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成為合格的產品經理?


我們都知道一個產品大致可以分為:戰略層、邏輯層和表現層。設計的時候是從戰略層到邏輯層再到表現層,而用戶感知卻是從表現層到邏輯層再到戰略層。每個產品經理天生不是設計者,而是普通的用戶,所以一個產品經理合格的過程遵循著用戶的感知過程,即從表現層到邏輯層再到戰略層。

1. 表現層的合格

這個時期主要停留在產品的表面,注重細節,關注交互以及視覺,如果需要標準衡量是否合格的話,我覺得以下設計準則可以參考:

交互方面

1. 一致性(不要讓用戶改):產品是否遵循了用戶的習慣,讓用戶自然匹配。如為了照顧IE的用戶,國產的瀏覽器推廣的時候都會默認使用IE的皮膚。

2. 簡化性(不要讓用戶想):產品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某些預設用途來引導用戶,如蘋果的滑屏解鎖,閃動的視覺讓孩子也能看明白。除此之外,產品是否通過某些限制因素,來減少用戶額外的猜測,就像手機瀏覽器在閱讀模式下會減少很多功能,不讓用戶過多的思考。

3. 及時性(不要讓用戶等):產品是否有可視性的反饋,減少用戶等待的焦慮感,如手機對焦時,一般需要的時間較長,但聰明的設計師通過聲音的及時反饋,讓用戶覺得對焦是瞬間完成的。

4. 完備性(不要讓用戶煩):產品是否有完善的容錯設計,減少用戶在出錯情況下的恐慌感,現在很多產品都有這方面的努力,容錯設計不再是冰冷的對話框,而是一些可以聽得懂的人話了。

視覺方面

看過許多視覺設計的典範級作品,提煉下它們的共同點話,基本包括以下三點:

1. 信噪比: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信噪比高的設計會讓人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感,同時重點又很突出。所以經典的設計大都很簡約,就像喬布斯演講時用的PPT一樣,大量的留白讓每一頁都很脫俗。

2. 生動性:高生動性可以保證用戶的興趣,大家都是視覺動物,如果是滿屏文字的話沒有幾個人會願意去看,但有了圖片等元素,作品一下子就活潑生動了。

3. 邏輯性:好的視覺設計是要講究邏輯的,基本包括四個方面:緊密關係的內容需要聚攏、有關聯關係的內容需要對齊、重複關係的內容在視覺上也需要重複、需要突出的內容則需要形成對比。

2. 邏輯層的合格

這個時期就已經深入到了產品架構層面,需要極強的邏輯思維。有人說,產品經理不需要懂技術,但我覺得,如果你只做表現層的話,問題不大,可是你想要邏輯層合格的話,懂點技術是必須的。雖然不要求你掄胳膊動手寫代碼,但工程師的面向對象和面向過程的思維是十分有借鑒意義的,這對產品的邏輯設計至關重要。

面向對象:從需求中抽象封裝出對象,並理清對象之間的關係(如是否繼承)

這個過程,我覺得可以分為三步:

1. 枚舉:做到不遺漏。不管重要的、不重要的、不管誰說的,都要記錄下來,保證採集到最全面的需求點。

2. 簡化:按照優先順序對枚舉的需求進行預處理。即確定最重要的需求,這是一定要滿足的;次重要的需求可以後期迭代;不太重要則可以砍掉。

3. 分類:針對預處理後的需求,則要進行合理的分類,這是產品設計中最麻煩的一步,很多上線了的產品在邏輯模塊的劃分都不是完美的,你可以想像在設計的時候會有多混亂,這個時候就需要具有特彆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把這些需求劃分的既不遺漏,也不重疊,還很自然。

面向過程:有限狀態轉換時序機

理清需求的分類關係後,則需要細化每個功能的實現過程。我們都知道再牛逼的產品也必須通過代碼來實現,而承載代碼的計算機實質上是個有限狀態轉換時序機,即隨著時間的前進,自動或者被動(觸發)地改變狀態(初態、中間態、終態)。而這些改變都來自於順序、選擇和循環的語句,所以在具體的產品設計中,作為產品經理,一定要熟悉這些有限狀態是如何轉換的。總得來說,需要考慮以下三點:

