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研體系里,研究和交易的關係是怎樣的?

關於產業機構的格局觀、重量級博弈和商品研究的經驗分享 | 交易者說

在外商的體系里,研究和交易是必須分開的兩個獨立功能,研究員不能交易,以確保研究分析的獨立性和不受交易的主觀影響,在美國也有相應的法規限制研究員從事交易,因為絕大多數交易員是有主觀傾向的,而研究分析要求客觀公正。如何在相對獨立的體系里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研究分析對交易的指導性方向性作用是一個管理者和決策者的重大責任,既不能象某些國際糧商後來發展成過於強勢和封閉的研究體系,致使交易無所適從甚至對立;也不能象個別國際糧商和絕大多數國內機構一樣,分析研究只是裝點門面,屁股決定腦袋和嘴巴式地為主觀傾向已定的交易服務和偽證,甚至搞成所謂的「研投」一體的體系,在全世界的交易體系里,研投總監這樣奇葩的頭銜估計也只有中國才有。

如上文~研究員只做研究~交易員只做交易~

如果研究員完全不懂交易~而交易員完全不懂基本面~

研究員跟交易員還能交流嗎?又要獨立又要配合這不扯蛋嗎?


謝邀。

你聽過張經平嗎?

如果沒有,那你真的太孤陋寡聞了。

他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哲學家、詞人和編劇之一。

---我心中。

張經平在他的作品《海爾兄弟》主題曲中戲謔的寫到:

打雷要下雨,雷歐   

下雨要打傘,雷歐    

天冷穿棉襖,雷歐,雷誒歐   

天熱扇扇子。   

智慧就是,這麼簡單。   

張經平用極簡而且平實的語言,寫出了和不確定性有效互動的方法,這就是是交易員每天在做的事情。他甚至省略了如果……那麼……,就解決了面對不確定怎麼乾的邏輯問題,就問你服不服?

他緊接著又帶來了猝不及防的追問:

為什麼會打雷下雨?    

為什麼有冬天夏天? 

不知道的奧秘萬萬千千。 

智慧簡單又不簡單。

為什麼?!對呀,為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知道為什麼?歸根結底是想知道規律,知道會怎麼樣,特別是未來會tm怎麼樣呀!

但是可氣的是,現象一直就在那,而大量的信息、能量、物質只是毫無意義的散落在世界,看起來毫無關聯,或只是我們以為的關聯。而科學家和研究員幹嘛?他們讓這些散落的一切變得有聯繫和意義。或許他們做不到準確、確定,也可能主觀,但是可能更接近。研究員是面對無序想盡量找出確定性的人。是怎麼看的問題。

純粹的科研的話,就是上面那種情況。但說起投研體系,只是做到這樣是不夠的,他需要一個翻譯過程。因為研究和交易本就是兩種邏輯和兩種語言:

研究的目標是盡量消除不確定定或找到確定性,甚至是規律;而交易則是如何更好的和不確定性互動。研究是怎麼看的問題,而交易是怎麼乾的問題。研究圍繞「因」做研究,是因的哲學,依據過去;而交易圍繞「果」做交易,是果的哲學,面向未來。

所有字都認識,但不知道別人說什麼的情況每個人都遇過。兩種角色都說同種語言,但思維方式、邏輯完全不同,根本就沒法互相理解,誤會和互相鄙視是常有的事,相當於兩國語言。在投研體系里,我傾向於覺的研究作為上游,應該更具服務意識,承擔起把研究結論翻譯成交易員「人話」的責任,並聽交易員的需求。當然不論是設一個專職翻譯-投研總監(挺好),或者是交易員學研究員的語言,甚至是大家都交易研究一肩挑(難、亂),關鍵是更形成真正有效的溝通。

