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中的高音「強聲」和「弱聲」在聲帶工作模式上有何區別?

經常聽樂評人說高音弱唱甚至比強唱難度還大,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兩種不同的發聲所牽涉到的發聲部位、共鳴腔什麼的有什麼區別呢?


高聲弱唱就是在真聲基礎上加入假聲成分 增加邊緣振動 需要穩定的喉位和良好的氣息控制


高音的弱唱是一件難度比較高的事,前提是在「弱」的同時,聲音又保持清晰的「芯」,即所謂的聲音「真」,而不是虛弱的假聲。林俊傑、張信哲甚至李健等男歌手都有在A4附近弱唱的能力,題主可以多感受一下

高音弱唱的難度主要在於,傳統的所謂「真聲」是甲杓肌主導用力,甲杓肌能承受的負荷有限,到高音區往往需要大氣流支持,以減少甲杓肌負擔,這也是許多人必須在大音量下才能唱高音的緣故。

而一旦切換成假聲,變為環甲肌主導,聲音的厚度與力量會丟失。

因此在高音區弱唱而要保持「芯」,需要甲杓肌-環甲肌的對抗平衡,或者說壓縮發聲點,減少聲帶振動面積,即所謂「邊緣化」,這是sls唱法的練習內容之一,技術含量頗高。。


區別在於,聲帶因爲氣流的不同而接處震動的表面積不同。前者面積少後者面積多。兩者舌根都要是柔軟的才是較良好的操作方式。


振幅……


經常聽樂評人說高音弱唱甚至比強唱難度還大,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兩種不同的發聲所牽涉到的發聲部位、共鳴腔什麼的有什麼區別呢?

由問題可知,題主想問的就這兩個問題,所以我就認真地就這兩個問題作出回答。

而主問題本身可以判定為無效,因為我不太懂題主到底想問啥,順便

發聲部位就是共鳴腔體(所在的位置),所以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希望大家都能耿直一點提問,不要拿自己不懂的東西來說,讓我誤以為題主懂了

我會很難辦

經常聽樂評人說高音弱唱甚至比強唱難度還大,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打個比方比較好理解

現在我讓你的手,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用力抓住一把趁手的剛剛能握住的平整的棍子,類比高音強唱;

第二件事,用力抓住一根針,類比高音弱唱。

更多的例子比方說,腳踏實地大聲的跑步,和快速碎步輕聲走。

這比喻沒毛病,因為我把強弱(用力方式)和高音(需要強意識)都考慮到了。

這裡還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問題,比方說,為什麼會認為高音弱唱比高音強唱難度大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因為······

我不是針對誰,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普通人,都不懂正確唱高音的方法。

唱高音對普通人來說,是「吃力的」,是「困難的」

當我們用說話的方式去唱歌,唱高音,就好比用走路的姿勢去全速跑步,是會摔跤的

對應唱歌就是破音;

當我們用很低的位置去唱高音,就好比你掛個一檔非要強行跑出四檔的速度(假設跑的上去),

這樣馬達是會燒壞的,對應唱歌就是你的嗓子會產生很大的勞損。

為什麼會認為高音弱唱比高音強唱難度大事不能理解的事情?

因為很多人連唱高音都做不到,所以更加理解不了用具體什麼方式唱高音會產生什麼難度差異

但是直接的原因我已經說了,當我們有意識地要去做很多事情,都是收比放難的

然後我已經擾得很遠了,讓我回到第二個問題

兩種不同的發聲所牽涉到的發聲部位、共鳴腔什麼的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用一個很常見的字詞搭配來解釋,強大,弱小。

沒錯,單純的討論同一音高,在高音區裡面的強弱關係,可以簡化為大小聲這樣的現象,很好理解

區別就是

發聲部位的高低,共鳴腔體傾向於高低位置(反正就是一個相近的概念)

高音強唱涉及更大更強的聲音,需要我們的發聲部位更低,偏向於胸腔,口腔,喉腔到咽腔

高音弱唱涉及更小更弱的聲音,需要我們的發聲部位更高,偏向於顱腔,鼻腔到咽腔······


基本上是你想嚇唬人的聲音狀態和在圖書館裡喊人的區別。


永遠不要以為弱聲是音量上的弱!要把piano想像成是比forte 更intensive 的forte!音樂術語里的piano和forte只不過是聲音的感情色彩變化!

