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曲家的曲子是怎麼想出來的?

1.作詞還可以有文字參考

2.曲子還真的想不明白怎麼搞出來的


按照法國的現代音樂理論來看,首先要有一個藝術動機(motif),然後發展的規劃(projet),並且根據這個規劃構架曲式(structure),落實內容以及各種手法(écriture)等等。。

當然世紀創作並不需要完全遵照這個邏輯來做,這裡只是舉一個例子,如何將這些概念步驟一步步的結合起來最終變成了音樂。。。。並沒有一個嚴格固定的模式或者公式來套用。。許多概念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不是用言語性的,而是非常「音樂性」的。。這裡的「音樂性」是指的尼采,海德格爾,徳勒茲等人哲學概念里所歸納出的「音樂性」,用於表達精神與抽象的象徵意義和情感。。而不是普羅大眾覺得好聽的叮咚旋律的音樂性。。

我在寫自己的一部混合樂器的時候,就不停的思考音響效果,時值等問題,有時也會拿捏不好。。但是一旦在開頭的那些基本概念都確定了之後,曲子的樣式基本就已經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大致的形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花了很長時間差不多有半年,做文化積累,閱讀,觀摩,遊歷,等等。。。。當這些積累到了差不多的程度後,開始進行基本概念塑形,然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兩周里我就選了4個工作日,就完成了一部18分鐘的六重奏組曲。。

=====以下部分未經告知嚴禁轉載=====

2017年3月1日更

近日剛好在整理20世紀法國音樂與法國哲學之間相互影響問題的研究。。一下部分主要旨在和@圭多達萊佐 進行有關三角鐵技術如何進步以達到人鐵合一的最高境界。。

於是就有了這張圖作為成果,用以交流

(圖1)

關於回答上文列出的四個概念放在一起的圖示,用於闡述這些,我們可以把整個整體視為一個純粹的「動機」,當然關於動機也可以內部也可以進一步的深化。。動機,計劃,結構,手法實際上在作曲過程中都是不同的概念,我個人這裡認為以後可能將會成為「新四大件」。。即能包含傳統四大件的所有內容,同時也能夠去討論很多傳統四大件作曲技巧所無法涵蓋的新作曲理念。。

上圖來自於運用羅蘭巴爾特的圖示法以及語言結構主義,下圖為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Carlos Palombini教授針對《音樂素材論》第二章的研究論述,也是複述自《音樂素材論》四十年前至今比較主流的一種音樂理解理念。。從羅蘭巴爾特在哲學層面的三分聽覺法(只有下圖的123),到皮耶爾 舍費爾(Pierre Schaeffer)的在實踐應用上的四分聽覺法(加入4,理解)

法國現代音樂都認為這些不同聽覺或者說不同的精神狀態,這個關係時主觀性和客觀性,抽象性與具體性之間的雙重二元論。。。。

由此為模式參考,我做出了圖1來進行圖示結構分析了動機,計劃,曲式,手法。四個元素之間的結構關係。。相互之間也分化為四個對立特性:本體與現象,內核與外顯

動機是最基本的元素是基本成分,動機是內在的,核心的同時也是本體自成的。。因此最簡單基本的動機就足矣構成一個音樂的內容,當然我們也可以加,因此我將動機分為核心與本體的。。

計劃是表現為現象而同時也是內核式的存在,並不以外顯的樣式來表達,而它卻是能夠形成一個現象性質,在組合併且形成的現象整體中存在,表現出整個曲子的前後統一性和整體性。。

曲式是現象與外顯,表現為結構內在的分割以及變化,因此它是外顯的。。但同時曲式不能以本體而存在,更不能是獨立或是抽象的,因此只能是一個完整信息表現為現象的。。或是以內核而不顯現。。

手法則是顯現的但是手法同時也是本體的,自存的同時就擁有外表顯現出的特性,本體可以擁有獨立性和抽象性,不需要現象但同時它的存在就必定是外顯的,即表露出來了它的內容。。

至今的音樂創作應該並不是僅僅局限於動機層面就能做得到的,當然僅僅從動機出發確實是足矣完成一部樂曲的創作,但除此之外還是擁有更多的可能性的。。


卸腰。

簡單說來,創作一首樂曲,差不多只有那個「動機」或者音樂的「主題」是靠所謂的「靈感」獲得的,有了一個動機或主題以後,後面的內容,基本上全都是通過一些音樂創作的方法發展出來的。至於如何將動機和主題發展成音樂,每個作曲家可能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但是,音樂材料的展開,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一句一句「想」出來的,這樣的寫法,音樂聽起來前後沒有邏輯性和連貫性。

強調一下,這裡的「主題」,是「音樂材料的主題」,不是類似於文學作品的那種「主題」。


我在把樓上兩位大神的語言通俗化一下然後寫細一點。

我個人認為不管你是寫傳統作品還是現代作品,有幾個步驟都是繞不開的。

1.思考你的表達(除平時練習技術外)

這個是一切創作慾望的來源,因為你只有有了想要表達的東西,你才會想要去創作些什麼,從而你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音響。

2.設置一個框架

這個框架不一定指的就是曲式,但是最起碼的如何開頭,如何高潮,如何結尾這些都是要先自我設定的,就我而言我還會設想句子的一些起伏和呼吸,如何進入高潮,是通過和聲或者音響的變化,還是加入某些樂器等等。再或者就是有一些自己近段時間研究出來的新組合,想想看這些東西是否可以用進這首曲子,如何用。說白了就是得有一個大致的音樂走向。

3.讓想法變成音符(設置動機,音響)

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是作曲與其他的第一創作所不同的地方,因為音樂語言畢竟不是我們的通用語,我們是沒有辦法像文字創作那樣直接把想法用文字寫下來的,我們需要一個轉換,這個東西就像@圭多達萊佐說的,是需要一定靈感的。很多人最一開始就是卡在了這種地方,包括我也是,經常腦子裡面會有我認為完美的音響,各種連接也很順,想著得把這種東西寫下來。結果一到電腦旁邊,發現啥也寫不出來,或者寫了半天發現跟我腦子裡面想的不一樣。。。

4.運用技術完成作品

這一步其實是最艱辛複雜的,我也就不在這多說了,因為也說不完。圭多老師經常提到作曲家在創作時,是很少用到什麼靈感的。我是特別同意這句話的,但是與其說沒有用到靈感,我更覺得作曲技術的意義在於它就像是個引導者,幫助你「操控靈感」或者說「操控想法」。音樂這個東西畢竟不是數學,不是我們用A*2+3就會等於Eb,我們在創作時,說到底還是在運用腦袋裡面的想法,只不過區別於非專業的人來說,我們不會讓自己的「靈感」進入死胡同,而是一直處在一個遊刃有餘的位置。這樣,就可以保證「想法永遠不會枯竭」了。

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祝好!


推薦閱讀:

林夕填詞的全部歌曲有哪些?
如何評價 Pitchfork 2017 年的年度 50 佳專輯?
怎麼進一步提高小提琴水平?
如何評價朴樹2017年4月30日推出的新專輯《獵戶星座》?
如何評價王若琳2016年5月的專輯《火腿》?

TAG:音樂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