翻譯成人話很重要,沒有有效溝通相當於沒有研究好不好。

我個人覺得,研究比較典型的成功代表作品是天氣預報。

准嗎?不好說。比瞎猜好么?是的。但能聽懂嗎?真的能聽懂。應該用它決定你如何決策嗎?不應該。它能輔助你做好決策嗎?能。

到這裡,張經平大體解決了問題。在投研體系里,研究跟交易的關係應該像天氣預報和具體行為的關係。

研究員分析總結看到的信息並得出結論,給出盡量準確的預判,並且翻譯成交易員聽起來是人話的話。交易員根據預判做準備,但根據現實和交易邏輯做決策。

是的,不知道的奧秘萬萬千千,智慧簡單又不簡單。有人選擇簡單,有人選擇不簡單,也許這種看似矛盾的對立統一的智慧,才是張經平真正想表達的內容。

此歌詞與文章《小馬過河》並稱交易啟蒙絕代雙驕,今天隆重推薦。如果你沒看過,一定要細細研讀,不要再說我沒提供過書單了。

年少輕狂的我,曾好奇怎會有如此沒屁硬擠之歌詞,並認定寫此歌之人定是厚顏無恥之輩,我錯了,誠摯的道歉。

還有,記住這個名字:

---張經平。


對的,確實就是扯蛋,題主你認為的沒有錯。

————————-————————

投研分析要客觀公正,光這一點我就已經無力吐槽了。

怎樣算客觀?算公正?按數據、供需平衡表、相關性分析、宏觀框架、這些套路分析就算是客觀公正了?

我看到過的分析師,都會去做這些事情,天天報告發的滿天飛,加班加點的整理調研,最後結果一樣該打臉打臉。

不是分析師不努力,不聰明。帶有固定體系的分析方法是永遠不可能完全照顧到市場的,總會有一個漏洞。

201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致股東信上,有這樣兩段話,

一、沒人能告訴你們這些衝擊將何時發生。我做不到、查理做不到,經濟學家們也做不到,媒體更無能為力。 紐約聯儲的梅格.麥康奈爾曾貼切地對這一恐慌現實進行了描述「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系統性風險,然而事實上它傾向於找我們。」

我們就是市場,我們的觀點組成了市場,所以,你想要怎樣客觀公正?

———————————————

二、當然,長期來看,部分有經驗的人很有可能超過標準普爾指數的表現。然而,在我的一生中,我早期發現的這類專業人士也不過十個左右罷了,只有他們能完成這一壯舉。

毫無疑問,有成百上千的人我從未見過,他們的能力可與我認識的人相媲美。畢竟,跑贏大盤並非不可能。不過問題在於,大多數試圖跑贏大盤的經理最終都會失敗。也有很大可能請您投資的人會跟其他人一樣,不能幫您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比爾·魯安是真正了不起的人,60年前我就認為,從長期來看,他幾乎肯定能提供優秀的投資回報。他說得好:「在投資管理中,投資者的檔次劃分是從創新者到模仿者,再到眾多的無能者。」

交易者從一開始得目的,就是創造一套擁有絕對優勢,且無法被人模仿的交易體系。

這套體系的核心因素,所需要配合的信息收集,只可能交易者自身清楚。

要擁有這套體系的交易者手把手把這套體系說給你聽,那不知道要說到什麼時候去。更何況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力說給你聽?真的說了,研究員能理解的透徹?

這當中的隔閡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世界。

————————————————

純粹的研究是不帶有目的性的,是將碎片信息,通過研究員自身的角度進行加工整理。

在我看來,優秀的研究員賣的不是信息,也不是專業知識,而是他們的「角度」,那些你可能沒有想到的「角度」,被群眾遺忘的「角度」。有這樣能力的研究員鳳毛麟角。

而交易員所需要的信息和角度是相對於他們擁有的交易體系,是必須為交易體系所服務的。他應該是同一體系下的某一部分,研究的角度和目的都要貼合整個交易體系才行,否則都是毫無價值。

再加上真正成功的交易者都有其獨創性的一面,是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透徹的東西,能夠和他擁有相同理解的人還要在同一屋檐下為同一目標奮鬥,這樣的概率非常小。