當唱弱音的時候,身體的整個狀態反而要比唱強音更加積極!


我理解樓主要問的是,同樣一個音高,為什麼用弱音演唱比使用強音演唱更困難。如果是這個意思,我可以試著回答一下。

發出音高相同的音,人的聲帶和整體的肌肉群會有不同的完成方法。

最直白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類似於人人都會的說話的方式。其基本特點就是整條聲帶參與振動,唱高音,就拉緊聲帶,唱低音,就放鬆聲帶。人人都會。

但是高超的發聲方法,則創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可能。比如,可以縮短聲帶振動的長度,一部分聲帶不參與振動,從而可以提高聲音的頻率,可以唱得很高。同樣,也可以縮短聲帶參與震動的邊緣寬度,以至於可以創造不同程度的邊緣震動,同樣可以提高聲音的頻率,可以唱得很高。

以上兩種聲帶的運動方式,在演唱當中還可以互相疊加,同時使用。

上述這些,都要是經過專門的聲樂訓練而取得的。

比如說唱比較高的音的時候,通常我們用力就上去了,我們使用的是繃緊聲帶的方式。你不這麼大聲的唱,根本發不出那麼高的聲音,或者說你只能突然切換到假聲,也就是一種非常鬆弛的聲帶邊緣振動。其實也就是聲音沒有張力,漏風導致的邊緣振動,沒有什麼聲樂價值,音量太小,而且音質和前後完全不銜接。

而訓練有素的歌唱家,可以使用所謂混聲(針對知乎上以及傳統聲樂教育當中的各種胡說八道,這裡特別糾正一點,所謂渾聲,和共鳴沒有什麼關係,它實際上是一種聲帶閉合的狀態,也就是聲帶閉合點的位置),其實也就是上面說的兩種不同的控制聲帶的方式,就是把聲帶參與面變短或者變薄,總之是減少聲帶參與的面積,從而可以避免使用過度拉緊聲帶的方式,發出優美的,同樣音高的聲音。在聽覺上和前後不同高度的聲音保持完美的一致。

而這種聲音依靠聲帶變薄,變窄,所以很輕鬆,而且易於控制。換句話說,可以用不大的音量就可以把這種聲音發出來。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肌肉拉緊的動作把這個狀態所發出的聲音擴大出去,都是通過精確的調整和控制,使聲帶的振動長度由短變長,或者讓振東邊緣由窄變寬,直到變的完全的真聲狀態,這一過程在精密的操作下是可以完美漸變的。所以掌握了以上兩種控制聲帶的方式,可以使聲音從最弱的假聲逐漸變為渾身最後漸變為真聲,或者從真聲間變為假聲,注意,我說的是同一個音高長時間拖音過程中發生的力度漸變。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聲樂表演技巧。所有這一切都是,長期專業訓練的結果,換句話說,掌握了弱音的人,一定是解決了換聲區問題的人,一定是聲音統一的人,一定是可以根據作品的藝術需要可強可弱的人。所以能不能唱好弱音,是檢驗一個歌手技術力量的重要標準。

還有補充一點,樓主問題當中涉及到了共鳴腔的問題,實際上樓主的問題跟共鳴腔體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和聲帶閉合的狀態和位置有關。我上面說到了聲帶閉合的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減少長度,一種是減少聲帶的振動寬度。聲帶接近兩個條狀物,繃緊以後可以發聲,就是所謂的閉合。當氣流快速通過的時候可以產生震動。所以第一種方式,聲帶縱向上縮短,僅僅讓一段而產生震動,就像小提琴或者吉他用把位控制音高的原理差不多。第二種方式,聲帶在橫向上可以變薄,讓參與振動的聲帶更加接近於細條裝。總之,都是讓聲帶產生面積的變化。

