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把常住人口不超2500萬作為長期調控目標?

爭議2040上海常住人口目標2500萬


大城市是屬於權力和資本的,固然不屬於外地人,但也不屬於本地人,只屬於掌握權力和資本的精英階層。

北京上海一說控制人口,很多土著都高興,高興早了也高興淺了。上海我不知道,就看到北京不少土著在不斷地被邊緣化,爺爺奶奶輩住二環里,爸爸媽媽輩住三四環,到自己可能就只買得起五環外的房了。家底不夠厚沒給自己留套好房子,論能力一部分本地人又不是大批湧入的外地精英的對手,日子過得也就那樣吧。這其實就是被權力和資本邊緣化的表現。

絕沒有嘲諷的意思。只是感覺,考慮到中國極不平衡的城市發展,以及資本主義發展的冷酷無情(戶口任何時候也不會是資本主義需要的生產要素),我們看問題的時候,還是不要以地域,而是應該以階級來區分不同人群。


上海在此之前有3次調控目標,但都失敗了。

1959年、1986年和1999年的三份規劃那樣,(規劃人口控制規模分別為600萬、1300萬和1600萬,實際達到的人口為1000萬、1600萬和2400萬以上)

這次也一樣會失敗。而且會遭遇我國人口紅利消失後的一次大跳崖。大概在2020-2022年左右出現,新增勞動人口數量的大跳水。到時候估計就不是說不超過2500萬人口的問題,而是不低於2X00萬人口的問題了。反正魔都的人口老齡化必然會要求吸引周邊地區的年輕勞動力補充進去,以緩解人口老齡化過快導致經濟減速問題。所以人口控制都是虛的,最終會被經濟發展的硬性需求所打敗。 所謂口嫌體正直,說的就是魔都地方ZF。 最終魔都的人口數量肯定會突破新高。看看日本東京就明白這一點,一個老齡化的城市只有不斷吸引周邊的年輕人口進入才不會導致經濟減速。

當然,上海人口控制這麼做會讓周邊江蘇和浙江的城市收益。但這也有臨界點,2020年以後當上海發現從周邊吸引的新增勞動力人口不足的時候,發現和周邊城市都在搶奪年輕勞動力人口沒有足夠優勢的時候,它的控制人口政策肯定會被迫轉向。只需耐心的等待老齡化人口壓力臨界點的爆發。


大城市的圍牆越來越高,中國國內將出現多個「發達國家」。

這些「國家」的人民除了跟我一樣頂著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名號之外,我們基本沒有其他的共同點。

或許有一天,我們去這些「國中之國」,跟去歐洲沒什麼區別。

我們跟他們,或者說我們跟你們,雖然同為黃皮膚的中國人,但實際上已經身在兩個國家。

你在北歐,我在非洲。


這個答案之前被屏蔽了,換個問題再發一遍。。。。

------------------

最近,大家都被上海公示的2016-2040年的城市整體規劃草案刷屏了吧。

這個總體規劃草案提出了一個激動人心的上海2040年新目標:

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

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這個總體規劃草案還用了一張很萌的封面圖片:

是不是很令人嚮往?是不是覺得這個城市超棒?是不是想趕緊來這裡工作結婚生活然後養育一群如此可愛的孩子?

好的,問題來了,有多少人夠資格生活在這座令人嚮往的偉大的全球城市裡呢?

這個總體規劃草案也告訴你了:

2040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

嗯,2500萬,名額還挺多的嘛。

好的,問題又來了,現在已經有多少人已經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裡呢?

官方的統計數字是:

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415萬。

那麼簡單計算一下:

2500萬-2415萬=85萬

是的,雖然你可能很想來這座偉大的全球城市工作結婚生活然後養育一個像規劃封面照片上一樣可愛的孩子,但事實卻是:

在2015至2040的未來25年里,上海這座偉大的全球城市只剩下大約85萬個常住名額了。

(補充說明:上海人口自然增長的話到2040年是1900萬到2000萬,也就是說總共要引入的人口是500萬到600萬,也就是每年20萬-24萬。85萬是缺口數據。)

秒殺!手快有手慢無!

