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文章《物理學家:用數學理論證明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智慧》?

文章鏈接在此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EyMzg4MA==mid=2649408957idx=1sn=2a8692eab4a7a22563235a36e245a4b2chksm=bec0a7fa89b72eecc061a4f7ab342fbabe1154ab93bbb73478013804418dfca7ee4ec4c6812cmpshare=1scene=22srcid=1020dMwap7SXAJNYvcjvuvgB#rd

摘要:人大腦有130億的腦細胞,假設每個腦細胞跟6個腦細胞發生關聯,每個關聯用3個電子來存儲。130億的6次方再乘以3。再把電子質量乘進去,它等於錢德拉塞卡極限:當一個恆星的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時,這個恆星則會自動坍縮成一個黑洞。也就是說,當這個計算機還沒做出來,其本身的質量已經把自己壓成一個黑洞了。

轉侵刪


哥德爾: 我?沒說過這種話......

建議不要複製粘貼百度百科, 一搜就露餡了, 看不懂英文的話翻個牆看看維基...

Well, 原來編程就是一階公理化系統嗎...請問這位大牛聽說過形式化證明嗎....

還有機器學習就是找擬合函數和什麼一階公理化一點關係都沒有你知道嗎........


原來質量超過白矮星就會塌縮成黑洞...hhhhhh

然後是一堆扯名詞的計算過程全程沒有一個公式符號....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還有就算沒算錯...難道腦細胞質量比電子小嗎,電子都存不下腦子就能存了...

電子是由腦子構成的嗎...@凡偉


而且怎麼說呢...現在信息嚴格來說也不是編碼在電子上的...

真能做到這一步倒也牛逼了...

考慮普朗克極限的話確實能求出信息的極限密度...

我知道一個 Bekenstein 上界.

{displaystyle Ileq {frac {2pi cRm}{hbar ln 2}}approx 2.5769082	imes 10^{43}mR}

m是質量(kg),R是半徑(m),破乎你的破LaTeX在修不好我要打人了...

人腦如果是量子構成的話就能儲存這麼多...

但事實上人腦&<&<計算機&<&<&<&<&<&<&<&<儲存極限

圖靈機也確實是有極限的,但是不是他說的這個...

可以認為在現有物理體系下不存在超越圖靈機極限的東西. 頂多速度上一個天一個地一個不知在哪爬...


谷歌工程師記得買飯給你們的量子計算機吃,然後定期給計算機做心理輔導...

你們計算機一天到晚退相干就是心理輔導不夠!

emmm,那麼小的量子體系怎麼吃得下這麼大的飯米粒我就不考慮了...

我覺得瞎科普確實比迷信更可怕......


對人工智慧的態度上我國似乎是這種純正派系居多

認為人類大腦精妙無比, 機器永不能及. 然後還有什麼人類尊嚴論之類的煽情玩意兒...

就是論證證據都是這種亂七八糟百科上複製粘貼來的不知道什麼玩意兒...

雖然現在確實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證明機器就是比人腦好...但是你們這麼多豬隊友搞的那些真正研究的學者也很無語啊...

我覺得大家可以加入至高派系,人類和機器協同進化...


只看了摘要,作者就已經同時暴露了對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和神經科學的無知,也是挺不容易的。

物理:不懂錢德拉塞卡極限沒關係,知乎上就有介紹啊: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390129

數學:乘法和指數運算分不清,需要回高二重修選修2-3中的《排列組合》。

計算機科學:每個連接用三個電子存儲是什麼鬼?

人工智慧:現階段的主流研究不是模擬人腦。未來的強人工智慧也一定不是直接模擬人腦,儘管很有可能是借鑒了部分人腦設計原則的機器。

神經科學:大腦皮層的連接數以千計,考慮平均每個神經元也有遠超過六個連接(差了至少兩個數量級)。

作者應該不是物理學家。估計是用別人的身份來博眼球。說不定真身是凡偉。


請問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跟人工智慧到底有什麼關係?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說的是不存在完備的(蘊含peano arithmetic的)公理系統, 是公理系統的基本極限,也就是證明這些命題 不僅僅是電腦, 人腦也做不到. 跟人工智慧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人腦也不可能在多項式時間解決 NP 問題(不信我拿個 50個結點的TSP給你試試看?),也不可能在有限時間解決undecidable的問題(我可以把哥德巴赫猜想寫成一個停機問題,你證明他不停機給我看看?),

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腦能解決計算機被證明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人腦的神奇僅僅在於可以迅速的感知,學習,歸納並且做出聰明的啟發式推理,如此而已.


