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子既想去庫存,又不想降房價,是否有點矛盾?
中國房子既想去庫存,又不想降房價,是否有點矛盾?
評論區看到周知的問題,覺得有些意思:
可是房產和牛奶還是有重大的區別。維繫成本和本身價值差得很大。就算一幢爛尾樓在城市中心,其維繫成本和隱性機會成本比起地產價值本身也是微乎其微。炸掉絕對不會是選項之一。即使為了機會成本要換人和換項目接手,也往往是改建而不是炸掉重建。
年代不同了吧。現在資本的數量這麼多,項目也不會過於盲目,懂行的接盤俠到處都是,接盤也不一定意味著做死。項目噱頭換一下,商品房改寫字樓改商業樓改廉租房都可能做到起死回生。況且,你說的情況貌似也只是荒廢而不是拆吧。造成這種情況的更多的是糾紛,產權的和經濟的。僅僅是項目本身一般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我沒那麼多圖表,喜歡拿案例說明事情,那麼把回復拿上來:
前車之轍後車之鑒 所以我一般不回答房地產會不會崩盤這種問題 因為事實上早就崩過了 後果也是災難性的 說回你的問題 案例說話 衡山腳下的某縣城 20萬人口 08年的時候在售項目有三個20萬方的 在建的20萬方以上也有三個 去年了解的情況是至今未售完 常德下屬某縣級市 人口20萬 百萬方在售項目一個 10萬方在售的三個 20萬左右籌建的應該是兩個 我朋友在市中心開發的10萬方三年了還未賣完 連商業都賣不動 這些地方鬼來接盤 連抵押融資都沒人要 求爺爺 告奶奶才讓銀行續貸 銀行拿了他抵押的整棟商業後還要求必須整棟銷售 因為怕尾盤沒人要資金被套死 三線以下的市場比你們看到的數據要恐怖多了
避免麻煩,把城市名字去掉了。
……………………………………三更分割線…………………………………… 自從退出德克後每天都能早睡早起,感覺自己能日天啊。於是再更新一點點: 我屬於比較老派的地產營銷人,不是品牌不是市場不是投資,而是那種野蠻生長出來的所謂實戰派。我們這批人里有的現在做得很大有的還如我一般遊盪於江湖,我這種做不大類型的有個特點,就是不信任或者不懂理論與宏觀分析,而是看重一手數據分析看重執行力,屬於短期目標驅動型。 說個笑話,某國內知名代理行曾經給我過去任職的一家小型私人公司出過一個下階段開發思路的報告,總共208頁,到第100頁才出現長沙兩個字。其觀點對不對就不說了,我看到報告的第一反應是:美國日本香港應對房地產危機的處理方式關我屁事?你只要告訴我這個市場里還有多少人願意買到這個地方,願意出多少錢,喜歡要什麼樣的產品,足夠了。 好了話題拉回來。我想說的是站哪山唱哪山的歌,我注重的是解決現實問題,所以你問我現在有多少人進售樓部、客戶的價格預期是多少、客戶偏好的產品是什麼,我可以回答你。想問未來行業走勢房價趨勢、宏觀政策面的變化,對不起,比我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多了去了。 至於想要購房指導的朋友,我只能說請首先明確自己的需求,然後明確這個需要的緊迫性以及你願意為這個需求付出的各種成本(包括但不限於經濟、時間、家庭和諧等),測算之後你再找到市場上價格與你願付出成本相對應的房源,覺得合適請下手,不合適就別買,價格的漲跌對你來說真的意義不大(以上僅針對自住型客戶)。如果覺得價格漲跌非常影響你的決策,那麼首先恭喜你,你具有投資意識,其次提醒你,你不是什麼自住剛需,於是我要告訴你至少在長沙,一手住宅的投資回報是相當差的,有那點錢你干點別的吧。我沒收過你們的諮詢費,所以言盡於此,請不要再問我買房的問題了,一來我負不起誤導你們的責任,二來買房這種對普通人來說非常重大的事情請不要相信一個在網上自稱從業多少年的人,哪怕王健林他也不敢在對你的情況足夠了解之前給你具體的建議。 ……………………………………二更分割線…………………………………… 沒想到在如此不熱門的問題里居然有一百多贊了,更新一點點:在買房首付降低到 20% 說明了什麼? - 經濟這個提問下現在有167個回答,我要說上了一堂很好的經濟、金融、投資、情報分析乃至政治課,但是我卻很少看到業內人士發聲,即使有也基本上不從自己的項目入手做案例分析。我知道知乎向來高大上,每每發言必是圖表分析宏觀趨勢,各種經濟理論滿天飛。不過所謂見微知著,特別在我們這個神奇的國度,有時候扔下電腦進售樓部坐一坐也許能得到一些新鮮的發現。安利一下我的這個回答吧:買房首付降低到 20% 說明了什麼? - chrisxun 的回答……………………………………一更分割線……………………………………