是的,上海向全球宣布自己的要成為偉大的『全球城市』的同時,同時也向全球宣布了另一個消息:這座偉大的『全球城市』的市民資格要開始限量供應了。

我想,這應該是全球最牛逼的飢餓營銷案例了吧。

在對這個營銷概念表示欽佩的同時,我們也不妨從技術角度上分析一下,要如何進行人口控制才能實現這個2500萬人的全球城市呢?

----------------------------

我們都知道:無論營銷方案怎麼做,產品本身要過硬才行。這個道理對於城市也是一樣:

雖然我們要控制人口總量,製造稀缺感,但首先我們得實現『全球城市』的偉大目標啊。

那麼,『全球城市』是什麼樣的呢?

城市的主體是人。所以,全球城市,首先得是一個人口結構健康的城市。簡單地說:幹活的人得比不幹活的人多才行啊。

看看天字第一號、第二號和第三號全球城市(紐約、倫敦、東京)的人口結構,這個道理一目了然,它們大概長這樣:

是的,這三座全球城市的人口結構都非常健康,其勞動年齡人口都是城市人口的主體,其佔比都在70%左右。

換句話說,10個人里得有7個人能幹活。

是啊,這樣的城市才有活力嘛,那麼上海呢?請看下圖:

也不錯,2015年的上海也很健康,處於勞動年齡的人口總量也差不多是70%。

10個上海市民(常住人口)里也有7個能幹活。

但是問題來了:

2015年的上海雖然很健康,但2040年呢?

我們可以利用人口學中的隊列要素模型簡單地計算一下:

以2500萬人口總量為目標,我們可以設定每年限額進入上海的人口數量為X(X的年齡結構參考上海歷史凈遷入人口的年齡結構),然後導入分年齡組的出生率、死亡率等數據,用模型倒推一下,就能得到X的值;然後將這個值按照設定的年齡結構進行二次推算,就能得到這2500萬人的年齡結構變化了,結果見下圖:

可以看到,我們雖然能夠在總量上將上海常住人口每五年都控制在2500萬,並且堅持到2040年也不突破,但整個城市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也降至56%,其老齡人口比例達到34%。

換句話說,10個人只剩下5.6個人能幹活。

啊,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

1,上海人比較長壽(預期壽命達到82歲)。所以上海人步入老年後,不能很快地通過『死亡』這種形式把人口名額釋放出來給年輕人;

2,上海一直是中老年人的凈遷入地區。從歷史上看,雖然過去10年凈遷入上海的人口以20~30歲的年輕人居多,但也有相當大比例的中老年人也在遷入上海,其中,勞動年齡人口與老齡人口的比例大約是9:1。

換句話說,平均9個年輕人來上海,會帶來1個老人。

這怎麼能行?

這不是阻礙這座城市成為充滿活力的全球城市嗎?

上海這座偉大的城市,只能接收有活力的年輕人!

好的,假設我們能夠禁止外地老年人遷入上海,那麼,2040年上海的年齡結構會不會有所好轉呢?

試一試便知。

讓我們回到剛才的人口計算模型,把X(每年凈遷入人口)中的老年人全部刪掉,換成100%的20~34歲年輕人,再進行一次運算,結果請看下圖:

可以看到,禁止老年人入境之後,結果果然好了。但也只是好了一點點而已。

同樣每五年的人口都能控制在2500萬,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從56%微微上升到了59%、老齡人口比例降低到了32%。

10個人里能幹活的從5.6個人,上升到5.9個人。

好像影響不大嘛。

看來,僅僅是禁止老年人來上海,還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達不到10個人里7個人幹活的全球城市活力狀態啊。

那麼,怎麼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

我們再簡單粗暴一點吧。

我們再回到之前的人口模型,先把每五年的人口總量目標鎖定在2500萬,然後再把每五年的勞動年齡人口結構也都鎖定在70%。這樣目標不就直接實現了嗎?請看下圖:

是的,在以上的計算場景中,上海市的總人口穩定控制在2500萬,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基本穩定在70%,老齡化比例穩定在為20%,撫養比穩定在為45%,完全達到了全球城市的健康標準。

完美!

