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吃一種食物,是不是就很缺裡面的營養?


【某個世外高人的文字。轉載。】

身體比人想像的要聰明和智能,身體需要睡眠,所以人就打哈欠犯困,聽之任之就好。

身體有很智能的自我調節能力,感冒發燒時沒胃口,大病時也沒胃口,緊張工作時也沒胃口,當有一天感冒發燒結束後寶寶對媽媽喊餓時,說明身體已經調整完畢,可以接納食物補充能量了,媽媽也就知道寶寶的病好了。

人感冒發燒初愈時,最想吃的就是白粥鹹菜。因為魚肉高能量供應給身體,身體承受不了,反應到胃口上就是病人特別討厭葷腥,別說看到肉,想到肉就噁心的想吐。等到病人知道餓了,就說明身體開始康復了。

貓狗雞鴨患病時就停止進食,把身體里用來消化食物的那部分能量用來療疾,人更聰明,在少量進食的同時知道用藥物調理。

饞什麼了就是身體需要什麼,吃個8分飽後去菜市場散散步,看看想吃什麼蔬菜水果,你想吃的就是你身體里缺少的東西。

當然樓里的女同志就別此為借口去超市裡採買各種零食,捧著一堆薯片還不忘安慰自己說身體里缺這種營養……那俺就呵呵了。


不是,是因為饞


上面答案答的很沒營養,什麼叫想吃粉就缺粉,什麼叫肚子寂寞?只感到一個詞扯淡。說饞不扯淡,只是因為他回答了人要吃東西這一最原始的東西,但不認為他真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如果說你突然想吃一種東西,一個直觀的解釋就是吃這種東西會讓你感覺到舒服。舒服,可能是心理也可能是生理。兩者之間有沒有界限,這需要驗證。但不可否認,肯定是彌補了什麼東西。所以要說缺少什麼不是沒有道理的。

人的身體可能沒那麼靈敏能區別所有的需要的東西,但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還是能區別出來。嬰兒時期,我們無法判斷所有的食物,所以餓了會簡單的哭。這至少說明一點我們可以判斷我們缺少什麼,雖然不是很精確。

當我們長大逐漸的接觸到其他的食物,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吃,都會給我們留下一種印象存儲在大腦中,那就是對這種食物的評價(可能會有很多因素,色香味,甚至吃飯的環境、心情等等),久而久之,就會有我們自己的食物偏好。於是當你餓的時候,或者缺少什麼的時候,首先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然後大腦會從以往的食物記憶中,或者大腦的菜單中選擇一樣,所以才會有想要吃某一特定的東西的慾望。這是一種直觀的,推理式的解釋。但可以說明為什麼你嬰兒時不會突然想吃腸粉?為什麼你會突然想吃這個而不是那個?


不同意以上全部!!!請不要過度放大精神需求,身體的需求某些時候真的會影響人的選擇!!!

真的有這回事的,作為一個長期低碳水飲食試圖減肥的胖子我對此體會無比深刻!

有段時間只吃雞蛋和牛奶,拿肉當主食,那段時間每次路過小賣鋪都忍不住在冰櫃前逗留,有時候忍不住喝了,就能體會到那種飽和度120%的甜味。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正常飲食之後,那些高糖飲料嘗起來反而有種酸澀。

人體需要的也就是碳水、脂肪、蛋白和其他微量元素,但你不會有準確的關於這些元素的慾望,因為你的大腦將這些元素與你曾吃過的食物聯繫起來,於是當你缺某種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特別想吃。

樓上還有人提到酒精,某些情況下人體真的會需要酒精的,比如說當你在嚴冬中身處西伯利亞的時候。


想喝水的話,是人體需要水分,但是想喝酒的話,是人體需要酒精嗎?


深夜想把男盆友吃掉,我是不是很缺愛?


