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空間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中國的創客空間在盈利方面現狀如何?除了做收費活動、賣元件和成品,還有哪些盈利方式可以選擇?在中國當下的環境,短期內是否有盈利的潛力?


先來說什麼是創客空間。最直白的含義就是「創客」們一起做東西的地方。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發源於歐洲的「黑客空間」(hackerspace)。最著名的黑客空間是德國的Chaos Computer Club,創始人Wau Holland認為「混沌」這個詞是對如今這個世界最好的解釋。「混沌電腦俱樂部」以揭露重大的技術安全漏洞而聞名於世,從晶元到PIN,再到智能手機等等。「黑客空間」並不僅僅破解電腦,在理想狀態下會鍥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包括政治),可以將其看作是與人類日常生活並行的另一套「系統」。創客的領軍人物Mitch Altman在歐洲參觀了黑客空間以後將這個概念帶回美國,在舊金山建立了Noisebridge創客空間。在創客空間,人們從軟體走向硬體。創客空間提供了所需的工具與設備,帶有「自由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人們在這裡通過動手發明創造替代性的解決方案。看到這裡題主就該發現「盈利模式」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說法。儘管人們並沒有規定創客空間的屬性,可以是NGO也可以是公司或附屬機構,但是定義一個創客空間通常都是社區特色明顯的價值觀,例如「開源」、「共享」、「分享設備」。

多數情況下,社區型創客空間由自組織的模式管理,通過收取會員費和捐款來維持場地運營。也有一些創客空間由科技企業高管創辦,基本出於公益和興趣。目前美國規模最大的創客空間Techshop是以公司的形式運營,更加類似於machine shop。每月的會員費是125刀。會員可以自由使用空間里rapid prototyping設備以及參加技術分享課程。國外創客空間的作品主要由Kickstarter等眾籌網站募集資金。目前國內的幾大創客空間運營模式各不相同,上海的新車間沿襲國外社區實驗室的NGO運作模式,以會員費維持運營。北京創客空間作為「新型創業孵化器」有海淀區和北京市政府提供部分支持。深圳柴火空間背後有有開源硬體最大電商seeed studio和HAXLR8R加速器支持。創客社區的開源分享機制吸引了各種不同身份的創新者和愛好者,並且形成一個跨界的文化,相比直接市場導向的公司更有利於孕育一些小眾有趣的設計,適合長尾市場。創客空間之間也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創新網路,分享資源和人才,目前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人的關注。


曾經做過3大創客空間中其中一間的管理員,我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創客空間這個存在形式,其實我的理解就是現實版的人才人力和各種資源的眾包,是一個服務組織不是一個盈利組織。

首先不得不先說我很贊同柴火創客空間的:「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

先不說盈利,我覺得本身創客氛圍需要先帶動起來,能在各區域堅持下去已經就算不錯了。創客這個詞本身就很有趣,Maker,幾乎毫無專業限制,只要你有熱情,樂於分享,會動手去做,你就是maker,和職業身份無關。未來我是很看好的。畢竟是人才人力和資源的一個聚集地~

再來說收入來源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分幾個部分:

1,會員費和贊助,2,開一些系列的課程收入,3,代售收入,4,活動和工作坊收入,5可以孵化一些項目,從項目分紅中獲得收入,等等。。

好了,我說的是收入來源,不是讓創客空間盈利,能儘可能減少赤字就足夠了,我希望創客空間是服務組織,而不是做成公司來盈利。。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技術、專利、品牌、市場 創客公司擁有這幾塊就行了!我現在就打算這麼運營了!要不然根本沒法支撐技術研究。當然首先是以興趣為主,可以盈利那是最好的。對於創客成為市場人員來說這四塊太重要了。


《一定不要把初始創客的樂觀主義精神拿來給創客事業貼公益標籤》

諸多回復中出現這樣的觀點:創客是公益性質的,甚至必須是不贏利的。

許多不明白創客的人誤以為創客是創業的人,不過確實事實上很多創客真的去了創業或者正想創業。而創業,那是直接跳進商海大潮啊,這就讓我很納悶了。這些必須直面商業的人,怎麼在做空間時就必須是公益的呢?

讓我們從起先的公益感受說起吧,就好比當年紅軍翻雪山,過草地,為了遠方的目標,只能發揚樂觀主義精神——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這也就是當年的創客,為了一種追尋,面對社會認知度不夠的情況,面對無法商業運作的情況,只能是且樂且行了,何必多提那個錢字,徒增煩惱與不快(據傳,也有多個空間因境界不夠,稍有煩悶)。對,這是創客空間的現狀,也因此,全國的創客空間還是屈指能數。

但是,即便這樣,怎麼就要把創客空間貼上公益標呢。昨天不掙錢,不代表明天不能掙,昨天社會認知度低,不代表明天認知度低啊。前輩創客們開拓過的事業,難道到頭來只能落得個公益標???

