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沒有廣場?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原標題直接預設立場中國古代沒有廣場。


突然想起來一件滑稽的事情。

唐長安城南北向的主大街,叫朱雀大街這點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這條街具體的規模就不那麼有名了。

那這條街到底多寬呢?

保守估計寬度特么有110米,然後最大估計得有150-155米!

然而當時唐長安城不過100多萬人,最多也少於150萬人。當時這條大街太寬了。

然而我們先人仍然有我們的傳統技能。這土大街這麼寬,放著不浪費了?於是很多人在大街上??種菜。

稍微有點廣場的意思。開闊的公共空間。


問題關鍵所在還是在「廣場」一次的定義。如果定義為空間性的「開闊的公共空間」,那麼中國古代也是有廣場的,而且為數不少;但是如果定義為功能性的,即除了「開闊的公共空間」之外,還必須滿足西方城市廣場「宗教信仰中心、政治活動中心、節日慶典中心、商業貿易中心、娛樂活動中心」這種功能的話,由於中國古代「廣場」普遍缺乏政治性,恐怕就基本上沒有「廣場」了。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如果認為中國古代存在廣場,不單其功能形態和西方廣場不同,其空間形態也有差異。西方的廣場往往是城市的中心,呈中心發散的狀態;中國的廣場則是從屬性質的,要麼是公共建築(如宗祠、寺廟、會館等)的從屬(往往是門前廣場),要麼是街道匯聚的拓展(往往是集市貿易的場所),呈線性狀態。


從某種角度說,這句話是對的,我們有功能類似的地區,但是在古代並不稱呼為「廣場」。

廣場的定義來自西方,古希臘時期,是公民進行宗教、商業、政治活動的場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紀念性的建築物。供市民選舉,集會等。

在古代的建築設計中,大型的宮殿建築,宗教建築,官署建筑前也會留有大面積有秩序的空地。雖然形態類似,但我個人認為這不能稱之為古代的廣場,因為這並不屬於平民使用的。

真正作為古代百姓使用的「廣場」場所,根據我調研的結果來看,應該屬於戲台前的那一片空地。古代淳樸的人民會在特定日期在那裡看戲,舉行廟會,鬧旺火,舉行賞燈等活動。

說實話現在在一些北方的農村,這樣的場地依然發揮著從早年間流傳下來的作用,熱鬧又可愛。

現代都市的城市規劃幾乎照搬西方,廣場都設計的對稱而闊大。如今也已被廣場舞的各種團隊佔據,後來的人幾乎已經忘記中國傳統集散場地到底是什麼樣的了,也自然接受了我們古代沒有廣場這個概念。


先問是不是!

中國古代有廣場,並且很多!

總有些人想搞些事情,從各種方面要證實他們心裡的「真理」---西方是自由民主的天堂,中國就是沒有!為了證實這種「真理」,罔顧事實。

...........................................................................................................分割線......................

中國古代廣場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氏族事務、禮教儀式性廣場

自古政令不下縣,中央集權的權利通常直到縣一級,在縣之下的管理主要依靠地方自治,就是傳統的宗法制。鄉紳階級統治自己的同姓族群,維持以血緣為核心的家族穩定。而中央通過控制鄉紳間接控制鄉鎮。

宗祠類廣場就是最常見的古代廣場類型。

*(圖片來自網路)

這一類型的廣場既有圍合的內部廣場,也有外部開放廣場。

就功能而言1.宗族內部商議事務,比如修族譜、村志,商討修建公共建築(鄉學,寺廟,水利,風水塔,文昌閣等),還有哪個通姦的被抓了,判浸豬籠的地方。2.娛樂祭典,逢年過節唱大戲,社火等等。很多宗祠兼戲台的作用,唱戲的時候,族人集聚在前廣場看戲。

2.農業生產與娛樂廣場(5.21補充)

在農業社會中,通常在村落邊都會有大面積的農業用廣場,又叫曬穀場。在農業生產中,集中打穀曬穀的場所,同時也是農民集中進行村落娛樂活動的場所。

在秋天農忙結束後,以前的農村通常是搭台唱戲,慶祝一年的豐收。

3.宗教廣場

這一類廣場和上面的有點功能的重合,但是又有不同。比如道教的城隍廟前廣場,就常常兼有市集的作用。

*(圖片來自網路)

