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日常經驗或者習慣,會在提供短期收益的同時,成為我們完成長期目標的阻礙?


全文約4k字,文章內容講的是對成癮以及拖延的克服方法,預計閱讀時間十分鐘。

收藏是點贊兩倍…收藏的時候能順手點個贊嗎…

————————————————————

以前在我的生活中,有兩個經驗的作用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我那時一直都無法做成我想要做的事情。

一是對於那些吸引著我的事情成癮。

二是拖延我不想要做的事情。

成癮導致我沉迷於對我的長期目標不利的事情上,同時也導致了拖延的形成。而拖延又反過來使我無所事事,繼續沉迷於成癮的事情之中。

那麼我是如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抵制短時收益的誘惑,而去做那些對我有長期目標有益的事情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對事物成癮的本身就存在一個惡性循環。這個循環不僅僅是依靠意志力就可以打破的,想要打破第一點的惡性循環,最初需要一個契機,既認知上的改變。

以前我就像許多人口中的「網癮」少年一樣,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在可以玩電腦的時候,我就去打英雄聯盟,在沒辦法玩電腦時,我就用手機打王者榮耀,可以說是除了吃飯、睡覺和工作之外的時間,我都在遊戲中耗費我的時間。

我想這很符合題主所說的滿足短期收益,而不顧長期收益的例子,那麼那個契機是怎麼出現的呢。

並不像你們所想像的那樣,我是遇到了什麼重大的挫折而幡然醒悟,突然就洗心革面想要重新做人,而是突然有一個信念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一直這樣下去你會變成怎樣的一個人?

這個念頭出現的很莫名其妙,但是它導致了後面一系列想法的出現,我開始反省自己,這樣下去我會失去什麼,又會得到什麼。

我想很多和我以前一樣沉迷於遊戲中的人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在打遊戲時大腦是不會去注意其他問題的,我們只關注今天我小魚人玩的賊6,對面誰不服來戰。亦或者,隊友真TM坑,我20—0都輸了。

我們大多數人不會在玩遊戲的時候思考,玩遊戲會不會使我沒辦法集中精力去學習和工作,如果你能夠在玩遊戲時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我想你是不會成癮的。

但是,如果你已經上癮了,這時即便你已經有了想要脫離遊戲的想法,也是很難做到把遊戲時間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的,因為我們一旦開始,遊戲的刺激就會使大腦不停的分泌獎勵物質,促使你繼續下去。

如果我們想要不被大腦的渴求控制,而是去控制渴求的大腦,在改變我們的認知時也需要做出實際的行動。

所以,在我們有了改變的想法之後,制定計劃是必不可少一部分。

但是我認為這個計劃應該有兩種:

1.實際上需要行動的計劃。

在制定行動計劃時,我們很容易走進兩個誤區,一是對自己太苛刻,二是對自己太寬鬆。

我從前在制定行動計劃時就一直不停的走入這兩個誤區,導致我一直無法完成我制定的計劃,這兩個誤區都會導致不同的後果。

對自己太苛刻的話,比如我們制定的計劃是不再碰遊戲了,先不說我們是否能夠做到,像這樣使生活突然發生較大的改變就會使我們心身失調,而導致抵抗力降低,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並且在你無法完成原本制定的計劃時,你會產生愧疚感,這種愧疚感很容易使你把問題歸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都無法做成的人,從而導致了對自己的放縱。

而如果對自己太過寬鬆的話,則可能無法起到什麼作用,比如說原本每天玩五個小時,然後你制定計劃是每天減少三分鐘,這樣實際上是給自己的一個借口,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玩遊戲。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制定行動計劃呢,我的答案是「隨心」。

隨心並不是指你想怎樣就怎樣,而是在你目前可接受的最大限度內製定你的計劃,並且不斷的優化你的計劃。

假如說你原本是一個每天玩遊戲玩四五個小時的人,然後你的心理可以接受的是每天玩三個小時,那麼就先將其降低到三個小時。然後在你適應了每天玩三個小時的遊戲之後,把時間降低到一個你可以接受的過程,一直重複以上過程,直到你認為你無法接受的地步時停止。

除了實際上需要行動的計劃之外,我們還需要另一個輔助的規劃。

2.改善認知的規劃。

在我們實行行動計劃時,我們最容易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三分鐘熱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還可以盡量去完成計劃,而第三天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你僅僅只是受到了某些雞湯或者事件的影響,在衝動的情況下做出決策,而不是因為存在持續性的認知的改變。