這個問題的主語就是個問題。首先中國房地產的直接相關方至少有以下幾個:1開發商;2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3中央政府;4地方政府;5銀行或其它有相關業務的金融機構。大家的屁股不同導致了關注點和應對措施各有不同,豈能用一個「中國」就籠統概括了? 然後各方對庫存和價格的態度是有差別的。對於開發商來說,任何智力正常的商家都是希望既賣得好(去庫存)又賣得貴(漲房價)的。庫存與房價之間不同開發商有不同的容忍限度,不是說庫存高就輕易的或無限度的降價。 對於消費者而言,其實庫存跟他沒太大直接關係,頂多是影響他的價格預期,無論庫存多大,只要還沒入手,必然是希望降房價的。當然一旦他成為業主了,除非他出於長遠的利好預期而有抄底需求,任何智力正常的業主是都不會希望降房價的。 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其實並不是特別關心房價漲跌,它真正關注的是系統性風險。現在的庫存過大就是巨大的風險。所以它一方面要加槓桿,一方面又要嚴控開發融資。也就是說房地產這個蓄水池一方面出水口要加大,一方面入水口要盡量堵住。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又不同了。搞賣地財政必然需要出入水口都搞大,這樣房子賣出去了能收稅,開發商有錢能繼續拿地。所以地方政府是真正的又想去庫存又不想降房價,不然以後就得要飯了。 而銀行就比較矛盾了。放了那麼多開發貸抵押貸出去,庫存太大意味著風險極高,開發商真完蛋了銀行也難受。可是房價降了意味著抵押品的價格下跌了,風險還是增大了。至於降價引發的斷供潮08年已經預演過一次了,現在可是有太多資金繞開正常的按揭程序進入了商品房市場(很多金融公司就是吃這碗飯的),房價跌太狠會引爆一個巨大的炸彈。對了,還有一個地方商業銀行如何面對地方政府要求往池子里加水的壓力這樣讓人頭疼的問題。 總結:1開發商只是有一個理性的平衡點考量,並不存在絕對的又想去庫存又不想降房價;2消費者永遠忠於自己的屁股,我還沒買房價就必須降,我已經買了房價就必須漲,庫存關我屁事,反正不滿意我就去砸售樓部;3中央政府要的是套在房地產業的資金流動起來,只要不是暴漲暴跌它都不會太緊張,當然流動起來的資金別又被套回房地產了;4地方政府是真的既想去庫存又不想降房價,因為這是把它飯碗砸了;5銀行是希望開發商通過降價等手段快點去庫存保證還款能力,但又希望自己手上的抵押品能保值。當然銀行也有壓低評估價降低貸款成數,抵押品只要商業不要住宅等等手段來降低風險。我覺得這個中央想救的並不是樓市,而是銀行是金融系統。如果房價降了,就算庫存都去了又怎樣?開發商收回來的錢也許連銀行利息都不夠還的。這樣的去庫存其實沒什麼意義,房子扔在那也不見得比降價去庫存差多少。只要開發商還活著,貸款就有債主,銀行的帳就還不是死帳爛賬。可是如果開發商破產,這樣銀行的錢就真的收不回來了,成了死帳爛帳,這個窟窿要國家來填。
但如果房子都被老百姓接到手裡了,開發商的貸款還完了,房子再跌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么?我覺得是真沒了。中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個人接到手裡那就是到死也要還完,這些貸款也許收回時間很長,但肯定不是死帳爛賬,甚至還是很優質的資產。至於有人說,房價跌掉我付的錢後我就斷供,房子不要了,讓銀行收去。真的所有人都會這麼做么?一定不會,沒見知呼里好多答主回答說經濟崩潰了有套房還有個安身之所的回答多少人贊,可見斷供肯定只是一小部分人會選擇的做法,這就讓銀行死帳爛賬的風險降低了很多。至於那些想要斷供的人,你真覺得這個政府沒辦法讓你斷供的成本遠大於收益么?你斷供,就記錄進徵信系統,讓你在社會中寸步難行一點都不難。你要是失業了,那沒關係,政府可以等你再就業,等你有收入了再來繼續還。
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對這個政府對於老百姓的態度已經沒什麼信任可言了,他們可以毫不猶豫的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畢竟能買的起房的人想要鬧事也就是砸砸售樓處。其實不矛盾,而且恰恰少部分地區漲價帶動節奏,大部分地區優惠放量是當前去庫存最好的方式。
上漲周期大家才會更願意買房,更能促進去庫存。如果降價了,更多人會選擇觀望,可能會不利於庫存消化。謝謝大家。
敏感前的答案沒那麼複雜,大家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就會發現真正的真相是:
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對資源的爭奪,以及階級的動蕩!
