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廈是如何抗風的?

台北101大廈有一個巨型的阻尼器,那麼上海中心有沒有類似抗風的東西?


抗風其實分為表皮結構的抗風和主體結構的抗風。

表皮結構最典型的就是玻璃幕牆的抗風,這個與表面風壓有關。每年刮大風的時候總有一些高層建築發生玻璃幕牆脫落的現象,這就是表皮結構的抗風設計出現了問題。

但在結構工程中,我們更關心的是主體結構的抗風設計。因為這才是真正關乎身家性命的事情,表皮結構出現問題可以更換,而如果主體結構出現問題,樓倒人亡 [微笑臉]。

回到上海中心,簡單地說一下,個人覺得抗風上主要有兩點。(學生一個,說得不好勿噴Orz

1.建築的外形

對於抗風設計,一般的人可能有一種錯誤的「直覺」。覺得我把設計荷載加得越大,配筋越多,越牢固。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為什麼?學過結構動力學的人都知道有「共振」這個概念。當風荷載作用到建築表面上時,在建築物的兩側偏後的地方會產生漩渦脫落現象。所謂漩渦脫落通俗來說就是指漩渦以一定的頻率從建築物表面脫落。而這個漩渦脫落的頻率與結構外形有關,當漩渦脫落的頻率與結構的固有頻率非常接近時,就有可能使結構產生共振。共振的破壞力是驚人的,對於結構來說十分危險。因此,結構設計中怎樣減弱或避開荷載頻率的影響才是更重要的,而不是所加設計荷載越大越好。

我們可以從上海中心的外形(圖1)中不難發現,建築物由下到上截面不斷變化。這樣每個高度上的漩渦脫落頻率將會發生變化,每個高度都不一樣,這樣就難以形成共振。形象一點就是說,我們把漩渦打散了,一個巴掌拍不響,難成氣候。

圖.1 上海中心外形

2.阻尼器

結構抗風中,有一個量十分讓人關註:風振響應。

風振響應就是風荷載下結構產生的位移。同過對風振響應的計算,我們可以得到風對主體結構的等效靜力荷載,也是設計院進行抗風設計的主要依據之一。

學結構的人都知道,安全,適用,是結構設計最基本的兩個準則。阻尼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響應。阻尼器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就是調諧質量阻尼器(TMD),圖2為TMD基本模型。

圖2 TMD模型

如圖2,阻尼器通常都是慣性比較大的東西,通過自身的慣性和阻尼來消耗風荷載對結構產生的能量,從而減少結構的響應。更進一步地,通過調整TMD系統與主體結構的質量比、頻率比和TMD系統的阻尼比等參數,使系統能吸收更多的振動能量,從而大大減輕主體結構的振動響應。這無論是從安全還是適用角度,都是有利的。但對於抗震來說是不利的,所以要協調。

上海中心大廈用的就是這種阻尼器,但有所創新。新聞上說是,"世界首創的擺式電渦流調諧質量阻尼器"。基本原理大同小異。

關於風振響應的知識,可以參考:

如何理解高層結構的風振效應? - Aaron Yu 的回答

如有錯漏,歡迎交流。

如覺有用,求贊。


提問之前請先自行查找一下相關信息。

世界首創阻尼器在"上海中心"安裝 將成為申城新景 新華網上海頻道新聞

上海中心 阻尼器觀光平台將成科普教育基地

上海中心大廈:阻尼器讓大樓停止搖晃


阻尼器本身並不抗風,只是通過反向搖擺來對沖樓梯橫向擺動,提高舒適感和安全感。上海中心也有,在8區和9區之間吧。

抗風就是靠基礎,支柱和光滑的外形,硬抗。


風阻尼器是一方面,體型也是一方面。


推薦閱讀:

建築物抗震標準是什麼,汶川震後所建建築物究竟是否合格?
為什麼公路鐵路的隧道大多是拱形的,而城市裡的隧道大多是矩形的?
這種樓梯是如何實現結構穩定的?
路面結構設計彎沉值為何用抗壓回彈模量而不用彈性模量?
打算改行學造價員晚不晚,22歲原來學的生物製藥?有些前輩不建議我選擇造價員這個職業,可以推薦個職業么?

TAG:建築 | 土木工程 | 結構設計 | 上海中心大廈 |