首先,我用他的證明方式來證明一下清華根本不可能有教務系統和選課系統:

清華大約是4萬學生,假設選課的時候總共有200門課。每個學生最多可選7x6=42門課(先不考慮前八周後八周的課),於是光一個學生就有200的42次方種選法,每種選法用一個經典儲存單元來存,早就成黑洞啦。所以什麼教務系統,根本是假的。

今天稍微扒了一下這個人,發現學歷應該沒問題,但似乎已經從商了很久了,沒看到有什麼成就但到處自稱科學家。上過央視寫過「科普書」。下圖是豆瓣上這本書的介紹,濃濃的神棍風。

這篇文章槽點實在太多,我有兩個猜想。第一這人是從商太久又有錢了腦子鈍掉了。第二這人是個其實沒有真才實學的富(X)二代。如果後者的話,這裡面怕是水很深了。


引用哥德爾定理來否定AI是《皇帝的新腦》三十年前犯的錯誤了,搬過來毫無新意,更不用說後面存儲容量的討論真是令人智熄:他甚至沒有想到人腦本身就是一個物理系統。

此時就應該祭出這篇經典打臉文章:

【轉】為何停機定理和強AI只有半毛錢關係【奇蹟號】

哥德爾定理和停機定理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無論他用的概念是其中哪一個,結果都是一樣的錯誤。


計算方法有問題,130億的6次方接近於所有大腦可能的組合數,但沒有人會窮舉所有可能的組合然後存起來……而且由於各種同構最終會遠小於這個數。這個計算沒有任何意義。


根據知友們搜集到的資料,這位馬兆遠先生的學歷基本屬實(北京大學本科、牛津大學博士、JQI博後,從事冷原子方面的研究)。但是他的言論簡直是給物理學從業者大大地招黑……建議北大剝奪他的學位,不要讓他抹黑了北大的名譽……

中科院百人計劃名單中的確有馬兆遠:百人計劃-師資隊伍-中國科學院大學

馬兆遠先生的Facebook主頁:Zhao-Yuan Ma(真的是本人)

馬兆遠Facebook主頁公開的個人簡歷


已經查到的馬兆遠的文章列表(排名不分先後):

[1] Zhang H, Guo Q, Ma Z, et al. Staggered manipulation of ultracold atoms in optical lattices[J]. Physical Review A, 2012, 86(5): 053622.

[2] Ma Z Y, Foot C J, Cornish S L. Optimized evaporative cooling using a dimple potential: an efficient route to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J].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2004, 37(15): 3187.


先不說這位作者在天文學概念上的可笑錯誤了(錢德拉塞卡極限和黑洞有什麼關係?明明是白矮星的質量上限好嗎?)

我就想知道,為什麼是130億的6次方啊???

考慮一個130億個節點的圖,每個節點的度都是6,邊的數目怎麼可能這麼大?

我不懂圖論,但是至少upper bound是130億*6吧?130億的6次方,這高中數學沒學好還是怎麼的?

補充:

別說做數學的,我看了都想打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敢情別人做科普就有害,你做科普就無害是吧?雙標玩的真六!

你簡直是在侮辱我們學天文的人的智商……

首先,中子星呢?質量比錢德拉塞卡極限大的恆星演化末端就欽定黑洞了?

其次,原初黑洞質量還能比1個太陽質量小呢,憑啥比錢德拉塞卡極限小就不會成黑洞了,比它大就一定成黑洞了?

