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數學建模是如何反作弊的?

數學建模的幾天內考生可以自由進出考場,很好奇怎麼防止考生與非考生之間討論建模,甚至找人捉刀的行為


數學建模競賽的作弊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人想各種辦法進行遏制,儘管永遠不能徹底杜絕各種作弊現象,但是畢竟能盡量保持數學建模競賽的公平性。總之一句話:抵製作弊,永遠在路上。

廣義上數學建模的作弊分為四種:一、抱大腿;二、尋求隊外人員指導;三、論文抄襲;四、論文代寫代做。

首先說第一種,抱大腿。其實嚴格來講這種情況並不能算作弊,但是抱大腿畢竟可以使一些水平低下的人獲取短期利益,容易產生不公平,儘管不違規,但打醬油者的存在對隊伍本身也是一種摧殘。預防措施:與跟自己水平相當的人組隊。

然後說第二種,競賽期間與隊外人員交流,這是數學建模競賽中最為普遍的現象。按照規定,指導老師是不能在比賽期間指導隊伍的。但大多數學校並不遵守這一規則,指導老師往往參與其中,儘管參與程度有所不同,但或多或少影響了公平性,都是要抵制的。其實,在大多數高水平院校,指導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幾乎為0,最終看的還是自己的水平。但是一些水平相對較低的學校,基本上是一個老師指導一個隊,老師做的有時候甚至比學生都多。

其次是第三種,論文抄襲現象由來已久,也是最原始的作弊現象之一,但是近幾年國賽成功地利用論文查重技術將此類論文拒之門外。

最後是第四種,論文代寫是很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作為長期混跡數模圈的我,對於那些代做的水平真的不敢恭維,很多自己都沒拿過什麼獎,就去代做,有的人完全是騙錢的,根本不會給你認真寫論文。因此,考自己的水平拿獎才是王道。

無論國賽還是美賽,在提交論文時都要提交一份簽名的保證書,確定遵守比賽規則。儘管這份保障十分無力,但在道德上也是有一定約束力的。近幾年,國賽在防止作弊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論文查重防止了過分摘抄文獻和相互抄襲;論文答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遏制論文代寫;提交論文源代碼,可以防止論文結果造假。儘管還是有一些漏洞可鑽,但整體已經比較規範。相比而言,美賽就比較自由開放,儘管也明確反對作弊,但估計是出於成本考慮,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措施。最後,我想說兩個比賽,一個是登峰杯的中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決賽),另一個是SAS中國高校數據分析大賽(初賽和決賽)。這兩個比賽,都是在固定機房參賽,有監考老師,其中SAS大賽還斷掉互聯網,能夠展示真正的學生水平。

對於數學建模競賽,完全把學生限制在機房參賽肯定失去了原本的本質。但我覺得也可以做成兩輪賽制。初賽仍採用通訊競賽,選拔決賽隊伍。決賽採用封閉賽事,大家公平地再比一次,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數學建模獎項的含金量,降低偶然性。


謝邀~

1.和數學中國這類論壇進行合作,監控上面的言論;

2.引入查重系統,重複率高直接取消成績;

3.答辯時採用心理戰,讓不是自己寫的虛心

然而,千防萬防,就是防不住某寶上的代寫,以及找熟人代寫。感覺還是要走滙豐杯這條封閉式競賽道路才有可能杜絕。

再多嘴說一點,國內部分大學生誠信的確堪憂,應該要用重典才行。不止國賽,美國賽現在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人家美國賽是不會防這麼多的,因為美國本土誠信環境相對好些,但是來到中囯特殊的國情也出現了許多亂象……


多大事呀。。

————————

建模比賽是個很好的體驗,

認真做也能有很多收穫,遠大於比賽本身。

現在因為作弊得到的未來也必將慢慢失去。

————————

利益相關:

美賽/深圳杯/清華校內賽

覺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幾個比賽的結果毫無關係,在簡歷上也不是重要的部分。

但是在建模比賽裡面的有形無形的收穫對我構成核心競爭力幫助極大。

————————

第一次玩LaTeX,第一次接觸聚類,第一次把自己設計的演算法用到除了本領域之外的地方。

一天寫50幾頁垃圾英語,出很多還挺好看的圖,把故事說明白。

第一次在學校里通宵熬到早上7點出校門列印論文,

緊接著還去上了早上第一節的實分析。

幾個好朋友互相甩鍋(/▽╲)

真是很有意思。


道德


並不刻意反作弊,不過如果你願意把你們思路分享,弄不好整個片區都是用相類似的方法做的,如果你是評卷老師,還願意在一堆類似的方法中給個獎么。另外剛才只是說並不「刻意」反作弊,如果有大片雷同,以及抄襲的,還是會揪出來,每年都有通報的。


剛剛才發現,我根本文不對題,題主抱歉了。

---

謝邀。我粗淺理解,要反作弊必須先知道作弊是什麼。對於有既定答案的選擇題考卷,答案的序列是一樣的。這時光從單一問卷答題狀況是做不出來的,因為沒有差異。老師是怎麼抓作弊的?看歷史記錄,學霸繼續學霸,似乎合理,學霸突然變學渣,可能有各種因素,與本題無關暫不深究,學渣突然在某次考試變學霸,可能事出有因,於是就可以出現各種分析:

- 地理區域分析:類似的答案序列是不是也出現在附近的答卷上?如果有,相關性如何、能不能辨識出因為故意或過失而出現的差異(擾動)?甚至是集體性的相似?即同時考慮有一個同源而無區域限制的答案源頭。

- 學習歷程分析:考卷必然針對某些特定的知識點,對於這些知識點,這個人的歷來表現如何?嗣後的表現又是如何?考卷考的是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理解不會瞬間出現,又瞬間消失,因此,瞬間聰慧很可能代表的是,這個理解不是來自於本人而是外力。

對於詮釋型的考卷就更簡單了,現在各種文本分析工具如SVC等,已經大量實現。板上很多專家,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7年美賽B題?
如何評論2015年高教杯數學建模A題?
2017數學建模A題思路?
如何讓很多很多的質數排列成一個順時針螺旋形的圖案?

TAG: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