這兩種控制聲帶的方式,會產生完全不同的音質。大部分歌手都是兩者同時不自覺的使用,兩者的結合也是最好用的方式,美聲,民族唱法當中主要就是以這種兩者結合的方式為主。

真正牛逼的歌手,除了會兩者同時使用之外,還會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把兩種分開來用,所以可以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音質。比如歌唱家羅拉費比恩,特別擅長讓整條聲帶的長度參與振動,聲音聽起來基音比較多,非常寬厚有力,但是當有需要時,她可以保持這種聲帶的長度,只縮減聲帶振動的寬度,從而可以用非常輕柔的力量,唱出有類似真聲的弱音高音,在聽感上有一種聲音從遙遠山谷處傳來的美妙感。

這些和共鳴腔都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弱音和強音從根本上說是聲帶的控制。說到底是聲帶振動面的調整。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提起共鳴呢,很多學習聲樂的人也覺得共鳴是很有效果的,所以也跟著老師說共鳴。其實這些老師們在教授的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髮出一種正確的聲音,總是強調共鳴共鳴共鳴。學生往往很難找到這種共鳴的感覺。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共鳴的問題!等有一天開竅的學生,突然通過模仿找到這種感覺,實際上是他複製了老師的聲帶狀態而已,但他卻錯誤的把這種東西理解為了共鳴腔體調整的結果。

從科學角度來講,人的共鳴腔體其實是非常小的,可以擴展或收縮的幅度也非常有限,真正改變音質的,就在於聲帶閉合的狀態。聲帶閉合狀態恰當,聲音可以產生嘯鳴,從而明亮,集中,有泛音,美好,很多人錯誤地把它當成了共鳴的效果。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腔體的共鳴和物體的共振效果並不完全相同,前者只能把聲音放大,或者提供更加豐富的低泛音,對聲音美感有幫助,但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比如說當訓練有素的專業歌手感冒時,蝶竇腔的共鳴可能失效,但它隻影響鼻音歌詞的聽覺效果,在唱到那些不涉及到鼻音的咬字是,比如愛,啊,奧,里等,基本沒有影響,唱帶有鼻音的你,諾,波等歌詞時會有顯著影響。其實,這和那些不會唱歌的人感冒時的問題一樣,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音質,而隻影響吐字的聽感。我們聽到一個感冒的歌手唱歌,不會說,呀,他的共鳴不好,音質不好,而會說,奧,他感冒了。


不是難度甚至更大,是不知道大到哪裡去了……自己唱就知道了 喉位容易起 氣息容易散 聲音容易不傳


聲樂里有一種說法叫做「寧唱一條線,不唱一大片」,講的就是強音與弱音的區別。

弱音技術是很稀有的聲樂技術,流行歌手裡做的好的也屈指可數。儘管黃媽音色不太好,但她一流的技術,尤其是高音弱唱的極佳表現還是給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要說明兩點,高音弱唱絕對不是音量小,也不是聲帶閉合不好漏氣發出的很虛的假音。好的弱音猶如一把利劍,幾乎聽不到氣聲。舉個兩個例子對比一下:all by myself最後的那兩個F5就屬於高音強唱,你會覺得聲音是一大片撲過來。等待的最高音有幾個G5拖長,真音,音量很大,但卻像一條線一樣,清晰有芯。道理上講G5比F5還要高兩個key,按照混聲的發聲方式你需要更大強度的氣流衝擊聲帶,聲音更高也更散,聽起來不舒服。但如果能增大邊緣震動,使發聲位置集中在一個點就會發出弱聲。但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至少我現在是絕對做不到的。還不理解的可以去聽迪瑪希的SOS,幾個#F5屬於教科書級別的高音弱唱和強唱的展示。


推薦閱讀:

如何自己自學提高唱歌功力?
怎麼學習唱英文歌曲?
對於喜歡唱歌卻不想系統的練習可以學習什麼簡單的方法?
唱歌的時候腦子在想著什麼?

TAG:唱歌 | 聲樂 | 唱功 | 唱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