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遍的都認為鹿鼎記是金庸的巔峰之作?

RT,表示不理解。我比較喜歡射鵰三部曲的後兩部


同學,你這個問題描述可能有點問題,喜不喜歡和巔不巔峰沒有直接關係。金庸吧裡面有關「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投票參與人數最多的那一次,從結果上來看五大長篇(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都差不多,《天龍八部》稍微高一點點,可以說它們並列第一。《鹿鼎記》非常可憐,連人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金庸自己也沒說最喜歡鹿鼎記,他說他喜歡「感情強烈的幾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笑傲江湖。但他同時也說,哪部最喜歡是問個人情感,哪部寫得最好是問寫作技巧,從寫作技巧來說,長篇強於短篇,後期強於前期。《鹿鼎記》正是他字數最多、完成最晚的作品,,確實是他自己認可的「巔峰之作」。

真的要問技巧,那可複雜了,得學一定文學方面的知識。簡單來說有這麼幾點

1.結構更加宏大。

《鹿》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武林了,它依靠韋小寶這一特殊人物的多重身份——麗春院的小廝、太監小桂子、皇帝的好朋友、朝廷重臣韋爵爺、少林寺高僧、神龍教白龍使、天地會青木堂韋香主、俄羅斯蘇菲亞公主姘頭加伯爵,為我們描繪了市井、後宮、皇帝、朝堂、寺廟、邪教、反黨、異國的圖景,比從前作品裡單純以「武林」為主視角要豐富得多。

更難能可貴的在於以下這一點。金庸的其他作品描繪的基本上都是武林里最頂尖的那一批人,比如我們看《射鵰》會覺得丘處機非常菜(那可是全真教第一高手啊),《神鵰》裡面魯有腳、耶律齊也不怎麼厲害(這二位可是丐幫幫主啊)等等,這就是因為作品中的大部分筆墨都用來描繪那些跨時代的武術奇才了。《鹿鼎記》卻不是這樣,寫太監不僅寫海大富也寫溫有方溫有道,寫文官不僅寫索額圖康親王也寫吳之榮慕天顏,寫武將不僅寫施琅也寫(成名前的)張勇趙良棟,寫天地會不僅寫陳近南也寫關夫子錢老闆,等等等等吧,讓我們感到特別親切真實,也讓人感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2.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更加純熟精彩

這一點需要讀很多遍才能有所體會。舉個例子就是陳近南死的時候那一段,當我第五遍讀《鹿鼎記》的時候,眼淚忍不住地往出涌,要知道,自己之前從來沒為任何文學作品流過淚。

3.文字駕馭能力更強

這個就更得多看才能體會到了。

總的來講,《鹿鼎記》這部作品許多地方可以說是到達了「返璞歸真」的境界,各種技巧用得不漏痕迹,或者說已經根本用不著那些技巧了。

恩,舉最後一個例子,所有金庸小說中寫得最好的一段。

——————————

韋小寶升為「一等通吃伯」之後,島上廚子、侍僕、婢女又多了數十人。韋虎頭身在襁褓之中,便有了「雲騎尉」的封爵。荒島生涯,竟然也是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只不過太也安逸無聊,韋小寶千方百計想要惹事生非,搞些古怪出來,須知不作荒唐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只可惜七位夫人個個一本正經,日日夜夜,看管甚緊,連公主這等素愛胡鬧之人,也不肯追隨他興風作浪,這位一等通吃伯縛手縛腳,只有廢然長嘆。

想起孫思克揚說征討吳三桂大小諸場戰事,有時驚險百出,有時痛快淋漓,自己卻置身事外,不能去大顯身手,實是遺憾之極;自己若在戰陣之中,決計不能讓吳三桂如此一死了之,定會想個法子,將他活捉了來,關入囚籠,從湖南衡州一直游到北京,看一看收銀子五錢,向他吐一口唾沫收銀子一兩,小孩減半,免費。天下老百姓恨這大漢奸切骨,我韋小寶豈有不花差花差哉?

吳三桂已平,仗是沒得打了,但天下除了打仗之外,好玩之事甚多,只要到了人多之處,自有生髮熱鬧,總而言之,須得離開通吃島;但七個夫人、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寸步不離的跟著,便如是十塊石頭吊在頸中,要想一齊偷偷離開通吃島,委實難之又難,不如撇下這十個人,自己想法子溜了罷。自從送走孫思克後,每日里就在盤算這個主意。有時坐在大石上垂釣,想像坐在大海龜背上,乘風破浪,悠然而赴中原,不亦快哉?

這一日將近中秋,波天時仍頗炎熱,韋小寶釣了一會魚,心情煩躁,倚在石上正要朦朧入睡,忽聽得有聲音說道:「啟稟韋爵爺:海龍王有請!」

韋小寶大奇,凝神看時,只見海中浮起一頭大海龜,昂起了頭,口吐人言:「東海龍王他老人家在水晶宮中寂寞無聊,特遣小將前來恭請韋爵爺赴宴,宴後豪賭一場。海龍王以珊瑚、水晶下注,陸上的銀票一概通用。「韋小寶大喜,叫道:「妙極、妙極!這位高鄰如此客氣,自然是要奉陪的。」那大龜道:「水晶宮中有一部戲班子,擅做群英會、定軍山、鍾馗嫁妹、白水灘諸般好戲。有說書先生擅說大明英烈傳、水滸傳諸般大書。又有無數歌女,各種時新小調,嘆五更、十八摸、四季相思無一不會。海龍王的七位夫人個個花容月貌,久慕韋爵爺風流伶俐,都盼一見。」

