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城南舊事》這本書?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它恰好是我喜歡的類型:一個人在縹緲的記憶里披沙揀金,平靜地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被稱為「台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她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

《城南舊事》首版於1960年,以林海音個人經歷為背景,分為五篇,分別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

小說以「英子」為第一人稱敘述,那年英子六歲。開篇頭幾段就寫道:

媽媽還說不好北京話,她正在告訴宋媽,今天買什麼菜。媽不會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她說:「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這樣的趣事,英子覺得好玩,我們也覺得有意思。但英子感到有趣的玩意兒,更多的是生活中大人們視而不見的蛛絲馬跡。

英子的好朋友叫妞兒,英子想,妞兒的小黃辮子走起路來一晃一晃的,好像媽媽在土地廟給買的小狗的尾巴。

聽說北京的老媽子愛偷東西,英子看著宋媽肥大的棉褲就想,宋媽不會偷了她家的大米順進褲筒去了吧。

惠安館住了個瘋女人,人家看了她都繞開走,小英子卻好奇得不行,總想走近了看清楚些:她到底是個啥樣子的人呢?

英子的小腦瓜里無時不刻的「怪」念頭,讓我想起《塵埃落定》里的傻子少爺。他們都太小或者太傻,得失沒概念,善惡分不清,待人接物不先入為主,反而容易探得本真。

不像「大人」們和「聰明人」們,總帶些看不見摸不到的「目的」如影隨形。況且就像人察覺不到自己呼吸,在屋子裡聽不見鐘錶滴答作響,過於習慣的景色和事物漸漸地融進幕布里成了背景音,上述兩種人早已懶得在看似最簡單事理上動腦筋。

可不懂的事情太多,也不單單帶來樂趣,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憂愁。世界於她太神秘了,英子捋不清複雜的前因後果,她又那麼小,總會忘記一些事,所以她的眼裡有那麼多的突如其來。

她的朋友忽然就消失了,身邊的人也從不提起,好像從沒出現過,她都懷疑是不是在夢裡遇到的。

家裡的幾隻小雞,她曾經摸著它們軟軟的羽毛,每天給它們捉蟲子吃,怎麼她一覺醒來就成了一碗黃稠稠的雞湯?

那個說好要和她看海去的叔叔,那個給她說知心話,不由得留下淚水的人,如何又被警察捉走了呢。

小英子不明白,但是她很難過。她難過是為,她知道有些東西,正隨著她的長大而消失,無論如何也留不住。

「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壞人分清楚,我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卻是什麼也分不清。」

故事的最後,英子的父親去世了,英子長大了。

世界上又少了一個有趣的孩子,又多了一個無聊的大人。然而這道無奈的門檻,每個人卻不得不跨過。

英子記憶中北京城南的陳年往事,是我們所有人一去不返的童年。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兒時那些人啊,你們都去哪兒了呢?


個人感覺更像是一本回憶錄,但是不同的是,故事情節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作者主觀創作吧,之前也見過有人在討論裡面部分人物和故事情節的真實性。

作者在成年以後,以兒時的自己為主人公,寫了六個故事,都是關於離別。時間跨度從自己記事到小學畢業。分別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駱駝隊。

最難得的是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大人的世界,語氣是小孩子的稚嫩活潑,但又不失深刻,同樣是在描寫一個大的時代背景,比同時期的其他作家多一些輕鬆溫暖。

林海音,生於台灣,長於北京。

人們說上海是屬於張愛玲的,北京是屬於老舍的。

但是,我覺得北京還留了一部分給林海音,用南方女子的語氣,記錄了那個年代的北平。

以下一段摘自林海音後期的散文,覺得應該可以成為她之所以寫《城南舊事》的理由:

「離開北平的那年,曾趕上最後一次「看紅葉」,冰鞋來不及撿出,我便離開她了。飛機飛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繞個圈,協和醫院的綠琉璃瓦給了我難忘的最後一瞥,我的心顫抖著,是一種離開多年撫育的乳娘的滋味。

這一切,在這裡何處去尋呢?像今夜細雨滴答,更曾我苦念北平。不過,今年北平雖然風雲依然,景物還在,可是還有幾人能有閑情對景述懷呢?」

其實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一切,都是一個成年人在物是人非以後,對於兒時的回憶。

最後,覺得很好看,強烈推薦!


