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博士適合去互聯網科技公司工作嗎?有哪些合適的職位?

80% 的經濟學博士都留在了高校做研究,剩下 20% 去業界的經濟學博士一般會去哪些行業?

除了傳統的金融、諮詢行業,現在新型的科技互聯網公司(比如:滴滴、亞馬遜)是否有適合經濟學博士的職位?具體會發揮哪些作用?

兼職也包括


我來答我來答!

我是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剛剛畢業,加入了亞馬遜,成為了一名「經濟學家」,在西雅圖工作。

經濟學家在亞馬遜是一個比較新興的崗位,大約從兩三年前才開始設立,但是成長非常快。該崗位只招收經濟學博士。去年有100多個經濟學博士在亞馬遜做經濟學家,面試官說他們今年打算再招四十多個。這個數字對於北美的經濟學job market已經是天文數字了,要知道美國大學一般一年也就招1-3個經濟學博士。

無論從面試體驗(面試剛通過,HR就迫不及待地催我們儘早入職,我一個接到offer的美國同學三月份就入職了),還是網站上還在進行的招聘(Economics)都能看出來這些職位還是遠遠沒有被滿足。來西雅圖跟亞馬遜的同事聊了一下,發現事實也的確如此。很多組對經濟學家的需求都滿足不了。

要想說清楚為什麼亞馬遜對經濟學家有如此大的需求,先說說這個職位是什麼吧。具體可以去Economist-Amazon上看個究竟,這裡只是我個人的理解。

傳統公司,尤其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投行的「經濟學家」,大多是宏觀經濟學家,預測政策、解讀政策;或者發表一些言論來增加公司的知名度。這樣的經濟學家一般公司需要的不多。亞馬遜招的經濟學家主要是微觀經濟學家,大概分三類:

  1. Forecasting:預測各種需要預測的數據,從消費趨勢到伺服器使用量
  2. Industrial Organization:使用各種定價模型、需求模型,來更好地估算消費和定價。
  3. Program Evaluation Causal Analysis:定量估算各種決定的因果影響。

前兩類挺好理解,要做的事情比較清楚,崗位需求也相對明確。但是第三類,我認為是經濟學家在亞馬遜,在互聯網公司,甚至在傳統行業,都可以發光發熱的崗位,只是亞馬遜最先發現了經濟學家做這件事的價值。如果看網站上的招聘廣告,大部分項目組,比如開書店的、做無人超市的,賣AWS的、賣Echo的,招都是這類經濟學家。

那什麼叫做「定量估算各種決定的因果影響」呢?舉個例子,雙十一究竟為阿里巴巴增加了多少銷售額?如果只把雙十一之前之後的銷售額進行比較,得到的答案可能會有很多偏差。比如很多顧客因為知道雙十一要來,延遲了之前的消費,導致結果被高估;也可能雙十一本身就選在了一個消費旺季,導致結果被低估。而拋出所有內生的因素,找到雙十一本身對銷售額的影響,正是做Program Evaluation方向的經濟學家的拿手好戲。經濟學家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的例子 @慧航 @chenqin 都舉過很多,如果感興趣推薦閱讀 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s 不在這裡一一贅述了。

其實我一直對商業運營很感興趣。加入亞馬遜之前,也在一家管理諮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做過summer consultant,並且拿到了全職consultant的offer。以我自己的觀察,商業決策困難之處,很多時候就是「因果性」搞不清楚,以至於預期與結果南轅北轍;以及無法「量化」影響,以至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經濟學家在亞馬遜,以我所見所聞,在這兩方面是做出了切切實實的推進的。可以把亞馬遜的經濟學家比作一個有大數據支持的,公司內部的諮詢顧問 -- 這不是我說的,是亞馬遜的首席經濟學家在AEA招聘會上對經濟學博士們說的。

除了經濟學家本職工作帶來的價值,還有很多亞馬遜同事提到了經濟學家在亞馬遜擔當了橋樑的功能。軟體工程師一般關心的是自己程序運行的效果,數據科學家一般關心的自己模型是否精準,但是亞馬遜作為一個電商網站,還有很多"business people",而這些人既不關心模型是否精準,也不關心代碼是否優美,只關心客戶、以及跟客戶有關的數字。經濟學家受到的教育,正好讓我們略懂一些編程,略懂一些數學模型,略懂一些數據,但同時又促使我們去思考問題背後的"economic intuition",於是"business people",軟體工程師,數據科學家,都覺得跟經濟學家溝通比較能說到點子上。

總而言之,我相信經濟學博士很適合去互聯網公司,並且可以真切地幫助越來越多行業的公司進行更科學、更優化的商業決策。希望國內高校的經濟學項目也可以多多培養經濟系學生的計量能力和編程能力,前途無量!