我們在制定行動計劃時,是想要直接改變我們的行為,但是我們為什麼會產生行為,因為動機,動機是產生行為的原因。

而你卻想要繞過動機直接產生行為,那麼這個行為對於你來說將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除非這個行為有短期收益,可以讓你不斷的強化這個行為,不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無法堅持下去的。

就像我雖然突然在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念頭,這個念頭使我產生改變的想法,然後有了改變的行為。但是如果我沒有繼續思考這個信念,那麼過不了幾天我就把這個信念給忘掉,沒有了這個信念為動機,我減少玩遊戲的這個行為也就等於是沒有了力量的源泉。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制定改變認知的規劃呢。我的做法是不停的思考以及對比。

1)先在紙上寫下第一個使你想要改變的

念頭。(例如一直這樣下去我會變成一個很差勁的人。)

2)思考這個念頭的合理性。(問自己。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嗎?)

3)找出對這個信念產生阻礙的念頭。(例如玩遊戲打職業聯賽或者做直播也是很賺錢的。)

4)思考「阻礙念頭」的合理性。(職業聯賽和做直播都沒有那個技術和能力。)

5)第二天重複這個過程。(一般會出現不同的改變的念頭和阻礙的念頭)

6)將兩天的思考進行對比,查看是正向的念頭佔據上風還是負向的念頭佔據上風。

如果你認為你擁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強迫你進行行為,那麼你可以跳過改善認知這一個過程。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執行計劃。

在執行計劃時我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絕對性」。認為必須要嚴格按照計劃來,但是這樣反而對我們總的目標不利。

因為我們都是人,而不是神,我們無法去預知明天會發生的事情,比如說你原本計劃四月十四號只玩一個小時的遊戲,但是這一天你的心情非常不好,意志力失控,你一下就玩了三個小時,那麼這時你的就會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導致再次陷入惡性循環中。

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為了短期收益而失去長期收益的做法,我們為了產生對完成今日目標的滿足感,而失去了對長期目標完成的收益。

當我們能夠打破第一個惡性循環時,我們就可以打破大的惡性循環了,同時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一直不試著去打破大的惡性循環,那麼很有可能我們還會回到第一個小的惡性循環中。

二、如何克服拖延。

拖延的收益並不在於獎勵,而在於躲避懲罰。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克服拖延呢,我克服拖延的方法和成癮的方法截然相反。

如果說成癮的解決是從現在的一個觀念開始延展到未來,那麼拖延則是檢驗過去的信念,並且糾正不良的信念。

通過我與拖延鬥爭的經歷我發現導致我拖延信念主要是不願意按照他人的規定去做事。

比如在我剛接到一個任務時,我通常都是信心滿滿的,我認為我可以有條不紊的去完成它,即便從那時我已經開始拖延了,我還是相信,這件事情並不需要我制定計划去安排它,我是可以完成它的。

直到我發現過了很久我還是沒有開始時,我就會開始焦慮,但是這時我還是不會馬上就開始行動,而是安慰自己,離最後的期限還有很久呢。

又過了很久我發現我還是沒有開始這件事情,這時我慢慢的有一種絕望的情緒滋生,認為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開始做這件事情了,想著我應該早點開始這件事情的,責備自己,不停的唉嘆。

雖然我責備自己,但我還是不會放棄最後一點點希望,祈禱能有什麼事情發生使我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件事情。

最後連這一點點希望都破滅了,我開始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我缺少別人都擁有的品質——自我約束力。

直到最後期限到來了,我必須要決定是做還是不做,但是不管我是做了還是沒做,在結束之後我都會安慰自己下一次一定可以早一點開始的,但事實上下一次我還是會陷入這樣的怪圈中。

直到我開始思考我的第一次拖延是在什麼時候,我卻發現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拖延了。

在我小時候,我的家人為了不讓我出去玩,總是讓我在家寫作業,即便我完成了學校布置的作業,他們還是會額外的布置一些作業給我。我為了逃避更多的作業,就算學校的作業是我一小時可以完成的,我也會把它拖到兩三個小時。

這使我產生了一個信念「如果按照別人的規則去做事就意味著屈服和失去掌控」。

當我意識到我的拖延是因為這樣一個信念而產生時,我首先做的是去判斷它的合理性。

我通常會使用「三欄法」。把「發生了什麼」「我下意識的想法是」「這個想法是否足夠客觀」填入不同的地方。如圖

(編輯工具是WPS Office)