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上面這張圖是通過鎖定人口總量和年齡結構兩個變數硬生生計算出來的。而為了實現這個結果,我們在計算中不得不硬生生地修改了生育率、遷入年齡組、遷出年齡組等多個人口變數,實際上在數學層面上已經進行了一次人口控制的工作了。

那麼,我們把這些變數修改的特徵提煉出來,不就搞清楚上海未來控制人口的方法和要點了嗎?沒錯!那麼,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吧:

為了實現一個2500萬人口的全球城市目標,上海需要在人口控制上做哪些工作呢?

1,我們需要在這座城市強制推行新的生育率指標。從2016年起,上海的總和生育率必須提高到2010年水平的1.2倍;

2,我們需要在這座城市強制推行遷入人口的年齡限制。從2016年起,禁止20-34歲年齡段以外的外來人口以任何形式轉變為上海的常住人口;

3,我們還需要在這座城市強制推行常住人口的年齡限制。從2016年其,禁止超過75歲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只要年齡達到75歲,必須立刻取消其常住人口資格,強制遷出上海。

通過以上三個有力的政策工具,我們相信上海一定會實現人口目標,在2040年成為一個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的偉大全球城市。

但問題是:上海,你真的能做到嗎?

-------------------------

這次被總體規劃草案公諸於世的2500萬人口控制目標,其實早在數年前已成為上海諸多行政部門的工作目標。

2500萬,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數字,但它的力量卻不亞於一道封印在上海頭上的緊箍咒。它使得這座城市不敢供應土地、不敢新建住宅;它使得市民們因為地域、語言、階層、出生地的不同,兇殘地互相歧視與排擠。

最可怕的是,它使得上海越來越成為一座冷酷無情的城市。

為了實現一個荒謬的人口目標,這座城市將不得不吞下年輕人,吐出老年人;吞下青春激情,吐出殘體衰驅;吞下稅收與養老金,吐出無力續繳的還鄉者。人們如新鮮甘蔗般送入這座城市,再如榨乾的渣滓般被丟棄四方。只留下最終倖免的2500萬人,如法老般觀望著這座城市中來來去去奴隸一般貢獻血汗的人群。

所以,當這份總體規劃草案在朋友圈內刷屏之勢傳播時,我們並不擔心這個規劃的文字過於正式還是輕鬆易讀;內容過於激進或仍然保守;深度過於艱澀或樸實無華;我們甚至不擔心這個規劃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這座城市最終有沒有變成所謂卓越的全球城市。

我們真正擔心的是:

當2040年來臨,我們這代人逐漸老去,而上海真的變得如他們在規劃文件中所宣揚的那樣偉大,到那個時候,我們是否還能成為法定規劃中這座偉大城市的2500萬市民之一嗎?


這是要煉盅啊


城市貧民在將來幾年內會過的更糟糕,更加充滿戾氣。

有關部門的人口控制模式依舊是傳統的依託戶籍。但戶籍經過幾十年的改革,戶籍地和個人收入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分化,已經可以說關係不是直接關聯了。

所以直接後果是會提高城市的准入門檻。外來低收入群體會被排斥出城市,但另一方面城市自有低收入群體可不在排斥範圍,他們也沒能力和動力離開城市。

因為準入門檻提高,對應的就是產業升級和價格升級。這即對城市外來人口不友好,對城市低收入群體也一樣不友好。

但因為外來人口相對他所能做的職業來說是高配置的,所以當產業服務升級放時候,這部分人是可以同步適應的,而對於城市貧民來說,他們的升級能力實際上是非常缺乏的。

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城市貧民和有關部門的糾紛新聞出現了。

當然往好的方面看,這或許是改變一些規定的機會,至少可以規範執法,和讓主流娛樂改變看法。

就像當年下崗職工加入流動小販大軍後,有些事情得到了改變.


這個回答下面竟然還有那麼多人恬不知恥的說上海太擠了,你們是有多久沒出過城了?