我來個實例。我一個德國同事,之前在我們這兒讀經濟學博士,同時做科研助理,也就是教課同時搞研究,拿的全職合同,稅後兩千多歐元那種。他是教授的得力幹將,而且人還長的帥。

他主要方向是產業經濟學,論文要寫的是遊戲產業的雙邊市場two-sided market. 為了抓取手機應用市場上的數據,他在博士第二年的時候自學了R。其實我當時是跟他同時學的R,不過我後來只學了皮毛,只會寫個小的網頁爬蟲。

而他學的深入的多,還把我們一間空餘的辦公室佔用了下來,用裡面的台式機全天候的抓取app store 上的數據。

再後來,他去倫敦某大學交流了兩個月,因為那邊有個教授也是搞這個方向的,也就是網遊市場,外加用R。等他回來之後,給我看他的研究成果的時候,我已經看不懂他的模型還有數據了。感覺他去加持了技能。

又過了幾個月,他突然說他要離職了,去德國一家網路遊戲公司,做數據分析。

對,他放棄了學術,要投身業界。遊戲公司里的用戶數據顯然更多,能做的東西也更多,收入當然也更高。

讓我驚訝的是他的轉行過程。我問他是怎麼聯繫到網遊公司的,他說,是一次學術會議,他做了個報告,就是關於網遊市場的,裡面有一些數據抓取過程的介紹。

中間休會時候,在場的一家網遊公司的負責人過來找他聊,他就說了說他的研究,當時也沒放心上。

又過了一段時間,那家網遊公司跟他聯繫,發了邀請,希望他能加入他們公司。

就這樣,我們被挖角了。

原來學術會議上還能找到企業的工作啊。

當然,我這位德國同事是在讀博士,不太符合題主問的經濟學博士。不過我這裡想說的是,只要你的研究內容以及計算機技能符合互聯網公司的要求,就都有機會。像這種研究產業的、市場的,都比較貼近實際,而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則會比較實用。

此外,德國這些年比較火的「經濟信息學」專業(Wirtschaftsinformatik),就是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結合,兩個方向的專業課都要學,所以他們的畢業生去互聯網公司還是挺常見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wfr=spiderfor=pccontext=%7B%22sourceFrom%22%3A%22bjh%22%2C%22nid%22%3A%22news_3764215495000642366%22%7D

經濟學家如何在科技公司求職?

一個在Facebook工作的經濟學博士寫的。


首先感謝 @孫煜征 的回答,對於亞馬遜的回答很全面了,我就對他說的做一些補充而已。

這本該是一個很容易就能被預測到的趨勢,畢竟,經濟學家裡面搞實證和數據分析的是大部分人。數據質量越高,數據量越大,經濟學家們的用武之地就越大。而亞馬遜這類科技公司,無時無刻不在搜集著自己客戶的數據,把這些數據與經濟學家的理論知識、研究能力結合起來,有對公司的政策制定有很大的幫助是非常正常的。

說實話我很驚訝這個問題居然這麼久了才在知乎上出現,而且下面那麼多回復居然都不知道亞馬遜等等互聯網公司現在正在瘋狂地招經濟學家。

這種招人規模實在是太可怕了。要知道,全美前100的經濟系招收AP(assistant professor)的時候,平均下來一年招收1個人就很不錯了。也就是每年北美學術界市場基本就100個職位空缺。而北美前10的經濟系,每個系每年畢業的經濟學phd學生數量大都在10個左右,換句話說,北美前10的經濟系每年畢業的人就足以把這100個空缺全部填滿。所以如果你不是北美top10的經濟學phd,畢業之後想在北美學術界找工作可謂難上加難。

但就單單拿亞馬遜這樣一個公司來說,他們家大概從前年開始招經濟學博士,每年最終進入公司的大概有50人左右。翻開北美排名第1到第50的經濟系的job market placement,就會發現絕大部分系都有那麼一兩個人去到亞馬遜當economist。亞馬遜一個公司一年招的人就已經頂上了美國整個學術界前100名的所有經濟系招人數量的50%。這對於經濟學家而言可謂是重大利好。而且除了亞馬遜以外,有很多其他互聯網公司也在發力招人。例如Airbnb,Uber,Facebook……而且招的主要都是微觀經濟學家,實證微觀經濟學家。要知道在以前,論業界的就業,宏觀經濟學家都是碾壓微觀經濟學家的。宏觀經濟學家可以去投行、銀行、保險公司、諮詢公司、能源公司等等,微觀經濟學家似乎只能去諮詢公司和能源公司。