這裡要注意的幾點是,第一欄必須是客觀事實。

第二欄盡量不描述情緒,例如父母真讓我心煩,留下我總是讓我寫作業。

第三欄中如果你一時無法判斷第二欄是否足夠客觀,你可以過幾天再回頭看看,或者去詢問你的朋友,不要不好意思。

最初你可能無法很容易的找出想法中的邏輯錯誤或者信念錯誤,但只要你多加練習,就會發現越來越容易。

當我們發現這個信念不是合理的時,我和拖延的鬥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我們還需要的是能夠讓自己馬上行動起來,讓自己行動之前,我們通常都會掙扎一段時間,下面是一些我克服拖延的經驗。

1.確立一個清晰的目標而不是模糊目標。

(我要在星期六之前把房子打掃乾淨?

我要克服拖延?)

2.把難的任務分為幾個部分而不是想要一次完成。

(今天做語文數學練習,明天做英語化學練習?

今天把語數英理化生練習全部做完?)

3.目標要保證可行。

(今天先把卧室收拾乾淨?

我要在一小時之內把整個房子打掃乾淨?)

4.不要想太多隻管做。

(先從書櫃開始打掃?

先打掃書櫃,然後是電腦桌,然後是地板,然後是…真tm多,不做了!?)

5.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我累了,我休息五分鐘然後繼續把我的工作完成?

我累了,我不想做了?)

6.做好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準備。

(雞毛撣子找不到了,我可以找掃地?

雞毛撣子找不到了,還是明天再打掃吧?)

當你能夠都都試著從對的角度去說服自己,那麼你一定能夠馬上開始行動,等你踏出了第一步,你就會發現那些那些你認為你絕對無法完成的事情都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當我們成功的克服了成癮和拖延之後,我們就更能夠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忘記了我們長遠的目標。

但我始終堅持的一點是,我們都是一個人,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我們有時必須接納我們自身的不足。

我們可以試著去變優秀,但是不必要完美主義

共勉。

————————我的其他回答——————

選擇自殺的名校大學生是什麼心態(心理狀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00098/answer/156056802?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其實煙、酒、遊戲、性愛、賭博、藥物、毒品等成癮性行為都屬於是獲得了短期、局部的收益而失去了長期利益。

這些成癮行為構建了一個簡單粗暴的快感獲取機制,它們強行榨取我們腦神經機制中多巴胺的分泌,降低了我們神經的感受性,提高了幸福的感受閾值(多巴胺激活水平),使得我們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下降。從此良辰美景,美味佳肴,親朋歡聚,花花草草,陽光雨露……都變得乏味。

它剝奪我們的熱情,剝奪了我們自主製造幸福的能力,剝奪我們應對生活壓力的能力。最終我們就會陷入一種不斷感到空虛——成癮性行為重複的惡性循環中。


1漫無目的的從手機看大量碎片化的信息。除了荒廢時間沒有任何好處。-

2結交一群的朋友,以為獲得了廣泛的人脈。實際上會失去大量獨立的空間和時間。

3相信了長輩的建議做出選擇,有時走走彎路收益良多。而且你怎麼知道這條彎路不是最適合的你道路呢。

4在人生面對重要抉擇時,選擇偷懶享樂。比如高考比如大學珍貴的4年時間。比如在單位競聘的時候。一時的歡愉會改變你以後的人生是什麼難度。

5聽信別人的想法沒有自己的思想,雖然會省了不少事。但最後會變成沒有自我的木偶


有很多, 我說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 也是我比較警覺的.

過早或過快地對於人或事物進行判斷.

當我們慢慢長大, 特別是大學, 工作以後, 我們學會去判斷, 衡量一個人. 隨著我們的經驗和經歷越加豐富, 我們越加不自覺的依賴這種判斷. 很多時候, 我們會因為一些刻板印象, 或者對方的一兩句話, 而立刻對對方斷下自己的判斷, 對一個人做出非常快的判定和結論.

這是人腦天生的偷懶迴路, 它節省人的精力; 人們也喜歡這樣做, 因為它可以把事情簡單化, 同時讓自己有滿足感.