這輪全國主要一二線房價的普遍上漲,並不是因為經濟轉型成功所致,反而是經濟越來越不好的體現,貨幣一直在增發,錢卻進不去實體,全跑到房地產裡面,這基本已經成了一個共識。
目前的各個城市,其實都處於爭奪資源的階段。這個資源是什麼?就是央媽超發出來的貨幣。
中央政府不是奶媽,不會一口一口給地方政府餵奶。這些新印出來的錢,目前的路徑是貸給親兒子們央企國企,這些央企國企再去各一二線拿地。為啥是拿地不是干別的?因為他們也沒牛逼到在現在這個經濟大環境下還能搞實業賺錢的程度,所以只能靠房地產來拯救業績。但是他央企國企既可以去買你北上廣的,也可以去買你蘇滬杭的。那怎麼把這些錢留下來?這就需要由城市的政治地位來決定,有地位就有吸引力!央媽明確說你地位高,就是大利好,說明中央看好你,挺你的經濟,挺你的房價,央企國企就全來了,為啥鄂爾多斯泡沫蹦?為啥海南和山東銀灘樓市腰斬,就是因為國家不為他們做背書。你說,國家想去庫存,地方想多撈錢,聽誰的?
大家對於政府的概念本身經常有一個誤區,容易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混淆在一起。其實在營改增之後,地方和中央的割裂已經非常的嚴重了。營改增前,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稅收,在中央的支持下也算是將就夠用。但營改增之後,中央的部分稅種的稅收瞬間增加了30倍,可想而知現在地方政府的收入減少的厲害。那怎麼辦?地鐵怎麼修,高架怎麼建,新區怎麼開?只能靠拍地了。怎麼拍?吸引中央親兒子們的錢唄。
怎麼吸引,只能靠房價上漲,房價上漲的城市,房企有的賺,才會來。你見過央企國企去房價大跌的城市學雷鋒么?
這些親兒子們也不缺錢,空手套白狼一樣的拿低息貸款,就跟當初搞基建,修高速,整高鐵似的。賺錢么?現在除了京滬高鐵勉強盈利,其它全賠著呢,利息都付不了。那咋辦?印鈔票唄,為啥今年樓市成這樣了還不調整還是地方政府搞點小打小鬧?原因很多,碰巧今年和去庫存的大方針搞一塊了,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多多接手房產,既能給最沒安全感的中產階層產生房子能保值的安全感,又能保證未來30年穩定不斷的還款,在大的層面來看非常的值得。可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國內中產們除了房產確實沒有什麼更好的保證資產增值的東西了。牛逼的都到國外去玩別的遊戲去了,剩下的就只能按照人家設計好的hard模式遊戲規則來。
說這麼多就是為了解釋當前的現狀,從地方和中央來看,都不會讓房價降。地方指著房價漲好拿土地出讓金。中央想給有前景的城市做背書,想靠地方本身來帶動城市群和高鐵城市網的發展,就意味著不能讓某些明星城市的房價降,不然這是打臉。頂多在某些特定的時候,給地方敲敲警鐘,穩定一下民心,穩定一段時間房價的穩定。
目前有一個博弈,來自於背靠中央的央企國企,和背靠地方的地頭蛇房企。央企國企有非常便宜充裕的貸款資金,地方房企有非常靠譜的地方關係。說白了還是利益下的爭奪,輸贏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沒什麼好處。通貨膨脹是肯定的,超發的貨幣註定需要全社會的民眾來抗。
但是也別太過擔心,畢竟階層這個東西需要有大量的人作為基礎來看的,而且只能跟當下來對比。就像現在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遠超古代的帝王,將來不論社會怎麼變,有多套房子的階層就是處於沒房子人之上,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好好努力,好好提升自己,爭取早日買房才是正道。早日趕上貨幣增發的火車,然後再合理配置資產,相當於給自己背個降落傘。上了車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因為火車的速度還是比通貨膨脹的速度要快一些。至於火車什麼時候停,甚至會不會撞毀,大家更沒必要擔心。其一是那麼多人陪著你,其二是就算撞毀了,也比一直走路不知道要快了多少。
所以,總結來說,為什麼既想去庫存,又不想降房價,其實就是地方和中央的博弈。
而剛需們受到的傷害,又有誰在乎呢?