上海張江,華夏中路北邊房價是6W+,南邊就是成片的荒地!由於政府拍腦袋的控制人口政策,上海的住宅土地供應量少得可憐,大片本應該讓人安居樂業的的土地就這樣變成了荒地。於是大批年輕人只能看著近在咫尺的荒地流口水,而每天浪費幾個小時從川沙、康橋、周浦等地方趕來上班。

杭州北京是比上海大,但是你怎麼不看看杭州北京有多少山地?而上海,哪有那種不能住人的地方?

圖上的萬科翡翠公園春天的價格是六萬五,現在已經不知道漲了多少了:

其實華夏中路北邊也只有萬科一個樓盤而已,其他的地方依然是荒地:


請大家不要忘記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重點就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


在自己的國家活成了非法移民。

========

我並不是不知道各地資源不均衡,全都擠在一線,一線擁擠不堪,三四線永無發展,但是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他們回家鄉建設呢?比如投資建廠,比如增加工作崗位,比如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教育工業等中心不要放在一個城市。


這樣的政策,讓人覺得冷冰冰的。純功利的角度,卻很能夠促進經濟發展。

標題是限制人口,為啥要限制人口呢?人多力量大啊。看內容就知道了,主旨不在限制人口,是把有錢的,有地位的,有權力的,對社會發展最有用的留下來。我猜真的有3000萬有錢人湧向上海,上海也是不介意接收的。

這很像我們讀書時代的重點班,火箭班。雖然這麼多年過去輿論多有詬病,政策也三令五申地禁止,但各個學校為了升學壓力,都光明正大地,或者偷著摸著搞。

沒辦法,實在是效果太好了。

把有錢人聚集在一塊,他們納稅來建設乾淨的整潔的,光鮮的亮麗的城市環境,提供最好的城市服務。好的環境又喜歡更多有錢人進來。有錢人的消費讓其他有錢人賺錢。有錢人聚集產生更多的高端產業……形成一個正循環。

這就像把成績好的聚集在一起,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如果摻雜進了不讀書的,那麼會影響其他好好讀書的。

就像在有錢人的城市,進了一幫窮鬼,一邊無償地享受了城市服務,還不怎麼納稅。這也罷了,因為自己的邋遢,居住環境差,影響了整個城市的市容,就像在印度的孟買周邊的貧民窟。又臟又亂,犯罪率又增加,使得整個地區的土地價值下降。

上海的目標,是想跟紐約,東京,倫敦,巴黎這些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比,這就是像我們中國這個大學校里,湊出一個班來,去衝刺清華北大。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事情。

作為一個上海人,都對這種消息聽的汗毛都能豎起來。

其實我很早就想過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城市人口爆炸,官方要用什麼手段來阻止人口繼續發展呢?

答案有很多,拆違啊,抓群租啊,等等。

在這方面,上海政府已經秀了好幾年操作了,大家應該能看得到的。

但是這些操作裡面,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無論怎麼秀操作,

趕出去的都是外地窮人。

所以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問題,就和香港一樣,施行一定程度的准入制度。

本地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證,又能對外來資金和外來精英持歡迎態度,簡直完美!

但是完美嗎?

再想想,完美嗎?

顯然一點都不完美啊!

真正可怕的事情是:政府對於那些看上去似乎是累贅的外的窮人的態度,大家都看到了。

但是沒看到的是,政府對於那些本地已經成為累贅的窮人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你猜……

當這種態度成立的時候,會有什麼下限突破的事情發生呢?

你再猜……

有人問對本地窮人態度如何了……

我給你們提個醒吧,你們,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以房養老」嗎?

你們還記得「把房子抵押掉,去外地養老」嗎?

上海大部分人還是有精明的基因的,這兩波沒騙到,

但是,你能保證下一波還能剛過去嗎?

------------------------------------------------------------------------------------------

呵呵呵,我突然一根筋又搭了一下,

最近瘋傳的樓市調控政策又是卯牢窮人去的,

不讓你買房,不讓你貸款,呵呵呵呵呵……

如果是真的……

上一波外地窮人限購輪不到你,

這一波窮人限購還能剛嗎……

剛過去了,下一波限購,還能剛嗎?

