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麼無法繼承並提高蘇聯的工業水平?

蘇聯是當年工業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而如今的俄羅斯的出口產品卻以自然資源為主,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俄羅斯工業發展的停滯乃至倒退?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多數的人口和領土以及自然資源。經歷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仍然擁有一個完整的國家,強大的軍隊,完善的教育體系,大量的高級技工,規模不小的國內市場,豐富的自然資源,以上條件似乎滿足了工業發展的所有前提條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為什麼不能重新發展出優秀的工業?到底缺乏哪些因素呢?


高票答案們提到專家走了、烏克蘭獨立、消費太少,這都是倒果為因。

一個簡單問題:蘇聯那麼屌,那些工業都哪去了?什麼力量能使一個跟美國全面對剛的工業體系灰飛煙滅?

最大原因:開放市場過快,一夜之間進入國際競爭,導致「西方能造的東西我都能造」、但比西方同類產品都差一點的俄國產品,迅速全面被市場淘汰。

舉幾個例子:

1) 民用客機,

西方:波音737/空客320、蘇聯:圖-134/154/204

西方:空客300/330、蘇聯:伊爾-86/96

其他國家:喵喵喵?

But, 蘇聯飛機耗油高,維護複雜。導致飛起來很貴,而且事故率還高(比如圖-154,理中客都說這飛機本身沒問題,摔了怪人員,問題你維護起來那麼複雜,出問題概率當然高)。在波音空客面前,毫無招架之力。問題是,本來蘇聯還能造。一夜之間失去訂單後,俄國飛機企業既留不住專家,也維持不住生產線,更別談技術繼續革新了。「有」和「沒有」的鴻溝,遠遠比「好」和「不好」要大。

2) 計算機,美國每出一代新的,蘇聯總能過一段時間就搞出同類產品,雖然差一點點。開放市場之後,咋辦?

3) 家用小汽車更慘,破拉達滿街跑,七八十年代了蘇聯街頭還跑著仿老式菲亞特的車型。西方產品進來,怎麼打得過?於是幾大汽車廠垮得只剩一家。這跟我國本來根本就不能自造(別給我提紅旗),直到八十年代合資搞桑塔納才有民用轎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國家的基礎是民用工業。民用工業全面競爭不過西方產品,利潤微薄甚至垮台之後,政府的稅收又從哪裡來?沒有政府收入,如何給教授、科學家開出原有的高福利?如何維持政府採購量(比如軍費)?連帶吃政府飯的企業(包括各種軍工研發)也衰落了,待遇一落千丈,專家紛紛離職。

烏克蘭走了主要是破壞了軍工體系,與民用工業關係不大,不影響國本。因為艦船、戰機涉及到多方面合成系統,隨便一個元件廠商跟著烏克蘭走了,想造就很蛋疼。你看坦克就沒那麼複雜,俄烏雙方在經過一番捯飭之後,都能獨立生產、獨立研發,愉快得很。大部分民用工業就更easy了。

專家走了和消費太少,都是結果,不是原因。

而且,如果民用工業沒垮,俄羅斯經濟就能穩住。烏克蘭之所以老想跟歐洲玩,不就是俄羅斯比歐盟窮嗎?即便如此,2014年之前烏克蘭的親俄派與親歐派都一直斗得有來有回。俄經濟要是不崩潰,近地緣不太可能是現在這個慘狀。

一夜之間開放市場競爭,原計劃經濟的工業國一定會被按著打的。只能循序漸進,輔以良好的頂層設計。

除了本來吃大鍋飯的人力效率就有點低之外,還有兩個麻煩:

1)對消費者的精確需求反應緩慢,產品多樣性、人性化等程度都會比西方差一些。比如有一波人喜歡低音炮而不是普通喇叭,如果有市場來配置資源的話,馬上「看不見的手」就會讓廠商生產低音炮,並且高效地觸及這些人。可國家計劃委員會管不了這麼細啊。就算基層計委官員天賦異稟,學會了去填一個無限複雜的需求統計表,知道了有人要低音炮,一層層匯總上去,直到生產出來,也需要很久。

事實上,蘇聯為了算清楚具體需求,已經很努力了(聽起來好像很黑)。計量經濟學的很多東西都是蘇聯人搞出來的,達到了一個高峰。還曾經腦洞大開地想過用70年代的電算技術,部署一個類似大數據調配系統來算全國的計劃……雖然最終發現真的搞不定。最近大數據起來之後,給計劃經濟研究又帶來了一絲可能,馬爸爸不也在說配置資源的能力有可能比「看不見的手」更優么。

2)分工效率不如西方。什麼都造很容易搞成全面平庸。美國也要從歐洲國家進口一部分科技產品(比如英國的海鷂戰機),在市場經濟下各個企業都傾向於從事自己效率最高的事情,於是產品獲得市場正反饋,形成良性循環。而蘇聯陣營要靠國家計劃委員會來算,加上經互會來協調協調…尤其是這個計劃裡面還帶著一堆政治需求(西方有了XX我們也要有XX)。

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民用工業本來就是呵呵噠……受到衝擊沒那麼大。桑感。


軍工產業是一個涵蓋N個門類科學的複雜系統,系統分家不是分大餅,大餅分完還是大餅,一人一塊還能吃,系統分了就是整體性的垮塌。

烏克蘭繼承了蘇聯三成以上的軍工!或許你會覺得那俄羅斯還是繼承了七成,還是大頭啊?就像我前邊說的,一個系統三成的零件都拆走了,還能運轉已經不錯了。

我們總是覺得蘇聯的戰略導彈屌的日天,蘇聯「以彈治天下」但是蘇聯半數以上的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外含地空導彈)都是由蘇聯最大的導彈生產基地——南方機械製造局生產的,包括屌的一B的「死亡列車」。現在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烏克蘭。

