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衛計委的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擴大到全人群?


衛計委(當年叫衛生部)曾經要求全國醫院床護比達到1:0.4,即每5張病房床位,配置2名正式護士。

36年過去了,

咱都從幾百床位的醫院發展成兩千多床位的醫院了

稍微核心一點的城市兩三千床位的醫院遍地走了

某地都誕生一萬床位的醫院了

床護比依然沒有達到衛生部36年前的計劃。

傳說衛計委的記憶只有七秒,它發布過那些法案它自己也記不得了,所以它在這水深火熱的世界裡活得很快樂。


本來今天在地鐵上刷知乎,看到這問題也沒怎麼留心,不想,一到小區樓下就發現這個。

(大晚上的,光線有點差,應該看的見)

後來想了想,倒覺得不用像樓上各位答主想的那麼悲觀。我們醫務人員一直倡導分級就診制度,減輕三甲醫院壓力,至少現在衛計委已經開始實行了。

雖然前途尚不可確定,但這第一步總算開始走出去了,也總比我們天天打打嘴炮訴苦說國家不作為好。雖然怎麼個走法、要花的時間、以及他的走勢、所能遇到的問題尚不明朗,但能把這步走出來,也算是一個很大的跨步了,後面的東西就得看他們怎麼去搞了,大家也不妨靜觀,給點信心。

就我所在的坐標上海來看,這邊的社區醫院已經逐漸步向成熟,第一批規培結束的人已經能在崗位勝任。較幾年前比,社區醫院的總體數量以及在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大幅度增多,這就慢慢保證了小病在社區看的需求。

(前段時間有個社區醫院的醫生來我們這進修,和他聊了會,問到他這個問題,他也說到現在社區醫院的病人確實比以前多了很多,而且過來就診的病人病情也開始多樣化了。這點也證實了上訴觀點)

當然了,北上廣畢竟是幾個新政策的最先試行點,而且因為經濟發達原因,很多東西在這幾個地方是會做的比其他地方完善的。其他地區確實要慢很多,但不都在慢慢試行了嗎?通過增加社區醫院,增加全科醫生規培人員,現在又出家庭醫生簽約的新政策,也許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想長遠一點,等這一批鋪墊花個十多年時間在大部分地區都鋪好後,情況倒也蠻樂觀的。

中國當年醫學政策沒弄好,弄下一身垢面,積毒甚深,現在不管什麼政策,短期內確實難以看到效果的,而且路走的極為曲折。但大家拋開醫患關係這層東西不談,不難發現和10年前比很多東西已經有很大改善了。只是網路的一個放大效應讓很多醫生多了不少絕望,也讓很多患者添了不少戾氣,把原本一些好的東西都給埋沒了。

你們有時間去和你們的老主任聊聊天,他們是過來人,經歷的多,看的也比我們通透多了,能給我們不少不曾想到的東西。還有,有機會也不妨和社區醫院的醫生多接觸下,他們承擔著最基本的民生醫療,有很多東西也是三甲醫院的醫生看不到的。

我們畢竟都年輕,看的不夠長遠,而且很多變革都是以犧牲我們醫務人員的利益為代價的,而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上去想問題的,對衛計委怨恨是必須的事(我時刻惦記著哪裡可以去買炸藥包),因此很多事情有偏見也屬正常。


你要是說你兩年之後想有個孩子,你可能現在就得開始找隊友。

但是你要是想六個月後孩子生出來,那你應該就已經懷孕了。

如果你想2020年實現家庭醫師的普及,那麼這些人應該在2019年的七月畢業,考完職業醫並且簽約。

那麼這些人應該在2014年入學。

現在是2016年。

希望衛計委的人牢記一句話

否則就會


就是劃片包乾的全科醫生,你們都想的高大上了。以後你們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就是你們的簽約家庭醫生,一人負責1500人左右。城裡是社區服務站,農村是村醫,資源缺口不是太大的問題。


最近正好在研究相關問題,回答一下。

在我看來這個制度很好啊。

它可以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患者

1.我明明只是看個感冒,為什麼醫生還要花這麼多錢做檢查?

你去的是三甲醫院,是各地方最上級醫院。所以無論大病小病都是有一套標準流程要走的。因為即使某些致死性疾病已開始的癥狀也是感冒癥狀,所以我必須一個一個排除因為我是三甲醫院我必須承擔上級醫院的責任。但是如果你去基層醫院,可以大大節省你普通感冒的看病時間和花費,因為他們已開始就是定位於看普通感冒的,當有明顯不同於感冒的癥狀時再轉診到三甲醫院不就可以了么?你讓一個稍微訓練過的基層醫生判斷總比你自己判斷好吧?