總有一天啊,遙遠的郊區常住人口,或者說著上海話的非常住人口群體就這麼出現了……


我上個禮拜去上海出差,上午開會忙,站在陸家嘴馬路上吃麵包,突然也走過來一個西裝革履的帥氣年輕人,對我說,你也是中午吃不起飯了么,我好餓,能不能分我一口。

頓時淚目,說我也是,我這還有橘子。他拿了6個橘子,說祝我們六六大順,然後就大快朵頤起來。

哎,真的只能感慨這裡是魔都。


轉載英國金融時報:上海規劃2040:全球城市需要什麼樣的人口政策?

近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下稱《上海規劃2040》)向全社會公示,最令人注意的是,《上海規劃2040》顯示上海將在2020年將人口規模控制在2500萬以下,在2040年控制在2500萬左右,這一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上海規劃2040》將上海城市發展的目標願景定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指的是能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自然不可能是閉門造車的城市,提到全球城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般是紐約。

紐約可能是全世界最具活力和多樣性的城市,紐約的多元性首先體現在人員構成的多元上。紐約在去年也曾發布過一份面向2040年的城市發展規劃,這份名為《一個紐約:一份強大而爭議城市的規劃》(以下稱《紐約規劃2040》)的制定者們收集了紐約市民對於紐約的印象,城市、多元性和人成為紐約市民選擇最多的關鍵詞。

紐約確實是一座包容的、由無數多元生命個體構成的城市。兩百年前的紐約不過是8萬人的小城,二百年來,紐約的人口增長了一百倍。紐約是許多移民到美國的第一站,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從世界來到美國、來到紐約,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年輕的活力、繁榮的貿易和多樣的文化,紐約也是非法移民最偏愛的城市。根據美國的人口普查數據,現在的紐約市民里有37.1%出生於海外,白人僅占紐約人口的44%,黑人、拉丁裔和亞裔佔有近半數的比例。在人口意義上,紐約是一座當之無愧的全球城市。

上海之於中國,類似於紐約之於美國。時至今日的上海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人口、經濟、納稅等多項關鍵指標全國第一。憑藉曾經租界的制度優勢,上海的城市治理以精細化著稱,是多個改革的先行城市,在國企、住房等多個領域為全國提供政策經驗。

作為外來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上海的居住證、外來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也是大城市中相對開明和規範的。2008年,上海啟動「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三年(2008—2010)行動計劃」,大幅調低外來人口子女在滬入學的門檻,時任市委書記要求,在「十一五」期間,上海要保障隨遷子女全部享受免費義務教育。

然而,這樣的上海正在遠去。

2013年,上海的小學招生數達到18.1萬,是近十幾年以來的高峰,但2014年,這一數字下滑為16.3萬,上海的人口一直在增長,下滑的部分自然就是拒絕外來人口子女在上海就讀義務教育的產物。最直接的限制政策是,就讀條件將孩子父母或父母一方持有的居住證件、務工證明年限從1年提高至2年,2015年進一步提高至3年。

上海還曾表示要進一步提升人口發展質量,優化人口結構和布局,明確將選擇性地接納外來人口,也就是通過一套行政化的手段來挑選這座城市需要的移民,不讓他們的孩子在滬上學只是其中之一。

城市由人構成,有人的城市才是繁榮的,城市的存在就是滿足人的需求,為人們在城市裡交流提供便利。歷來城市規劃的思路都是預測人口並據此提供公共服務的前瞻性建設。這有兩層含義:第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城市經營的目標是為所有人提供服務,而不應該挑選特定的人群留在城市;第二,預測人口不是為了控制城市規模,而是為了前瞻性的規劃。

《紐約規劃2040》的核心與紐約的包容性文化是一致的:面對2040年的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紐約必須改善社會和物質的基礎設施,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和就業機會,應對人口的變化。紐約並沒有強調它要排斥哪些人,不會給城市發展加上人為的限制,紐約市政府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替城市選擇居民。

從紐約的歷史來看,以多元化著稱的「紐約客」是紐約市政府通過一套標準的篩選的嗎?這恐怕是不可能的。多樣性的紐約需要多樣的人才,而人才的挑選則需要由市場的力量來選擇,而非取決於城市管理者的偏好,因為管理者的知識永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如果18世紀末的紐約管理者憑藉當時人類的知識,只允許熟練的工人進入紐約,而拒絕其餘的人才的話,還會有後來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嗎?