(棄之不管的烏克蘭導彈)

(令人膽寒的死亡列車)

我們總覺得蘇聯的坦克工業屌的日天,但是從黑白影片中橫掃納粹的T34到一度領先西方的T64,再到被公認蘇聯最好的坦克T80UD及後續的T84都是莫洛佐夫設計局設計的。現位於哈爾科夫,烏克蘭

(蘇維埃用來拯救世界的T34)

(t84)

我們總覺得蘇聯的鋼鐵洪流屌的日天,但蘇聯擁有最先進設備和最完整科研配套的裝甲車輛生產基地——哈爾科夫機械生產廠。現位於哈爾科夫,烏克蘭

(烏克蘭廢棄的鋼鐵洪流)

我們總覺得蘇聯戰略投送屌的日天,但著名的「安」系列運輸機,從安10到喪心病狂的安225都是由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現位於基輔,烏克蘭

(吊炸天的安225)

(再來一張)

我們總覺得蘇聯紅海軍的大艦巨彈屌的日天,但蘇聯惟一能製造航空母艦的造船廠——黑海造船廠現位於尼古拉耶夫市,烏克蘭

(停工待銹的烏克蘭號巡洋艦)

.

.

.

凡此種種,烏克蘭繼承了蘇聯極為精華的一部分,3000多家軍工企業。。

俄羅斯布拉瓦導彈磕磕絆絆還出現試射失敗;主戰坦克一直拿T90(實際上是T72修修補補)騙錢;兩代人過去了居然沒有一艘大型水面艦艇下水,連給印度修航母都成難題,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

我們總覺得俄羅斯軍工衰弱是因為經濟不好,但很多時候是因為蘇聯那套手藝他真的不會啊。。.

我們總覺得俄羅斯是小一號的蘇聯,但真的完全不是。

由於俄烏之間爆發戰爭,烏克蘭同志對俄羅斯進行技術封鎖和武器禁運(卧槽,打字都笑出來了。。)同時德國等西歐國家也跟進。偌大的俄羅斯居然無法為小小的21631護衛艦(排水好像才1000噸,腦補055)裝置動力包,最終做了一個無奈又驚人的決定,向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購買柴油機。(MD,不要再說河南人只會偷井蓋了)

俄羅斯當然有些還是很強,但俄羅斯沒有完整的繼承蘇聯,能補足被抽掉的短板已經捉襟見肘,提高還是看我們的吧。。。面對當年給了156個援華項目老大哥,一聲嘆息。。。

後記

雖然我也很不喜歡小粉紅,也喜歡哈耶克,也喜歡自由主義。

但是。。。皿煮也好、自由也罷,這些普世價值是人類追求的遠大目標,但這些價值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能放在具體情境下,解決具體問題,比如軍艦沒有發動機的問題。哪怕腐敗問題、司法不公的問題都是社會各種千頭萬緒原因的結果,完全不是一句天賦人權能解決的。

當你還有一條好腿的時候千萬別被忽悠瘸了,忽悠瘸了想再有條好腿那可就費老勁了。。。

(這是一個美本山、歐秀敏和蘇偉的故事。。)

(一個對於蘇偉來說悲傷的故事。。。)


謝邀。

這是花、果,不是根。根斷了,再艷麗的花果也只能是萎落。

俄羅斯人口少,本國消費體量並不大,它的工業體系成長只有兩條路:戰爭時期死亡所產生的巨大消耗,或和平時期憑藉政經軍文控制的廣袤腹地吸收。

沒有這些消費體量,就算俄羅斯已建成了強大完備的工業體系,它也會自行消解。資金會轉移,人才會流失,生產經驗會荒蕪。

供大於求,市場就會自行調節。

而這個龐大的消費體量,是需要很多力量來維持的:你需要穩定可信賴的政治輻射力,確保產品能夠取得合法且平等的關稅地位,低成本進入目標市場;你需要自己掌握主導權的金融談判地位,確保雙邊幣值的穩定與可控,實現通暢的結算;你還需要持續正向的文化影響力,增進目標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

這和你是什麼意識形態沒關係,這只是做買賣需要的條件。資本主義如此,社會主義也如此。

在這後面,你需要在國際上協調出穩定的商貿聯合體,為關稅、匯率等談判提供穩定基礎;你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金融體系,為徵稅、外匯儲備、國際投資做鋪墊;你需要管理建設大量基礎物流設施,進一筆降低成本輸送。

而這些東西的後面,就是強大的國家主權。從稅收、教育、軍事、政治、傳播等多個領域自主獨立的國家主權。

可惜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沒有。

在外部,解體後大量衛星國僕從國在晝夜之間加入了歐美貿易體系,強有力的競爭者一夜之間出現在本屬於俄羅斯的市場後花園裡。更不要說還有好幾個國家從蘇聯獨立,進一步削減了俄羅斯的市場空間;幣值的崩潰與國際信用的崩盤使得俄羅斯的產品輸出成本與交易成本急速上升。

民用工業品上俄羅斯本來就技不如人,兩相夾擊,熱刀切黃油。

在內部,共產主義理想的滅亡猶如天子絕嗣,各地政治權力巨頭與資產實際控制者迅速勾結國際資本,在倒賣國家資產——實際上就是蘇聯人民的財產——的同時完成了從共產主義公務員到資本主義寡頭的華麗轉身。

寡頭制對於一個龐大的國家來說是災難。寡頭們聯合國際資本分割國內市場蛋糕,並為了讓國際資本獲取更大收益,形成事實上的區域壟斷,主動摧毀消滅殘存的本民族工業體系。

在披著一張本民族皮的政府里,實際上是多寡頭與國際資本的聯合統治,而大量決策權落入到其中他國的代理人。於是乎當世奇觀出現了:

