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不是一個騙局?為什麼?
國學是不是一個騙局?為什麼?
國學騙子的鍋,
不該讓國學來背。文化糟粕的鍋,不該讓文化精華來背。誤解優秀文化的鍋,
不該讓優秀文化來背。不要讓「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悲劇,
在優秀文化的傳承上繼續蔓延,正如不能因為部分化工品會污染環境,而否定科技發展一樣。如果崇尚科技的現代人,連這種基本的理性都喪失,那真的是打了科學精神的臉。不要以科學之名,行非科學之實。吃國學飯的人們啊,
能不能多給國學長長臉?不要再拿國學裡的糟粕出來現,不要再打著國學的旗號出來騙。PS:
國學是個新概念,歷史上並沒有這個概念。
作為一個新概念,國學也沒有無爭議的定義。
現在一般人理解的國學,就是個大雜燴的概念。
鑒於問題本身的粗淺性,這個答案就不作學理細究,權且對應著大雜燴的概念來討論。
要作學理細究的朋友,還請自開答案。
謝邀。
一開始沒明白題主是什麼意思,後來看到有教育培訓的標註才大致明白一點。如果是國學班招生說學了國學有如何如何的好處,那一定是欺騙無疑!從用的角度來說,自清末廢科舉之後,100多年的中國現代化過程和國學沒什麼關係,也就是說,這一百多年的滄桑劇變,國學連議論都談不上,對現代中國沒有參與的經驗,更沒有做過分析研究的工作,回答不了中國現在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中國未來又會向哪去?!這個核心問題回答不了,說國學在未來的競爭中如何如何的有用的要麼是明知其沒用而忽悠,這就是欺騙;要麼是讀書讀的已經看不清現實,只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跟著這樣的人又能學成什麼?!但要說國學一點用都沒有,這當然也過於絕對,國學在如下方面還有點用:1、腹有詩書氣自華,陶冶下情操很不錯;2、中國4000年的文明史可知興替、可明根腳,看問題會稍有點深度;3、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智謀或乾脆點就是權謀,明了人性、掌控或駕馭下屬;4、出口成章、實在不行了做個談資也是不錯的。(我尊的是儒學,以下只說儒學,其它的國學是否有我不知道)
但如果以實用的想法來看儒學,則儒學必死無疑。儒學真正有價值的就在於其無用之用:撫慰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求得一個安身立命之本,讓我們能平心靜氣的直面這壓力巨大的人生!什麼是國學?這東西一百多年了都沒個定義。
這概念是章太炎從日本帶回的概念,借鑒日本的「國學」,這詞在中國只有國子監的意思。就是章自己也後來也將國學改成了國粹,發現國粹不妥,改成了國故。
問題就來了,啥是國學?就是因為沒概念,就出現了一堆吃國學飯的騙子……
如果是單純學儒家經典,像我小時用的是康熙版古文觀止的影印本當的識字教材,這樣還好,最起碼學完之後知道不少故事,還會寫不少生字。就怕現在這樣,拿儒學當宗教來傳,學一些糟粕。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 ,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 ,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文出鄧實先生《國學講習記》(1905)如果存在即合理,固有其糟粕,是什麼讓有些人恐懼到否定它呢。大抵只是因為未曾真正了解所以輕視 而已。國學不是一個騙局,一個綜合了很多文化內容的概念不能夠稱為騙局。
騙局,終究還是由人來完成,由人來參與。
我贊同前面答主的一段話:
國學騙子的鍋,
不該讓國學來背。
文化糟粕的鍋,
不該讓文化精華來背。
誤解優秀文化的鍋,
不該讓優秀文化來背。
另外加點補充,就像最近的熱點 「女德班」,實際上很多的國學騙局是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組織策划下,做出的洗腦班和吸錢班。
我國的教育水平差別極大,價值觀也非常龐雜,畢竟有這麼多人口在這裡,這就造成了什麼樣的理論都能找到支持者和養料。可是一些非常低劣的斂財局為什麼能夠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借著國學這面大旗很能唬人,一方面是有不為外人道的利益輸送。
例如某公司去年請來了某本地文化公司的某老師來進行企業培訓,老師一身唐裝,戴小圓鏡,持一串紫檀佛珠,手指上幾個金燦燦的大金戒指,講了兩個小時的國學思想課,據說可以獲得內心的寧靜和奮鬥的啟發,其內容就是照本宣科,基本把《道德經》和《金剛經》的白話翻譯念一遍,而且對公司里漂亮的白領妹子特別欣賞。
這文化培訓一個月五場,中層以上人員必須到會,兩三個小時下來,聽課者抓耳撓腮,紛紛去洗手間,講課者念完以後跟妹子們握手,然後拎包走人。這樣的國學培訓有什麼意義?意義就在於這場培訓,一共收費二十幾萬人民幣,先款後講課。
