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君王自稱寡人、孤?
曾經看過一本關於龍的文化的書,裡面稱孤、寡人之類都有自喻龍的意思,鱷魚,
一、寡人,寡德之人。君王自稱。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庄公夫人庄姜自稱。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劉邦為漢王時,韓信為齊王時,隋楊廣為晉王時,後漢劉贇被迎立時,均自稱寡人,惟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二、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余」、「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官員。」《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余」、「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摻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三、孤也是君王自稱。《禮記·曲禮》謂遠方小侯自稱為孤。此系本義。諸侯遭喪亦稱之,此系定製。諸侯或遇危難喪敗,自為貶損之詞,亦有稱孤者。秦、漢之際,轉而成為雄稱,田橫謂吾始與漢王,皆南面稱孤,是其著例。然漢時尚極少見,漢末群雄割據,曹操謂:「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孫權、劉備也用此稱。唐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叛秘,推滔為盟主。滔稱孤,武俊等稱寡人,以孤為大、寡人為小,適與先秦制度相反。四、不轂,也是君王謙稱。轂,讀「谷」音。從車 ,本義: 車輪中心的圓木, 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 中有圓孔, 可以插軸。《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 河上公註:「不轂,喻不能如車轂為眾輻所湊。」singleton
@楊新 的回答只闡述了這樣自稱的歷史淵源,但似乎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中的「為什麼」。
無論是孤、還是寡,都是一個人的意思。
讓我想到易經里的乾卦,《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孔穎達疏:「上九,亢陽 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聖人有龍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故有悔也。」
「上九」為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
君王位至最高,形式上已經達到上九的境界,已無再上升的餘地,所以為「孤」,所以為「寡」。
本來剛開始士大夫也自稱寡人或孤的,想表達自己的修為的境界已經達到極致,但後來君王覺得只有自己才是老大,所以正如@楊新 所言,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通俗的講就是有點高處不勝寒,獨孤求敗的感覺。
個人揣測君王自稱為「寡人」或「孤」有兩層意思:
1、提醒周邊的群臣,我是老大!
2、但直接說我是老大貌似不太好,老大的位置也不好坐啊,隨時隨地都可能走向衰落,我得謙遜,警示自己要居安思危。
以上回答僅限妄自揣測,希望有大牛能及時「撥亂反正」。因為無敵是多麼寂寞。
寡人是我這寡德之人,這其實是諸侯的謙稱。不穀(讀如谷^),意思是我這不善之人,這是王者的謙稱。
最近在看《軍師聯盟》,和史實一定有出入,這裡我只講電視劇劇情。曹操打算傳位給曹丕的時候說了兩句話:"以後司馬懿不再是你的朋友,而是臣子"。頓了頓又說到"孤家寡人,可不是白叫的"。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坐到一國之君的位子,怎麼可能不孤,不寡。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王一種自謙的自稱。孤,我不是很清楚
全地球古代的掌權之人都有類似自稱,不獨中國一家
寡人,眾所周知,是寡德之人的簡稱……
不過孤……也有可能像我、咱、咱家、洒家、仆等來自於吾、余、予等的轉音(沒發現這仨也很像么……)
[順便一提,日語的仆(ぼく)《音仆哭》貌似也是從中文的仆帶過去的_(|3」∠)_包括私(わたし)《音瓦他西》俺(おれ)《音偶勒》等,讀音都和吾是很像的……]回想起上次去動物園來,也許我們還是猴子(森林古猿)的時候,自稱就是嗚嗚嗚的叫吧○| ̄|_↑調侃和猜測,別上綱上線↑_| ̄|○《道德經》裡面有一句: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為稱。我們所喜歡的,恰好是天所厭惡的,為了與天合一,自然是要把不喜歡的稱呼來稱自己
全稱是孤家寡人,孤就是孤獨,意思是孤獨的人,寡就是寡德,寡人就是寡德之人,概念就是君王對自己的謙稱,然而虛偽。。尊貴是王爺,偏偏稱孤寡,你說那是謙虛,還是自誇?
&<老子&>裡面說得清清楚楚了: 因為"貴以賤為本"---- 這種道理,不是現在的一般學生能想得明白的了, 呵呵.
推薦閱讀:
※現代漢語中用作副詞的「就」語源是來自於古漢語的「即」嗎?
※其他三大名著如果像《紅樓夢》一樣在成書後遺失後三十回,會流傳下什麼有意思的續書情節和結局?
※現實生活中存不存在像冷香丸這樣吃了身體會散發香味的東西呢?
※慕容復要復興的大燕國,有什麼歷史和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