個人經驗是餓的時候想到一種食物就會瘋狂地很想吃。一轉念換一種想。。同樣很想吃。

生理的需求就是卻能量跟味覺刺激了。

你怎麼可能知道身體缺什麼元素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吃一頓兩頓也是補不齊的呀。


看來很多人關注這個問題:-D,這可以說是人類進化出的一種本能。

為了生存下來,有機體不僅要決定吃什麼,還要避免自己被捕食。--Todd,2000,p.951.

D.M.巴斯的《進化心理學》中有相關的描述:

實際上,過去十幾年間的科學著作確實表明,人類普遍的表現出擁有一種非常複雜的,「常識生物學」知識。…哪些東西有營養,哪些東西有毒;…在食物的選擇中最為緊迫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取足量的卡里路和特殊的營養成分,(比如鈉、鈣和鋅)…另外這些活動必須與個體對自身內部新陳代謝狀態的評估保持協調,比如他是否正在遭受負能量平衡,或者是否缺乏某些特定的營養成分 。

老鼠能夠根據不同的內部狀態來適應性地調節它們的進食行為,其中至少存在著有三種內部狀態:缺乏水分,缺乏卡里路和缺乏鹽分。實驗表明當老鼠感覺到體內的鹽分不足時,他們馬上表現出對鹽的喜好。而且當它們體內的能量和液體即將耗盡時,他們就會增加糖和水分的攝入量。 這些進化形成的特殊機制,似乎是被設計來解決有關食物選擇的適應性問題的,而且讓老鼠的進食行為與其身體需要保持協調。

所以即使老鼠這樣的動物都已經進化出了一套精巧的機制來解決所有食物的選擇性性問題。另一種雜食動物-即我們人類-面對食物問題的適應性解決方案絕不會比老鼠差。

所以人類已經進化出這種常識生物學的能力判斷哪些東西有營養,哪些東西有毒和自己缺乏某種營養物質。 突然很想吃一種食物,就是很缺裡面的營養成分。


看過一期荒野求生還是某個類似的節目,裡面的一個說法是,當你的身體里缺乏某種礦物質、營養元素時,潛意識會發出信號讓你對某種食物特別渴望,因為大腦知道這種食物含有這種你需要的物質。至於怎麼知道的,很可能是活了那麼多年的經驗。

具體故事是這樣的,一個男人遭遇海難,一個人漂流在海上,他的食物已經沒有了,能捕捉到的只有魚,一開始他不吃內臟(因為是國外的人吧,不愛吃),只吃魚肉。然後因此,很多必要的營養元素缺乏了,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時,他突然開始吃那些他不吃的部位(這些部位中含有那些他缺乏的元素),最後靠這個堅持並活了下來。


我覺得是,很奇妙,有的時候感覺特別想吃什麼東西,後來無意當中發現自己的確缺少這個食物裡面的某些元素,感覺是身體的自我調節,而且是本能的,不知道有沒有科學道理。


有過類似的經驗,不過不是食物。

我不愛吃甜食,兩口就膩歪。讀書時候打工,9點到5點上課,6點到11點打工,回家已經12點了。

回家路上很累,不餓,因為在餐館廚房裡都填飽了。

但隔倆禮拜就想吃個冰淇淋。7.11買一個,吃完就不累了。


可以這麼理解。因為你現在需要它給你帶來的東西,而營養就是你所需要的東西。

你想吃什麼,因為你會得到滿足,可能是生理上也可能是精神上。

希望得到某樣東西的時候,自然就是原本沒有滿足,我覺得更多是精神上的,因為我不覺得除了水之外可以很清晰得知道哪種東西擁有哪種營養。


不要為吃貨找借口


= =

除了饞這個原因之外,當我想吃蒸雞蛋的時候除了因為蒸雞蛋好吃還因為我想我媽媽……

一種食物能讓人回想起來並且有重溫那份記憶的慾望,一定是因為吃的時候留下了特別美好的回憶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的第二個腳趾頭比第一個長?
為什麼劇烈運動後第二天會拉黑大便?
喝下一份微生物培養基會發生什麼事?
理論上,一發子彈能打穿多少人?
為什麼人們會喜歡抖腿而不是抖手、抖胳膊?

TAG:心理學 | 生理學 | 人體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