概念模糊、張冠李戴,真是笑煞人也。

再看看這位作者的簡歷。

馬兆遠,1997年免試進入北京大學就讀,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三年後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2006年赴美國國家標準局聯合實驗室做博士後;從2007年到2009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研究工作;2009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正教授,其研究領域涉及激光冷卻量子氣體、量子信息技術和精密氣體探測裝置。中國載人空間站天宮(X-1)號貨運飛船冷原子平台首席科學家。他曾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菲利普斯,2009年回國展開科研並創業。

嗯,蠢的可能性排除了(如果這個簡歷是真的的話),那隻剩下一個可能性,那就是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位大牛被冒名了,建議有認識的去聯繫一下他,看看是不是被莫名奇妙冒名頂替說了這麼一堆nonsense。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人怕出名豬怕壯,你看霍金不就天天被冒名頂替造謠嗎?


關於這位馬兆遠先生,百度搜『北京大學 馬兆遠』查到了這個詞條:馬兆遠_百度百科

馬兆遠,男,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牛津大學博士、是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也是中國載人空間站天空(X-1)號貨運飛船冷原子平台首席科學家。

馬兆遠,教授。2009 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30歲成為國家四級研究員、教授,2011年通過中科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

馬兆遠教授目前是國家973超冷原子操控及量子新物態研究項目課題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超冷原子混合氣體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國空間站冷原子平台物理單元總設計師,空間玻色費米子相互作用實驗負責人。

馬兆遠教授積極投身到科研成果的創業實踐中,致力於量子調控技術產業化和投融資一體化的工作。馬兆遠教授對工業4.0有獨到的研究和見解,曾創辦多家工業企業和投資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科技企業運營提供專業指導,策略發展方案的輔導,所創辦的企業獲得中國留學人員最具創業潛力企業。

有趣的是,參考來源只有一個,而且還掛掉了。

除了這個百科條目,剩下的都是這個畫風:

行吧,百度我信不過,我去arXiv一下他的paper

只搜到一篇,而且看起來更像是重名的(物理學博士去寫機器人學的paper而且還是三作真的怪怪的)

如果搜ZY Ma則查無此人

也許這位大牛不喜歡傳論文預印本呢,對吧。還是得去谷歌學術一下。

再試試ZY Ma?

哇,你說一個做冷原子的大牛,怎麼就跑去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發paper了呢?

隨便看了篇文章,這個單位……似乎不太對吧?一個做冷原子的跑去金屬研究所幹啥?

所以……這位馬兆遠先生究竟是何許人也?

@中科院之聲 請問貴院2009年百人計劃引入名單里是否有這位馬先生存在?如果有,能否請他出來給個說法,解釋一下自己荒謬的言論?


谷歌到說馬兆遠先生是北大的教授,但是搜關鍵詞『北京大學 馬兆遠』和『Zhaoyuan Ma Peking University』都沒有鏈接到北大校園網的搜索結果。(一般教授的個人主頁都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搜到的)

倒是搜到個這個:

但是無論f不fq都打不開:

哪位知友試一試:http://iqe.pku.edu.cn/index.php/about?id=53?


上面還提到他師從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William Daniel Phillips,我想試著寫封郵件給Phillips教授詢問一下他是否帶過這麼個學生 : D


更新:

感謝 @Coulson Raymond 提供的資料,這位馬先生的學歷似乎是真實的

UC Berkeley Ultracold Atomic Physics : Zhaoyuan Ma

能查到牛津大學確實有過這位博士後研究員。

他還提供了他查到的一篇馬先生的論文(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0953-4075/37/15/013/pdf),那麼馬先生確實是冷原子領域的科研人員。

好吧,先膜拜一下大牛。

不過以這位馬先生的高學歷和高知識水平,說出這樣荒謬的話,到底是蠢還是壞呢?大家自己猜吧。


這種「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可以證明計算機無法超過人腦」的論調幾十年前就有人反駁過啦,大意是這樣的:

有命題「馬兆遠先生無法證明本命題」,顯然馬兆遠先生本人無法對此做出證明,但是我可以證明這個命題是對的,因此馬兆遠先生永遠也沒法趕上我的智力水平。


利益相關,認識,匿了……

其實馬博根本不在乎你們在這裡怎麼懟他。更可能,他還很歡迎這個東西被炒作得那麼熱……人家的主力受眾就不是知乎上這一小撮人好不好。就我多年的了解,馬博人生的主要困惑就是怎麼樣能把知識變現……發大財,嗯。他探索了很多路徑……比如找有錢的大佬投資搞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國家地方資助之類……所以現在可能他發現還是要走群眾路線才更有效果,畢竟馬博是科班出身,真的放下臉的話肯定分分鐘秒殺這些只知道吹天人陰陽宇宙的大忽悠啊……