上海同樣如此,自開埠以來,多元、包容一直是上海最顯著的標籤,上海就是一座因移民而興起的城市。最早的上海只是一個小縣城,而隨著成為通商口岸,大量移民湧入上海,讓上海迅速崛起成為東方巴黎;改革開放後,也正是數以千萬計的外來人口湧入上海,這些人口並不全是精英人才,但他們促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經濟的騰飛。從當初的一個小縣城到今天的2000萬人口的城市,兩百年來,從全國各地奔赴上海的每個人,都成為了造就上海城市傳奇的不竭動力。

然而,《上海規劃2040》有一串與《紐約規劃2040》完全相反的刺眼文字:至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至2040年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以此緩解人口快速增長和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

人口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人口是社會的財富。但是,在很多人眼中,人口是負擔,人口會消耗社會資源、導致交通擁堵、擾亂社會治安,低端產業從業人員更是萬惡之源。然而作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沒有年輕的外來新鮮血液注入,上海早就失去活力了。

從數據上看,上海全市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經佔到人口比例的19.2%,遠高於北京深圳;而據預測,到2020年,上海戶籍人口中超過60歲的老年人將超過540萬,這意味著,如果總人口控制在2500萬,2040年的上海將迎來一個空前的老齡化時代,哪裡還會有什麼多元化和活力?

對於上海而言,更打臉的現實是,如果上海連本國的國民都不願意接受,還談什麼接納世界各地的人們呢?還有什麼資格說要建立全球城市。

我們來看一下《紐約規劃2040》的內容,紐約的城市規劃是圍繞著市民關心的議題展開,最關鍵的五個議題是教育、住房、工作機會、公共安全和健康,無一不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上海規劃2040》中上海居民最關心的目標是環保城市、全球城市、多元包容的海派文化城市、關懷城市和宜居城市,上海居民的覺悟似乎比紐約市民高得不得了。

然而,且不談《上海規劃2040》離多元包容、全球城市相隔十萬八千里,上海市民的覺悟也未必有這麼高,最本質的原因還是《上海規劃2040》根本沒有洞察到市民的需求。上海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重點、焦慮所在,同樣也是孩子教育、住房、就業機會、身體健康,但《上海規劃2040》回應的很少,並且可以預見,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重點也不會是增加供給,而是排斥外來人口以減少需求。

試圖用量化的標準去考核、選擇城市的居民,是一種過於自負的想像。如果上海希望打造一座真正的「全球城市」,則需要以更加開放的胸懷來面對和接納城市的居民。人類選擇群居、選擇城市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用腳投票的行為,因為大家相信人們因聚集而帶來的規模效應。作為曾經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口號舉辦世博會的上海,應該更深知城市規模能給人帶來的幸福。

很明顯,《上海規劃2040》是一份不合格的答卷。到2040年,如果這份規劃像1959年、1986年和1999年的三份規劃那樣,控制人口目標完全失敗(規劃人口控制規模分別為600萬、1300萬和1600萬,實際人口為1000萬、1600萬和2400萬以上),那還算是一件好事,只不過是一份失敗的方案,打的是規劃部門的臉面。

我們也希望,上海關於「2500萬人」的人口控制目標設置,是基於對「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政策的回應,而非真的以此為限度提供公共服務。不然,一場可以預見的、關於公共服務稀缺的災難,或許會在不遠的將來等待著我們。


這個目標可能並不太難實現了,再過幾個月今年的數據也要出來了。

去年開始,上海總人口進入負增長狀態,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現負增長_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上海3月1日電(記者何欣榮)上海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新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降幅為0.4%。

  統計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相比2014年末,外來常住人口減少14.77萬人,同比降幅為1.5%。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地方兩會上,上海市市長楊雄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堅持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


  上海「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說,特大城市發展中的許多問題,都和人口集聚過多密切相關,尤其是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運營安全等難以承受。


  統計顯示,從2011年至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長率分別為1.95%、1.40%、1.46%、0.44%和-0.4%。「如果保持目前的態勢,相信上海有能力在2020年將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說。

可以看到最近5年內上海人口增長速度呈現逐漸下降,直到開始負增長。這個趨勢很可能未來還會繼續延續下去。

如果上海能加油維持這個良好勢頭,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以內簡直是so easy。


趕緊買房,年內必漲!


