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惡?
覺得「惡」是人的天性,人來到這世上,如果沒有人教導,將會成為一個無惡不作、自私自利、完全被被慾望控制的惡魔。所以人之初性本來就是惡,教人 不是教人行善,而是教我們壓制自己的惡。
性本惡。毫無疑問的。
惡,倒不是說嬰孩有意要謀害誰,而是佔有和索取的本能是天生的,意識到界限、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乃至捨己為人卻不是天生的。
你把一堆花花綠綠的玩具拿到嬰兒面前,他會怎麼做?對,伸手去拿。他才不管這些玩具是誰的、有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當嬰兒晚上餓了尿了,他會怎麼做?對,大聲哭嚎。他才不管夜深人靜父母很累鄰居們都睡著了。人一生下來只有佔有和索取的利己慾望,滿足自己不擇手段。這也正是人類能夠在自然界生存下來,戰勝其他物種得以脫穎而出的一個基礎。
如果不加教育,任憑發展,等到嬰孩們有力氣了,有智謀了,不僅僅只有哭這樣低級的手段,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憑藉他們的力氣、智謀來索取一切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依然不顧是否損害別人的利益。是的,這不就是活生生的犯罪分子嗎?
所以,後天的教化是何等的重要,能夠讓人逐漸脫離原始的獸性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能夠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尊重他人的權益,去信仰真善美。
嬰兒是無知的,但無知並不等於純潔。利己的慾望幾乎是他們的唯一。
上天造物是神奇的,它在人類充滿獸性充滿原始本能的時候,使他們力量弱小,難以製造傷害;而當人類力量強大時,卻又已經習得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能夠約束自身的行為,內化人類社會的道德,不去造成傷害。這是一個神奇的平衡。人性本自私,誰告訴你自私就是惡?
自然界沒有教導的物種多了,你見哪個物種的個體都是你說的那樣?
這個問題,在某個晚上我和老公曾討論過。一開始我是覺得人本性是一張白紙,小時候看別人在白紙上寫什麼,自我意識覺醒後看自己在這張紙上寫什麼。所以人之初是沒有善惡的,只會有一些本能的東西。直到今天我也還是更傾向於這種觀點。而老公的觀點是不論說人性本惡、或是人性本善,都是成立並且說得通的,但沒有有人性本惡或有人性本善的說法。像題主所說的人性本惡,是成立的。但也可以說人生來本性是善的,如果是一個人生活在世外桃源,沒有接觸過人世間的爾虞我詐,必定會有一顆單純澄澈善良的心。是接觸了社會以後才逐漸學會叢林法則而慢慢是你的失去了自己的善心。
我覺得人來世上是來修自己的一顆心的,人性是複雜的,無法簡單以善惡判斷。金庸先生的作品裡寫得很好,人性千種人心百樣,只能說是不論做什麼無愧於心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很多人倒是推崇大儒董仲舒的折衷調和論,人性亦善亦有惡。天之大經,一陰一陽;人之大經,一情一性,性生於陽,情生於陰(與劉向之說法相反)。陰氣鄙,陽氣仁。曰性善者,是見其陽也;謂惡者,是見其陰者也」。孟子見其陽,故曰性本善;荀子見其陰,故曰性本惡。
但是這樣取其中,往往是費力不討好。東漢大家王充說,孟子說的人生性善,那是指「中人以上者」,即中等以上的人而言的;荀子說的人生性惡,那是指「中人以下者」,即中等以下的人而言的。至於一般的中等之人,像告子說的人生之初本無善惡也可以,像世碩和後來的公孫弘等人說的既有善又有惡也可以,關鍵在於培養,在於教化,也即是孔子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也」。如果培養與教化得好,便成為一個善人;如果培養與教化不好,便成為一個惡人。至於那些中等以上的極善之人,則是天生就是性善的。中等以下的極惡之人,天生下來就是性惡,如同殷紂王和盜跖等人,其秉性難移,不可更改。王充最後還引了孔子的兩句話作為論證,孔子說:「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中間不乏名儒大家爭論不休,各持觀點。人性之初善、人性之初惡,人性之初善惡兼具,人性之初無善惡。你說你的對,他說他沒錯。之前看到一篇文講西方的一些觀點,和董仲舒的如出一轍,說人性有三要素:理性、意性、欲性。三者各有特徵:理性是合理的、單一的;意性和欲性均為衝動的、非合理的;但意性是單一的,欲性是雜多的。人有理性乃有睿智之德,便能抑制欲性,決定意性。因之理性似善,欲性似惡,而意性似近於善而遠於惡;若理性運用得當,則意性與欲性均可為用,亦可為善。亞里斯多德亦認為:人性可善可惡,而善惡均起自人生的同一活動;而德與不德,則視其活動的狀態如何?人性本身的善惡雖非均等,而開發惡性與發揚善性的困難卻相等。總之,人性在某一些部份是善,在別一些部份是惡,二者是兼而有之。
還是模稜兩可的感覺吧!