上一秒,這還是一個能決人生死的帝國;下一秒,從金融如何改革,到小學生課本讀什麼,都由一群外國專家決定。

面對工業史上難得一見的生產體系,外國專家一致的藥方是:造不如買。

於是大量工廠被賤價轉讓拆分,土地和附屬自然資源成了本國寡頭們爭搶的目標,而困苦的底層工人們只能靠倒賣生產設備和工具。

民用工廠里,賣出去的是廠房土地和設備,軍隊里,賣出去的就是武器裝備和科研人員。以蘇聯盧布算價值一百萬美元的資產,在國際資本的評估里常常數百上千美元成交了事。但沒有人覺得虧本,對於寡頭來說這幾乎是免費的,對於瀕臨破產的管理人員和工人,這是意外之財。

真正虧本的是蘇聯人民。

這個時候,俄羅斯的高校還在培養著全世界優秀的科學與技術人才,他們能造世界上最頂級的武器、生產裝備、材料,但他們上班地方已經沒有了。

那時候,俄羅斯尖端產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去乞討或者賣淫,是常事。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俄羅斯,或者說,以普京為首的斯拉夫主義者們,他們依託民族主義的動員,實際上已經最大程度地繼承了蘇聯的遺產。

他們收回了俄羅斯自然資源的所有權,避免了淪為民國中國的最壞結局;他們勉力支撐了蘇聯工業的桂冠——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等的存活,為俄羅斯下一次工業革命留下參與資格。

要知道歐美本來的劇本,是利用民族自決進一步瓦解東亞、高加索,肢解俄羅斯武器與核工業,獲得俄羅斯自然資源的所有權與定價權。在全面控制俄羅斯金融命脈後,通過多寡頭的分治完成對俄羅斯的征服。

過於輕鬆的勝利、對蘇聯殘存的恐懼和斯拉夫民族骨子裡的尊嚴,避免了這一最壞結局。

說實話今天這個樣子,已經很不容易了。

至於全面繼承乃至發展,不可能。蘇聯的工業體系只有蘇聯有資格繼承發展,蘇聯是蘇聯,俄羅斯是俄羅斯。


重工業,確切的說是國防工業才是蘇聯工業體系的核心,而不是為製造更多的消費品。蘇聯的模式很簡單,計劃經濟,出口石油和礦產換取美元,從東歐華約國家購買生活必需品,而自己的工業完全圍繞軍事工業展開。所以,一旦鐵幕落下,軍事對抗不復存在,龐大的軍事工業就成了過時的累贅。另一個原因是蘇聯失去了烏克蘭,這個最終的組成部分之一。沒有烏克蘭,就沒有蘇聯。恢復甦聯很簡單,俄羅斯+烏克蘭而已。


這個問題不光是俄羅斯的問題,實際上這二十年來工業發展陷入停滯或者倒退(去工業化)的國家遠不止俄羅斯一家,幾乎全球所有國家都在中韓德日等國家的衝擊下陷入工業陷阱里,(日本本身也被韓國衝擊,韓國現在卻被中國衝擊)。我們從俄羅斯和全球化兩個角度解釋一下問題。

先簡單解釋一下蘇聯為什麼擁有龐大的工業實力:

舊沙俄在列強里並不算工業強國。沙俄雖然擁有龐大量的人口和相對廉價的工人勞動力,但卻只能淪為德國工業品法國工業品的傾銷市場。這是因為沙俄的工業革命展開的更晚,而一戰前德國卻迎來了工業的爆發。僅僅是工人成本低並不意味著俄國貨就有價格優勢了,德國完全可以憑藉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和成體系的工業貿易鏈條在產品質量和成本上碾壓俄羅斯。後者只能採取收關稅的方式抬高德國產品的售價鼓勵人民多買本國貨。

但蘇聯共產黨人的計劃經濟模型可比沙俄的那套買辦哲學強多了------每一個勞動者本身就可以是消費者,我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不就避免了被外國列強和本國資本家剪羊毛了嗎?沒錯,於是蘇聯採用了指令性的消費方式,避免了市場經濟下本國產品和外國產品的相互競爭。於是在蘇聯的五年計劃里他們的工業指標和勞動工人的生活水平就嗖嗖的飆升。

當然了,計劃經濟到後來因為蘇聯黨權貴的滋生導致的分配不公和嚴重浪費以及生產技術落後而被拋棄。(實際上是權貴想要拋棄公有制,把國家工廠變成自己私人的)。

不管怎麼樣,蘇聯還是留下了龐大的工業遺產。但俄國人採用了不恰當的休克療法(與其說是休克,倒不如說是開放門戶讓中美德日韓進來像強姦犯一樣四處撿漏)。當葉利欽鬧明白之後俄國的對外關稅就重新被拉倒了100%

想進來?沒門!

除非咱們倆一塊賺屁民的錢。

嗯,於是俄羅斯就重新恢復了沙俄的那一套買辦主義哲學,甚至是更糟糕的權力寡頭壟斷之下。寡頭本身既壟斷又買辦,簡直逼著普通俄國人賣兒賣女。蘇聯留下的老工廠紛紛倒閉,俄國工人只能把老婆送進權貴和中國人愛進的洗浴中心工作糊口。

強人普京一看,我們不能就這樣窩窩囊囊的過日子,偉大的俄羅斯民族不能被踐踏。於是他把石油寡頭趕走的差不多,把石油和天然氣重新抓在政府手裡。之後的二十年里俄羅斯就是全靠著這兩樣東西來續命。

至於除了能源之外的工業?你是說製造業嗎?俄羅斯可全是中國貨的天下,權貴們的高端商品也用日本貨德國貨。俄國貨僅限於武器製造業。這是蘇聯留下的可以不依賴計劃經濟體系就能在市場環境下生存的產業。畢竟蘇聯人的皮鞋和電視機不需要和德國人競爭著賣,比德國人的差一些就差一些,比中國人的貴一些就貴一些。可蘇聯的戰鬥機卻是實打實的要和北約的戰鬥機空中對峙和纏鬥騷擾呢,有競爭才能有進步。

