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移動支付的前景如何?


移動支付的運營模式:

模式一、銀聯/銀行主導模式:運營商淪為通道

該運營模式主要是銀行通過專線與移動運營商進行系統接入,用戶通過銀行卡帳戶進行移動支付,或者將銀行帳戶與手機帳戶綁定。銀行為用戶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徑,移動運營商只為銀行和用戶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參與支付過程,具體形式見圖:

圖一 銀聯/銀行主導模式

以銀聯為主導的手機支付產品是一個開放的、具備一定兼容性的公共服務平台,同時支持近場支付與遠程支付功能,可靈活接入各種類型的服務提供商,系統架構如下:

圖二 銀聯主導模式系統架構圖

模式二、運營商主導模式:意在控制賬戶,控制交易流程

該模式主要通過運營商來推動整個手機支付產業鏈的發展。運營商以用戶的手機話費帳戶或虛擬帳作為手機支付帳戶,直接從用戶的話費中扣除移動支付交易費用。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移動運營商直接與用戶聯繫,不需要銀行參與,技術成本較低。但是用戶每月的手機話費和移動支付費用很難區分,僅限於移動小額支付。

圖三 運營商主導模式

以中國電信翼支付為例,其自身運營該業務的拓撲圖如下所示:

模式三、第三方支付主導模式:藉助電商、IM等工具集成線下應用

較之傳統支付,第三方支付藉助銀聯跨行結算合作門檻高的特點,與銀行和電信運營商展開合作,藉助手機的移動上網功能,利用手機客戶端軟體實現無線支付,提供綜合結算服務。比如,利用支付寶推出的手機客戶端,便可實現查詢、交費及轉賬等支付服務。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主的第三方支付正在依靠龐大的用戶群發展成為控制終端消費人群的支付工具。

圖三 第三方支付主導模式

以支付寶為例,基於互聯網與雲計算技術的支付架構解決方案如下:

圖四 支付架構解決方案

模式四、合作模式:運營商與金融機構合作

這種模式下,運營商和金融機構可以優勢互補。金融機構在大額交易領域有安全體系、信用體系和強大的數據結算等優勢,電信運營商在小額移動支付業務上更具市場效率和競爭優勢,兩者合作可以彌補雙方的弱點,發揮各自優勢。

從上述各類運營模式看,銀聯主導和運營商主導模式因其弱點明顯,合作模式將是主流。目前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的合作已有很大進展,中國銀聯負責POS終端的改造與維護,開拓商戶;中國移動負責發展用戶,定製NFC手機及晶元。

2013年6月,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共同打造的移動支付平台正式上線。移動支付平台是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以TSM(可信服務管理)系統為核心,為各方提供基於安全支付載體的智能卡應用發行和管理服務平台,是聯接移動支付產業各方的「橋樑」。目前,中行、中信、光大、民生、廣發、浦發、上海銀行、北京銀行等商業銀行都完成了與該系統的對接,其他商業銀行也正陸續接入。

聯動優勢移動支付業務數據中心整體平台架構如下所示:

圖五 數據中心平台架構

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

2013年10月,艾煤資訊集團發布了《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行為研究報告》,報告中論述的核心觀點如下所示:

1、
在手機網民對移動支付的認知方面,只有20.7%手機網名對移動支付完全不了解,而超過70.0%的受訪手機網民對移動支付有一定的了解。

2、
在手機網民移動支付使用頻率方面,平均每月僅使用移動支付1-2次的佔17.3%,近8%的用戶平均每月使用移動支付3-6次,每月使用10次以上的僅佔比0.9%。

3、
在受訪用戶中,71.7%的手機網民會在進行繳費、充值等業務時使用移動支付,而在日常網購和票務酒店預訂中使用願意使用移動支付的則分別佔33.9%和31.5%。

4、
手機網民在移動支付上已花費或可接受單筆支付金額上,願意為每次消費支付100元以內以及300遠以內的用戶分別佔29.4%和31.5%。而願意每次支付300元以上的佔39.1%。

5、
高達85.9%的手機網民用戶會選擇第三方移動支付提供商,其次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佔63%,而選擇運營商的用戶只有不到4成。

6、
操作簡便、交易效率高、安全性好成為用戶選擇移動支付提供商的主要原因,分別佔71.7%、53.3%、48.9%。

7、
目前手機網民接受度最高的移動支付方式為手機APP/網站支付、簡訊支付,分別達到69.6%和64.1%。另外,在掃碼支付、近場支付和手機刷卡支付出現接受度與實際使用率差距較大的情況。

8、
手機網民認為移動支付中最突出的兩項風險為資金安全性風險和個人信息泄漏風險,分別佔總人數的72.2%和56.5%。

簡評:

國內手機網民對移動支付認知程度較高但使用頻率低,這符合移動支付在國內市場的成長-發展時期的規律,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手機網民消費習慣的轉變,移動支付將進入高速發展期。

手機APP和簡訊支付已經得到長足發展,接受度和使用度「雙高」在情理之中。而掃碼支付、近場支付、手機刷卡支付正處在新興發展期,尚未完全推廣普及,因此接受度和使用率都相對較低。

第三方支付能憑藉著PC端積累的大量用戶和已經建立起的良好口碑,根據移動支付自身的特點有效將用戶遷移至移動端且能保持較高的用戶黏性;與第三方支付轉化模式相近,各大銀行相繼推出手機銀行、手機支付口令等來接力網上銀行和U盾,同時依靠著銀行行業的信譽和保障,其滲透率也不斷提高;反觀運營商雖作為移動通信的中樞,在移動支付市場布局卻反應過慢,而且產品可替代性過大,就目前而言得不到太多用戶的青睞。