這個問題的辯論好像越來越沒有意義,但是好像也越來越有意思了。其實啊,善惡本是一體,我們站在一個角度看是善,另外一個角度或許不是,有些事物的善佔據了我們認知的絕大部分,所以大多數人看來是善,有些事物在一些特定的認知中才是善,那麼它在反向世界或者非認知中就表現為惡。
也並非是用善壓制惡,而是用善去同化惡,善惡相容,才能回人性之初吧?所以多數人求本心,念初心。人性之初無善惡,性生情長生善惡。
善惡本來一念間,一念善惡性初始。我也不知道了啊!我究竟說了什麼……我在公交車上聽到兩名女大學生這樣的對話
「如果你知道那一年死,你會怎麼做?」
「那我在前一年就去蹦極或者捅死我最討厭的人。」任何理由都不是作惡的理由。人性之惡,令人心寒。對了,我現在就在車上,那兩個學生就在我身後。人本來就是動物 動物的行為 你用文明人角度去看 大多都是不符合文明社會的 都是邪惡的 現代人都是被文明洗腦 但不完全徹底 多少受個人想法和環境不同而洗腦程度不同 所以人不分善惡 要理解他背後的關係 他撒謊是壞 不過他因為不想傷害她而撒謊這是好 但最終她依然不覺得幸福喔 那他撒的謊是好還是壞? 這裡根本無法判定 個人認為理解行為考慮的是是否適當 不分好壞 假若是教人 則教人理清情況下適當自願地行善 意義為的是人類社會 而自己有時不願意 那也就首先尊重自己意願 只求利益不分好壞
如果我手上有一個按鈕,按下去世界上所有的富豪都會死,他們的錢都歸我,我會毫不猶豫的按下去。我想你也會吧!現在你覺得人之初後面應該是什麼?
善與惡是人為劃分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本來就是說不清的嬰兒無意識只有本能,人的本能之一是要保全這生命,如何以善惡分。
英語裡面嬰兒的第三人稱不是him 或者her ,而是it ,根本沒算做人,想明白了嗎。
人之初,性本自然。熊孩子按18層後將2歲女童關進電梯 女童不幸墜亡 太可怕了 = =
說人性本善的,大概早就忘了人也是一種和貓啊,狗啊,牛啊一樣的動物了吧!
所謂善,本身就是人類自己定義的,它本不應該建立在任何的物質(吃飽、生存)基礎上的,哪怕你餓的都快要死了也不偷是為善,哪怕你窮的褲衩都沒得穿了也不去搶是為善。
性,天性,與生俱來的,這世間所有動物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屬性,那就是趨利避害,那就是餓了要吃東西,冷了要保暖,渴了要喝水,這就是物質基礎。
保證這個基礎下才能行善,你否認嗎?一個人餓的都快要死了,他走到包子鋪面前搶了一個包子就跑,這算不算惡?算不算動物本能反應?都算,可見人是很複雜的感情的動物,一方面他們眼裡所定義的善與惡是不跟物質條件掛鉤的,一方面自己又實行著自己的天性而全然不自知。
古語有云,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就說明人的本性。
所以我以為在人類目前的對善與惡的認知水平下,人性自然是惡的,毫無疑問。
我覺得人應該是本無知,是一開始對於新鮮事物的陌生及探索。如果人之初,性本惡的話,為什麼世界上還會有善良的人?是因為學習,了解的更多了,思維上慢慢成長了。
對的,人之初性本惡。
人類所謂的善惡是人類定義的,只是適用於人類社會。而人是什麼?人類是「高級動物」...
一個動物的本能是利己的,依照人類的定義,這是自私 這就是惡啊!