《城南舊事》——舊事是冬日漸消的暖意

「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林海音在《冬陽.童年.駱駝隊》里這樣寫道。遺憾的是,實際童年早已離我遙不可及,而心靈的童年記憶片段也斷了片,讀《城南舊事》的時候,我只能一邊欣喜地撿著那些閃亮亮的東西一邊試著去找回我童年的記憶。

我常記得小時候的冬天,最喜歡坐在堂屋的門口曬著太陽然後把頭枕在我媽的腿上,她一邊輕輕地哼著歌一邊會慢慢地幫我挖耳朵,午後的陽光將頭髮烤的有些焦灼,耳朵也曬得紅紅的,潛伏的小凍果子(凍瘡)也開始躁動起來,加速流動的血液就像被陽光曬化掉的溪流汨汨地流動著。

我和媽媽就會一直悠哉悠哉的曬著太陽直到接近傍晚的陽光里滲透著點寒意才開始回屋裡。進了屋子裡,眼睛就一片黑了,周身的涼氣像一盆水倏忽地潑了下來,先前儲藏的熱氣一跐溜就都跑沒影了,小凍果子趁著漸消的暖意又悄然凍了起來……

讀《城南舊事》就是這種感覺,文字清淡舒適,平鋪直敘裡帶點你說不上來的憂傷,有遺憾、有難過、有懷念,讀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是英子沉浸於童年的趣事和夥伴,可是我們又是自己,看到了成人眼中更深沉的嘆息和無奈。

讀《惠安館的小桂子》的時候,英子說她看到了秀貞和妞兒有一樣的淚坑兒,我就想了,也許妞兒就是秀貞的小桂子,天底下竟有這樣巧的事情。英子說,她喜歡妞兒喜歡她的溫和,她喜歡秀貞喜歡她的笑和有意思。

孩子的世界總是這樣的單純和簡單,用喜不喜歡開不開心來選擇是否願意和一個人呆在一起。林海音用英子孩童的眼睛帶我們看現世里的悲劇孩童眼中的團圓。

成人的眼睛布滿了血絲和猙獰:秀貞是個瘋子,小孩子都要離的遠遠的;妞兒長得俊倒是俊,就是有點薄;秀貞拐走了妞兒還差點害了英子也被拐走……

《紅樓夢》里寶玉說嫁了人的女人是沒生氣的魚眼睛,可不是女人,成年人也都是這木渣渣的一潭死水,失了孩童那雙明亮的眼睛,看什麼都是死氣沉沉、惡意攛掇。

除了英子,沒有人真正地關心秀貞和妞兒的死活和她們生命本真存在的意義,最後的結局,我想現世里是痛心的,他人眼中的瘋子和小戲子死於鐵道,無疑是殘酷的。可是,他們活著的話勢必被人一層層剝皮下來連著骨肉一同被蹂躪,那才是最殘忍的。

讀《我們看海去》的時候,我想的是,這個英子眼裡的小偷叔叔會不會威脅她傷害她,會不會產生對她這樣富貴人家讀書小孩的嫉恨,可是這裡沒有……法律不會寬恕小偷所犯的錯,但是沒有人會去知道那份對自己弟弟無私的奉獻和淳樸的善良。

我們啊,成年成的太久,被這窮凶極惡的世界整怕了,善良的人總會遭到各種不測的傷害,惡意揣測這個小偷叔叔的時候,我為自己感到可悲,我也為我們現在壞人太多的這個世界感到可悲……

讀《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的童年結束了。知道爸爸死的時候,英子只是回了一句, 「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叫人生出無限的心疼,從前的英子是個嘰嘰喳喳的小麻雀話多的不得了永遠有問不完的為什麼,從她說出那句話後,她的童年也隨著爸爸的花落了下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了小英子只有一個「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大人。成人的世界裡,又多了一個人,孩子的世界裡又少了一雙透亮的眼睛。


寫得太美了!純真的美。一個字兒一個字兒慢慢兒得讀,不忍心讀得太快。。。。


剛剛看完,想到知乎來看看大家的閱讀感受,忍不住也要答一番(恬不知恥地掛上)

說來也偶然,只是在圖書館偶遇她,便借來了,或許這就是驚鴻一瞥的效果吧。

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城南的故事一點也不像開篇輕快調皮的筆調,一層又一層的悲傷渲染開來,最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童年確實是過往了。

