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校是在培養我們的什麼能力?

應試?還是。。。。大家對高考是怎樣的態度呢?

比如說像江西等地的中學校。。。


知識什麼都是浮雲,學習方法才是王道。

高考的本意並不是考知識,考的是學習方法考的是你在高中三年能不能總結出一套學習知識的方法,並且將它應用到各個學科中,這種方法是抽象的,它可以應用到一切學科(至少在高中階段),也不分文理!。為何高考要設計成這樣呢,因為方法本身並不能客觀檢驗,但是學習到知識是可以被檢驗的。

——所以,沒用的學生一邊學一邊抱怨知識點多,越學越慢;好的學生一邊學一邊不斷總結反饋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更新應用到各個學科,越學越輕鬆。高考就是為了把這一些有好的學習方法的人找出來。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仍然有很多學習方法不好的人也能獲得好的成績,是,確實是這樣,但是以我在清華來看,這樣的選拔制度下,學習方法優異的同學依然占多數。

——所以一定記住!高中學習的本質不是知識,而是方法!知識是用來檢驗方法!如果你的方法並不能讓你學會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這個方法一定不是好方法。

所以,幾乎有好的學習方法的人都會有好的成績,但是有好的成績的人不一定有好的方法。時間會證明一切。方法是王道。

————————————————————————

以上是高考在我心中的第一點意義,以下是第二點:你需要把高考當做你人生中第一個,為期三年的目標,如果你以後想獲得更多的成就,你將會遇到無數個類似的情況。你能夠為你的目標全心全意的付出么?

如果我告訴你,一旦你考試清華北大,你將獲得最好的資源,最好的人脈,只要你在這個院子里有著超人的努力,你的成就將遠遠超過你現在可以想像的地步(不是說再別的地方做不到,但是這這裡起點將高的多),你能明白這其中的意義么?你願意發自內心地不顧一切地為止努力么?你有能力約束自己慾望么?你能夠堅持三年么?你真的能么?

你的人生會遇到無數需要約束自己慾望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不能,你以後能么?你對自己還有更高的期望么?

——————————————————————————————

作為結尾,我想說,考不考的上清華北大不重要,人生價值的實現與學校無關,幾乎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努力。但是,以上兩點我希望你能在高中學習時明白,能實踐,能做到。

就像你們老師說過無數遍的,人生就像一個階梯,一跨一大步,就徹底地不一樣了。這句話或許只有等你30年後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義,什麼叫做徹底地不一樣,但是,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每一天,盡自己所能,把每一都走好,不留遺憾。

——————————————————————

最最後的一句話共勉:生無所息,用心儘力。

或許你應該不斷問自己:你真用心了嗎?你真儘力了嗎?


我是一名高中學生,今年九月就將進入高二。

就我在我的學校、我的班級之所見,我們每個學生每天學習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一部分取決於學生自己的習慣,一部分取決於老師的引導和同學間的競爭。我們都在努力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學習,不斷地調整狀態,以實現個人的發展;學校政策從來不橫加干預,我們也很少受到整個社會教育觀念的影響。

在常規課程之外,我校開展了校本課程活動,比如主持、西方哲學、電影鑒賞等,我也根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選擇了一門課程。學校組織的講座,學生成立的學生會、社團、報社,也是學校生活的組成部分。在學校提供的這個環境之下,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就完全取決於自主選擇了。

我感覺不到學校正在試圖培養我們什麼能力。因此我認為,我們不能泛泛地談學校的作用。在學生的生活中,「學校」這個概念是隱形的,學校只是一個平台。學校的力量多集中在行政方面,而知識的傳授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我作為一個學生,進入這個學校,經過三年就要離開:我將帶走什麼,我自己是有計劃、有打算的。

我並不相信有人完全不關心高中階段的自身發展,只能從學校裡帶走應試的能力。就算我們這三年所生活的地方不是學校,這段集體生活本身也會為我們踏入社會做一定的準備。輿論往往妖魔化應試教育,而真正面對著每天的課程、每一位同學、每一位老師,我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應試教育這個宏偉概念的魔爪如何能夠真正伸入我們年輕人有聲有色的生活?應試並不是那麼殘酷,只要你有了自己的規劃,完全可以用適合自身的方式去應對它。