-----------------------------------------------------------樓市相關分析關注公眾號【樓市時評】
微信號 zzlssp
每日一篇最熱樓市文章。
房產,你拿中國這個帽子來套,一點意義都沒有。其實,有很多城市的房價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是,所有的人都盯著,暴漲的那十幾個城市。去庫存和降房價一點不矛盾,而且幾乎同時完成了。可惜的是需要去庫存的城市,房價降了,但是庫存沒去成,需要降房價的城市,庫存去了,但是房價暴漲。這種結構性的問題,會延續很長時間。
理解房價,一定要理解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房地產關聯著60%的實體經濟產業,關聯著60%左右的銀行資產負債,房產占我國民眾財產總額的60%以上(北京為83.8%),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收入的60%。貢獻了GDP增長的16%。
保增長就要保房價,房價不跌不漲慢慢消化,是最優的選擇。
一,全國房價真實情況
1、深圳及周邊
在其他城市還沒有明顯上漲之時,2015年頒布的「330」新政直接成為深圳房價大漲的導火索。深圳商品房和保障房保有量只有110多萬套,每年不到10萬套的增量。而深圳常駐人口1000多萬,年輕人居多,戶籍人口不斷增加,80-90%都有購房需求。2015年的「330」政策調低了二套首付比例,加上信貸寬鬆政策,深圳房價一路猛漲,鹽田區最高上漲了70-80%。深圳的一路上漲,帶動了東莞、惠州地區價格攀升。2015年上半年東莞房價開始上漲,下半年傳導到惠州地區。雖然深圳已經有所降溫,但受2月份相關刺激政策影響,東莞、惠州的漲幅還比較誇張。2、南京、蘇州和合肥 二線城市並非完全受一線城市影響而價格走高,早在2015年七八月份,南京、蘇州和合肥紛紛上漲,先於北京和上海。去年7月份,南京江北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該區域房價迅速從平均1.5W/平方米暴漲到2W,小半年後甚至衝到4W。在南京市,江南八區的銷量超不過江北新區。由於2015年頻出「地王」,製造出房價將不斷上漲的跡象。南京五分之一的人都在買房或者賣房。南京地稅收入60%左右都來自房地產。 與南京類似,政府頻繁推地以及蘇州新區的獲批,也助長了蘇州房價的攀升。2015年整年銷售量約為20億,2016年1-2月份就賣掉20億。有的樓盤開了1-2年很難賣,現在一票難求,截止2月份已經消化80-90%。合肥市場則從2016年元旦開始漲價,均價從8000元/平增加到9000元/平,部分區域迅速破萬,居民陷入恐慌性購房。當地開發商提到,熱點樓盤黑市上的內部號源,可以叫賣到3萬元。居民買房先不問是否便宜,而是先問「有沒有房子可以賣。」
3、北京上海漲價接棒
2015年,國家密集出台一刀切式的「去庫存」政策,對於北京和上海最為受益。2011年,北京市的「國八條」規定,「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一套住房「。2016年這部分剛性需求的釋放,加上市場原有的需求,2015年屢刷新高的地王,一手換二手的交織,綜合因素造成了北京市場在元旦至春節前後的瘋漲。上海房價也出乎業內意料變得火爆。春節後市場供應量忽然一下不足,加上2月份很多開發商的預售證都沒有批下來,導致整個市場空前缺房,衝動消費的人非常多。
4、緩慢去庫存的三四線
蕪湖市庫存量為440萬平方米,去庫存主力為本市人口,需要3-5年才能消化。為了促進消費,在中央實行的各項政策之上,地方政府針對區域進行補償,每平方米補貼200元,就是為了刺激農民、大學生和企業外地職工就地購房。近期蕪湖市成交量漲幅為20%-25%,價格沒有變化。無錫開發商提到,目前還有庫存1600萬平方米,開發商手裡還有很多存量土地。無錫人均2套住房,外來人口也較少,政府也還在建設動遷房。即便完全沒有新供應的話,無錫消化庫存得至少2-3年。這一輪刺激後,成交量有所上升,價格微漲5%左右。
總體來說這輪房價一線領漲,二線跟進,三四五線庫存嚴重漲價無望。
二,到底誰在買房
改善型購房是主力買房者。40%-60%的購房者來自於改善型購買,20%-40%來自於首套,10%-20%來自投資。投資客多數因「資產荒」而追逐房產,炒房客已經成為歷史。