很多人問,經濟學家在亞馬遜的崗位和統計學家、碼農、運籌這類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系今年也有一個師姐去到了亞馬遜,而這個師姐和我的研究方向無比的相似--都是微觀實證,而且偏健康方向。而這個師姐應聘的職位,就是causal inference(因果判斷)。說到進行因果判斷,在不能做雙盲實驗、甚至單盲實驗的學科領域裡,微觀計量經濟學家可謂是佼佼者。經濟學家常用的判斷因果性問題的手段,例如工具變數,雙重差分法,斷點回歸法等等,研究統計學的專家是很少使用的。統計學博士在這方面就跟理論計量經濟學博士差不多--他們知道這些計量手段背後的原理(畢竟理論基礎是他們提供的),但是在面對一個具體的問題的時候,究竟什麼樣的事物可以被當做工具變數、斷點、實驗組和對照組,這他們是不懂的。「因果性判斷」可以被看做經濟學實證和統計學的核心區別。而且,神經網路、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等「人工智慧」,可以擬合出很好的統計學模型,做出很精度很高的預測,但並不能做到「因果性判斷」。

就是靠著「找因果」的這種能力,搞微觀實證的經濟學家在科研界幾乎是萬金油一般的存在。不論是勞動力市場,人口健康,政治經濟學,能源環境還是其他的可以進行數據分析的領域,靠著上一個自然段提到的那些找因果的統計手段,不論一個鑽研微觀實證的經濟學家是否曾經關注這個領域,他都可以在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識之後,馬上對這個領域進行實證研究。甚至這些年在實證微觀界有一種現象,就是把那些社會科學界曾經的研究拿過來(他們在解釋機制方面做得不錯,但是在證明/證偽因果性方面做得比較差),用經濟學的計量方法重新做一遍。

我想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萬金油的能力,搞微觀實證的經濟學家才會被亞馬遜等等科技公司看上。據我所知,亞馬遜經濟學家組成的部門有這樣一種架構:整個部門有一個經濟學家中心組,當亞馬遜任何一個產品部門出現了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這個經濟學家中心組就會派一些經濟學家進入這個產品部門幫他們分析。當然,也有一些經濟學家直接隸屬於各個產品組,專註於這個產品部門的分析和政策制定,我那位師姐就屬於這類。

總體而言,科技公司招收更多的經濟學家這個應該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在數據獲得越來越容易的情況下,亞馬遜、Airbnb、Uber這些需要直接跟客戶打交道,了解客戶的需求的公司必然會更多地依賴經濟學家。只不過,按照亞馬遜這樣一種瘋狂的招人法,相信再過一二年經濟學家就招滿了。而我這種還有三年才畢業的人,估計到時候只能指望阿里、滴滴打車這類公司了。


感覺現在不止20%去業界吧。個人感覺要有至少一半(查了下數據,發現其實只有1/4)。去zillow,uber這樣的新公司的人挺多的,當然按規模這倆都不能算小了。去各種it公司比如google 微軟 amazon都很多。感覺現在不管是什麼公司都招economist,除了新興企業,傳統製造業,甚至ups,usps都招econ phd的。data scientist其實這兩年已經從招econ類的轉移到招學數據挖掘的了。主要還是看做什麼方向的。

補充下不太相關的。我前兩天還看到暴雪招economist-不過是找本科畢業的。有個從小打遊戲的同學就去了暴雪做data scientist。說不定員工福利是終身免費打遊戲。童年夢想成真系列。。。


謝謝 @Yichuan Zhang 和 @司馬懿 的邀請。

去科技公司,尤其是谷歌,亞馬遜,臉書和優步這類的,以前沒仔細研究過。既然問題中提到了,我就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先去查了下各公司的chief或者research負責人的簡歷,果不其然的規律,感覺怎麼都不像是偶然。。。請自行在下圖中找碴:

基於上面四份簡歷,我發現了一個終極的規律:公司越牛,chief歲數越大,顏值越低。

當然,他們的著裝風格也與傳統投行經濟學家不太一樣:

但即使著裝有區別,這幾個人也有一個共同點:腦門兒都很大~ Google Varian那張是用飄逸的劉海給遮住了...