海音眼裡的世界除了妞兒,都是屬於大人的,原來我們的世界總有著對大人的思考,總懷著各種疑惑,總有一席之地是留給自己內疚的,總有一個小匣子是鎖住大人的秘密。

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海音假裝承認真的有這麼個「小桂子」的存在,還覺得十分有意思,可以和秀貞玩,對似真似假的話,海音也分不清真與假,她也是心疼著秀貞。和同齡人妞兒相識,互擁為友,令人心憐的妞兒承受的苦是讓海音想永遠呵護妞兒的善意萌芽,在發現秀貞竟然和妞兒是母女關係,她盡其所能去幫這母女遠行,可是悲劇是無以掩飾,刻在了海音的記憶里,也藏在了文字里。

我們看海去,不過是國文書上的課文,一個人的夢想就定格在了滂沱的雨里,另一個人是否能漂洋過海去求學也不得知了,我們去看海的約定也就是個約定,成了《城南舊事》中的篇章「我們去看海去」。分不清海與天,也分不清好與壞,到底什麼是善與惡,我們成人也不知道。

「蘭姨娘」這一篇,古靈精怪的海音講述了撮合一對情侶的故事。海音發現抽大煙和硃砂手的事,覺察出其中的端倪,想將此事告知母親,看到母親頂著大肚子還在廚房忙活兒,無奈把這秘密隱藏起來。海音變身月老,暗中搭橋引線,德先叔與蘭姨娘的發展讓父親不知所然,海音實則竊喜,成功地守護了母親。聰慧的海音小小年紀在父母的愛情中防範罅隙的產生,讀來情節十分有趣,可是這本是一個小孩紙不該承受的。

「驢打滾兒」結束了海音與宋媽的生活,無法挽回的依戀正如海音至今對童年記憶珍藏。從驢兒第一次到海音家,宋媽正式進入海音的家庭,成為密不可分的家庭成員,每次次驢打滾兒,惹得海音不喜歡,最後還是證實了宋媽丈夫的不負責任,淳厚的宋媽在痛失愛子愛女後,失落得選擇再生育,隨著驢兒離開了海音。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不要怕,無論多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

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

蹲在草地的那個人說:「等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爸爸的花兒落了,海音不再是小孩兒,她長大了,可是這些囑咐她的人卻沒有了蹤影,是跟著她逝去的童年一齊消失了嗎?

「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勸勸你媽,這裡就數你最大了!就數你大了!」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裡就數我最大,我是小小的大人。「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當身邊沒有人可以再呵護你,你會瞬間成長,想成為最堅實的臂膀,無論多麼困難,都會硬著頭皮上,無論多麼脆弱,都會假裝堅強。莫泊桑這樣的描述同樣適合所有的正處在低谷的你們: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城南舊事》,全書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還原她的童年。講英子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事,碰到的人。林海音原名叫林含英,書中的小主人公叫「英子」,所以可以說這本書是林海音的回憶錄,雖然不是真的,有虛構,但是基本上,都是真情實感。全書一共寫了5個故事。全是「失去」。書中從始至終,都透著一股淡淡的哀傷。

很多人說這書是適合小孩子看的,全書沒有什麼生字,便於理解,又是孩童視角。追述作者生平,林海音寫這本書的時候,是1968年,也就是她50多歲的時候,在書中完全不是一個小孩子的心境,你能在書中讀到蒼老。

要讀懂這本書,需要了解北京的城南。不知道城南文化,就算是沒來過北京。

1、城南與南城

南城是一個地里概念;城南,是指一種文化,北京獨有的城南文化。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都是發生在南城,都是在城南文化環境下。書里提到了會館,這是一種城南文化。會館文化,是城南文化的一個特色。

2、城南的進士文化和會館文化

最開始的時候,南城這一帶居住的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有了做官資格的文人。但是僧多肉少,你有了做官資格,但是朝廷沒有那麼多的職位。於是這些文人就排隊等著上任。除此以外,他們和家人會住在會館裡,每天到處閑逛。於是,便有了京劇。也造就前門商業區,那個時候,這是南方貨物的一條街。繁榮昌盛。

但是到了一九二幾年的時候,我們在書中,讀到的是會館的破落。皇帝沒有了,科舉沒有了,在會館裡住的這些是學生了。城南文化當年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從這裡誕生了好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可是,這些故事是這麼多的凄婉,這也是南城的沒落。