所以計劃經濟一被婊子們拋棄,那些依靠著計劃經濟的工廠自然會被中國貨衝擊倒閉。蘇聯的小汽車廠,拖拉機廠,鋼鐵廠,都特娘倒閉了。蘇聯的廠倒的越多,中國的廠反而開的越多,資本主義就是如此厚此薄彼。

-------------

有空再來講全球化的陷阱


1,人口少了,蘇聯的人口大概3億,和美國差不多,俄羅斯不過1.5億左右,損失一半人口是相當大的打擊,會導致一大堆社會問題。

2,工業體系不齊全了,蘇聯有一部分工業是在烏克蘭的,例如造船、大型運輸機等。近兩年俄烏交惡後,俄羅斯的艦用燃氣輪機都沒了來源,可見一斑。

3,俄羅斯聯邦內的分離主義也抬頭了,沒了蘇聯壓制,有樣學樣,車臣等問題都冒出來了,消耗了本就大損的國力。

4,烏克蘭自沙俄時期就是糧倉,失去農業主產區就得進口更多糧食,消耗更多外匯。

5,輕工業、民用重工業方面,蘇聯就不行,俄羅斯更不行了。偏偏和平時期這兩個才是需求量最大的。只能賣資源、賣軍火,財路單一,受制於財政發展不了,老本也是越吃越沒有。

6,葉利欽的休克療法,也是一方面原因。


休克療法在俄羅斯的失敗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繼承了原蘇聯的大部分家底。豐厚的遺產令葉利欽喜上眉梢,可窮家難當,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業,外加1萬億盧布內債和1200億美元外債,也讓新總統夙興夜寐,坐卧不安。作為前蘇共的反對派,葉利欽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補補,白白斷送了蘇聯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羅斯要避免重蹈覆轍,重振大國雄風,不能再做小腳老太太,應該大刀闊斧,進行深刻變革。此時,年僅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在薩克斯的點撥下,炮製了一套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葉利欽「慧眼識珠」,破格將其提拔為政府總理,1992年初,一場以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

休克療法的重頭戲,也是第一步棋是放開物價。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與此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可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到了4月份,消費品價格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政府原想通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料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棋,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幾乎同步出台。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28%的增值稅,同時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與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減了公共投資、 軍費和辦公費用,將預算外基金納入聯邦預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實行貸款限額管 理,以此控制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制通貨膨脹。可是,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 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日益嚴重。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休克療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規模推行私有化。蓋達爾認為,改革之所以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主要在於國有企業不是市場主體,競爭機制不起作用,價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為了加快私有化進程,政府最初採取的辦法是無償贈送。經有關專家評估,俄羅斯的國有財產總值的1/3約為1.5萬億盧布,剛好人口是1.5億,以前財產是大家的,現在分到個人,也要童叟無欺,人人有份。於是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啟動,已是1992年10月,時過境遷,此時的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因此這個措施使大批國有企業落入特權階層和暴發戶手中,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儘快轉手盈利,職工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產經營無人過問,企業效益每況愈下。1992年12月,蓋達爾政府解散。

休克療法的失敗使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GDP總量只有美國的1/10。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燃料、電力和冶金工業成了民族經濟的關鍵部門,其比重在GDP中約為15%,在工業總產品結構中為50%,在出口中為70%多。實際經濟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極其低下,如果說原料和能源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還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標的話,其它部門則遠遠低於美國同類指標20%~24%。70%多的生產設備服務期超過十年,高於經濟發達國家一倍。這種局面是國內投資特別是實際經濟部門的投資大幅度減少的直接後果。外國投資不願進入俄羅斯,吸收的外資總額累積只有115億美元。俄羅斯科技開發支出全面減少,投資不足,對創新重視不夠,使得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和質量競爭力的產品越來越少,特別是在民用科技產品市場上受到外國競爭對手的排擠,俄羅斯產品還佔不到1%的份額。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羅斯人的貨幣收入總量不足美國人的10%,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有專家估計,俄羅斯人均GDP生產要達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長速度也需要15年的時間。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休克療法」照抄照搬別人的做法,完全背離了俄羅斯的國情,失敗是必然的。這是俄羅斯民主派改革家們在俄羅斯經濟轉軌過程中所犯的最本質的錯誤。曾在莫斯科度過近20年記者生涯的義大利人朱利葉托·基耶薩對此評論道;「是因為俄羅斯民主派改革家們不顧俄羅斯自己的傳統與特點,丟掉了俄羅斯精神,照抄照搬西方也有爭議的新自由主義和現代貨幣主義的東西,結果使俄羅斯陷入了今天這樣的災難性的境地」。

來自百度百科休克療法,總之一句話,葉利欽打爛了本來有可能打好的牌,正如一句段子:多年來,在蘇聯共產黨的統治下,我們的祖國一直處在懸崖的邊緣。現在,我終於可以自豪地宣布,打倒了蘇聯共產黨,我們偉大的俄羅斯終於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工業水平?這詞兒太廣泛了。

不過以網友的見識來說。

航天航空離的太遠,不算工業水平。

核工業,不算工業水平。

軍工不好黑,所以選擇性忽略。

涉及國內的,還有。

最大射電望遠鏡,不算工業水平。

歐洲宇航員忙著學漢語,不算工業水平。

大橋旋轉不算工業水平。

他們注重的工業水平指的是,市場導向的技術,往往還是具有高壁壘的存量技術。這也確實是後發國家短板。

比如廣告收稅最喜歡說的,手機里多少領先多少年的技術,洗衣機里多少領先多少年的技術。快銷品的製作器材上多多少技術。

更有甚者——信廣告里的工匠精神。

其實「工匠精神」那種長周期,精雕細琢,不計成本的做法,在現代,相反最適合形容那些非市場化的工業技術。

比如沒人願意把火箭放流水線上打包產,但發射火箭衛星,造軍火,需要的精工水平是遠遠超過快銷品的。

不講究工匠精神,毛手毛腳的咖喱味大國重器,參考飛機半摔期,賣的厄瓜多客戶直呼上當。

對於俄羅斯呢?