初一十五,城隍廟通常都會有活動,拜城隍保一方太平。而耍把戲的,賣農產品的也都趁著初一十五在城隍廟前集合,這是傳統農業社會最為常見的廣場集會形式。

4.市集廣場

和城隍廟的類似,但是比較專門化

周禮《考工記》「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

古代城池大多都有市集,販夫走卒們,在市集廣場上進行著貿易,廣場兩邊也有很多坐商。

5.軍事廣場

這一類廣場,古代叫做演武場。主要是軍隊操練的地方*(在地方上就是地方守備軍)。*(圖片來自網路)

6.政治廣場

古代縣衙的前廣場,北京紫禁城內外那些廣場都是。

*(圖片來自網路)


只是稱謂不同,比如『疆場有瓜』,按現在的意思就看不成了「戰場上有西瓜」?這事說出去沒人信的。

如果特定『廣場』這個詞, 唐宋時就已經有了,比如《太平御覽·兵部》 里就有提到過,和演武場、練兵場相比更為粗陋,基本屬於一次性用途,平時無人打理更像個荒地。理論上允許周邊野草的出現,要求不是特別高。

但是從廣場這個定義上來說,比如漢時建築中有『壇場(墠場)』這麼個東西,是即有壇又有場的存在,它的用途除了祭祀以外,和現在定義的廣場並沒有太多區別。這個詞一直沿用到清代為止。壇是祭祀,場則是聚集。所以並不能說古代沒有『廣場』,只能說這個詞成型時間較晚。

而且應該也是在唐宋時期,才逐漸形成了廣場和祭壇的分化概念,比如說『 築泥分級。俱名壇也。除土掃地。則名墠也。』在佛教法事中,墠場壇出現了非常明確的不同,但似乎更多的是因為其功能上的側重和可容納人數有了區分,性質上還都是『曼荼羅』……布置上無需費心太多。

我了解也就是這麼多了……


我們有廣場,只是沒有廣場文化(主要是指廣場政治)。

俺們的政治是廟堂政治,後宅政治,從來都是少數人參與的私密性的活動。

公共場合只有娛樂。

所以,我們從城市到鄉村,從來不缺舉辦集市的空地,不缺舉行社火的場地,不缺舉辦燈會的場地,不缺唱戲和放映露天電影的場地,也不缺公開審判和處決犯人的場地。

如果你說這些都不是廣場,那確實是沒有。


貌似真沒有一樣的,類似的倒有,菜市口就是


這是漢代出土的「市井圖」,說明中國並不是沒有廣場的。

說中國沒有廣場的說法大部分是西方人說的,他們其實說的並沒錯,但是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中國是沒有西方式的廣場,中國的廣場是受到「控制」的廣場。

再多說這就涉及到中國都城的規劃制度了,譬如里坊制..


看了各個回答及評論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在某些人眼裡,西方的就叫廣場,中國的只是個「院子」,哪怕這個院子夠大,這個院子也承擔了休閑娛樂宗教政治多種功能,但它在中國,所以它就是個「院子」。因此,中國古代沒有廣場,over。


有廣場的

在宮城前有一條御前千步廊的T字型廣場(比如天安門前的那個廣場)

說它是廣場其實有點牽強

從政治上來說

中國古代的制度其實是不允許廣場存在的,廣場在西方最初的形態常與市政廳合在一起,代表著民意,民主

古中國中央集權怎麼可能給市民一個集散遊行的大空間。

不管是T字型廣場也好,還是宮城越發接近城市中心,它的主要服務對象都是皇帝。


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廣場了好嗎!

圖為 臨潼 姜寨遺址

中間能看到的空地 就是廣場

並且所有房屋還是面向廣場的 據推測是方便集會的

至於集會的內容……可能是跳廣場舞吧……


瀉藥,鄴北城宮城南側三角形廣場(如圖)。

鄴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九年,後來曹魏五都之一,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均建都於鄴北城。後來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於鄴北城南側建鄴南城,鄴北城仍繼續使用。鄴城廢於北周大象二年。先後有六個北方的王朝建都鄴城,長達三百七十餘年。位於河北省臨漳縣鄴鎮一帶。


講個最著名的,天安門廣場。它不是49年以後才建的,而是永樂朝就有的,再往前還有。不要用所謂的西方現代的標準,或者自己心裡的標準去套中國古代的情況。


農村的麥場, 老家方言麥場就叫做場. 一般都在家附近 ,秋收時節會用來打麥子, 也是村子裡很重要的一個活動場所. 小時候最喜歡在麥場玩.


