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界有哪些相見恨晚的道理?

最好詳細描述,不要說得太玄


我說的都是錯的。

你以為這是裝逼和玄學?

你要是到現在還沒意識到"少即是多"、"簡單是美"、"用戶體驗第一"之類的"道理"是錯的,你也就是傳說中的"人人都是"的"產品經理"。

有一條道理基本上不會錯:需求第一。

但是遇到另外一個道理"生存第一"的時候,"需求第一"也是屁。

所以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東西,你一崇拜,就必然犯錯。

我已經見過太多忽略真實需求強行玩極簡而撲街的例子了。削足適履真不是笑話,是每天在發生的事情。

真能做到極簡的,都是對自己的目標和使命,以及目標涉及的需求有充分認識的人。

還有一個最有煽動力的雞湯"追求極致",很多人以緊抓雞毛蒜皮的事來證明自己的極致,把自己和別人的時間都浪費在了屁事上面。那些成天喊追求極致死盯幾個文案、顏色、按鈕的人,他們只不過是因為不知道用戶為什麼選擇自己的產品,給自己找個光鮮的理由罷了。哪怕他是當紅互聯網大佬,你也可以猜到,下一步怎麼走,他已經不知所措了!又或者,他只不過放雞湯來騙你。

產品經理應該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來研究應該做什麼,至於怎麼做,那是小事。(你就沒發現很多所謂的交互問題的本質不過是決定隱藏或捨棄什麼東西嗎?做這些決定的依據才是重要的)

我覺得我們沒有資格奔跑,因為我們連看路的工作都沒做好。

把事情前前後後想周全了,比去請個大道理來當裁判強多了。


簡單

直接


1、能夠協調好資源把東西做出來才是PM的第一步。

2、痛點在於價值,而不是在於所謂更便捷的交互或者更美觀的UI。

3、流量才是大部分產品生存的基礎。

4、產品經理的身體素質比心理素質有時候更重要。


看起來傻逼的設計,也可能是不得已的妥協。


不要為了簡單而簡單,簡單是手段,但不是目的


樓上說的都是產品職業等級發展的專能道理,其實這些道理或能力可以在自己產品專研中或牛人分享中得到學習和培養。其實這些真的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產品經理打怪升級成為行業大牛,最重要的,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產品經理找工作一定要找好坑!

一個好坑對於一個產品經理的重要性相比研發技術崗要重要100倍,因為產品經理的光環與鍍金是靠其產品或坑所在的公司來襯托的,而不像研發技術崗通過實打實的編碼或架構能力來體現。如13年微信如日中天時,一個微信產品組的某產品經理就比中型互聯網公司的產品leader更有光環,出去也身價更高。

個人對好坑的定義:①所在行業很有前景,行業年增長率至少30%;②公司或所在部門很有前景,公司或部門年增長率100%+;③負責的產品當前或在未來會在行業小有名氣或讓自己有所口碑。①是確保自身能處在正確的職業賽道上;②是為了保障同行業你有不錯的薪資福利;③是為了讓你在同行業有更快的成長

2、產品經理跳槽優先大廠跳大廠!

前幾年因為剛拿到融資的創業公司比較壕,很多大廠的產品經理因為漲薪50%+(腦抽的,30%或平薪也去了)就跳去了創業公司,殊不知創業公司沒有大廠那樣一年調薪倆次的機會。如果創業公司1年沒漲薪,其實你當初為了薪資的跳槽就浪費了。而且一個創業公司的合伙人出去找工作,拿到的待遇甚至沒有一個大公司工作2-3年的人拿到的高。而且,這背後的損失,還有這些時間,你如果繼續在大廠,極有可能拿到的更高職業等級及更好的待遇。

此點,自己深有感觸,比如我離職時跟我職業等級同級別的,因為一直留在阿里,現在是產品專家等級,年package60-80W。我都不確定我現在找工作能拿到這個package。

3、大廠牛逼的產品經理不一定適合創業!