一句話,基層醫院和三甲醫院對於感冒發燒這種癥狀的看法是兩個世界。

2.我為啥花了四個小時排隊,醫生只對我說四分鐘?

這個事情也可以解決啊,上門服務的家庭醫生完全可以做到一邊量血壓血糖陪聊家常一遍給出基本健康建議的地步,遇到家庭醫生不會的問題,也可以讓家庭醫生去聯繫三甲醫院醫生統一作答呀~你說人家三甲一個博士沒事陪你閑聊半個小時,你是不是覺得浪費呢?讓高水平人才來進行疑難雜症的診斷,讓基層應用型人才提供初步診斷和健康建議。

基層醫院醫生

3.基層醫生收入低?

國家政策應該是有按照簽約人數來付費的規定,那麼就是明顯多干多拿。這就大大加大了基層醫生的積極性並且可以提高其收入。將一些小病小痛的疾病的收入從巨型三甲醫院轉移到各個社區,讓社區醫生重新發現他們的價值。

三甲醫院醫生

4.能讓一個正規醫學院校畢業的醫生幫你問初步病史,總比你自己直接問一個大媽大爺好吧?講真三甲醫院這些天之驕子們可能對於病史的了解掌控能力可能並不如一個天天和大爺大媽一起買菜的基層醫生。同時三甲醫院的醫生可以從平凡的小病中解脫出來,專註於疑難雜症。

這個政策是已經接受過國外經驗檢測過的頂頂大名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

我不知道上面有些答案為啥這麼憤怒和不屑?

我最近在研究這方面的一些材料。

發現騰訊、阿里、春雨等一些列企業在這個政策公布前一個月左右集中開始布局互聯網醫療的各種相關平台。我相信這些公司早就知道衛計委的這個政策了。

所以知乎er,有沒有發現商機?

最後一句話。

政策是好政策,關鍵看錢,看執行力。

利益相關:

野雞大學醫學院小醫生


還沒醒啊?


隔壁張三開賓士是因為他有錢,他有錢不是因為他開賓士。


這事得問衛計委幾個問題。

1、你確定有足夠的GP去和你簽約?人手不夠的話,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一個人簽一千多甚至幾千人的,有卵用?

2、你確定簽約的人都能達到GP要求必須達到的水平?怎麼知道?有什麼測試可以證明下?水平不到的話簽個頭啊。

3、你說那我自己培養自己來,好,你培養的人呢人呢人呢?2020年能畢業上崗?能下基層?能去農村?

每則通知,都是一條冷笑話。


樂觀看待吧,我覺得還是穩步前進的。

規培制度可以保證以後在社區工作的醫生也是在三甲醫院混過的,見識顯然比起以前畢業後直接在社區工作的好很多。

醫保定點規定必須先在一家社區醫院定點,才能在三甲醫院定點。其實就是保證你在社區醫院簽約了。

總體來說,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衛計委也不容易的,別老是罵他們。

奧巴馬搞個醫療改革,一樣被罵的要死。

我覺得衛計委乾的不錯啦!


^o^簡單來說就是把你們小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提高利用率啦!

不要以為是美劇那種一個電話醫生上門。是讓您有病先去社區醫院看,看不好再向上級醫院轉診。

這是正常流程,千萬別砍社區醫生,說起來人家住這小區好歹也是個鄰居。。。砍壞了大家都沒得用了。。。


感覺和我沒啥關係啊,該咋咋地唄


瀉藥

覺得我國餵雞委的趙老爺們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解決工作時間過長和待遇過低的問題,都是白扯。


真以為社區醫院跟三甲一樣忙的要死要活的?

嘲諷個政策你們能不能先用你們的雙眼去了解一下?

我不是說別的,我的意思就是嘲諷這個政策的人腦子裡面全是坑

幫三甲醫院減輕負擔,幫患者謀福利,給社區醫院一些相應的地位。這種政策哪裡不好了?

不就是你們夢想的醫療覆蓋么?

這條政策不就是讓很多不了解的人趕緊去享受這條福利么!

——————————————————————————————————

原答案

扶額,你們這群人有沒有簽約社區醫院啊?

你們這群人有沒有在社區醫院拿過葯啊?

你們這群人到底有沒有享受到醫保服務啊?

一個大夫可以簽約2000名患者,在社區醫院定點拿葯,享受國家醫保報銷。

之前分級診療,在社區醫院簽約的患者需要轉診才可以去上級醫院住院。

現在為了方便你們這群患者

又把這個規定取消了。住院享受醫院報銷。出院享受社區醫院的報銷。相互獨立。

你們還想怎麼得? 還怎麼看待? 你們自己不去怪人家政策不行 雖然衛計委是XX但是不帶這麼玩的啊?

身在福中不知福, 該享受的東西不享受還瞎嘲諷。

嘖 到底是這屆青果不行 還是這群自喻為精英的人不行?