對於高考,大概不會有什麼統一的評判。考生人數如此龐大,別的選拔機制的運行總是要等待更成熟的時機來實現。我疑惑的是對於成功的定義。高考狀元的過度宣傳,是否抹殺了一個年輕人成為優秀的理髮師、手工藝者的志向?學生首先應該代表的是自己,如果自己心裡不說:上大學是我的唯一出路,高考又怎麼會成為唯一出路呢?做一個有判斷力的高中生,不相信別人口中神話了的高考,只相信自己選擇的未來,這樣就好了。

這就是我的一點拙見。或許我的例子有特殊性,但我也同是局內人。


學校試圖培養的也許是邏輯能力和整合能力。數學是一個大科目,當然不是為了批量生產計算機,而是樹立嚴謹的邏輯思想;歷史三年下來的內容,其中重複的部分很多,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織出一張貫穿中西的時間軸與事件的大網。

不過,事實上呢?

作為一個在讀學生,我發現許多同學在學習時很少運用到邏輯,記憶能力幾乎是他們唯一的武器,儘管就中學教育而言,邏輯能力加上整合能力往往就可以取代記憶能力,一個背公式的學生不會優於一個擅推理的學生。

於是,一到應試,更多地還是在培養記憶能力、適應能力和心理能力。適應能力是指,如果想在中學教育中取得成功,就要讓自己適應那一套法則、掌握那一套規律。而心理能力在考場上的分毫之差的體現也是老生常談。

總的來說,與理想偏差比較大。不過,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學生還是可以鍛煉邏輯力與整合力的,因人而異。

對於高考,我的態度比較平淡。我認為至少就目前而言,它是應該存在的,只有戰勝它,才更有批評它的底氣。但它的存在作用不應該被人為地拔高,如果一個社會視高考為唯一出路,顯然還不夠成熟。


呵呵,看來大家都來自好學校,學校還會教你做人道理、把你趕出去活動、不讓你十八小時做題。如果在這樣的學校,請好好珍惜!或許做人的道理你以後除了體驗沒有機會學到,這也有可能是理科生唯一一次細緻思考哲學的機會。關於人生觀價值觀,在好學校早點思考(哪怕會有好幾個月特別迷茫)非常有意義!這是你一生的方向


遺憾地說現在的制度根本激發不了大多數學生對於高考這個目標全心全意的付出,更談不上會去追尋探索更好的學習方法了。歸根結底學校最主要的還是在培養我們適應制度的能力,然後選拔出最能夠適應的一些人將來好繼續鞏固這種建設。


其實在我看來,學校是用來把一批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聚合在一起,免得去社會搗亂。看過黑幫片沒,高中生這個年齡的小混混是最可怕的,沒有分寸,什麼都敢幹。


如果這期間順帶搞出順民和棟樑,就更好了。


培養你為學校做貢獻的能力


准高三

1.應試能力,不解釋。

2.高中確實教給了我很多基礎知識,我認為這些東西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以後自己碰見了還是想弄明白的,系統的學習知識是有用的。

3.學校是一個平台,它鍛煉了你與人相處的能力(雖然我這方面不怎麼樣),給了你很多朋友。


這個問題提出的好早啊,上面各位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開悟比較晚,感覺高中時間裡,老師給於的是一種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慢慢的還發現,有時候學到了一個道理,但是能不能吧這個道理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種能力是貫穿於我們終身的。我覺得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訓練是我們所學會最重要的東西。你看我們所學的很多書上,都是先給出你一個公式公理,然後再給你個例子。目的就是讓你理解,領悟這個公式如何去運用。

敝人拙見。


在培養我對自己的差成績的忍耐力。


不好說,算是一種對人才篩選的模式吧,高學歷的人成功比率比低學歷的高很多。要說學的東西是否有用,這樣說吧,大學教的也很扯淡,還是得自己選擇一個方向自己深入自學。


容忍和妥協的能力


推薦閱讀:

高二差生的坎兒?
在西北師大附中鴻宇班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高二畢業時成績中下游,怎樣考上清華大學?
關於化學原電池的一個問題?
對高二理科差生有什麼建議,逆襲還是轉文科?

TAG:高中 | 高考 | 學校教育 | 中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