——————————————————

所以,純粹的研究和純粹的交易是完全不可能有配合的。

對於成熟的交易員來說,真正對他有用的研究要麼自己分析,要麼有個長時間配合且能互相理解的人。


股市外匯等我不懂,只談商品期貨

研究員可以不懂交易,交易員必須懂研究。當然這裡的交易員僅僅指的是基本面為交易邏輯的交易員,技術分析,炒單,量化之類不在此列。

比如說當前的鐵礦和螺紋,研究員會說,螺紋庫存少貼水多,鐵礦上周庫存剛剛歷史新高現貨成交薄弱,所以螺紋應該做多,鐵礦應該做空。研究員說的對么?當然對,事實確實如此,但是你能做么?或者說,我拿到這麼一份報告,裡面一大堆數據得出這個結論,我覺得研究員說的沒毛病,但是我不會做,為什麼,因為庫存因數成為主要矛盾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市場已經充分反應這個事情,殊不知當前螺紋鋼利潤好的一塌糊塗,什麼時候市場主要矛盾轉化你並無把握,所以我認同螺強礦弱,但是缺少安全邊際。

總結一句話,研究員羅列市場矛盾,交易員抓住主要矛盾。謀士和統帥的區別


在我司的投研實踐中,研究的主要作用有:

1. 領導需要了解各種公開的或私底下的市場信息。

2. 領導參加各種會議,需要介紹自己對市場的看法。

3. 領導做出交易決策,需要說服同僚以及更上級的領導。

綜上,我不知道研究是否能增加交易成功的概率並帶來收益,但同別人溝通,光分析盤面肯定是不夠的。人的天性就是必須對已經或者將要發生的事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這就是研究存在的理由。


從交易員的角度,回答可能有點不對題,見諒。

-----

主觀不是問題。

無論怎麼設置,都不能徹底地消除主觀。絕對的客觀根本達不到。

無論收集多少信息,也不可能是全部的信息,且總會有滯後性。收集完畢後,處理信息時所依據的理論,也不可能是絕對真理,不會是絕對理性、客觀的。

所以,主觀或多或少總是會存在的。

交易的成功和失敗不是主觀的錯,不是消除了主觀,就能做好交易的。


打個比方。 研究員分析師是採購, 交易員是廚師。 好的採購給你最好的原材料,最新鮮的食材,最全面的種類。好的廚師則是在這些食材的範圍內充分發揮,作得了滿漢全席也煮得好清湯掛麵。

研究跟交易應該不是對立的關係,不是說你分析師拿出個供給層面的報告來說庫存要上天了, 我交易員拿出個需求好得一塌糊塗來懟一下。這種忽而是分析師,忽而變交易員的角色是什麼戰績應該不難想像。研究員的本職是求全求真,所以讀完分析報告後覺得什麼也沒說這很正常。交易員的本職去偽存真,最好的交易員求真之後甚至敢拿單因素下大注。分析師告訴你現在鐵礦庫存要上天,螺紋利潤高的受不了, 追求爆發的交易員一看這種情況這尼瑪就是垃圾食材,全給我扔垃圾堆里去。追求穩健的交易員會去研究怎麼組合兩者的套利。什麼是用單因素下大注的交易員,打個比方,現在各種分析報告給出的大概結論是玉米減產不少, 庫存數據黑箱, 今年夏末要是來個氣象災害, 這種交易員敢把老婆賣了去做多。


從交易員的角度,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分開的太明顯是不對的,如果一個交易員不去研究市場研究消息和數據,我覺得他一定會吃大虧的。從一個資管的角度出發我覺得兩者傻傻分不清。


我認為研究和交易保持需相對的獨立。

兩者互為噪音

假如研究和交易的結果最終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一致時,那麼該如何取捨呢?交易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並不是只受基本面一個因素影響,還受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影響,這裡面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兩者目標不同

做研究是為了對一個行業有前瞻性的見解,對未來的一個預測。做交易是為了獲利。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研究是紅綠燈,給你信號指示。交易是駕駛技術,讓你安全到家。