這家文化公司是如何獲得這個輕鬆賺錢的訂單呢?因為某公司正在謀求新三板上市,同時在新建一座公司行政樓,這時,由某位當地主管官員提議,推薦了這家文化公司的國學課。
還有另外一種。
很多看似帶有公益性質的文化活動,包括包裝的有點現代的茶會,咖啡講座,文化沙龍,人文交流啊什麼的,特別是一些街道辦參與,公益組織參與的,面向普通民眾和學生國學分享會,(還見過某社區勞務工國學分享會的橫幅,呵呵)其實後面都有出錢的和賺錢的兩方。
出錢的是為了完成社會工作的任務或者說是教育政績,你細看,一定有與會者拍照和內容滿意度調查表。如果出錢的是出於工作嚴謹和本意善良,那麼多半會真講一些優秀的文化內容,至少也能讓與會者感到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如果出錢的只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和成績,來向上面報銷更多的經費和資本,那這種國學內容可想而知。甚至還會應他們某一方面的需求,刻意宣講文化中的糟粕和洗腦內容,畢竟公開講課內容是很敏感的,建國後動物不能成精就是一個例子。
賺錢的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講師和組織了,在我國,為了規範,很多講師和組織要考證才能上崗運營,至於考證的內容和費用,那也是另一個大生意了。
所以,國學不是騙局,你看見了不少疑似騙局,只是你不明白裡面的套路。
至於心甘情願進去這種局的,不是傻就是壞而已
剛寫的公眾號文章,供參考。嘮嗑(十二)什麼是國學和漢學?
2016-12-16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
友:老師,我是國學的愛好者。但別人問我什麼是國學時,我卻不知該怎麼回答,您認為應該怎樣定義「國學」兩個字呢?我:國學,顧名思義就是中國的學問或我國的學問。在古代,國學指的是國家辦的學府,如國子監、太學、南唐的「白鹿洞國學」等等。「國學」二字的提出,根源在於二十世紀初的西學東漸,目的是區別於「西學」。國學應該包含中國的全部學術思想和文化。
友:我之所以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主要因為現在學術界好像為定義「國學」爭論得很厲害,也不知道哪個學者說得對。
我:這個爭論是很無聊的。問題很簡單,把國學理解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就可以了。最狹義的國學就是經史子集四部,以經學為首。現在一般人理解的國學往往指的是易經內經、諸子百家、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中國禪宗、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等,這樣理解還是狹隘了一點。嚴格地說,真正的國學還應該包括中國從古到今的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風水算命、風俗習慣等等。季羨林先生提出的「大國學」的概念還是有見地的。
其實,早在東漢,中國古人就對學問進行了分類。如《漢書·藝文志》就談到了學問的分類,它包括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這是大六藝。還有所謂的禮、樂、射、御、書、術小六藝。第二部分是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法、名、陰陽、農家、縱橫、小說等等。 第三部分是詩賦。第四部分是兵書。第五部分是術數,包括卜筮算命的《周易》。第六部分是方技。如房中術、醫術等等。民國的章太炎則把國學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友:您說的經史子集,我看到不同的分類,您認為它們是怎麼分類的?各指的是那些書呢?
我:經、史、子、集是一種圖書分類法。這些書太多了,一輩子也研究不完。除了幾本經典,其他的大概齊讀了一下就行了。我讀了不少書,但大部分都是泛讀,我個人的觀點如下:
「經」主要有:《周易》、《尚書》、《禮記》、《孝經》、《道德經》、《莊子》、《詩經》、《論語》、《孟子》、《六祖壇經》等等;
「史」主要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山海經》、《戰國策》等等;
「子」主要有:《墨子》、《列子》、《孫子》、《荀子》、《韓非子》、《管子》、《抱朴子》、《公孫龍子》、《大學》、《中庸》等等。
「集」主要有:《楚辭》、《全唐詩》、《全宋詞》、《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等等。
有的分類法把《道德經》、《孟子》、《莊子》等放在「子」里。我看這是帶有傾向性的,因為歷史主要是儒家編的。不過,這個事無需太較真兒。
友:嗯,謝謝老師。另外,漢學就是國學嗎?