3、八大胡同和妓院

在北京,必須要了解的是衚衕文化。居住在南城的人發生了變化,原來的狀元們走了,苦力們來了。前門文藝鼎盛,逐漸變成了天橋的雜耍。小偷們和文人們住在同一個區域,南城開始變了味道。跟著是燈紅酒綠,妓院來了,這就是所謂的八大胡同了。故事中的英子的家也在這時出現了不和諧的爭吵。

全書懷舊意味非常濃厚,故事到英子的爸爸去世結束的,爸爸去世之後她作為長女要要是承擔家庭責任,就沒有之前那麼無憂無慮了。英子的家在上面所說的文化的衝突和沒落中破碎,書中的流露的那種文化沒落的哀傷,不僅僅是人生的一段悲歡,也是一個城市的沒落,是一種文化的消亡。


匆忙寫下,不妥之處請指正。


每次讀城南舊事,開始都會為裡面不經意流露的童真而忍俊不禁。單純的英子會和「瘋子」秀貞交朋友,和「小偷」約定一起去看海,甚至還在蘭姨娘和爸爸之間「使壞」。英子用兒童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時不時的童言無忌都讓現在的我覺得很有趣,也非常懷念小時候。

可每每結尾,都是註定的離別的結局。秀貞和小桂子死於火車鐵軌之下,分不清好壞的「小偷」被抓,宋媽一對兒女一死一失蹤,宋媽自己也離開林家,到最後英子爸爸也因肺病離世。大人世界裡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就這樣娓娓道來。

合上書,卻不似剛翻看時的輕快。有的是那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前些天走進一家裝修別緻的書店,機緣巧合下拿起一本《城南舊事》看了起來,透過英子清澈的眼睛,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很天真也很美好。讀這本書勾起了我對童年的隱秘的想望,讓我真正地感受了「悅讀」。所以推薦給廣大的小讀者們,希望你們能從中悟出不同的感受。

故事講述的是20年代末六歲小姑娘幫「瘋」女人秀貞找到了失蹤的女兒妞兒,但不久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搬家後英子認識了一個做小偷但很善良的年輕人,他因為英子撿到的小銅佛被抓走。奶媽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淹死,女兒也被賣,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接走,英子隨家人遠行,這時候英子也認識到自己長大了,身上有了更多的責任。

《城南舊事》中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湧現。 故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迹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書中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裡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惠安館」、「駱駝隊」、「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都飽含著樸素的氣息,感人肺腑。但似乎這些故事的主角最終都離開了英子,他們的離去,讓英子堅強了、也長大了。

這本神奇的書,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的最後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直到現在我也不能相信,英子這樣好的小女孩,卻生活在那樣一個年代裡,竟會有那樣悲慘的命運,她如果生活在我們現在的年代,一定是一個老師喜歡父母疼愛的好孩子,她一定會每天背著書包開開心心地去上學,學到很多知識。她會擁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愉快地和小夥伴們玩各種遊戲。體會著小主人公的童年生活,我們應該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而感到慶幸,擁有這樣優越的生活環境,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本文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wei_V_qi


在異國他鄉的深夜看完這篇故事。

關於小時候的回憶潮水般湧來。

它勾起了我關於童年所有美好的回憶。人都是感性主觀的,特別是當過去的記憶已經模糊了,我們更傾向於記得回憶美好的一面。

我彷彿掉進了過去的自己編織的夢,不願意醒來。

哪怕早已物是人非。


心靈的童年和現實不同,隔了那麼久的時間,經歷過那麼多的人和事,回憶被刪刪減減,最後留下的都是足以作為紀念品的寶物。

每個短故事離別都是註定的結局,長大是件多麼不情願的事啊,看的時候總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前幾天偶然在高鐵上看到旁邊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帶有這本書,借來一讀,作為一個在北京生活過兩年的人,深深的被該書吸引了。真是一本好書!人生皆苦,但是良善、尤其是孩子的良善總能在落地皆苦的眾生中閃耀出人性的光輝!

這個主人公讓我想起了一個北京人:雖然年紀已介而立,但是卻是那麼的純粹、良善的一個人!真的很高興能認識那麼好的一個人兒!