用戶對自身利益的訴求遠大於移動支付業務改進的期望,說明資金、信息安全性已經成為移動支付用戶體驗的關鍵一環。移動支付能否出現超級安全機制,將成為移動支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移動支付數據分享

艾瑞諮詢2013年Q2與Q3發布的數據報告重要指標數據如下所示:

圖六 艾瑞諮詢2013年Q2數據分享

圖七 艾瑞諮詢2013年Q3數據分享

移動支付產品研究

微信支付(財付通)

產品使用流程

微信帳號綁定銀行卡&>&>&>&>&>輸入銀行開戶信息(卡號、姓名、身份證、手機號)&>&>&>&>&>&>輸入手機驗證碼完成綁定&>&>&>&>&>&>&>&>設置微信支付密碼&>&>&>&>&>&>開始使用。

移動支付的大趨勢

發展趨勢一:移動支付技術催生支付大融合

移動支付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主要包括:支付卡類應用的銀行卡、加油卡、停車卡、公交卡,消費卡類應用的優惠券、折扣券,票務類應用的飛機票、火車票;移動支付產業鏈包括了金融機構、電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動支付市場還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背後的市場需求驅動力不足,因此,需要各方多角度融合,以創新實現共同培育市場:

支付賬戶的融合:目前單卡多賬戶,或者多卡多賬戶給消費者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未來智能終端將會作為各類支付工具的入口,逐步實現支付賬戶的融合;

支付工具的融合:傳統的線上線下的界限被打破,消費體驗趨於統一;

交易信息的融合:傳統基於地理位置的和基於產業鏈環的信息割裂現狀被打破,信息及信息通道被貫通,真正的大數據時代到來;

商業模式的融合:通過支付手續費率收費的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不利於行業的發展,聯合做大做強,實現支付服務的直線投達以及大數據的創新商業模式才是真正的出路。

發展趨勢二:移動支付趨向構建大生態

1、近端生態系統:

參與方:各類卡組織、銀行、運營商、支付公司、終端廠商、商戶;

支付體驗的要求使得高效的服務無法通過單一廠商或鏈環來完成,合作是必然趨勢;「跨界打劫」的誘惑使得企業通過做大市場規模,來提升整體的競爭力;用戶支付習慣的改變需要眾多鏈環企業共同培育,單一企業無法真正實現;移動支付鏈條企業的性質使得妥協合作成為趨勢,包括近端支付的標準之爭等。

2、O2O生態系統:

參與方:支付公司、O2O電商企業、社交平台、通用積分平台、商戶;

各類支付新技術將會時候的傳統銀行構建的支付壁壘被打破;線上線下最終會實現高效融合;020生態模式較多,合作方式靈活,可塑性較強;020生態使得支付類企業跨越結算服務,向更廣領域的消費,包括積分管理、優惠券消費等進一步延伸,整個移動衣服產業鏈的成員如下:

圖八 移動支付產業鏈相關成員

發展趨勢三:基於角色的企業定位開始出現差異化發展

由於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緊密,各類支付相關支付企業定位也開始出現差異化趨勢。

中國銀聯依據其強大的結算系統以及終端POS機數量,為運營商和銀行提供結算平台,收單業務移動化,逐步走向平台式運營。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依據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終端控制能力能夠實現NFC的快速普及,從而在合作中尋求利益最大化。電信運營商會更加專註,但是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O2O電商,特別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將其B2C或C2C的在線支付的優勢及產品形態平移至移動端,來獲取先發優勢;利用創新產品和消費引導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全面提升O2O電商層面的參與度。

服務於B端利基市場,例如快錢、匯付天下等,致力於為企業級用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以及衍生的金融服務。

發展趨勢四:應用場景支撐發展浪潮的興起

從近幾年來看,遠程支付在近兩年會成為主導,但是O2O電商的興起和NFC技術的興起會引發下一波發展浪潮。

移動支付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新技術又在不斷地湧現,例如臉譜支付、聲波支付、手勢支付、指紋支付等。每一個新興的支付技術都有可能會引起在一個細分支付市場的革命性變化。但無論如何發展,單就移動支付本身而言,僅僅是提供支付的一種工具中介或手段,不可能也不能取代實質性的支付內容。我通過移動支付為什麼服務買單,我通過移動支付購買什麼新的服務或產品才是關鍵。方便、快捷、安全、多樣化將會是移動支付未來的走向。只有找到了合適的場景,才能觸動並最終贏得客戶。

對移動支付企業而言,我們需要大力打造多元化的移動支付服務體系,嫁接其他服務內容,採取類似於支付寶的支付嫁接金融的模式來尋找新的贏利模式。

對於商家而言,允許並支持多元化的支付路徑,全面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成為影響用戶購買決策的重要一環,多途徑、全方位的用戶服務體驗將會成為影響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而對於運營商而言,通暢的支付渠道,安全的支付交易過程是服務的基本要求,從交易及結算中分得一杯羹,或者將現有的龐大用戶群轉移至第三方服務或自身提供的其他服務上來,意義更加重大。

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sim卡還是RF-SIM卡等,未來都有可能因為新的數字認證及密鑰機制而取消,傳統的依附於卡介質的服務都可能面臨重構。對於移動支付企業而言,未來的路依然漫長,從功能應用向場景應用對所有的企業而言均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存活的將會是那些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下來的並且高度重視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的企業。