改善型需求中,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在不同城市差異較大。在北京,能買得起新商品房的人,70%以上都是新房周邊的客戶,賣掉現有房子換新的。因為價格原因,新的剛需階層能買得起新房的人非常少,大多是購買二手房小戶型。上海的情況也類似,新房價格太高,年輕人已被擠壓到蘇州的花橋、崑山等地購房,從而推動當地樓市火熱。在二線城市,首套購買新房的比例約在40%左右,改善型住房也以120平的大戶型居多。三,房價為什麼漲
政府需要房價漲。理解房價,一定要理解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房地產關聯著60%的實體經濟產業,關聯著60%左右的銀行資產負債,房產占我國民眾財產總額的60%以上(北京為83.8%),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收入的60%。貢獻了GDP增長的16%。房地產關聯40多個行業,上游多是產能過剩的鋼鐵、建築、水泥等產業,這些行業不光是財政主要支柱還是國企集中的行業。如果房價跌了,對這些行業簡直是噩夢,產能利用率將降低到50%,倒閉潮隨之而至。更讓政府頭疼的是,這些行業有大量的產業工人,這些工人飯碗沒了,問題就從經濟領域擴大到社會領域了,官員的辦公室每天要被鬧事的人擠爆。政府能讓房價跌嗎?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經濟不能跌。到2020年經濟翻番的目標需要保持每年6.5%的增速,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房價跌了經濟就熄火了。政府不能讓房價跌。從2015年開始,陸續出台政策托住房地產。
2015.03 加大職工購買首套房貸款支持力度;降低二套房、住房公積金貸款首套普通自住房、擁有一套房並已結清貸款三種情況的首付款;購買2年以上普通住房對外銷售免徵營業稅。
2015.10 住房公積金推行異地貸款;全面推行二孩政策。
2015.11 公積金貸款放鬆限制最低額度增20萬元。
2016.2 降首付。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則上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5%,各地可向下浮動5 個百分點。 2016.2.19調整房屋交易契稅和營業稅徵收標準中國房地產一直是政府緊緊調控的市場,土地掌握在政府手裡,占房價50%的稅費掌握在政府手裡,行業法規掌握在政府手裡。政府的政策一出,房價自然而然就要往上漲。
2016,貨幣政策依然寬鬆,錢印多了會推高房價,再加上不斷出台的托市政策,預計一線城市房價還將溫和上漲,二線城市跟隨一線城市緩慢上漲,三四五線城市由於人口流入乏力,庫存高企,房價不會漲也不會跌。
更深入的分析可以關注我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
http://weixin.qq.com/r/1z9XT9HEUYwurZUs92r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敢說真話的中國經濟原創乾貨版權歸屬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拉高出貨,套一波追高的,然後陰跌,再套幾波抄底的,實現軟著陸。
房價穩定,靠通貨膨脹、收入提高降低不動產所需的購買力。
不矛盾。
你把房子當成商品了,商品滯銷時才會打折促銷。