也許有人會說,公益有什麼不好了,公益多好啊。在此我為許多創客,特別是甚至自己都有創業念頭的創客深為擔憂。如果連事物的本質都不夠參透,未來如何去商海中弄潮。

當前人類社會的制度模式,商業是最基本的價值體現模式,商業讓大部份維持人類社會運轉的事物價值得以量化(暫不提部份道德層面的),簡單的說,商業是價值的體現。許多創客表面覺得貼公益的創客多好啊,只是從個人角度覺得商業化就貴了,自己要出錢了,享受不到資源了。真是大錯特錯。

深圳有兩個梅沙海邊公園,一大一小。一個收費一個免費。我一直選擇收費的。道理我想不需多說。

東莞和深圳有發達的制衣業,深圳有發達的電子業,都是收費的,於是外國人也跑到深圳這個電子天堂了,我想他們一定對深圳本土創客羨慕嫉妒恨吧——多麼地便宜啊,多麼地齊全啊。我想問問要求創客空間公益的人,如果制衣和電子是兩個公益行業,能有今天嗎?大家能買到這麼便宜的產品嗎?淘寶上能有這麼多價廉物美的衣服提供大家嗎?只有商業化的,才能真正降低單項成本,最終惠及更多的人。

我結識過一個公益老師,他教小孩音樂,免費,他走過幾十個城 市,天馬行空,強調音樂與靈魂的自由,我一樣替那些受過他啟發的孩子感謝他,但我很清楚他只是樂章的一個小小音符,有他的美,但不能依賴,我知道我的孩子的音樂更需要外面的學習機構,我把錢交出去,換回的是安心,還有我理直氣壯的對課程以及師資的要求。於是,老師是穩定的被檢驗過的。教程是被市場驗證了的。人不會說走就走,即使有走也有相配的老師代替。這是公益能提供的嗎?

請假想一下,現在你來到了一個公益的創客空間里,這裡回答你的任何問題都是免費的,你認為會有一個大拿用一生的生命擺在那就為了公益地回答你的某些問題嗎?公益只能是創客空間的一個元素。而不應該是創客空間定義中的任何標籤之一。

也許創客大多年輕,精神世界易於把商業與銅臭掛鉤。卻忽視了商業背後所背負責任和擔當。

反過來說,不能贏利,不具備自身商業化發展的創客空間,是社會價值低的表現。自身不能活,如何惠及世人。

蘋果是商業的,人們喜歡他,甚至對他的製造者無限崇敬。這才是創客空間的榜樣,這才是創客空間要做的——積極地發掘找尋自己的價值,通過惠及更多的人們,並在市場商業上有所表現。

如果有一天,你們發現了一個成功運營的創客空間,那麼它既不會是來自於有公司背景的,也不會是來自於某幾個創客興趣愛好者的,它只會來自於一個對創客空間的社會價值報有堅定的信念,並能面對風險積極勇敢的投入的人。

其實我知道我跑題了,因為題目是如何盈利,只是想說,如果不撕掉心頭的那張公益簽,就無需去談盈利。

我認為的方向和大家說的差不多:自創、孵化、領路、資源集合。

把這四項,堅決地做到極致的好,就一定能成。


我作為一個新創的創客空間的組織管理者,現在創客空間的模式確實存在摸索期,我個人認為無論是空間盈利也好,維持空間運轉也好,都需要結合創客空間所在的地域特色來發掘運營模式,畢竟在中國的創客空間都非常具有地域特徵,結合本地的資源模式,激發人才的協作與創新都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向,把創客空間融合到當地產業,利用資源整合的優勢推動產業或者創新領域的發展,相信對於空間的盈利和維持運轉都會水到渠成。


@徐思彥 把創客空間的資金來源基本說清楚了:一是會費、二是買硬體、三是眾籌、四是政策支持。至於上述四個算不算盈利方式,我不知道。但是未來可以看到的是,我珠三角以及我大淘寶都有用武之地。

正好最近要做物聯網課程,所以臨時查的資源。不足之處,多多諒解。


在目前來說用「營收」這個詞比較適合,我們認為當前創客的營收方式有:

會費——全球大多數創客的主要營收點

產品銷售——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定製或製造產品用於出售,目前部分創客空間有這種能力,例如北京創客空間