很多人和很多高贊答案,都有一個奇怪的邏輯,那就是「不讓你住上海就是讓你永遠窮」。

城市人口每到一個規模,整個城市的道路、民生基建等都要重新升級一遍,越升級越貴,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常住的納稅人要為此掏腰包。

上海如果不設人口上限,你知道這對周邊城市,比如蘇杭南京,意味著什麼嗎?經濟發展被吸血。

上海土地是有限的,如果不設人口上限,你知道對新移民意味著什麼嗎?你們都要住貧民窟

所以縱容人口無限制往大城市流,對大城市居民,對流出地經濟,對移民自己,都是不利的,屬於短視愚蠢的行為。不用說政府了,你們就問問上海常住的居民,他們願意不願意讓你們來?

有些人很委屈,覺得自己在本國都無法自由移動,不符合普世價值,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也不符合普世價值,其他國家都沒有遇到過這種烏央烏央的人口遷移行為,要怪就去怪為什麼計劃生育沒早幾十年實施,估計你們還在其他帖子里大罵過計劃生育政策呢吧。


這個政策從全國的角度講是極其正確的,1 降低人口湧入紅利的虹吸效應 上海改革開放後之所以發展這麼迅速 一個很大原因是人口大量湧入 上海人口迅速增長帶來的是很多城市被抽血 控制人口無疑會降低上海的城市競爭力 但是會增將人口湧入的紅利分享給其它准一線城市 也會降低某些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抽血 所以 從全國的角度講 這是有利於平衡城市發展的。2 大浪淘沙 提高城市人口素質 2500W 是一個動態平衡的數字 呆不下去的會離開 高素質的會進來 進而競爭力差的企業出去 競爭力強的企業進來 這一點 其實是上海ZF最大的初衷 3 中國ZF規划不來3000W人的城市 ,大城市的大城市病很嚴重。太多原因導致了這個問題,交通密度提不上去、醫療 教育資源跟不上人口增長,使得千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都有大城市病,嚴重擠壓了居民的生存空間。資源稀缺會伴隨貧富差距在某些方面表現的更為明顯,如教育。很多人說 上海北京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才會吸引這麼多人 這是很大的誤區,上海北京的教育醫療資源是對普通人是非常稀缺,生活過的感受得到。4 最重要的 控制房價來維護金融穩定 上海公布2040人口規劃的報告裡面 還有關於建築用地的規劃 可以看看 非常非常非常少 土地惜售(也就是HK的土地供應模式)是最好可以維持高地價高房價的模式 給上海房價永恆的上漲預期。上海的房價在目前M2的爆炸量情況下 要承擔蓄水池的作用和風向標的作用, 以維護金融穩定。上海的房價下跌帶來的資金出逃會帶來嚴重通脹和匯率問題。 一言蔽之 上海未來屬於有錢人的上海。


我剛剛學習了武漢市《武漢2049遠景發展戰略規劃研究》http://www.whdaj.gov.cn/uploadfiles_0628/article/201405/wh2049.pdf

其中關於人口的部分是這樣的:

2012年武漢市常住人口1012萬。

預計武漢市人口在2020年將會達到

1150-1200萬,2030年達到1300-1400萬,

2050年預計達到1600-1800萬

加上GDP TOP10中倒數第三的房價……(另外兩個是成都和重慶)

看來武漢的現在領導還是挺有水平的嘛。


11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就業分析報告《基於大數據的就業市場分析與預測》(下稱《報告》)顯示,本季度,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用人需求同比出現負增長,東北地區就業持續好轉,而外企則成為了就業景氣指數相對比較差的企業類型。重磅!北上廣深用人需求下降7% 首現同比負增長