1. 主路徑:入口,是自動還是觸發;是隱藏還是突出。過程,狀態怎麼改變,如何給用戶反饋。結果,最終的產出是什麼,出錯該如何處理等。

2. 分支及容錯:臨界狀態下,會有哪些分支,每個分支怎麼處理,如何回到主路徑,萬一出錯該如何彌補等等。

3. 細節及統計:以瀏覽器為例,設計一個功能時,你就得考慮如何此時左鍵、右鍵、滾輪發生變化會怎樣?鍵盤、手勢發生變化會怎樣,頁面刷新、前進、後退又會怎樣?除了這些細節,你還得考慮需要收集哪些統計數據、如何收集,收集後又如何處理等等。

因此,邏輯層這個時期是非常考驗產品經理的邏輯思維的。可惜的是,在這個層次能合格的產品經理很少。即使合格的,很多也是計算機或者相關專業出身。就像工程師經常開玩笑說,產品經理就是做做表面文章。言下之意就是產品經理只能做表現層的工作,邏輯基本就是一坨屎。這樣說也有道理,畢竟我們大部分人確實是這樣。

3. 戰略層的合格

前面兩層中:表現層重點講美感;邏輯層重點講思維;而戰略層則重點講市場,講講為什麼要做。如果借用老祖宗的話來總結的話,這一層則要做到取勢明道優術(很多傳統行業也是這樣講)。

取勢

正如小米的雷軍所言: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那風從何來?MBA課程中常用PEST來分析,即Political(政治), Economic(經濟), Social(社會) and Technological(科技)這些企業外部的環境。其中任何一個的變化,有可能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也很有可能消滅一個偉大的公司。例如:隨著數碼相機的出現,曾經500強的柯達就不見了;智能手機的出現,曾經500強的諾基亞也不見了。而善於抓住機會的企業則聲勢浩大,如起步於智能機換購功能機熱潮中的小米,又如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服務的美團等等。

站在今天看昨天,我們為這些抓不住機遇的企業所嘆息,也為這些乘勢而起的新星感到慶幸。可是站在今天看明天,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你覺得誰會抓住變化中的機會呢?或許以後那些乘勢而起的企業也只是巧合罷了。

明道

即使等來了風,也不見得能飛起來。就像老虎吃天一樣,你無從下嘴。所以要想飛起來,還需要專註,需要要找到一個切入點。MBA課程中講求STP,即Segmenting(細分市場)、Targeting(目標市場)、Positioning(定位)。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殺入到這個大趨勢中去,而不是一上來就做平台,事實證明那都是不靠譜的。正如大家都知道的,QQ剛開始就是一個聊天軟體,360剛開始也只是一個專門查殺流氓軟體的工具,只是他倆一個佔據了社交,一個佔據了安全,從而通過渠道推廣,推出了PC桌面上的兩個大平台。

在一個大趨勢中,哪個才是切入點呢?個人覺得,切入點不見得是最賺錢的,但一定是產業鏈條上最前面的。例如360大部分盈利來自於導航和搜索,但一開始做這個肯定做不過百度和hao123,但通過安全衛士,推動瀏覽器,再推動導航和搜索,以向下一體化的策略反而成功地奪取了20%多的市場。雖然是一件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但確實證明了切入點的選擇很重要,要靠前,而不能靠錢,這也是周鴻禕大談的免費之道吧~

優術

找到切入點,讓豬飛起來了,怎麼才能飛得更快更好更強呢?這時候就需要優術。MBA中講求4P戰略,即product(產品)、 price(價格)、 place(渠道)、 促銷(promotion)。產品注重用戶體驗,追求極致,這已經沒啥好說的了。互聯網對渠道和促銷的改變是巨大的,以淘寶、京東為首的電商顛覆了渠道,以百度、微博為首的搜索、社區顛覆了紙媒、電視台等等硬廣。如果能利用好這兩項改變,那將會大大節約成本,使得產品價格變低。

再以小米為例,純電商的渠道,沒有硬廣告,這兩項節約的成本讓其相對於其他廠商而言,可以保持性價比之王了。雖然沒有硬廣告,但通過社會化媒體的推廣,讓它兼備了比別家更好的口碑優勢。為什麼呢?因為硬廣只要有錢就可以做,所以廣告效果怎樣,是否能引起用戶共鳴不得而知,而社會化營銷、多少轉發、多少評論、用戶什麼評價都清清楚楚,所以可以根據效果反饋不斷地迭代,從而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引起用戶的共鳴,口碑也就自然傳播出去了。