好吧,我其實想說的是,科技公司的經濟學家們都一水兒的有著數學背景(紅線),投行這幫卻是一路經濟學走下來的。。。我覺得,科技公司的更類似於數據科學家,數學背景扮演著蠻重要的角色,投行這幫更多是搞宏觀的,大部分有著IMF的背景。

#所以說適不適合去科技公司,先看看自己的profile吧 ~

至於科技公司的經濟學博士可以做什麼,有哪些合適的職位,臉書的Mike Bailey(第一張圖第三個)在Quora的一個回答中說的挺好的了:

基於以上,我個人的一些愚見:

題主與其問:

科技公司是否有適合經濟學博士的職位?具體會發揮哪些作用?

不如想想,為什麼這些經濟學家願意加入這些公司而不是投行?因為他們不喜歡穿西服?

- 有可能。我也不喜歡。沒人喜歡。

然而,我更覺得,科技公司真正吸引這些經濟學家的地方在於:

- 錢

扯遠了。。。雖然我覺得也是實話。。。尤其考慮到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的話。

事實上,個人感覺最吸引他們的地方,應該是科技公司能夠提供給他們大學或研究所無法提供的龐大微觀數據(來自於真實世界的。。。你懂的),依靠這些數據,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來實質性的影響這家公司的運行,畢竟這些公司對社會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為自己當前或下一步的研究獲取材料和靈感。

說到這兒,不得不吐槽金融類公司的工作:很多經濟學博士希望進投行做宏觀研究,比如德銀Global Markets下面的,但是說實話,真的有意思嗎?就算有意思,我再問,真的有意義嗎?不少投行經濟學家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在說什麼,鬧不好水平還不如當年的楊百萬(這話說得有點兒群嘲了。。。但是實話實說。。。),更別提對機構乃至這個社會的影響了。

當然,除去投行等內部的這類偏傳統研究性質的工作,金融機構是否有職位適合經濟學博士,同時工作的內容會影響到整個機構的業務運轉呢?還是有不少的,需要踏實下心來,慢慢熟悉這個行業,了解內在的組成,不要聽風就是雨。

業界的複雜不亞於讀博,遠看都是一個點,近看發現又是一片天。慢慢來~

最後,說到職位,科技類公司的有很多,比如亞馬遜的,目前有41個公開職位,請移步:Economics - Amazon jobs

這裡再放個某投行內部招聘的對數據科學家的要求(非博士),供參考:

看後是不是感覺,很多工作職責和要求與科技公司很類似?我覺得,拋去傳統宏觀經濟學家的研究工作,經濟學/數據科學家的工作無論是在科技公司或是金融機構都有很多共通點,即:致力於把數據結合理論應用到實際業務中。

我猜,知乎就應該有這類的職位。: )

所以,廣撒網~


所有需要幫人花錢和需要幫人賺錢的公司,在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都需要招econ的人

比如優步有需要決定什麼時候給客人漲價(surge pricing),Google FB需要決定打廣告的時候什麼時候花錢以及花錢的速度是什麼,這些都是直接跟econ掛鉤的崗位

退一步來說也可以做數據分析,所以還是先申請,跟HR聊過之後再說


去為遊戲公司設計貨幣系統


哪有80%這麼多

隨便去幾十個高校看看人家最近幾年的placement不就知道了

FLAG這些公司也就這幾年offer發的多,過段時間發現經濟學家都是坑+市場飽和應該就沒什麼offer了

包括研究崗,大多數職位的博士不會比一個熟練的cs/統計本碩好用,畢竟non-academic都是結果導向


非常適合。先說說經濟學博士的優勢,經濟學就是數學,研究經濟要素之間的關係,研究模型,供給和需求,博弈;網路公司本質上是需求服務,而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廣告。廣告就是一直經濟模式。

具體結合點就是公司的收入部門了,這樣想來這些部門都是搞計算機的,真正有經濟學博士的場景就是大公司大平台的商業部門了,因為只有這樣的商業應用才有更高端的需求:研究競價模型、投入產出的關鍵問題,效益增長的關鍵點,一般的技術手段早在初期都用過了,期待從經濟學本身發現變化規律,發現問題。可想這樣的場景有幾家呢? 這些家又有幾家老大指望經濟學博士作為效益的增長點呢? 再有很多計算機博士也都在研究經濟學的問題,就像經濟學博士研究計算機一樣,可能幾個月就搞得差不多了。

所以,關鍵問題不在於是否是經濟學博士,是博士就夠了;關鍵在是否能跨過進入的進入門檻和個人對問題的理解。


謝邀,不過非常遺憾沒有讀博,最高學歷只有數學與應用數學、財務管理學士雙學位。不過恰巧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數(chao)據(dai)分(ma)析工作,公司CEO也恰好是經濟學博士,所以參考身邊這個成功的案例,建議樓主去創業,願你此去前程似錦,歸來時仍是少年!