俄羅斯還算幸運的,涉及國本的工業技術保留的不錯,沒被休克成民國。

哪怕當今,大國重器的玩意,全球整體能比過毛子的還真不多。

至於適合快銷,時髦度高的市場導向輕工業?蘇聯本來就沒太多厲害的貨,也沒啥可繼承的。

提高就更難了。

那種凍死人,動輒封路的苦寒之地,搞工業投資,成本上就吃一壺了,哪有優勢?


原因很多,從現在的視角來看,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暴露的很早。不過核心還是解體。

蘇聯時期,工農業的分布基本上是哪合適就放在哪,組合起來就是強大的蘇聯工業體系。解體以後,如果把俄羅斯看成是蘇聯的核心,那麼這個核心少了自己的動力系統,烏克蘭。農產品問題不說了,眾多工業體系和設計局都在烏克蘭,這種東西合起來威力無窮,分開來各自尷尬。

所以別說提高了,就算是單獨把烏克蘭那部分補全都是不可能的,更別說還受制於俄羅斯自己民用工業領域的窘迫,能維持部分核心軍工就已經了不得了。


因為蘇聯的工業配套分散在22個加盟共和國內。蘇聯解體,蘇聯工業體系從地理上就瓦解了,況且加盟共和國壓根不是一條心。

壓根不是錢的問題。蘇聯的工業遺產,一件一件賣都能吃好多年的好吧!烏克蘭賣到今天還在賣好吧!

主要是隊伍散了,沒法帶

不得不說上面答案都很無語,非要往意識形態扯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俄羅斯搞成這樣,都是因為市場經濟。

第一,市場經濟讓俄羅斯大量的消滅生產力。

蘇聯解體進行休克療法,他的含義就是通過經濟休克,把國有的東西,變成少數人的。

假設,蘇聯的生產力是100,進行休克療法之後老百姓手裡的錢,忽然一文不值了,會是什麼情況?

顯而易見,蘇聯100的生產力,因為老百姓購買力的稀缺,會忽然賣不出去了。

老百姓沒錢買東西,等於市場萎縮了下去。進行了私有化的國企,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大量的消滅生產資料,關閉工廠。

一次休克療法,讓俄羅斯大量已經積累起來的生產資料,因為沒有市場的關係,充分的毀滅了。

100的生產力,關閉了50還是70?沒有辦法算。

第二,市場經濟破壞了蘇聯的研發體制,使俄羅斯失去技術進步的能力。

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建立了令人羨慕的科研體系。在蘇聯全勝時期,蘇聯的科學家比美國還多。

這些體系,依靠什麼生存呢?

很簡單,這些科研體系,是依靠計劃經濟無償的物質劃撥,補助。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由於國企進行了私有化,使得幾乎一瞬間的時間,讓這套體制解體了。

資本家想,這幫科學家白吃飽,我為什麼養活他們呢?於是,私有化以後,幾乎沒有人在給這些科學家開工資了。

科學家們集體失業,讓中美拐跑不少。

在某些傳說的故事裡,中國幾塊麵包,就可以換一個頂級科學家。

國企私有化以後,資本家不給科學家錢,不止破壞了蘇聯科學體系,還讓資本家被迫消滅生產力。

科學家也是消費者,科學家沒錢花,資本家的市場也就小了,不關閉工廠可以麼?

第三,市場經濟破壞了福利體系。

福利體系,是存粹的分配邏輯。

他是這樣的,在計劃經濟下蘇聯通過無償劃撥,支付轉移等手段,把企業的生產,劃撥到需要的地方。

看起來,福利體系是一個光吃飯,不幹活的壞小子,但在國家的總賬本里,可不是這樣的。

蘇聯解體,破壞福利體系,也是等於破壞生產的。

你想呀,雖然福利是光吃飯不幹活,但在生產端,還是需要有人生產的。

福利體系破壞了,就沒必要生產了,工人又會下崗失業,生產力又再一次破壞。

總結一下,因為國家體系的崩塌,幾乎讓俄羅斯所有工廠都停工了,所有工人都下崗了,所有科學家都失業了,所有福利都沒了。

這時候,你會說俄羅斯是不是傻?讓大家進工廠開工呀。開工不就解決了?

不是傻,是沒有辦法。俄羅斯權貴一心私有化,把國家過渡到市場經濟上。

市場經濟是啥,就是一套自己顧自己的體系。

在進行私有化以後,假設有一個資本家良心發現,給科學家支付工資,給工人高工資,只有一個結果,被別的資本家擠跨。

在蘇聯私有化以後,俄羅斯的權貴們,來了一場非常有趣的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比誰的屁眼更心黑。

這個遊戲,讓俄羅斯二十年的經濟水平,都恢復不到蘇聯的水平。

大家會比,誰比其他人付的工資少,就可以在競爭里獲得優勢。

大家也會比,誰繳納的稅少,也可以獲得優勢。

最後的結果就是,俄羅斯的工人從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變成了接近餓不死的收入水平。

這個收入水平,會讓俄羅斯在宏觀上,幾乎賣不出任何除了吃喝以外的商品。俄羅斯空有世界上最好的工廠,但因為沒有人買,就是沒有辦法開工。

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讓俄羅斯關閉工廠,還會讓俄羅斯破壞工業體系,科研體系。

俄羅斯都這樣了,還怎麼繼承蘇聯的一切?