我:不是,提起漢學,這又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漢學是指明末清初研究與中國漢民族有關的經史、名物、訓詁考據之學。它以經學為中心,涉及小學、音韻、史學、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等等。
從域外的角度,漢學也稱中國學,是指中國以外的學者對有關中國文化的各方面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如美國漢學、歐洲漢學、東亞漢學等等。也可分為三大板塊:周邊國家的漢學、俄羅斯漢學和西方漢學。
上面所述側重於學術研究層面。如果從詞意上看,我認為也可以把漢學理解為漢民族之學,包括漢民族各方面的文化和民間風俗習慣。與「漢學」相比,「國學」則更為寬泛,它應該包括中國各民族的文化和風俗。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國學已經退化為義理考據辭章的漢學,專註於註疏、小學類等研究。民國延續了清朝的風氣,也喜歡搞這一套,這實際已經背離了學問的根本。
友:註疏我知道就是注釋,小學類指的是什麼呢?
我:不好意思,給你提個醒,註疏不是注釋,注和疏是兩個意思。「注」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解等;「疏」又是對注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等。註疏主要是對經典的文字、語意、讀音、語法、名物等進行辨別說明。孔孟之後,王陽明痛斥的後儒出於無知和私慾,對儒家經典進行了胡亂註疏,導致孔孟學問面目全非。
我雖然不喜歡郭沫若,但他在《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讚》中有段話說的卻是很有見地的,他說:「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過後代註疏的凸凹鏡後是已經歪變了的。於是崇信儒家、崇信孔子的人只是崇信的一個歪斜了的影象。」。你可能不了解,郭沫若這個人是很好玩的,他對杜甫和曹植不以為然,卻對王陽明佩服的五體投地,而他本人缺的恰恰是王陽明的骨氣和致良知的功夫。
小學類屬「經」部,指的是訓詁、字書、韻書。西漢時指文字學,唐宋以後又稱字學。即字形、字音、字義的研究。
友:註疏原來是這個意思啊,慚愧慚愧。謝謝老師的及時提醒,不然早晚出洋相。
我:沒事,這個知不知道不重要,也屬於小學類,屬於一些沒用的知識。你看,被你這一問,我說了一大堆詞語解說,也變成訓詁考證、小學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了。這樣吧,如果讓我來定義什麼是國學,那就換個角度,定義為宇宙人生之學、安身立命之學、悟道之學、為己之學、上達之學、本體之學、快樂之學、成人之學、成聖成佛之學。一句話就是:獨樂樂進而眾樂樂之學。
友:哈哈,還是您的定義的明確,直通本質和目的。我個人更願意把國學理解為哲學。
我:無所謂了。不要在名詞上折騰,你又不是國學教授或研究員什麼的,研究這些名詞幹什麼?那些研究訓詁考證名詞辨析的專家學者無非是靠這玩意兒混口飯吃,搞了一輩子的研究不過是一腦子的知識,學問入不了心有什麼用?你要把學問的根子找到,然後一路修行下去,入了自己的心,把自己修得無憂無慮,自由快樂,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坎坷不動心,那才是真正的做學問。
友:我知道了。就哲學而言,您認為東西方有什麼區別?
我:區別主要在於,東方哲學接地氣,談的是宇宙人生的學問。它可操作,可運用,可實證。它不是純粹地玩邏輯思辨等大腦理論,而是強調領悟的心靈學問,所以它是究竟的。儒家的下學可用於日常的做人做事,修身養性;儒釋道的上達學問可以讓人覺悟解脫,獲得心靈的自由和本體之樂。下學是為了上達,可惜歷史上的學者大部分都是下學,不懂上達,今天尤其如此。西方哲學除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叔本華、尼采等人外,其他的哲學家更側重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邏輯學和詞語學。學了也是「為人之學」,除了分析現象世界東西和言辭辨析,其他沒什麼用。
友:謝謝老師,真是受益匪淺啊,耽擱您的時間了。
我:不客氣,我是閑人,有的是時間。
首先,我教孩子古詩詞。
其次,我不認為有一門科目叫國學。想學書法,學古詩詞,學民樂,學茶藝,學國畫……都很好,不說有用,但至少會讓你未來有許多樂趣。然而國學是什麼呢?