用人需求已經出現負增長了,那麼就已經開始趕人了,我在這篇回答里提到了技術變革帶來失業,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更多的是機器替代人工,人工智慧慢慢開始應用到不同領域,這必然意味著很多附加值低的產業要轉移到其他地方,因為受不了越來越高的房租和人工成本,以及自己的運營成本。怎麼看北上廣深用人需求下降7%? - 牛頓師兄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572085/answer/254685491

這些轉移的低附加值產業也會將一些人給帶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得益於高鐵的發展,交通樞紐的完善,可以形成一個片區的經濟產業鏈,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產業定位,協同發展,背靠一線城市對於二線城市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上海要建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這個區域定位就意味著大量的資本會湧入,在上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總目標,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標或將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以人民幣產品市場建設為核心,亞太地區為立足點,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為突破口,金融業增加值到2020年佔全市GDP比重達到15%以上。航運中心建設則要求,要基本形成以上海為中心,浙江為兩翼,長江流域為腹地的國際航運樞紐港。

四個中心是基礎,現在也提出科創中心的概念,以科技驅動生產力發展,打造上海核心城市競爭力。

上海一直在挑選他需要的人,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兩天火爆的家長群里湧現大量高學歷的人員,這種現象在張江高科那邊更加的普遍,到處都是高學歷高收入的人,但是能留在上海的人卻是比較少,房價是一個天然的屏障,讓無數熱血青年闖蕩了幾年,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貢獻了自己所有的能量。

上海目前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老齡化問題,因此上海市政府大力扶持養老產業,對於一些養老產業何止是扶持,簡直是溺愛,也在加速發展照顧老年人的機器人,雖然這些機器人目前看起來比較low,但是技術的更迭速度讓人吃驚,誰能想到阿爾法zero這麼快就能學習到這種程度。

這個立足點跟日本差不多,日本也是一個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政策上對這一塊傾斜很大,也就意味著很多資本會湧入搞這一塊,反倒不是人口調控最大的難題。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現在年輕勞動力整體的下降,二胎放開之後雖然湧現了一波嬰兒潮,但這對於整個大環境之下卻是杯水車薪。

高房價斷了很多人留在大城市的念想,但同時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年輕人對於生育慾望的極度底下,這對我們社會整體價值觀的衝擊非常的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對於生小孩這個事兒越謹慎,這才是真正的麻煩。

上海常住人口的調控目標可以實現,但是那時候的人口結構未必是最優的高質量人口結構,一個城市如果老年人遠遠多於年輕人,那麼這個城市的競爭力也會下降。

這兩年高房價對於年輕人的價值觀衝擊太大,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留在大城市有什麼意義,所以我覺得後面這種戶口的限制會慢慢放開,但是階級的壁壘卻是更加的鞏固,人與人的差距更多的是體現在可調用資源上的差距,而不是你在內環還是外環,畢竟學區房隨時可以變,可貴族學校卻不是人人都能上得起。

以前我們這些普通家庭的泥腿子還能跟有錢人一起學習,以後這種應該會越來越少,什麼樣的階級上什麼樣的學校,不是有數據說清華北大的農村學子越來越少了嘛!

唉,一聲嘆息。。。


你們沒見過歐美很多小鎮經濟塌方的情景,工廠倒閉、商業凋零、人口逃離,留守的人失去了收入來源,享受不到商業、醫療、教育服務,一切都如死灰般。

你感覺這2500萬限制是為了上海人謀福利、是懶政,政府可能怕的是…三四線城市直接被釜底抽薪,徹底瓦灰化…


推薦閱讀:

當我國面對其他弱國輕視的時候,卻仍然只能使用強烈譴責這一唯一的外交手段。難道經濟制裁不能使用嗎?
如何評價馮小剛猛批綜藝電影"畸形" 的言論?
讀者,意林,格言;看天下,三聯,環球。請問那一類雜誌更適合文化產業的發展?

TAG:上海 | 新聞 | 中國經濟 | 中國人口 | 十三五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