題主問,如何成為合格的產品經理,那得看你怎麼定義產品經理了,如果喜歡交互、視覺,那第一層就夠了;如果想從一開始就能架構一個產品,那就需要上升到第二層;如果想能決定做什麼,那就努力做到第三層。如果能做到第三層,那估計你就是CEO了,加油~


做好產品經理從約炮開始

筆者是來自營銷公關圈的人,也可以稱為PR圈,沒錯PR=「騙人」的簡稱,為什說是騙人,給你看一組對比你會一目了然,廣告是多次重複告訴別人你很好,;營銷是告訴別人你很好;公關是通過第三方告訴別人你很好。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形成自己品牌。知道PR為什麼是騙人的吧,有時自黑能讓自己更清醒。

PM是產品經理的代名詞,我定義為PM=「炮嗎」簡稱,鄙人從一個外圍角度是這樣理解。逆性思維倒退,當一個產品出來,都是奔著盈利,實現盈利的上一步是你的用戶願意花錢在你的產品身上,為什麼願意花錢,因為你的產品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對你的產品產生信任和依賴,並且體驗還很爽;體驗很爽的原因是因為用戶開始喜歡你信任你才體驗你,因為喜歡背後是有很多喜歡和不喜歡,信任和不信任做基礎,所以說需要有大量的用戶做基礎,俗話說再牛逼的大樹也是從小苗出來的,你的核心用戶在哪?你的用戶的圈子在哪?一切的一切都是爭取更多用戶,所以說泡到「馬子「是前提,別的都是扯犢子,這樣就很容易理解PM=泡馬的簡稱。PM們你們認同嗎?如果身為產品經理還沒有約過炮,請你先學會約炮,拜託趕緊的,謝謝!

第一步:洞察人性是抓取用戶的前提(分析炮友心理)

我感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每周至少要花兩天時間親自去不同地方去洞察用戶的心理特徵、行為方式、性別、年齡、收入等等。比如在地鐵人流高峰期時人群的心理和表現,說不準順便逮住幾個咸豬手,去沙縣小吃山西麵館的看看那些吃貨,吃飯時都幹些什麼說些什麼;去星巴克,看看那些騷客們手裡的新鮮玩意是哪國的,談論的內容和B格指數有沒有爆表。去菜市場,看看小白領們買菜時和賣菜大媽為了五毛錢爭來爭去糾結的心情。去中關村,看看技術猿們目光獃滯指數有木有變化。還要去各種洗浴中心研究那些嫖客結完賬一瞬間的瀟洒姿勢。為什麼研究嫖客呢,因為洗浴中心是(日不落)商業,為什麼是(日不落)商業下面的自己想去吧。晚上還要去趟三里屯後海感受下那癢的(注意是癢不是樣)的奔放,後半夜用嘀嘀或者快的回到自己家的路上和司機師傅探討車載互聯網的趨勢,哈哈。親愛的PM這些你做過嗎?

於是乎,有人問了你媽蛋的,分析這些和做產品、約炮有毛關係,其實我想說,這些就是用戶的真是生活,洞察人性,先從洞察生活開始,這將是開發產品挖掘用戶需求最底層的洞察。這也是尋找炮友最基本的市場調研炮友的喜好和心理,才能「看人下菜碟」。

第二步:試錯,更好體驗的前戲(先調情再找G點)

曾經有個記者這樣問過喬布斯:你的智慧哪裡來?喬布斯回答:來自精確的判斷力,記者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從哪裡來?喬布斯回答:來自經驗的積累。記者再問:那你的經驗又從哪裡來?喬布斯真誠的回答:來自無數錯誤的判斷。沒有無數次的錯誤鋪墊,誰也無法攀登成功的巔峰。

當大家看到蘋果、360、微博、微信、墨跡天氣、唱吧等產品這麼受用戶歡迎,我們只是看到光鮮的一面,我想每款產品面市前和測試階段都是和用戶之間在「調情」在找准體位,以便讓用戶體驗的更爽,更刺激,此產品經理背負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要背負產品內在的情感能不能和用戶的情感有所交融,還要賦予產品一種科技和情感的交融。這句話說來容易背後卻隱藏了複雜的研發和產品經理對產品的營銷、市場、體驗、設計等綜合把控的能力。如果調情都調不好,炮友就沒興趣,沒興趣,就不聯繫了,市場上那麼多競品炮友說不準被其他炮手叼走了。試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不敢再試。炮手們加油哦。