如何在節省時間和武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需要經歷, 反思和智慧. 人和世界都是複雜的. 保持清醒的頭腦, 盡量不要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思維習慣和經驗的奴隸, 在我看來在長期上很重要.


搞個大新聞。


好好學習


1吸煙

2喝酒

3擼管

4裝逼

5看熱鬧

6看毛片小黃文

7騙人

8幸災樂禍

9晚睡

10吃太飽

11不運動

12過度依賴電子產品

13自尊心太強


反駁

在短時間內,會讓你有戰勝別人的自我優越感,

讓你覺得自己多知多懂、無所不能、高高在上,別人都不如你;

在長期而言,當你養成習慣後,就會事無巨細、不分場合、不辨立場的反駁別人,

於是乎,會有以下,但不限於的阻礙:

1.對於友情而言,將阻礙你和別人成為朋友,或者將使你失去大部分朋友;

2.對於親情而言,會影響你和家人的情感,成為家庭矛盾的隱患;

3.對於愛情而言,你有可能要麼失去,要麼得不到愛情;

4.對於工作而言,無論領導和同事,討論尚且要注意禮貌和恰如其分,何況是反駁;在職場這種平等關係的場合里,沒有人需要你站出來反駁別人,所以當你的反駁,成為別人在職場里的尷尬時,別人必然會對你很不友好,於是職場里的阻礙就會很多;

5.對於陌生人而言,雖然沒有任何彼此的關聯,你的反駁是毫無成本的輸出,但對被反駁的人而言,卻是一種攻擊或嘲諷;在網路上也許就會變成罵戰,現實中可能就動手了,反正也不認識;你很能打,當然現實中你隨便反駁~但你不能打,而只是在網上廉價的反駁,就顯得有些多餘了。雖然別人也不能怎樣你,但,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網上養成的習慣,會被帶到生活里(當然,這是相互的關係),於是前4點,將會伴隨你。


擼管

和妹紙在浴室,在天台上啪啪啪


人類最初的進化的時候,有百年大計的人都餓死了,只留下活在當下的人。


熬夜。

熬夜工作熬夜看電影熬夜聚會。我以前是很不願意浪費時間的人(其實就是愛玩),覺得年輕人晚上大好的時光用來睡覺也太可惜了

晚上寫東西好有靈感啊。

晚上看電影一看就是好幾部,覺得自己為愛好擠出的時間好偉大。

甚至晚上唱k通宵都覺得是抓緊時間聯絡關係培養友誼了。

後來才發現你晚上熬夜用掉的時間其實都要用白天的無精打採補回來,更嚴重的就要用身體健康來換。

我這段時間改掉熬夜的毛病,天天早起喝個檸檬水慢吞吞吃個早飯,或者去操場跑步之後,覺得一天都不一樣了。

不要熬夜。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窮人和富人得最大區別是什麼?

富人用錢換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錢。

簡單的例子,當本可以滴滴40分鐘就到的火車站偏要擠地鐵一個半小時。

看似省錢,但是時間早就已經走了。

有人會說,現代人活得太趕,但是也許那剩下的五十分鐘本可以安安靜靜地看雜誌,卻被花在了人挨人的地鐵上。也許雜誌里就有一個突然擊中你的奇思妙想,中二點兒想吧。

時間真的很短,沒多少天可活。

所以

能睡一天是一天。


比如說我們為了生活奔波一輩子,才發現沒時間生活了。


年少得志容易飄飄然;走捷徑,不踏實努力,耍小聰明代替長久持續穩定的投入和成長,捷徑可走一時走不了一世,聰明可成小事成不了大事。欲成大事,正心,取勢,明道,優術。注重短期利益忽視長久利益的事皆在此列。


拖延症?

越拖越完蛋。


茫然的活著,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不知道自己現在乾的事情有什麼意義,夜深人靜,回想起一天干過的事情沒有一絲收穫,心裡滿滿的空虛。


脫了褲子一時爽,十個月後喜當爹


做日常任務


喝酒逃課,唱歌


玩手游

看網文

抽獎

買外圍

py交易


謝邀

吃外賣。


推薦閱讀:

為什麼「軟廣」會流行起來?它被消費者討厭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當今中國沒有給小費的風氣?
誰在購買合生元的奶粉?為什麼?
過大的壓力,會使得人在「蔬菜」和「薯片」中更容易選擇後者嗎?
為什麼消費會和人們的身份認同結合在一起?

TAG:心理學 | 消費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