當他們放了個屁。


城市老爺衛生部

是毛澤東同志對當時國家衛生部門的戲稱和批評之語。1965年,毛澤東接到衛生部關於農村醫療現狀的報告,這個報告顯示:1965年,中國有140多萬名衛生技術人員,高級醫務人員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只有10%在農村,醫療經費的使用農村只佔25%,城市則佔了75%。因此,6月26日,毛澤東同志對此作出批示:

「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生,二無葯。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

言猶在耳啊 同志們!

搞這種攤大餅似的指標,最後就是城市沒服務好,農村也耽誤了。


大躍進唄。每個年代都在發生,有啥稀奇的。

中國領導對數字的瘋狂是正常人無法想像的。從鋼產量,到糧食產量到GDP大學生數量再到現在論文SCI,引用次數,足球學校數量,醫患比,醫生培訓年限,家庭醫生數量。

無非是死要面子,有的人要面子有的人就要死。

玩過帝國嗎。你在乎農民的生死,士兵的生死嗎,只要你贏,他們僅僅是個數字啊,他們的最大貢獻也不過是創造比對手更好的一個數字。


簽個約而已,就是社區醫生兼職。

幾千人分一個,跟片警似的。


家庭醫生這個概念,或許對於許多中國家庭來說有些陌生,但其實在英國、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地,家庭醫生是較為成熟的基層就診制度。就目前,全球已有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全面實施家庭醫生制度。

中國家庭醫生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2009年,中國首次提出將家庭醫生制度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工作目標。同一年,深圳市率先試點啟動「家庭醫生責任制」。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讓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簽約醫生每個居民有一份電子化的健康檔案。這項工作實施起來異常繁瑣。

國家衛計委數次發布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通知

2016年制定的任務是,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覆蓋。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國家財政部、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用了2年時間為中國醫改下了這樣一張「診斷」:中國醫藥衛生體制的問題是過於側重醫院,而不是基礎醫療衛生服務。

可以看出政府一直都在加快家庭醫生服務制建設,從數據上看也已經是搭上了火箭,只是很多人不了解中國家庭醫生制度。

中國為什麼需要家庭醫生?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57年就提出「三級衛生醫療服務模式」,三級醫院主要承擔部分危重疾病和一半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二級醫院主要承擔一般疑難複雜疾病和多發病的治療;基層或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和慢性病的管理與康復。

為的就是防止大家一股腦往大醫院擠……

在中國很多人只是崴了個腳,輕微骨折,在社區醫院打個石膏就能好,非要去人最多的三甲醫院看。排隊的人可想而知……結果大醫院的骨科被崴了腳的人掛滿了號,真正疑難雜症的可能很難得到及時的診治。

2011年後,中國三甲醫院數量增速遠超一、二級醫院

只有中國和韓國的床位數處於增長狀態

這還只是崴了腳,發個燒豈不是要搶著住院?事實是,中國目前每千人醫院床位數多於加拿大、英國和美國,但基本「建一張佔一張」無懸念……

所以大病和小病的診療不分開就會浪費醫療資源。而家庭醫生就像守門員,可以節約大量醫療資源,能夠解決的小病都在大醫院以外解決。所以2012年以來國家一直在推進「分級診療」改革,直接排在公立醫院改革之後。

效果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站診療1.6億人次,平均每站年診療量6139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4.5人次。

由此可見社區首診在緩解大院的診療壓力,中度病症,重度病症的患者的醫療資源有保障,大醫院才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家庭醫生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說家庭醫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對於家庭醫生統計數據質疑也好,不相信家庭醫生也罷。在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將離不開他們。

了解更多關於家庭醫生,

可點擊關註:https://zhuanlan.zhihu.com/shangliu


目前家庭醫生所遇到的問題比較多,1是沒有工作沒有相應的報酬,公衛補貼比較少,大部分家庭醫生國家的補貼沒有到位!2是家庭醫生的服務制度還沒有完全確定!3家庭醫生跟居民的信任度的建立,需要上級醫院的醫生支持而這些牽扯到了一些部門的利益!所以解決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現在也是一個過度的階段!未來會有合理的一些制度!


這只是試行版 請各位耐心等待 目前簽約的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0~6歲的兒童、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 中國人口多,醫生少。我們基層醫護人員也期待中國有一天能實現真正的家庭醫生


推薦閱讀:

南京有什麼優點或特點成為直轄市?
有沒有理論可以(或看起來可以)解釋政府政策只會損害而不是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現在哪個省份建築市場前景相對而言不錯?
如何評價上海市對於電動平衡車的禁令?
如何評價北京市2016年8月11號正式出台積分落戶政策《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

TAG:政策 | 就業 | 醫學生 | 醫學專業 | 全科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