只研究不交易那叫嘴炮,只能用來嚇唬人。只交易不研究,那叫瞎碰,早晚分扣光。


研究提供信息,交易整合信息形成策略,從市場賺錢的是策略,不是信息,而研究不從二級市場賺錢,從券商傭金賺無風險的錢。從這個層面,研究有點像交易的上游。

我認為研究員會從交易員那裡得到一些啟發,但是受益有限,行業研究員關注公司如何如何,二級市場的漲跌可以作為公司研究的一部分,但只是一小部分。

相反,交易員從研究員那裡得到的要相對多一些。你做價值成長,你就要去找公司研究的報告,因為你一個人不可能看過來你需要交易的行業,你看得過來行業也不可能看得過來裡面的所有公司,你真的把公司都研究好了,你還要去調研吧?等你每家公司跑一遍黃花菜都涼了,因此,立足於價值投資的交易員,我認為研究員是必不可少的;倘若你是做題材投機的,你就要去找策略的報告。比如,千年大計雄安概念,周五出了消息,交易員如果周一要參與,操作要不至於慌亂,那麼周末的功課是一定要做的,去看看國君,華泰等的策略研究對於思路的整合以及操作計劃的整理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信息就是信息,不存在打臉不打臉之說,信息擺在那裡,能不能賺錢,看你會不會用。


前幾年看過安信證券高善文一篇文章寫的是關於分析師離職風波的評論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找找,具體內容記不清楚了,裡面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大致的意思是,分析師好比三國時候的諸葛亮,他能在軍帳運籌帷幄,決戰千里,硬是幫助顛沛流離的劉備打下一片土地,可為何後來七出祈山耗盡蜀國人力物力財力,最終還是一無所獲,最後一次還死在路上?那是因為劉備生前有張飛關羽趙雲等當世大將的存在。做軍師是做不了將軍的,如馬岱。同時做將軍的也是做不了軍師的,關張趙當代名將,在諸葛亮出現前,仍然沒能幫助他們的大哥劉備打下哪怕一小塊立足之地。

其實比喻的是分析師好比當時的軍師,天下大勢洞若觀火,運籌帷幄於殺場,決戰於千里之外,可實際的排兵點將,戰術布防,戰地分析這種事情只能依靠將軍,即比喻的是交易員。歷史上想當軍師的將軍或者想當將軍的軍師都沒落的好下場。

當然,並不是沒有人能兩者勝任,比如我最崇拜的,秦國的白起,楚漢的韓信,以及近代的老毛。縱觀歷史,這樣的全才太少。還是各任其職為好。


樓上理解的都不夠深刻。

行業研究的貢獻並不在於確認某一隻股票或者某一個板塊的實際價值,最重要的是確認市場情緒和投資邏輯。

基本款是梳理和解讀現行主流的市場邏輯,為交易提供參考;高階版是能夠提出有理論支撐、具備相當影響力的市場邏輯,通過帶動市場氛圍,盤面上對提出的邏輯進行確認,正反饋到影響市場情緒上。

有一點需要十分明確。目前來看,二級市場交易是價格投機,所謂的價值投資方法只是服務於投機的一種確認邏輯。做行業研究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為了寫報告而寫報告,基本面分析要注意把握市場情緒。

最近忙,只是不吐不快,簡單寫下,有感興趣的我再看心情補。


懂的人不會說,能說的你也聽不懂。交易者的世界是孤獨的。行走在黑暗中,不知黎明何時來,也許是下一刻,又或許是永遠不會來,而你看不見的腳下早已埋藏了數不清的骸骨。能迎接黎明的人早已不是人了!而敢抬頭看黎明的人已然成神!神的世界凡人能懂?


交易員肯定要懂研究,優秀的交易員一定內含優秀的研究員屬性。

但肯定也沒足夠的精力去做詳細的研究,必須要有研究員的幫助。


一隻從交易員轉研究員的二級狗飄過一下,前面很多回答已經非常精彩了。角色定位我就不多說了。兩者溝通肯定會有摩擦,不理解。但是這種相互之間的不理解是正常的。歸根到底不是研究員和交易員之間的不理解。而是兩者的「研究系統與交易系統」不搭調。就像談戀愛,語言不通靠手比劃結了婚的的例子都存在。吵架分手一定要是哪一方的對錯嗎?更多的還是性格,價值取向的分歧吧。我覺得放到交易員與研究員的關係上上也是適用的。公司中存在研究員和交易員互道傻X的情況很正常嘛。

畢竟研究員和研究員之間也互懟嘛

交易員和交易員之間沒有互懟?