馬博還有很多逸事。他當年申請postdoc和回國百人的一大賣點就是「三年讀完PHD」……但是(據我所知)在英國大家都是三年就讀出博士的……多的就不八卦啦,好再看一眼是不是匿名給勾上了……


錢德拉塞卡要哭了


正好可以用來黑一發隔壁,這是你們的校友23333


實際上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有一個黑洞,這個黑洞給人體提供能量,要不然你們以為人為什麼能這麼厲害?

這也解釋了修仙的原理,準確一點,叫做修黑洞。


人跟電腦最大的區別,其實在與人又不想死又想繁殖。所以你對那些判斷不了的東西,就會產生信仰和責任,這才是使得我們的事情可以不斷做下去的根本原因。

這跟AI是否能夠超越人類,是否足夠聰明是沒關係的。想想人也有一大堆傻逼。說不定哪天發明出了一個超越現在的經濟系統,傻逼們大規模換成機器不會導致經濟崩潰,到時候就知道AI的價值了。現在的經濟系統需要大量的人類的購買力相互支持,不能隨便換。


原本我還覺得有這個可能,畢竟技術也可以用來提高人類智能。不過看完摘要,突然覺得希望渺茫了……至少人工智慧不會搞不清楚每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的連接數,也不會把乘法變成指數。


北大校友確實厲害


謝不邀

大家注意審題,

文章標題是《物理學家:用數學理論證明XXXXX》

剛讀到這裡,覺得文章內容可以不用看了,毫無疑問,這是『數學』有史以來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但是,認真讀完全文前三段,仔細揣摩作者的觀點。嗯,沒錯,這也是『物理學家』有史以來被黑的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一文黑倆。

利益無關,不懂物理更不會數學- -


在幾年前

這篇文章就已經被隔壁清華的給飛女馬了


圖論我略知一二(不是謙虛,是真的只知道一二),但下面的計算應該不會出現數量級、甚至指數級的錯誤:

130億nodes,以連接度為6平均計算,每個nodes其實分配3個links,那麼總的links數目難道不是390億?一個link用3個電子也就是1080億。如果links服從大腦的優化偏倚分布,網路平均連接度甚至會更低。無論怎麼算,都和打通錢德拉塞卡極限這個腦洞相去甚遠。

通篇大論,卻建立在一個荒誕不經的計算基礎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另外雖然我聯想到,也絕不願意把它和海森堡在二戰中計算原子彈研發周期的數量級錯誤相提並論,用Pauli的話說:連錯誤都算不上。因為,相比於他的精簡設計,大腦耗費明顯更加巨大,應該早就塌陷成渣才是,所以他的文章應該換一個更加詐屍的標題

——物理宇宙不允許人類智能這麼牛逼的東西存在。


問:已知大腦中每個細胞跟六個細胞相關聯,大腦有130億個細胞,那麼請問大腦中有多少個鏈接?

我們換一道常見高中化學題:金剛石中每一個碳原子與四個碳原子形成化學鍵,請問1mol金剛石中有多少化學鍵?

第一個正確解答如下:一個腦細胞形成六個鏈接,每個鏈接關聯兩個細胞,那麼等價於每個腦細胞形成三個獨立鏈接,鏈接數為130×3=390億個,每個鏈接三個電子,那麼一共也就390×3=1170億=1.17×10^11跟阿伏伽德羅常數6.02×10^23比差的遠了,可見這位教授高中化學學得很勉強,建議回去重讀三年:)


可以和笛卡爾(用幾何方法證明上帝存在)一戰了!╰( ̄▽ ̄)╭


推薦閱讀:

ACL 2016上哪些論文值得關注?
如何評價科大訊飛推出的人工智慧計劃「訊飛超腦」?
人工智慧是否有情感?
如何評價arXiv上的最新論文:「可自動編程」的人工智慧程序員(AI Programmer)?
人工智慧會取代經濟學家嗎?

TAG:人工智慧 | 數學 | 物理學 | 計算機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