一、移動支付正在高速發展

《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6)》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商業銀行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363.71億筆,交易金額達2018.20萬億元,同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7.29%和46.67%;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333.99億筆,交易金額達24.19萬億元,同比上年分別增長55.13%和41.88%。其中,移動支付業務發展迅猛,國內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38.37億筆,交易金額達108.2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5.86%和379.06%;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398.61億筆,交易金額為21.9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0%和166.5%。隨著移動支付的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移動支付產業將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移動支付業務66.29 億筆,金額35.33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97%和94.45%。

、央行探索數字貨幣

在2016年1月20日舉辦的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透露,央行自2014年起就成立了專門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關鍵技術、流通環境等進行深入研究,爭取早日推出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

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等在全世界掀起數字貨幣探索狂潮。他們希望嘗試在區塊鏈上發行數字貨幣。今年的活動更加活躍了,儘管研究剛剛開始,很多謎題等待解答。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數字貨幣將在全球流通。

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的區塊鏈團隊正在研究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影響。銀行首席出納Victoria Cleland說,「該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很多人都認為銀行趨利避害,但是我們已經開始思考:『我們自己能否抓住創新機遇』?」

為了評估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風險及機遇,央行開始吸收全球央行、學者和商業銀行的意見。央行需要知道貨幣數字化對經濟和金融穩定性的影響,確定該技術可以抵禦黑客攻擊,為全英國6500萬公民提供服務。Cleland說,「我們不能把它束之高閣,否則就真的要被它顛覆了」。

、手環支付、智能穿戴設備

移動支付領域爭奪戰膠著,除了掃碼、ApplePay、雲閃付等方式外,穿戴設備也成為一個熱門,除了此前興業銀行的興動力手環外,民生銀行日前也與出門問問達成跨界合作,聯合開發「可以當卡刷的智能手錶」。

民生銀行和出門問問合作開展智能手錶支付業務將拓展移動支付業務支持的設備類型和應用場景。目前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錶鮮有支持移動支付業務,布局智能穿戴領域將移動支付業務由刷手機延展到刷手錶,豐富了移動支付業務的設備類型。同時,移動支付業務的應用場景也將得以拓展,例如對於運動愛好者,運動後刷下手錶就可以購買飲料,不用再攜帶手機或錢包之類的物品,方便快捷。

四、 手機公交卡將成為移動支付高頻應用之王

目前中國公交卡發卡量達到4.5億張,每天的公交刷卡在2015年全年有1000多億次。公交刷卡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高頻應用。根據央行發布的《2015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15年移動支付筆數138.37億次,2015年公交刷卡的筆數是移動支付筆數的7倍多,公交刷卡頻次遠遠超過移動支付。

目前,手機公交卡所需手機的硬體條件基本具備。具體來說,手機NFC標準已經統一到13.56MHZ,在物理層上為所有NFC設備的互通鋪平道路。全終端方案[手機內嵌安全單元eSE(embedded Secure Element)]的手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標準已經在新手機中廣泛應用。據拓墣半導體分析師陳穎書分析,2014年全球搭載NFC功能的手機出貨量已達4億部,佔整體手機總出貨量的2成,預估2015年可達到3成,並在2018年超過6成突破12億部。

四、 移動支付的新業態——聚合支付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本身也是屬於第三方支付,那麼基於微信、支付寶等非銀行支付通道來提供服務的可以稱之為第四方支付,如果同時提供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兩種或以上支付方式的也稱為聚合支付。實際來講,擁有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的第四方支付都是以聚合支付的方式來為商戶服務,這更符合市場需求。

那麼第四方聚合支付可以提供哪些服務呢?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支付通道服務、集合對賬服務、技術對接服務、差錯處理服務、金融服務引導、會員賬戶服務、作業流程軟體服務、運行維護服務以及終端提供與維護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商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並相應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


2015-2016 年初是移動支付的大年。這一年,有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線下的強力滲透和相愛相殺;有 Apple Pay 正式入華和即將走向 WAP 支付的諜報;有銀聯雲閃付家族的閃亮集結......

整個移動支付世界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繁花似錦的盛世氣象,但這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世,卻暗藏著極大的隱憂,弄潮者勾心鬥角、征戰不休,從業者身陷其中、搖擺不定。

作為移動支付行業從業者,筆者希冀盡己所能,從頭簡略梳理移動支付的邏輯,揭開盛世表象背後的真相。純屬一家之言,有遺落或謬誤的地方,請各位方家海涵和斧正。

商業的本質是商品和服務的交換和流通,人類的商業行為即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交換和流通的過程。互聯網對現代商業的影響深遠,但核心仍然是基於以上三種交換流通模式。誰能顯著提升各個環節的效率,必然成為巨頭。

圍繞信息流服務,在各個垂直領域,分別誕生了以搜索為核心的谷歌、百度;以電商為核心的阿里、亞馬遜;以社交為核心的騰訊、Facebook 等巨頭級互聯網企業;

圍繞物流服務,僅國內就誕生了順豐、四通一達、菜鳥等巨頭級物流企業;

圍繞資金流服務,除傳統金融機構外,誕生了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銀聯、Visa、MasterCard、PayPal 等巨頭級支付服務企業。

資金流的交換和流通就是支付服務,支付是商業行為的閉環。就支付服務本身而言,並不算掙大錢的生意。支付巨頭的野心,更多在於支付場景和相關後續業務的想像空間。支付是資金流和信息流兩方面的交換和流通,兼具金融和數據兩種屬性。支付場景背後是徵信、信貸、理財、保險等業務。這些業務比純粹的支付清算市場,想像空間超出至少一個數量級,但是支撐這些業務的基礎是支付。

現代社會,支付電子化是大勢所趨。國內電子支付市場主要由線下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3大部分構成,近兩年來,國內電子支付市場趨勢,如下圖所示:

? 以上數據來源「速途研究院」

我們可以看出以下趨勢:

1、互聯網支付市場增速趨於平緩,市場份額保持穩定;

2、線下收單市場份額逐漸縮減,被移動支付蠶食鯨吞;

3、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爆髮式增長,市場將有更多的參與者加入。

移動支付迅猛發展的根源,可以從以下4個角度來理解:

1、移動支付打破了線上線下涇渭分明的界限,並將進一步擺脫時間、空間的束縛,成為電子支付市場的主力軍。

2、要從一定高度理解移動互聯網會顛覆和吞噬一切。未來人類的一切都將在網上實現,也必須在網上實現。脫離網路者,無論是人還是生意,都將被淘汰。人類商業行為不外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要順利把這三流在網上實現,移動互聯網必須有三根支撐柱子:移動智能終端+高速網路(4G)+移動支付。目前前兩根柱子已經搭建完成,移動支付這個環節,必然成為各方全力推進和角逐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是銀聯、財付通(微信支付)、支付寶相互火併的根源。

3、移動支付的軟硬體環境都已成熟,惟一制約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而這種利益平衡在巨大蛋糕面前不難達成,也已事實上基本達成,比如銀聯雲閃付家族的集結。

4、移動支付是塊超級大蛋糕,在這個鏈條的任何位置,尤其是直接處於支付的位置,都會分到可觀的紅利。

移動支付地位如此重要,對此有野心的巨頭必然會投入戰略性資源大戰沙場,如萬達收購快錢、小米收購捷付睿通、永大收購海科融通等,這也就是本文開篇移動支付盛世氣象的由來,並由此導致了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隱憂,即移動支付市場的高度碎片化,如下圖所示:

? 以上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筆者將從以下 5 個維度詳細說明國內移動支付碎片化的特點:

一、支付渠道碎片化

1、如上圖所示,在移動支付飛速發展的 2014-2015 年,支付渠道碎片化趨勢加深;

2、除支付寶外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市場份額,大致都成倍增長,支付寶一家獨大的現象將一去不返;

3、受銀聯雲閃付家族和其他互聯網巨頭進入等影響,2016 年以後的移動支付渠道將進一步支離破碎。

二、移動端平台碎片化

目前主流的支付渠道均適配以下3種移動端平台:

1、Android

2、iOS

3、HTML5

開發者如要完善其移動支付功能,一般需要在多移動端平台下接入所需的支付渠道。

三、支付場景碎片化

目前移動支付按場景區分,大致分為以下 5 類:

1、App 內支付

2、HTML5 支付

3、掃碼支付

4、被掃支付

5、NFC 支付

支付是場景下的資金結算行為,無場景無支付,以上 5 種支付場景均對應著不同的支付需求。

四、支付數據碎片化

支付渠道碎片化導致商戶的支付數據碎片化,各自割裂,嚴重影響了後期的數據服務,包括且不限於:

1、財務部門的報表整合和對賬

2、運營部門的退款和爭議訂單處理

3、產品部門對整體支付數據的分析挖掘

五、支付需求多樣化,變更快速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席捲和滲透,移動支付的場景將進一步碎片化,由此加速了支付需求的變更,如消費金融領域的消費信貸需求等。

以上 5 類移動支付的碎片化特點,對移動應用開發者而言,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引入支付功能和後期維護時,產生的痛點,並不是簡單的和級關係,而是乘級。

針對以上的移動支付強需求痛點,自然會誕生相應的解決方案。要解決上述痛點,需要實現如下功能:

1、支付渠道聚合服務,高效滿足「一點接入多種支付渠道」的需求

2、覆蓋主流移動端平台

3、覆蓋主流支付場景

4、整合與分析支付數據

5、產品快速迭代,以適應支付需求的快速發展和變化

碎片化的移動支付局面下,聚合支付應時而生。Ping++ 是為移動端應用以及 PC 網頁量身打造的支付 SaaS 服務平台,通過 Ping++ SDK 便可以同時支持移動端以及 PC 端網頁的主流支付渠道。Ping++ 為企業提供以下支付服務:

1、簡單便捷的支付渠道介面,一點接入多種支付渠道;

2、專業的支付諮詢服務;

3、全渠道平台交易處理,包括且不限於付款、退款、查詢、爭議訂單處理等;

4、針對有用戶充值、提現、優惠券需求的企業所提供的全場景解決方案;

5、針對多級商戶場景的支付系統解決方案;

Ping++ 有一個夢想,在移動互聯網浪潮席捲的時代,支付服務應該和水煤電、互聯網等一樣,成為現代社會的基建設施。

因為碎片,所以 Ping++ 。支離破碎的移動支付世界,Ping++ 與你攜手同行。讓支付回歸本質,簡單、便捷、溫暖。

註:本文作者花生,文中所選圖片數據,均為第三方諮詢機構的公開數據,由於各諮詢機構提供的詳細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筆者並未對其中具體數據進行分析,僅判斷趨勢走向,這一點恰恰是它們達成共識的。關於移動支付的部分認知,得益於格隆先生的《港股那些事》系列,特此說明。

Ping++官網:www.pingxx.com


中國的移動支付與美國有很大區別,美國原有的信用卡支付模式已經搭建了成熟的生態圈,當然對於美國人民也足夠方便。由於中國原有的信用卡消費方式的不健全,這個不盡然全怪銀聯,主要是中國商業圈還不完善,相互之間的信任還未形成,這樣才有了支付寶的橫空出世,類似點資金託管方。當支付寶線下瘋狂擴張時,由於銀聯錯失了這個機會,才導致支付寶線下做大,現在後會不已。