韋小寶只聽得心癢難搔,連道:「好,好,好!咱們這就去罷。」

那大龜道:「就請爵爺坐在小的背上,擺駕水晶宮去者。」

韋小寶翻身縱身一躍,坐上大龜之背。那大龜分開海波,穩穩游到了水晶宮。東海龍王親自在宮外迎接,攜手入宮。南海龍王已在宮中相候。

歡宴之間,又有客人絡繹到來,有豬八戒和牛魔王兩個妖精,張飛、李逵、牛皋、程咬金四位大將,紂王、楚霸王、隋煬帝、明正德四位皇帝。這四帝、四將、一豬一牛二龍四位神魔,個個都是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兼海底最糊塗的大羊牯。

宴後開賭,韋小寶做莊,隨手抓牌,連連作弊,每副牌不是至尊寶,就是天一對,只贏得那十二人哇哇大叫,金銀財寶輸盡皆堆在韋小寶身前,最後連紂王的妲己、正德皇帝的李鳳姐,以及豬八戒的釘耙、張飛的丈八蛇矛也都贏了過來。

待得將李逵的兩把板斧也贏過來時,李逵賭性不好,一張黑臉只脹得黑里泛紅,大喝一聲:「賊廝鳥,做人見好就該收場了。你贏了人家婆娘,也不打緊,卻連老子的吃飯傢伙也贏了去,太也沒有義氣。「一把抓住韋小寶的胸口,提起醋缽大的拳頭,打將下來,砰的一聲,打在他耳朵之上,只震得他耳中嗡嗡作響。

韋小寶大叫一聲,雙手一提,一根釣絲甩了起來,釣魚鉤鉤在他後領之中,央猛拉之下,魚鉤入肉,全身跟著跳起。

瞬時之間,什麼李逵、張飛、海龍王全都不知去向,待得驚覺是南柯一夢,卻又聽得砰的一聲大響,起自海上。

(完)


這個話題太大了,能寫好厚好厚一本書來論證。鹿鼎記有千般好,但是核心在於韋小寶,韋小寶這個形象太了不起,如果說曹雪芹通過賈寶玉告訴你上流貴族是如何失敗的,那麼金庸就通過韋小寶告訴你底層平民是如何成功的


倪匡說「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第一。金庸小說,鹿鼎記第一」


倚天屠龍記是不錯的。但要說神鵰好。存疑了。小說結構都明顯不如倚天屠龍記,人物描寫、細節刻畫更不用和鹿鼎記、天龍八部這類的巔峰之作比了。比較公認的是後期作品筆力最強。


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天龍八部是金庸的巔峰之作?


天龍八部立意和結構上就很高。古典悲劇式的主題,本來是八個故事寫成一個長篇還是三男主,這可是極高的謀篇技巧了。所以說這個厲害。

鹿鼎記,上面有人分析得很清楚了。人間百態,嬉笑中暗藏悲懣,這已經是境界層次。如果金庸在這部後還能寫,說不定可以進入偉大的作家之列。現在看么。。。。,可能還是差了一口氣。若是能悲憫,可能會更好吧。

而三部曲呢。。。射鵰,扁平式人物,情節曲折,無明顯深刻衝突。夠通俗易懂,但是離最優秀還差的遠。

神鵰,人物稍微立體了點,也有了人性的衝突,可是不覺得中毒受傷太多了點么?為什麼?因為整體結構下的小結構沒組織好,只好不停的受傷中毒,郭芙也算是倒了霉了被黑了個夠,總靠她推劇情。要是神鵰里能再加一條線,或者對愛情的心理理解再深刻些(這書里楊過的成長描寫比裡面的各種愛情描寫可信度高很多,一寫到愛情就是人可以為愛做什麼,而沒寫愛是怎麼樣的),可能就會好很多。

而倚天則是結構人物都出了問題,就算倒食甘蔗漸入佳境,這甘蔗根也太長了。後面好不容易張無忌出場了,一路開掛看的極爽,可是後面收不住了,只好把張無忌一再寫弱一點,還編出三渡這種bug人物來收場。

當然,這三部也是越來越好的,只不過是過渡期,得有成長過程吧。

不過呢,按照武俠來說,天龍八部,三部曲都有大戰,主角一鳴驚人,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這種看的爽的情節,而鹿鼎記則沒有。這也是不同吧。。。。。


小矮人和七個白雪公主


在我心裡,《鹿鼎記》最好是要搭著《阿q正傳》一起看的。只因韋小寶與阿q加起來,大約可以概括99%的中國人的普遍習性。

如果說阿q所代表的,是那80%的底層民眾;那麼韋小寶則幾乎可以代表那剩下20%的剝削階級。

如果韋小寶不是身處滿清氣運正旺的時代而是處身亂世之中,一不留神真做了皇帝卻也是未可知呢。反正我在看韋小寶的故事的時候,總彷彿看見那些開國皇帝、亂世梟雄的些許身影。

所以有些朋友竟能在《鹿鼎記》里看出一本成功學來,恐怕倒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推薦閱讀:

金庸的武俠劇哪些值得一看?
金庸小說中姿色前十位的美女排名是什麼樣的?
金庸筆下的「勞模」有哪些?
金庸劇誰拍的好?
如何評價金庸小說里的郭襄,你覺得她的結局是好是壞?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