第三步:讓用(fa)戶(sheng)尖(guan)叫(xi)的三化論

簡單化:不要挑戰用戶的耐性,真的沒時間理你。

記得我去年底服務的一家做移動掌上家教的APP,我公司是做網路整合營銷公關的,本身不是渠道、不是平台、每次拿著這款APP和渠道方談時合作方說你們這款APP使用起來太複雜,交互體驗還很差,我們推廣這麼多APP沒見過這麼複雜的流程,推廣起來會很困難,這是渠道和平台方說的原話。這個小小的事例,說明了不管你的營銷公關和渠道再強,產品本身沒有吸引用戶,沒有方便用戶,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太好。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用戶的時間都是碎片化,用戶的滑動習慣已經養成,所以你的產品必須簡單,當然簡單也是建立在需求之上,我認為用戶有四種需求:即時性、固定長久、顯性、隱形需求;不管是任何性需求只要你不能滿足用戶的最基本的簡單化,挑戰了用戶的耐性,你的產品將隨之被競爭對手取代。也就是說通過前面的洞察分析試錯後,要直接簡單,別拖泥帶水,不然炮友會流失,失去耐性。換句糙話講:「做了婊子就不要立牌坊了」。要的就是簡單直接。拒絕裝蒜!

快樂化;製造用戶的快感,才能分享你,才能長久的玩耍。

快樂化,不同於簡單化是產品的基礎,快樂化是用戶通過體驗後所得到的結果,是一種用戶情感的輸出,快樂化本身要在產品規劃中要體現出來,快樂的分享能降低營銷成本,快樂的本質滿足用戶需求之上的情感訴求。在娛樂社會的當下,在緊張壓力下工作下,在社會越來越陌生化的情況下,快樂是最能體驗一個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快樂就沒有心情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自我感覺快樂化是任何產品都要會有的,因為人們的內心需要,這是用戶的隱性需求,產品不單單要滿足用戶顯性需求,既然發生關係了,就看你的時間持久度,花招指數,是不是讓炮友達到高潮。當這些需求滿足後,下次再約時就輕鬆多了。以致達到高粘性。

實用化:滿足用戶需求並影響形成習慣,不要脫離商業本質,老闆會不願意的。(請問你真能讓我高潮嗎?)

在營銷學上有個經典的案例,是關於買辣椒的,甲問小販:辣椒辣不辣?答:非常辣!甲:吃不了太辣的!乙來了:辣不辣?答:不辣!乙:不辣叫什麼辣椒!丙:辣不辣?答:不知道。丙:神經病。我們不難得出了解用戶的需求才是產品的開始。是用戶需求催生我們做出對應產品,而非自己做出的產品催生客戶對應需求。所以說實用化必需建立在用戶的根本需求之上。話說回來,當你沒法滿足炮友最基礎的體驗和刺激時你離炮灰就不遠了,見炮友容易,開炮請掂量啊。

我自己覺得比較不錯的幾款產品一個是360開機助手,這款產品牛逼之處在於,他能培養用戶的感知,讓用戶感到緊張和恐慌,同時還能幫你解決,解決的同時還過濾掉競品的軟體。最後提示你擊敗了全國多少用戶,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靠!真牛逼。這一套從心理恐嚇到實用解決再到得到榮譽達到情感的分享,360開機助手一氣呵成,用戶想跑都跑不掉。在PC端見到的最牛逼的產品,最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某次在公司電梯門,同事問我,大寶你電腦開機快不快,趕緊幫忙打開我郵箱看個東西,客戶著急用。我說還可以吧,這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句:你沒用360開機小助手嗎?最讓我驚嘆的出自樓道清潔阿姨口中。小助手你這麼深入人心周鴻禕知道嗎?熱心的阿姨你全家都在用360開機小助手嗎?不過360在移動端還需加油啊!