如果政策不出現什麼大問題的話,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後仍然對銀聯產生碾壓態勢,更不要提其他第三方支付,百度錢包可能會留有一定市場份額,但規模估計也就一直這樣了,其他的第三方可能各會在自己的小體系里為了體面而保留著。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一方面,支付標準等相關政策的出台,為產業營造起良性的競合環境,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產業鏈中各方紛紛加大投入力度,推出創新產品,搶佔市場先機。隨著手機用戶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和3G網路的逐步推廣,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實現了快速發展,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強勁增長。

從用戶規模來看,截至到2012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達到2.86億戶。從2008年到2012年,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從0.86億戶增長到2.86億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5.04%。

由於受產業政策、支付技術商用、基礎受理環境建設、用戶習慣培養以及產業鏈中各方利益平衡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依然比較初級。但是,隨著中國移動網路不斷升級,中國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加大,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以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的改變,未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移動支付前景非常好,目前,二維碼支付已經合法化。二維碼支付正處於市場高速成長時期,擁大很大的市場空間。極智付二維碼支付支持銀聯所有信用卡,費率低於其它移動支付終端,發展前景廣擴,你可以查http://www.dlcysj.com/


移動支付技術提供商Beecloud的看法:http://m.csdn.net/article/2015-04-27/2824562


早上去萌牙公司上班的時候,路邊買早飯都用支付寶付款的,你說呢(?乛?乛?)


123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全國200多個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

從技術成本、運營成本、硬體成本,都是巨大的。

移動支付的標準已經出台了,各家公司一起努力吧。


自從喬幫主撬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大門,現在移動互聯、移動支付、移動金融還有移動終端等等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現在閉上眼睛就能想像到未來的移動終端會怎樣的衝擊將來人的生活方式,以後可以自己考個移動電子商務的相關證書,為自己的前途積累起最初的資本。


磁條卡向晶元卡的過度,將成為移動支付行業的一大助力,方便,快捷,簡單的移動支付將會成為一大主流


要我說,其實就是新鮮感。

等銀聯覺醒了,可能就沒支付寶什麼事了。


目前來看 這個行業還行 主要還是渠道最重要 有渠道的話 做任何品牌都行。


本人覺得這是一個前景很好的行業


在媒體大肆宣傳2014年為移動支付元年之後,2015年移動支付該有什麼趨勢?Apple Pay代表的NFC支付,微信支付寶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支付,中國銀聯的閃付,還有第三方支付們,都面對著移動支付市場蠢蠢欲動。在此,移動支付網根據 2014年的移動支付事件,總結2015年以及未來的十大移動支付發展趨勢。

  HCE崛起 並進入中國

  谷歌在2013年年末發布了HCE之後,Visa、萬事達相繼開展HCE技術研發及推廣,在整個2014年,全球的NFC領域都在為HCE而痴狂。

  HCE技術通過雲端存儲支付敏感信息,從而避免了硬體SE安全元件的要求,而SE的掌控又是NFC支付技術最重要的利益紛爭點,HCE可以完美的避開如運營商的NFC-SIM卡方案。但是較之eSE和NFC-SIM等方案沒有硬體加密的雲端技術,始終安全性略輸一成,所以在方案採用方面,HCE 能夠更多的帶來便捷性,但安全性需要Tokenizition技術保障。

  安全性的略低完全不能阻礙HCE的發展:NFC Forum力挺HCE,並且聲明鼓勵HCE督促權衡安全與便捷;澳大利亞Cuscal推出HCE移動支付試點;紐西蘭西太銀行測試HCE非接觸支付技術; 土耳其BKM銀行首次在當地推行HCE支付;波蘭九家銀行推出基於Visa協議的HCE移動支付服務;2014年從年頭到年尾,HCE始終成為NFC支付的焦點分支技術,從安全方面的質疑到便捷方面的肯定,縮減了產業鏈的同時讓更多企業有機會參與NFC支付的推行。

  就在最近的達沃斯論壇上,銀聯總裁時文朝也宣稱,銀聯將積極探索基於HCE的全手機支付。在一些內部PPT中,宇宙行似也正在積極探索HCE技術。所以2015年很有可能將有實際的HCE項目在國內落地。各方都在積極探索HCE,有誰會質疑HCE在2015年的良好發展呢?

  基於卡的NFC充值及消費應用開始普及

  NFC元年這詞,被媒體被業界叫了很多年,但NFC似乎一直是老牛拉車的緩慢前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找到真正的殺手級應用。在2014年,一種NFC應用開始在交通領域推廣,那就是通過NFC手機對交通卡進行充值以及消費。

  NFC手機與卡的結合,最早是對卡信息進行讀取,國內如碰碰米、支付寶等,最初都是讀取公交卡餘額。發展到後來,都都寶開始推出互聯網終端,對交通卡進行PC端的充值。再後來NFC手機逐漸普及,2014年開始不斷的湧現NFC手機與交通卡的各種應用,如小魚支付、都都寶、通卡寶、速通卡APP等,就在最近,支付寶也開始打入這一市場,開始首批支持六城市的充值。不僅僅是充值,NFC手機拍交通卡進行線上消費也正在成為一個趨勢,以閃電刷為例,雖然不能進行NFC充值,但卻可以進行豌豆莢應用的支付,還有水電煤Q幣等。交通卡一直局限於交通領域,國內城市一卡通公司也希望擁有八達通一般的廣泛應用領域,也正是這樣的野心存在,NFC與卡的結合將成為城市一卡通的發展方向,交通卡的消費領域,可以以NFC為入口,打入互聯網,對虛擬產品進行支付,甚至可以拓展到電商。  