但房子如今是投資品,越是漲價反而越有人去買。就跟你要賣股票一樣,既想賣個好價,又想全部賣好價。2月15日添加:房地產行業於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房地產能帶動上下游合共加起來60個行業,或許有所誇大,但我相信作為20個行業的銷售和就業拉動引擎是綽綽有餘的。因此,當房價庫存高企時,地產商不管是拿地或開發的慾望都會非常低,舊的累積在那裡成為死資產,新的沒錢或不敢開發。不管對就業、經濟和地方政府收入的打擊都非常大。這也是為什麼改革高喊了幾年後我們又重回老路的主要原因。中國的轉型不可能在完全放棄房地產的情況下成功。只能是邊走邊改,就和開車一樣,不管前進速度多慢,轉彎都容易,但停滯不動的情況下,就算有動力轉向輔助要打方向盤還是非常費力。因此,本屆政府在實體經濟已經出現非常差的趨勢後終於不情願的開始給房地產利好政策,包括降首付等政策紛紛出台。然而,地球人都知道,想去庫存就得降價,為什麼還要保持房價穩定?其原因在於需要穩定中國社會的資產負債表。過去幾年以來,應該說,08年4萬億用力過猛的大放水後。市場充斥大量資金,很多資金在缺乏投資渠道的情況下進入房地產市場。在槓桿的作用下,這些資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資產負載表,很多相關的貸款,抵押品等都是由房地產作為支撐。所以,如果房地產價格不穩定,甚至暴跌的話,中國的資產負債表將出現類似15年6月股災後相同的情況。大量債務需要增加抵押品,大量企業會被迫破產。因為中國經濟已經是在高槓桿下運作,當資產負債表萎縮引發去槓桿時,整個經濟都將面臨極大危機。這也是為什麼政府必須保證房價維持在穩定區間的原因。
更多精彩獨家新聞文章,港股和境外投資大數據工具,請下載比特港股新聞APP:
http://210.3.136.150:443/?q=pub_iosappct=charles_zhihu
晚點再添加不矛盾啊,誰說去庫存一定要降價啊。
這麼大的房地產庫存就是個定時炸彈(原為雷,謝@謝浩 提議),緩慢的去庫存相當於拆彈,過於操切相當於引爆。
官方的系統的明確的降價就是引爆這顆大當量的炸彈,如果一個東西你明確的知道要降價,你現在還會買么?這就是經濟學上的預期,俗話說買漲不買跌(特別是對於投資品),一旦官方鬆口消費者形成房子降價的預期,買房的人就更少了,供求趨於更不平衡,房價沒有了支撐會斷崖式下跌,到時候甚至已按揭買房的也會毀約把房子甩給銀行,這麼大的虧空銀行全承擔了,真能搞死幾家大銀行的,甚至會嚴重衝擊實體經濟,土地財政收入也會銳減,到時候真是哀鴻遍野了。況且,房地產公司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是抵押貸款,房價跌了,房地產公司要補充抵押物,即使不考慮連鎖反應,這對銀行和房地產公司來說都有很大壓力。
但是去庫存又是必須的,怎麼辦那?只能小心翼翼的上各種手段對市場進行引導: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辦法,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降低中間稅率從而降低買房成本,房子周邊搞商業搞學校醫院等配套來提高房子價值,放開戶口限制讓農民進城買房來擴大潛在消費者群體等等。開發商也可以隱形降價搞促銷,比如買房送面積,送車庫,送裝修,送家電,送汽車等等。
其實現在市場購買力還是有的,之前股市就聚集了大量的資金,政府要做的就是重新把這資金引導到房地產,消化現有庫存,但又不能重新使房地產火起來,就像在渴死的人面前放了一杯毒酒,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只能在找到其他解決方法前小劑量的抿一抿。
。。。。。。。。。。。。。。。。以下是跑題內容。。。。。。。。。。。。。
很多知友對我上面說的「農民進城買房」擴大消費群體消化房地產庫存存有疑問,我把評論整理一下貼上來詳細闡述一下我的看法:從發達國家城鎮居民比例及農業生產模式來看,我國的「農民進城」「城鎮化」是必然趨勢,這樣不僅能解放被農村禁錮的數億生產力,還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負面影響是,國內的經濟發展少了這個「農民工城市農村雙就業」的緩衝器,就業壓力大的時候,底層工人無處可去了,影響社會穩定,也給就業扶助體系帶來較大壓力。前面說的是長期趨勢,短期來說,大規模的城鎮化條件還未成熟,配套的戶籍社保養老等等政策法律還沒有完善,技術工人培訓教育使農民工朝職業工人轉變做的還不夠,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艱難。前文說農村一定數量的在城市工作的較富裕農民,作為消化房地產庫存的一個渠道而已,至於農民購買力,從我身邊的情況看,很多農民的購買力還可以,身邊好多親戚都進城買了房,當然買的要麼是縣城或者三線以下小城市要麼是大城市靠近郊區的房子。