專利轉讓——未來的前景,但知識產權保護是個問題

眾籌——小部分優質項目可以通過向公眾募集資金用戶生產

飛魚簡介

飛魚網簡稱「飛魚」(網址飛魚—國內首家創客社交網站),是國內首家以重點關注創客群體的科技社交網站,為創意人群和IT人事提供社交平台,擁有社交、線上交易、百科、資源分享等功能,用戶人群以創客人群、設計師、軟體工程師、硬體發燒友、大學生等為主,男性用戶佔比70%以上。

飛魚網提倡創客精神,並致力於「廣義的創客文化」的推廣。鼓勵用戶進行創意想法的實踐,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投資者發現那些最受用戶歡迎的潛在投資項目。


我覺得這問題應該叫創客空間怎麼維持運轉,而非「盈利」。

1.創客空間名義上都是非盈利組織,會費、活動費等都是為了為了維持日常運營;

2.至今沒聽說國內哪家創客空間盈利了;

3.國內三大創客空間,北上深,背後都是有大公司支持,而非單靠會費、活動費就能維持,公司的目的眾所周知,而創客空間對公司的作用也是不用言明;

歸結,國內發展的比較好的創客空間目前唯一的方式就是和公司合作,公司利用創客空間做宣傳,創客空間利用公司維持本身的運營。

至於盈利,這個基本可以不談了。


創客是公益組織,首要目的不是贏利,但也不拒絕贏利,方式靈活。收費活動一般不是為了贏利,國內創客剛興起,沒有固定贏利模式,有了項目、技術積累後,承接項目、轉讓專利應該是方向


創客空間的核心是「創意」,人人都可以是創客,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創意能夠變現。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保護原作者的創意不被侵犯和模仿,空間如何取得創客的信任讓他們大膽地去分享和合作」,解決了這個問題,盈利就不是問題。所以創客空間的實質是第三方平台,是連接個人和商業的橋樑,這樣才能越做越大。千萬不要自產自銷,那不是創客空間,是創業公司。


先佔坑卡位吧,會起來的


『 創造力主要來源於這個國家人的性格,文化,傳統,習慣特性所左右。


創客空間的運營模式有多種,比如西安全息雙創綜合產業孵化園區,盈利模式就有很多種:運作商城賺錢,採集基地資源整合賺錢,企業孵化賺錢,商城招商加盟賺錢,業態街區招商賺錢,收購不良資產賺錢,園區還給入孵企業提供一到兩年的免費辦公場地,其目的就是資源整合,達到人流量,資產放大效應~


這個問題在第4屆北京國際兒童創客教育主題展上肯定可以找到答案,2017第4屆北京國際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及創客教育展覽會官網-機器人教育_營地拓展教育_特色特長教育_新媒介教育_科普教育_兒童健康教育_教育產品主題展會


創客成為一種分銷階級的收入 這是真的嗎


考察走訪: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

考察走訪:騰訊眾創空間

走進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址、烏鎮西柵古鎮


不邀自來,私以為許多人對創客,創客空間,孵化器都有理解的偏差

創客=想實現自我價值並付出了行動的人(成功與否都是後事)

創客空一個場地,聚集了許許多多的創客(場地大小 有無被投資人 政府認可也是後話)

孵化器=配套成熟的園區(場地 食堂 住所 生活設施等等)

----------------------------------------------------------------------------------------------------------------------------------

OK ,接下來談盈利模式是什麼?

給部分認為「創客空間就是公益」的人一句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創客空間不是免費的。

盈利模式有以下幾種:1.場地使用費(參考wework)2.政府補貼(另外一項重要經濟來源)

3.投資項目回報(長遠 風險高,但是因為第一時間接觸創客的項目,眼光毒辣者乃大機遇)

另一種會員制,繳納金額享受服務,服務包括場地,設施,課程,平台資源等等

----------------------------------------------------------------------------------------------------------------------------------

不撕逼,享受現在在創客空間和孵化器的工作


從我們的實踐來說,類似於共享經濟和產業鏈經濟。

如果只是為了政府補貼,那還不如打工,何必勞心費神呢?

創客空間的誕生是民間的,不過國家催了一把,火燒得有點過了。一個正常的創客空間,還是需要考慮持續盈利能力。二手房東沒問題,騙補貼也沒問題,問題是,你在創業沒那麼火,政府不補貼之後,這個事情還做不做下去?喬布斯把蘋果從車庫搬到Office,企業越來越大。創客空間的目標也是如此!


全國創客教育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邀請函


1、辦公場地租賃。

2、項目孵化:創客空間可以孵化自己的產品,還可以和創客合作。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在推特上發的中國地圖沒有台灣和南海?
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
汽車之家為什麼如此成功?
貴州省未來發展潛力會不會超過其他33個省級行政區?
自由職業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自由職業者面臨哪些新機遇?

TAG:創業 | 商業模式 | 商業 | 盈利模式 | 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