一直說產品經理就是產品的CEO,所以很多在大廠幹得不錯的產品經理,在資本舞動下,紛紛出來創業。可不知,產品能力即使再牛,在面臨錢不夠資源沒有的時候,也只能束手無策。大資本背景下,如今創業更多考驗的是商業推理及資源整合能力,而這些不一定是牛逼產品經理具備的。

這些都是個人得出的血的教訓,雖然對產品經理專業能力上無過多幫助,但是希望給產品經理一些過來人經驗,真心無償分享。


頂德叔!

產品新人謝邀~

相見恨晚可能還沒到那個境界啦,只是現在在做需求的時候感覺到市場調研灰常重要……

嗯…比如說我司要做一個問診的功能,空想了半周沒世紀效果,昨天開始去藥店、醫院跑了跑,和沒啥事的大媽大爺聊了聊,和大夫聊了聊…

啊!核心要解決的問題原來是這樣這樣啊!

甚至後面優先順序都可以從他們口裡套粗來。

自己做的調研比一些報告獲取的信息可能還要有用……


1,不為業務服務的功能都是耍流氓

2,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是如何借勢

3,產品思維和表達不僅決定了你的能力,同樣決定你的工作效率

4,能扣細節,能畫江山,都很重要


活著才是硬道理


m一下,晚上來答


慢就是快,在一個行業沉浸十年,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瀉藥。不是產品喵,是運營汪。

一直和產品大大們相愛相殺好幾年,得出了這麼幾條破道理:

1)無論產品還是運營,憑感覺說話的直接打死

天天過需求的時候嘴裡喊【我覺得就得是這樣/別人家的APP也這樣】的人,無論產品還是運營,都是極為不專業的表現。Ps.同理還有那些把所有同行APP下了一遍就喊著【你看人家也是這麼做】的人也一樣,學習不羞恥,甚至模仿抄襲也不羞恥,但是只憑感覺或者自己一點微弱的經驗就叫囂著【別人這麼做就是好】的人,真的不感到羞愧么?

2)產品優化不是只停留在功能上

產品經理大大們所說的優化,大多是依靠數據反饋(比如某功能的點擊量,用戶在某頁面上的停留時長、跳出率,或是多少人使用了這個功能,佔比是多少),簡單理解就是產品大大們希望自己帶來的優化是為了用戶使用APP方面的數據更好看,但其實還有用戶感知APP的數據一樣重要,比如某社交類產品增加新的功能,是為了讓用戶感到你這個APP和別人家妖艷的APP不一樣,是有個性的APP,這樣為自己的APP增加辨識度和用戶粘性。

3)留心那些【少部分用戶的反饋】

大部分產品大大們基本不會為了【少部分用戶的反饋】對產品做改動,因為涉及到技術、研發等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支出不能帶來同等或者等多的回報。所以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給運營挖坑,因為用戶才不管別的用戶怎麼想,用戶只關心自己爽不爽,哪怕只有一個用戶這樣做。

4)產品邏輯,產品邏輯,產品邏輯!

所有產品是完整的,獨立的閉環!不能讓用戶跑了!即使是開放性的APP,用戶體驗了一圈,最後一次的點擊或者是停留,真的是你們當初設計好的嗎?頁面上哪怕一個不相關的內容,都會導致大部分用戶流失。

5)出原型圖的時候不要天真的以為有些內容/功能可以通過後期設計增強

原型圖是產品的雛形。所有的功能、內容以及交互都應該在原型圖上完整的展現。UI只是錦上添花的工作,做原型圖時不要以【後期UI會實現某些功能】為理由偷懶,產品總監看到原型圖的時候理解是一層意思,產品經理表述的時候是另一層意思,UI設計的時候理解為其它意思,這意思你明白嗎——溝通成本太大會降低工作效率的。

6)別考慮是運營驅動產品還是技術驅動產品

講道理,在一個公司誰強勢誰就驅動產品。技術KO運營,那就是技術驅動產品;運營KO技術,那就是運營驅動產品。所以產品得比運營和技術更強勢,也要更專業、更客觀。

7)做產品更大的需求在於溝通

運營、技術、研發...甚至是上層領導,基本都不會心平氣和的提需求。所以坐下來砍對方兩刀很有必要。產品需要不斷的溝通,所以產品經理的溝通本領、邏輯思維的要求真的很高。換句人話說,情商高的產品經理是加分項。

8)以及其它,想到再說。

以上都是我瞎說的。


產品功能使用人數的三大要素:

1,入口

2,需求

3,用戶體驗

三大要素排名分先後.