我知道廣場要有很大一塊空地兒,

我知道廣場一定要承擔一定的公共社會功能。

這種地方中國古代應該有很多吧。

1,比如宮殿的大殿外,屬於皇家私有廣場,承擔一定的政府和儀式作用,如果平行對比,和凡爾賽廣場差不多吧。

2,文廟外,寺觀廟宇外。有祭祀功能,節慶功能,遊藝功能,通俗點說,大家應該都知道廟會。

鄭州文廟,重修的,但是格局大小和過去差不多。

忘記了是什麼寺,但是中國很多寺院門口都有這樣的廣場。可以辦法事,也可以開廟會。過去帝王官家的迎送出巡禮儀,有時也願意在寺廟前的廣場舉行。說起來「寺」這個詞兒本來就是一個接待禮儀場所,比如白馬寺,甘露寺。

3,戲台。過去稍大點的村都會有一個戲台,除了社戲演出,公共作用也非常重要。

山西古戲台,來源見右下角。

靈丘古戲台。

為什麼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菜市口?午門外?轅門外?


先問是不是,知道哪裡看砍頭嗎?


如今在做城市規劃時,一般都要做廣場,這是極為正常之事。但實際上,廣場並不是隨處都可以用的。城市廣場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對於中國古代城市而言,一般是沒有廣場的,城市廣場是西方文化之產物。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實行城邦制,有全民愛好哲學和公共政治活動的特點。哲學家們經常在公共場所對公眾發表演說,或幾個哲學家相互辯論,公眾們也興緻勃勃聆聽。因此會需要一些開闊的、可供人們聚集的場地。而另一方面,西方人有社交的習慣,隨時坐在街邊聊天、喝咖啡,在西方城市中到處都是露天餐館和咖啡座,這些都是城市廣場所形成的原因。

而中國古代是封建專制社會,沒有哲學家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說的習慣,統治者也不允許工資聚集,因為公眾聚集就有著造反的可能。另外,中國人也沒有在公共場合社交的習慣,也就沒有露天的茶館和餐館。這些原因也就導致了中國古代的城市中一般沒有廣場。反而是有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城鎮中會存在廣場,例如雲南麗江的四方街,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廣場。因為少數民族有大家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的習慣,所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城鎮村寨中,大多設有廣場。

在漢族人的村鎮村落中,因為沒有這種公眾活動,也就沒有這樣的活動場地,中國古代的一些節日活動,例如廟會,其內容也大多是商業性的,所以一般在大街上舉行,也不需要設置專門的廣場。中國古代一般只有皇帝主持的大型政治活動才有集會的形式。所以一般只在皇宮的裡面或前面才有廣場。比分說北京紫禁城,只是在故宮內皇帝的大殿——太和殿前和皇宮的正門——午門前才有廣場。太和殿前的廣場是皇帝朝會文武百官、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午門前的廣場是皇帝檢閱軍隊的地方。因而這些地方是有必要設置專門的廣場以進行以上活動。

除此之外,在城市中別的地方都沒有做廣場的必要,從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著名都城長安城和北京城的平面圖中都看不到廣場。今天我們看到的天安門廣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1949年以後,為了大規模群眾集合的需要,拆除了天安門前的一些建築——千步廊,從而建成,古代千步廊是政府機構兵部、刑部等六部所在之地。

如今在某些地方進行古城街區改造的時候都往往會注意不能隨意設置廣場,當然,先進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交往空間,尤其是對於旅遊開發,往往也還是會設置一些小廣場,但其空間尺度並不會做到很大而已。


要什麼廣場,出了城都是空地


我記得我的一位老師說過 廣場是民眾集會用來指責當權者的 顯然 古代的中國不可能存在這樣的事兒 所以沒有


建議總對中國文化有偏激認識的人看看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也許少部分人能夠有所提高。


推薦閱讀:

民國時期外灘所有主要大廈的主建築設計師是誰?
《弗萊徹建築史》是怎樣的一本建築史?在諸多建築史中的地位如何?
為什麼全國大部分古建築都存留在山西?
中國的城堡是不是很少?為什麼?
建築初學者怎麼欣賞解構主義建築?

TAG:建築 | 建築史 | 古建築 | 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