  另外一方面,擁有金融背景的企業也會開拓這一市場,最具代表的就是卡卡聯,可以對金融IC卡進行電子現金的圈存以及主賬戶的餘額查詢。銀行方面,在未來也將對NFC應用進行開拓。

  微信和支付寶引領互聯網POS潮流

  2014年可謂是國內的移動支付元年,這不是一直專註近場支付的NFC推動的,而是微信與支付寶之間的線下拉鋸戰。微信紅包在羊年的開頭,就給了支付寶一記重拳,吸引了大批用戶在微信綁定銀行卡以支持微信支付。還有打車軟體大戰,瘋狂的補貼之下,是微信與支付寶對消費者移動支付習慣的培養,競爭的同時,雙方也是共同拓展線下市場。支付寶的雙十二活動,更是讓大爺大媽都開始使用支付寶進行線下付款。那麼為了能夠讓商家支持微信與支付寶的支付方式,是否需要發展新型POS呢?

  正是在微信與支付寶的線下大戰背景下,互聯網POS這一概念開始形成。先是風傳的微POS,而後各大媒體推廣的旺POS,一時間互聯網 POS概念開始衝擊著傳統POS廠商。在最近移動支付網主辦的「金松獎」移動支付行業評選活動中,就有不少所謂的互聯網POS參加,其突出點都是支持微信以及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產品,還有兼容商家原有系統的方案提供。 

  到2015年,互聯網POS之風將會刮的更凶,也會不斷的湧現不同的問題,其中包括安全問題以及各種支付方式的驗證問題。安全問題,互聯網 POS大多是安卓系統,開放的安卓環境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支付安全,需要驗證,為了支持銀聯卡的支付,POS廠商需要進行銀聯認證,那麼微信和支付寶也是需要這麼個過程。試想支持多種支付方式的POS需要通過不同的認證,這是否會阻礙市場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網也獲悉,銀聯正在進行TEEI平台技術的研發,未來多種支付方式可以在同一個可信的執行環境進行支付

page

  無論如何,微信以及支付寶的崛起,會促進互聯網POS的發展,傳統POS商將面臨新概念的衝擊,跨界競爭愈演愈烈。

  手機廠商發力 全手機方案讓運營商SWP-SIM方案開始思考人生

  2014年移動支付影響力最大的事件是什麼?應該很多人會回答蘋果Apple Pay的推出,Apple Pay無縫的嵌入到移動支付產業鏈,讓卡組織、銀行、用戶、商戶等多方受益。蘋果做的不再是顛覆,而是延續傳統的創新。在這一背景之下,國內的諸多手機廠商開始效仿蘋果。魅族推出了mPay、華為推出了榮耀錢包,OPPO則與支付寶聯手未來公交,雷布斯統帥的小米,則在上海推出了小米卡包,基於eSE的 NFC支付,也有人在風傳,小米正在研發自己的小米錢包。種種跡象表明,手機廠商直接參与移動支付競爭,發布移動支付產品的趨勢正在形成。

  更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Apple Pay顛覆了電子錢包概念,讓電子錢包實體化,不再是隨便下載就可以獲得服務,而是需要購買該廠商的硬體才能享受服務。或許是這樣的觀點影響下,國內手機廠商也紛紛推出移動支付服務,吸引更多人購買其手機的同時,增加盈利點和數據收集渠道,拓展產業縱深。 

  手機廠商的直接參与,包括之前所說的HCE崛起,或是直接,或是間接的對運營商的SWP-SIM卡NFC支付方案造成了衝擊。運營商的SWP- SIM卡方案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其中有體制問題、辦理流程複雜問題、服務的職責劃分問題甚至使用體驗問題等。而今,新興的全手機支付方案,全都避開了運營商的控制,銀聯總裁時文朝也說積極探索全手機方案。運營商當初推行NFC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學日本運營商的NFC支付,從而作為一種避免管道化的業務。但邯鄲學步,不同國度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使得國內運營商的NFC支付半死不活。

  到2015年,或者更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手機廠商會在移動支付行業持續發力,不再受運營商的限制,而運營商的NFC支付需要進行重新定位,如果不能優化服務,理清與銀行之間的職責,邊緣化將是運營商NFC支付的一個宿命。

  基於iBeacon的營銷模式開始興起

  iBeacon是蘋果公司2013年9月發布的移動設備用OS(iOS7)上配備的新功能。其工作方式是,配備有低功耗藍牙(BLE)通信功能的設備使用BLE技術向周圍發送自己特有的ID,接收到該ID的應用軟體會根據該ID採取一些行動。在安卓平台則叫Beacon,都是基於BLE技術,以下就統稱iBeacon,起碼蘋果的技術更具有代表性。

  在iBeacon發布之時,大眾普遍認為這是蘋果向移動支付進軍的一個信號,但是到最後,蘋果也仍然是選擇了NFC與指紋結合的移動支付方案。然而全球卻仍然熱衷iBeacon方案在室內定位營銷的推行,《LordTalor品牌啟動北美最大規模iBeacon部署》、《法國餐廳利用 iBeacon對食客進行室內追蹤》、《美初創公司Howler試圖通過iBeacon顛覆Groupon和livingSoical》、《倫敦機場計劃使用iBeacon技術 可自動登機跟蹤行李》、《家樂福和Nisa試點Beacon技術 了解消費者購物路徑》(以上均是移動支付網新聞,可以查閱)hellip;…全球諸多地區都在推行iBeacon項目。 

  iBeacon可以完成室內定位和信息推送,是良好的營銷技術。這並不是直接的移動支付方式,但卻是移動支付良好的補充。因為消費者不會為了移動支付而去支付,消費者只能是因為需要獲得商品,或者服務才會去支付,而iBeacon技術可以作為支付的發起,由於是移動端技術,可以與移動支付直接對接。