再從微博、微信、淘寶每款產品來看,都有其任何產品不可取代的實用基因,微博的實用基因是新聞和傳播。微信的實用基因是社交通訊、淘寶的實用基因是電商買賣。 一款產品長盛不衰是因為實用化基因不可取代,這三款目前是誰也沒法取代誰,用戶只能是交互融合,各取所需。當年諾基亞長盛不衰幾十年是因為諾基亞的通訊和價格基因,同時滿足不同階級的人群,為什麼被蘋果一個home健還原了呢,歸根到底諾基亞被蘋果的創新基因所取代,以此說實用化必須要有創新基因,來滿足用戶日新月異的衝動型需求變化,用戶才來買你帳。老闆才會高興。

第四步:高情商的產品經理如虎添翼(炮友之間互相切換)

高情商這個名詞就不多解釋,如虎添翼這個怎麼講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拿產品經理是個軸承,產品團隊是朵大菊花,那麼高情商就是產品經理的凡士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想想會是多麼的激情四射。當然是開玩笑這樣講,鄙人理解產品經理時不時的要頂住老闆的各種壓力,同時還得像老闆爭取更多的資源;你還得能吼得住研發,能讓他們按照節點完成任務;你還得能駕得住設計,因為鄙人所接觸的設計人士往往沉迷里自己的世界裡,自己的交互設計自我感覺總是好的,好的設計必須從你的角度走到用戶的角度。你還得鎮得住運營,當運營在輸出你的產品價值過程中,必須提供精準有效的數據分析來輔助產品完善,鎮不住不鳥你,失去精準數據影響產品。鄙人所說的這些,高情商的產品經理都會遊刃有餘和團隊各個角色去溝通協調。也就是說,你如果想同時體驗尋求不同的炮友並得到刺激,你必須在不同炮友來回切換,各不影響,互相協同如果你來個3P那我拜你為師。

第五步:好的產品經理是團隊的安全衛士

安全衛士這詞靈感來自360(我和360毛關係也沒有)對於一個電腦手機來說,木馬查殺,系統修復,優化加速、電腦/手機清理等這些是電腦或者手機安全健康高效運營的保障,想要電腦手機更好玩更刺激,不斷的下載新的應用滿足新的需求,這時對於自身的提升加強外還要清除哪些沒必要的應用和關閉哪些應用不必要的功能,要實時根據情況而變。說白了好的炮手都是自我學習優化高手,才能甩開其他競品炮手,說到底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一個綜(yue)合(pao)性(gao)強(shou)的人才.。不過現實很殘酷,在這個粉絲當道的年代,沒有永遠忠誠的用戶和粉絲,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發掘需求並持久的滿足用戶需求。

總結:

好產(pao)品(shou)經理具備幾大條件

1:洞察人性:洞察是一切產品出生的基礎

2:不斷試錯:不斷嘗試,反饋,目的就是找准體位。

3:讓用戶尖叫的三化論

3.1:簡單化:不要挑戰用戶的耐性,真的沒時間理你。

3.2:快樂化:製造用戶的快感,才能分享你,才能長久的玩耍。

3.3:實用化:滿足用戶需求並形成習慣,不要脫離商業本質。

4:具有高情商:如果幹菊花沒有遇到凡士林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5:團隊的安全衛士:做好團隊的優化的同時必須優化提升自己。

碼這篇文章,純屬愛好,只能證明我是個愛思考愛學習的人,最後我借用知名互聯網情色專家快刀青衣的一句話結尾:「其實泡妞比創業難」!各位產品經理們在路上且炮且珍惜。

原作者:崔大寶:390736229


產品經理常用網站和工具,這個網站都有適合產品新人 http://pmdaniu.com


z


作為新人,需要學習怎麼成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在經歷了初期的學做事之後,我越來越發現距離產品經理的要求距離尚遠。產品經理,論字面上的意思,主要任務有兩方面:負責產品,負責基於產品的管理。

先來講管理,產品經理的管理不同於其他管理角色。產品經理往往從所處的階層來講沒有管理權,所以產品經理的管理不是靠權力去管理,而是依附於更上層的權力對於資源進行協調和調配,而這種資源協調和調配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產品的發展對於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市場的需要。產品經理自身沒有實際權力,在管理的時候必須取得足夠的上層權力支持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因此必須取得上層的信任才能如願的獲得想要的資源。

