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闇の彼方へ》的旋律與和聲進行?

從頭聽到尾,根本把握不住……和聲預判完全做不到,旋律走向也很奇怪。

但是很好聽,求解釋?附音樂,吉他譜在題干,鋼琴譜放在我的回答里。

視頻封面rewrite ed 【闇の彼方へ】視頻


謝邀~

這種問題我其實挺避免在網上聊的...因為沒法直接談,聊起來會很費勁...不過鑒於塚越雄一朗是我很喜歡的作曲家,這個問題也像我的提問風格,我選幾個點吧XD

注1. 我聽的是這個版本~土豆鏈接如下

視頻封面【VietSub_EngSub】 Yami no kanata e (闇の彼方へ) ~ Mizutani Runa_水谷瑠奈 『Rewr視頻

注2. 和弦標記學得不好,難免會出錯,如果不方便的話我打譜發上來~

比如人聲出來的前兩秒,一般比較流行的連接方式是Dmaj-C#min-Bmin7,但這裡用了Dmaj-F#7/A#-Bmin7,因此本來很平滑的級進變成了對比較大的大三度下行(聽感上是減四度),然後再轉回去...功能完全沒受到影響,然而聽感上會出現比較突然的轉變~

11-33秒的人聲旋律總共有6句,前三句好理解,就是Bmin7一路正常發揮,最後到了五級上的F#min7,突變的地方在於F#min7平移到了Emin7,再五度圈跑到A7-Dmin7。這一大段最後的效果就是Bmin7-Dmin7...晚期浪漫裡面會有這樣的效果,原理就是小三和弦小三度平移(Cm-Ebm-F#m-Am),聽感上會有奇怪的陰森效果,題主可以在鍵盤上試試~

還有一招我也挺喜歡用的,大概是1.28-1.33附近,旋律是(F#-B-B~F#-B-C#),和聲是G#min7,典型的推向高潮的手法,一般來說就直接旋律接D,和聲接Bmin7了...這裡旋律接了C,和聲接了Amin7,也就是把高潮下移了一個大二度(旋律從D降到了C)...我個人覺得這種用法有種唱不上去的蒼白感XD...要是有其他曲子有這種推動手法,你也可以下移一個大二度試試~

然後有一些常見和聲也能感覺出作者是細心挑過進行的,比如34秒開始:Bmin7-Emaj-Amaj7-D7(Dmaj7)-Gmaj7(G#m7/b5)-C#7-F#maj(F#min)...沒有括弧的是原曲用的和弦,括弧裡面的是我自己列出的、同樣可行的和弦,歡迎試和聲~

再然後值得一提的就是作者的調式使用...聽眾最耳熟能詳的調式就是大小調,因此用一些其他調式就有可能會有陌生感~比如最開頭的1-6秒,鋼琴部分可以算有F# dorian的特色,稍微強調了升六音(D#)的效果,以及50-56秒的sax部分,主音可以算是C#,然後從屬回到主,而sax吹的是聽感較為「異國」,比較暗淡的C# Phrygian,你會注意到減二級(D)在這裡的微妙效果~

不知不覺就碼了好久...就先打住啦,我現在是覺得日本人很喜歡搞這套,可能算是「雖然我還在寫流行,但我的流行跟口水流行還是不同的」這種情懷吧(笑),手法主要可以歸納成兩方面,一個是如何寫出聽眾預料之外的進行,另一個是如何寫出聽眾感到陌生的色彩~


瀉藥

開頭E7sus4連用3小節看譜的時候就覺得不對勁,一聽,果然有端倪,這裡應該是用了某種中古調式,是我的弱項,無法自信地分析,見諒。

後面一堆7和弦就稍微能解釋一下了,基本就是2-5-1-4-7-3-6等等,轉個調繼續2514.。。 。再後面又開始高端起來了。容我偷懶就說這麼點吧,有空認真再聽一下,再續更。這歌有參考價值,真心瀉藥。也期待其他人的分析


謝邀。

@半璧 說的差不多了。

另外個人不喜歡去「理解」和聲進行,知道了覺得好聽就記下來用,不好聽或者用起來很麻煩沒太大熱愛不會去「理解」。


謝邀 先佔個坑。我一眼看過去覺得就是2—5—1—4—5—3—6—2—5—1的變體。感覺是把有的根音當作轉位和弦來看就能分析得通一些了

時間太晚了。改天聽著音頻分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歌手迪瑪希(dimash)?
怎樣評價蘇運瑩成為我是歌手踢館歌手?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問題還有救嗎?

TAG:音樂 | 作曲 | 編曲 | Galgame | 和聲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