俄羅斯走的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路。

休克療法,讓俄羅斯人民眼睜睜的看著工廠里成套的工業設備,就是開不了工。只能任由時間腐蝕,讓這些設備失去功能。

而那個叫蘇聯的帝國,他的科技,他的科研體系,他的福利,也被迫慢慢的腐朽。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就是如此吧。

捧著金飯碗,卻沒有飯吃呀。

俄羅斯人民的失意,是我們沒有辦法理解的。

……

俄羅斯已經垮了,估計很難在站起來了。在現代競爭中,科技是很重要的實力。

想要有良好的科研體系,就必須建立龐大的轉移支付體系,還要投驚人的資金。

俄羅斯已經掉隊了,憑藉他現在的國力,想建立前蘇聯那樣的科研體系,是不可能了。

私有化之後,俄羅斯也不可能搞什麼高科技了。資本家又不傻,憑藉他們現在的實力,乾的過中美呢?

他們除了賣資源,肯投入科技就出鬼了。

蘇聯的科技,註定是一個絕唱。

福利,免費醫療,這些制度的建立,也需要物質的,俄羅斯破壞了那麼多生產力,要多少年能在建立起來他們呢?

…那個在血雨之中崛起的國家,註定消失了。十月革命的火焰,再也點亮不起來了。

經過一次私有化,俄羅斯失去所有雄心。


村口老王家鬧翻了,決定分家過。大兒子分到了地,二兒子分到了牛,三兒子分到了水井。

請問,分家後的第二年,老王家的地還能產出原來那麼多糧嗎?

當然不能了。

分到地的大兒子,沒有勞力去耕種,也沒有灌溉的水。分到牛的二兒子,從此幫人打工幹活為生。分到水井的三兒子,以後就只能喝涼水為生了。總之,是再也不可能如以前互相合作時的光景了。

蘇聯大致就是這個情況。


因為蘇聯的工業是封閉的計劃經濟,貌似光鮮的工業和科技成果的背後是舉國之力的不計代價的投入,所以產品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的競爭力,這也是當時蘇聯社會崩潰的重要的原因之一。你說如何繼承這樣的一個體系?


蘇聯的工業繼承了啊,可是有啥卵用??蘇聯工業是這樣的::月產一千架戰鬥機,3000輛坦克裝甲車自走火跑,半年一艘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每個月幾千支步槍無數子彈炮彈槍榴彈,世界第一核武庫,民用弄點破gas伏爾加,冰箱洗衣機都是傻大黑粗而且不人性化,食品工業就差裸奔了,農民有一搭無一搭在那種地。誰告訴我繼承這些有毛用有毛用有毛用???武器裝備生產出來可是要花大價錢維修保養訓練使用啊~蘇聯工業產能一半以上都和軍工有關係,拖垮蘇聯的就是這些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的東西,老百姓莫非平均分配戰鬥機坦克車??

結論:蘇聯工業產能是大科技是強,可是對老百姓來說沒有用處,平民的生活用品全都供應不足要不就傻大黑粗,俄羅斯當然要毀掉這些繼承的包袱,不然直接蘇聯第二好了。但是毀掉這些必然影響經濟民生,因為大量人口的就業和這些沒用的工業垃圾有關係。這就是畸形發展的蘇聯工業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的極大負面影響。蘇聯時期就有優勢的產品,俄羅斯繼承的普遍不錯,很多蘇聯時期弱勢的產業,俄羅斯也在逐漸發展,普京已經做到常人所不能了,還要怎麼樣啊??


一個知乎毛左派不大願意承認的基本事實是:蘇聯本身的工業,除了軍事相關的一些重工業之外,其他的工業都乏善可陳。

計劃經濟下的工業高積累高增長模式,可以快速讓國家走向現代化,快速擺脫貧困。但是這種工業水平很快就會因為官僚體制的僵化而無法技術提升、產業升級,一般30-40年後,就會落後於時代,完全靠國家補貼來維持。

人么,第一代人,有土豆燒牛肉就很滿足了,第二代人要求就很難滿足了。

輕工業就不說了,從襪子胸罩到家電汽車,蘇聯國產貨都是不受歡迎的。

傳說中會爆炸,應該送給敵人的蘇聯電視機的寶相,網上搜了幾個給大家樂呵樂呵~

重工業其實也並不先進到哪裡去,勃列日涅夫在任時期的大景氣,多半是石油出口,可是蘇聯本身的油田開採設備和輸油管道設備技術比西方差不少,高端設備還需要從西方進口。由於西方技術封鎖,就連那引以為傲的軍工業,很多時候都需要通過克格勃盜竊歐美日的關鍵零部件技術。

電子工業更是慘不忍睹,傳說中牛逼哄哄的米格-25,美國人拿到手解剖之後,一看,都TM是落後於時代的電子管。

蘇聯解體後處於半癱瘓狀態的俄羅斯,再也無力維持這套代價高昂卻落後於時代的工業體系,打開國門,取消管制補貼之後,原來的大部分計劃經濟年代的工業自然藥丸。今天的俄羅斯,除了能源工業、軍火工業以外,其他的工業大部分都乙烷,就連能源工業也得靠很多進口設備來維持,軍火工業也多半是在吃蘇聯的老本。

評論區又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孰優孰劣的對撕,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撕這種問題。

工業體系的建立根本就不是根據市場規律來的,都是鐵血政策和戰爭的產物,但是最終都要放到市場上去面對競爭的,也就是說要打開國門,而這又涉及意識形態敏感禁區,想想當年姓社姓資爭論。

蘇聯解體後想一步到位,結果聽了芝加哥男孩的忽悠,突然開放,在中國和西方商品的劇烈衝擊下,除了能源電力軍工之外,自然幾乎都完蛋。何況70年計劃經濟熏陶下,偌大俄羅斯就連懂得現代會計準則、財務管理的人都找不到幾個。想想中國開放是怎樣一步步展開試點的,從幾個特區慢慢開始的,到入世過了二十多年。