  能夠讓iBeacon直接入選移動支付趨勢的強有力理由是,微信的搖一搖將推出附近功能,使用的就是iBeacon技術,通過iBeacon的搖一搖直接可以搖出企業紅包和附近商家優惠券。另外還可以直接搜索附近餐館。而移動支付網最近也獲悉,支付寶也將推出阿里魔扣硬體,諸多專業人士推測,這很有可能就是為商家推出的iBeacon基站。微信與支付寶都入駐,iBeacon必然是2015年的一大競爭重點。

  利益衝突爆發 TSM平台之爭愈演愈烈 強強聯合併購成風

  早在2013年末,筆者就預測過TSM平台的爭奪會愈演愈烈,2014年的確實如此,諸多TSM平台發布,台灣地區中華電信、聯合國際、台灣移動支付公司、群信等四大TSM陸續發布。在大陸,金融有銀聯的TSM,三大運營商的TSM不用多說,交通卡有住建部城聯數據的TSM,而在最近,12個省市成立聯盟TSM平台,省市包括杭州、蘇州、廈門、無錫、成都、重慶、大連、天津、徐州、常州、河北省與吉林省。

page

  TSM掌控著重要的交易信息,誰掌握了TSM,誰就掌握了整個移動支付生態鏈頂層,所以哪一個有實力的企業都不願意被別人所操控。 2014年或許是各種TSM的發布之年,而到了2015年,擁有實力的企業都已經成立TSM,沒有實力的或許抱團成立TSM之後。吸引更多參與者加入其 TSM,壯大勢力會成為一個趨勢。古時諸侯紛爭的年代,如何選擇可以依附的集團體是重要的。遊離在TSM平台之外的企業,如果沒有合抱的覺悟,為了長久的發展,會選擇TSM平台進行合作併入駐。各大TSM平台對這些未加入平台的企業,將爆發一場爭奪戰。

  此外,利益的爭奪也不僅僅是在TSM平台,在2014年,移動支付企業強強聯合和併購趨勢開始凸顯,行業藍海變成紅海的過程,洗牌在所難免。前段時間,美國運營商背景的Softcard,就傳言要被谷歌收購,而手機刷卡器鼻祖Square的被收購傳聞一直沒有停止過;歐洲的丹麥,市場第二的 Swipp收購了第三的Paii,對抗當地市場龍頭Mobilepay。國內,快錢與萬達的合作,支付寶微信與各大線下商超的合作,都凸顯了強強聯合的趨勢。到2015年,國內或出現比較大的併購潮,並且集中在面臨轉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  

  免密支付成趨勢

  免密支付不僅僅是2015年的趨勢,最近幾年都在討論安全的移動支付認證方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導致了賬號的無限泛濫。而銀行發卡量的增長,雖然金融IC卡一直倡導多應用,但人們手中的卡卻越來越多。人們要記住銀行卡密碼、互聯網應用密碼等非常的麻煩,免密成為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如何在沒有密碼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的認證成為了迫切的問題。

  諸多學者也提出了「無證之證」的討論話題,任何證件都存在複製的風險,人所製造的證明,仍然有可能被人所複製,如何在沒有人所發行證件的情況下證明自己,如何確保證件的唯一性等問題,讓人們思考更縝密的認證方式。於是人們想到了生物識別,指紋、人臉、虹膜等生物認證方式開始逐漸從小眾認證,拓展到大眾支付應用。 

  2014年,Apple Pay的推出,NFC結合指紋識別,引領了免密支付的新趨勢。隨後國內廠商魅族推出mPay,銀聯也傳言要推出基於指紋識別的AndroidPay。當然,在國內支付行業,不能少了支付寶的身影,支付寶在聲波支付、指紋支付等方面都做出了測試,支付寶錢包登錄界面的手勢密碼,也可以說是一種免密手段。

  國際上,PayPal的CTO詹姆斯?巴雷斯在國外媒體,就一直驚悚的預言「密碼將死」,PayPal方面也一直在做免密方面的嘗試。Visa 歐洲最近也做了一次英國年輕人對生物識別的態度,76%的人認可生物識別的支付方式,贏得年輕群體的青睞,就是贏得未來。無論是國內支付大佬,還是國外年輕小伙,都在青睞生物識別,未來有什麼理由不火。

  當然,免密支付,並不全指生物識別的支付。許多小額支付仍然有多樣的免密支付方式,如NFC支付、二維碼、藍牙支付等。2015年,將有更多的免密支付方式推出,以此助推移動支付的發展。

  穿戴式設備與移動支付結合

  2014年可謂是穿戴式設備的元年(讀者朋友莫怨念,媒體們真的很喜歡用元年這詞),傳言已久的蘋果手錶也在2014年發布,並在2015年正式上市。功能上,穿戴式設備一般會有健康、運動等元素添加,在穿戴式設備發展過程中,企業發現消費者對穿戴式設備並不那麼感冒,「戴不起來」是一個共通的問題。

  企業開始思考,為穿戴式設備添加哪些功能,才能讓消費者每天都能戴起來。人們每天都是需要進行交易和消費的,於是支付功能成為了穿戴式設備發展的新方向,特別是交通領域的支付應用。  

