的話夠了 價格合理 聲音中正 一般DEMO級別的混音夠了


推薦閱讀:

PS4 附帶的耳機為什麼只有一邊?
初燒應該先買個1K左右的播放器,還是買2K下的耳機?
1000塊錢的耳塞,有沒有音質能夠達到10000塊K3003級別的?
誰能告訴我500的耳機和50的耳機有什麼區別??

TAG:音樂 | 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