資本家官商勾結,能者多撈,把企業賣了換別墅,這樣子來錢快,那不是市場經濟,那是市場掠奪。那是原始的動物掠食本能,不是耗費了幾代人心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無形的手。

另外,世界上的後發國家90%以上想發展都撲街的……確實很難……


這兩年有一種說法,其實斯大林模式的計劃經濟模式,本質上是俄羅斯舊教徒們傳承數百年的社群經濟模式,所以只有這些人構成官僚主體的時候,這個模式才會爆發出來驚人的力量。當斯大林去世後,這批幹部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少數留下來的也都退居二線。所以別說蘇聯解體後,就是解體前也有幾十年工業模式和體系與其管理者們相互之間格格不入,軟體硬體不匹配,這才是1958年後蘇聯經濟日趨僵化的本質原因,解體只是徹底死機了。


俄羅斯現在工業體系不如蘇聯那麼完整是必然的。不是那麼七七八八的一些狗屁原因。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產業布局。整個俄羅斯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座大城市。而大家也都知道,只有大城市才會有一些大的科研所, 一些大的國有企業,才有人才聚集的地方。而蘇聯時期各個加盟國的首都,基本上就是一個大城市。蘇聯在建設國家的時候,把各個行業全部細分拆開讓他們每個地區都有特色的工業。讓他們之間相互合作, 這樣,對於整個蘇聯來說,無疑增加了各個加盟國之間的聯繫也是維護國家當時的統一有一定的幫助。比如白俄羅斯明斯克就是當時蘇聯的電子工業的中心,哈薩克就是整個蘇聯的坦克製造中心,造船廠在烏克蘭等等。失去這些加盟國就意味失去這些大城市。沒有大城市就沒有高科技專業人才。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的領土,但是對於蘇聯的工業來說已經是7零8落了。無法繼承蘇聯的工業的完整性。自己想像一下好了,當你想做一個東西時候缺這缺那的時候你就沒法做下去了。而且他們用的是俄標,很多東西都是用其他標準的也不通用。


很多人已經提及了幾個原因,我很認同他們的觀點,但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他們沒有提及或者未能完全闡述,那就是俄國為了維持其國際地位的花費以及休克療法對俄國的傷害。

那幾個原因我大概總結下:

1,解體造成的人口與資源總量的直接下降;

2,產業結構不再完整,譬如烏克蘭的糧食與船舶工業的喪失;

3,繼承自蘇聯的產業也存在偏差;

雖然勞動力不富裕,但其實俄國完全有發展工商業的資本。他有充沛的自然資源,以及蘇聯曾經在不少亞非拉國家留下的影響力。前者可以降低俄國的工業與經濟成本,後者可以使俄國發展國際市場。尤其是俄國有大量的石油資源,這就使得俄國政府更加容易得到引導經濟與工業發展的資金。

然而現實是,為了維持其國際地位,大量的資金被用於發展軍事等直接用於國際交往/衝突的需要。俄國的GDP已經排出世界前十,但除了少數時候輸給沙特,其軍費仍然穩居世界前三,獨立發展五代機這種極其燒錢的軍事項目就是一個例子。這未必是俄國政府所願,只是俄國存在感太強,無法迴避全世界的注目禮;而俄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又太強,於是遇到爭端,俄國大多數時候都是硬著頭皮上。故而經濟到現在都靠賣資源。

關於這方面,我覺得可以搬運一個我以前寫的答案:

無風亦破浪:俄羅斯沒落了嗎?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休克療法。這一傷害不僅僅使得俄國在過短的時間內損失了大量的國有工廠,最重要的是使俄國被剝奪了發展其工業的可能性。

計劃經濟體系雖然槽點無數,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他通過近乎內循環的經濟體系保證了就業與本國工業的存續,從而維繫了經濟的運轉。雖然從長遠的尺度看,自由經濟才是保證競爭力的關鍵,但是在己方有明顯不足時,採取必要手段保證本國經濟持續運轉是很必要的。譬如日本,其經濟算是很發達的了,但是該國仍然對進口農產品征以重稅以保證本國農業的競爭力與生存。而事實上,蘇聯對外並非沒有交流,通過和東歐共產主義國家建立產業分工,同時對歐美國家建立純粹交易的貿易紐帶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實上,蘇聯的家底是很實在的,即便是傳說中蘇聯經濟困難的1989年,他的人均GNP仍然是9211美元。這個數字即便放在今天也仍然高過中國與俄國,更別提當時這個數字幾乎是美國人均GNP的一半左右。做個對比的話,今天人均收入大概達到美國一半,和當年的蘇聯對美國的比例相似的國家是韓國。

俄國在九十年代犯的錯誤就是在對風險毫無評估的情況下貿然完全開放本國進出口市場,同時在極短的時間內變賣了其所有的國有工業。這不止是造成了大量的國有資本損失,更重要的是,這使得尚在萌芽期的本國民營工業被迫立即面對早已成熟完善的西方工業。於是西方資本幾乎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迅速佔領了前蘇聯國有工業撤出後留下的全部市場空間,同時完全擠壓了俄國的民營工業。

這種情況下,混亂的經濟造成了俄國外匯的雪崩,而外匯的雪崩又反過頭來促進了經濟的混亂。普京未必很懂經濟學,但是能夠將俄國從這樣的崩潰中拯救出來,本身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從俄國身上可以總結的教訓有兩個,第一是市場自由化雖然必須完成,但絕不能一蹴而就,國有企業也絕不能立即裁撤。經濟與外匯寧可保守緩慢開放也勝過由於迅速過度開放造成經濟壓力陡增,從而導致經濟體系紊亂甚至直接崩潰。而且政府應該保留調整經濟結構的權力,從而保證一旦本國經濟崩潰仍能將經濟調整為低效但至少可以流通的模式;第二就是我們能有今天,必須感謝戰忽局的努力。