產品經理的管理,首先是一個說服的過程。產品經理要取得上層的信任,進而要通過上層獲得相應的權力去獲取資源,首先就要說服上層。因此,產品經理在做事之前必須明確四個方面:想做一件什麼事情,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處在什麼環境,為什麼要去做),如何去做或者通過何種途徑去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期望的目標是什麼(在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事,達到什麼效果)。簡單來講,就是提前想好事情的STAR,即Situation(做事的目的),Task(想做什麼事情),Action(怎麼去做),Result(做事的結果)。這四個方面明確了,就能確保能夠給上層講清楚要做的事情。但這還不夠,為了更好的達到說服的效果,你還要站在上層的角度去統一考慮問題點:做事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司戰略的發展方向包括自身定位、競爭需求、市場收入等等(Directions),是否已經有類似的方案以及方案的比較(Substitution),是否對當前的戰略或產品造成影響(Existing),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撐本方案(Resouce),以及方案的規劃和安排是否合理(Suitable),可以簡稱為DRESS。DRESS的前四個方面為了說服上層說明事情的必要性,最後一個方面則是具體到執行層面看看方案是否可執行。簡而言之,要想完成一個有效的說服,你自己必須先找到閃光點(理清楚star),然後看清楚能否把這些閃光點真正的穿在身上(能否dress)。完成了這些,穿上了亮點(dress star),星光燦爛了,產品經理才有可能說服上層,取得信任。

產品經理的管理,其次便是一個執行的過程。有了完美的第一步,取得了尚方寶劍,只能說是完成了準備工作。真正想達到目標,取得美好的結果,還是依賴於執行過程。執行的第一步是對於事情的整體規劃安排。現在目標明確,根據要做的事情分解任務,量化進度,如果本身公司有一個完整的指導流程會更加理想。一般來講,對於任務的分解可以走三條線:第一條是對於資源的協調,確保在相應的時間點協調完畢相應的資源;第二條線是自己無法控制,需要由他人配合完成的事情,這就要明確相應人的任務(明確分工界面),明確時間計劃、校驗機制,並抄送上層,藉由上層的壓力來達到對這些事情的控制;第三條線則是對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的安排,明確時間計劃(相應的時間點和工作完成度),明確做事方案,明確責任人,明確監督校驗機制,明確獎懲機制。前兩條線都要依託上層的權力來實現,最後一條線則要自己把握控制。執行的過程就是要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 bound)+Resource+Indirect Management。

管理講完了,現在來說說產品。產品經理,無論字面上還是實際工作,都是產品在前,工作在後。因此,產品經理最重要的還是對於產品方向的把握。怎樣去把握產品的發展方向,去規劃產品的發展目標,是依託於諮詢、市場調研做長期規劃,還是依賴於前端銷售反饋做中短期的前端反應規劃,亦或是服從於公司的戰略做遠期的調整規劃,還是有其他方式,這部分因為我自己還沒有接觸,所以無從談起。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新人,我目前僅僅接觸到執行層面的事情,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這遠遠不夠。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任務---把控和規劃產品的發展,對我來說還恍若天外來物。經歷了最近三個月的學習,也進一步明確了產品經理新人應走的路程:

自我管理--》自我執行過程管理--》資源和自我執行過程的管理--》資源、自我執行過程以及協作執行過程的統籌管理--》短期的管理規劃能力--》中長期的管理規劃能力(學習公司流程等)--》產品規劃能力。

現在我只是剛剛處在資源和自我執行過程管理的初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


謝邀。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上面已經很詳盡了,我再添加一點自己的認識。

我認為好的產品應該是這樣的:

1.剛需。解決了用戶的至少一個剛需。

2.效率。能夠讓用戶很容易的使用,很快的使用,很方便找到自己的所需功能,很快能夠完成整個流程。

3.愉快。用戶使用產品的整個過程是愉快的,有很好的體驗。

4.安全。不能讓用戶輕易誤操作,重要操作應有確認和回滾。

5.驚喜。能夠給用戶驚喜和意外的功能。

好的產品應該是技術和設計的完美統一,比如蘋果PC一體機,確實是目前最完美的PC。缺少技術或設計,一定達到這麼完美。不懂技術也可以當產品經理,沒錯,但是技術這塊相當於是外包給別人的。不懂技術,你可以想像一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技術外包給其他人。但是,有的技術不懂,你是沒有辦法相像出這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比如一百年以前,有人想像過地鐵的存在了么?給新人的建議:一學點技術,二學點設計,三和用戶打成一片。


推薦閱讀:

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有什麼主要的區別?
本科應屆生怎麼應聘產品經理,怎麼在大學準備?
網編想轉行做互聯網產品,怎樣的方法最科學最靠譜?
作為產品經理,你在 2016 年都有哪些進步、收穫與成長?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