喜歡城南舊事 有一種純真的美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發現很多兒童作品遠超過我們看的書 這是最為純美的時刻

加上弘一法師的送別 告別 滾滾紅塵


小時候不知道,早慧的我第一次讀到「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該長大了」這句話時,為何如此身臨其境,也不知道為何每次看《城南舊事》,都能淚流滿面。有一天你也是要改名換姓的人。


意外的 讀了一半就讀不下去 其中的有些觀點我不能接受 甚至覺得討厭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勿噴 不過歡迎討論


《城南舊事》是我必推書單的榜首,小學的時候讀過一遍其實並不是很懂,高中放假又讀了一遍才覺得意猶未盡。小時候只覺得英子單純善良,後來才讀出書中深意。

當然,現在已經全然不記得內容了,只是一提到這個名字就產生一個畫面:灰濛濛霧氣中的梳著學生頭的穿著灰襖的小姑娘,蹲在破敗荒蕪瓦房前的枯草地里玩耍;她遇見的幽深的櫥櫃、昏黃的煤油燈、偷金飾的小偷、巷子里曬太陽的奶奶,有童年的純真無邪,也有淡淡的不知所起的憂傷,所有的形象串成了城南舊事。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童年,對大人們之間的事好奇卻懵懂,可以自己蹲在牆角玩一下午的小草也不覺得無趣,無論我們接受與否,時間不可逆地推動著我們長大、懂得。


生命很長,有些人走著走著就不見了。

就連自己,都已經不是兒時的模樣。

模糊氤氳的回憶里,

記住了每個人最單純的樣子,

或者生命里美好的時刻。

後來才知道,

有些約定的意義,

並不是實現,

只是一段時光僅有的念想。


城南舊事讀後感

美好的童年,回憶,皆是甜蜜。

悲慘的童年,想起,滿是痛傷。

小說是由年少時的幾個故事連串而成,故事很短,卻字字真實可感。

先說主角吧,英子,也就是作者本身,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大小姐,對周遭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總也有無盡的問題。她不像別的孩子,對瘋子(秀貞)畏而遠之,她願意走進這些普通人世界,了解並幫助他們。對於她兒時的玩伴妞,英子既和她分享盪鞦韆、養小雞的快樂,也能幫妞保守她父母並非親生的秘密。對荒宅里藏的那個賊,她彬彬有禮,信守承諾,厚道仁義。英子是一個乖巧聰明的孩子,她分不清海和天的顏色,她也分不清好人和壞人,她想去看海。

秀貞和妞是兩個悲劇性的人物。前者未婚有子,生下孩子卻被家人抱走,明明之中定有因果。自己的孩子原來就在身邊卻不得認。相認那天共赴天堂,也許在那裡,沒有他人的指責嘲諷和鞭打怒罵。

賊是什麼?是沒有錢而要去偷別人東西的人。賊是好人嗎?賊既是賊,也是兒子,也是哥哥。他身上有偷盜時的無奈自責,也有為弟弟帶來學業上的保障和生活上的快樂的稍許安慰。他知道自己遲早要被抓走,被繩子捆綁的那一刻,想必心裡很複雜吧。愧疚,不舍.....

宋媽讓我想起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那個年代的的農村婦女多是悲苦的。宋媽嫁了一個無能、無情的騙子。自己一直在林家做媽媽,不能看著自己的兒子女兒健康成長,這對於一個媽媽來說是莫大的悲哀。兒子小栓子死後,侄子瞞著她,丈夫瞞著她,都瞞著她。可是終究紙里包不住火,兒子原來已經死了,女兒原來已經送人了。除了眼淚,恨自己呀,再無其他。

文中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小故事和特別的任務,不一一贅述。

遇見過一些人,經歷過一些事,才慢慢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是一個小孩子了。而父親的花兒落了,也是童年花朵中的最後一片花瓣的飄落。


不知不覺的在輕快的語句中落淚


和很多人感受不同,我在想是不是英子的童稚讓她失去了秀貞、妞兒、撿破爛大叔甚至蘭姨娘。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她,因為她的善良,因為她原生家庭帶給她的教育觀,遠離或消失。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身處南國,讀著想起了北京,想起了燕園,在北京的一切回憶一切痕迹都有你,然而你卻選擇冷漠放手,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的,我還在等,等有一天,我能自己放過自己,認清你也只是個曾經北京城裡的過客,回不去了啊,那就這樣吧,剩下的收尾工作,交給時間吧,願時間憐惜著些我…


推薦閱讀:

想下載一些比較小眾的書,如果新浪愛問知識共享上沒有,該去什麼地方找找看呢?
景觀設計有哪些推薦的網站、書籍或是比較有名的景觀師?
有哪兩本書的觀點是截然相反的?
如何製作好一個書的封面?有哪些技巧?

TAG:小說 | 閱讀 | 書籍 | 城南舊事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