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核產品經理的績效?
當然可能不同公司不同產品經理側重點有所不同,有些偏產品、有些偏運營、有些偏數據等等,但總覺得很難對其進行考核績效,歡迎大家就談談,可針對某一類型的產品經理?
不針對產品經理,談談管理者績效管理要點。
在績效管理中衡量一個管理者的績效與衡量一個員工的績效有很大不同,衡量員工用德魯克的話來說主要是關注效率(把事做對);而衡量管理者則的則要複雜的多,如果沿用員工的管理方法僅僅關注效率(把事做對)甚至會適得其反。
管理者和員工的本質區別不在於頭銜而在於是否擁有權力並對權力負責,由此區別衍生出三種衡量維度的不同:
管理者對資源負責所以關注結果(做成了什麼),員工對自己負責所以關注過程(做了什麼)。如果像考核員工一樣考核管理者做了什麼,就會使企業內充斥救火隊員,管理者忙於解決問題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沒人重視系統性的分析問題、預測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古語所謂,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管理者掌控全局,員工聚焦自身。衡量管理者的應該是團隊的資源是否合理調配,而不是自己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如果管理者不能從全盤布局,僅僅從自身考慮「勤儉節約」,很容易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這就是古語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這也是為什麼在資本市場中,企業資產負債率不是越低越好。
管理者開拓進取,員工墨守跟隨。在快速發展的今天,無時無刻不在驗證熊彼得所說「創造性破壞」。所以衡量管理者不僅要關注執行,更要考察他是否有魄力開拓創新。創新就是冒險,從不犯錯的管理者絕難超越自己。直道飈車易,披荊斬棘難。從華為學IBM,到萬科學小米,今天的企業哪一家不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綜上,考核管理者的績效,關鍵是三點:
關注結果勝於關注過程,管理者才會重視體系建設、制度建設,系統性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關注團隊勝於關注個人,管理者才會著眼全局,激勵員工、推動協作,企業才能高效運作。
關注進取勝於關注執行,管理者才會銳意進取,企業才能快速迭代。
贊同 @xp young的回答:「拋開職責談考核都是耍流氓」。
每個公司,嗯或者說不同的組織結構中,產品經理的責權力差距足有天壤之別。以某公司為代表的產品經理負責制,產品經理要考核產品相關的所有核心指標,運營指標(安裝量、訪問量等)、用戶指標(活躍用戶比例、單用戶時長、留存率等)、產品質量指標(穩定性、崩潰率等)、收入、成本等定量指標,還需要有定性指標:產品規劃、團隊效率等等其他體制下,產品經理只負責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方面的,按照對應的責權範圍確定KPI就是。如果產品經理只負責一部分任務,沒有匹配的責權力,還要背所有的KPI,這必須是耍流氓。但是……我相信絕對不止一兩家公司這麼干。因為……產品經理是背黑鍋的不二人選。拋開職責談考核都是耍流氓。
據我所知,不同公司的產品經理定位都是不同的。如果偏重研發,就偏重考產品上市。如果偏重銷售,可考新產品的佔比。如果偏重管理,就按職能考核吧。方法,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就很好,總體考核條目別太多,可以KPI,也可以KRA。看公司情況。
考核神馬的最討厭了,我覺得是這樣:
1、先制定產品最終結果,指定負責人來背這個KPI;
2、再由負責人分解實現這個目標的任務給各個特性、模塊的負責人。3、模塊負責人的KPI可能和最終結果有差別,比如特性A遠超於預期,特性B很難做但完成了且低於預期。這個KPI由決策者來背。4、如果以上都無法統一了,按結果來導向,只計功勞不計苦勞。運氣不好真的是誰也沒有辦法。產品就是這樣。1、核心商業目標,通常是數字指標2、產品專業度。根據不同類的產品周期,從產品創新,產品規劃能力,的緯度看3、項目管理能力,立項,推動,要資源,拿結果的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是產品經理的立足之本
4、最後一個通常是個人提升,case by case
產品經理的kpi考核本身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標準,產品經理的kpi考核根據不同的公司文化,不同的產品特徵,都有不同的考核側重和內容。電商公司產品經理kpi指標會更加偏向於交易數據。比如交易額,銷售指標等數據。社交類的產品經理會注重用戶留存,活躍度等。公司文化偏向運營的話,kpi會偏向運營指標,比如UV/PV、轉化率等。偏向產品的話,會側重用戶投訴、體驗。偏向數據的話會側重數據搜集和用數據反饋產品指標。
通常考核項目具體可以分以下兩類:
可量化指標:UV/PV數----UV數更多的來自導流,本身用戶的培育和留存也對該指標有影響。該數據通常需要由產品和運營同時承擔。 支付轉化率----用戶在支付流程中的體驗,直接影響到支付轉化率。當然,內容本身也會對轉化率造成影響,比如電商行業產品的質量、評論等。用戶投訴與諮詢數----用戶只有在使用產品時不爽了,才會主動去投訴。在產品設計上如何避免用戶投訴,這個應該是產品優先順序最高的需求。用戶停留時長----產品本身對用戶的吸引力,根據行業不同有不同的數據標準。並不是用戶停留時間越長越好。跳出率/退出率----這兩個數據的影響因素主要在於用戶使用流程中內容對用戶的引導和關注。客戶留存數----涉及到運營策略對潛在流失的用戶進行喚起,或者產品內容的本身對用戶的吸引力。非可量化指標:
需求的準確性----雖然所有公司都在強調擁抱變化,但是產品經理保障需求的準確,減少變更。應該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底線和堅持。產品項目執行計劃性----產品經理通常都會承擔半個項目經理的職責,這時候項目管理的能力就很重要了。文檔撰寫的嚴謹和詳盡----文檔作為需求的傳遞工具,他的準確性代表了產品經理對需求思考的深度。合作與溝通能力----產品經理作為溝通的橋樑,溝通能力與技巧是在進行工作時非常重要的技能。一個產品經理對於需求的理解再深刻,體驗的sense再好,溝通能力不足,也不足以推動需求的進行。非量化指標的考核相對而言更加主觀,比較適合做調分指標。比如一些公司強制要求排名,那麼在量化指標外,非量化指標就用來扣分排序了。說白了你的級別,其實就來自於領導通過某些指標來給你調劑的。最後,所謂產品經理Kpi的考核其實只是一個管理工具而已。在把握好考核指標的同時,強化作為產品經理的硬能力,建立起無論在哪家公司都能遊刃有餘,玩轉考核的能力才是硬道理。產品經理的考核,這是一個老話題了,曾經與很多產品經理的兄弟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在幾年前就遇到了。
個人建議如下:
考核方式:1.月考核
2.季度考核3..年終考核考核標準:1.上級評定下級2.產品與運營指標掛勾(適合於運營級的產品)3.從項目管理的相關維度去考核(適用於建設階段)產品經理的績效 還是以產品為主。還在開發中的產品那就是根據產品是否如期進行(項目的進度把控)投入運營就是看產出比例
可以將目標管理應用於績效考核
遵循SMAR原則。目標管理使企業中的上級和下級一起協商,根據企業的使命確定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總目標,由此決定上下級的責任和分目標,並把這些目標作為企業績效考核和考核每個部門、團隊和個人績效對企業貢獻的標準。在運用目標管理法制定績效目標時,應遵循SMAR原則,即:績效目標應該是明確具體的(Specific),體現出企業對每個團隊和團隊成員的績效要求;績效目標應該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衡量是指將團隊及團隊成員實際的績效表現與績效目標相比較,可衡量但不一定要絕對量化;績效目標是有行為導向的(Action-oriented),應包含對團隊成員在實現其績效結果的過程中應有的行為約束;績效目標是切實可行的(Realistic),向團隊和團隊成員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可以激發團隊成員更好地實現組織對他們的期望。首先你得弄清楚考核對象幹什麼,一般人肯定第一個反應就是看他的職責,沒錯,職責是根本,是職位賦予他的責任,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就是他當前的重要工作,也就是他參與的項目也是要重點考核的,前者只是常規工作,後者是重點工作,對於重點的項目工作,要合理分解,控制節點時間和業績,科學分配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的平衡,從數量、時間、效率、正確率、差錯率、滿意度等方面考核
剛開始帶產品團隊,在思考怎麼制定績效,如果用一些指標來定產品kpi是不是有些片面?比如pv/uv,這些指標並不是產品單獨能決定的,還包括運營、市場的投入,這個該怎麼衡量呢
還是用平衡計分卡,從4個方面進行考核,因為向上面對銷售,向下面對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一方面考技術,一方面考市場。
建議參照韓都衣舍的小組制。
(1)產品經理是指企業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職位,產品經理負責調查並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何種技術、商業模式等。並推動相應產品的開發組織,他還要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協調研發、營銷、運營等,確定和組織實施相應的產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關的產品管理活動。因此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包括傾聽用戶需求;負責產品功能的定義、規劃和設計;做各種複雜決策,保證團隊順利開展工作及跟蹤程序錯誤等,總之,產品經理全權負責產品的最終完成。另外,產品經理還要認真搜集用戶的新需求、競爭產品的資料,並進行需求分析、競品分析以及研究產品的發展趨勢等。
(2)在企業中現在對產品經理採用的常見考核方式主要是KPI,也即是指它把對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指標的考核,將關鍵指標當作評估標準,把員工的績效與關鍵指標作出比較地評估方法。但因為每個企業的產品不同,在具體制定考核指標時要有不同的考核側重和內容。比如電商公司產品經理KPI指標會更加偏向於交易數據。比如交易額,銷售指標等數據。社交類的產品經理會注重用戶留存,活躍度等。但總而言之,產品經理的考核指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量化指標,另一類是非可量化的指標。可量化的指標包括UV/PV數,支付轉化率,用戶投訴與諮詢數,用戶停留時長,跳出率/退出率,而非可量化的指標包括客戶留存數,需求的準確性,產品項目執行計劃性,文檔撰寫的嚴謹和詳盡合作與溝通能力等。
產品經理 也有績效一說?不是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嘛?管它數據跌還是漲
推薦閱讀:
※互聯網公司如何進行績效考核?
※微軟和谷歌是如何對開發人員進行績效考核的?或者說對於開發人員要如何考核績效?
※如何做一次有效的績效考核面談?
※如何對醫生的業績進行評估?
※BAT與一些創業公司是如何進行研發管理和績效考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