在此給各位兄弟舉個小例子:

狼人殺玩過嗎?

在市場中大家其實都是一張閉眼民牌,誰發言差就懟誰。誰不跟你共邊你就會懟死他。他要是直接跳出來要歸票你出局,你是不是要跟他pk拚命?實在不行死都要拖對方墊背?你的系統就是你自以為的「神職」,邏輯成了你的「金水」。結果到遊戲結束往往是狼人(不確定性)勝利(帶來的虧損)。你發現的對手和你一樣都只是一張民牌!而已!差一點的公司環境,到這一步還不會反思。而是還在繼續掐。站隊正確的一方,無情用自己的邏輯嘲弄甚至謾罵對方。理直氣壯,氣吞山河。除了繼續增加交易員與研究員之間的不信任與隔閡,沒有其他任何作用。緊接著下局遊戲又開始了。一把狼人固定存在,場上沒有一個神職全是平民的狼人殺。你們還要互懟怎麼去贏?

懟的本質是什麼?不就是對方的「邏輯(系統)」在自己的「邏輯(系統)」不能成立,產生的一種本能式攻擊行為?

最後給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的一點經驗。研究員要盡量講人話。這個行業,公司現狀亮點是什麼。預期是怎樣的。我為什麼要推。你的觀點要旗幟鮮明,有情有理(想想此處不能用有理有據,很多時候只是研究體系的預判,還未反應到表,到股價)。作為一個買方研究員也要講出現在的不利or不確定性因素。供交易員綜合參考。最後給出策略一定要明確堅定。我就是非常看好/空。不要害怕交易結果不好你要背鍋。交易員我就不多說,借用前面兄弟天氣預報的比喻。一句話,天氣預報說出太陽你沒帶傘,淋個透。你會去怪天氣預報。氣象台會賠你衣服和醫藥費嗎?天氣預報都說了會下雨(跌),你還不打傘(止損動作)。那到底誰才是那個傻X?

最後總結:各自做好各自系統內的事情。該幹嘛幹嘛。做相親相愛的平民吧。over。


下單的時候雖然是盯著K線下的,但交易的是包含有K線的全部分析。所以,分析員為了給出最中肯的結果,必不參與交易。分析結果是圍繞交易來的,但分析沒辦法包含全部,所以,最後就到了交易上場了。


研究員與交易員應當在一個統帥的領導之下。而統帥要有一套完整的基本面與技術面結合的固定的交易系統。研究員所研究的基本面是根據統帥的要求和方向去做研究。這樣就不會有研究員與交易員之間的矛盾了。


不研究這面那面就不能賺錢了?


個人認為,研究員是服務體系,根據自身的投研能力,文筆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經驗,從市場中獲取,甄別,組織有效信息來撰寫富有獨立性,特殊性和有效性的報告,來提供給需要這些的人。

交易員(交易總監或二級市場投資總監跟貼切一些),是投資體系,根據自己的投資邏輯和經驗來執行自己做出的決策。

所以我覺得,兩者是什麼關係不是人為定的,是所做的事情能否匹配所決定的,沒有任何前提強行說兩者的關係有什麼意義。


知易行難,修鍊,然後知行合一


既研究又交易的就成了PM


推薦閱讀:

股市中如何從個股K線圖看未來的走勢?
2015 年 7 月 6 日 A 股救市情況如何?
7月14日股市下跌如何看待 ?
20161202股市分析以及20161205的走勢預測?
從盈利40%到虧損6%,我是不是不適合炒股?

TAG:股票市場 | 期貨 | 外匯 | 交易員 | 行業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