大雜燴倒也鮮美,可是混入不新鮮的食材,是會吃壞肚子的。培訓機構的國學,你去看看那些老師就知道了。國學裡面那些項目本身沒問題。
但是被集合起來命名成國學的這個過程,問題很大。無非就是專門挑一些只有咱們才有的東西,理所當然地不會輸給別國啦。只有一個運動員,所以單方面宣布「我是冠軍」。而為了這個去送錢的人,是多麼缺乏自信,才需要找一個這樣的項目來證明自己。更諷刺的是,還可能學不好。btw:那些靠國學掙錢的人,都是聰明人,我很敬佩他們。國學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知識的總稱。裡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別把國學當成萬能的。
作為一個業餘醫學愛好者,我只知道,中醫屬於國學,但很難普及。我也只能談論這一個方面,事實上我並不想討論【國學】的具體概念。但我知道,中醫學肯定是國學的一部分。別的不說,光是經絡理論的架構,這麼多年來無數學者高手都沒搞明白,從學術角度上就根本上就沒有立住腳,很難在世界上尋求話語權——儘管說無數人的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它確實有效。然而學術專業是需要理論架構的,而不是泛泛的直覺經驗就能替代的東西。就如同沒有牛頓就沒有經典力學的誕生一樣,我們的中醫學——或者說寬泛一點,國學,需要一些擁有世界水平和眼光的大師來進行深入淺出的傳播,這樣才能讓它真正的走入生活,與現代世界接軌。但我始終相信一點,中醫學是有效的、有價值的、值得部分有志之士窮盡一生去研究的東西。同理。絕大多數能流傳幾千年下來的國學,絕不是騙局。
一聽到這種問題友善度就歸零。我反正是個沒素質沒文化的粗人,不代表任何其他人。以下正文:來聽一次國學專業的課吧,我們講古文字的音韻訓詁,教經傳註疏的讀法和源流,思考人性的本質和社會的組織形式,了解古人為了解釋一切所做的思考和努力。每當我認真學習刻苦背誦,卻聽人說國學就是跪拜就是裹腳就是三從四德就是不上學去讀私塾的時候那種心情誰能懂。國學當然不是騙局,希望那些打著國學旗號騙人的人趁早死絕,希望那些聽人說國學你就當國學來信不懂自己判斷瞎傳播的智障趁早死絕,希望你們就像審視朋友圈的偽科學一樣,面對開口閉口經史的騙子先問問他十三經都是誰注誰疏,面對打著周易旗號算命的先問問他64卦順序或者隨便抽一卦讓他三秒之內尋世定宮,面對打著道家旗號賣葯的先問問他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是道德經哪一章,如果他回答出來了就告訴他這是後人改版的原文應該是絕智棄辯。這種基本常識都做不到卻出來行騙的大有人在,賭的就是普羅大眾比他們更沒常識更智障卻不願意多查資料多了解,寧可啥也不懂就跟風迷信或者跟風黑。
首先我想知道它騙你什麼了?多學點知識有什麼不好?你情我願的事怎麼就成「騙」了?
國學就是一門生意。
把中國上千年文化中的糟粕拿出來包裝一下賣。
偏偏中國人口基數大,無知的家長太多,非要趕著去給他們送錢,人家不收白不收啊。
這才是真正的智商稅。國學:包羅萬象,只要是出自華夏大地的學問知識,都稱為國學!
一個人如果能專精一門,學以致用,已經很了不得了,更別說有些家族用幾代人來鑽研深究,著書立作……
將來一定會出來一群有志之士來繼承發揚國學的,大浪淘沙,沉澱下來的才是金子!謝邀國學不是,利用國學騙錢的是。尤其是現在某些孔子學校,跟傳銷一樣……
我覺得那種一個班好幾十人,看不出老師水平,以哄小孩為主的「國學班」只能用謀財害命來形容。往往講的是弟子規和二十四孝這種坑害小孩的爛東西,令人作嘔
是啊
以國家來劃分「知識「,你不覺得很奇葩么全世界都像這樣的話
什麼瑞典國學 瑞士國學 西班牙國學 巴西國學 坦尚尼亞國學 烏拉圭國學··那可真是有得學了可悲的是我一個大學同學,還是班上團支書,現在天天在同學群鼓吹什麼快樂讀經,培養什麼國學大師,一探究,才發現她參股了一個國學堂。這些人面獸心,毀人不倦,打著聖賢的旗號行騙摧花之人,其心可誅!
我不知道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國學,中華文化絕對有獨特價值。
生活中接觸的一些打著國學旗號的有騙子或為目的故意曲解,或斷章取義,或空洞不知所云……如陳大惠,凈空法師講的一些所謂國學,也有朋友圈,遊走講習班一些所謂國學。國學本身是中華文明得以流傳的精神支柱,是客觀存在的。儒家是主流,佛道是支流,是幾十代人薪火相傳的結果。國學氛圍濃厚的古代,既產生過名垂千古的君子,也產生過萬人唾罵的小人,國學在培養人上,也不是萬能的,但是在善惡人性的鬥爭中,天下為公,兼濟天下,獨善其身,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正是國學的精髓。當然,宣揚國學的人水平有差別,在傳播中會產生很多誤差,這不是國學的問題。當然宣揚國學的人也需要掙錢和生存。我們相信宣揚國學的人初衷是不錯的。如果要想學習原滋原味的國學,自己可以從《論語》入門,避開所有注釋,熟讀幾十遍原文,不去強求理解,就能粗懂些國學。國學是相對於西學而言,是一個精密龐大高深的系統,也是中國魅力的秘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