瀏覽了樓上朋友的回答,多是國外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職位,國內可能這方面職位的確比較少。借題發揮,正好提到「合適的職位」,閑聊兩句什麼樣的工作是合適的。本人數學背景,大學時候迷戀炒股,總覺得自己將來一定可以和西蒙斯一樣牛逼,寫幾個短線策略就能輕輕鬆鬆就賺好多錢,一開始玩的時候基本包賺,瞬間覺得自己太適合炒股了,未來的理想一定可以實現……然而後來卻被徹徹底底打了臉,學費差點都賠了,從此金盆洗手不再看K線圖半眼。後來和大多數沒有在學術的道路上堅持的朋友一樣,本科讀完就 放棄治療 匆匆畢業來到了帝都,願望是成為一個牛逼的數據分析師,然而等真正工作中才發現,很多事情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美好,工作沒有適合不適合的,只有你願不願意下功夫,願不願意砸時間和精力在這件事上。還好自己一路都在堅持,從開始不明所以的踩坑,到現在基本能解決問題。

最終答案:拿當初讀博的那份執著,去找個合適的方向去創業吧。

參考答案:請樓主回到最初,想想自己當年為什麼而讀博?自然就有正解了。


看了所有答案,總結一下:基本國外的互聯網公司還有些坑,國內比較少,只有幾個巨頭的戰略投資部可能有對口的坑。 PS:國內可以考慮下產品經理, 經濟學去做沒問題,就是博士學歷相對PM這職位太高了,看自己能否接受吧。


美帝flag范里安什麼的,設計廣告拍賣機制什麼的,舉這些例子也算是自欺欺人,從經濟學原理到mwg,也就看到過范里安一個例子,講varian這種人作為經濟學轉互聯網公司的例子不具備普遍性,而且,范下面其實也是一堆學統計的和編程的在做事。

還是務實一點,把眼光放回國內:

極少經濟學博士在互聯網公司擔任研究類職位,如果最後有經濟學phd去了,那也可能是因為他會寫代碼,而不是懂經濟學。

因為,經濟學博士主業是做顯著性檢驗,並加幾萬字的解釋,至於有沒有用,能不能創造價值,who tm cares,反正自己也不知道。

經濟學phd —— 站在二手數據上跳舞的dancers :)


互聯網金融,跑路很多,是不是很可怕的樣子,哈哈


哇哇哇不錯啊


如果會軟體工程建模,可以做產品經理。


適合,阿里本部就招過,不知道現在坑滿了沒,但支付寶一定沒滿。還有靠互聯網起家的各路PE、VC,這個需求量更大。只是現在全球的經濟學教育真心不能恭維,且不說自古就有的「經濟學家悲傷的投資收益」,就是現在又有幾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認為所學能跟的上時代?不認為經濟學需要變革?


唉,我只是個本科,所以我在互聯網公司寫代碼。


我很多同學朋友是博士,才高八斗。一定要找到感興趣的方向,不然浪費可惜。至於到科技公司,還是去有發展潛力和高度對口的。想bat金融部門其他類似的。這個專業人才很吃香


這個問題,具體來講,主要看互聯網科技公司從事開發的項目,如果項目跟經濟學有關,需要用來你這方面的知識,肯定是需要你們這些人才。比如從事金融行業科技公司,就有意思招聘這方面的人才。看看這兩家招聘人才信息就知道了,找大數據企業_人工智慧企業信息_雲計算企業招聘-大數據招聘網


推薦閱讀:

想做架構師,不知道實際工作待遇怎麼樣?
最近兩年中國互聯網,有什麼產品或者模式是全球首創的?
長微博是一種很蠢的東西么?如何改進?
「共享經濟」的時代真的在到來嗎?
怎樣評價PlayTask這款APP?

TAG:互聯網 | 求職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