西卡西!! 人又不同於動物,人可以被教化,動物卻只能被馴服。誠然,一個嬰兒不能算做人類,它保留著動物的本能。你當野獸養它就是野獸(但不能讓它接觸人類社會,一但接觸它必然會回歸),而要以人類的方式去教育他,他就是人。性本善,可能說得就是人類不同於獸,人可以被教化。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對人的感悟和研究的結晶,必有其可取之處。善良的本能賦予更多人精神財富的同時,也時刻在提醒人們萬事善為先。善良的本質,就是要讓我們更多的享受到善良帶給每個人的快樂,體驗生命的美麗。
應該是惡吧。
國慶那個時候回家,幾個小孩抓著一隻小狗,抱起來又扔抱起來又扔,各種虐待,反而覺得很好玩,笑得很大聲。看到這場面,忽然把我十幾年的記憶勾出來了。我那個時候也就才幾歲,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一隻鳥落在陽台,就想抓。然後腦子裡各種把它抓了淹水裡悶盆里之類的...各種殘忍的方法都過了一遍,還覺得很舒爽。老家裡有小雞,那種很小的,整天圍一群嘰嘰喳喳。於是我成天都想把它弄死,沒有原因,就是想。儘管它可愛。可畢竟有大人在,只是暗暗欺負一下,把它嚇跑,讓一隻小雞落單等。最恐怖的就是我小學時候養過一隻小鴨子,按理來說也該長長腦子,自己養的也要心疼。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鬼迷心竅似的,掐住了鴨的脖子,都能摸到很細很細一條骨頭。事後又很後悔,很心疼。記得以前看喜羊羊,裡面有一個,就是狼要沒羊吃就捉了一隻小鳥,羊羊各種要去營救。本是挺正能量的東西我卻巴不得他趕緊吃了那鳥,心裡急得已經開始腦補,怎麼把鳥四分五裂,千刀萬剮。現在想想,真是細思極恐。私以為不存在本善或是本惡,沒有經過教化的孩子只是一切憑著本能做事,也可以理解為大人世界所說的自私,本性使然。
後來長大了以後,隨著素質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家都慢慢收斂或者改掉了這種狀態,但是貪婪自私好像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因為也有新聞報道類似什麼爺爺奶奶不給零花錢而殺害他們
重點來了,那麼為什麼小孩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呢,我想大概是因為那時的他們主觀里不知道什麼是惡,或者因為教育程度的不夠,對惡的定義理解不深,我小時候很調皮,去別人桃園裡偷桃,咬一口就扔掉,摘了足足有一棵樹,現在還會么,不會,因為我知曉了農民伯伯不容易,我那時可能毀了他好多天的勞動成果,但那時的我是沒有這種思想的,只知道刺激好玩。
所以說,大部分孩子頑劣的本性可以隨著後來的教育而改變,並且偶爾的犯錯也不能認為就是大惡,人無完人,大家都在成長。但是你某一天,通過耍心眼使出的惡,那可就是大惡了,那種為了某些目的,而去陷害某人,讓周圍本來平衡的某些事物遭到損失,而且不知悔改,變本加厲。我覺得這種惡才是可怕的,因為他本身也明白這是在侵犯你的利益,這種惡,被稱為犯罪。
綜上,原本我也以為人之初性本惡,但看到那段話之後,又反思了一下,覺得原話里的惡可能更趨向指那種在心裡算計的惡,當然小孩的惡也不能忽略,熊孩子的殺傷力也蠻大的,但我相信教導好,應該沒啥大問題,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歡迎發表不同觀點,我會虛心接受,但拒絕撕b人之初,應該是空洞與虛無的,前面有位給嬰兒面前放花朵的例子不夠充分,嬰兒對面前未知事物的行動只是單純受感官和外界刺激,花兒的安然無恙和被摧毀幾率都是50%,剛出生的嬰兒只有機體維持生命的總體意志,你是通過了解這個世界才明白了摧毀花朵是不好的事情,假設你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你怎麼來斷定摧毀花朵即是惡呢???理性也是為了維持機體生命的工具,當你擁有了理性思考考慮的多數是如何讓生活更符合自己的意志,通俗的說就是活的更好,更何況善惡無法界定,舉個例子來說,戰場上你搶走友軍的馬匹逃亡即將爆炸的現場,這個決定是理性的,但是卻並不是善的,正義的,而真正的善良,大義通常又是缺乏理性的,無論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判斷最終都會趨向生存的意志而被主導。道德是需要學習的,邪惡也是需要浸染的,題主說沒人教,沒人教流入社會也是會通過自我學習的,至於為什麼沒人教就會變成所謂的壞人,是因為這個社會醜惡的一面多所以在社會上自主學習到最後多半會成為犯罪者,一個人,當你真正擁有了思想,才會產生思考與判斷,才會產生善惡,人之初,本來空洞,非正非惡。
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從父母身上繼承了什麼?惡嗎?善嗎?都沒有。 人從父母身上繼承的只有外貌和性格,以及自然界所有生物的本能_趨利避害(懶 其實是一種趨利,而勤則是一種弊害)。 之後人開始成長受到不同的教育,一般情況下教育都是向善的(天下之大當然不排除也有一些孩子剛出生就被教育要不擇手段,心狠手辣),這時候孩子都受教育的影響開始向善(或向惡)。 但是由於個人性格不同,相貌不同,經歷不同,開始在本能(趨利避害)下做出不同的思考開始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有人殉國,有人做了漢奸)。 所以人之初,性本惡(趨利)。
不要覺得小時候什麼都不懂其實小孩子是很壞的他們之所以長大後會變好 是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推薦閱讀:
※《牛津通識讀本》系列中,有哪些書是你所推薦的好書,而又有哪些你認為是個坑?
※如何看待名校把大部分研究生名額留給保研的同學?
※為什麼有很多女生學數學學不好,反而英語學得很好?
※作為姐姐,和爸媽教育弟弟的方式不同怎麼辦?
※教師應該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