產品也有他自身的無奈,尤其是老闆一句我就要這個樣的。


1. 需求文檔梳理(包括調研,撰寫,修改)的時間一定要充分。才能儘可能的把控細節性問題。只有需求做充分了,需求變更才會少,開發測試才省心,就不會人人喊砍產品經理了。

2.業務邏輯熟悉再熟悉。任何產品或衍生自現有行業標杆的產品或者來自於公司已有的業務(系統),最終目的都是輔助於業務,所以核心業務邏輯一定要清晰。可以擋掉很多人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那樣做的問題。

3.產品定位一定要清晰。這樣有各式各樣的偽需求提過來的時候,你才有「借口」去攔截或降低優先順序。

4.自己一定要放過自己。一是,問題會集中爆發。不管需求寫的多詳細,總是無法100%考慮到甚至是傳達。一旦提交開發/測試,任何問題的出現,開發測試都會脫口而出「問需求/需求不清楚/需求有問題」。一邊要哄好開發改功能,一邊還要和測試解釋為什麼不接受測試的修改建議。二是,經過上面一到一個半月的焦灼煎熬時,你會時不時懷疑自己寫需求時腦子幹啥去了,為啥沒考慮到TT。

5.協調資源把東西做出來。產品經理其實啥許可權也沒有,就靠你的各種技能凝聚,推動,引導團隊把東西做出來。這樣這個團隊才會有成就感。

6.和運營及業務部門友好相處。很多需求寫的很抓狂,進入衚衕了,和業務部門運營溝通一下,可能就是一條新路。

7.UI圖出來後一定要審視每個設計。否則後續再調整麻煩。需要重新設計圖,切圖,改動人員範圍廣。


在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能做出來的產品都能賣。不要動不動提工匠精神,除非你在某個領域真的有十幾年或幾十年的積累與沉澱。在一個後野蠻生長的時代,能做到多極致就做到多極致,用戶拋棄你只需要分分鐘。


瀉藥,不打工了。


謝邀!

1、細節就是魔鬼。

2、「如您所需」就是上帝。

長篇大論,不如一針見血,直指核心。


首先我不是產品經理,也沒接觸過此界,但是被邀了就試答一下。

琢磨好自己的需求,拿自己當人看。最終歸納出人性的需求,以讓最懶最笨的人也能理解的目標去設計產品。

人性的根本是動物性。


1,不要追求完美,要用盡量緩和的方式追求完美。

不管你用任何方式,你出去的東西一定是有很多問題的,距離你期望的水準會有很大的差別,你所要做的,不是產出一個完美的產品,而是怎麼控制產品的問題,讓它可用。

2,不要指望一開始產品就能用得很順暢,你的產品從發布的那一天,往往才是開發最緊張的開始。

3,不要意氣用事,關鍵是任何情況下自己都不要生氣。

長期生氣會致病

長期生氣會致病

長期生氣會致病

也許你現在賺的錢能治好你以後的病,但是有必要這樣嗎?

有人看就繼續寫~~~


推薦閱讀:

面對頭銜較大的技術人員不合作,作為產品該如何推進產品進度?
請教JIRA的使用經驗~如果項目是外包開發,如何更好的管理我方的需求、缺陷和項目進度?正嘗試使用JIRA進行管理,但無使用經驗。
如何備考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
產品經理怎麼管理項目進度?
軟體開發中,做產品與做項目有什麼區別?

TAG:產品經理 | 產品設計 | 產品運營 | 項目管理 | 用戶需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