再談兩句城鎮化,城鎮化是我國發展面臨的一個大課題,我的關鍵詞是「大」,之所以強調這個「大」字是因為城鎮化有以下幾個特點:涉及面積非常廣、涉及人口非常多、涉及資金非常多、所需時間非常長、中間遇到的問題無論數量還是難度都非常驚人,城鎮化比土地革命這種翻天覆地的大事件還難辦,畢竟土地革命年代背景是大亂初定有革命暴力背書,當今年代,完全不適用,因此指望短時間內解決無異於痴人說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還得使用「拖字決」,配合設計巧妙的陰謀陽謀(評論區一位小夥伴提出的土地交易(我認為應該是使用權或者承包權)就是一個很棒的想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有條不紊的完成城鎮化,至於什麼陰謀陽謀還得看當局者的智慧,李中堂原來號召城鎮化,現在不再提了,就是這個原因吧,城鎮化處理太操切成本太大,效果也不一定好,只有拖下去,過了兩代人,農民或許對土地的依戀、依賴會小很多,到時候再處理就事半功倍了。
經濟就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體系,要看到矛盾也要看到聯繫,一定要通盤考慮啊。去庫存和價格之間並非直接聯繫,影響價格的因素比較多,去庫存只是一個因素而已,中國的房價暴跌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大幅度降價的可能性也不大,總的趨勢是穩定的。
為什麼房價降不下來,看看汽油價格為什麼國際油價在跌跌跌,但是國內不動了,因為一升汽油中稅費大概佔到47%,這個鐵打不動,如果再降那麼稅費的比重將更大,油企就要倒閉了。同理房地產也是這樣的,很多人認為一套房子每平米成本多少,賣你10000每平米的房子成本可能只要2000嗎?顯然不可能,房地產商的利潤只有10%-20%,大頭還是稅費,如果大跌的話,房地產商沒利潤了,可能會破產,如果房地產破產了,銀行也要遭殃。
所以不要看要去庫存就認為一定會降,以後房地產的趨勢很明顯,優質的地鐵房和學區房肯定要漲,其他一般的會微跌,但是總的趨勢還是穩定的,中國有兩樣東西,庫存再多也不會降價賣,一個是房子,一個是衣服。當然矛盾啊。降價是必然的,不過在此之前人們的慣性思維還是佔主導。樓市是一個多米諾骨牌,第一塊倒了,後面的也要跟著倒。從三四線倒的概率大,然後開始傳導。人口的凈流入是有參考意義的,但現在的經濟情況,會有很多人開始返鄉,國家也在引導中了。所以很多事在起變化,思維要跟上啊。至於房地產牽涉了多少人的利益,在經濟規律面前,他們都無能為力。唉,感覺很多人在樓市問題上是沒邏輯的。就是看漲或看跌,但是沒有為什麼。我理理吧。1.房子已經不再具備投資品種保值增值的預期,熱錢不會繼續流入。2.庫存量太大,供大於求要掉價懂吧。3.與剛需群體的消費能力嚴重脫節,而現在的經濟情況使消費者的未來收入預期降低,開始理性。4.馬上會有很多人開始失業。98年失業潮剛好是取消福利分房,商業地產元年。2016年會是拐點之年,現在的所有政策,都是在拖時間,親,拖不了太久了。微觀上也很好判斷啊:看看新聞嘛,還有消費者擠破售樓處買房的嗎?媒體還在炒作剛需概念嗎?國家層面是不是承認地產泡沫和庫存過高?國家是不是在引導真正的剛需群體買房,這個價格他們能承受嗎?去看看交房一年的新小區有幾家開燈的,亮燈數和泡沫成反比。去查查人口高流入城市在本地經濟受挫後會有多少人流出,這個數據會影響租房市場然後傳導到銷售市場。不要自己遮住自己的眼睛啊,擺脫慣性思維啊,經濟規律放過誰。
資產價格一旦下降就會有繼續下降的預期,而且這種預期還會不斷強化,今天從兩萬降到一萬八,你就會期待以後降到一萬五,一萬,八千。資產價格降得太厲害就會刺破信貸泡沫,百業凋敝,甚至引發大蕭條。
國家信用和信貸泡沫本來就是人類社會最大的騙局,身在這個時代,作為普通民眾,用一輩子勞作來維持這個泡沫就是最不壞的選擇了……
——————2017.6.26更新——————
寫這個答案已過去一年多,想更新一下。利益相關,16年10月限購後已置業。
資本主義的根本邏輯——要麼增殖要麼死亡。做蛋糕的階段,增殖的同時可以改善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但現在中國的大部分行業已經進入分蛋糕的時代,需求不足,供給存在結構性問題,資本就只能通過貨幣貶值實現名義上的增殖。