毛熊老太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去了。

老太爺還沒來得及入土,十幾個少爺為了家產鬧的是不可開交。

大少爺俄羅斯?毛熊帶著一眾家丁護院,手裡拿著刀子嚇住外人,一頓亂棒好歹把祖屋守下來了。

二少爺烏克蘭?毛熊原來是和大少爺是一個娘親生的,但為了家產還是兄弟反目了。

這兩個正妻少爺分了一大半祖產,其它小妾的孩子本來就不得志,分家過就分家過。

你得了十頭牛,我就拉幾十頭豬,你得了五畝良田,我就要縣城裡頭的雜貨鋪。

尤其是波羅地海三個義子,本來就是毛熊老太爺殺了他們親爹,霸佔他們娘親。

老太爺死的這麼早,他們還有出了一份力呢。

這時,縣太爺聽說老太爺死了,在感嘆天下無敵,獨孤求敗時,也不忘豪奪毛熊家的產業。

有了縣太爺帶頭,之前跟著毛熊家混的小弟,還有和老太爺稱兄道弟的某人,都加入了瓜分毛熊家的產業。

有幾個快餓死的先生和護院,為了幾個饅頭就賣了毛熊家的祖傳寶刀。

剩下的下人,丫鬟也都把家裡東西偷出去賣了個精光。

(航母賣了、護衛艦賣了、導彈賣了、機床賣了、坦克和戰鬥機都賣了,畫著紅星的宏偉工廠成了生鏽的廢墟。)

那麼請問,即沒錢又沒產業,大少爺要怎麼才能把兄弟都拉回來,把之前的小弟都拉回來,然後找縣太爺算帳呢?


謝謝邀請,我儘力按照我在俄羅斯聽俄羅斯媒體的描述來簡單概括一下:

俄羅斯今天衰落的原因在蘇聯,蘇聯解體的原因在俄國人自己為人處事的觀念和原則裡面,俄國人最愛的就是:我來當領導,你們來幹活,有錯算你們的,有功只能誇我!

1、前蘇聯重工輕工的整體組件並不在俄羅斯境內,烏克蘭的造船,航空,化學品;白俄羅斯的農牧

產品加工;哈薩克的軍工;亞塞拜然的石油化工;喬治亞的紡織,釀酒...在前蘇聯各行業80年代已經處於「新技術饑渴」的前提下,世界石油價格的下跌可謂是雪上加霜,當時蘇聯外匯的最大來源就是石油出口,蘇聯解體的時候,各產業鏈紛紛進入「危機運營」模式,有的大廠,大企業,特別是那些效益還可以的行業,都被貪官污吏給「破產」了,然後賤價從國家那裡收購了過來,這就是今天俄羅斯那些億萬富翁的資產來源,一伙人把國家給私有化了。

2、各產業鏈斷開之後,各個獨立的共和國總想和俄羅斯平起平坐得討價還價,俄羅斯為了籠絡人心,把前蘇聯的外債全背在了自己的身上,這樣才和各獨立國家算是達成妥協,把75%的各產業鏈勉強保留了下來,以獨聯體這個合作框架,來最大限度地維持那些前蘇聯工業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產業,同時,90年代初,世界石油價格開始回升。

3、各產業實體價值的持續性增長離不開新技術的應用,所有的新技術都需要去購入,或者是竊入,俄羅斯這個時候犯了一個大錯誤,無控制性的,讓西方新技術載體,以集團公司投資建廠的方式把不是很新的技術帶入了俄羅斯,本來真正的新技術是應該讓俄羅斯的企業生產出有市場競爭能力的產品來打開國際市場,結果俄羅斯被變成了一個廉價勞動力市場,大家都在生產便宜貨,掙小筆外匯,應用基本上已經過時的技術,世界石油價格繼始回升。

以下就不是俄羅斯媒體說的了,是我個人的意見:

4、21世紀了,石油出口給俄羅斯帶來了大把大把的鈔票,油價在125美元一桶那兩年普京曾經說過一句話:把明年國家預算收入中的油價預計價定位100美元!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在他最得勢的時候他沒有用這些錢來進行教育改革,金融改革,產業體制改革...沒有把國家的明天後天擺在第一位,沒有把人民的大後天擺在第一位,而是******,這我就不說了))).

5、2008年入侵喬治亞,前幾年入侵烏克蘭,大力幫助敘利亞和北韓,兜售軍火...在俄羅斯自以為強大的時候,它總是犯它歷史性的錯誤:凌辱弱小的國家,干涉他國內政,欺騙自己的百姓,把今天的合作夥伴視為明天的敵人...結果:國力漸弱,貪污腐敗,外欺內騙,人心慌慌, 從G8里被趕了出來,制裁製裁又有新制裁...

5、俄羅斯不僅僅無法繼承提高什麼了,它現在有亡國分裂的危險;中國的今天俄羅斯永遠也達不到,因為中國人是愛勞動能吃苦不欺壓別人的民族,俄羅斯是欺軟怕硬不勞而獲偷雞模狗的民族。真正的明天是屬於中國人的!

俄羅斯是個大話題,說起來說一年都說不完,歡迎各位高人對我所寫的糾錯、補充..


推薦閱讀:

美國和俄羅斯互相的經濟制裁都動用了哪些手段?哪方力度更強?
有哪些描寫蘇聯歷史較全面的通史類好書籍?
莫斯科有什麼好玩好吃的地方?
如何看待將參選2018年俄羅斯總統大選的小索布恰克聲稱她支持美國對於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如何評價俄羅斯帝國的衰落?是時代局限?還是歷史必然?

TAG:歷史 | 工業 | 經濟 | 國際關係 | 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