  英國巴克萊銀行一直是一個腦洞非常大的銀行,在2014年,巴克萊大舉推廣bPay支付手環,手環集成了金融晶元,可以進行非接觸支付。不僅僅是手環,巴克萊還推出了非接觸支付手套,在冬天裡,也可以不下手套進行支付。雖然體驗似乎還不太好,但是創意還是非常好的。德國 Wirecard近期也發布了手環,支持HCE支付。甚至咖啡大佬星巴克也推出了穿戴式的應用,讓穿戴式設備下載之後,可以在星巴克進行支付。國內小米手環,最近也推出了小額免密的支付功能。

  交通領域,在智能穿戴式設備沒有興起的時候,早就有內置異形卡的手錶手環推出。而穿戴式設備概念興起之後,智能與支付的結合,讓交通支付有更大想像空間。移動支付網主辦的「金松獎」移動支付行業評選活動中,就有不少具備支付功能的穿戴式設備參與。握奇具備空中發卡功能的Sharkey,內置交通卡晶元可計步兌現的刷刷手環,專註健康運動的體記憶。

  2015年,有理由相信穿戴式設備與移動支付的結合將成為一大趨勢,而且隨著Apple watch的推出,諸多跟進的企業會推動市場的發展。科技與支付的結合所碰撞出的火花,也將映射出不少問題,畢竟支付行業錯綜複雜,利益糾葛太多。

  Token技術普及

  Token技術可以翻譯成標記化或者信令,是國際三大卡組織(VISA、MastarCard和美國運通)針對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支付賬戶信息容易泄露的問題而推出的解決方案,2014年3月份國際晶元卡標準化組織EMVCo正式發布規範,隨後應用在蘋果發布的Apple Pay中。

  簡單的說,Token是一種加密手段,讓明文的銀行卡信息通過加密後的Token來交易,Token由發卡方發行並且讀取,在交易過程中,即使截獲了Token也無法進行交易。這讓飽受銀行卡信息盜取的支付行業看到了技術帶來的安全曙光,並且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交易中。 

  說Token技術在2015年快速普及並不是沒有根據,銀聯總裁時文朝在最近的達沃斯論壇中,就點名了Token技術,未來銀聯會積極探索該技術的業務模式。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業界一直風傳銀聯與Apple Pay的合作,但是阻礙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因素之一就包括Token的技術支持,移動支付網從專業人士了解到,如果銀聯POS需要支持Apple Pay就需要進行一次升級,但並不是硬體的升級。

  Token技術的誕生是為了確保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支付安全,在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現在,360和騰訊安全管家天天軟文移動支付不安全的現在,在Apple Pay要風行全球的現在,2015年有太多Token技術發展的理由。

  Apple Pay的全球普及

  在討論這個趨勢之前,需要澄清下,筆者沒有收蘋果廣告費。2014年秋季蘋果發布之後,Apple Pay迅速攀升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動支付應用,到1月16日,美國已經有110萬信用卡激活了Apple Pay,用戶數量不斷攀升。並且蘋果正努力的推廣歐洲和亞洲市場,銀聯、支付寶、八大銀行等風傳的消息,Apple Pay進入國內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在歐洲,英國銀行巨頭現正與蘋果公司探討引入 Apple Pay 服務,該項服務最早將在 2015 年上半年進入英國市場。雖然現在英國銀行十分擔憂蘋果公司會通過 Apple Pay 來獲取用戶隱私,但Apple Pay的魅力似乎比誘惑亞當和夏娃的還大,銀行巨頭們難以抵擋。

  鑒於Apple Pay對移動支付的銀行巨大,Apple Pay的全球普及值得關注,雖然面對不同地域不同國度的金融規範限制,但在2015年,Apple Pay會勢如破竹的侵入許多國家和地區,外來入侵帶來的本土競爭,也會是2015年移動支付行業值得關注的地方。


移動支付真的給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現在出門基本不需要拿現金,比如在商場看見了想買的東西,只需要直接拿出手機,打開打車軟體就能回家了。


現在移動支付已經在風口上了,從4月18號螞蟻金服和聯合國環境署作為理事會董事一共斥資60億打造了無現金聯盟來推動無現金城市的發展,杭州是第一個成為無現金的城市。6月在武漢第二個城市加入到無現金城市行列中。在這個月非常非常重磅的一個消息,貴陽、天津、福州,由政府牽頭一起加入到了無現金城市,來推動無現金的發展。包括今年的兩會期間,李克強也已經重點提到了,中國五年內要打造出一個無現金社會。現在政府已經介入進來了,這幾個城市已經開始率先推動無限金的發展了。接下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進來。是趨勢就一定是未來。


移動支付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啊。現在誰出門還帶現金啊,用移動支付這麼方便當然都是用移動支付啦。而且移動支付還出現了聚合支付,做聚合支付的萬眾雲付可以說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吧。解決了支付寶和微信二選一的難題,聚合支付把多種支付方式結合在一起,是移動支付新模式嗎?應該算吧!


2014年進入大學,坐標東部省會二線城市。剛進大學時,去東門吃飯,去超市,練地攤,門口老大爺的烤地瓜,無一不是現金。

2017年大學馬上就畢業了。兜里沒有一分錢。唯一用到錢的地方是去宿舍樓投三個硬幣自動洗衣。但是三個硬幣也是我用手機移動支付在樓管那換的。

對不起,我是見證者一切的人。


推薦閱讀:

在中國全面推進無現金社會,短期內現實么?
移動支付不是發源於中國,但中國的移動支付現在卻是全世界最發達的,這一現象為何會出現?
手機 NFC 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掃碼支付的前景有多大?
移動支付的推廣阻力在哪裡?

TAG:移動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