評論區有不少朋友認為,從無產者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必陪資本玩這個接龍遊戲。制度變革確實能扭轉現有局面,歷史上發達國家有過泡沫破滅、大蕭條,也是不爭的事實。但請認清,當時沒有如此發達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政府管制治理能力和現今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歷史的故事不一定會重複。
退一步講,即使故事會重複,能抄底吃肉的也不會是普通勞動群眾,而只會是當今的新貴階層:互聯網寡頭。他們資產輕,現金流強勁,手握數據資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具備創造虛擬貨幣的能力。騰訊阿里這種巨獸在近兩年的營收增長是中國GDP增速的六倍以上,這充分說明問題了。
話分兩頭,即使那些有兩三套房子的家庭,也不見得未來有多樂觀。最近大量輿論渲染階級固化,把階級與房產掛鉤,其實也是足夠弱智。階級地位的本質是政治地位,雖然有些普通家庭通過自身努力和社會發展,在房產上積累了一些資產,但政治權利基本上和無產者同樣約等於零,充其量就是把自己和同樣有房產的趙老爺們綁定得稍緊一些。但只要老爺們出於政治考量要肅整房地產,那些夢想著靠房產穩固自身階層的中產家庭,只會像牛虱子一樣被甩掉。地方政府公司化經營,不掙老百姓的錢掙誰的?
不矛盾啊,不是讓生二胎了么
如果把"中國房產"細化為一線城市,二線省會,三線地級市,小城鎮,農村宅基地等,題主的問題不就有解了嗎。給三線城市和小城鎮制定的政策拿到一線和省會去執行,能不出問題嗎。
政府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我們也太把政府當回事了。如果政府政策調控神馬的是萬能的,中國早就牛上天了。該來的遲早會來,誰也別信。
真實事情。親戚做房產的,07年時,有一個樓盤一直賣不掉,樓盤是他們幾個老闆合資一起開發的。其中幾個老闆想快點回籠資金,說降價吧。親戚不同意,說降價反而賣不掉。無奈少數服從多數,還是降價銷售了。結果,,,老業主衝擊售樓部,拉橫幅豎標語,罵銷售罵公司,什麼還我血汗錢,理由都是類似房屋質量有問題,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就是降價了。後來就不降價,改成送歐洲游之類的活動,雖然銷售沒見的變好多少,但至少沒人鬧了。再後來,碰上08年了,秒光啊。
說實話,漲和跌也看漲多少和跌多少,我們家去年買的房,當時家裡都很反對,說深圳的房價太高,有價無市。但最後我們還是狠下心買房,有孩子啊!中國政策就是這樣變態,把房子戶口教育綁在一起。也會有人說深圳積分入戶很簡單,但那是集體戶,孩子讀書還是分到第5,6類。 像北上廣深這些城市,能貸款買房的還是會努力買房的,跟漲價跌價沒關係。因為最好的資源幾乎在這裡了。 反觀三線城市,恐怕是越跌越沒人買,要知道大家都不是絕對沒房的人(再窮也農村有房吧),只是大家都想在城市裡買個房,尤其是條件好的城市,當房子降價的時候大家就想著沒準還要跌,這麼急著買幹嘛?又不是沒地方住了。還有就是三四線城市的人都去一二線城市打工,要是沒有結婚被逼買房誰特么年紀輕輕就願當房奴?老家買了房還未必會住,我們家縣城裡的房子超級漂亮裝修超好,可三兄弟都在外面打工,就這幾天過年回家住一下,而爸媽呢又習慣待在農村,所以是好房子住不到,在外面打工卻住出租房。 相信跟我們這樣的情況是很多的,至於說為什麼不回老家,回老家學的專業找不了工作。
推薦閱讀:
※變成自己的頭像會是怎樣的體驗?
※哲學是否有意義?哲學家對社會的貢獻在哪裡?
※如何處理好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關係?
※當 80 後、90 後成長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消費群體後,哪些行業與產品會發生明顯的萎縮?
※如何看待「全球最富62人資產可抵35億貧困人口財富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